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

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

發布時間:2021-11-12 20:20:46

❶ 江雪這首詩的主人公是誰,地點是什麼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今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區)期間。詩中漁翁是詩人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所以可以說主人公是柳宗元,地點是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區)。

原詩: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1)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擴展閱讀: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雪」字籠罩全詩。「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

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

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❷ 小說主人公被救出,號稱神醫的姜旭

小說主人公被救出號稱神醫的江雪,這個可以在網上搜一下。

❸ 江雪描寫的意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描寫了一幅江天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這首詩通過這些意象營造出雙重意境:

一、是詩歌本身所描繪的寒冷孤獨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釣相互映襯而顯現出的一幅極具情趣和生機的孤翁寒天垂釣圖。

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寫作此詩時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那是一種宏大的孤獨的但又是無比崇高的內心情感,這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這種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質,超越了詩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

原詩: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3)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有名,是它具有高超的藝術。僅僅二十字,便勾勒出一幅精彩絕倫的圖畫。

作者復雜曲折的思想感情深深包含其中,的確堪稱「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釋義:這首詩描寫得十分精到,縱然是十分難以明繪其狀的事物,也能讓讀者覺得彷彿此景就在眼前;語句雋永,除了見於詩中直抒的感情以外詩中還暗藏別的情感。)」(宋•梅堯臣)

但是,這首詩是不符合生活真實的。試看:千山萬徑,白雪茫茫,飛鳥絕跡,行人無蹤;如此天寒地凍,令人望之而心驚,哪裡還有什麼垂釣的漁翁呢?青壯年恐怕都不耐其寒,何況還是一個「翁」。

雖然,南方的江水冬天不結冰,但以打漁為生的人,最講究捕魚的季節性,冬天魚不好動(在攝氏零度時呈休眠狀態),其腹不飢,懶於進食(南方的魚性如此),根本就不是垂釣的好機會,在冰封雪壓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這首詩雖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卻符合藝術的真實。詩歌是文學作品,允許藝術創造,決不是現實生活的翻版。它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典型化的方法,把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景物,拼在一起,創造出完整的詩的意境,以寄寓作者的思想。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在作畫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創作出一幅含意深刻的《雪中芭蕉圖》(原名《袁安卧雪圖》),但其拼湊痕跡明明白白,一見便知。而柳宗元這首《江雪》詩,卻是巧奪天工,照樣是拼湊,卻不露絲毫痕跡。

❹ 江雪中的老翁僅僅是釣的魚嗎

改一句時人的話,他釣的不是魚,是寂寞。
應該說,詩中漁翁是詩人自己的化身,或者說精神狀態的反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何等孤寂!
「孤舟」「獨釣」,無一句不孤獨。一方面是詩人試圖通過江雪中獨釣的形象寄託自己寄情山水的遁世情懷,但另一方面,詩人又不能忘懷人世,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所以感到江雪之「寒」。
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後幾次被貶,心境極為苦悶,「永州八記」等篇章,《愚溪詩序》等文章都可以看出他始終未能真正超脫。他的生卒年(773-819)和劉禹錫(772-842)也形成對比,他和劉禹錫遭遇相似,但劉禹錫性格稍為開朗一些,而柳宗元算是英年早逝,鬱郁而終。
另附柳宗元《漁翁》一詩供參照閱讀: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然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其中,然字通燃)
漁翁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一般用來象徵隱逸生活,李煜有詞《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可惜柳宗元想借之解脫終不能解脫。然而,詩窮而後工,他的痛苦成就了他的文學,也不失為一幸。

❺ 江雪中的"蓑笠翁"人物形象的簡要分析..誰知道啊

江雪中的"蓑笠翁"人物形象的簡要分析:主要表現的是這位打魚的老翁在幽靜的環境中獨自垂釣,表現了作者的羨慕和無限期望,同作者身處紅塵形成鮮明的對比。

❻ 江雪中分別描寫了什麼實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千古絕唱。
僅從實物描寫來說:
1 千山鳥飛絕——千山,註:沒有鳥(已飛絕);
2 萬徑人蹤滅——萬徑,註:沒有其他人;
3 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老翁;
4 獨釣寒江雪——江,雪。
這是一幅絕美的山水潑墨畫,也是山水潑墨詩,美的凄涼,美的落寞,寓意不再解釋,自悟吧!

❼ 哪部小說女主人公叫江雪野的呢,現代文。

遺失大陸
作者: 無雙
簡介:
靠研究為生的他,研究的項目不計其數。當他終於有時間去度假的時候,卻無緣無故被人綁架了,綁架他的人要他幫忙研究關於「諾亞方舟」這個千年未解開的謎題,克里瓊斯博士無奈的答應了

❽ 江雪中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詞是什麼

是獨釣寒江雪這句。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無「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 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❾ 《江雪》中的名句的名句

《江雪》中的名句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這兩句詩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後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❿ 《江雪》這首詩中的老翁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請結合詩句說明

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的感覺。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又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原文《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10)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擴展閱讀

一、主題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二、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主人公何志江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愛成癮霍水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10
超好看後宮都市小說 瀏覽:653
主人公叫張顯風的小說 瀏覽: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說推薦 瀏覽:410
美女絲襪合集小說全集 瀏覽:356
女主人公叫蘇林的小說 瀏覽:540
主角開始就是皇帝的完結小說 瀏覽:580
小說主角境界突破 瀏覽:912
武俠小說龍乘風 瀏覽:601
最小說玄幻文 瀏覽:689
萌蘿莉穿越小說 瀏覽:407
青春的國外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49
重生大宋君王小說下載 瀏覽:195
大清康熙同人小說 瀏覽:62
女主是特工的抗戰小說推薦 瀏覽:554
寶文小說網 瀏覽:600
查理九世24冊免費閱讀下載小說 瀏覽:38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