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作者是:
曹操。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
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短歌行》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1)主角是杜康的小說女的姓姚擴展閱讀:
此詩的寫作時期各說不一,歸之有兩種說法: 一是赤壁之戰之前。《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
酒酣,操取槊(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戰之後。第一種說法以章回小說為據,不可靠。第二種說法也無史政。所以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尚無定論。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准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B. 找小說!求一本主角叫單小米的小說。
我從網路搜了一下有叫韓小米的,有叫林小米的,有叫唐小米的小說,沒有發現里邊有叫單小米的小說,看來這是不很好找啊。
C. 杜康是哪裡人
杜康是今河南汝陽人。
《史記》記載杜康是夏朝的國君,姒姓,夏王相的兒子,母親為有仍氏(今山東省微山縣)人。杜康是中國糧食釀酒的鼻祖,後作為美酒代稱。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周代釀酒聖人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酒的傳說
傳說,杜康某夜夢見一白鬍老者,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內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杜康次日起床,發現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
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吟詩作對拉近關系後,請其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說明來意以後,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
第九日,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滿嘴嘔吐,臟不可耐,無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兩銀子,買下其一滴血。回轉後,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增騰,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痴。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勸,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卧,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不知羞恥。
D. 杜康的人物傳說
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周代釀酒聖人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據《說文解字·巾部》釋: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長垣。 」啟襲禹位,標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的正式誕生。繼啟登位的太康荒淫無道,被夷族酋長後羿乘機奪位後失國 。但後羿隨即又被自己的親信寒浞取代。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鄩那裡,後羿滅掉斟鄩,擁立仲康。 仲康之子相逃奔商丘,遭到夷族的討伐。此時,相的妻子後緡正懷有身孕,她逃到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
寒浞想斬草除根,派人捉拿少康。少康無奈,跑到有虞氏的地盤,做了那裡的庖正(掌管膳食之類的小官) 。少年的少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 (《說文解字》註:「杜,甘棠也」)。
少康很有才能,而且富有反抗精神。他糾合同姓,在有虞氏的鼎力幫助下,終於戰勝寒浞,恢復了王位,歷史上稱之為「少康中興」。 據《呂氏春秋》《博物志》等史書記載,杜康是周朝大夫杜伯的後代,生活在今河南汝陽縣城北一個景色秀麗的小山村——杜康村,並在這里發明了秫酒。公元前785年,杜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周宣王殺害,杜康為了躲避災禍,逃到杜康村做起了牧羊工。顯然,長期寄居、思戀家鄉的杜康是不會有太好的胃口的,放牧時所帶的秫米團常常剩下一半,每到這時,杜康便將剩飯扔進附近的桑樹洞中。春去秋來,桑樹洞中已經積滿了秫米團。一天,杜康又去扔剩飯時,聞到一陣撲鼻的芳香,並隱約見有許多透明的液體從樹洞中流出。杜康嘗後覺得十分甘美,精神也倍加爽朗,於是便仿照這種方式,不斷研究,釀出了專供人們飲用的秫酒。 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得以嘗到杜康酒,認為口感絕佳,於是將其定為宮中御酒,並封杜康為酒仙,賜杜康村為「杜康仙庄」。杜康酒從此名揚天下。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撰的《白水縣志》記載:「漢,杜康,字仲寧,相傳縣康家衛人,善造酒。」 位康家衛村坐落在白水縣城西七八里處,村的東頭有一道被洛水長年沖擊而形成的長溝,當地人稱之「杜康溝」。在溝的源頭有一眼泉水,名為「杜康泉」,俗傳杜康取此泉水造酒,遠近聞名。縣志的略圖上還標著杜康墓的位置。墓旁修有杜康廟,每年正月二十一,鄉民們都要來此祭奠。
中國的文化總是豐富飽滿的,在酒的始創者尚無最終定論時,人們還在樂此不疲地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幾種影響比較大的造酒說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堯帝造酒、黃帝造酒等說法。 宋人高承《事物紀原》稱:「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從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夏代中國已經出現酒器,商代就有「酒池肉林」的傳說,到周朝,治者認為殷商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亂德是重要的一條。周公還頒布了《酒誥》,旨在樹立和弘揚優良的酒風。可見,作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應該不晚於三代時期。
E. 找一本小說主角叫杜康
叫杜康的不知道,杜小康的有,見曹文軒《草房子》,很有愛,很強大
F. 姓名杜康
這是中國酒的代表人物。傳是他釀出了中國酒——白酒。
G. 「杜康」是誰
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據《史記·夏本紀》及其他歷史文獻記載,在夏朝第四位國王帝相在位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政變,帝相被殺,那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氏已身懷有孕,逃到娘家「虞」這個地方,生下了兒子,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說文解字》註:「杜,甘棠也」)。
明清時期的《白水縣志》中記載「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曹操吟詠:慨以當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H. 言情小說古代女主角是個酒鬼
《葉滿長安京》就是這樣的設定,簡介: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師傅讓我下山找的那個人是個冰冷冰冷的御史大人。 大人,我對你沒什麼企圖,我救你一命,你以身相許吧。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