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女主是鄭韻之的小說

女主是鄭韻之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11-21 23:06:32

❶ 桑玠寫的SC小說有哪些

情路系列《傾心不怕晚》浮生長恨歡娛少可肯愛千金輕一笑這是一個甜蜜深愛溫馨的黑幫故事、沒有任何虐且看黑幫強首淡然溫和陳淵衫如何寵愛妻子嚴沁萱主角:陳淵衫 嚴沁萱《非你不愛》初遇之於深淵不過是一步之遙這是一個有兩對主角的雙線故事:
炸毛歡快女大學生顧翎顏與黑面警局副局長單景川——深愛中成長
冷漠絕情市政委廳長傅政與深愛的女人邵西蓓八年糾葛——虐戀情深誰卻甘之如飴無奈、彷徨、痛苦......我只知此生非你、絕不如願主角:單景川 顧翎顏 傅政 邵西蓓 肖安《隨情所欲》冰冷而又唯利是圖的香港豪門背景是血緣至親幫他選擇的無法逃脫的桎梏。
他缺失的愛與溫暖,卻是高幹家族裡被父母寵愛的她從小擁有的。
宿命不可逃,吸引而致命。一個人的愛究竟可以瘋狂到什麼地步?
是瘋狂到寧願用自己一無所有來刺痛對方、成全對方的鍾意如願。你在這里你在我絕望、炙熱、萬劫不復的愛里
主角:封卓倫 容滋涵《情有獨鍾》(短篇故事合集,收錄情路系列中的主角的兒女的故事,以及各種番外)好久系列《好久不見》(最新完結)20歲,她剛剛踏入演藝圈、與他在一起的時候,她才嶄露頭角,他已聲名顯赫。分開後的第六年,她以演藝全能天後的名號在紅館連開三場演唱會。在她演唱最後一首歌時,已經被稱為影響整整一代人的他竟然作為經紀團隊瞞著她請來的特邀嘉賓、與她同台演唱這首他當年為她寫的歌。歲月能磨平稜角、驕傲、沖動,也能磨平最初那樣濃烈的情感。在我最好的時光,你選擇的離開,迫於一切......是不是也迫於過愛。你還好嗎?好久不見。主角:司空景 封夏《天生一對》(短篇連載中)娛樂圈時尚圈復雜不分伯仲,如今的他們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娛樂圈權利巔峰,因眼緣帶她入門,她在他床上春風幾度,遠走前卻說讓他多睡幾個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為時尚圈頂尖模特歸來,又像從前那般撩撥他,他怒意夾雜著躍躍欲試,卻用真心對她的未來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愛誰,卸下光芒才知道誰最愛你。主角:穆熙 鄭韻之小劇場(取自《情有獨鍾》小番外合集)《情非得已》傅政和邵西蓓的兒子傅矜南的故事不過是情非得已,愛到深處,姻緣註定。主角:傅矜南 肖憬渝《情投意合》單景川和顧翎顏的女兒單葉的故事重要的只是無論艱難,無論酸甜,此生如一,辛甘與共。主角:單葉 戴宗儒《情至意盡》傅政和邵西蓓的女兒傅仟汶的故事從此一生駐足在你身後,只為你如願。主角:傅仟汶 霍垠《甘心情願》封卓倫和容滋涵的兒子封易修的故事每個女孩子都值得這樣一個人來愛。他教你信任、教你包容、教你成長……最重要的是,他願意將你放在與自己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希望你以這樣的身份陪在他身旁。甘心情願,與你偕老。主角: 封易修 葉天晴短篇《此生如終長》(古言短篇)今朝如醉終須醒但願此生如終長主角:秦蔚世 墨之《煙沙醉》 (古言短篇)一步錯,步步錯。
此生一醉,煙沙只留你容顏。
此文為《好久不見》前世。主角:左夕景、左夕弈、墨千夏

❷ 有什麼好看的小說 修真 都是 黑道都好謝

邪氣凜然。(都市類除了鄰家我最喜歡的就似乎這個了)(完本)
極品公專子。(也很喜歡。不過屬說實話我更喜歡鄰家這本)(完本。在寫第2部)
春光乍泄。(還沒看。也是看了介紹不錯的。)(完本了)
老婆愛上我。(不錯的。還在寫。寫的蠻不錯的。至少我很喜歡。)
我的老婆是千年狐妖。(這個我只看了介紹。沒什麼時間看。不過我覺得不錯)
流氓高手(寫星際的。有些搞笑。總的來說還可以。)
曖昧(寫的還可以。YY的)
武林高手在校園(寫的是古代將領穿越的。還不錯,。蠻喜歡的不YY)
八元錢泡了個空姐。(還在看。不好評論)
貌似純潔。(聽他們說不錯。還沒看。)
惡魔法則。(還沒看。應該不錯)
張三豐弟子現代生活錄。(還行。都市又修真又YY)(完本)
叔叔我懷孕了(這本強烈推薦哦。不錯不錯。不YY但很喜歡。也很感人)!!(完本)

這么多全是我能想到的。
希望你能採納。
謝謝。

❸ 要兩副隊聯.

以德齊家父慈子孝天倫樂
為成修身立世立人福澤存

天倫天樂
成德成才

雙鳳朝陽誠州成德千秋開泰
五賢耀祖滄浪騰蛟萬年文彩

洪程方興

❹ 桑玠的主要作品

《好久不見》《天作之合》《非你莫屬》《你聽得到》《傾心不怕晚》《非你不愛》《隨情所欲》等。

1、《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已經於2014年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主要講的是:

封夏最初遇到司空景時,只是一個剛進娛樂圈、恰滿二十歲的年輕女孩,而司空景卻已經是聲名顯赫、紅得發紫的天王巨星。

雖然這樣的差異,使得這份感情比起常人分外艱難——媒體的追蹤、對公司的隱瞞、身邊的種種阻礙也導致了彼此之間的一些誤會,但他們還是努力地在保護著這份感情。

2、《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晉江TOP1感動千萬讀者酷炫歐美風黑色愛情童話。

主要講的是:

柯輕滕,是唯一一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能夠在黑色的平行世界裡,肆意操縱稀有能源的人,與此同時,又是一位才華橫溢、運籌帷幄的亞裔。

兩年前,尹碧玠與他最強大的敵人聯合起來,心懷目的蓄意接近他,卻又在與他的朝夕相處中,成為真正觸及他的心的第一個女人。

可最終,她因被他識破身份,傷及皮骨心脈,離開他的身邊。

兩年後,他在四季列車上與她重逢,撒下天羅地網,將她重新捲入他的版圖,穿過賭城、海岸、密林、沙漠……在生死存亡間,帶她開始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

3、《非你莫屬》

《非你莫屬》於2014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主要講的是:

他是在高校帝國理工學院任職的數學老師,她是人稱「迷糊小飛俠」的東航空中乘務員,

原本是毫無干係的兩條平行線,卻因為一堵牆的距離,以「鄰居」的身份越來越滲透到彼此的生活中去。

4、《你聽得到》

《你聽得到》是晉江文學城金牌作者桑玠出品,甜文,關於古風網配,關於娛樂圈,關於聲控。本文於2015年2月14日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網路版於2015年4月26日完結。實體書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於2015年9月出版 。

主要講的是:

他是世上獨一無二的音樂鬼才,在二次元里擁有超高的人氣,卻向來神秘,任何人不得他的消息,不見他的真面。

同時,他也是娛樂圈裡從未出現過的奇跡,以驚濤駭浪之勢成為了華語樂壇的一片天。她答應幫好友一件事,去照顧好友朋友謝修弋,卻不知竟悄悄開啟了她與男神之間的愛情之旅。

在日益相處之下,她猛然發現,自己喜愛了多年的古風翻唱圈以及CV圈的男神Djay,竟是自己眼前這個面癱,毒舌,卻異常帥氣與溫暖的謝修弋。

5、《傾心不怕晚》

本書是情路系列第一部,都市+黑幫溫馨正劇甜文。本文2012年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網路版於2012年7月7日完結。本書實體版於2015年12月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主要講的是:

他是遊走於黑白之間的頂級商業王者,手起刀落、風雲匯聚。她是原本被人捧在手心的驕傲明珠,一夕之間失去所有,背井離鄉。

那一夜在東京,她驚訝於他身後的無邊黑暗,而他也不小心救下了她這個今後一生的「梁子」。她初時還未完全走出過去的傷痛,而他卻用這輩子全部的耐心陪伴著她,給她快樂與關懷。

他一步一步踏入明知無法給她安穩,卻不可自拔的愛情之中,最終在江南小鎮,求她傾心相許。她給他最平凡溫暖的人間煙火,

他給她最肆意暢快的冒險人生。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一生,我只為你傾心。

6、《非你不愛》

情路系列第二部,高幹、雙主角;甜寵+虐戀。

初遇之於深淵,不過是一步之遙,誰卻甘之如飴。本文於2012年6月26日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網路版於2012年9月15日完結。實體書於2015年12月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主要講的是:

一個火爆脾氣的小蘿莉顧翎顏,與一個從未談過戀愛的警察單景川,因為一場意外不打不相識,

卻漸漸成為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那是一起成長才會相愛到骨子裡的純愛;溫婉柔順的邵西蓓,與冷漠殘酷的天之驕子傅政,因為精心設計的陰謀而糾纏八年之久,

這八年,傅政傷害她無數次,她卻依然沒有離開,那是絕望卻至死不渝的愛。然而,老天終究不捨得讓他們輸。

7、《隨情所欲》

《隨情所欲》於2016年1月由青島出版社出版上市。

主要講的是:

她是天之驕女,城中容家的長公主,她擁有所有人都羨慕的一切,最清醒理智的頭腦,卻最終將所有的瘋狂都獻給了她認為永遠不會和她在一起的男人。

他是翩翩浪子,擁有顯赫卻陰冷的家世,最英俊誘人的相貌以及讓女性傾慕的本領,游戲人間,尋歡作樂,卻因為她陷入萬劫不復的愛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桑玠

❺ 桑玠 天生一對長篇 百度網盤有嗎

《天生一對》(暫停更新)

主角
穆熙,鄭韻之

配角
翁雨,陳涵心,傅郁,柯印戚

內容簡介
娛樂迴圈答時尚圈復雜不分伯仲,如今的他們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娛樂圈權利巔峰,因眼緣帶她入門,她在他床上春風幾度,遠走前卻說讓他多睡幾個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為時尚圈頂尖模特歸來,又像從前那般撩撥他,他怒意夾雜著躍躍欲試,卻用真心對她的未來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愛誰,卸下光芒才知道誰最愛你。
這本書未完,我就發給未完的書

❻ 寫網配《好久不見》的作者還寫過其他哪些文嗎各種求~順便有什麼好看的網配短篇求發!不要虐!

傾心不怕晚》
浮生長恨歡娛少
可肯愛千金輕一笑
這是一個甜蜜深愛溫馨的黑幫故事、沒有任何虐
且看黑幫強首淡然溫和陳淵衫如何寵愛妻子嚴沁萱
主角:陳淵衫 嚴沁萱

非你不愛》
初遇之於深淵不過是一步之遙
這是一個有兩對主角的雙線故事:
炸毛歡快女大學生顧翎顏與黑面警局副局長單景川——深愛中成長
冷漠絕情市政委廳長傅政與深愛的女人邵西蓓八年糾葛——虐戀情深
誰卻甘之如飴
無奈、彷徨、痛苦......我只知此生非你、絕不如願
主角:單景川 顧翎顏 傅政 邵西蓓 肖安

《天作之合》
黑色的世界是一個與我們的世界平行的地方。石油,是這個平行世界維持生存的主心骨之一。
而他,掌握著這件足以引起多虎相爭的寶藏長達十多年,並且在這樣致命的危險邊緣可以如履平地。
兩年前,她心懷目的成為真正觸及到他心的第一個女人,卻最終傷及皮骨、離開他的身邊。
兩年後,他一意引領將她重新捲入他的版圖,順延波斯灣路線,開始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
愛情、慾望、秘密。
傷害、背叛、回歸。
你是這黑暗中唯一的光亮,為我停留,引我前行。

《天生一對》(短篇連載中)
娛樂圈時尚圈復雜不分伯仲,如今的他們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娛樂圈權利巔峰,因眼緣帶她入門,她在他床上春風幾度,遠走前卻說讓他多睡幾個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為時尚圈頂尖模特歸來,又像從前那般撩撥他,他怒意夾雜著躍躍欲試,卻用真心對她的未來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愛誰,卸下光芒才知道誰最愛你。
主角:穆熙 鄭韻之

❼ 哪一本著作中有"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之說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原文: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四]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十一]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艷絕人」,差近之耳。

[十二]「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於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殆近之歟。

[十三]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十五]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十六]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十七]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十八]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後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隻字也。

[二十]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不能過也。

[二一]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鞦韆」,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後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於正中《上行杯》詞「柳外鞦韆出畫牆」,但歐語尤工耳。

[二二]梅聖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此種。

[二三]人知和靖《點絳唇》、聖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二七]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詞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為皮相。

[三十]「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曠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三三]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三四]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綉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三五]沈伯時《樂府指迷》雲:「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輕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三七]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三八]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發」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

[四十]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闕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游戲。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四一]「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

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傍素波干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四四]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白石雖似蟬蛻塵埃,然終不免局促轅下。

[四六]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願而已。

[四七]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四八]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劉融齋謂「周旨盪而史意貪。」此二語令人解頤。

[四九]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雲影,搖盪綠波,撫玩無極,迫尋已遠。」余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二語乎。

[五十]夢窗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凌亂碧。」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五二]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五三]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於詩,余未敢信。

善乎陳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苦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余,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

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五五]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立題,並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

[五七]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

[五八]以《長恨歌》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餘也。梅村歌行,則非隸不辦。白、吳優劣,即於此見。不獨作詩為然,填詞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體詩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於寄興言情,兩無所當,殆有韻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於排律矣。

[六十]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六一]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草共憂樂。

[六二]「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久貧賤,車感軻長苦辛。」

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者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滿。可知淫詞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游詞之病也。「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惡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元人馬東籬《天凈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六四]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豈創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7)女主是鄭韻之的小說擴展閱讀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並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王國維以「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說它「神秀」,韋庄的詞被稱為「骨秀」,溫庭筠的詞稱作「句秀」。

1、作品影響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

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間詞話》,在理論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問題上頗有創見。

2、創作背景

王國維生活在中國黑暗的時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沒落崩潰,社會失控,價值體系紊亂,人們的思想觀念經歷著劇烈動盪,個體生命在精神上處於迷茫和苦痛。王國維的人生也經歷著時代痛苦的洗禮。

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回國,他說自己的身體是如此的虛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憂郁,「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胸臆,自是始決計從事於哲學的研究」。人生問題的困擾使他走向了哲學。在哲學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華哲學,希望通過哲學能夠揭示人生的真理,擺脫人生的痛苦與無奈。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嘆:「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

對於王國維來說,「可信」與「不可愛」的哲學是以現象界為對象,可以得到確切的實證科學知識,這種知識可信,不過這種知識只是陳述經驗事實,並不能滿足人們對人生意義的追求,所以他覺得不可愛。他追求的是「可愛」與「可信。

的統一,這就便他陷入學術界自近代以來形而上學與科學實證的內在緊張,非理性主義與實證主義沖突、對峙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王國維本以為研究哲學可以解決「人生之問題」,從中尋覓人生解脫之途。

但事與願違,倒使王國維陷入了「可愛」與「可信」兩難境地的煩悶之中,他不得不放棄哲學的研究,另尋解脫之路。他的學術注意力由哲學移於文學,以期在文學中能夠尋覓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與目標。

在文學研究中,文學本身的非功利給他帶來了審美的愉悅,於是他撰寫了《人間詞話》。

❽ 中國主要的童蒙讀本有哪些

三字經:《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於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三字經》也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范圍的推廣。
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三字經》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在過去,包括章太炎在內的有識見的學者,多有致力於《三字經》的注釋和續補者。模擬《三字經》形式的讀物,如《女三字經》、《地理三字經》、《醫學三字經》、《西學三字經》、《工農三字經》、《軍人三字經》、《佛教三字經》、《道教三字經》層出不窮,風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先生還創作了《新三字經》,同樣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借鑒《三字經》韻語集中識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開發出包括《中華字經》在內的『愛文識字閱讀系列教程』,進行漢語閱讀教學推廣,取得廣泛好評。
《三字經》全文長達1720字,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今天河南新鄭就有座百家姓廣場,那裡有「中華姓氏牆」記錄著中國所有的姓氏。

千字文:《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據唐代李倬《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命大臣殷鐵石模次王羲之書碣碑石的字跡,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復,以賜八王。殷鐵石拓出後,此千餘字互不聯屬,粱武帝又命令周興嗣將這一千字編成有意義的句子,「卿有才思,為我韻之。」。結果周興嗣竟寫成了《千字文》,頭發都白了。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
《梁史》中說:「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唐代的《尚書故實》對此事做了進一步的敘述,該書說:梁武帝蕭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後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周興嗣用了一夜時間將其編完,累得須發皆白。這件事在唐宋兩代多有記載,如《劉公嘉話錄》、《太平廣記》等書都曾加以記錄,其內容與《尚書故實》基本相同。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
《千字文》問世1400 多年來的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這足以使它流傳到久遠的將來。《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借鑒《千字文》中韻語集中識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包括《中華字經》在內的『愛文識字閱讀系列教程』,進行漢語閱讀教學推廣,取得廣泛好評。其中主識字教材更是由4,000個不重復的常用漢字字組成,韻語成篇,分為50個不同主題,可稱為現代版《千字文》。

❾ 誰是客家人

客家簡介
「客家」是漢族民系中重要的一支名稱。這支稱為「客家」的民系,是南遷漢人,在唐末至明中葉聚集於閩、粵、贛連結地區,經過與當地畲瑤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別於漢族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個漢族民系。它以漢人為主體,同時包合經融合有「客化」的畲瑤等少數民族,但是這支民系不是純漢族血統,其文化也不是純中原漢文化,所以作為一個群體,其成員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徵的不同民族的成員。因此,「客家」是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但並非種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客家民系遷徙與形成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士,客家人在歷史上曾經歷五次遷移運動,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內外播散期。客家人遷徙運動背景,是中國歷史上因王權變更、農民起義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引發的北方漢民南移運動。
第一次大遷徙——西晉末年,於永康元年引發了「八王之亂」,繼而又爆發了人民反晉王朝的斗爭,大大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爭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西晉王朝滅亡後,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他們廢農田,牧牛羊,虜漢人做奴隸。不堪奴役的漢人大舉南遷,遂形成以衣冠土族,官宦大戶為主體的南遷潮流。他們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遷向湖北、安徽、江蘇一帶;朝東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其前鋒已抵達今之梅州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營」為基礎設置了義招縣。這時,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第二次大遷徙——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而衰,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他們互相攻略、縱兵殘民,加之中原災荒連年,官府敲榨盤剝,民不聊生,許多城鄉煙火斷絕,一片蕭條。不久,爆發了先後由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弛騁中原,輾轉大江南北十數省。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遷漢民分布的地域。戰亂所及,唯有贛南、閩西南和廣東東北「比較堪稱樂土」,於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廣東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根據客家族譜記載,這時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洞者也不少。這就是中原漢人歷史上第二次大舉遷徙。這次南遷,延續到唐後的五代時期,歷時90餘年:

第三次大遷徙——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北宋都城開封,於公元112年被金兵攻佔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元人入侵中原後,強占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奧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於閩奧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執干 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第四次大遷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清兵進至福建和廣東時,客家節義之士,起面號召群眾舉義反清,失敗後被迫散居各地。有隨鄭成功到台灣的;有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脹。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耕殖所獲,不足供應,乃思向外發展。適逢清政府於康熙年間發起「移湖廣、填四川」和移民運動。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大遷徙——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輾轉征戰十餘年。天京陷落後,起義軍受到剿殺,百姓紛紛逃匿。在此期間,粵中地區發生了持續12年的土客械鬥。清政府為解決土客之爭,特劃出台山赤溪地區以安置客家人。動亂使得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到海外去謀生,客家人向海外遷徙。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沖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通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騸、招雇的「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 方就有客家 人」:

作者:笑對風雲涌 回復日期:2004-6-6 21:07:00

客家名稱的由來
「客家」的字面概念是外來的住戶。作為民系的稱謂,「家」的含義應是「人」,而不是「戶」,如「店家」、「船家」。「客家」是客家民系、客家人的簡稱。但是,「客」不是簡單的相對「主」而言的外來者,如廣府系、福佬系,他們也都是中原南遷的漢人,也是「外來者」,為何又不稱客家?其中緣由還在學界討論之中。從歷史的現象看,漢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時間都比客家民系早,基本都在同一個行政區域之內(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而客家民系形成時間較遲,而且不在同一個行政區域內,是在三省的連結地區。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是這方連結地區,原本的土著或稱主人,除了極少數的古越族之外,有「山客」、「木客」、「畲客」。他們大多也是「外來人」。這些「客」和後來的「漢客」混居一地,長期融合,孕育出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文化特徵,(可以認為此時民系初步形成,但沒有正式的名稱)然而這些獨具特徵的人外遷他鄉,如遷至福佬系、廣府系的聚居區,被當地主人稱為客人、客戶、客家。而且這一稱呼是在福建沿海和廣東沿海不同民系中「叫」出來的,這在文化內含上,應該可以認為是對同一文化特徵(即後來確定的客家)人群的一種「共鳴」。這是否同閩粵贛三省連結區原住民的「客」有關,或者說這些地方的居民已有「客」的說法(雖然未見文字記載),現尚難定論。客家名稱的來由,現在比較共識的觀點是由「他稱」到「自稱」。「他稱」的時間是在明末清初。自稱的時間起始於清中葉。但這絕不等於客家民系這時候才形成。「他稱」首先是在福建沿海福佬人和廣東沿海廣府人,「稱」出的。「自稱」便是自我認同。因客家在民系形成之前的歷史一直是作客他鄉的遷移史。人家對自己的稱謂並無貶意,同時符合自己的歷史;也就認同了。
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一詞,有的學者認為不確切,提出用民性、品格、民風、特性、風尚、品德、品質,氣質等詞的見解。見智見仁,何詞恰切,姑且不論,權以「精神」解說。客家精神是由客家歷史打造出來的。客家歷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創業史。為了生存、發展,長期的遷徙、流浪,顛沛流離,逐步地擺脫了中原「安土重遷」和「父母在不遠游」的傳統保守觀念的束縛,樹立起「四海為家」的新思想。
也就是長期的顛沛流離,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而必須奮力與自然、與社會抗爭,努力拚搏,勝利者,就是這些敢於拼搏、敢於冒險進取的強者,他們終於到了彼岸,獲得新生和發達。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學的傳統教育,宗族、家族觀念根深蒂固。離開中原背井離鄉,長期的流浪生活,更體會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鞏固和加強了宗族家族觀念,於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觀念顯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後,修族譜,修宗祠十分突出。客家先民在飽嘗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於是更加戚戀家鄉,並深刻體會到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系,使愛國愛鄉的思想強烈地表現在各個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簡,有長有短,可以函益意識和行為的各個方面,但最為突出,最為本質的可以歸納為「四海為家,冒險進取,敬祖睦宗,愛國愛鄉」十六個字。
客家先民
客家先民,是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生活在民系形成地區的客家人的祖先。概言之,本應該就是客家人的祖先,但情況比較復雜。客家人的祖先除當地「客化」的少數民族之外,都是南遷漢民,但南遷漢人中,不少在輾轉大江南北數百年之久,數代之後才遷入閩粵贛客家民系形成的地區,進入客家形成區的南遷漢人有的已經不是離開中原的第一代,甚至不是第二代、第三代……,他們有的定居於別的民系形成區,成為其他民系的成員。所以如果把客家人的祖先統稱為客家先民,那麼「客家先民」這一稱謂就沒有特殊內含,或說概念雜亂,因此必須用時空加以限制,時間就是民系形成之前,空間是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區,也就是直接產生客家的祖先,方稱客家先民。
客家人
客家人,是客家民系的成員,凡是有客家血統、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三項條件中的任何兩項條件的人,便是客家人。客家血統,不要誤認為就是漢族血統。因為客家民系雖然是漢族的一支,但它是以漢族為主體,同時包容了「客化」的畲瑤等少數民族。也就是說,客家民系是漢族客家先民(主體)與非漢族客家先民(即客家民系孕育時期居住孕育區的畲瑤等少數民族)共同孕育的,所以,客家血統是形成客家民系的各族成員血統的總稱,文化素質主要表現在語言和生活習慣方面,客家認同意識,即是自我承認是不是客家人,鑒別是否客家人的三要素中,更重要的是客家文化素質和自我認同意識,而不是血統。
客家後裔
客家後裔可以解釋為客家後輩,但如果其後輩仍然是客家人,就沒有必要冠以「客家後裔」,因為客家人的前輩是客家先民,之所以稱其「先民」,是因為他還不具備客家人的素質。如此推論,客家後輩,應是具有客家血統而無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的人。比如遷離客家社區時間較長,而已不會講客家話,自己也不認為是客家人的原客家人或客家人的兒孫。客家後裔應是現已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後輩。若不這樣區分,何謂客家人、何謂客家後裔?總不能說,父親是客家人,兒子就是後裔,如果兒子仍然是客家人,那又為什麼稱「後裔」?因為客家民系至今並未終止,如果有一天客家民系消失了,那麼到達其消失之後,客家人的後輩則可稱為客家後裔。

作者:笑對風雲涌 回復日期:2004-6-6 21:08:00

關於客方言的形成
一、客方言形成概況
客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它以廣東的梅縣話為代表。梅縣,這個名字為後起,據溫仲和《嘉應州志》載,梅縣在南朝齊時,開始稱程鄉縣, 是時有南齊時人程旻[ m n]居嘉應州義化鄉,後人思其德,名其鄉日程鄉,名其縣為程鄉縣。到了後晉,程鄉縣原隸屬廣州義安改隸屬為南漢國時,始改恭州為梅州。宋時幾經改置, 至明清時又復稱程鄉縣,隸屬廣東潮州府。至於稱「嘉應直隸州省程鄉縣」之名,那是清朝雍正年間的事情,到嘉慶時,嘉應州升為府。直至民國,隸屬廣東省,廢嘉應州改稱梅州,後改為梅縣。 今梅州市含七縣一區,即梅縣、興寧縣、五華縣、蕉嶺縣、平均縣、大埔縣、豐順縣和梅江區,均操純客方言。梅縣話是客家話的代表。
梅縣的命名,起自民國。據《梅縣市文物志》所載舊制沿革, 梅縣應當包括舊稱三十六堡,即今現屬梅城及城郊區、長沙、水車、石坑、畲江、扶大、南口、荷泗、瑤上、大坪、石扇、西陽、白宮、丙村、雁洋、城東、鬆口(松東、松南)、白渡、隆文、桃堯、松源等區。 這些區與區之間的語言,其大系當然屬梅縣音系,可是微有差別。以梅縣話為代表的客家方言究竟怎樣形成的? 當代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據一九一二年梅縣煥文閣出版《梅縣鄉土歷史讀本》載。「客民本中原漢族,皆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唐末因戰亂「移徙於汀 贛之間」後轉到廣東,到了宋末,梅縣一帶舊是過客族,「遭元兵屠戮殆盡」,待元亂已定,復由灑贛之間「轉徙於梅」。清詩人黃遵憲《梅州詩傳序》雲:「此客人者,來自河、洛,由閩入粵,傳世三十,歷年七百,而守其 語言不少變」,「守其語言」屬什麼語言?清語言大師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說:「廣東稱客籍者,以嘉應諸縣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聲音亦與嶺北相似。」林海岩《客說》「客音為先民之逸韻」可見梅縣客家 為漢民,客話淵源,自然屬於中原先祖口語無疑,所以客家話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語音。黃遵憲說:「余聞之陳蘭甫先生謂客人語言,證之周德清《中原音韻》無不合」(見《梅州詩傳·序》)。由於社會動亂,中原漢人 大批南遷,在經過長期流徙以後,這批被稱為「客人」的中原漢人最後定居於梅縣地區,其所操的語言慢慢對發展成為一種方言——客家話,客家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定型下來,形成一種有別於漢民族共同語的獨立的、純潔的、 活潑的和豐富的客家方言。
二、從古代漢語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我們知道,語言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隨著社會的統一而統一,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梅縣客家話,是中國社會長期發展的必 然結果。客家話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語言。「客民本中原漢族」,既是中原漢民族,口音當然是中原音系,羅香林《客家源流考》認為「就種族遺傳說,客家民系是一種經過選擇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強化血統」,這就說明了 「客人是中華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縣鄉土歷史讀本》)。足見客家人是中華漢族無疑,客方言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是漢語的一個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從客家 話的紐韻調上可以發現古音系統的一些問題,在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闡述,因為古音與客音的異同,古今漢語專家在專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從它們共同性的對應關繫上談談紐韻情況,至於調的問題,對古漢語調類說法亦 不統一,如古有二聲、三聲、四聲說,當今客話五華口語只有三聲,無去聲,梅縣地區其餘縣都為六聲說,就難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認為客方言的紐韻與古代漢語有一定的共同點和一定的對應規律的,譬如說聲母,客 方言無濁聲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屬精、清、心聲母,無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說「知」為「低」(di),說,「值得」為「抵得」等等都是屬 於上古語音,即清代音學大師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提到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這話的意思是說,等韻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徹、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讀「端、透、定」即今人發 「zh」、「ch」、「sh」的舌後音聲母的字,在上古時有一部分讀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這個規律。錢氏又說「古無輕唇音」,認為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凡今人所謂輕唇者,漢魏以前,皆讀重唇」 (見錢氏《音韻問答》)這話的意思是說,凡後代發輕唇[f(v)]聲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讀為重唇音[b] 或[p]或[m],證之於客話,如說「飛」為「卑」,說「負」為「輩」,說「分」為「奔」,說「糞」為「笨」,說「斧」 為「補」,說「無」為「磨」等等,這就是客話中今天還保存下來的上古語音。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中說:「古音有舌尖泥紐,其後支另,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於古皆泥紐也。」這話意思是說,今人讀「r」 聲母的字,證之於客話,客人說「汝(r )」為「你(n )」,讀「乳(r )」為「能(n ng)」,讀「挼(ru )」為「挪(nu )」等等,這些都說明客話沒有「日紐」,日紐在古音系統里應屬三十六字母的「泥紐」。
再說客方言的韻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韻部, 如羅 雲《客方言·自序》所說「今考客音耕清韻嬰聲諸字,與真韻因字諸字無以別也;清韻之情、貞、成、盈、呈,與真之韻秦、真、臣、仁、陳,無以別也;青韻之輕、屏、 萍、 ,與真韻之親音與清同;到臻韻這臻音與精同,就如顧(按:顧炎武)說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矣。」這段話說明了客家話韻母系統與古韻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處,所謂「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是合乎事實的。 客方方韻母具有入聲韻尾[- p ]、[ - t ] 、[ - k ]和陽聲韻尾[ - m ]、[ - n]、[ -η ]特點,與《廣韻》系統相符,但韻尾[-η]在[ Z ] 、[ I ]之後變為 [ -n ]、韻尾[ k ]在[ Z ] 、[ I ] ,「痕」與「真」各別。
(二)客方言與古語詞
客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因此客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著名音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對客家語言系統作一過番研究工作,撰述《嶺外三州語》附在《新方言》後,選取了六十三條客話詞語,用《說文》、《爾雅》、《方言》、《禮記》、《毛詩》、《戰國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證,說明客方言的詞源與客話所本,自志漢民族一派語言,早已如此。現舉幾條《嶺外三州語》例敘說 如次:
(1)《方言》說:「渾、 」皆訓盛,郭 曰:「們、渾、肥、滿也」,《鄒陽傳》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謂小子曰滿子。 按(筆者,下同):今客方言對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滿子」,最小這女為「滿女」。
(2)《夏宮)「繕人」註:「繕之言勁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謂美曰勁,亦謂之產。〈廣雅〉:「凈,善也。」亦謂之產,鄭公孫僑字子美,亦為產,明美、產同訓矣。 按:「勁」字客話讀[ k no]有美麗,漂亮之意。 ,客話讀[cts Bn],稱美而白凈之意。用於指物,如說「瘦肉」為「 肉」(精肉)。

作者:笑對風雲涌 回復日期:2004-6-6 21:10:00

產,客話讀[csan],多指人(孩子)長得漂亮,也可指物。
(3)《說文):「 ,白好也。」則旰切。三州謂人白好曰 。按:贊,客話讀[ts『anC],很好的意思,對事物表示贊許,常說「異女贊」、「奇女贊」(蕉嶺)。
(4)《說文》:「桄,充也」古曠切。《樂記》「號以立橫,橫以立武」《注》:「橫,充也。謂氣作充滿也。」《釋文》:「橫,古曠切。」桄、橫同字。三州謂廓大充滿為桄,轉入庚部。 按「桄、橫同字」,但今客話音讀不同;從反切來看,古音是應讀「桄」為[ckuBng],但今管話讀「橫」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話說袋子里裝東西裝得滿滿的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嶺外三州語》,可以證明客話形成的歷史的悠久性,自詩書始,既具先民語言,然經時代的發展和先祖居地的變遷,與當今客話不完全吻合,這很符合語言發展的演變規律,所以客話的形成應該是與中華漢民共同語言並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變與古音——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紀元前三世紀,曾居山東、山西,到了秦朝(紀元前249至209)被迫遷於河南、安微(見王力《漢語音韻學》「參考資料」引)等地。從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來,多為王幾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華語源的正宗,客話 則為語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漢語而不少變,如《詩經》第一人稱「 」字,與客話第一人稱口語「崖( 涯)」的本源書面語「我(吾)」是同源字。因為客話「崖( 涯)」的讀音紐韻歸類屬頑母[N]、 拜韻[BI],正好與《中原 音韻》陽平聲疑母[N]、來韻[BI]相吻合。但「崖」的口語為[NB],開口呼,陽平聲。「我」的客話讀音屬頑母[N],在《廣韻》系統里屬牙音疑母[N],韻部為上聲第十二歌[o],上古音屬侯部[o],因此,「我」的 讀音為[No],正合乎今天客話的讀音。但日常口語不說[No],而是說[NB],作物主代詞用,如說「我的書」[cNBkeC csU]這里的[B],上古音屬魚部,《廣韻》屬麻韻[B]《中原音韻》「家、麻」合韻,汪榮寶《論歌戈虞模古讀》說:「唐宋 以上,凡歌戈韻之字,皆讀[B]音,不讀[o]音·魏晉以下,凡魚虞模之字亦皆讀[B],不讀[B]音或[ ]音也」「吾」字雖然在今天客話中不能歸韻,但事實上是「我」字口語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如上述「吾」上古為魚部,實際讀音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可見,現今客家話書面語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應為[NB]。所以客話「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義,分別為口語、書面語和物主義代詞的三種不同書寫 形式和讀音。而客話「我(吾)[NBN]《詩·邶風》「人涉印否」發生韻尾變化的結果,即「我(吾)」(陰聲)帶上鼻音韻尾則為「印」(陽聲),失去鼻音韻尾則為「我(吾)」,這就是客家旅順保存下來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統 里屬端母[t],上古屬元部[an]。客方言「端」屬癲母[t],不送氣、韻部為還韻[an],合口呼。可見「端」客音與音相一致。「端」即《詩經》中的「掇」字。《詩·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廣雅》:「掇,取也。」,「取」 統言之為「拿」,「掇」[tuat]、「端」[tuan]為「陰陽對轉」,「掇」即「端」。現今梅縣地區(含七個縣)客家話凡「拿」指用「兩手捧著」義常說 「端」,如「端菜」、「端飯」、「端前來」等等,這又證明了今天客話中保存了上古的語音語義。
(四)客方言語法特點與古代漢語——這里所談客方言語法特點,只是舉隅之談,從此透視出客話的構詞特點與古漢語有相通之處,並非偶然撮合,而是繼承和發展了古代漢語,藉以說明客話早已形成。
(1)同義復詞在古代漢語里早已出現,也不乏其例,據王念孫《讀書雜志·史紀第四》 「數讓」條載:「《廣韻》曰:`數,讓`責也,數讓邊文,猶誅讓連文,古人自有復語耳。」所說「連文」「復語」是同義詞連用,即是同義復詞,古已有之。客家方言中,同義復詞 的繼承應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說「雨篤濕」(即「雨濕衣」),其實「篤」 就是「濕」,「濕」也是「篤」,這是客話中保存下為的上古語音與構詞特點,因「濕」是輕唇,「篤」是重唇(見上引錢氏《音韻問答》,客話讀「濕」在古音系統里則為「篤」,由此變可見古今客話演變之一斑。客話繼承了古漢語同義詞復全使用的規律, 今天還保存在口語里;又如客話有「行嫁」一詞,事實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義復詞,這在古漢語中也能得到證明。《儀禮·喪服》鄭玄註:「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人曰適人,」《高唐賦》:「赤帝女瑤姬,未行而亡。」這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說嫁出之人到男家說成是「行嫁」,正是繼承了古代漢語這種說法特點同義復合的構詞方式。

作者:笑對風雲涌 回復日期:2004-6-6 21:11:00

(2)動詞重疊的構詞 方式,古漢語與客話無異中《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句中「行行」是動詞的重迭。 表示事物的狀態。客話中如說「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話)[cmo]」、「頭眈眈(客音[ctBm])」等等構方詞式,非常豐富。
三、結束語
梅縣客家話的形成,從上述上古和中古漢語語音系統與客話對比看來,客話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說它的形成應該在有中華漢民語言對已開始,至於發展和定型下來的客話,那又經過了多少漫長歲月?試從梅縣地區客家人的搬遷史看,現有較早的族譜「嘉應州黃姓家 譜載」:自豫南遷,二千二百年前已到江夏。」這說明梅縣黃姓客家先祖居地在今河南省,約在東漢建安年間遷往在今湖北地方;又興寧縣「廖氏族譜」載:「五世誠希公,原籍汝南,因五湖之憂,太元九年復遷江南。」這是說廖氏客人從河南汝南縣,因五胡之憂,在 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約在公元944年)再一次遷徙到江南之地居住。兩姓族譜均未說到南下廣東,什麼時候?很難確切,至於客家人南遷的約略時間,應該是「及到晉朝(紀元後419)他們又不於於豫皖,於是徙於江西、福建多山區域。唐初,復經變亂,他們又被迫南移 ……在宋代(960—1278)他們當了兵,1279年與蒙古人(辦按:即元軍)戰於澳門之西,與宋之末主同死難者數萬人。大約在此時,他們也遷徙至廣東沿海各地,但直至明朝(1368)才算住定了(見王力)《漢語音韻學》「參考資料」引)」,後又從汕頭沿東而上至嘉應州 (今梅縣地區——梅州市)。客人由北至南的大遷徙,客居幾個省區,原屬中原先祖語言,所操客家口音,經沿途漢方言口語的影響,吸取了外來方音,到了廣東梅縣山區以後,口音逐漸定型下來,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縣客家話。

作者:笑對風雲涌 回復日期:2004-6-6 21:12:00

傳統歲時習俗
過年:「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准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十二

閱讀全文

與女主是鄭韻之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
主角是好幾個小孩的玄幻小說 瀏覽:298
女主為男主擋傷小說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