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語文教程」
內容簡介回到頂部↑本教材立足於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充分考慮使用者於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專業特點等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以人文精神為主線,以主題為單元,按題材選擇文章;並適當增加現當代作品的選用比例,拉近教材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力圖通過這種主題式的閱讀與學習,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寫作的內容,側重幼兒教師常用的一些應用類文體的寫作。本教材充分體現了人文性,兼顧工具性、時代性,突出針對性、應用性。為了方便教學,我們設計了「單元導讀」、「閱讀提示」和「思考與練習」;同時,製作了教學輔助光碟,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使語文教學科學化、立體化。
本教材既可供高等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選用,也可作為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和進修的培訓教材。
⑵ 秦統一文字前,七國的文字中哪國的文字最接近甲骨文或者金文
文字書法,來自殷商甲骨文,西周時期的鍾鼎文(金文),是秦以前的統一文字,哪個國家的文字最接近這兩本書,實際上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甲骨文和金文兩種語言。從發掘的甲骨文的歷史資料來看,這是一個古老的文字,已經成為一個系統。它的點畫結構強調對稱性和穩定性,字體主要是細長的,並且文字是規則和藝術的。根據歷史數據,甲骨文不僅是刀刻,而且還是用毛筆寫字的痕跡。
以西方大國秦國和東方大國楚國為代表。盡管兩國直接遵循商周紀律,但它們也有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從「秦公簋」,「商鞅方升」和「石鼓文」中看到,他們的書法一直沿大秦雄風的力量和勢頭發展,尤其是「石鼓文」,可以說已經擺脫了甲骨文和黃金金文的瘦勁之風。
⑶ 百年孤獨的政治影響
。
1、
與其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倒不如說,解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難度相當。在文學作品裡,解答一部偉大小說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解答數學問題要難得多。因為文學問題不像數學題那樣有標准答案,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問題越多的小說越是具有無窮的魅力,擁有的讀者群也就越廣泛。
而像《百年孤獨》這部包含眾多隱喻的小說,要想通過一般性的解讀找到答案,那隻能是徒勞,恕我學力不逮,難以做到。破解其中的奧妙,就留給評論界的權威們去研究吧,我只力求寫出我個人的獨特感受。在前面的解讀中,我只是對小說各章的重要情節、人物以及獨特寫法進行了非常片面的、個人化的梳理,這個梳理並不是說要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啟示,或者說給讀者交待一個閱讀秘笈;相反,越是深入地解讀,發現和疑問越是不斷地增多。這是一片暗流洶涌的大海,我只是一葉漂泊的扁舟,尚未到達認知的彼岸;這是一片雲霧籠罩的群峰,我只是一個渺小的登山者,雲山霧罩中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我在峽谷中幾回迷路、幾度徜徉;這是一片遮天蔽日、險象環生的亞馬遜叢林,我只是一個孤獨的探險者,嗜血的植物和兇殘的野獸幾乎讓我無處逃生。所以說,解讀《百年孤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冒險。既然「明知山有虎」,可是為什麼還要「偏向虎山行」呢?這是因為在我以前的閱讀經歷中,這部小說不僅帶給了我無窮的感受,而且還像是一個魔咒,一道樊籬,緊緊地制約著我,束縛著我,影響著我。在我的散文寫作中經常提到它,老是給人以掉書袋的幼稚之感。所以,我必須擺脫它。我要用文字全面地徹底地渲瀉出來,吐之而後快。
我想早日結束這個長篇大論,但是目前看來,還需要一個總結性的解讀,那就是《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的影響。
2、
我不想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只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對《百年孤獨》不僅推崇備至,在公開的學術演講、座談會和文學刊物上發表個人看法和文學評論,而且還在他們初期的寫作中也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模仿。據我所知,莫言、蘇童、三毛、格非、李洱、陳應松等作家,就是《百年孤獨》的忠誠粉絲。其中莫言、格非、李洱更是鐵桿粉絲,不僅對《百年孤獨》寫過評論性的文字,還在他們的小說中發現了模仿的痕跡。這個模仿的過程不僅沒有讓他們失去自我的風格,而且還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經驗。他們在《百年孤獨》中吸收了非常豐富的文學營養。
試以莫言的小說《金發嬰兒》為例。小說的內容就不簡單介紹了,這部小說就是從寫作語言、寫作技巧到寫作風格上的一次全面模仿,從形似到神似,語言珠圓玉潤,流暢自然,是一部非常動人、成功的小說。現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小說大量模仿《百年孤獨》中的誇張、移覺和荒誕寫法。例如:(1)、「她又睡了一覺,醒來時聽到太陽正嘎嘎吱吱地響著,像一條老牛一樣在爬著上坡路。」(2)、「他把照片扔進抽屜里,站起來,腦袋裡像裝了一窩蜜蜂,他看到桌子和椅子全飄起來,水泥地面上爬動著成群結隊的螞蟻,月牙湖畔響起湖水的喧嘩聲,不用望遠鏡他就看到湖邊五顏六色地站滿了人群,人們還在繼續往那兒涌,還繼續往人團上焊接人,一直焊接到很遠的交通要道上。」這兩段精彩的句子,我們讀了之後很熟悉,在《百年孤獨》中就能找到「母句」。比如小說中寫到四年的雨季結束了,「一輪憨厚、鮮紅、像紅磚碎末般粗糙的太陽照亮了世界,這陽光幾乎像流水一樣清新。」還有寫蟲子啃蝕傢俱的巨大轟鳴;寫罷工工人聚集到廣場上,被軍警的機槍掃射:「他們被圍困著,打著旋轉,變成巨大的漩渦,並漸漸地向其中縮小,因為它的邊緣正在有條不紊地被一圈一圈地剪裁著。」
在寫作技巧上,《金發嬰兒》也大量模仿了《百年孤獨》中魔幻現實寫法,比如寫瞎眼老太婆在夜晚來臨時,「看」到了「夜遊神」:「夜遊神應該是個邋邋遢遢的小夥子,面孔黑黝黝的,穿一襲玄色的長袍,頭發梳成一百條小辮,兩隻眼睛散漫無神,左手提一把黑陶燒酒壺,壺里裝著陳年老酒;右手搦一管大墨斗子筆,酒壺咂得『吱吱』地響,墨汁甩得鋪天蓋地,如同黑色暴雨。醉三麻四、腳步踉蹌的夜遊神,就這么懈里咣當頑皮搗蛋整夜地悠盪著。」這個夜遊神,很有可能出自《百年孤獨》中阿瑪蘭塔臨死前對死神的描寫:「她是同死神一起在走廊里縫衣服時看到它的。她當場就認出來了,死神並沒有任何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它是一位穿藍色衣服的長發婦女,樣子有點兒古氣,同早先幫她們在廚房裡幹活的庇拉*特內拉的模樣有點相像。」如果單從語言上來說,莫言的語言比馬爾克斯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這個細小的模仿,可見莫言作為一個有實力的作家對文字有著出色的駕馭和模仿能力,他敢於模仿更勇於超越,這是值得所有作家學習的。
另一個明顯的模仿就是,在敘述故事時,《金發嬰兒》也不止一次地運用了穿越時間的手法。(1)、「後來,當他坐在故鄉的小河邊,面對著緩緩逝去的流水冥思苦想的時候,他認為這一切都好像是命中註定,一切事情的發展,都按著早就設計好的程序。」(2)、「這一夜裡,她聽到的聲音使她在以後的殘年裡經常像閃電般憶起,每每憶起這一夜裡發生的事,她就感到炙人的火焰飛快地嚙咬著她生命的蠟燭頭。」這種在現在想到未來,又在未來回憶過去的方式,正是《百年孤獨》最為驕傲的文學創造。莫言也成功地移植到了自己的小說中。說是天衣無縫可能有些誇張,但也算是恰到好處,和整部小說的敘事氣氛十分諧調。
更高層次的模仿是,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在《金發嬰兒》中寫到的那個老太太,像極了《百年孤獨》中老年時期的烏蘇拉。除了上面我提到的那個幻覺、耳昏眼瞎的特點之外,她像烏蘇拉一樣,年代顛倒地回憶過去:「她笑了一聲,就咕咕嚕嚕地說起囈語來,若干年前的事情她還記得非常清楚,她說十八歲時被賣給一個五十多歲的布販子,布販子經常打她,折磨得她遍體傷痕。」這個層面的模仿是有些難度的,給我的評論也提出了挑戰。怎麼評論呢?如果光憑嫻熟的語言技巧、豐富的想像是無法做到的,可能更需要生活閱歷的積累和文化背景的烘托,這個能力需要十年磨一劍的歲月功夫,非常人所及。
介紹了名家,我覺得有必要給普通作者,或者說是「草根作家」留一個席位。不怕大家見笑,包括我的作品也曾經模仿過。我們知道,《百年孤獨》有一個很鮮明的寫作特色:那就是對預兆的描寫。先說一位叫施偉的作者,他曾經在《福建文學》2010年第三期上發表過一部短篇《逃脫術》,寫得很棒。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小說中寫到作為魔術師的父親,為了給違法拘留的兒子打官司,在縣教育局長母親的葬禮上表演魔術:他躺進一個箱子里, 一輛鏟車從箱子上軋過去,人們當場看到箱子里鮮血迸濺而出。與此同時,不在現場的王向東、他的母親和「我」的堂姐都有了感應。書中寫道:「後來據王向東回憶,這個時候他在拘留所里也陡然心被什麼扎了一下,我堂姐在家啃一隻雞翅,屁股下的凳子砰然塌裂,她摔了個仰八叉,他母親正在寫『詩』,鉛筆芯無故折斷。」讀到這里,眼前一亮,禁不住會心一笑,莫非是身無彩鳳,心有靈犀;高山流水,情遇知音。真不知道施偉是何許人也,倘能相見,暢談百年,也不枉此生孤獨地行文了。
我也是先有模仿後寫筆記的。在我寫這篇筆記之前,曾經寫過一部短篇《我的兄弟水牛》。
這篇小說寫我小時候和爺爺在農村相依為命,家裡養了一頭水牛,這頭水牛在76年9月份一位偉人逝世的追悼會上陪著人一起流眼淚,被年幼的我看到了,很受感動,從此知道了牛也是通人性的。幾年後,分田到戶,牛也分到了我家,村民勞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勞動強度也加大了,牛的體力活也隨之多了起來。有一次牛得了病,被爺爺治好了。歲月蹉跎,我長大後到城裡讀書,爺爺和水牛也老了。小說寫到結尾,有這么一段:「那天早上,家裡就出現了異常。爺爺生前用過的一條棕繩牛鞭,變成一條銅花蛇從牆上溜下來,鑽進床腳盤成一圈。母親早上為爺爺煮的紅糖拌稀飯放在灶台上,紅糖粒忽然變成了螞蟻四處亂爬。中午時分,爺爺果然咽了氣。下午,冰棺抬進了家中,爺爺躺進了棺材裡。我站在冰棺前,不知道是因為撲面的寒氣凝固了我的眼淚,還是我本性冷漠而沒有哭出來。我為自己感到羞恥。」
這只是很皮相的模仿,和莫言先生的大作《金發嬰兒》極本不能相提並論。之所以引用過來,以示鼓勵,只是希望這傢伙在吃透《百年孤獨》之後,跳出《百年孤獨》的光環,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境界來。
3、
《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的影響,也許不僅僅是寫作語言、寫作技巧和寫作風格上的提升,更是一種寫作觀念的革新,一種寫作人格的凈化。
我們知道,在現有體制下,除了極少數作家,如王朔、鄭淵潔、韓寒等人之外,作家鮮有自己的獨立寫作人格。他們的生存狀態在政治內外游移不定。大多數作家只是政治的附屬品和傳聲筒。因為光靠稿費無法養活自己。他們有的被作協包養,有的被富婆包養,有的被某個文化宣傳部門包養,有的甚至淪落到被街頭討飯的丐幫幫主包養。記得在一次文友聚會上,一位寫詩的三流詩人邊喝酒邊哭窮,說他的一個詩人朋友,寫的詩發表不了,發表的話還要自己掏錢,最後窮到街頭擺攤賣菜。我當時說了一句十分不中聽的話:「發表不了,說明他還寫得不夠好。」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的話說得太重了,打擊了這位朋友的信心。同是文人,相輕何太急?文人相親莫相輕。
其實,馬爾克斯早年也有過一段窮困潦倒的時期。那時他是一家報社的記者,被派到歐洲工作。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報社因觸犯了當局被查封,他本人同時也失去了工作。回國之後,他的生活非常窘迫,窮到連房租都交不起的地步。為了創作《百年孤獨》,他把自己關在家裡長達一年半之久。稿子寫完到郵局寄發時,因為超重付不起郵資,最後只寄出了後半部的部分章節。報社收到書稿之後欣喜若狂,認為這將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從此,《百年孤獨》一炮打響,於1967年6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球以十八種文字發行,至今銷量達到千萬冊以上,作者本人也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此,我們不能忽略一個最根本的事實,那就是《百年孤獨》是用西班牙語寫成的,而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人。由此我們引申出一個話題:馬爾克斯寫作《百年孤獨》的國家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環境。作為一個中國作家,可以模仿他的小說技巧、小說特點和小說風格,但是他寫出這部小說的文化背景、政治環境和國家歷史我們從何模仿?哥倫比亞在1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819年才獨立。而西班牙一直是官方的正式用語。可是作為土著居民,印第安語應該是他們的母語。所以,馬爾克斯從小就受到西方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雙重熏陶。
引用一段話。他在1982年諾貝爾頒獎典禮致辭中說:「我敢說,今年值得瑞典學院注意的,正是拉美這種異乎尋常的現實,而不只是它的文學表現。這一現實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和我們的生活在一起,它每時每刻都決定著我們每天發生的不可勝數的死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永不幹涸,充滿災難和美好事物的創作源泉。而屬於這個源泉的我,這個流浪在外、懷念故鄉的哥倫比亞人,不過是被機運指定的又一個數碼。這個非凡的現實中的一切人,無論是詩人、乞丐、音樂家、戰士,還是心術不正的人,都必須盡少地求助於想像,因為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可信而必需的常規財富。朋友們,這就是我們的孤獨症結之所在。」什麼才是創作最根本的源泉?什麼才是孤獨的最根本的症結?當我們仔細讀完了《百年孤獨》,結合他的這番話,應該逐漸明白,上校為什麼發動三十二次戰爭,香蕉工人為什麼罷工了。哥倫比亞人民雖然脫離了西班牙殖民統治,但是長達三百年的殖民陰影一時還無法擺脫。特別是在文化心理上他們無法和西方國家產生認同,始終處在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況之下。特別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也就是《百年孤獨》誕生時期,西方強權統治仍然對第三世界的人民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而南美洲人民熱情活潑、富於幻想、勇於抗爭的天性,並沒有被這些剝削和壓榨嚇倒,他們奮起反抗。這種反抗表現在文學界的說法就是「六十年代拉美文學爆炸。」而《百年孤獨》就像是這場爆炸中引爆的一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文壇。
由此看來,馬爾克斯是一個關心政治、又獨立於政治之外的作家,是一個正視現實、又牢記傳統的作家,是一個既有寫作野心、又有寫作良心的作家。歸根到底,他是一個具有獨立寫作人格的作家。他還是一個深受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所有讀者愛戴、所有作家學習的好作家。
⑷ 黑馬甲txt全集下載
黑馬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引子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做賊!」
二十世紀最後那個秋天,在九河看守所的監室里,當王向東沖一個偷了他煙屁的傢伙咆哮的瞬間,父親的影子又在眼前晃過——父親留給他很多「家訓」,剛才那句就是記憶深刻的一條,還有一些,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類,似乎老套了些,王向東是很少引用的。
父親並沒有讀過什麼書,但父親的爺爺是私塾先生,父親說小時候還有幸翻過線裝書呢,後來家道轉折,漸至無產,到王向東這輩兒,讀書人家的遺風可以說完全糟蹋掉了,而且大有愈演愈衰之勢。
10年前父親去世時,王向東也正在大牆里,兒子剛上幼兒園,現在,兒子已經高過他的鼻子尖兒,有一米七幾的個子了,像他一樣黑而健壯。在他被刑拘後,早已厭倦學業的兒子像脫了鉤的魚兒一般闖出了校門,說出五顏六色來也不回去了,估計這陣子正整天在街上晃盪吧,泡網吧或者掛小女,像出了籠子的雀兒,王向東身陷鐵窗,已經控制不了外面的局勢了。
想到兒子,王向東的心軟了一下,……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⑸ 黑白世界的無奈輪回:黑馬甲(節選)txt全集下載
黑白世界的無奈輪回:黑馬甲(節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王向東和他的夥伴們開始上學時正逢「文革」,除了一段懵懂的愛情,一些繚亂的回憶,他的少年時光只剩下動盪混亂的片段。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年代裡,心思靈敏的王向東成了第一批個體戶,發展成腰纏萬貫的富翁。其間經歷過的紛紜如一幕幕人生悲喜劇。每當命運出現啟明星,可以向著美好的彼岸前進時,惡浪卻把他打入低谷……每當想改惡從善的關頭,他卻被撒旦拽回原地。這一切是命運的捉弄,還是因為正義的缺位?
哥們兒,瀟灑已婚男,世襲張姓,祖籍天津。出身鄉野人,讀的爛大學。雖逢盛世,命運乖張——教過書,打過工,經過商,坐過牢,歷盡劫波江湖已遠,現蝸居鬧市一隅,半商半讀,隨心任性。經常想戒煙,偶爾買彩票,又喜聚嘨上九流、下三爛,詩書酒肉不拘一格,不論幾度夕陽紅,只說人生快意事。
引子
卷一 荒唐歲月 (1959-1978年)
[少年風流多惑亂,江湖煙雨兩茫然。笑鬧因逢笑鬧世,顛倒緣行顛倒天。
做人最樂窩里斗,讀書只識老三篇。總把意氣做豪……
以上
⑹ 伏廣晨的人物經歷
1981年:3月4日上午10點生於內蒙古赤峰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抓周得紙筆。其曾祖為宮廷龍鳳畫家伏琳(字懷瑾),祖父為當地望族伏和。
1982年:1歲,開始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抓周的時候抓住的是紙筆。找一個道士算命,得到四句詩:「此命生來不尋常,得享富貴是非常,高標名姓鐫雁塔,一舉成名天下揚」,父母非常高興。
1983年:2歲,接觸人生第一本繪畫作品——西遊記系列的連環畫《仙桃種子》,愛不釋手。
1984年:3歲,用鉛筆照著報紙上的金絲猴圖片畫出平生第一個作品《金絲猴》。
1985年:4歲,照著被子上的《孔雀牡丹》臨摹。同時臨摹舊書刊報紙上的圖案。並在曾祖父的指導下學習繪畫,宮廷描金龍鳳的畫法。
1986年:5歲,第一次接觸「驢皮影」,用剪刀把薄紙板、油氈紙等剪成大量皮影人物。
1987年:6歲,開始堅持每天背誦古詩詞,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此後堅持到大學畢業,16年時間背誦古詩一萬多首和幾百首古代名篇,為自己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1988年:7歲,進入小學讀書,接觸評劇,在戲台下畫戲劇人物綉像,塑造了四十多個人物形象。
1989年:8歲,用紙板設計製作京劇臉譜,用木頭費料製作雕花木刀木劍。同年讀小學一年級。
1990年:9歲,臨摹了全班文具盒上的圖案;在課桌上雕刻《小貓撲蝴蝶》。同年讀小學二年級。
1991年:10歲,二年級參加四年級數學競賽獲松山區一等獎。後連續三次獲得各級數學競賽一等獎,同年獲得郊區美術比賽一等獎。
1992年:11歲,閱讀《西遊記》、《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岳飛傳》等古典名著,並描人物綉像。同年為村中愛好刺綉大媽描繪大量刺綉樣稿,包括《鴛鴦戲水》、《孔雀開屏》、《雄雞》等。
1993年:12歲,進入初中讀書。閱讀金庸的小說系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並開始創作長篇歷史小說《三王墓》,年底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血濺五台山》,自己為自己的作品做插圖。
1994年:13歲,閱讀《水滸傳》和《紅樓夢》,長篇武俠小說《血濺五台山》完成。
1995年:14歲,根據明代道人黃天子與其弟子呂狀中的傳奇故事,創作長篇小說《天河奇功》。
1996年:15歲,進入高中,任語文課代表、學習委員、團支部書記等。美術作品《桃花溪》獲全校美術比賽一等獎。同年創作長篇武俠小說《翡翠玲瓏杯》。被同學送綽號「小才子」。
1997年:16歲,組建「茝葉」詩社,創作詩集《陽光錄》。美術長卷《長江萬里圖》獲一等獎。同年創作散文集《夜半鯉魚來上灘》,並創作短篇武俠小說《絕情谷》。
1998年:17歲,三月舉行成人禮,請作家李智取字子卿。同年創作小品《連環騙》在全校公演。年底創作完成長篇小說《孽緣》。
1999年:18歲,在校廣播站開設散文專欄「青春感悟」。作品《三友圖》獲一等獎,同年創作長篇歷史小說《吳越英烈傳》。
2000年:19歲,作品《筆友》獲得《長江文藝》全國聯賽「優秀獎」,同年創作自傳體青春文學《苦澀的兄妹情》,並著手編著《世界100經典愛情故事》。
2001年:20歲,到重慶求學,將旅途見聞寫成隨筆集《渝行散記》。任校刊編輯,學生會宣傳部長,學生會副部長,國畫《松鶴圖軸》獲電力系統一等獎,水墨山水《洞庭春色》獲得計算機系一等獎。發表短篇小說《盜書案》。被同學送綽號「小巴金」。
2002年:21歲,連環漫畫《細菌兄弟歷險記》獲「關於非典漫畫比賽」一等獎,短篇小說《會診》獲得「關於非典徵文比賽」一等獎。整理愛情散文詩集《月姐兒》。
2003年:22歲,作品《雅室三絕》獲「校園星」一等獎。 7 月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畢業。
2004年:23歲,漫畫《地球的變遷史》獲一等獎, 7 月於重慶電力計算機系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專業畢業。同年創作小說長篇小說《荒村》。
2005年:24歲,於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到重慶電視台從事編輯策劃工作,後到重慶神馬卡通公司做文學編輯。創作《開心林》、《動物奧運》、《小朋友喜歡的三十六個科學家》、《小朋友喜歡的三十六個藝術家》、《小朋友喜歡的三十六個地方》、《小朋友喜歡的三十六個職業》,獲得冰心文學獎和法蘭克福文學獎。同年策劃「科學童話」創作方向,並著力打造「三十六系列」叢書。被同事送綽號「活字典」。
2006年:25歲,在福建四方玻璃和廣東介仁玻璃做藝術玻璃繪畫工作,在新加坡藝通工作室從事新加坡漢語教育讀本的編輯創作工作,年底在重慶開「創藝神鵰」紋身連鎖工作室。
2007年:26歲,在香港貝爾高林景觀設計研究院給著名教授級景觀設計專家劉持教授當助理。創作幽默歷史小說集《麻辣三國》,同年創作《百龍詩》系列和《百花詩》系列,整理《百龍故事》。
2008年:27歲,在重慶用《百龍圖》套畫迎接北京奧運會,結識著名農民作家周汝國、重慶大學文學院院長杜承南教授、著名詩人和作家冉庄、著名陶瓷藝術家何躍、百歲老畫仙晏濟元等文化名人,並拜晏老為師。同年加入美術家協會,成為職業畫家。同年創作長篇小說《草原飛鷹》和長篇紀實小說《刺青》。
2009年:28歲,編著《赤峰市輝煌六十年》叢書。7月在內蒙古赤峰展出《巨龍歡騰迎國慶》套畫迎接建國60周年。同年開始創作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直銷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風起雲涌》。三月結識詩人、作家、畫家馬永峰先生。四月結識書法家包富、畫家何寶祥、畫家蘇才、作家畢世才、內蒙古玉石協會會長鄒鳳山。五月份結識赤峰五大才女之一的作家吳瑞斌。六月結識著名紀實文學作家和人文攝影家,中年藝術年鑒東北地區負責人王向東先生。同年結識中國詩酒協會副會長和秘書長,中國國粹協會會長,著名作家和詩人王振宇先生。吉尼斯世界紀錄開創者,「絕筆飛書」創始人姜尚志題詞:「文章千古事,福壽萬年長」相贈。赤峰書法家閻古今題詞:「春華秋實」相贈。北京書法家朱磊教授題詞:「觀海聽濤」相贈。
2010年:29歲,國畫作品《龍騰盛世》獲新華保險司慶一等獎;《龍騰虎躍》獲「龍騰橋北虎躍紅山」二等獎。同年著手編訂《世界一百個經典愛情故事》。結識北京翰墨名人書畫院院長,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三大書法家之一的白續智老師。白老師親筆題詞:「中華第一龍」相贈。
2011年:30歲,被邀請到唐山千佛寺創作壁畫,設計繪制出巨幅壁畫《九龍獻寶圖》、《九鳳朝陽圖》、《燕山秀色圖》、《西方接引圖》、《唐太宗夜夢千佛圖》、《福祿壽喜圖》、《財祿神圖》、《哼哈二將圖》、《水火二星圖》、《忠義千秋圖》、《飲中八仙圖》、《八仙過海圖》、《十二生肖圖》等。7月1日展出24米巨作《百鳳朝陽圖》迎接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作品被歷史博物館收藏,唐山著名書法家孟慶江題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相贈,唐山豐潤書法家於大有題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贈。十月設計出版《龍年掛歷》,同月開始啟動「龍年畫龍」活動。年底結識前蘇聯首腦赫魯曉夫的翻譯著名詩人予舒。
2012年:設計繪制1000多米長的《秦始皇求仙圖》、1000多米長的《唐太宗點將圖》、《薛仁貴跨海征東圖》、《凌煙閣諸將封侯圖》、500米長的《二十四孝圖》、《地獄變相圖》、《瑤池會仙圖》。同年,中國國畫院副院長彭漢昌親筆題詞:「華夏第一龍」相贈。
2013年:7月在國際飛行那達慕現場舉辦個人畫展《龍飛那達慕,盛世譜華章》。8月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個人畫展《神州龍魂舞,翰墨中華情》慶祝紅山文化節。9月,百幅龍圖迎接赤峰市建市三十周年。同年世界藝術名人,硬筆書法協會名譽會長王繁昌老人親筆題詞:「中國第一龍」。11月,創作《五十六神龍圖》,中國榜書第一人高山得林先生親筆題詞:「神州第一龍」。年底創作《龍鳳歡騰迎全運》准備迎接來年的內蒙古第十三屆全運會。同年,創作《365個傳說赤峰卷》,並開始創作長篇神話小說三部曲:《萬仙圖》、《封神記》、《玉狐媚》。
2014年:開始創作《百龍敬寶圖》,預計用三年半時間完成,准備為迎接建國七十周年獻禮。
⑺ 紅樓夢中太虛幻境有哪些部門,它,大觀園與賈府三者的隱喻關系
好 事 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鑒賞】
這首曲是唱秦可卿的。
《好事終》,指秦可卿與賈珍亂倫的醜事告一段落,曲名含著明顯的諷刺意味。
從曲子開頭幾句看,作者似乎是把賈家敗落的責任歸到秦可卿身上。其實細看書中情節,不過是通過秦可卿把寧府賈珍、賈蓉、賈敬等人牽出來,進行暴露和鞭苔。秦可卿的墮落是主動還是被迫,不得而知,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賈珍都是主要責任者。秦可卿出身並不高貴,是其父秦業叢「養生堂」抱養的孤兒。賈珍這個無恥的酒色之徒垂涎其美,不顧倫理關系,勾引她墮落,導致她自殺,應該是合理的推測。由此再進一步,作者以為賈珍的墮落,責任又在其父賈敬。這個賈敬一心想當神仙,整年燒丹煉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完全放棄了家業和對子孫的教育。於是賈珍、賈蓉父子「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翻了過來」,也沒人敢來管他們。子孫不肖,後繼無人,不敗何待?
1香菱 首句「根並荷花一莖香」寫的是蓮根荷花同長在一根莖上,一樣芳香。荷花也稱蓮花,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蓮。
「自從兩地生孤木」的「兩地 生孤木」寓一個「桂」字,點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後一句「致使香魂返故鄉」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階級出身的小姐而終於 落入四大家族的羅網,這種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會的斗爭中,中、小地主必然破敗的命運,也抨擊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殘酷,從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慘命運。
2王熙鳳 凡鳥從末世來"指的是鳳姐這么一個能乾的女強人生於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里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呂安對喜的典故,點出"鳳",自然是種譏諷。畫里的雌鳳所靠著的冰山,指的就是將融化的賈府所象徵的靠山。"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鏈對鳳姐的態度變化。新婚後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號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後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
回答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