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幾個西方小說里女主的名字,要好聽的,越多越好,比如說:籮絲,安妮,麗維婭這些!懸賞五十求大神
英語詞典很多啊。艾米,奧羅拉,愛麗絲,埃爾拜,托麗,蘿琳,莎莉之類的……不過寫小說介意寫英文名比較好。
❷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的原型是小仲馬的情婦嗎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的原型是小仲馬的戀人。
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名妓瑪麗·杜普萊西嚮往上流社會生活,和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❸ 瑪格麗特。米切爾和《飄》
<飄>之簡介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愛上 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 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 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艾希利和查爾斯作 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 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 瑞德相識。白瑞德開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絕。郝思嘉一心 只想著去追求艾希利,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 郝思嘉和表妹韓媚蘭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 慘狀,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 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不巧韓媚蘭要生孩子 了,郝思嘉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幫忙護送她和剛生 下孩子的韓媚蘭回塔拉庄園。白瑞德告訴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軍 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 和郝思嘉擁吻告別。郝思嘉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 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在驚嚇中死去。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庄園主 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 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郝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僱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 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 面,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系。
弗蘭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 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利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 回到韓媚蘭身邊。郝思嘉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 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 婚後,夫妻二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閱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發現,終於導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艾希利的生 日會前夕,郝思嘉與艾希利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韓 媚蘭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白瑞德可不這樣想。
當郝思嘉告訴白瑞德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白瑞德懷疑地問那是 誰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 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郝思嘉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 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 庭里發生,韓媚蘭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 夫艾希利和兒子託付給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密,郝思嘉不 顧一切撲向艾希利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 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利,郝思 嘉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利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 德。
當郝思嘉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 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 被遺棄的郝思嘉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 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1949年8月16日 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1949年8月16日,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美國著名小說《飄》(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名《亂世佳人》)的原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名門,她一生都生活於亞特蘭大,從小就喜歡聽大人講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亞特蘭大所在的喬治亞州是南北戰爭中南軍據守的最後防線,小米切爾常常騎馬憑吊戰爭後的遺跡。
在同酒商厄普肖的婚姻破裂後,她嫁給了記者馬什,這讓守舊的亞特蘭大社交界大吃一驚。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從夫姓。正是在馬什的鼓勵下,米切爾開始默默寫作,十年後完成了《飄》。書原名叫《明天是個新日子》,斯佳麗也不叫斯佳麗,叫潘茜。出版時,米切爾才把書名改成《飄》——這是英國詩人道森長詩《辛拉娜》中的一句,用在這部小說中意喻南方的奢華全被北軍洗劫殆盡,一切都化為烏有,隨風飄去,充滿了女性的傷感。這種對南方的同情,引起了評論界廣泛爭議。
《飄》1936年問世後引起轟動,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米切爾更名揚四海。面對榮譽,米切爾謙虛地表示,《飄》的文字欠美麗,思想欠偉大,她自己也不過是位業余寫作愛好者。她婉拒了各種邀請,一直與丈夫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次年這部電影獲得10項奧斯卡獎。
1949年8月11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丈夫出門看電影時發生車禍,5天後逝世。
由於她生前堅決拒絕使故事有個結尾,從而使不少製片人紛紛請求得到拍攝續集的機會。1976年,瑪格麗特的兄弟斯蒂芬斯·米切爾准許美國環球製片公司選擇一個劇本拍續集,但是製片人的嘗試失敗了。
美國女作家亞歷山德拉·芮普利經過3年的辛勤筆耕,於1991年9月25日在40個國家同時出版發行她創作的《飄》的續集——《郝思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米切爾的兩個侄子突然心血來潮,感到有必要找位作家,創作《飄》的續集,這必須是一部他們能完全控制的上乘之作。於是,紐約威廉·莫里斯事務所受託於1986年組織了一次挑選作家的競賽。在紛至沓來的成千上萬名人中,莫里斯篩選出11名參加決賽,其中女性10名,男性1名。最後,57歲的芮普利獲得了米切爾家族的這一殊榮。
在眾多候選人中,芮普利確實是最理想的人選。她是女的,又是地道的美國南方人,在當年南部貴族的首府、《飄》的男主角白瑞德的故鄉查爾斯頓長大。人稱芮普利是文壇的「福將」,她早年寫的那些供火車站旅客看的流行小說,本本暢銷。後來,她又創作過4部關於美國南方的小說,頭一本《查爾斯頓》再版了11次,人們常將之與《飄》相提並論,她也因此而躋身於美國成名作家的行列。
芮普利在簽訂了這份450萬美元的合同之後,馬上開始構思。她先是仔細通讀原著,盡力感受原作者的創作思想,還動手抄了其中的300頁。她認為這是認真領悟作者風格的最好辦法。芮普利治學嚴謹、尊重歷史,為了保持作品的時代特點和風貌,她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並且實地考察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此後,她就像一位隱士那樣,靜靜地續寫這部風靡世界55年、擁有眾多讀者的巨著。其間,美國文壇和藝術界始終有人對此非難不已,同名影片的導演助手拉勃文甚至指責說,續書「是對這部美國古典巨著的糟蹋」。但作者不為任何壓力所動,默默無聞地苦幹了3個年頭。1991年2月,她終於將1000頁的續集——《郝思嘉》的原稿放在了出版商的辦公桌上。
由於出版商與作者有約在先,此書的創作和出版過程全屬保密。9月25日之前,世人無法得知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終是否再度重逢、破鏡重圓——這個令《飄》迷們猜測了半個世紀的謎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續集尚未問世,就已先聲奪人,成為今年世界文壇最轟動的事件之一。
不過,這樣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國的命運卻不佳,曾被當成是有害讀物加以批判。1999年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無法飄逝的記憶——追蹤20年前一場關於<飄>的爭論》。文章說:揭開封塵已久的記憶,當年的主要當事人、浙江省出版事業管理局原負責人馬守良感慨萬端: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果沒有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沒有中國出版界的今天。
風波源於那個特定時期所產生的嚴重「書荒」。1978年,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出版社先後出版了35種中外文學名著。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組織力量,認真審讀了一部分以往出版過的中外名著。經過反復論證和研究,他們決定出版傅東華翻譯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重印《飄》的消息剛一傳開,十幾個省的發行部門就蜂擁而至,許多大專院校也紛紛要求供應此書,《飄》的印刷計劃從10萬冊一路飈升至60多萬冊。上海一家文化單位甚至派人親赴浙江坐等,不給幾萬冊不走。然而正當《飄》的上冊剛剛出版,中下冊尚在印製的時候,一場猛烈的暴風雨頃刻而至。
1980年1月27日和29日,一家地方黨報連續發表了「《飄》熱和《根》熱」、「《飄》到哪裡去?」兩篇文章,拉開了批判出版《飄》的序幕。緊接著,又一家著名的地方報紙以不少社會知名人士發出呼籲為名,發表了「出版圖書要考慮社會效果」的文章。4月18日,文化界一位著名人士對日本新聞代表團說,中國「也出版了像《飄》那樣不大好的東西」,日本時事社隨即作了報道。4月23日,一家大報也發表了「揭開《飄》的紗幕」的文章。
幾乎與此同時,內部通報,大小會議,各種來信,對於《飄》的批評同樣接連不斷。5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出版局長會議上,批評《飄》成了未列入議程的議程;一位文化名人竟在信中言辭激烈地說:「『社會主義』不知隨風《飄》到哪裡去了。」
《飄》的「問題」已不僅限於出版這本書,它已經被一些人引申到如何辯證地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上。而盡管出版界的許多領導都不贊成批《飄》,但顯然,單靠出版界的力量已經難以頂住這莫大的壓力。就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對《飄》的出版給予了肯定。
1980年6月14日,香港《文匯報》登載了美聯社13日發自北京的一條電訊稿,盡管只有幾百字,但它對中國出版界、文化界來說,卻是一股真正的暖風,一劑強有力的清醒劑。
這條關於小平同志6月13日接見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代表團的電稿是這樣寫的:坦普爾的大學聯絡辦公室負責人喬治·英格拉姆說,該代表團「同鄧小平討論的范圍很廣」,其中包括「美國小說《飄》」。「鄧氏說,有些人不同意在中國出版這本小說,因為它歌頌奴隸主;但鄧氏認為應該出版,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據接待這個代表團的科學院外事局整理的談話記錄記載:當談到美國南北戰爭時,小平同志說:「你們有一本書叫《飄》,是寫南北戰爭的。」外賓說:「是的,現在正在拍電影,有一位電影明星作主角。40年前已經拍了一部電影,現在又在拍另一部。」小平同志說:「小說寫得不錯,中國現在對這本書有爭論,因為這本書的觀點是支持南方庄園主的,我們想用中文出版這本書。出版了也沒有關系嘛,大家看一看,評論一下。」
一場爭論就這樣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是那樣深刻,似乎永遠無法飄逝。
❹ 外國名著《漂》的女主人公叫什麼還有那場戰爭是哪個年代哪個國家
費雯麗,是美國的南北戰爭,爆發與19世紀60年代,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
❺ 根據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 米切爾的長篇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是
亂世佳人
原著:《飄》(瑪格麗特·米切爾著)
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導演:維克多·弗萊明
主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李斯利·霍華德、奧利維亞·德·哈維蘭
出品:米高梅公司
本片在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榮獲八項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剪輯獎。
❻ 關於女主角名叫瑪格麗特南非挖鑽石的長篇小說
小仲馬《茶花女》中的女主角
❼ 很久以前看過一本紙質小說,書名有似乎瑪格麗特四個字,好像是一個言情小說,女主小時候護了一顆竹子,後
《開天尊途》
簡介:
他走出叢林,擁有人文始祖的血脈,繼承遠古文明的饋贈;他踏入星空,揭開宇宙起源的秘密,實現人類進化的終點;他叫袁敖......
❽ 瑪格麗特到底是誰
暈。。。世界名著小說《飄》的作者是比較有名的瑪格麗特
蔡駿在小說里用的瑪格麗特就是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里的女主人公的原型,也是一個比較有名的瑪格麗特,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
小仲馬小說《茶花女》里的那個女主人公也是比較有名的瑪格麗特
這個名字好像是從法語里翻譯過來的。~另外,英國有名的女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名字也是叫瑪格麗特。英國王室現在的公主也是叫瑪格麗特
名字應該是很美好的意思吧。。。
❾ 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艾特伍德的小說一共有幾本都是什麼
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
❿ 哪本外國名著書上有一個主人公叫瑪格麗特的
茶花女》 主人公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一介弱質女流在放盪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著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看到最後瑪格麗特已經快死了 外面的人確只想著近來買她便宜拍賣用來還債的東西的時候 我的心情啊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