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寫好一本小說,塑造好一個主角
人物的塑造可以在網路裡面搜到很好的答案 人物的塑造 首先要有鮮明的特點 也就是說要有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醜陋 比如性格怪異 或者是神經大條等等 這些都容易讓人記住這個人物! 你喜歡海賊 就用海賊來打比方 海賊裡面的人物並沒有多帥 並沒有多完美 它之所以受人追捧 正是因為他的人物性格獨特 就拿裡面的主人公路飛來說 路飛是一個非常純潔,非常義氣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海賊的豪爽 和孩子般的純潔 但是正是這個性格 導致了他的神經粗大- - 他喜歡他的朋友 所以除了朋友和他的夢想以外的事情 他可以全然不顧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顧忌過 而聯想到他的一些經歷 聯繫到他的生活環境 聯繫到他的職業 聯繫到他的年齡 這個性格並不會讓人很難接受 正是因為他的生活環境讓他可以接觸到很多別人接觸不到的事情 比如說接觸到了海賊 接觸到了紅發 耳目濡染之下,「海賊王」成了他崇拜的地位! 這個夢想來自他的生活環境 而這個環境同時改變了他的性格 耳目濡染之下 他學會了海賊的一些性格 或者說他的性格漸漸朝著海賊發展了 但是 這樣還不夠 因為即使這樣 他也不會立下一定要成為海賊王的誓言 所以 他的出發 還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就是紅發斷臂 紅發斷臂 讓路飛對友情有了深刻的認識 對海賊王也有了更深的崇拜 這個契機 讓他踏上了成為海賊王的征途 這是他的經歷 是他生活的環境 也是他的職業 再聯繫到他的年齡 這樣粗的神經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 一個人物的性格 是由他的年齡 職業 生活環境 社會地位 還有他的經歷等等造成的 所以 要塑造出一個人物 就必須先設定出著個人物的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社會地位和經歷等等 反之 如果已經確定好了人物的性格 就可以反而推出人物的年齡 職業 生活環境 社會地位 和經歷 這樣 主人公的一生便策劃出來了 然後 再在你的草稿上寫出幾個配角的性格 反推一番 再把幾個人物聯系起來 整個故事的大綱就出來了 另外,在每章開頭前擬出出場人物的順序 並且反推出人物的經歷 與主角的沖突 發生的矛盾 再激化矛盾 最後解決矛盾 一個個小的章節也出來了 根據你情節的需要 把小的章節也聯繫到一起 一篇小說的初稿就出來了 然後刪改一番 對環境和情節推演一番 看看是否合理 這樣 一篇小說就出爐了!
⑵ 怎麼讓小說更吸引人 讓人想讀下去
那麼多說留伏筆...真是害人不淺...
吸引人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懸念...這個辦法百試不爽。
譬如說,隨便舉個例子。
我是第四號,之前1-3號已經被殺了。他們正在捕獵我,我來自宇宙...(個人水平問題,寫的不好,反正湊合著理解吧)
以銀行英雄傳說舉例,一開始不也是安排了場充滿懸念的會戰?然後才展開的劇情?
額,由於沒看到你寫的什麼小說,和你想寫什麼類型的小說,這就沒法舉例了。
特別想說的,就是開頭的文字一定要精悍。
下面放段自己沒事瞎寫的開頭
宇宙歷一三五四年八月十二日,宇宙深處的寧靜被一支龐大的閃爍著金光的艦隊所打破。率領著這支龐大艦隊的,是亞美帝國新近被提升為沖申星域艦隊司令官的亞利米中將提督。
作為一名以勇武之名威懾周邊,並純以武勛,從一名戰術驅逐艦艦長青雲到星域艦隊司令的武官,剛過不惑年紀的亞利米有著與之相稱的威武體格和剛毅的面容,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寸許長的紅發下,僅有一目閃爍著精光,在左邊的眼睛處,則覆蓋著一面鑲有金色虎頭的黑色眼罩。在克隆技術和模擬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克隆眼和模擬義眼絕對可以取代損壞的眼球,可不知出於什麼道理,亞利迷一直拒絕替換,更以此獲得了渺目之虎的凶名。
此刻,亞利米身批黑色帝國將軍披風,雙手抱胸,昂首站在旗艦休亞特雷號的艦橋指揮台,躊躇滿志的看著三維顯示器上全艦隊的行進狀態。
「司令閣下,還有半小時到達沖4號跳躍點。預定15分鍾後,運行演習模擬程序…」一個毫無感情的聲音在亞利米的背後響起,聲音的主人約莫30歲的年紀,有著一頭銀色的長發,但無論怎麼看,總給人以陰騖的感覺。他是艦隊的二等參謀,琉克絲中校。
「很好。」亞利米抬手制止了屬下的繼續匯報,用他那充滿威嚴的聲音發布命令。
「命令所有艦長關閉演戲程序,打開戰術程序C6,密碼,帝國榮光。立即執行!」
琉克絲參謀略微遲疑了一下,「司令閣下,可是這次帝國軍部的命令…」
亞利米不滿的轉過身,僅有的獨目中射出令人不寒而慄的光芒。
「是!司令閣下!」如同老鼠見了貓,剛才的那略微遲疑的態度在接觸亞利米的目光瞬間就消失不見,二等參謀快速轉過身,幾乎是小跑的往傳令室走去。只瞬間,該命令傳遍了全艦隊二萬七千多隻艦只。
「戰術程序C6…密碼帝國榮光…唔,似乎計劃要有變動。」「見鬼!這只該死的獨眼貓又在搞什麼呀!」「今天真是走霉運!」龐大艦隊尾部的某隻小型運輸艦的艦長室內傳出了這樣不和諧的抱怨聲。仔細看去,原本只應有艦長一人的艦長室內,同時出現了三個人,說計劃要有變動的是一名三十左右的男子,確切的說,是二十八歲零十個月,中等的身材,一張書卷氣的臉上因為一段時期的營養不良,而略微顯有菜色。此刻他身著略顯寬大的帝國上尉服裝,雙腿盤坐在寬大的辦公桌上,略有所思的看著面前的戰術電腦。
他名叫華樹利,是行星共和國駐普陀星域的某公司文員,在二年前的達米拉會戰時,因行星共和國出與戰略角度的考慮,導致行政星普陀的被佔領時一同被俘虜,而後,更是因為某次身體的條件反射,被亞美帝國認定為普陀星域的駐留部隊最高武官,同時還有著行星共和國的上校軍銜。從而成為戰俘,被關押在沖申星的奴隸集中營。而此刻原本是應該在帝國奴隸集中營中接受再教育的他,依靠著一次成功的潛逃行動,借機挾持了一艘成員為2人的小型運輸艦,而後更是成功的混入了帝國的演戲艦隊。
另兩位站在他身側的則是這次潛逃活動的同案犯,咒罵亞利米為獨眼貓的,是曾經的行星共和國某瓦格雷中隊的少校副中隊長兼擊墜王,雷諾。有著強悍如機甲般的壯碩身材和一張標準的硬漢面孔。而感慨運氣的,則是略有些發福的前行星共和國駐普陀星域的中尉後勤一等副官,麥特。雖然才三十二歲,但在軍隊的後勤工作卻有著遠超年齡的實際能力。靠著這,他以戰俘的身份被特例批准加入沖申星的後勤工作,也靠著這個,讓華樹利三人的潛逃行動得以實現。
原本三人計劃在挾持了這艘運輸艦後,利用演習的混亂,混入隕石堆,再伺機逃回行星共和國,但亞利米突然下達的命令,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三個腦袋湊在電腦前足足呆了30秒後才各自散開,麥特苦著臉說,「立刻進入星際之門?這下麻煩大了!」確實,雖然不清楚渺目之虎要把部隊帶向哪裡,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決不會是先前預定的演習宙域。對於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帝國軍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對這逃亡三人組來說,則意味著先前想盡辦法,高價弄來的演習宙域的隕石流分布圖完全作廢,進一步,轉變為對逃亡行動失敗後,對自己性命地擔憂。
⑶ 如何寫好一個小說的劇情
1、首先得大體有小說的思路,勾勒小說的大綱。比如立意、全文大致規劃要明確內,有所積累。如果是容歷史類作品,盡量多查史料,多了解人物,多明確情節概略。如果是都市,則盡量對各地風土人情,人心典故,基本現狀有所了解。如果是玄幻,則盡量自洽力量世界觀……等等
2、有些人想像力天馬行空,固然是有新意,想像力豐富為文添彩增色。但大部分人寫著寫著會突兀地感覺到一個問題——寫著寫著就不知道寫哪裡去了,明明一開始很清楚的情節突然就拐到了爪窪島上。
對於長篇小說而言,尤其是上百萬字的長篇而言。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對情節,對人物,尤其對記憶的掌控能力。很多小角色過了一個月就記不起來姓什麼了。
很多人,在二三十萬字這個節點上,如果沒有優秀的自控能力,很容易看出來前後的差距。一般小說二三十萬字是新書期,過了新書期前後,作品的質量有可能會出現一個突兀的轉折。對於普通資質的人而言。大綱、細綱是能寫就寫。能清楚一分就是一分。至於如何在創作自由和設定規劃之間把握平衡,需要自己權衡。
⑷ 求很多部小說~~主角要能控制人..或者用神馬方法讓人絕對服從
科技大時代、天王
⑸ 1,怎樣使小說引人入勝
小說開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給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是由於作者沒能了解它的功用。這一部分是由解釋性材料構成的,它對抓住讀者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過讓讀者感到小說情境或問題是饒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來抓住他們 ...
索然無味是得不到回報的,得到承認的作家和初學者之間的真正區別只在於,他們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們的寫作題材是一樣的,他們之間的不同主要在於運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判斷一位短篇小說作者的寫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對結構的掌握,這可以衡量一個作者的構思能力;它還表現了一個作者的觀察力、認識水平和歸類、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藝術地表現他的題材的能力。在這方面對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寫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說,並使讀者意識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跡,而只是受它影響。這是一種「隱藏藝術的技巧」,它來自語言知識的寶庫。一個作家的這兩種才能(構思能力和表現能力)應當同步發展。說這兩種才能中的一種比另一種更重要是荒謬;構思和表現若兩者缺一,小說就不會存在了。不過,構思先於表現,這就是我要求你們在考慮表現之前先考慮構思的唯一理由。
短篇小說作家要記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說是一種現代的文學形式,它不是只考慮去創造一種單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種篇幅短的小說。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標准,那長篇小說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為三篇小說了。出版界的讀者對一些「相當不錯的」稿子,常常給予這樣的評語:「差那麼一點兒,還不夠小說味兒。」而一篇在其它方面並不怎麼樣的小說,卻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這是因為,盡管它有種種不足,卻富於戲劇性;這種戲劇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節。我們開始讀兩部小說,它們的情節在事件的選擇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於其中一部有戲劇性(它把情節趣味同描述趣味結合在了一起),我們就為它所吸引;與此同時,對另一部不具備這種特點的小說,我們又感到厭煩。小說里有著各種不同的趣味,一個真正的作家應當知道它們。然而,日復一日,編輯們還是收到了大量並不值得寄來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們自己也不會寄出這樣的稿件。幸好,要認識這些手法也不難,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關趣味的規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義,就是能保持人們的注意力。努力獲得讀者持續不斷的注意力,這是每一位提筆創作的作者所要面對的任務。說千道萬,讀者是最後的法官。這一點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就談不到保持它。抓住讀者的興趣,然後保持它,這是短篇小說作家永無窮盡的任務。這一來,關於趣味就有兩個問題——抓住讀者興趣,並保持它。要抓住讀者興趣,你就必須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門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讀者知道究竟是什麼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時,他的注意力就減退了。
在讀者達到這一點之前,你就必須激起他的另外一種注意力,而這種注意力又不那麼容易減退——所謂保持注意力。當吸引讀者注意力的僅僅是好奇心時,讀者心理的疑問是:「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而伴隨著持續注意力的,卻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這使得讀者要問自己:「以後會發生什麼事?」而且必不可少的還有「小說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後會怎麼辦?」同持續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們通常稱之為懸念。
讓我們考慮一下該怎樣在小說結構的片斷中利用這兩種趣味。這些結構片斷就是開端、主體和結尾。用以抓住讀者興趣的手法,必須用在小說開端部分。開端並不只是小說開頭的幾段文字,有時,它占據了整個小說的一半兒,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開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情境(或者說小說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它,讀者知道故事主角面臨一個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他必須有所行動。
小說開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給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是由於作者沒能了解它的功用。這一部分是由解釋性材料構成的,它對抓住讀者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過讓讀者感到小說情境或問題是饒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來抓住他們的興趣。小說開端的解釋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現條件或事態,它們造成了小說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有些小說里,故事的主要問題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釋性材料,馬上就可以敘述它,並靠它抓住讀者的興趣;我們說這是一種有著內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然而,在大多數小說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釋性材料(主角所面對的條件或事態,展現給讀者後,才變得富有趣味了。我們說這是一種有著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即使在含有內在趣味的小說中,解釋性材料(條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對它的介紹會有所拖延。讓讀者對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極為重要的,這是為了達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說主角面對的條件也很必要,這樣可以使讀者感到自己的興趣被激起來並非沒有道理。為了讓讀者明白,你會希望向讀者提供作品中人物過去生活經歷的細節,這能幫助讀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會希望讀者對故事背景或環境中的某種特徵留下印象;也許,你還會感到這是最主要的理由——為了使讀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臨問題的重要性或困難程度,或是它怎樣迫切地需要加以解決,讀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發生的事,特別是那些預示了可能碰到的失敗和可能遇到的敵手的事。
因此,在構思小說開端時,你要記住這兩部分:
1、小說的主要問題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內在的,或是合成的。
2、解釋性材料,它使讀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說中要解決的問題的那些條件。
這樣推測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讀者有足夠的興趣看完小說開頭直到主體部分,他就會繼續讀下去。這樣,你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要馬上引起他的興趣。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在獲得讀者對造成小說主體聚合和交流的持續興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說中(這里,條件必須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來)情形更是如此。在這類小說里(大多數小說屬於這一類),一切要靠描述單元本身饒有趣味。讀者讀過一些描述單元後,才會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對於趣味的這種要求,你在寫作小說時必須始終牢記。特別是在寫小說開端的解釋性材料時。我們往往靠這種材料抓住讀者興趣。小說開端部分能否引起讀者注意,它常常決定了讀者(包括編輯部的專業「讀者」)是否願意讀完整個小說。
標題應當引人注目,激發聯想,並富於刺激性。吉卜林的《沒有牧師的好處》就滿足了以上三點要求。巴里的《每個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緊螺絲》,歐利的《警察歐羅恩的微章》和約翰馬康德的《銀行里的一千美元》,無不如此。奧凱塔夫羅利科恩就更是老於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說,最先用於抓住讀者興趣的手法,就是選擇標題,它使讀者注意到你的小說,激起讀者的好奇心。
在選擇、安排進入小說開端部分的材料的過程中,應當始終讓要引起讀者好奇心的願望來引導你;在開端部分,我們提出小說中的問題和牽涉到它的種種事物。
不管你打算寫什麼樣的小說,不管你在小說創作方面已經進到了哪個階段,你的材料總是這樣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應,它們構成了敘述格局。
也許你在小說開端已使用了所有這些材料,卻沒能引起讀者興趣。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讀者「不知道你在賣力地搞些什麼」;所以,對材料的安排是不能雜亂無章的。
為了使讀者覺得小說的開頭有意思,材料必須這樣安排:它使讀者意識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動的問題,或是陷入一個他必須從中解脫的困境,或是處在了這么一個位置上——他必須在種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選擇。
⑹ 中長篇小說寫作技巧
(1)主動:深愛和深情,滿足需求和慾望。
深愛和深情,滿足需求和慾望,就會自發主動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就有事可寫,這樣劇情就會向前發展。
(2)被動:解決問題和矛盾。
問題來了,不得不解決,這就有事可寫了。
故事發展是起伏的:平靜的生活過久了,問題就會出現。解決問題,重獲平靜的生活,過段時間新的問題又來了。小說中,陽光過後,必有風雨,風雨過後,必有陽光。
事物的發展是曲折前進的: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總方向是前進的。如果沒有曲折,而是直線過程,故事很快就結局了。曲折能讓路變長、變遠,也就是能增加文章的內容。
矛盾沖突:
1.哲學上講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矛盾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動力,因為有矛盾,就要矛盾斗爭和化解矛盾,從而要做很多事,這就有東西可寫。
2.常見的矛盾沖突:情感沖突(例如愛情競爭)、利益沖突(利益斗爭)、觀念沖突(兩人想法不一致)、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慾望與阻礙的沖突、內心兩種不同想法的沖突。
3.維持矛盾(設置阻力來拖延矛盾):有些讀者看小說,替主角著急,希望矛盾趕快化解,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小說也就結局了,所以要維持矛盾,使矛盾不要輕易化解。因此對於作者而言,既要構思怎樣化解矛盾,又要構思怎樣維持矛盾。
愛情雙方,一方主動,另一方就要被動。如果雙方都主動,愛情一下子就成功了,故事也一下子就結局了。不僅是被動(女主角),還要有情敵(男二號)和誘惑(女二號),從而使愛情成功變得困難重重。
4.平衡矛盾雙方:在競爭中,如果矛盾一方完全勝於另一方,就沒有競爭可言了。所以矛盾雙方要各有所長,用各自的優勢去競爭。例如男主角追求女主角,而女二號追求男主角。女二號雖然在愛情競爭上佔劣勢,但是女二號更積極的接觸男主角,並善於討好男主角,而且女二號實力強,在男主角危難時,能幫助到男主角,這樣女二號才有和女主角競爭的餘地。
矛盾雙方競爭,不一定是一對一,可以有自己的多人陣營。例如女二號討好男主角的妹妹,讓男主角的妹妹幫助撮合愛情。
矛盾雙方,一方增強,就意味著另一方減弱,所以矛盾雙方都會關注競爭對手的強弱變化。
5.不平衡的矛盾競爭:女主角愛男二號,男主角很被動,完全依賴男二號的放棄:女主角愛男二號,而男主角一直不知道。後來知道時,便心情沮喪和絕望。女二號則趁機追求男主角,這時是男主角對女主角愛情最動搖的時候。再後來,要發生一件事,讓男主角看到希望。例如女主角得知男二號愛的是其她女孩,男主角知道此事後,便看到了希望,於是冷漠女二號,而去追求女主角。
任何事件的產生,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條件,設下原因或前提條件,就是為後面事件的產生做鋪墊。
寫小說要先產生好點子,然後再想這個好點子在劇情中發生,需要做哪些鋪墊(所需的原因和前提條件),然後去寫鋪墊。
巧合變因果,就要用鋪墊或伏筆:
小說中,巧合寫的太多,讀者感覺很假,如果用因果的形式(原因產生結果),就會顯得自然而然。鋪墊就是先製造原因,從而引發後面的結果,這樣結果就不用以巧合的形式出現了,從而把巧合變成了結果。
鋪墊示例:男主角路上碰見壞人,而一個武林高手正巧經過此處,幫助了男主角,這樣寫,讀者感覺怎麼這么巧。應該改為鋪墊的形式:男主角去看武林大會,武林高手也要去參加武林大會,這就是鋪墊(設置前因),那麼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前因產生的後果),而不是巧合。
伏筆示例:女主角小時候遇到樹下畫畫的男主角,於是男主角教女主角畫畫,從此女主角愛上了畫畫。兩人分開數年後,男主角和女主角在繪畫班相遇,看似巧合,又是曾經註定的。
鋪墊和伏筆用法相似,但稍有區別:鋪墊比較明顯(因果關系明顯),而且鋪墊與事件的間距較小(原因很快就會產生結果)。而伏筆比較隱蔽(因果關系不容易看出來,要仔細分析才能得知),而且伏筆(原因)與事件(結果)的間距較大。
能用鋪墊把巧合變為結果,是最好的,如果實在不好設置為因果關系,至少設置為合理巧合。
合理巧合雖然還是巧合,但是巧合程度低,讀者感覺這種巧合的發生,有一定的道理。
例如男主角在繪畫班認識了一個朋友,到這個朋友家做客,發現他的姐姐正是女主角。這就太巧合了,用合理巧合:之前,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一起閑聊時,女主角說她有個弟弟,喜歡畫畫,男主角說自己也愛畫畫。那麼男主角在繪畫班認識女主角的弟弟,就合理了,女主角的弟弟叫男主角到家玩,也就合理了。
可見,要設置合理巧合,就要在巧合發生前,先說一些事實(女主角說弟弟喜歡畫畫),這些事實就降低了後面的巧合(男主角認識女主角的弟弟,並被弟弟帶到女主角家)。其實這些事實也是巧合,但讀者看不出來這是巧合。
明線是指劇情的發展變化,是可以直觀看見的外在事物,而暗線是角色內心情感的發展變化,需要分析才能得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明線是物體的發展變化,而暗線是物體所寓意的情感變化。想用一個人的生活來反映一群人的生活時,明線是主角的個人生活,暗線是反映出與主角處境一樣的一群人的生活。
伏筆屬於另一種意義的暗線,因為因果關系不容易看出來。例如「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指一件小事,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大事。
(1)人物描寫
語言和動作、心理和狀態、樣貌和身份。
語言和動作是最基本的。狀態就是角色所處的狀況,心理也是一種狀態,但狀態的概念更大。
心理描寫:1.自己說:主角告訴別人自己的心理(設置一個能和主角談心的人),還有主角內心的自言自語。2.別人說:其他人物說出主角的心理(側面描寫)。3.作者說:作者描述主角的心理。4.不用說:讀者自己去體會主角的心理。
樣貌:相貌、表情、性別、年齡、體型、穿著、攜帶。
(2)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時間、地點、景物、氣候。
社會環境:社會背景、風土人情。
(3)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
人物:人物的樣貌和身份。
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情節:人物在環境中的語言和動作、心理和狀態。
(4)細膩生動的描寫
細膩生動使人物更具真實感,而且能增加小說字數。
增加細膩生動:
1.人物和環境的描寫用上:語言、動作、心理、狀態、姿勢和空間位置、樣貌、身份、時間、地點、景物、氣候等。
2.修飾詞用上:名詞前多加形容詞(例如大小、形狀、顏色、材質、歸屬)來修飾名詞,動詞前多加副詞(例如程度、頻度、方式)來修飾動詞。
3.多感觀描寫:視覺、聽覺、嗅覺、冷熱體覺。
細膩的缺點:寫的太細膩,就顯得啰嗦,而且會有讀者認為不重要和想要跳過去的描述。
1.合理的角色:人要有定性,不能前後判若兩人。不要把女孩塑造成男孩的性格,小孩不該說復雜的大人話。角色在特定處境下,應該有特定的情感反應。
2.清楚的角色:角色的情感、性格是清楚明確的,不要給人模糊的形象。
3.讓讀者認可的角色:表現一個角色可愛,不是光靠作者寫「他是一個可愛的人」,而是靠角色的言語和行為來體現他真的可愛,這樣才會被讀者認可。
人物只有在特定的情節中,才會展現出真正的魅力。所以要描寫人物,就需要安排能展現他的情節。例如諸葛亮草船借箭,這樣的情節,把諸葛亮的智慧凸顯出來。
(1)順敘:從前往後敘述,這是最基本的形式。
(2)倒敘:
第一種:作者把故事的時間點切換到過去。
第二種:人物回憶過去。
(3)插敘:
第一種:插入支線劇情(配角的故事),用於輔助主線劇情。
第二種:插入角色的夢境或幻想。角色做夢時,實際生活並沒有向前發展,所以不是順敘。
(4)並敘:分敘同時發生的事,這種用法較少。
發展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關系階段:陌生人-認識的人-朋友(熟人)-戀人。
朋友階段和戀人階段之間可以有個過渡階段:表面上是好朋友,而彼此心裡已有愛意,只是還沒有表白。
階段可以倒退,有些戀人關系,最後降為好朋友關系,例如男主角和女二號就是這樣的結局。
順著(從前向後)構思:一個事件產生後,接下來又會引發什麼樣的事件。
倒著(從後向前)構思:先想出好點子(亮點),然後思考實現好點子需要做哪些鋪墊(一步步實現好點子的過程),於是開始回頭思考。
(1)吸引讀者看下去:
小說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簡介和精彩的故事開頭,否則讀者看了故事簡介或故事開頭,覺得沒意思,就不會繼續往下看了,那麼後面寫的再好都沒用。
故事開始,為了吸引住讀者:第一,亮點可以提前到開篇。第二,設置懸疑來吸引讀者的好奇心。第三,讓讀者有所期待,這是吸引讀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們看電視劇,到了睡覺時間,還是繼續看下去,因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實現。一個期待完成了,就要創造下一個期待,始終吸引住讀者。
(2)故事起點:
故事起點不一定是事件開端,也可以是事件中期,然後回憶從事件開端到事件中期的過程,之後再從事件中期寫到事件結束。
(3)初始介紹:
新人物登場、來到新環境,都需要說明一下。如果讀者不清楚情況,就會看得一頭霧水。由熟悉新人物或新環境的角色,以聊天對話的方式說明。角色對話不要刻意顯得是給讀者說明情況,那樣角色對話就顯得不自然了。
1.支線劇情都是輔助主線劇情的。
例如:除妖師(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裡。設個支線劇情做鋪墊:兩個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後再回到主線劇情:除妖師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個村民告訴除妖師妖怪在哪。這樣配角給主角提供信息,幫助了主角。
對主線劇情沒有作用的支線劇情,就沒有意義。支線劇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線劇情不能寫的太多,否則喧賓奪主。
2.前奏:配角的經歷交代故事背景,既支線劇情作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進入客棧,被妖怪吃了,隨後除妖師(主角)進入客棧。這樣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棧的情況)。
3.引出:主線劇情可以引出支線劇情,支線劇情也可以引出主線劇情:從一個人物(配角)引出另一個人物(主角),從一個故事(支線劇情)引出另一個故事(主線劇情)。
例如:幾個配角去看錶演,路上談論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們到了劇院,主角就登場了。隨後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4.側面描寫: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讓配角說主角怎樣。
例如:配角們聚在一起,談論對主角的看法,或主角的行為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1.主線劇情與支線劇情穿插。主線劇情講主角的生活,支線劇情講配角的生活。
2.主角穿插到各個配角的生活中,使主線劇情和支線劇情融合。
3.同時存在多個故事,且這多個故事地位平等。開始交替變換,最後合二為一:開始看似講述兩批人的兩個無關故事,後來兩批人相識,並融合到一起,成為一個故事。
4.兩代人的故事:這兩代人不一定是長輩與子代,也可以是學哥與學弟。
5.故事裡的故事(戲中戲):故事中的男主角就是小說作家,這樣故事(主線劇情)里又有男主角寫的故事(支線劇情)。
(1)設置懸疑,吸引讀者的好奇心:
1.從懸疑到真相:先設置懸疑,吸引讀者的好奇心,逐漸揭開謎團。
2.從真相到懸疑:先說真相,然後回憶懸疑到真相的解謎過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說一半,留有懸疑,要想知道真相的另一半,就要繼續閱讀。或者先把最終結果說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終結果,劇情的當前階段還無法確定下來,要等劇情發展到最後,才能確定下來。就是故事的起點設為事件發展的中期,既懸疑到真相解謎過程的中期,然後再回憶事件的起始到事件的中期,再從事件的中期寫到事件的結束。
(2)劇情反轉,給讀者驚奇:
編劇時,要讓讀者意想不到,作者就要先要迷惑和誤導讀者,讓讀者偏離真相,然後再說出真相,讓劇情大反轉。讀者這才知道,之前被作者迷惑,並刻意引導到錯誤的認知。作者也可以設置一個配角,說一些話,刻意迷惑主角,同時也就迷惑了讀者。
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不要荒誕。
角色聊天時,當前抒情:通過當前的事物,引發情感和抒情。關聯抒情:通過當前的事物,關聯到另一個事物,再由這個事物引發情感和抒情。
事生事:如果一個事情完了就完了,後面可能就沒啥寫了。所以寫一個事情時,又藉助此事,引發出其它事情,那就有新的事情接著寫,而且這樣會使文章關聯緊密。
和前面關聯:前面寫過的事物,後面又可以拿來用,或與之建立關聯,這樣使前後關系顯得緊密。
小說各部分雖然要緊密關聯,但是過度的關聯和巧合的關聯,讀者感覺假。例如:去公司面試的路上,救了個人,正巧是公司老闆的妻子,所以面試就通過了,這樣顯得很假。
考慮全面,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處變化應造成多處反應。一個人生活情感和生活處境的變化,會影響到他的戀人和親朋好友,所以寫男主角生活情感和生活處境的變化,就要寫其他人對此事的反應,這也體現別人對主角的關心。例如:女主角和女二號都很關心男主角,男主角出事了,只寫女主角的反應,而忘寫女二號的反應,給讀者感覺女二號對男主角漠不關心。男主角出事了,把每個人對此的反應都寫了,就叫「牽一發而動全身」。
第三人稱小說:作者作為局外人,描寫各個角色,「他怎麼怎麼樣」。
第一人稱小說: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麼怎麼樣」。
第一人稱小說的缺點:
(1)不適合拍成電影,絕大多數劇本都是第三人稱的。考慮長遠發展,就寫第三人稱小說,並避免那些不能拍成影片的描述方式。
(2)第一人稱小說只能以主角的視角,寫主角自己看到和聽到的事情,限制比較大。
(3)主角自言自語的說「我怎麼怎麼樣」,聽著有點怪。
第一人稱小說的優點:第一人稱小說的抒情性強,主角內心情感可以直接、充分的表露出來。而第三人稱小說,情感需要通過角色對話和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沒有第一人稱小說那麼直接和自由。
看小說時,記住情感、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方法與解決方法、寫作技巧、常用字句,作為參考素材,需要建立素材庫。素材庫的每個素材前,都要打上標簽,方便分類和查找。
一個素材可以變成多個素材:
例如《神鵰俠侶》中,小龍女身中情花之毒,自知無葯可救,命不久矣。為了避免楊過殉情,小龍女在斷腸崖寫十八年後與楊過在此相聚,黃蓉則騙楊過,說小龍女被南海神尼救走。小龍女希望楊過因此有活下去的動力,而且小龍女覺得十八年後,楊過也就淡忘她了。參考這個情感素材,獲得啟發:女主角得了白血病,沒有告訴男主角,為了避免男主角殉情,女主角說因為父母工作調動,她要搬家到國外,十年後在此相聚。
1.男主角正是女主角心中嚮往的形象,從而產生愛意。
2.男女主角有共同的情感方式和興趣愛好。如果原本興趣愛好不一樣,男主角就要走入女主角的生活圈,使彼此成為「同一個世界的人」。
3.男主角幫助女主角解決生活困難。
4.男主角幫助女主角實現夢想。
5.守護。例如旅遊時,女孩腳崴了,男孩背女孩下山。
6.常在一起,日久生情
7.一起經歷美好生活。例如約會、聚餐、逛街、旅遊、共同參加有趣的活動。
8.患難見真情,患難中相互幫助而建立情感。
9.討好和投其所好。例如男女主角逛街,女主角趴在櫥窗外,看著一件衣服,可是買不起。後來,男主角打工攢錢,買給了女主角。
10.感動她。例如男主角把打工攢的錢,全都花給了女主角。再例如為幫女主角,自己受傷害。例如忽然暴雪,男主角把衣服給女主角,結果自己凍感冒了。
11.先前積攢的條件。例如女主角是校花,而男主角條件普通,男女主角本不般配,但是男主角小時候幫助過女主角。那時都是小孩,沒有身份差別的意識,女主角當時就愛上了男主角。後來男主角上中學又遇到女主角,女主角還是對男主角有好感。
12.撮合。男主角討好女主角的親朋好友,希望他們撮合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愛情,為男女主角在一起,製造機會。
13.女主角和男二號關系破裂,女主角的情感就會側重男主角。
1.身邊有陌生的異性。例如男主角把女主角的哥哥誤當其男朋友。
2.像戀人之間的行為,被誤會成戀愛。例如女主角當中間人,撮合兩個配角的愛情:女主角幫女配角給男配角送禮,男主角以為女主角愛上了男配角。
3.被動當主動。例如女二號突然跑過來,抱住了男主角,隨後被女主角看見,其實只是女二號單方面的主動。
4.巧合當故意。例如女二號走在前面,而男主角走在後面,被石頭絆倒,撲向女二號,然後被女主角看見。
5.陰差陽錯。例如男主角給女主角買了禮物,卻不好意思送。結果被女二號拿走了,女主角以為男主角給女二號送禮。
6.假意當真意。例如女配角為了擺脫男配角的追求,於是讓男主角冒充她男朋友,結果被女主角看見。
7.省略信息,指代不清。例如男主角是漫畫家,和女二號談論漫畫故事創作,男主角指著漫畫人物說:「這里擁抱應該沒關系吧?」女主角走過聽到,以為男主角想擁抱女二號。
8.妹妹誤會。男主角暗戀女主角,為了接近女主角,就會討好女主角的妹妹。但是這樣,女主角會誤以為男主角愛上女主角的妹妹。
9.主角落入朋友設的局。例如男主角的朋友約男主角出去吃飯,把女二號也叫上,然後男主角的朋友找借口離開,只剩下男主角和女二號。
男主角愛的是女主角,既然女二號在愛情上佔劣勢,就要在其它方面占優勢,從而平衡競爭。如果女主角占絕對優勢,就沒競爭可寫了。
女二號的優勢:
(1)女二號比女主角更積極、更努力的追求男主角,比女主角付出的更多。
(2)女二號更善於討好男主角,更體貼,更留心和滿足男主角的喜好和需求。
(3)女二號家庭條件好、身份地位高,容易幫助到男主角。例如:女二號的父親給男主角安排工作。
(4)女二號討好男主角的妹妹和朋友,給了他們很多好處,讓他們來撮合愛情。
(5)深厚友情:男主角和女二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6)償還人情:男主角欠女二號人情,受了女二號的恩惠,要償還人情,就要滿足女二號的要求。
(7)虧欠:男主角叫女二號去幫忙,女二號路上出了車禍,男主角很內疚自責。
(8)聽從:女二號是班長或學生會會長,女二號的父親是校長或男主角的老闆,所以男主角不敢得罪女二號,只得乖乖的聽從女二號。
(9)女二號刻意接近女主角,並和女主角成為好朋友。這是為了有機會勸說女主角放棄男主角,並撮合女主角和其他男孩相愛,或者有機會讓女主角和男主角產生誤會。
⑺ 我在寫一本小說,准備讓主角失憶,有沒有人知道怎麼用科學的辦法讓人失憶急急急
失憶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腦袋受到創傷或許是葯物引起的暫時失憶,前者時間較長,後者時間短
⑻ 寫小說怎樣才能有吸引力哦
看你怎麼寫了!什麼風格很重要,先看看最近比較火的,什麼風格的。
⑼ 怎樣讓小說吸引人
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每位作者寫出的小說也是特別的,區別只在於個人的寫作技巧而已,由於掌握的寫作技巧不同,會使得同一題材的小說產生千萬種可能,作家和寫手的區別就在於寫作技巧的運用(我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很高明,不過我沒有一部像樣的作品,所以目前我只對自己說「我是一位寫手」)。 寫作技巧可以是一種心靈的感悟,也可以直接用文字描述出來,從一篇小說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構思能力,另外則是小說中的文字表現能力,這點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專門寫散文的作者了(原因就是散文中的文字表現力是最強的),可以說這兩點包含了所謂的「寫作技巧」。 如果覺得我的這段關於「寫作技巧」的描述有誤的話,你們可以去看看一些小說作品,每部成功的小說作品都具備這兩點,我想說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有靈活的「寫作技巧」去闡述。 索然無味的小說很吸引人,對,沒錯,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索然無味的小說很吸引人」,而不是說「非常精彩的小說很吸引人」。 打怪升級,扮豬吃老虎,美女加野獸,這三個設定的故事精彩嗎?也許在很多年前會非常精彩,當我小時候看到「人猿泰山」的動畫片時,那種震撼無以言表,不過一切的新事物都會有厭煩的時候,當這樣的題材一部部出現在我們視野中時,事實已經「索然無味「了。 這段中我要說的不是「創新」,而是「索然無味」,如果能把人們視線中出現的「索然無味」寫出自己的風采,那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說。 「風格」很重要,特別是自己的風格,同樣的作品中保持著獨特的風格,這是別具特色的,唐家三少的小說就很有「風格」,雖然一部分人對其作品辱罵不斷,但是他的作品照樣使人喜歡(我雖不是唐家三少的粉絲,但是看得第一部小說確實是《光之子》,隨叫那時候網路小說剛剛興起呢!)。 索然無味的小說只能吸引人,但不會無休止的吸引下去,一位作者需要自己的「風格」,這里的風格指的是「寫作風格」和「小說風格」。 以前讀者們喜歡看武俠小說,而現在喜歡看仙俠小說,這說明讀者的口味一直都在變化,如果《誅仙》是一部武俠小說,我想它不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吧!如果《昆侖》是一部仙俠小說,我想它的影響力能再上升一個高度。 我想說的是好的「小說情節」很吸引人,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能抓住網路的時代,能與「文學的潮流」走在一起的小說才是吸引人的(從當初的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發生的系列故事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從網路小說出現後,我還真不知道現在的「傳統文學」的作家出過特別流行的書呢!)。 懸念性非常強烈的小說很吸引人,這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讀者會願意在你的小說中尋找答案,相信每個讀者在看到一部小說中出現的「懸念「後,都會忍不住去探究奇境吧!而且在最後一刻得出結論的時候,讀者們也會把最終答案在自己心中進行對比,是不是和自己猜測的一樣。 我想說能激發起讀者好奇心的小說很吸引人,前提是作品中出現的所有角色不能是「豬」。 網路小說中,開端的章節是吸引讀者的強力葯劑,因為在這個網路小說泛濫的年代,也許很多讀者都是看每部「小說」中的前幾章,如果夠吸引他們的話,他們會一直讀下去,然後激發了好奇心。當然,這需要你的小說中有「懸念」。 我想說的是小說的「開端」是吸引「人氣」的特殊葯劑。 我認為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標題黨」是個貶義詞,所以寫小說的作者們,如果你的「標題」與小說的內容有悖的話,等著撲街吧! 我想說的是,你的小說只要有人在看,那麼它就是吸引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