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沈雁冰女主小說

沈雁冰女主小說

發布時間:2021-12-08 10:44:00

A. 沈雁冰是誰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 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 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 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此外,還有大量文學評論、神話研究、散文、雜文、歷史故事等。文學論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雜談短篇小說》、《反映社會主義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還翻譯了幾十種外國文學著作。文化大革命後寫成的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制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史畫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B. 沈雁冰的最出名的作品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現代著名作家,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

他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1981年辭世。

C. 沈雁冰的《小說月報》與當代的《小說月報》是一本雜志嗎

《小說月報》是我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最高月發行量曾達180萬冊,現仍居全國文學期刊發行量之首)、最為海內外各階層讀者喜愛的文學選刊。
《小說月報》,近現代文學期刊,1910年7月創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主辦印行。五四運動前為鴛鴦蝴蝶派刊物。1921年該刊第12卷第 1號起由沈雁冰主編,全面革新內容,成為文學研究會代用機關刊物,是第一個大型新文學刊物。
《小說月報》榮獲首屆、第二屆、第三屆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提名獎。天津市模範集體(2002年度)。北方八省市十佳期刊。主編馬津海榮獲全國第五屆百佳出版工作者。
參考資料:網路

綜上,可知,是。

D. 有一本小說中男主角叫沈雁冰的是什麼書啊 有一本小說中男主角叫沈雁冰的是什麼書

茅盾就叫沈雁冰~我說怎麼這么熟呢~

E. 求沈雁冰的文學與人生原文

文學與人生 茅盾

今天講的是文學與人生。中國人向來以為文學,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閑暇自得,風流自賞的人,才去講文學。中國向來文學作品,詩,詞,小說等都很多,不過講文學是什麼東西,文學講的是什麼問題的一類書籍卻很少,講怎樣可以看文學書,怎樣去批評文學等書籍也是很少。劉勰的《文心雕龍》可算是講文學的專書了,但仔細看來,卻也不是,因為他沒有講到文學是什麼等等問題。他只把主觀的見解替文學上各種體格下個定義。詩是什麼,賦是什麼,他只給了一個主觀的定義,他並未分析研究作品。司空圖的《詩品》也沒講「詩含的什麼」這類的問題。從各方面看,文學作品很多,研究文學作品的論文卻很少。因此,文學和別種方面,如哲學和語言文字等等,沒有清楚的界限。談文學的,大都在修詞方面下批評,對於思想並不注意。至於文學和別種學問的關系,更沒有說起。所以要講本題,在中國向來的書里,差不多沒有材料可以參考。現在只能先講些西洋人對於文學的議論,再來將中國向來的文學,與人生有沒有關系。

西洋研究文學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標語是:「文學是人生的反映(Reflection)」,人們怎樣生活,社會怎樣情形,文學就把那種種反映出來。譬如人生是個杯子,文學就是杯子在鏡子里的影子。所以可說:「文學的背景是社會的。」「背景」就是所從發的地方。譬如有一篇小說,講一家人先富後衰的情形,那麼,我們就要問講的是哪一朝。如說是清朝乾隆的時候,那麼,我們看他講的話,究竟像乾隆時候的樣子不像?要是像的,才算不錯。上面的兩句話,是很普通的。從這兩句話上,大概可以知道文學是什麼。固然,文學也有超乎人生的,也有講理想世界的,那種文學,有的確也很好,不過都不是社會的。現在我們講文學與人生的關系,單是說明「社會」的,還是不夠,可以分下列的四項來說一說。

文學既然要為人生所左右,那麼文學記錄的人生當然好比拿鏡子去映照人生了。文學作品的出發點,或者說基礎,甚至素材,其實都存在於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社會是由各種人生構建的。人生的特點照在文學里,就使得文學有了不斷發展的歷史也有了各種各樣的形式。人通常還有一種能力,高於所見所聞而創作,只要這樣的創作超乎凡俗,或者說有一定的先進性,代表性,預見性,那就是可貴的,這樣的文學作品也是有的,這樣創作的文學家也是有的。而對於文學與人生的關系,茅盾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從四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分別是「人種」,「環境」,「時代」,「人格」。

(一)人種。文學與人種,很有關系。人種不同,文學的情調也不同。哪一種人,有哪一種的文學,和他們有不同的皮膚,頭發,眼睛等一樣。大凡一個人種,總有他的特質,東方民族多含神秘性,因此,他們的文學也是超現實的。民族的性質,和文學也有關系。條頓人刻苦耐勞,並且有中庸的性質,他們的文學也如此,他們便是做愛情小說,說到苦痛的結果,總沒有法國人那樣的熱烈。法國作家描寫人物,寫他們的感情,非常熱烈。假如一個人心裡煩悶,要喝些酒,在英人只消飲一些啤酒,法人卻必須飲烈性的白蘭地。這英法兩國人的譬喻,恰可以拿來當作比較。文學上這種不同之點是顯然的。

人種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坎坷的過程。這是一句廢話,稍微羅嗦一下。
不同的人種,不僅區別在膚色不同等表面意義上,不同的人種感情認知上往往也是有差別的。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精神覺悟度不同,不僅不同人種有不盡相同的覺悟,同人種間覺悟度也是有差異的。地域差別註定導致不同人種的文學情調有所差異,可以理解為封建制度統治多時的世界裡不同人種間必然有著如何界定好惡的差異。所以不同的人種是有不同的文學的,這也是一種現象,也許文學發展的未來這類差異會消失吧。

(二)環境。我們住在這里,四面是什麼。假設我們是松江人,松江的社會就是我們的環境。我有怎樣的家庭,有怎樣的幾個朋友......都是我的環境。環境在文學上影響非常厲害。在上海的人,作品總提著上海的情形:從事革命的人,講話總帶著革命的氣概;生在富貴人家的,雖熱心於平民主義,有時不期而然地有種公子氣出來。一個時代有一個環境,就有那時代環境下的文學。環境本不是專限於物質的,當時的思想潮流,政治狀況,風俗習慣,都是那時代的環境,著作家處處暗中受著他的環境的影響,決不能夠脫離環境而獨立。即使是探索宇宙之秘奧的神秘詩人,他的作品可以和他的環境無涉----就是並不提起他的環境,但是他的作品的思想一定和他的大環境有關。即使有反乎他那時代的思潮的,仍舊是有關系的,因為他的「反」,是受了當時思潮的刺戟,決不是憑空跳出來的。至於正面的例子,在文學史上簡直不勝枚舉。例如法國生了佐治申特等一批大文學家,他們見的是法國二次革命與復辟,所以描寫的都是法國那時代環境下的人物。申特雖為了他的革命思想,逃到外國,可是他的作品,總離不掉法國那時代的色彩。舉眼前的例:我們在上海,見的是電車,汽車,接觸的或算大都是知識階級,如寫小說,斷不能離了環境,去寫山裡或鄉間的生活。英國詩人伯恩斯(Burns)田園風景詩,現在人說怎樣好,怎樣美麗,平靜;十九世紀末,作家都寫都會( hui)狀況,有人說他們墮落;這都是環境使然。又如十九世紀末有許多德國人,厭了城市生活,去描寫田園,但是他們的望鄉心,一看便知。這就是反面的例。可見環境和文學,關系非常密切,不是在某種環境之下的,必不能寫出那種環境;在那種環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種環境,去描寫出別種來。有人說,中國近來的小說,范圍太狹,道戀愛只及於中學的男女學生,講家庭不過是普同瑣屑的事,談人道只有黃包車夫給人打等等。實在這不是中國人沒有能力去做好些,這實在是現在的作家的環境如此,作家要寫下等社會的生活,而他不過見黃包車夫給人打這類的事,他怎能寫別的?

(三)時代。這字或是譯得不好。英文叫Epoch,連時代的思潮,社會情形等都包括在內。或者說時勢,比較近些。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有「時代精神」這一句話。時代精神支配著政治,哲學,文學,美術等等,猶影之與形。各時代的作家左翼各有不同的面目,是時代精神的緣故;同一時代的作家所以必有共同一致的傾向,也是時代精神的緣故。自然也有例外,但大體總是如此的。我們常聽人說,兩漢有兩漢的文風,魏晉有魏晉的文風......就是因為兩漢有兩漢的時代精神,魏晉有魏晉的時代精神。近代西洋的文學是寫實的,就因為近代的時代精神是科學的。科學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藝亦以求真為惟一目的。科學家的態度重客觀的觀察,故文學也重客觀的描寫。因為求真,因為重客觀的描寫,故眼睛裡看見的是怎樣的一個樣子,就怎樣寫。又因為尊重個性,所以大家覺得盡是特別或不好,不可因人不理會,就不說。心裡怎樣想,口裡就怎樣說,老老實實,不可欺人。這是近世時代精神表見於文藝上的例子。

(四)作家的人格(Personality)。作家的人格,也甚重要。革命的人,一定做革命的文學,愛自然的,一定把自然融化在他的文學里,俄國托爾斯泰的人格,堅強特異,也在他的文學里表現出來。大文學家的作品,哪怕受時代環境的影響,總有他的人格融化在里頭。法國法朗士(Anatole France)說,「文學作品,嚴格地說,都是作家的自傳。」......就是這個意思了。

創作如果少了主觀的進步,主觀的改造,主觀的思索,那麼還有什麼骨架?一味眾說芸芸是庸俗的開始。大文學家成功的原因也許就是有超越一般人的品德,精神力量。文學作品的好壞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反過來說,一個作家如果道德修養嚴格,人生態度端正,那麼他寫出的文學作品一定就會是好作品。

以上是西洋人的議論,中國古來雖沒有這種議論,但是我們看中國文學,也拿這四項做根據。第一,中國文學,都表示中國人的性情:不喜現實,談玄,凡是折中。中國的小說,無論好的壞的,末後必有個大團圓:這是不走極端的證據。關於人種一條,可以說沒有違背。第二,環境更當然。中國文學的環境,自然都是中國的家庭社會。第三,時代的關系在中國似乎不很分明。但仔細看,也有的。講舊文學的人說:同是賦,兩漢的與魏晉的不同;同是詩,初唐盛唐晚唐也不同。李義山的無論哪一首詩,必不能放在初唐四傑的詩中。他們的詩,同是幾個字綴成,同講格律,只因時代不同,作品就迥然兩樣。《世說新語》的文字,在句法與文氣上都與他書不同,《宋人語錄》亦如此,與《水滸不同,與《宣和遺事》又不同。這都可以說因為時代空氣不同。非但思想不同,文氣,格律也有不同。可見時代的影響,也很厲害。至於人格,真的作家,不是欺世盜名的,也有他們的人格在作品裡。所以文學與人生的四項關系,在中國也不是例外了。

中國文學在一定范圍內和西方文學發展的方向是相同的,而且很多作家創作的經驗也是相似的,都來自對人生的理解,記錄,分析,改革。所以西方學者對於文學和人生兩者關系的理解也在某種意義上適合中國文學創作的實際情況。茅盾先生在這一段文章中用到了舉例子的議論方法,這是一種方法,可以為文章增添立論的依據,寫起來會使人覺得比較可信。

文學與人生簡單的說明,不過如此。從這里,我們得到了一個教訓,就是凡要研究文學,至少要有人種學的常識,至少要懂得這種文學作品產生時的環境,至少要了解這種文學作品產生時代的精神,並且要懂得這種文學作品的主人翁的身世和心情。

F. 風中的陽光高飛全文此篇小說總共有多少章高飛能與沈雁冰結合嗎

目前425章。兩人最後肯定在一起,作者的特色就是這樣,男主和女主分分合合,最終修成正果!

G. 沈雁冰與妻子有怎樣的傳奇婚戀故事

一、

茅盾在寫完小說《追求》後,備感身心疲憊,在好友、著名語言學家陳望道的幫助下,於1928年7月告別妻兒與母親,隻身東渡日本。在去日本的輪船上,茅盾結識了一個年紀23歲、面目清秀的女性。她叫秦德君,四川忠縣人,是「五四」運動中涌現出的比較典型的新女性。秦德君在成都讀書時,因為提倡女子剪發與男女平等,被學校開除。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工作,為寧滬一帶工人運動的通訊員。1923年,由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她更名徐舫。這次去日本是想取道那裡去蘇聯。

茅盾與秦德君都是經歷過大革命洗禮的人,有著許多共同的語言,在輪船上他們很自然地就彼此交談了起來,從時事到文學,談得很融洽,彼此的感情也隨之迅速發展。到了東京,他們各自安頓住下後,茅盾便繼續從事他的文學創作,將稿子寄回國內換取稿酬;秦德君則幫他抄抄稿件,或為茅盾寫作提供一些素材。旅居生活的寂寞,使茅盾自覺不自覺地同秦德君越走越近,他們同居了。

茅盾的內心忍受著煎熬,孔德沚的心裡更是難過。這邊,自己一心撲在家庭上,照顧著婆婆和子女;那邊,卻傳來茅盾在日本與另外一個女人同居的消息。孔德沚傷心得痛哭不止,好在婆婆堅定地勸她道:「德鴻會回心轉意的。」這才給了孔德沚一些安慰,她期待著丈夫的歸來。

1930年4月,茅盾和秦德君回到了上海。不久,茅盾就回到了孔德沚的身邊。茅盾在有妻有子的情況下,又與別的女人產生感情並同居,這不能不說是這位文學大師人生中的一個敗筆。對於許多女性而言,這個敗筆或許是很難接受甚至是不可寬恕的,但善良的孔德沚不僅原諒了茅盾,還以自己寬厚的情懷去消解茅盾心中的疙瘩。為了讓茅盾有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孔德沚毅然從一個活躍的黨務工作者變成了貼身保姆,專心為茅盾料理生活,抄寫書稿。

茅盾畫像

H. 1927年,沈雁冰用"茅盾"的筆名創作了第一部作品是

幻滅

I. 找一本言情小說 男主角叫沈雁冰 女主角英文名moly中文名記不得了

貌似 好看

哎......

J. 他的原名叫沈雁冰.他是誰

茅盾

閱讀全文

與沈雁冰女主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