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敢當是什麼
石敢當是中國舊時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風俗始盛於唐代。
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
(1)石敢當是什麼小說的主人公擴展閱讀: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的用意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歷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B. 石敢當是什麼
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
用於辟邪的石碑。 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 「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歷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厭,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編輯本段石敢當的傳說
相傳古代認為泰山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靈石崇拜。傳說漢朝時漢武帝登泰山, 帶回四塊泰山石, 放置在未央宮的四角,以辟邪。 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 因此泰山的石頭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靈。 泰安城南的汶口鎮有戶人家,一對老夫妻只有一個女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太陽下山以後,只見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風直鑽姑娘的屋裡。天長日久,這個姑娘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找了許多醫生也治不好她的病。這時有人說:「看來是妖氣纏身,光吃葯是治不好的。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何不找他來想想辦法?」 石敢當說:「這事好辦,找來十二對童男童女。一人一面鑼。再准備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燈芯,還要一口鍋,一把椅子,只要這些東西都備齊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只見他把燈芯放在香油盆里,點燃了油燈。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看不到燈光。天黑了,隨著一陣呼呼的響聲,從東南方向竄出一股妖風。石敢當一腳踏翻鍋,油燈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對童男童女同時敲響了鑼鼓。妖怪一進屋,看見了燈光,聽到了響聲,趕快閃了出去,朝南方逃跑。這股妖風後來到了福建,繼續作威作福。 福建的一些農戶也被妖風纏身,患了重病。人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除妖怪 ,就把石敢當請到了福建。石敢當用老辦法把妖怪趕走了……這妖風又逃到了東北,東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們又把石敢當請到了東北。 石敢當想:「我趕它一回,它就逃到別處,全國這么大,我怎麼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風,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以後, 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越傳越遠,以後,人們為了避邪所以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是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砌在牆上或放在門口,用來避邪。 姜太公與石敢當 姜太公就是「泰山石敢當」。關於「泰山石敢當」究竟是怎麼來的,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是一塊石頭,還有的說是姓石名敢當。有一種說法是姜太公就是石敢當。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後不知道是公而忘私,還是忙得糊塗了,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名姓,最後只好自封為泰山石敢當。 將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於牆壁,用來降服鬼妖。 自唐代以來,很多地方大街小巷的要沖位置,都有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於牆壁,用來降服鬼妖。傳說周文王曾封太公為灌壇令,管理泰山地區。結果泰山周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民歡慶。忽然一天晚上,文王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在他出巡的路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少女當道而哭。文王問其緣故,那少女答道:「我是東岳泰山神的女兒,如今到了婚嫁的年齡,父王嫁我為東海婦。可我要去東海必須興風作雨,這樣勢必要毀壞百姓的莊稼和房屋,姜太公的名聲威望,也會一落千丈。我左右為難,因此而哭。」文王一覺醒來,見是一夢,急召太公來問。就在太公前來面見文王的當天,泰山地區便有大風疾雨出現,泰山神之女乘太公不在,興風作雨去了東海。文王認為太公治理封地有方,政績突出,於是封他為大司馬。所以,民間便從這個故事得出結論,姜太公威鎮諸神鬼怪,只要他在此,鬼神就不會興妖作孽了。因此,人們紛紛把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在屋外、路口的牆壁上,用來降服鬼妖。 而據民間另一傳說,「石敢當」的起源與「黃帝」有關。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極,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誰敢當?」女媧投下一塊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當!」蚩尤倉皇落敗。黃帝於是遍刻「泰山石敢當」,用以震攝蚩尤,並最終打敗蚩尤。
編輯本段「石敢當」的歷史
泰山石敢當是「石敢當」的傳承與發展。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義就是:靈石可以抵擋一切。從民俗學來說,這源於古人對石頭的原始崇拜。遠古人類曾用石斧、石刀、石鐮來獵獸、採掘、種植、取火、自衛……從艱難的洪荒時代頑強地生活下來。「石敢當」,正是對石頭崇拜的流風余韻,是民俗學上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鎮宅石上出現「石敢當」字樣是在唐朝末年。據宋代人王象之《輿地碑目記》記載:宋代慶歷年間,福建莆田縣令張緯維修縣治,出土一塊石碑,上刻: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諸字,是國內石敢當出土的最早的實物史料。 在明代以後,隨著泰山信仰的發展,在各地石敢當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傳播中,石敢當和泰山石敢當同時存在。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字樣的石刻,如「石將軍」「石大夫」等,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當代,則以「泰山石敢當」為主。石敢當習俗,歷經各代,達於今日。清代以來,在泰山周邊還出現了祭祀石敢當的廟宇——石大夫廟,同時存在廟會「石大夫會」,還有以石敢當為題材製作年畫的。 石敢當習俗經歷了「石敢當」到「泰山石敢當」的發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當習俗遍布全國各地,並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國以及朝鮮、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唐人街。它的職能也經歷了從最早的「鎮宅」到「化煞」再到「治箔…門神……辟邪……防風」等的轉變。(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本段「石敢當」的現實意義
由泰山石敢當不難想到「重於泰山」、「穩如泰山」「安如泰山」和「泰山壓頂」這些成語的內涵,並由此增加幾分對泰山的敬意。泰山石敢當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所包含的「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的「平安文化」,反映了人們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認知,因此它可以廣泛傳播;現代人仍然有泰山石敢當信仰的民俗存在,說明廣大民眾從古至今渴求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說,泰山石敢當這種民俗事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表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傑出價值。另外,泰山石敢當習俗為中國廣大地區和眾多民族所認同並遠及海外,其傳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延續性。因此,它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生命力的獨特價值。在國內外廣大地區的傳播中,出現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學價值、藝術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還有那些在民間口頭傳承的神話故事和民間藝人創作的神話戲曲等,都充分表現了民間文化藝術的創造力。泰山石敢當的「平安」文化內涵,與現實構建和諧社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源於泰山,遍布全國,傳播海外,具有世界意義。(來源:齊魯晚報)
C. 一線天,石敢當是哪本武俠小說書里的人
一線天石敢當是哪本武俠小說書里的人可能是金庸的?那本小說里的人。《天龍八部》。
D. 石敢當是什麼啊,是人名嗎,我看哪個也很像是個墓碑
關於石敢當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的傳說。
五代勇士
相傳五代時有一名大力士,名「石敢當」,因在戰爭護主戰死,為了紀念,所以設立石敢當。
泰山石說
相傳古代認為東岳泰山之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靈石崇拜。傳說漢朝時漢武帝登泰山,帶回四塊泰山石,置未央宮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頭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靈。後來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當,又稱石將軍,後來還發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當。
泰山神說
相傳泰山有「主治生死,百鬼主帥也」之稱,而民間有一種傳說是,石敢當是泰山神的部下神將,以勇猛聞名。
姜尚封神
傳說姜子牙在封神時,諸將分封完畢,發現自己尚未封神,於是指山前一石曰:我是泰山石敢當。於是化為石敢當。
E. 主人公叫石敢當的小說是什麼名字中國聯通沃閱讀
主人公叫石敢當的小說是金庸先生的《俠客行》
F. 一本小說,主神抽人進去無限 主角的隨機天賦是石敢當
神話征服者。,
G. 石敢當之雄峙天東出自什麼 改編自哪個小說或是
編劇胡扯的,根本沒有具體的傳說書籍和正式版本!
H. 求一部電視劇,主人公叫石敢當
我看過一部香港胡鴻鈞演的叫降魔的,挺好看的
I. 電視劇里的石敢當是個什麼人物
是泰山玉皇頂上一塊九靈石變成的人形,取名石敢當。
祝你好好運。
J. 有一個電視劇的名字裡面的男主人公叫石敢當
鍾嘉欣,陳錦鴻主演的《搜神傳》,裡面的陳浩民扮演石敢當,小名叫小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