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柳青是那部小說的主人翁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柳青》,諧音「留情」。
② 1、《創業史》的作者是誰 2、文中主要人物有哪些他們的身份是什麼 3、《創
《創業史》是柳青創作的長篇小說。《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回,表現了中國農業社答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書中的主要人物有梁生寶、梁三老漢、徐改霞、趙素芳和敘述人郭振山。
希望能夠幫助你!望採納,謝謝。
③ 創業史》第一部,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這部作品的主
主要人物是:梁生寶
梁生寶是一個厚道、仗義、克己利人、心胸開闊,在群眾中很有威信的人。
梁生寶代表的是農村社會對黨的政策的高度理解,表明合作化並非簡單的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實。梁生寶的行為雖不能被廣泛理解,但他的人品卻在農村社會廣為稱道,在群眾中很有威信,能幹出常人干不出甚至不理解的事業。他的豪傑氣是民間意義上的英雄的精神特質,是草根英雄氣度,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一些內涵。
創作背景: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從事農業的公民,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砸碎了壓在農村鄉民身上的反動政治機器,使農村鄉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中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開始,中國農村和農民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間觀念被徹底打破,農村鄉民和農村被組織進現代工業化的時間體系中。
1953年農業合作化運動在中國廣大農村全面開展起來,中共中央出台諸多具體的農業優惠政策,農村鄉民對合作化的態度是疑惑中有期待。
1955年之前進行的「互助組」和「初級社」工作,基本上是符合農村鄉民利益和現實需要的,它很好地緩解了土地改革後農村中出現的因規模狹小和貧富懸殊而導致的生產力低下、社會矛盾加劇等問題,是適合當時農村的發展和農村鄉民的認識水平的政策措施,其結果也是明顯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增長。只是到1955年以後,急躁冒進、盲目集體化的傾向才開始出現。
1952年5月柳青到陝西省長安縣後皇甫村落戶,身體力行地投入到田間生產中。 《創業史》以秦嶺山腳黃堡區下堡鄉第五村互助組的曲折發展過程,來反映中國的農業生產互助的過程和必然趨勢。
在《創業史》的開篇,中國土改已經結束,互助組剛剛建立但是面臨很多問題,通過蛤蟆灘上形形色色人物的出場和表現,可以看到鄉村倫理和政治話語沖突之下的各階層權力的博弈和糾纏。
④ 《創業史》的作者是誰
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省吳堡縣人。當代著名小說家。
⑤ 《創業史》簡介及人物分析
一、作品簡介:
《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歷史為線索,通過對蛤蟆灘各階級和各階層人物之間尖銳、復雜的斗爭的描寫。
深刻地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農村階級關系及各階層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新變化、新排列、新組合,完整地展示出我國農業合作化的歷史風貌和農民群眾精神世界的巨變,特別是他們對待千百年遺留下來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場和感情的飛躍。
也可以說,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創業者的心靈史。這也是這部小說具有永恆的生命力的原因。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農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這給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二、人物分析:
在《創業史》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郭士傑、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特別是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排進中國現代文學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寶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是社會主義農村中的英雄典型。
在披荊斬棘帶頭創社會主義大業中,他有膽有識,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實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勞、朴實、善良的中國傳統美德的閃光,又有公而忘私、勇於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精神的張揚。
這是一個講原則、重情感,使讀者倍感親切可愛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
梁三老漢是書中寫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典型。作者不是單線條地勾勒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鑿,濃墨重彩地描繪他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鮮明感人的多重性格。
這是一個最有深度、最能顯示作者藝術潛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國老農的形象。
三、時代背景: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從事農業的公民,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砸碎了壓在農村鄉民身上的反動政治機器,使農村鄉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
中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開始,中國農村和農民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間觀念被徹底打破,農村鄉民和農村被組織進現代工業化的時間體系中。
1953年農業合作化運動在中國廣大農村全面開展起來,中共中央出台諸多具體的農業優惠政策,農村鄉民對合作化的態度是疑惑中有期待。
1955年之前進行的「互助組」和「初級社」工作,基本上是符合農村鄉民利益和現實需要的,它很好地緩解了土地改革後農村中出現的因規模狹小和貧富懸殊而導致的生產力低下、社會矛盾加劇等問題。
是適合當時農村的發展和農村鄉民的認識水平的政策措施,其結果也是明顯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增長。只是到1955年以後,急躁冒進、盲目集體化的傾向才開始出現。
1952年5月柳青到陝西省長安縣後皇甫村落戶,身體力行地投入到田間生產中。《創業史》以秦嶺山腳黃堡區下堡鄉第五村互助組的曲折發展過程,來反映中國的農業生產互助的過程和必然趨勢。
在《創業史》的開篇,中國土改已經結束,互助組剛剛建立但是面臨很多問題,通過蛤蟆灘上形形色色人物的出場和表現,可以看到鄉村倫理和政治話語沖突之下的各階層權力的博弈和糾纏。
(5)柳青創業史小說的主人公是擴展閱讀: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革
在《創業史》小說中,核心人物梁生寶一出場就具備了沉著、冷靜、思想覺悟高等一系列將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共產黨」的代言人的性格特徵。
對於奮斗和抗爭苦難的敘述中,因為他的出身和苦難經歷以及黨員身份,就擁有了國家主人翁的地位,具備了充分的革命理由,所以很快被引導到革命隊伍,迅速地與以梁三老漢為代表的中間人物拉開距離,成為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的領路人。
梁生寶最重要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有黨領導,我慌啥」,完全以中國共產黨的代言人自居,時時刻刻將一切大大小小的事物都納入到「集體」的圈子裡來。
這樣在「戰天斗地」的過程中,個人的奮斗微不足道,集體的勝利才是最終的勝利。
在他辦的農業合作化和進山勞動等幾件事中,作者將其預設為「共同勞動」、「集體進行」才能完成的工作,為進一步誇大集體力量的無所不能和突出梁生寶的「英雄人物」形象,做了周到的計劃。
⑥ 《創業史》作者:柳青 主人公:梁寶生
附件下載,請採納
⑦ 柳青<<創業史>>的故事梗概
也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現代著名小說家。抗戰時期開始了文學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犧牲者》、長篇小說《種谷記》、《銅牆鐵壁》、《創業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說《狠透鐵》,散文特寫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說散文集》等。
1929年冬,就是陝西飢餓史上有名的民國十八年J歲的寶娃隨寡母逃難到渭南下堡村,被村民梁三收留。於是梁三便娶妻收子,寶娃改名為梁生寶。梁三帶領全家人苦熬苦做,想創起一番家業,無奈時年不濟,一次·一次以失敗告終。土改後,梁三分得了土地,他欣喜若狂,重萌創業雄心,想走個人發家致富的道路。養子生寶已長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一心辦互助組,張羅集體創業的大事。於是,矛盾和沖突便時時在兩代人中間發生。故事一開始,正是1953年春天,這大清早,梁生寶便動身去郭縣買稻種,為實行稻麥兩熟的計劃使互助組多打糧食。梁三對兒子的所做所為十分不滿,但又無力勸阻,只好向生寶娘發火。村中的富裕中農郭世宮這天正給新房上樑,梁三和村民前去觀看,心中好生羨慕,他覺得這樣的發家致富才是正經莊稼人的榜樣。村民代表主任郭振山和富農姚士傑原是一時仇人,如今卻同為郭世富的座上客,梁三見此景心中不是滋味。此時正當春荒時分,區上號召「活躍借貸」,郭振山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想憑借自己在村中的威望發動村中大戶拿出余糧借給困難戶,不料郭世富等人拒不吐口,郭振山十分尷尬。困難戶們也非常失望。土改以後郭振山便一頭扎進個人發家致富之中,極少關心群眾利益和集體事業,在村民中的威信大大下降。梁生寶一路上省吃儉用從郭縣買回稻種,分給眾人後,自家的倒不夠了,這又使梁三老漢大為不滿。村裡有個俊俏女子喚改霞,她念過三年初小,土改時和生寶在一起開會學習,彼此產生好感。郭振山常勸改霞到工廠去當工人,為此,改霞心中矛盾,想找機會與生寶好好談談,生寶也對改霞有心,只是苦於沒機會接近。「活躍借貸」失敗以後,村裡的困難戶就把希望盯在生寶身上,因為生寶的互助組准備進山割竹掙錢,這無疑是一種生產自救的可行之路。他們提出擴大互助組,也跟生寶一起干。出於黨員的責任心,生寶應允下來,重新制訂了進山計劃,並讓高增福組織人運掃帚。進山之前,生寶又拿出與供銷社訂購合同的預支款分給眾人做安家費用,一時眾人都很興奮,感到組織起來的優越性。梁三老漢見兒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挑起這么大的事情,心中很是不安,他找盧支書訴說心事,盧支書細細給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老漢心中才踏實一些。生寶進山後,村裡有了一些變化。先是郭世富仗著財大氣粗從郭縣買回的稻種要比生寶買的多一倍。他故意讓人敲鑼吆喝:「唔——喜願分百日黃稻種的,都來分啊!不限互助組不互助組……」他要比下樑生寶,在眾人心中建立威信。富農姚士傑的女人做月子,他雇來栓栓媳婦素芳來家做月工,並借機誘奸了她,然後挑唆她勾引生寶,破壞生寶的名譽。互助組的歡喜留下來照看田裡的莊稼,上級派來韓技術員指導密植水稻,二人耐心地向群眾宣傳推廣科學育秧,漸漸使恪守舊制的鄉民信服。生寶帶人進山以後,先紮好茅棚安家,然後做出具體計劃分工,勞動進行很順利,只有栓栓不小心割傷了腳板。生寶便盡心照料他,並提出自己代栓栓幹活。他的這種公道能乾的品性博得眾人的擁戴。栓栓受傷的事被他爹王二直桿得知以後,到生寶家大鬧一場,並宣布堅決退組與富農姚士傑搭夥種地,梁大老漢家也接著退了組。這使生寶一行人剛從山裡一回來便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栓栓、梁大兩家一退組,任老四等人也開始動搖,八戶之中只剩下生寶、有萬、歡喜三戶。生寶毫不動搖,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終於使動搖的人穩住了陣腳,同時他又吸收了二戶新組員,這一番調整,互助組的力量大大增強。經過一番苦幹,到秋天,生寶互助組的密植水稻獲得了大豐收,產量比單干戶要高一倍。這一成功,使得總路線的意義在蛤蟆灘成了活生生的事實。他們自動向國家出售余糧50石,合1.2萬斤。這一下大大促進蛤蟆灘的統購統銷工作。郭世富在這場和平競賽中成了輸家,春天的那股神氣現在完全收斂了。他病了,雖能下炕,但不出街面。姚士傑則公開頑固反抗統購統銷方針,最後受到群眾斗爭,他不得不低頭。郭振山經過黨的教育,他的退坡、自發思想有了改變,又重新為集體的事奔波,顯示出一個莊稼人卓越的魄力和組織才能。他積極熱心地組織起一個聲勢浩大的送糧隊,歡天喜地去交售余糧。此時,梁生寶、有萬和歡喜早到縣上互助合作訓練班學習去了,經過這次培訓,他們回村後便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籌建燈塔農業合作社,梁生寶被推舉為社長。梁三老漢在事實面前認識到互助合作的優越性,他開始理解兒子的事業,決心全力支持兒子的工作。這個曾一心嚮往做一個「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的老漢現在成了受人尊敬的燈塔農業社社主任的父親,他穿著生寶媽為他縫制的新棉襖褲,終於帶上生活主人的神氣。至於生寶和改霞的戀愛,最終卻沒有圓滿結局。生寶一心辦互助組,以至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他與改霞之間缺少溝通,對她考工廠的事產生誤會。改霞這邊,她細細地考慮了生寶與自己的個性,覺得兩個強性子扭在一起有些勉強,再者;論自己的性情也未必能安心做個農家媳婦——每日做飯帶娃苦受一輩子。理智戰勝了感情,她終於帶著幾分惆悵離開了下堡村,去參加祖國的工業建設,當了一名工人。
⑧ 郭世富的故事(柳青的創業史)
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陝西省吳堡縣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早年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抗戰勝利後,任大連大眾書店主編。解放戰爭後期,又輾轉回陝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1952年任陝西省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副書記,並在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達14年。「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貫深入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有著豐厚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代表作《創業史》。1927年,考入佳縣螅鎮高小。
1928年,隨長兄柳春園到米脂縣東街小學讀書1年,5月劉義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因大哥離開米脂,返回葭縣(今佳縣)媳鎮小學讀書1年半。
1930年夏,考入省立綏德師范學校。在此,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少年漂泊者》、《反正前後》、《西線無戰事》等不少進步書籍,啟發很大,勇敢地參與學校的學潮斗爭。經常上街講演、張貼標語、遊行,與國民黨頑固派、土豪劣紳斗爭,綏師進步師生的革命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憤恨,「白色恐怖」很快襲來,組織被打散,學校被封閉,柳青被迫返家種地半年。
1931年,其兄春園在東北教書賺錢,資助柳青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學學習,他苦心研讀,開始鑽研文學作品,經常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在思想深處,奠定了走文學創作的道路。從初中二年級起,開始學英文,一年後即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原著。1934午夏,柳青考入西安高中,開闊廠視野,豐富了閱讀內容,增加了不少知識,提高了熱愛文學的興趣,特別嚮往進步文學,開始自學俄文,介紹蘇聯文學,走上業余創作道路。在學校經常寫散文、詩歌,翻譯外國短篇小說,不斷在報刊上發表。
⑨ 小說《創業史》的作者是誰
柳青寫的名著《創業史》
作家柳青(1916~1978)為了創作長篇小說《創業史》,1952年全家人從北京遷到陝西長安縣皇甫村落戶。他擔任縣委副書記,參加了農業合作社各個階段的實際工作。
⑩ 柳青的創業史講的是什麼啊
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最早是以連載的形式發表在《延河》雜志上,每期兩章。這是版1959年春天的事。權
《創業史》小說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這部巨著蘊藏著作者柳青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柳青同志生前計劃寫四部,僅完成了兩部。第一部寫互助組階段;第二部寫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和鞏固。它們既是互相聯系的,又是各自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