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面桃花的作者是誰
【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崔護
【注釋】:
這是一首情意真摯的抒情詩。崔護考進士末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庄,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態增人惆悵。
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頗可懷疑。也許竟是先有了詩,然後據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兩點似可肯定:一、這詩是有情節性的;二、上述「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是有幫助的。
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就應該承認詩人確實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發起讀者對前後情事的許多美麗想像。這一點,孟棨的《本事詩》可能正是這樣做的,後來的戲曲(如《人面桃花》)則作了更多的發揮。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麼呢?「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回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本事詩》中所載的遇合故事,但卻可能有過這種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㈡ 人面桃花是什麼意思
意思:比喻少女的美麗,也用來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拼音:rén miàn táo huā
出自:崔護《題都城南庄》
全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釋義:去年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庄,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
(2)小說人面桃花主角姓魏擴展閱讀:
人面桃花典故:唐朝時有一位到京城應考的讀書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遊玩,看到一間小屋很不錯,就找借口走進去看看。沒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裡一位美麗的姑娘。
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回到那間屋子,卻看見大門鎖著,人已經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了,於是就提筆寫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後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個地方,這一次大門不但沒深鎖,還看見姑娘的父親,姑娘的父親傷心地告訴他說:「我女兒因為看了他寫的詩因此得了相思病,沒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聽了之後非常難過,情不自禁抱著姑娘大哭,沒想到這時姑娘卻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後,身體漸漸痊癒的姑娘就和讀書人結成了夫妻。後人取詩中「人面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
㈢ 人面桃花出自哪首古詩
出自宋代柳永的《滿朝歡·花隔銅壺》
《滿朝歡·花隔銅壺》
宋代 柳永
因念秦樓彩鳳,楚觀朝雲,往昔曾迷歌笑。別來歲久,偶憶歡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
譯文:看到這樣的景緻,我因而思念起秦樓楚館里那些美麗的姑娘(歌妓),想起以前的美好歲月,我曾與她們相聚,我曾迷戀她們的歌聲和笑語。然而我離別京城已經這么多年,如今偶然想起當年歡愛時的山盟海誓,重新回到這里。
當年那些人呀,已經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只看見半掩的紅色門扉。面對這一切,我只有佇立在那裡默默無言,現在只剩下我獨自一人凄涼。
(3)小說人面桃花主角姓魏擴展閱讀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庄,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
㈣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是哪個朝代.誰寫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處是中華詩詞,唐五代,崔護 ,所寫。
注釋: 這是一首情意真摯的抒情詩。崔護考進士末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庄,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態增人惆悵。
題都城南庄
作者:崔護(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㈤ 崔顥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現在一般用來指女子的面容與桃花互相輝映,比喻美麗的人像桃花一樣。也指美麗的容顏容易凋謝。後來也指男子對喜歡的女分離之時因為捨不得而一直追隨其後的景象,也泛指男女深深愛慕卻不能相見,由此而產生的惆悵心情。這個成語也是有一個非常感動的故事。在唐朝德宗年間,有一個才子叫崔護,這位崔護長得眉清目秀,氣宇非凡,有一年他去參加考試,卻名落孫山,就在京城找了一家客棧,暫時住下來,繼續刻苦讀書,准備下一次的應考。轉眼之間就到了當年的清明節,人間四月正是春意盎然的時候,屋外也是桃紅柳綠,春風微拂,春意襲人。
崔護這天推開窗一看,果然美景如畫,於是他就興致勃勃地決定獨自離開客棧,步行出城,一路上邊走邊欣賞春天的美景,不知不覺中已經離城很遠了,走著走著,他就感到了勞累,就想找一處鄉野農家歇歇腳,喝口茶,於是催護就向遠處望去,只見前面一片桃花樹林里隱隱約約有一家茅草屋,催護這時候非常開心,就沿著森林裡的曲徑向茅草屋走去,這座茅草屋在桃花林里若隱若現,景象十分美麗。崔護就忍不住走向前去,他走進茅草屋的大門處,從門縫里向里望去,只見樹木茂密,卻不見一人,崔護便敲了好幾聲門,之後就看見裡面一位身材苗條的姑娘從屋裡走出來,走到門前從門縫里也向外望來,並細聲問道您是誰?催護便回到到自己的姓名,告訴自己敲門的緣由,催護回答了姑娘的問題之後,姑娘並沒有開門,便轉身回屋了,過了好一會兒,姑娘端著茶盤從屋裡再次走出來開了門,對催護說:公子請用茶。直到這時崔護才看清,這位女子長得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容顏美麗至極,如春風中的桃花一般粉嫩無暇,催護對這位女子的愛慕之心也油然而生,而這位姑娘被催護看的也是非常害羞,臉頰緋紅。但是在古代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即使他們想再多說幾句話也不方便,後來天色也不早了,崔護便向姑娘道謝辭去,姑娘這時候也是兩眼滿含秋水,含情默默的把崔護送到了路邊,這姑娘看起來明顯是幾次欲言又止,催護也一直不舍離去。
直到這時崔護才看清,這位女子長得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容顏美麗至極,如春風中的桃花一般粉嫩無暇,催護對這位女子的愛慕之心也油然而生,而這位姑娘被催護看的也是非常害羞,臉頰緋紅。但是在古代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即使他們想再多說幾句話也不方便,後來天色也不早了,崔護便向姑娘道謝辭去,姑娘這時候也是兩眼滿含秋水,含情默默的把崔護送到了路邊,這姑娘看起來明顯是幾次欲言又止,催護也一直不舍離去。
㈥ 詳細講一遍「人面桃花」的故事
【詞 目】 人面桃花
【發 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釋 義】 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出 處】 唐·崔護《題都城南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典 故】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土落第,心情郁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遊時,卻見院牆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後,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㈦ 謎語:人面桃花相映紅(猜一姓氏)的相關文
姓氏:赫連(赫有紅的意思,人面桃花都紅則是連紅,所以為赫連)
㈧ 尋一本小說的名字
是不是《毒妃傾城》啊?
這本好像看過了、但是有點記不清了 不知是不是
LZ先看看是不是吧
㈨ 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推介
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咸,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復其言而悲之。 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
得其意象,可與窺天地,可與論古今;掇其詞華,可以潤枯腸,醫俗氣。圖畫篆象,靡所不該;人鑒文衡,罔有不具,豈第論詩而已哉。 清·孫聯奎:《詩品臆說》
詩文完全超於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是沒有的。完全超出於人間世的,也是沒有的。既然是超出於世,則當然連詩文也沒有。詩文也是人事。既有詩,就可以知道於世事未能忘情。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這本書我從五歲發蒙時讀起,要算是我平生愛讀書中之一。我嘗以為詩的性質絕類禪機,總要自己去參透。參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詮,參不透的人縱費盡千言萬語,也只在門外化緣。這部書要算是禪宗的「無門關」,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個世界,否,幾乎各句是一個世界。郭沫若:《夕陽》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來之候。藝術家之會心,科學家之格言,哲學家之悟道,道學之因虛生白,佛家之因定發慧,莫不由此。錢鍾書:《談藝錄》
表聖詩品,妙言興象,可賅眾藝,寧止於詩。啟功:《詩品題識》
此書印象,不必拘泥於詩藝專著,不必懾迫於藍本之名頭高、來頭大。全書指要,既非人面,亦非桃花,所重者,乃「相映」二字也。今人好論作文大法、詞章訣竅,以終南捷徑之含糊惑誘道聽途說之懵懂,南轅北轍,大道日遠。全書二十四詩品之能近取譬,真訣分解,同情會意之讀者倘能識其堂奧,象外試筆,則破執桃花,即奉斯著為文章聖手必讀之書,豈為荒誕語耶。魏武揮鞭
㈩ 濟南人面桃花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濟南人面桃花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是2016-12-02在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魏家莊萬達廣場豪景苑5號樓1006。
濟南人面桃花美容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103MA3CND4XXG,企業法人閆新月,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濟南人面桃花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濟南人面桃花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