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林道靜是小說什麼中的主人公

林道靜是小說什麼中的主人公

發布時間:2020-12-26 14:47:28

❶ 為什麼《青春之歌》作為紅色小說有戀愛描寫

論作為紅色小說《青春之歌》里的戀愛描寫
上世紀50、60 年代「政治第一,文藝第二」的社會觀、文藝觀造成的政治話語、革命話語主導了一切,政治意識形態規范了文學秩序。「十七年」文學都打上了「紅色」的烙痕,《青春之歌》也籠罩著這層革命紅色光環。
從當時的閱讀實際效果來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動一代青年讀者的不是林道靜成長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潛文本中所隱蔽的林道靜與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長久藝術生命力的內在奧秘。上世紀90 年代到現在流行的「紅色經典」熱潮也為我們重新解讀《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拋開革命故事的外殼,作家楊沫有意識採用中國傳統小說敘事中「才子佳人」和「英雄美人」兩種古老模式來演繹一個不尋常的愛情故事,因為「愛情不僅反映著人的自然的情感和欲求,也反映著個體獨特的情感方式、性格稟賦以及對人生的體悟,雖然它同時也映射著一定歷史階段的倫理規范和道德觀念,但愛情畢竟是一種個人性很強的情感,蘊含著豐富的人性內容」。
一、「才子佳人」愛情模式
文本開篇就展現了一幅典型的才子佳人愛情畫卷,具有強烈的羅曼蒂克色彩。小說描寫了女主人公林道靜因為反抗家庭包辦婚姻離家出走,來北戴河尋親不遇,想投海自殺,「小姐落難,公子相救」,她被北大才子余永澤所救。尤其是林道靜剛出場就透著佳人的美麗、憂愁和孤單:不久人們的視線都集中到一個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著用漂亮的白綢子包起來的南胡、簫、笛,旁邊還放著整潔的琵琶、月琴、竹笙,……這是販賣樂器的嗎,旅客們注意起這行李的主人來。不是商人,卻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學生,寂寞地守著這些幽雅的玩藝兒。這女學生穿著白洋布短旗袍、白線襪、白運動鞋,手裡捏著一條素白的手絹,———渾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沒有同伴,只一個人坐在車廂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動也不動地凝望著車廂外邊。她的臉略顯蒼白,兩只大眼睛又黑又亮。這個樸素、孤單的美麗少女,立刻引起了車上旅客們的注意,尤其男子們開始了交頭接耳的議論。……
從林道靜渾身衣者打扮和隨身所帶物件,讀者定會聯想到言情小說中的佳人形象,而且還是一個多才多藝失落的佳人形象。佳人落難才子相救,文本中楊沫用了很長的篇幅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林道靜與余永澤相識、相愛的過程。余永澤調動他的淵博的文學知識,通過朗誦海涅的愛情詩的浪漫打動了她,並且他們在一起談論托爾斯泰、雨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談曹雪芹、魯迅、馮沅君的《隔絕》,余永澤的大學生身份和浪漫情調吸引了落難的林道靜,他們在海濱相戀、相愛了。在林道靜的眼裡,余永澤是「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青年」,在余永澤眼裡,林道靜是「含羞草一樣美妙少女」,「自從在海邊第一次看見這個美麗的少女,他就像著迷似的愛上了她」,二人一見鍾情,林道靜得到了她渴望得到的溫暖。一切順其自然,他們雙雙墜入愛河,開始同居組建幸福的小家庭,過著平靜而甜蜜的日子。小說至此完成了才子佳人愛情模式。
但作者楊沫又將筆鋒一轉使二人的愛情來點考驗。從第十一章起,盧嘉川進入了林道靜的視野,並使她的愛情天平發生了嚴重傾斜。盧嘉川是北大學生,是革命分子,有著「高高的挺秀身材」、「聰明英俊的大眼睛」、「濃密的黑發」和「和善的端正的面孔」的外貌,在眾多場合中表現出堅毅、沉著和勇敢。林道靜第一次與盧嘉川見面時就「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談吐和瀟灑不羈的風姿吸引的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林道靜對盧嘉川是本能的異性相吸,沒有任何外在因素。林道靜愛上了英俊瀟灑的革命英雄兼才子的盧嘉川而離開了余永澤,這並非是余永澤信奉胡適,林道靜嚮往共產主義,即政治的分歧,道不同不相與謀。因為林道靜當時壓根兒不知道共產主義的真諦,她是完全被盧嘉川個人魅力所吸引。第二次在朋友家見到盧嘉川,聽到他在學生集會上充滿激情的精發言,他說話時的機智敏銳的樣子,都引起了林道靜極大的興趣。他給林道靜帶來了新鮮的知識、青春的希望與奮斗的激情,使這個愛幻想的女孩子對盧嘉川更加著迷,林道靜也使一向不怎麼與女人交往的盧嘉川主動與其交往。
他們的愛情不知不覺開始萌發。關於這一點,林道靜並不承認,但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小說寫道,余永澤從老家回來,進門的第一眼,發現他的道靜變了,「他進門的第一眼,看見屋子裡的床鋪、書架、花盆、古董、鍋灶全是老樣兒一點沒變,可是他的道靜忽然變了!過去沉默寡言、常常憂郁不安的她,現在竟然坐在門邊哼哼唧唧地唱著,好像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尤其使他吃驚的是她那雙眼睛———過去它雖然美麗,但卻呆滯無神,愁悶得像塊烏雲;現在呢,閃爍著歡樂的光彩,明亮得像秋天的湖水,裡面還彷彿盪漾著迷人的幸福的光輝」。「『看眼睛知道在戀愛的青年人。』余永澤想起《安娜·卡列尼娜》裡面的一句話,災禍的預感突然攫住了他」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無獨有偶,盧嘉川的朋友羅大方也發現盧嘉川愛上了林道靜,陷在情感的困惑中。只不過二人在被別人的質問下都不承認。林道靜與盧嘉川談話時是喜悅的,甚至心裡是慌亂的,這些都證明她已愛上了他。盧嘉川喜歡與林道靜接近,並且見不到她時關心她,並為此事感到苦惱,這也明顯說明他愛上了她。只不過二人都沒有當面表白而已。另外林道靜移情別戀愛上盧嘉川有一種犯罪感,畢竟余永澤對她有恩情。她無論如何都是難以逃避這種譴責的,況且她曾經的確愛過余永澤,所以在決定離開時,「這種感情,像千絲萬縷伴著她」,「希望就這樣和余永澤湊合下來。」直到她最後決心離開余永澤,還給他留下了這么一封寸腸欲斷的紙條:「永澤:我走了。不再回來了。你要保重!要把心胸放寬!祝你幸福。靜。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她徘徊躊躇了好一陣子,終於還是放棄了這份感情去追求真正的愛情。
二、「英雄美人」愛情模式
盧嘉川與林道靜的愛情模式是一種「英雄美人」模式。盧嘉川是革命英雄,林道靜愛烏及屋也投身於革命。其實在一九五九年劉茵曾經指出:「盧嘉川第一次給林道靜任務時,他們就是糾纏在這種感情中,在這個時候,我以為林道靜沒有更多地想工作,想到黨,而總想著盧嘉川,糾纏在個人的愛情激動里。」從這一段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林道靜以革命作為幌子與盧嘉川談戀愛。至於林道靜最終走上革命道路,主要原因是盧嘉川被捕犧牲,但他是她靈魂中深愛的人,他的信仰也深入了她的骨髓。這一點作者通過林道靜對好友王曉燕的訴說,又通過她的詩篇來傾瀉她埋藏在她心底最熱烈的情感,表達美人對英雄的禮贊。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羅大方稱盧嘉川為清教徒,就是這個清教徒認為林道靜身上有一種倔強又純朴的美,他神不知鬼不覺地愛上了林道靜。他們之間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就是「英雄美人」的故事。女主人公還是那一個,「佳人」和「美人」之間無甚差別,而「才子」和「英雄」之間差別就大了。作者楊沫分別通過盧嘉川、余永澤兩人彼此對對方的外表印象的描寫來表現這一差異:「他(余永澤) 眼前閃過了盧嘉川那奕奕的神采、那瀟灑不羈的風姿,同時閃過了道靜望著盧嘉川時那閃爍著的快活的熱情的大眼睛,他又忍不住被痛苦和忿恨攫住了。盧嘉川站在門邊,靜靜地看著余永澤那瘦骨崚崚的背影———他氣得連呢帽也沒有摘、頭部的影子照在牆上,活像一個黑黑的大圓蘑菇。他的身子呢,就像那細細的蘑菇柄。」在與余永澤的對峙中,盧嘉川以他那男性特有的魅力壓倒猥瑣的余永澤。很明顯,在這里「美人」與「英雄」的結合,比起「佳人」與「才子」的續存更具有時代的魅力。
但是盧嘉川與林道靜二人正欲捅破這層朦朧的關系時,盧嘉川不幸被捕犧牲,英雄美人的愛情故事還沒有講述完,於是英雄的角色便有第三個男子———江華來擔任。江華也是一個革命者,在文本中他的政治地位似乎高於盧嘉川,他比盧嘉川朴實、老練、穩重。從他與林道靜接觸以來,他就愛著這個年輕熱情的女孩子。在得知盧嘉川犧牲後,他的感情如火山爆發一樣不可遏制,他「還從來沒有被這樣強烈的愛情沖擊過。他忍耐著,放過了多少幸福的時刻。可是現在他不應當再等待了,不應當再叫自己苦惱、再叫他心愛的人苦惱了。」他果斷地向林道靜表明了心跡,他愛她並希望她嫁給他。雖然林道靜的愛情只屬於那個英雄盧嘉川,可是盧嘉川已經犧牲了,況且江華像盧嘉川一樣優秀,甚至比盧嘉川還要優秀,這一點從文本的敘述就可以看出來。第七章寫南下示威的總指揮李孟瑜即江華的表現比盧嘉川更成熟,更具革命性來凸現他的英雄氣概,此時的盧嘉川儼然成了一個配角。林道靜最終接受了江華,是因為江華深愛著她。道靜直直地注視著江華那張從沒見過的熱情的面孔。他那雙蘊藏著深沉的愛和痛苦的眼睛使她一下子明白了,什麼都明白了。許久以來她的猜測完全證實了。這時,歡喜嗎?悲痛嗎?幸福嗎?她什麼也分辨不出來、也感覺不出來了。她只覺得一陣心跳、頭暈、腳下發軟……甚至眼淚也在眼裡打起轉來。可是,她不再猶豫。真的,像江華這樣的布爾塞維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熱愛的,她有什麼理由拒絕這個早已深愛自己的人呢?小說文本敘述到這里,林道靜與盧嘉川在精神上,與江華在生活上完成了英雄美人的愛情模式。

毋庸置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文學創作從來都不可能完全擺脫所處時代的影響。楊沫所在的時代,中國社會生活正是以政治為核心的,文學作品的製作、出版、流通以及閱讀、批評等等,都受到國家政策的干預和控制。這一時期特別強調文學要配合和服務於政治,強調工農兵方向,忽視了文學自身的藝術規律,偏離了真實生活軌道。外部社會的多種因素尤其是國家政策的確會影響、制約甚至決定文藝作品的命運,但文藝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主要取決於文藝家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功力。
這正像楊絳所說:「小說家的世界觀往往不是經過自己有意識的思辯、精密的分析和批判後綜合起來的,裡面有偏見,有當時的主流思想,有個人切身經驗得來的體會等,感情成分很重」。《青春之歌》的魅力就在於楊沫將自己與張中行、路揚、馬建民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的作為個人生命體驗,並且將這層個人生命體驗寫成經久不衰的作品。然而愛情是當時文學寫作的禁區,楊沫只有另闢蹊徑以革命作為小說愛情敘事的面紗,才能使《青春之歌》得以合法出版。拋開這層紅色面紗就能探究出《青春之歌》的「才子佳人」、「英雄美人」言情小說的愛情模式。楊沫正是以知識分子特有的細膩和敏感寫盡女知識分子的命運、思想、心理以及她的愛情生活,給建國後的文壇上帶來了新鮮的空氣。

❷ 如何理解小說主線

文學作品中主要情節發展變化的脈絡走向就是主線,作品中次要情節的內發展脈絡容就叫做副線。
緣此,我們可以根據小說故事結構的變化來理出主線與副線。一般而言,故事情節比較復雜,人物比較眾多又互相牽涉交錯,就須先將主要人物(在小說中是主人公)的生活成長經歷描述清楚。當然還須將其他的人物故事交代清楚。
主線與副線在小說中運用,能給讀者一個非常清晰的眉目,也便於作家以大量的筆墨集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也可以通過副線的安排而展現紛繁復雜的局面,同時也可以從多側面的角度表現人物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與經驗。
主線與副線的應用,即是讀者能夠清晰弄清故事情節的路標,也是作家安排重大題材和構架偉大作品的藝術構思與作家藝術功力的表現。因之,主線與副線是否安排得當並描述清楚,也是衡量小說成功與否的內容之一。

❸ 求抗日的小說

荷花澱 ,《林海雪原》、《紅色娘子軍》、《紅岩》、《紅日》、《紅旗譜》、《小兵張嘎》、《阿慶嫂》、《紅燈記》、《敵後武工隊》

❹ 林道靜是那部小說中的人物

楊沫著<<青春之歌>>

❺ 我記得之前在一本很老的近現代小說上看到的一個中篇與抗戰相關的小說,裡面有偵探、革命軍、國民黨等

是不是楊沬的小說《青春之歌》。主角是林道靜。生母是佃戶的女兒,父親是大專戶人家屬,逼她嫁有財有勢的胡局長她逃婚了。有一人救了她,與這人戀愛了。後來她認識了一位姓盧的革命青年投身到革命中。男友地主少爺余永澤。革命帶路人北大學生盧嘉川。叛徒戴愉。國民黨特務胡夢安。抗日救亡運動的領袖江華。女共產黨鄭瑾。

❻ 林道靜是長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小說作者是誰

楊沫的《青春之歌》

❼ 【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是誰

《青春之歌來》是一部女性小源說。主人公:林道靜!
而圍繞著林道靜來寫的主要男性形象有:余永澤、盧嘉川、江華
主要女性形象有:王曉燕、林紅、白莉蘋、徐輝
還有比較突出的幾個壞人形象:胡夢安、戴愉等

❽ 青春之歌小說故事復述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的優秀長篇小說。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大地主的家庭,是一個中學生畢業生,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縛,她毅然出走,隻身逃到了北戴河謀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後,她對前途絕望了,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在她眼中具有「騎士兼詩人」風度的余永澤闖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伴侶。然而,渴望著「獨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靜並不滿足於做余永澤的家庭主婦。她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個冷酷自私的余永澤感情上出現了裂痕;余永澤的蠅營狗苟也使她看清了這個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來面目。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同共產黨員盧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餘永澤的格格不入。終於,林道靜斬斷了小資產階級感情的羈絆,離開了余永澤,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參加遊行、散發傳單、宣傳鼓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經受了鐵窗的考驗,最後迎著敵人的水龍大刀,和革命隊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林道靜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經歷的曲曲折折、反反復復的人生歷程,從中透視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艱苦道路。

除林道靜之外,小說還塑造了盧嘉川、林紅、余永澤、王曉燕等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機鑽營以求平步青雲的統治階級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務以及自甘墮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在藝術特色上,整部作品結構宏偉,情節曲折復雜,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作者避免了簡單片面的處理,而是以細膩的筆觸伸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真實地刻劃人物的心理,較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側面,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❾ 你那有比較新穎的文學題目和資料嗎可不可以也給我發下啊。多謝

「中國當代文學」習題集

第一章 1949-1976文學思潮
1.解釋第一次文代會、雙百方針、八個京劇樣板戲。
答:(1)第一次文代會:1949年7月在北平召開。毛澤東到會講話,朱德致賀詞,周恩來作政治報告。會議聽取了郭沫若、茅盾、周揚等的報告。大會總結了五四以來文藝工作的成績與經驗,確定了以《講話》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總方針,指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總方向,成立了全國文聯及下屬各協會。本次大會是一次繼往開來的大會,標志著中國文學進入當代文學階段。
(2)雙百方針:毛澤東於1956年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的發展文藝事業的方針,全稱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具體內容為: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採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其核心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人民內部提倡和鼓勵各種不同意見的發表和爭論,發揚學術民主與藝術民主,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以迎接和順應全國工作重心的轉移。
(3)八個京劇樣板戲:指文革中的《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八個京劇。
2.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的收獲與意義有哪些?
答:收獲:(1)聽取了大會總主席郭沫若的總報告《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斗》,副總主席茅盾總結國統區文藝運動的報告《在反動派壓迫下斗爭和發展的革命文藝》,周揚總結解放區文藝運動的報告《新的人民的文藝》,傅鍾總結軍隊文藝運動的報告《關於部隊的文藝工作》。
(2)發表了《大會宣言》。《大會宣言》指出,「五四」以來,特別是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文藝工作者開始和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今後我們要繼續貫徹這個方針,更進一步地與廣大人民、與工農兵相結合。」確定《講話》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總方針,指出了新中國成立後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總方向,提出了社會主義時期文藝的新任務。
(3)成立了全國文藝界的組織——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選舉郭沫若為主席,茅盾、周揚為副主席。聯合會下設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美術等部門協會以及戲曲改革協會、曲藝改進會等組織。其後,作為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的刊物《文藝報》、《人民文學》也陸續創刊。
意義:第一次文代會是會師的大會、總結的大會,在我國文藝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把毛澤東文藝思想體系確定為文學藝術的總方針;它檢閱了文藝隊伍,團結了新老作家;標志新民主主義性質的中國現代文學的結束和社會主義性質的中國當代文學的肇始。
3.從建國初的歷次文藝思想斗爭中應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答:(1)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開展文藝思想斗爭是必要的,有利於馬克思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傳播,有利於提高人們特別是文藝工作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認識水平和分析能力,有利於世界觀的改造,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
(2)以行政命令、政治運動、群眾斗爭的形式和方法是錯誤的。
(3)必須正確處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不能把學術問題混同於政治問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不能把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敵我矛盾。
(4)必須正確貫徹「雙百」方針,開展正常的學術爭鳴,反對無限上綱和把文藝問題當成政治問題。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說
1.《創業史》的史詩品格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要點:(1)內容上,從廣處著眼,向深處突進,具有史詩的特點和規模。
(2)創造了一組達到「相當藝術水平」的人物,特別是梁生寶這一新人的光輝形象。(3)在結構的安排上,按照史詩規模的要求,《創業史》採取了多卷式的布局
2.為什麼說《紅旗譜》是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斗爭史詩?
答:要點:(1)內容上寫的是中國農民的革命斗爭,從其廣度和深度看,具有史詩性質。(2)人物是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形象,尤其是朱老忠。(3)藝術上重視民族形式,如情節結構、寫人手法、語言方面。
3.朱老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答:朱老忠是梁斌小說《紅旗譜》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集納了中國農民英雄的傳統要質:反抗性、俠義性、堅韌性。他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典型意義在於,其生活道路、斗爭經歷和性格特徵,集中概括了20世紀初期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中國農民,由草莽好漢成長為農民革命英雄的歷史蹤跡。
4.《青春之歌》與同時期的長篇小說相比,藝術上有何特點?
答:(1)結構上,運用了中國傳統小說縱深式的寫法,單線發展,以林道靜的成長過程為中心線索結構全書,嚴謹而完整。(2)人物塑造上,善用類比,有同類相比,有異類反襯。(3)主觀視角的採用。(4)濃郁的抒情筆調。
5.林道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答:林道靜是楊沫小說《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她出生地主家庭,但追求自由民主。她奮斗的歷程中,曾有過三次決裂:第一次是為了求個人解放而與封建家庭決裂,表明了她的覺醒;第二次是為爭取民族解放而與小家庭決裂、余永澤決裂,表明了她嚮往革命的進步性;第三次是為了整個無產階級的解放而與小資產階級自我決裂,表明了她的成熟。林道靜的成長道路揭示了舊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主要特點,具有典型意義。
6.茹志鵑的短篇小說創作有何特色?
答:(1)選材立意上,善於以小見大,平中見奇,善於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多寫一些「家務事」、「兒女情」。(2)塑造的人物絕大多數不是高大英雄,不是一出場就相當成熟的人物,而是在戰爭、生活中逐漸成長的人物,其中又大多是婦。(3)情節結構上,舒緩自然,剪裁嚴密,沒有閑筆。情節單純明快,細節豐富傳神。
(4)風格上,追求一種清淡纖巧、含蓄嫻雅的抒情筆調,形成了被茅盾稱之為「靜夜簫聲」的「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
第三章 50-60年代詩歌戲劇散文
1.解釋新民歌運動、第四種劇本。
答:(1)新民歌運動:1958年「大躍進」背景下興起的一場詩歌運動。是由毛澤東提倡,各級黨委政府組織發動的一場群眾性運動。它對於詩壇的影響在於被許多人視為與五四新詩傳統相對立的詩歌發展的新道路;而在創作上收獲並不大。
(2)第四種劇本:是1956年在「雙百方針」鼓舞下出現的一類劇本。劉川發文認為,當時舞台上只有工、農、兵三種劇本,故提出「第四種劇本」,就是忠於生活、誠於寫實、真正寫人的劇本,是按生活本來面目寫工農兵的劇本。其代表作主要有《同甘共苦》、《布穀鳥又叫了》、《洞簫橫吹》等。
2.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有何特色?
答:(1)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作為一位著名的「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始終與時代共同著脈搏,從中可以「看到時代前進的腳步,聽到時代前進的聲音」。(2)表現上有獨特的角度和方法。他不是通過對社會生活、客觀事物作細致描述或雕刻精美的圖畫,而是從內心世界、精神狀態方面,去思考、揭示一個戰士、一個革命者的生活態度、人生道路和道德情操的問題。(3)詩中活躍著一個戰士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鄙棄「冷漠、寂靜、安祥」,討厭「可恥的衰退」,不希罕漫長而平庸的人生,而追求「沸騰的生活」、「作戰般的工作」。這其實是作者個性的寫照。(4)重視詩歌形式的創造和革新。他寫過「樓梯式」(如《投入火熱的斗爭》等)、民歌體(如《三戶貧農的決心》《林區三唱》等)、新辭賦體(如《廈門風姿》《甘蔗林——青紗帳》等)、半格律體(如《白雪的贊歌》等)、自由體(如《致大海》)、散曲體(《將軍三部曲》等),自由開放,不拘一格。
3.郭小川的《團泊窪的秋天》一詩寫了哪幾層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在藝術上有何特點?
答:(1)1-6節:寫團泊窪秋天的美麗和寧靜。7-14節:抒發生活在團泊窪的人們的心聲。15-21節:抒發革命戰士的心聲。22-23節:點明團泊窪靜中寓動。
(2)本詩表達了作者在政治高壓之下不屈服,並對未來充滿勝利信心的戰斗豪情。
(3)本詩藝術上的特點是:寫景、抒情、言志熔於一爐;先抑後揚,以靜顯動,以無勝有,以小見大的手法;鋪陳、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使氣勢浩盪,節奏鮮明;形式上採用「長廊體」,兩行一節,集短為長,且一韻到底,音韻優美。
4.老舍《茶館》一劇為什麼被西方世界譽為「東方戲劇的代表」?
答:要點:(1)獨特的藝術構思:反描法,即側重寫社會的反面,讓人在反面的否定感受中趨向正面的肯定,「以反顯正」 ;側面透露法,從小地方、小人物寫出大事件、大背景,「以小見大」。(2)新穎的結構形式:採用縱橫交錯、虛實結合的「坐標式」結構;人像展覽法,以人物帶動故事,眾多的人物組成若干幅時代剪影,又都與時代、主題發生聯系。(3)高超的寫人手法:採用「單純個性化語言」;在沖突中塑造;選擇人物的「閃光點」。(4)悲喜交融的風格:深沉的悲劇內容通過幽默的喜劇形式加以表現,「寓哭於笑」,在笑聲中葬送了三個時代;劇作以諷刺為基調,但又有歌頌的成分。
5.老舍和田漢的劇作有何異同?
答:(1)總體傾向上,老舍以現實主義取勝,田漢是現實主義中滲透著革命浪漫主義。(2)構思上,老舍以人物取勝,「平中見奇」;田漢追求劇情的傳奇性,「奇里求妙」。(3)表現手法上,老舍以散文化的白描取勝;田漢劇作浸透著詩的抒情性,常以詩、歌、舞入劇。
6.簡析楊朔散文模式的利弊。
答:(1)利: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勞動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烈的戰斗性。注重詩境的營造(採用托物言志、比興取義、象徵比附的手法,將現實生活上升為詩的境界)。結構精巧,具有詩的韻律(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寓大於小、寓遠於近,由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發聯想和想像,具有詩的視角和容量)。語言精美,含蓄凝煉,音韻和諧(清新、絢麗、凝練)。
(2)弊:缺乏憂患意識、批判意識,迴避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有粉飾生活的傾向。構思模式雷同(物——人——理的三段結構)。詩化描寫的失真(一味追求詩化所致)。
第四章 50-70年代台灣文學
1.解釋《台北人》。
答:是台灣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共收小說14篇,它們奠定了白先勇作為優秀小說家的地位。其小說每篇獨立成章,各篇之間又有內在聯系;雖然題材不同,但大多數描寫的是從祖國大陸去台灣的上流社會人物的沒落以及愴然失望的心態,是一曲曲舊制度衰亡的輓歌。作者定名為《台北人》,一方面真實地反映了「台北人」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對他們沒落的命運表現出悲憫和哀悼,從而充分揭示出「今不如昔」的感時傷懷主題。
2.以《游園驚夢》為例分析白先勇短篇小說的特色。
答:白先勇小說的總特色是:寓傳統於現代,熔中西小說技巧於一爐。(1)濃郁的感傷主義色彩。作品中流露出郁結在作者心中的無限的哀愁和悲天憫人的情懷。《游》表現的是今昔盛衰之感、懷舊傷春之情。(2)人物塑造上,較多地採用了以形寫神的手法;同時運用意識流手法,揭示人物深層的心理活動。如對錢夫人的意識流描寫,在更高層次上刻畫了人物的性格。(3)結構上,把傳統的縱剖面和西方的橫斷面的寫法結合。如《游》在橫斷面的基礎上也有縱的剖析。(4)多種敘事觀點的運用。有全知的,有限知的,有作品中人物的。(5)語言上,把傳統的、現代的、西方的語言風格有機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練明快的語言特色。(6)風格細膩(描寫逼真)、含蓄(韻味無窮)、深沉(有感染力)、優雅(給人美的享受)。
3.陳映真小說的特色怎樣?
答:(1)以現實主義原則為主導,適當吸收現代主義手法。(2)結構上採用人稱交錯與時序變換等手法,使作品形成多層次結構和多重主題。(3)人物塑造上,既重視心靈開掘,又通過剖析復雜的社會關系來突出其獨特性格。
4.餘光中的詩《鄉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有幾個意象?各有何象徵意義?
答: (1)《鄉愁》表達了作者濃重的思念家鄉的愛國之情。(2)詩中共有四個意象,既是心靈的表徵,又是鄉愁的象徵。郵票使人想到兩地分離;船票暗示著隔海隔水;墳墓是永訣的標志;海峽使國土分離。它們概括了詩人從童年、青年直到老年的大半生經歷:幼年思母,青年思妻,中年喪母,老年思鄉。

❿ 小說青春之歌中黃敬是哪個人物的原型

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親生母親出身貧苦,被她父親林伯唐霸佔成內姨太太,後又被逼容死。林道靜從小像個小狗似的成長,中學畢業後,家裡破產,父親離家逃走,非親生母親徐鳳英,逼她嫁給胡局長,想把林道靜變成她的搖錢樹。

閱讀全文

與林道靜是小說什麼中的主人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耶寫的小說下載 瀏覽:282
女主玩古代小說 瀏覽:574
小說男名字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565
傳越陳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635
黑客石磊小說結局 瀏覽:318
世界第一部恐怖小說 瀏覽:611
天子謀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681
女主穿越中世紀女巫小說 瀏覽:394
金風玉露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400
五大賊王小說人物 瀏覽:996
女主入侵公司的小說 瀏覽:978
重生之都市小說大全 瀏覽:399
男主角隱藏的玄幻小說 瀏覽:144
有聲小說重生全家寵愛 瀏覽:520
好看的小說非龍傲天 瀏覽:292
什麼網污小說免費還好看 瀏覽:651
重生上了董事長媽媽的小說 瀏覽:400
小說主角曲小穎 瀏覽:329
甜到炸短篇完結小說 瀏覽:137
女主角叫水晶的小說天才歌手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