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金庸小說所有男主角武功排名及理由,只是主角
第10位 :段譽
武力終極指數 : 7
可惜了這金庸筆下最神妙的武功,段譽最後也沒把六脈神劍練到家,而且缺少實戰經驗,真動起手來未必是喬峰對手(雖然喬峰看到慕容復和段譽動手時覺得無法跟六脈神劍抗衡,但是打架有很多因素的)。
戰鬥成績指數 : 5
要不是能吸人內力,時不時的能放出幾下六脈神劍,段譽初期根本等於沒武功,後來KO慕容復,總算幹了點事。
平均戰力指數: 5
從不會武功到時靈時不靈,最後總算公德圓滿 段譽威風的時候少 受欺負的時候多 ,給這個平分已經很給老兄面子了。
第9位:虛竹
武力終極指數 :7
和段譽一個毛病,實戰不足,雖然身懷無崖子的功力,又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那撈到了好處。在喬峰眼裡也就是驚訝一下而已,想超過喬峰多打幾年架再說吧。
戰鬥成績指數 :6
嚇跑了慕容復,廢掉了丁春秋,當年還保護天山童姥逃跑過給他6分不算低。
平均戰斗指數 :7
出場很快就繼承了功力,很快童姥又傳授武功,已經進入了高手行列,虛竹的篇幅比較短,佔了點便宜。
第8位:狄雲
武力終極指數:9
在〈連城決〉里內功最厲害的就是〈神罩經》, 外功最厲害的就是《血刀經》。 狄雲內外兼修,到了後來已經沒有對手。但是書中沒出現太象樣的高手所以要給10分 似乎有點過了。
戰鬥成績指數:6
其實狄雲真正意義擊敗象樣點的對手就只有花鐵干一個,但是後期回到中原確實挺無敵的。可惜為人低調,再加上沒有象樣的對手,沒什麼成績。
平均戰力指數:5
狄雲是個苦命的孩子啊,被欺負了好久,等武功練成了,又沒對手了。老金你就不能讓狄兄欺負下別人出出氣啊?
第7位:令狐沖
武力終極指數 :6
如果沒誤會的話,方證和任我行都比他厲害,更不要說東風不敗了。最後打一個半成品避邪師父還累的要死,就算最後練了〈易筋經〉也未必多厲害。
戰鬥成績指數 8
別看出場就帶傷 ,練吸星大法之前一直半死不活,硬仗卻沒少打,一劍八大高手,少林方生,救向問天,梅庄大發神威,後期更不用說了。
平均戰力指數 8
出場就是華山大弟子,後來雖然沒有內力,但是沒咋影響戰鬥成績,最主要是顛峰時期也不是特別厲害,自然平均值就好些。
5樓第6位:郭靖
武力終極指數 :8
此君揀了個大便宜,因為《神鵰俠侶》中郭靖挺厲害,抹殺了他在《射鵰》中的無能。最後也就和楊過並列,上面還有個周博通,不算出類拔萃。
戰鬥成績指數 :8
《神鵰俠侶》又幫他郭靖一次,幾戰金輪,救武氏兄弟,戰歐陽峰,都是硬仗。看來出現於兩部書確實有好處。
平均戰力指數 : 7
因為郭靖太不爭氣了,又九陰真經,又降龍十八掌。在〈射鵰〉結尾,也才混個百招不敗,而且對手是老丈人和師父, 難免有讓他的嫌疑。 起步晚,進步慢 沒辦法。不然以〈神鵰〉中的表現該拿個高分。
第5位:石破天
武力終極指數 :10
唯一的一個滿分武力指數,想想俠客島上端茶送水的全是一代宗師水平,石破天能擊敗兩位島主。這要比普通的一代宗師高多少個檔次。
戰鬥成績指數 :7
初期打贏的也都是小角色,後來跟著史小翠能PK掉丁不四 ,但是似乎還沒達到白自在和謝煙客的水平,後來武功天下無敵,但沒對手了。
平均戰力指數 :7
雖然一開始內力就不錯,但絕世武功練成的太晚,黃瓜菜都涼了,還是吃鱉時候多。
第4位 :楊過
武力終極指數 :8
黯然消魂掌加上深厚的內力,最後幹掉10層龍象班若功的金輪。其實實力在郭靖之上的,打分和郭靖一樣因為並列「西狂」「北俠」。
戰鬥成績指數 :9
別看楊過少年時武功不是出神入化,但要不是響當當的人物來了還真白給,加上後期殺金輪,斃蒙古皇帝。9分的評價很中肯。
平均戰斗指數 :9
練完九陰真經再混江湖,的確與眾不同,一直屬於優質打手行列。
第3位:袁承志
武力終極指數 :8
不討論華山武功到底有沒有那麼厲害,但是書上介紹的差不多的高手也就三到四個,但是穆仁清應該還是比他厲害。
戰鬥成績指數 :9
小袁的江湖之旅還是挺風光的,基本百戰百勝,但是有天敵,雖然最後把天敵幹掉,但是吃鱉太多,所以不能得滿分。
平均站力指數 :10
成年出師就是超一流高手,一直很拽。
第2位:喬峰
武力終極指數 :8
擁有降龍十八掌和超強實戰經驗。但是有個掃地老和尚讓喬峰無法超越,而大理的六脈神劍喬峰也無法破解,很難稱得上是絕世高手。
戰鬥成績指數 :10
大概沒有哪個主角能象喬峰這樣囂張,聚閑庄大戰群豪,少林寺獨戰三大高手,一人之力平定遼國叛亂,真天人也。
平均戰斗指數 :10
出場就擁有絕世武功,絕對超一流高手,罕有對手 ,實在難得。
第一位:張無忌
武力終極指數:9
都說張三豐比張無忌厲害,但是沒有直接證據。其餘的單挑誰來都白給,估計老張100多歲真動起手來,未必能弄過小張。
戰鬥成績指數 :10
這個不用多解釋,大仗小仗,波斯的.蒙古的.西域的,隨便來,來一個趴下一個.可以跟喬峰並列.
平均戰斗指數 :9
上光明頂一路上受了點氣,學會乾坤後就沒對手了.絕世武功用了厚厚兩本書,招來了四位美女,難得難得
2. 對金庸里人物的評價
金庸和梁羽生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尤其是中國的古典詩詞。可能跟大多數讀者的感覺不同,我甚至覺得梁羽生的詩詞工夫更擅一籌,而金庸的涉及面要寬很多,對歷史文化古籍的研究有獨到之處,這使得他施展騰挪大法時得心應手,能夠隨手拿來為文增色。
男女情事的描寫在每部作品中都是塑造人物的關鍵之處,兩個人的筆下這類事情都比較干凈,很少有做作肉麻無病呻吟之處。歐陽克如此一個尋花問柳之輩,對黃蓉的感情也是很真。比較而言,梁羽生作品這方面的表現稍差一些,不像金庸筆下男女主人公你來我往,從情愫潛生至柳暗花明,一步一步走來般引人入勝。在我看來,金庸是寫男女情事的大專家,他對男女心理的刻畫令人叫絕,因此也真不明白為什麼瓊瑤有那麼多的讀者。
對於朋友之義,我感覺兩個人並非沒有著墨,但鮮有古龍筆下的李尋歡阿飛這種朋友之情。天龍中倒是有三個男主人公,可很難說他們之間的情義到了李阿的程度。倒是江南七怪之間的義氣讓人感嘆。
所有的作家都各有所長,對他們的要求就如同郭靖在桃花島聽黃歐蕭箏之戰時所想:明明一方再高一點便可講對方擊敗,可為什麼做不到呢?郭靖後來相通了,想必你我大家也想得通。
來個排名吧(這下爭論大了,千萬別跟我打嘴仗…)
金庸作品: 射鵰,笑傲,鹿鼎,飛狐…
金庸人物男性:郭靖,令狐沖,喬峰… … … … 小寶
金庸人物女性:程靈素,黃蓉,郭襄
梁羽生作品: 雲海,萍蹤,七劍…
梁羽生人物男性:金世遺,張丹楓
梁羽生人物女性:呂四娘,李沁梅
不得不進入人物世界。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對武俠小說來講我感覺還是應該圍繞人物展開,其他的三個方面不應沖淡此中心。基於上文談到的大背景,個人情義與國家民族大義的沖突使他們筆下一個個形象飽滿鮮明。
郭靖,喬峰應是其中典型。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雖然自小愚笨,但大是大非從不含糊,嘔心瀝血保家衛國。喬峰身上的血性更是不用花費任何筆墨。梁作中的張丹楓最有資格劃在民族大俠的行列,其身世其言行讓我總是想到劉松仁主演的萍蹤俠影,讓我想到啼血的杜鵑(很奇怪,我也不知為何)。呂四娘的色彩相對於他們三位要差一些,但作為俠女來講很不容易了,愛恨情仇和比較寬廣的視野胸懷俱存(幾位女大俠不要說我重男輕女啊,呵呵)。
令狐沖是我在這些作品中除郭靖外最欣賞的形象,他有誠義情義,但不墨守成規(除了師門的事情之外),盡管不時裝作幾分灑松,但內心纖細脆弱的他活得卻是很累。金世遺張無忌的人性和遭遇頗讓人感慨,他們作為歷史的角色並不很關鍵,張無忌雖掛著明教首領的頭銜,但感覺明教的扯入本身就很有幾分牽強。楊過我不想評論,盡管我們是本家,但很不以他為然。而那個小寶呢?<<小寶與康熙>>中張衛健的扮相讓我感覺很到位(至少比陳小春的印象深,不過梁朝偉和周星弛的小寶我沒看過),很痞的一個有情有義有愛有恨辦事伶俐果斷的自私的俠義人物,簡直復雜到了極點。且不論我是否欣賞他,金庸的筆下能出這么個形象就讓我佩服的很。
事實上,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至少給讀者留下性格很鮮明的一個人物,相對來講,梁羽生可能太拘泥於歷史的沖突,沒有給人性太多發揮,使得他的那麼多人物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鳳毛麟角。七劍下天山能說是圍繞凌未風來寫的么?而孟華兄弟真如同小說名字那樣,給我們的印象如流星一般。只有張丹楓,金世遺,呂四娘,馮琳,厲勝男等寥寥幾人。
雲海玉弓緣被許多讀者推為梁羽生的精品,心有戚戚焉,其中厲勝男的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讓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很少給她直接描寫,多以別人的印象來襯托。性格如此復雜的一位女人,刻畫手法頗類似趙敏殷素素任盈盈出現的前期。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她們是不是需要站在主體的地位,由作者來描繪而不是總由他人來反襯呢?而金世遺,有時候我把他跟令狐沖聯在一起,覺得這兩個人都有些可憐,但令狐沖還是稍顯幸運寫。金世遺,梁羽生給的名字註定了他凄苦曲折一生。
說說武功吧。梁羽生筆下武功頂呱呱的正派角色分布不廣,玄機老人一支和天山一支,占據了武林的半壁江山。金世遺中年之後也指點了不少人物,成就了不少人才。總的印象是,金庸對道家頗幾分推崇,鍾南山和武當山為罪的次數較多,而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以覺遠和掃地老僧可見)。張無忌郭靖楊過等等的武功跟僧和道的武學修養有著扯不清的關系。五嶽中華山派也不乏響當當的角色,令狐沖和袁承志是其中代表。對於西南邊陲的段氏,千萬不可忽視。
天山一支被梁羽生大大贊嘆,並歸入武林正宗甚至領袖的行列,跟金庸小說中南武當北少林兼五嶽的武林歸宗頗不相同。我感覺金庸相對來說更「正統」一些,至少從武功最高者的歸屬上接近於此。並不是說天山派就不值得推崇,事實上正是梁的作品讓我對天山非常嚮往。只是跟我的最初印象不同,要知道武當少林的名聲流傳了多少年啊!各種武功中讓我最皺眉頭的是梁羽生筆下一遍又一遍的「天魔解體大法」,唉,真是一種救命(抑或催命?)武功。
從另一方面來講,梁羽生的「正統」體現在很少讓主人公通過吃草喝葯長功力。找到什麼邪氣的武功密籍很普遍,但細細數來,梁的筆下還真少見吃蛤蟆飲蛇血的蛇例。金庸筆下的邪性的事情很多,尤以天龍八部為甚。除了其中的幾個人物外,我對這部作品評價很一般(原因自然還有金庸杜撰的幾個背景頗讓我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雁門關外中原武林跟喬峰一家子的恩怨)。
前幾天忽然有了興致,草草翻了翻梁羽生的天山系列和張丹楓系列,把金庸的射鵰也溫習了一次。突然發現兩人作品中居然有一些人名(自然並非很重要的人物)很相近,甚至相同(當然並非僅指射鵰)。在此我想並沒必要班門弄斧地點出,比我痴比我細的武俠迷武俠通想必早已看到。
這點發現自然無關痛癢,倒是他們作品的其他部分頗令我著迷。並不敢針對兩人的高下做比較,那隻會引來無休止的爭論。僅僅就作品談作品,與各位回顧。
就歷史和事件背景來說,兩人的作品大多關注在宋元明清,是典型的民族矛盾錯綜復雜時期。宋與遼金蒙的戰火;漢人間爭奪江山的明初明末;明與清之間數不清的恩恩怨怨。跟陳青雲卧龍生之流不同,金梁的作品都架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對漢族的讀者更有吸引力。很奇怪梁羽生對張士誠及其相關事宜的推重,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在其中。
小說主角展現自我的場所分析起來也有幾分意思。梁羽生對遙遠的天邊很感興趣,有冰山,西域,海島,草原,自然還有少數民族的生活。金庸的小說自然也少不了天涯海角,事實上武俠身上千奇百怪事情的發生怎能少得了名山大川沙漠荒灘呢!為體現人物內心的爾虞我詐和身手的飛檐走壁,皇宮大院也是必備的演出場所。
但總體來看,金庸小說的主體最終還是回到中原大地來打江山,而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相當大比例經常在天之涯海之角練功比武殺敵。
對金庸《射鵰英雄傳》郭靖的人物評價
我看過金庸的很多小說,對《射鵰英雄傳》有著獨特的好感,也許是因為金庸這篇小說的人物塑造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郭靖。
郭靖是個大俠,他不會象韋小寶一般玩世,不會象張無忌最終歸隱,他的一生都為民謀利,為國出力,他性格梗直不屈,待人寬容友善,為國忠肝義膽,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象他的小紅馬一樣賓士在事業的邊疆,青年就領蒙古軍爭城掠地,平定西域,吞並金國。是成吉思汗的虎將。南歸後,武藝得到老一輩的極力推崇,隱隱有新一代武學大師風范。再加上對國事的關心,很快成為武林中的新一代領袖。蒙古軍南征,他率武林人士艱守近十年,直到城破身亡。英雄一生,可歌可泣,他是金庸人物俠之大者。
對武功,郭靖的成就也不錯,華山論劍接黃葯師300招不敗,以後更是不斷修為,爐火純青。可惜他的悟性極低,成為武學大師簡直是奇跡,多虧碰上N個明師的指導,再加個人的超人勤奮!但是,他只會停滯在前人所到的地步,他天資魯鈍,沒有創新,不可能闖出什麼郭家拳或郭家劍來。
可交際是郭靖的一大弱點。當我看到郭靖當著黃容的面跑出門追穆念慈時,都被他嚇出了一身汗。穆念慈怎能比得上黃容?(個人認為啊)就算比得上黃容也不能當著黃容的面追出去啊!
當楊過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耍的他團團轉,除了兵法武功,他對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要不是精明的黃蓉,他很多時候都要尷尬死。家有賢妻,真是他的福分啊。
金庸要告訴我們些什麼?笨鳥先飛,好!事故圓滑,不一定就不好!
3. 金庸哪部小說受到評價最高如何評價
無疑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無論是從創作年代,寫作目的,以及內容方面,都達到了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最高高度,它將射鵰三部曲中一直貫穿的民族主義及愛國思想,深化到了各民族的角度進行剖析,不但是漢族,契丹,吐蕃,擺夷包括金人都有著他們的愛國愛族思想,由此,金庸提出了一個千古以來大家一直討論著的問題:「漢人究竟是不是上等民族,難道除了漢人其他人都是夷狄禽獸?」答案當然是不,為了地位,為了權力,長時間以來在中國,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可謂不計其數,所以,金庸就提出了「神武不殺」,宣揚和平,主張民族大同,各文化交融的方針,這不但增強了小說的文學價值,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易換世風的作用,而且天龍八部一書的脈絡結構以及寫作手法,都達到了近代武俠小說的一個巔峰,所以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 「北喬峰,南慕容」,這就是江湖上盛稱的兩位青年才俊。兩人都有高超的武藝,有著各自的追求。然而,兩人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 喬峰有著豪邁豁達的氣質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又有強烈的民族氣節。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的江湖人物,都對他無比尊敬。而為了救阿朱,大戰聚賢庄,更是動人心魄。當智光和尚問他對當年武林人士雁門關大戰契丹的態度時,他說:「但喬某縱然無能,卻也是一個有肝膽、有骨氣的的男兒漢,於這大節大義份上,決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遼狗欺凌,家國之仇,誰不思報?倘若得知這項消息,自當率同本幫弟兄,星夜趕去阻截。」「諸位前輩英風俠烈,喬某敬仰得緊,恨不得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隨先賢,共赴義舉,手刃胡虜。」然而,他或許做夢都沒想到,他所敬仰的這次義舉,卻是一次誤殺,並且,殺的是自己全家。他也不會想到,他自己原來就是他所仇恨的胡虜。從此,他踏上自己的悲劇之旅。為了報仇,一掌誤殺了自己的愛侶阿朱;為了對自己民族、君主的忠誠,一劍刺死了自己。「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劍,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自己的心口。」 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許願」,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愛情,從此走上了靈魂無法拯救的痛苦深淵;一劍「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掌一劍,成了蕭峰生命中永遠不可言說的傷痛。其悲劇起源於多年前的雁門關大戰,而直接的導火索卻是一個女人的嫉妒。「馬夫人微笑道:『我還想要什麼?喬峰,我惱恨你不屑細細的看我,以致釀成這場禍事,你要我告知那帶頭的大哥的名字,那也不難,只須你將我抱在懷里,好好的瞧我半天。」世間之情事,多種多樣。嫉恨對方,不惜把對方往悲劇的路上牽引,為的竟然就是讓他能抱著自己看一眼。 慕容復為貴族的後代,雖然沒落,但卻依然有著雍容華貴的氣質。為了復國的理想,他能舍棄一切,包括愛情。他心中始終想到的是他父親對他的叮囑:「除了中興大燕,天下更無別般大事,若是為了興復大業,父兄可弒,子弟可殺,至於男女情愛,越加不必放在心上。」盡管在旁人眼裡,他的這種追求是很愚蠢的。正如王語嫣說的:「是的,他是燕國慕容氏的舊王孫。可是已經隔了這幾百年,又何必還念念不忘著祖宗的往事?」他不學中國字,但是也不懂祖宗的鮮卑文。他就那麼固執地一如既往地,為著心中的一個遙遠的夢與理想去追求。即使,到最後,他所有願望在現實中都破滅了,自己也瘋了。在瘋中,他仍然執著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為自己的理想,近似自虐的形象。不能簡單說慕容復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以及最後的悲慘結局,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種權力意志的毀滅。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社會。從表面癥候來講,他與抱著街上走過的一匹老馬痛哭流涕的尼采並無區別,也是一種生命哲學的徹底失敗。 一個為了忠誠,一個為了理想,蕭峰和慕容復都走向了人生的不歸路。他們都不是漢族人,但是他們的骨子裡卻有著根深蒂固的漢族父權思想。或者說,他們都是有著深刻的「戀父」情結。這也是金庸小說男主人公一個普通的特點,一開始都沒有父親。父親在這里只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一種別無選擇、理所當然的決定與信念。正如慕容復把父親的話當成自己存在的根據一樣。這種尋父可能是去尋找一個具體的父親,也可能是父性遺留下來的某種東西,可能是某種由父性衍生出來的忠君思想等等。胡斐失去了父親,但他延續了父親的相貌與豪情;郭靖沒有父親,他需要完成的是父輩為國為民的事業,楊康拒絕尋父,於是他毀滅了;令狐沖對岳不群的依賴與尊重,也是超過了普通師徒的關系。如此等等。金庸小說中的父性情結可能與香港文化的無根性有關。 在《天龍八部》中,父親更是一種民族身份認同的象徵。喬峰在中原生活三十多年,僅僅因為得知自己父親是契丹人,立場馬上就轉了過來。他對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阿朱說:「我父母這血海深仇,豈可不報?我從前不知,竟然不知道,認敵為友,那已是不孝之極,今日如不再去殺了害我父母的正凶,喬某何顏生於天地之間?」這種個人的復仇在江湖世界裡,無可厚非。但馬上把自己過去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敵人,直至最後,以身殉「忠」,這中間就有很深的父權思想在作祟。他的立足點是要有顏面生於天地之間。而要有顏面,就是要「孝」和「忠」,至於孝與忠的對象怎樣,暫時是可以不在乎的。因此,他不在乎父親是一個殺孽深重的兇手與陰謀家,也不在乎忠的對象——耶律洪基對他是利用。當他用自殺的方式來表示對民族和君主的忠心,耶律洪基只不過有一陣茫然,接下來,「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他的努力換來了短暫的和平,然而卻用忠義毀了自己。當然,他也是很有俠義的,不願生民塗炭,但並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英雄。 可以說,蕭峰和慕容復都是這種不加懷疑的父權觀念的忠實奴隸。他們沒有了真正的自己,活在一種觀念之中。蕭峰在阿朱死去之後,命運對他是一種打擊,也未嘗不是一種轉機,因為,他可以從此脫離不可遏制為父復仇的沖動。然而,他很快又轉向了父性的另一面——忠君。慕容復則徹頭徹尾都是為父輩不可實現的遺願所左右。他們無法享受愛情,沒有快樂,除了父性留下的重負。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在民族沖突的縫隙中不斷地找尋自己,又不斷地迷失了自己的悲劇人物。 相比慕容復,蕭峰畢竟還有自己最心愛的人,也有去塞外隱居的念頭。而慕容復連這一點都沒有。為了當能給他復國機會的西夏駙馬,不惜看著青梅竹馬,深愛著自己的王語嫣自殺。當宮女問他生平在什麼地方最是快樂逍遙的時候,他「突然間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他一生營營役役,不斷為興復燕國而奔走,可以說從未有過什麼快樂之時。別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強,名滿天下,江湖上對之無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滿,但他內心,實在是從來沒有感到真正的快樂過」。快樂是與他無關的。他的快樂存在於他對自己的理想的一種希望。「要我覺得真正的快樂,那是將來,不是過去。」等問到他生平最愛的人叫什麼名字時、「慕容復一怔,沉吟片刻,嘆了口氣,說道:『我沒什麼最愛之人。』」沒有快樂,沒有愛,除了四處奔波,作為一個人,他還能有什麼呢?或許他還有希望。因為,我們分明看到他還坐在海邊的石頭上,享受著他的夢想。 蕭峰的剛烈又何嘗有過真正的快樂呢?先是為了報仇失手打死愛侶,一直沉浸於痛苦之中,後來,又在忠義與民族矛盾之間徘徊,最後沒有一個社會群體是他能融入的。只有毀滅。
4. 可以評一下金庸15部小說中的男主角嗎
《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太單純,竟然認為乾隆會聽他的
《碧血劍》袁承志太老實,最後隱居我覺得不好,想想袁崇煥的死,真的不值啊
《射鵰英雄傳》郭靖老實厚道,大俠一個,就是太死板
《神鵰俠侶》楊過是我比較喜歡的,恩怨分明,不像偽君子裝大度,在一個就是他用情專一,想想現在也沒有人像他這樣。
《雪山飛狐》胡斐太狡猾,但還算是個大俠
《飛狐外傳》胡一刀,倆字:漢子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太軟弱,感情泛濫
《鴛鴦刀>的主人公的性格就是:俗
《白馬嘯西風》主人公是女的
《連城訣》的狄雲太笨太老實,所以吃虧
《天龍八部》的喬峰大英雄,漢子
《俠客行>的石破天為人善良,不識字,這可能就是練成絕世武功的原因吧
《笑傲江湖》的令狐沖機警,又有情有義,但是太相信岳不群了
《鹿鼎記》的韋小寶太幸運,耍小聰明,會拍馬屁,有情,但感情犯了,義氣
《越女劍>范蠡智慧,又有情
這只是個人看法,建議你都看一下
5. 金庸小說里你最喜歡哪個男主角為什麼
令狐沖。令狐沖性格的可愛處,是金庸筆下人物之最,他比楊過多了幾分隨意,比韋小寶多了幾分氣派,比喬峰多了幾分瀟灑。 金庸對令狐沖的外貌是如此描寫的:長方臉蛋,劍眉薄唇。而非通常小說男一號的眉清目秀、俊美,甚至貌似潘安,這更符合現實,誰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作者心目中,令狐沖是一個與其他角色都不同的人,在令狐沖的性格刻畫上,作者是花了大量心血的,這也能說明令狐沖在作者心中的喜愛。令狐沖的人生第一,他也有過青梅竹馬的初戀,最終因為更年輕更新鮮更內斂的林平之出現,導致了岳靈珊移情別戀。他為人豁達,不記仇,在看到岳靈珊與林平之真心相愛的事實後,坦然與他們相處。第二,他有過被誤會遭蒙冤的經歷,從六猴兒的死之後,他不再受師父寵愛和信任,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當時壓抑的心情。他沒有去憎恨師父,也沒有自暴自棄,選擇了與朋友們痛快喝酒中將種種不快忘記。第三,他開朗隨和,喜歡交友,而且不論貧富貴賤,這一點連現在的大多數人也做不到呢。臭名遠播的田伯光,日月神教的向問天,泰山派的劉正風,只要談的來,合心意的,都能結交。第四,他俠義率真,自然而然。他痴戀岳靈珊天下知聞,即使在盈盈面前也從不掩飾,愛憎好惡一覽無余。任我行在日月神教,旁人諛詞,他縱聲嘲笑,毫無掩飾。對儀琳、對恆山派、對向問天,即使對你素不相識、即使對你無甚了解,只是一見之下便傾心相助,毫不猶豫,不求回報。第五,他黑白分明。盡管他朋友眾多,被人說成是正邪不分,亂交魔教主義、邪派人士,甚至為人不恥的採花大盜。實際令狐沖心裡的正邪,黑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只結交品性高潔誠摯、率義情俠之士,至於那些雖表面為正派中人,實則虛偽狡猾、野心勃勃之徒,他不屑、不恥、敬而遠之。他可以結交田伯光,卻忍受不了「青城四秀」,對綠竹翁禮敬有加,卻對金刀王家不理不睬。最後,說說他的感情。當發現深愛的小師妹流水無情,人品遭到眾人懷疑,他遇到了任盈盈,盡管正邪不兩立,但盈盈在他絕望的時候仍然不離不棄,甚至為了讓少林寺救他,甘願舍棄自己的性命,其後,直到了青紗帳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處大車之中,對岳靈珊的痴情終於消失了,他才得到心靈上的解脫。令狐沖最終得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和真愛,於是我們看到了懸空寺里的心意相通,華山後洞中的生死與共,朝陽峰上的生離死別,沖盈二人最終成為了彼此間生死相依的愛戀。
6. 金庸小說筆下男主人公
蕭峰平日里為人豪爽、大方,有俠義心腸,好打抱不平。做任何事均光明磊落。查明了身份,進了遼國做了官,仍念念不忘宋遼兩國百姓的安危。在正義面前,義抗聖旨,斷然拒絕與宋交戰,實是避免了宋遼兩國的生靈塗炭、百姓受苦。最終以一死換來宋遼兩國幾十年的和平。他的精神感人肺腑,他的做法令人敬佩,實為頂天立地的真英雄。用一句古話結尾:「是非英雄,孰可稱英雄?是非大俠,孰可為大俠?」
狄雲——一個另人同情可憐的人,身受不該受的苦,落得終身殘疾......他雖然最後技壓群雄,但在字里行間我看出,他到頭來都是被別人耍的,他不過是千萬犧牲品之一。他欠氣度,也欠事業,因此我覺得他不算是一位大俠!
胡一刀是條豪爽的遼東漢子,其餘的感受幾乎沒有
胡斐很聰明,單單自學他家傳的拳譜刀譜就小有成就,江湖上非一流高手皆非他敵手。當然他本性不壞,總是做些行俠仗義之事。不久又結識了紅花會的高手,受益匪淺——既提升了功力又廣交了朋友。就此小有名氣。但報仇慾望仍然是他生命的主導。經歷幾番周折,查到真正的仇人,卻沒有殺死他。有些人覺得那是他大度,可我個人認為這是他的一大失誤。田歸農無惡不作,人人得而誅之,他卻放著大好機會不利用...哎!雖然他沒有一時沖動誤殺苗人鳳,但他生命的目標乃是報仇,卻又放走敵人,自己的行為矛盾!況且他沒有做什麼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因此我覺得他不算是位大俠!
按說,郭靖應與蒙古更親近,但他為何不攻宋?因為他有個很好的品性,很好的家教。他雖然笨,習武困難,但是有毅力,終究勤能補拙,成為一流高手;功夫雖強,但不以此來欺壓他人;生於蒙古,長於蒙古,但不忘自己是大宋子民,最終拚死保宋,誓與襄陽共存亡。因此書中的「天下五絕」——老邪門、老毒物、老和尚、老叫化、老道士,雖然武功蓋世,但決不及郭靖風光。主人公從此由一武林草莽,升華為憂國憂民的英雄。俠之大者,就在於此——以天下蒼生為念。上抗暴權、下扶良弱。不愧年輕輕的就被稱為郭大俠。大俠——郭靖當之無愧!!!
韋小寶是個十足的兩面派,小流氓。他欺師滅祖,忘恩負義,反舌復繹,結黨營私,攪亂朝政,浪費錢財,貪圖享樂,無恥下流......他若稱大俠,天理不容。他給蕭峰牽馬、給郭靖點燈還不配;念在他尚有一絲良知,有時還知道義氣為重,就算他姑且夠資格為令狐沖提鞋吧!
令狐沖是一個思想比較現代的又冷傲骨的年輕人,他生性豁達,不問背景與他人交心,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個名副其實的酒鬼,經常借酒消愁,這也正體現他的豁達、大氣。但他的生命最終追求就是使自己隨心所欲,不受羈絆。雖然有英雄氣質,但離大俠這一稱號尚有些距離。
既沒有表現出陳家洛的「武」,也沒有表現出陳家洛的「俠」,因此尚不可稱之為大俠!
楊過自小便極具俠義心腸,雖心高氣傲,但總是為武林做些許貢獻。三十歲後,一場襄陽大戰,力挫敵軍,遂受人敬仰。但是,楊過有時做事太輕浮,不念後果;遇小龍女後,眼中就只有她再無第二人,所以有時做的事情太過於情感用事。絕情谷底,倘若小龍女不想出谷的話,他必定相陪,而誤國家興亡大計。或許,在武俠世界裡,不存在「自古英雄愛美人」的說法,楊過對小龍女的過分執著,便註定他無法同郭靖一般,擠身於俠者之列。
石破天——心地善良,天真淳樸,雖江湖經驗極少,但仍知以仁義行江湖,不做絲毫壞事,這值得人稱頌。因為這一點,也因為他的終極目的只是知自己真實身份,而絲毫沒有靠到為國為民之上,因此這可愛可敬的少年不能被稱作大俠!
張無忌——心腸慈悲,為人正直,武功絕頂,名動江湖。有不少俠義之舉。抗擊蒙軍,也是為漢人百姓著想。但他終究無大志,又擺脫不了「情結」。所以,與大俠僅一牆之隔,卻尚不能稱為大俠。
袁承志,一個戰亂年代的少年英雄。武藝高強,好行俠仗義。但畢竟投錯主子。知錯後,卻以消極方式逃離現實。因此,他不能算是一位大俠。
范蠡絲毫不沾「大俠」的邊.
7. 金庸最滿意的主角是張無忌,為什麼讀者對他的評價卻不高
因為張無忌的性格優柔寡斷,後來武功大成之後盡管到了中原絕頂高手的層次,但是由於自身實戰發揮能力比較拉胯,經常在很多大戰中受挫,很難施展出自己真正的本事。因此,他的個人魅力比之蕭峰,楊過,令狐沖這些個性鮮明的主角,劣勢非常明顯。
我們都知道,金庸十五部小說中,有著無數的豪俠高手,可以說,一直以來都備受讀者的推崇。楊過,蕭峰,郭靖,張無忌,這些大名鼎鼎的金庸男主,無一不擁有著偌大的擁躉。
大成之後的他,屢屢被三渡,波斯三使這些武功不如他的人吊打,這也就不怪大家不喜歡他了。
8. 金庸小說男主角排名
金庸小說男主角魅力排行榜(原創) 讀金庸小說,如觀人生百態,他塑造的一個個形象,有的令人敬服,有的令人扼腕,有的令人喟嘆,有的令人垂涎,可謂生旦凈末丑同場而戲。而在這眾多人物中,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諸位男性主角。 縱觀金庸之男主角,性格多樣,有的瀟灑,有的木訥,有的憨厚,有的伶俐,有的痴,有的狂,但無不以善、忠、義為其內心本質。這表達了金大狹的人生觀,也符合大眾的審美觀,也許是他的小說之所以流行的原因之一吧。 至於各位男主角魅力高低,本無從比較,如蓉兒愛郭靖之忠厚,而王語焉喜慕容復之瀟灑。但如果強行進行排行,也無傷大雅。 下面謹以個人理解排出前十名。 一、蕭峰 二、郭靖 三、張無忌 四、陳家洛 五、令狐沖 六、楊過 七、段譽 八、胡飛 九、袁承志 十、虛竹 男兒當以國為先、以義為心、以情為附。看蕭峰、郭靖、張無忌、陳家洛,皆以國之安危民之倖存為己任,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缺點,但仍然無損於其魅力形象。 而令狐沖、楊過、段譽、胡飛、袁承志心地善良,風度翩翩,瀟灑行走於江湖之中,可謂令人嚮往。 虛竹雖貌丑,但可謂有德、有情、有義,實乃性情中人。只因貌丑,似乎魅力甚微遜於其他眾人。 而韋小寶,這個金庸小說中最有爭議的人物,雖然現在得到很多人的吹捧,但我以為他人格都有問題,又何談魅力?
9. 對金庸小說中歷史背景以及人物的評價~~~~快啊
金庸和梁羽生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尤其是中國的古典詩詞。可能跟大多數讀者的感覺不同,我甚至覺得梁羽生的詩詞工夫更擅一籌,而金庸的涉及面要寬很多,對歷史文化古籍的研究有獨到之處,這使得他施展騰挪大法時得心應手,能夠隨手拿來為文增色。
男女情事的描寫在每部作品中都是塑造人物的關鍵之處,兩個人的筆下這類事情都比較干凈,很少有做作肉麻無病呻吟之處。歐陽克如此一個尋花問柳之輩,對黃蓉的感情也是很真。比較而言,梁羽生作品這方面的表現稍差一些,不像金庸筆下男女主人公你來我往,從情愫潛生至柳暗花明,一步一步走來般引人入勝。在我看來,金庸是寫男女情事的大專家,他對男女心理的刻畫令人叫絕,因此也真不明白為什麼瓊瑤有那麼多的讀者。
對於朋友之義,我感覺兩個人並非沒有著墨,但鮮有古龍筆下的李尋歡阿飛這種朋友之情。天龍中倒是有三個男主人公,可很難說他們之間的情義到了李阿的程度。倒是江南七怪之間的義氣讓人感嘆。
所有的作家都各有所長,對他們的要求就如同郭靖在桃花島聽黃歐蕭箏之戰時所想:明明一方再高一點便可講對方擊敗,可為什麼做不到呢?郭靖後來相通了,想必你我大家也想得通。
來個排名吧(這下爭論大了,千萬別跟我打嘴仗…)
金庸作品: 射鵰,笑傲,鹿鼎,飛狐…
金庸人物男性:郭靖,令狐沖,喬峰… … … … 小寶
金庸人物女性:程靈素,黃蓉,郭襄
梁羽生作品: 雲海,萍蹤,七劍…
梁羽生人物男性:金世遺,張丹楓
梁羽生人物女性:呂四娘,李沁梅
不得不進入人物世界。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對武俠小說來講我感覺還是應該圍繞人物展開,其他的三個方面不應沖淡此中心。基於上文談到的大背景,個人情義與國家民族大義的沖突使他們筆下一個個形象飽滿鮮明。
郭靖,喬峰應是其中典型。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雖然自小愚笨,但大是大非從不含糊,嘔心瀝血保家衛國。喬峰身上的血性更是不用花費任何筆墨。梁作中的張丹楓最有資格劃在民族大俠的行列,其身世其言行讓我總是想到劉松仁主演的萍蹤俠影,讓我想到啼血的杜鵑(很奇怪,我也不知為何)。呂四娘的色彩相對於他們三位要差一些,但作為俠女來講很不容易了,愛恨情仇和比較寬廣的視野胸懷俱存(幾位女大俠不要說我重男輕女啊,呵呵)。
令狐沖是我在這些作品中除郭靖外最欣賞的形象,他有誠義情義,但不墨守成規(除了師門的事情之外),盡管不時裝作幾分灑松,但內心纖細脆弱的他活得卻是很累。金世遺張無忌的人性和遭遇頗讓人感慨,他們作為歷史的角色並不很關鍵,張無忌雖掛著明教首領的頭銜,但感覺明教的扯入本身就很有幾分牽強。楊過我不想評論,盡管我們是本家,但很不以他為然。而那個小寶呢?<<小寶與康熙>>中張衛健的扮相讓我感覺很到位(至少比陳小春的印象深,不過梁朝偉和周星弛的小寶我沒看過),很痞的一個有情有義有愛有恨辦事伶俐果斷的自私的俠義人物,簡直復雜到了極點。且不論我是否欣賞他,金庸的筆下能出這么個形象就讓我佩服的很。
事實上,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至少給讀者留下性格很鮮明的一個人物,相對來講,梁羽生可能太拘泥於歷史的沖突,沒有給人性太多發揮,使得他的那麼多人物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鳳毛麟角。七劍下天山能說是圍繞凌未風來寫的么?而孟華兄弟真如同小說名字那樣,給我們的印象如流星一般。只有張丹楓,金世遺,呂四娘,馮琳,厲勝男等寥寥幾人。
雲海玉弓緣被許多讀者推為梁羽生的精品,心有戚戚焉,其中厲勝男的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讓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很少給她直接描寫,多以別人的印象來襯托。性格如此復雜的一位女人,刻畫手法頗類似趙敏殷素素任盈盈出現的前期。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她們是不是需要站在主體的地位,由作者來描繪而不是總由他人來反襯呢?而金世遺,有時候我把他跟令狐沖聯在一起,覺得這兩個人都有些可憐,但令狐沖還是稍顯幸運寫。金世遺,梁羽生給的名字註定了他凄苦曲折一生。
說說武功吧。梁羽生筆下武功頂呱呱的正派角色分布不廣,玄機老人一支和天山一支,占據了武林的半壁江山。金世遺中年之後也指點了不少人物,成就了不少人才。總的印象是,金庸對道家頗幾分推崇,鍾南山和武當山為罪的次數較多,而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以覺遠和掃地老僧可見)。張無忌郭靖楊過等等的武功跟僧和道的武學修養有著扯不清的關系。五嶽中華山派也不乏響當當的角色,令狐沖和袁承志是其中代表。對於西南邊陲的段氏,千萬不可忽視。
天山一支被梁羽生大大贊嘆,並歸入武林正宗甚至領袖的行列,跟金庸小說中南武當北少林兼五嶽的武林歸宗頗不相同。我感覺金庸相對來說更「正統」一些,至少從武功最高者的歸屬上接近於此。並不是說天山派就不值得推崇,事實上正是梁的作品讓我對天山非常嚮往。只是跟我的最初印象不同,要知道武當少林的名聲流傳了多少年啊!各種武功中讓我最皺眉頭的是梁羽生筆下一遍又一遍的「天魔解體大法」,唉,真是一種救命(抑或催命?)武功。
從另一方面來講,梁羽生的「正統」體現在很少讓主人公通過吃草喝葯長功力。找到什麼邪氣的武功密籍很普遍,但細細數來,梁的筆下還真少見吃蛤蟆飲蛇血的蛇例。金庸筆下的邪性的事情很多,尤以天龍八部為甚。除了其中的幾個人物外,我對這部作品評價很一般(原因自然還有金庸杜撰的幾個背景頗讓我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雁門關外中原武林跟喬峰一家子的恩怨)。
前幾天忽然有了興致,草草翻了翻梁羽生的天山系列和張丹楓系列,把金庸的射鵰也溫習了一次。突然發現兩人作品中居然有一些人名(自然並非很重要的人物)很相近,甚至相同(當然並非僅指射鵰)。在此我想並沒必要班門弄斧地點出,比我痴比我細的武俠迷武俠通想必早已看到。
這點發現自然無關痛癢,倒是他們作品的其他部分頗令我著迷。並不敢針對兩人的高下做比較,那隻會引來無休止的爭論。僅僅就作品談作品,與各位回顧。
就歷史和事件背景來說,兩人的作品大多關注在宋元明清,是典型的民族矛盾錯綜復雜時期。宋與遼金蒙的戰火;漢人間爭奪江山的明初明末;明與清之間數不清的恩恩怨怨。跟陳青雲卧龍生之流不同,金梁的作品都架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對漢族的讀者更有吸引力。很奇怪梁羽生對張士誠及其相關事宜的推重,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在其中。
小說主角展現自我的場所分析起來也有幾分意思。梁羽生對遙遠的天邊很感興趣,有冰山,西域,海島,草原,自然還有少數民族的生活。金庸的小說自然也少不了天涯海角,事實上武俠身上千奇百怪事情的發生怎能少得了名山大川沙漠荒灘呢!為體現人物內心的爾虞我詐和身手的飛檐走壁,皇宮大院也是必備的演出場所。
但總體來看,金庸小說的主體最終還是回到中原大地來打江山,而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相當大比例經常在天之涯海之角練功比武殺敵。
對金庸《射鵰英雄傳》郭靖的人物評價
我看過金庸的很多小說,對《射鵰英雄傳》有著獨特的好感,也許是因為金庸這篇小說的人物塑造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郭靖。
郭靖是個大俠,他不會象韋小寶一般玩世,不會象張無忌最終歸隱,他的一生都為民謀利,為國出力,他性格梗直不屈,待人寬容友善,為國忠肝義膽,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象他的小紅馬一樣賓士在事業的邊疆,青年就領蒙古軍爭城掠地,平定西域,吞並金國。是成吉思汗的虎將。南歸後,武藝得到老一輩的極力推崇,隱隱有新一代武學大師風范。再加上對國事的關心,很快成為武林中的新一代領袖。蒙古軍南征,他率武林人士艱守近十年,直到城破身亡。英雄一生,可歌可泣,他是金庸人物俠之大者。
對武功,郭靖的成就也不錯,華山論劍接黃葯師300招不敗,以後更是不斷修為,爐火純青。可惜他的悟性極低,成為武學大師簡直是奇跡,多虧碰上N個明師的指導,再加個人的超人勤奮!但是,他只會停滯在前人所到的地步,他天資魯鈍,沒有創新,不可能闖出什麼郭家拳或郭家劍來。
可交際是郭靖的一大弱點。當我看到郭靖當著黃容的面跑出門追穆念慈時,都被他嚇出了一身汗。穆念慈怎能比得上黃容?(個人認為啊)就算比得上黃容也不能當著黃容的面追出去啊!
當楊過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耍的他團團轉,除了兵法武功,他對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要不是精明的黃蓉,他很多時候都要尷尬死。家有賢妻,真是他的福分啊。
金庸要告訴我們些什麼?笨鳥先飛,好!事故圓滑,不一定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