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洛麗塔》97版里的女主角的資料電影版的《洛》有幾個版本
個人介紹:
姓名:多米尼克·斯萬 英文名:DominiqueSwain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80年8月12日
出生地:美國加州 星座:獅子座 身高:175cm
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最早的1962年的。1962年,電影怪才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洛麗塔》小說的版權,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伯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夫婦。
第二個版本是1997年的,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里安林恩(AdrianLyne)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一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
(1)洛麗塔小說女主分析擴展閱讀:
《洛麗塔》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詹姆斯·梅森、蘇·萊恩、謝利·溫特斯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的情愛故事。
該片於1962年6月13日在美國上映。
② 洛麗塔賞析
洛莉塔,我生命的光,慾望的火,我的罪孽,我的靈魂,洛莉塔……」
我在看好萊塢1997年出品的電影《洛莉塔》。沒料想就像小說一樣,一開頭撲面而來的便是這段叫人瞠目結舌的獨白。故事的情節眾所周知。這是1947年的美國,主人公是一個45歲的教授,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洪博·洪博,在新英格蘭的一個小城裡教法國文學。房東是個寡婦名叫夏綠特,房東12歲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洛莉塔。洛莉塔妖媚又一派天真,而且她明確無誤在勾引洪博·洪博,令法國文學教授欲罷不能。他心懷鬼胎娶了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寡婦夏綠特,由此成了洛莉塔的繼父。不久夏綠特死於車禍,如是顛三倒四瘋狂戀住洛莉塔的教授,終於詭計得逞。他同他的「小妖精」上床上了兩年,而且就在他們上床的時候,他發現他甚至已經不是洛莉塔的第一個情人。不過洛莉塔假如安心守住她的獵物,她就不叫洛莉塔了,很快她和另一個錯亂得更加離譜的中年人私奔。洪博·洪博發誓走遍天涯,也要找回他的洛莉塔。在發現他的情敵是何許人也之後,他槍殺了這個名叫奎提的劇作家。洛莉塔後來嫁了一個老實巴交的小夥子,跟他來到阿拉斯加,死於難產。我們的主人公洪博·洪博呢,可以想見,他的最後歸宿是在監獄。
就小說而言,《洛莉塔》被認為是20世紀最叫人心驚膽戰的作品,緣由之一是男主人公叫人大吃一驚的性倒錯傾向,給披上了一件詩情外衣。艾米莉·狄更生說,你讀一樣東西,感覺像是有一盆冷水兜頭澆下,你就知道你讀的是詩。納波科夫的《洛莉塔》這樣來看,可以說是詩嗎?不是詩至少它是經典。通覽小說,幾乎看不到晦淫晦色的文字,甚至都沒有轉彎抹角的隱喻描寫,充其量如下面的例子:
Sitting there, on the sofa, I managed to attune, by a series of stealthy movements, my masked lust to her guileless limbs.(坐在沙發上面,就在那裡,藉著一陣陣悄悄的運動,我處心積慮把我裝模作樣的慾望,融化進了她天真的肢體。)
雖然小說里沒有「臟話」,可是它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誰都清楚,所以紐約四家主要出版社異口同聲,一點都不含糊,堅決拒絕了《洛莉塔》的手稿。為此後來有人諷刺說,美國人對於骯臟胡同里的性交易,可是比提升到藝術水準的性,更樂易接受啊。
《洛莉塔》花開是在法國。1955年它給輾轉送到法國向以出版色情小說蜚聲的奧林匹亞出版社,終而拍板成交。奧林匹亞的版本應英國方面的堅決要求,在本土巴黎還挨過一回禁。可是英國自己的內閣把這部小說辯論下來,出版居然沒有挨禁。《洛莉塔》在美國面世是在1958年,它是1959年紐約時報的第一號暢銷書。轉眼之間,作者便以15萬美元加上15%利潤的價格,售出了電影版權。
好萊塢1962年和1997年分別拍過兩部《洛莉塔》,兩個洛莉塔演員都是15歲。1962年版本的洛莉塔演員蘇·麗永,被認為年齡可以看成從17歲到20歲,總之不像一個變幻無常,叫人琢磨不透的小妖精。而且整部影片顯得蒼白,沒有一點色情或者說風情,製片人甚至捨不得讓兩位主角擁抱一下,電影失去了小說原有的張力和恐怖。納波科夫本人看過電影後說,導演了不起,情節精彩,有出色的演員,是一流的電影,可是只用了他小說里的一點皮毛!
那麼,1997年的版本呢?1997年飾洛莉塔的多米尼克·斯旺,公認具有12歲的天真。這里什麼都有,偷送秋波,打情罵俏,暗渡陳倉,把神魂顛倒的中年人怎樣覬覦花季少女的美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編劇斯蒂芬·席夫接受采訪說,由於他認為《洛莉塔》是他讀過的最好的書,所以他用最單純的方式來寫劇本:對話。而且他一氣呵成,彷佛根本就沒有花費什麼時間。總之,他和導演阿德里安·萊恩都很清楚,這不是「重拍」1962年的電影,相反有很多地方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唯一的素材,就是小說本身。
但小說本身幾乎就沒有對話。納波科夫的語言是盤根錯節,顛三倒四,叫人如在雲里霧里又是雄辯而充滿激情的。電影不可能表達這樣的語言效果。讓演員來照本宣科,會叫人一頭霧水不知所雲,而且顯得做作。所以很顯然,電影是把小說存在於內心的那個世界,給外化出來了。在小說里,洛莉塔很大程度上是洪博·洪博想像世界的產物,但是電影必須使她有血有肉,使她和男主角發生一種確定的關系,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一如五月青草地的洛莉塔,看到了一個悲哀多過竊喜的中年教授。
洪博·洪博的慾望是正常的無辜的還是陰暗的病態的?看來我們與其急於給這個虛構的小說和電影人物下判斷,莫若先來反省我們自己。假如我們的道德精神都已經達到天使水準,那麼一切自然不在話下。否則,我們自己的生活就多半是一場悲劇。洪博·洪博滿腹經綸,可是在他鬼迷心竅的情慾面前,根本沒有招架之功。今天邁步維也納大學附近的弗洛伊德廣場,遊人在弗洛伊德的一塊並不顯眼的墓碑上,可以發現一段耐人尋味的文字:理性的聲音是微弱的。雖然,如今這個時代,對《洛莉塔》是寬容多了,把它看作偉大愛情故事的,也不乏人在,但是,一個大男人瘋狂於一種不可能的愛,一種不可能的愛傾注到一個不可能的對象上面,無論如何不能不說是理性的悲哀。
有人說,看過《洛莉塔》這部小說或者電影,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另一個人。這並非奇談。有個女學生對我說,她喜歡洛莉塔,洛莉塔是最美麗的花。反過來有男學生說,我不相信任何國家會容忍這等垃圾!這個電影意在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啊?上網看看,一位女性的帖子赫然在目:所有的男人都想和小女孩做愛嗎?真的嗎?洪博·洪博喜歡的是那種膝蓋臟兮兮,鼻子上布滿斑雀,野性十足卻沒有充分發育的小女孩。這正常嗎?我不是男人,所以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是的,那我就要憂慮了。
憂慮的豈止是這位女性呢。洪博·洪博對洛莉塔的瘋狂迷戀,可以比作許多東西,一如藝術家之熱戀創造,流亡者之熱戀故土。洪博·洪博就是被情慾所苦的每一個男人,喜怒哀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哪一樣不是鏡花水月、過眼煙雲?就像列維·斯特勞斯曾經說過,它們原本並不存在,同樣不會永遠存在。洛莉塔由是觀之,毋寧說是一個夢想里的虛無飄渺的肉體,她是永遠是可望不可及的慾望,她是即便可及亦是頃刻化為空無的慾望的一時滿足,或許,她就是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創痛,不管我們意識到了還是沒有意識到它?
③ 求個博納科夫的小說《洛麗塔》的人物詳細分析解說,急用,謝謝了
像夏洛蒂這樣的妒婦在童話故事裡常被描述為惡棍 巫婆,小說中夏洛蒂是亨伯特與洛麗塔「愛情」路上的絆腳石,亨伯特稱她為:「老貓、 令人憎惡的媽媽」等等,同樣也像童話故事裡邪惡的母親憎惡自己的女兒,所以稱洛麗塔是壞心眼的孩子、不招人愛的醜陋女兒,他不厭其煩的像亨伯特抱怨洛麗塔的反叛行為,如再填《子女發展指南》調查表中用了10個不好的形容詞描述自己的女兒:好鬥、爆烈、愛吹毛求疵、不可信、沒耐心、易怒、好管閑事、無條理、消極反抗以及固執難管,而對30個用於表揚的形容詞卻置之不用,她嫉妒女兒的年輕美貌、唯恐女兒搶走自己的心上人,為了單獨和自己心儀的「王子」——瀟灑迷人的亨伯特獨處,也擔心這位溫文爾雅的學者型的愛人會被洛麗塔的粗俗嚇走,他故意把女兒送到「Q」營地正如白雪公主的繼母為了想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和為了奪取白雪公主父王寵愛而陰謀把白雪公主送到荒山野林一般,二者目的都是為了消滅情敵,同女兒爭寵,使盡陰謀的王後等來的卻是白雪公主與英俊迷人的王子結婚的消息,氣急攻心一命嗚呼。而夏洛蒂在偷看了亨伯特日記得知他所愛戀的對象是自己的女兒是,頓時怒不可遏,在沖出門寄信以揭露亨伯特的罪惡時被貨車撞死。在《洛麗塔》中美麗性感的洛麗塔被贊頌為「可愛的小公主」,在戀童癖亨伯特眼裡他是住在「時間魔島」上小寧芙(小仙女)所以令戀童癖亨伯特難以抗拒。
《洛麗塔》記憶之於納博科夫而言是藝術家的工具,是對過去的表徵,《洛麗塔》反映了他的這種記憶觀,因此,在以虛構人物亨伯特的回憶構成的自白中,對過去的回憶不是真實的,說話者的意識主導了回憶的內容,這尤其體現在主人公身份的建構上。記述中文字的變異和夾雜著的文字游戲,以及在美國景物描寫中對歐洲的回憶表達了身為敘述者的他與現存世界的隔閡,從而用語言構建出經驗者亨伯特流亡者的身份外。洛麗塔的母親黑茲在發現了亨伯特的日記後企圖帶著洛麗塔離開,但卻馬上死於了車禍,文末亨伯特重訪拉姆斯代爾,在看到一個被丈夫殺害的妻子的墓碑時,他認為如果是他會幹得漂亮得多,再加之黑茲車禍前「沒有人能謀劃不露破綻的兇殺;但, 機會,卻能做到」(洛麗塔》的話,我們有理由相信是亨伯特間接謀殺了黑茲。而在與加斯東 ·戈丁之間,他始終用一種嘲諷的口氣描繪他,把其看成是可憐蟲,並且容易控制。除了那些少女們,他的嘴裡很少吐出對別人的贊美之詞,這樣的 「亨伯特」在精神上與外界失去了聯系。通過這樣一段簡單的文字,敘述者亨伯特就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從歐洲離鄉背井來到美國, 精神上與現存世界斷裂的「亨伯特」形象。至此, 「流亡」含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離鄉背井,無法回到故土;更為重要的是主體與外界的失和。為強調這種失和,亨伯特在回憶的敘事手法上穿插了許多文字游戲,營造出主體封閉在自身世界中的表象。小說中洛麗塔就讀於拉姆斯代爾學校時的那份班級名單上前前後後羅列了幾十個名字, 這些本身被隨意排列的名字被亨伯特贊道,「一首詩,一首詩,千真萬確!」(《洛麗塔》他如藝術家一般賦予了這些本來雜亂無章的名字以意義,使得在他人眼裡隨意排列、毫無意義的名字成為了獨有他能欣賞的一首詩,頗有點孤芳自賞的味道。更加強烈的隔閡感來自於對北美自然景物的描寫,文中唯一兩處關於北美的自然景物描寫卻都夾雜了他對歐洲的回憶。當他與洛麗塔第一次公路旅行看到北美鄉間的景物時,他想到了「那些古時從美洲進口的塗滿色彩的油畫布就掛在中歐地區托兒所的臉盆架上方」《洛麗塔》亨伯特回憶著油畫布上美洲的田園風光,並陶醉地描繪著:「……不透光的彎扭的樹、一座谷倉、一頭牛、一條小溪,朦朧的果園開著晦暗的白花, 或許還有一堵石垣或綠色樹膠水彩畫上的山。」 (《洛麗塔》199)但緊接著他卻筆鋒一轉:「漸漸地,我越熟悉那些田園風光的基本模式,越看它們就越覺陌生」(《洛麗塔》199)。他熟悉的是身在歐洲時從油畫布上看到的美國的田園風光,那些景象卻由於眼前真實的美國變得越來越陌生。而隨後當歐洲事物被置於美國風景中時,「流亡的亨伯特」這樣一個形象更加的鮮明,在「克勞德· 洛林之雲被繪入遠處霧迷迷的天空」(《洛麗塔》 199)中出現了法國畫家克勞德·洛林(Claude Lorrain),以及在「要不然也可能是伊爾·格列柯凜峻風格的地平線」(《洛麗塔》199)中出現了歐洲畫家伊爾·格列柯(ElGreco)。同時,敘述者亨伯特對油畫布上彎扭的樹、谷倉、牛隻、小溪、開著晦暗白花的果園等等景物的細致入微的刻畫也流露出他對昔日歐洲的懷念之情,與此相矛盾的是,他也曾說「可是恰好我討厭歐洲,包括古老快樂的英格蘭。你很清楚,對老朽和腐敗的世界,我所有的,僅僅是悲哀的聯系」(《洛麗塔》115- 116)。亨伯特這種企圖與歐洲劃清界線的舉動反映了他試圖通過否定過去來融入美國社會。一方面是懷念歐洲,一方面是企圖割斷與歐洲的聯系,看似矛盾,實則都是指向一個事實———他與身處的社會格格不入。而在另一處對北美景物的描寫中,他寫道, 「我記得我還是孩子時在歐洲,曾貪婪地望著北美洲的地圖,『阿巴拉契亞山脈』從亞拉巴馬直到新不倫瑞克連綿橫亘,……」北美再次被作為歐洲認識的對象而出現,但在一連串的想像後,亨伯特又把我們拉回現實:現在看,那一切均已蒸發成很小的一片市郊草地和一座巨煙裊裊的垃圾焚化爐,甚是駭人。洛麗塔的母親無疑是個十足的妒婦,對亨伯特的前女友瘋狂的嫉妒,她要求亨伯特復活她所有的羅曼史,這樣才可以使她侮辱它們、踐踏它們、徹底的唾棄它們,不僅如此換隊自己的女兒滿懷妒忌。像夏洛蒂這樣的妒婦在童話故事裡常被描述為惡棍 巫婆,小說中夏洛蒂是亨伯特與洛麗塔「愛情」路上的絆腳石,亨伯特稱她為:「老貓、 令人憎惡的媽媽」等等,同樣也像童話故事裡邪惡的母親憎惡自己的女兒,所以稱洛麗塔是壞心眼的孩子、不招人愛的醜陋女兒,他不厭其煩的像亨伯特抱怨洛麗塔的反叛行為,如再填《子女發展指南》調查表中用了10個不好的形容詞描述自己的女兒:好鬥、爆烈、愛吹毛求疵、不可信、沒耐心、易怒、好管閑事、無條理、消極反抗以及固執難管,而對30個用於表揚的形容詞卻置之不用,她嫉妒女兒的年輕美貌、唯恐女兒搶走自己的心上人,為了單獨和自己心儀的「王子」——瀟灑迷人的亨伯特獨處,也擔心這位溫文爾雅的學者型的愛人會被洛麗塔的粗俗嚇走,他故意把女兒送到「Q」營地正如白雪公主的繼母為了想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和為了奪取白雪公主父王寵愛而陰謀把白雪公主送到荒山野林一般,二者目的都是為了消滅情敵,同女兒爭寵,使盡陰謀的王後等來的卻是白雪公主與英俊迷人的王子結婚的消息,氣急攻心一命嗚呼。而夏洛蒂在偷看了亨伯特日記得知他所愛戀的對象是自己的女兒是,頓時怒不可遏,在沖出門寄信以揭露亨伯特的罪惡時被貨車撞死。在《洛麗塔》中美麗性感的洛麗塔被贊頌為「可愛的小公主」,在戀童癖亨伯特眼裡他是住在「時間魔島」上小寧芙(小仙女)所以令戀童癖亨伯特難以抗拒。
④ 電影《洛麗塔》對比原著小說,有何不同怎麼評價
《洛麗塔》對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相比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前者對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這段看似荒誕的的畸戀是帶有極強諷刺意味的,而在改編之後,電影所更為著重展現的就是「寧願看她一眼就死去」,如此近乎瘋狂痴迷般的愛意,從諷刺到對愛的展現,使電影雖有著原著的劇情架構,卻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洛麗塔》的出色不僅是在內核上的與時俱進,傑瑞米·艾恩斯精湛的演技,將其所飾演的中年繼父對洛麗塔那一腔痴愛,尤為矛盾的內心演變演繹的淋漓盡致,而飾演洛麗塔的多米尼克·斯萬,她演技與顏值的兼具,更為這場悲劇平添了一份唯美的基色。
⑤ 如何理解《洛麗塔》這本書的意思
作者首先是一個游戲文字的不良沒落貴族……不少惡搞美國文字的……你實在不行當純文字看也好……當然……除非你看的是相當2B的中文版……
很多人讀書有一個問題,太側重敘述的細節,都是中小學萬惡的語文教育的下場吧……忽略這些與惡搞亨伯特審判的段落,關注人物的內心自白就好了……所謂的沉悶,只是思想不能與作者合流罷了……也算正常。
Lolita,是怪大叔內心對禁忌之愛的縮影與代表,對她的佔有和慾望就是所謂的洛麗塔情結了……總之就是喜歡這個歲數的小蜜桃了~熟了,可以品嘗了~人家愛就愛了~關你一打醬油的鳥事……換句話說,罪惡,多少愛情被假以汝之名!
其實對洛麗塔的感情只要第一句話就可以描述了。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p.s. 希望以後網路知道上的垃圾回答能少一點,上面那位的答案放到哪本小說里都可以吧?「就是描述一種特定人物的心理而已」,絕了……
⑥ 洛麗塔情結是什麼啊
我看得時間太久了,記不清具體情節了已經。我盡量回憶著說吧:)
應該說洛麗塔並不喜歡她繼父亨勃特,她對他的感情是一種青春期的少女對性的好奇和佔有,他們在一起也只是她的一種滿足。慾望的滿足和生活上暫時的安全。
而亨勃特由於年輕時遭到的禁閉終於在洛麗塔面前完全敞開,他對她是完全的、一個少年一樣的愛情。但他一方面深知他留不住洛麗塔(因為她畢竟是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又受著道德上的譴責。最終因為失去洛麗塔而痛苦不已。
至於Quilty,他好象是控制他們感情的主人,他玩弄他們的感情(好象是要得到她,然後讓他們拍色情電影),於是一路變換各種角色去逼迫他們……我認為他代表了一種社會現實對他們的窮追不舍,他們雖然一直在漂泊卻永遠無法逃開心理上的罪惡感。
可以說這部電影影射了以歐洲為代表的傳統精英文化向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流行文化的臣服,或曰老邁的歐洲文明妄圖通過勸誘年輕的美國文化而達到復興,表達的是前者的悲哀無奈和後者的傲慢。
切不可用通常意義上的是非標准來欣賞它,拋開道德規范,他們的感情還是很值得琢磨的。
⑦ 誰有97版洛麗塔的女主角的詳細資料
多米尼克·斯萬Dominique Swain
生於1980年8月12日,美國加州
洛麗塔的扮演者是多米尼克·斯萬,則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選出的。之前她並無演員經驗。影片中,當她沐浴著陽光趴在草坪上,皮膚上微濺水滴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
當洛麗塔光著腳撲倒在草地上,臉上帶著不經意的表情翻閱著書,而光潔的小腿則上下舞動著,少女那起伏的曲線,無不讓人感受到一種矛盾的帶著少女氣息的清純的性感。我想這很好地解釋了男人們的戀蔻情結。
之後她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出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一個人小鬼大,擁有介於少女純真與女子性感之間的精靈形象。
主演的電影
洛麗塔 (1997)
變臉 (1997.
快樂露營者 (2001)
性愛K他命 (2001)
船河玩出火 (2002)
黑色姐妹幫 (2002)
殺手 (2003)
吞噬 (2005)
孤注一擲 (2006)
絕對震撼 (2006)
死亡瑪麗 (2007)
⑧ 求一本小說,書名挺長,男主說女主是洛麗塔,大概內容是男主在海邊看見的女主,然後女主懷孕了,到了男主
光明世界
作者: 路人甲
簡介:
連我算上,我們一監區五監室共住九位難友 獄友 室友。我不知哪一個稱呼更加貼切,我所能做的,只能將我這七天七夜的經歷和切身感受原原本本、真真實實的呈現出來。
⑨ 《洛麗塔》女主角是誰
《洛麗塔》女主角洛麗塔。
洛麗塔是一個生於美國、長於美國的「時尚」女孩,她父親去世早,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具有很叛逆的性格,母女關系一直不好。
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對子女的個性所填的表中,夏洛特·黑茲用以下十個形容詞來形容她的女兒,即尋釁生事的、吵吵鬧鬧的、動輒生氣的、愛打聽閑事的、無精打採的、不聽話的和固執的,好的形容詞一個都沒有,可見母女倆的關系不怎麼融洽,也說明洛麗塔確實有很多不好的習慣。
洛麗塔的角色分析:
洛麗塔的性格和行為是眾多美國小女孩的縮影,尤其是在亨伯特帶著她環美旅行中,她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在性方面還是其他方面。
如亨伯特說的「是她誘惑了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樣,「亂倫」一詞最先是從洛麗塔說出來的,「親吻的把戲」,亨伯特要對她做的事情她都很清楚,有時候亨伯特比她還矜持。洛麗塔自己也曾說:「我很節儉,思想和行為都很骯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