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小說中主人公為趙昰

小說中主人公為趙昰

發布時間:2022-03-14 22:40:18

① 宋朝共多少位皇帝

都城東京開封府時期,史稱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歷9帝) 宋朝(北宋)開國皇帝 (太祖) 趙匡胤 (「胤」讀yìn) 【年號】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開寶(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 趙炅 (太祖 趙匡胤 二弟),(「炅」是多音字,這里應該讀jiǒng,明亮的意義,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 趙恆 (太宗 趙炅 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 趙禎 (真宗 趙恆 六子) 【年號】天聖(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寶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慶歷(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終54歲。葬於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時13歲。 【生平】本名 趙受益 ,立為皇太子後改為現名。 仁宗死前遺詔喪事從簡。去世後全國百姓自發哀悼,連敵對國遼國皇帝(道宗) 耶律洪基 也握著大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將仁宗贈送的御衣下葬為衣冠冢年年紀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間,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慶歷年間,平民 畢昇 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進步進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仁宗期間,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範「包青天」 包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 范仲淹 、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 歐陽修 等等。 【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傳位】侄(鉅鹿郡公)趙曙(真宗之弟(商王) 趙元份 孫、(濮安懿王) 趙允讓 十三子) 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 趙曙 (仁宗 趙禎 侄、真宗之弟(商王) 趙元份 孫、(濮安懿王) 趙允讓 十三子) 【年號】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終36歲。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時32歲。 【生平】即位後因尊生父還是仁宗為皇考的爭論(濮議),和群臣、太後爭論十多月。後因體弱,疑為心腦血管疾病駕崩。 英宗本人對於「北宋中興」抱有極大期望,相對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為成熟。無奈壽短,使得宋朝過早進入神宗朝,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為神宗朝 王安石 的變法提供了機會。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 司馬光 設局專修《資治通鑒》,神宗元豐七年成書,神宗親作序。 【傳位】長子趙頊 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 趙頊 (英宗 趙曙 長子),(「頊」是多音字,該讀xū或xù,他到底叫幾聲我還真不敢肯定,個人感覺應該是一聲,否則他的兒子 趙煦 讀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樣了嗎) 【年號】熙寧(1068~1077年)、元豐(1078~1085年) 【生卒】慶歷八年(1048年)~元豐八年(1085年),終38年。葬於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時20歲。 【生平】對宋朝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 王安石 的才幹,故即位後命其推行變法,振興大宋王朝,是為 王安石 變法,又稱熙寧變法。但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二十年後以失敗收場。 勵精圖治滅西夏,但壯志未酬。 【謚號】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傳位】六子(延安郡王) 趙煦 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 趙煦 (神宗 趙頊 六子) 【年號】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紹聖(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終25歲。葬於永泰陵。 【在位】元豐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時10歲。 【生平】登基時由高太後執政,任用保守派大官 司馬光 為宰相。 司馬光 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哲宗對於 司馬光 與高太後的執政與壓制深感不滿。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後死,哲宗親政,追貶司馬光,並貶謫 蘇軾 、 蘇轍 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一帶),重用革新派 章惇 、 曾布 等人,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種子。 【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傳位】無子嗣,傳位於弟趙佶 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 趙佶 (哲宗 趙煦 弟、神宗 趙頊 十一子),(「佶」讀jí) 【年號】建中靖國(1101年)、崇寧(1102年~1106年)、大觀(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豐年間(1082年)~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終54歲。被俘後病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照當地習俗火葬(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時19歲。 【生平】徽宗生前積極致力於發展書畫藝術,廣收字畫古物,擴充翰林圖畫院(宮廷書畫院),培養選拔書畫人才。徽宗本人的藝術造詣相當相當高,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作品非常多,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並且都是國寶級的。自創書法字體——「瘦筋體(瘦金體)」(這種毛筆字體看上去像是用鋼筆寫的,看上去很「清爽」,屬於「楷體」的一個變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即為徽宗本人用瘦金體所書。關於徽宗在藝術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來介紹也不一定夠用。 徽宗對足球運動(蹴鞠)也很感趣,草民 高俅 (史上確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腳好球而深得徽宗喜愛,在徽宗登基後最終被提拔為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這點很多文獻及文學作品(如《水滸傳》)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為一名帝王來說,他的首要工作應該是帶領人民「奔小康、構建和諧社會」,而不應「不務正業」,但徽宗恰恰正是這樣的人。他是我國歷史上失敗得不能再失敗的一個皇帝,昏君一個,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兒。他當皇帝如果能有他畫畫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於國破被俘,我國歷史也會被改寫的。 【大事】見「(欽宗) 趙恆 【生平及大事】」 徽宗時,爆發了著名的方臘起義及規模較小的宋江起義,根據這兩個歷史事件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於明朝初年經藝術加工後被寫成了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一般認為作者是 羅貫中 ,或其老師 施耐庵 ,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傳位】長子 趙恆 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欽宗) 趙桓 (徽宗 趙佶 長子) 【年號】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終60歲左右(死期不詳)。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無法應對,於臘月急忙傳位於兒子 趙恆 ,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並帶了 蔡京 、 童貫 、 蔡攸 等一幫親信逃命到南方。 趙桓 接過了父親徽宗的亂攤子,即了皇帝位,是為欽宗。即位後立刻貶 蔡京 、 童貫 等人,然後重用 李綱 抗金。但他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 李綱 ,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東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壓境並於十一月兵臨東京城下,欽宗入金營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欽宗二次入金營談判,但從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將被俘的欽、徽二帝及皇子、皇孫、後妃、公主、宮女、大臣(包括 秦檜 )、內侍、僧道、醫卜、娼優、百工、技藝、民間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奪的巨多金銀財寶、古玩字畫等等等等返回金國。這一事件史稱「靖康之變」。同年,(金太宗) 完顏晟 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冊封宋臣 張邦昌 為帝,國號「大楚」,北宋就此滅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遷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城區)。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金太宗) 完顏晟 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帝遷往韓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偏臉城)。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 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於五國城,死後被金人焚燒製成燈油。 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欽宗去世。死因眾說紛紜,《大宋宣和遺事》中說是金國皇帝 完顏亮 叫當時57歲的欽宗和81歲 耶律延禧 去比賽馬球,欽宗從馬上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 耶律延禧 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五年後的紹興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這使得對於欽宗去世於1156年還是1161年也產生爭議( 耶律延禧 是遼國末代皇帝,也為金國俘虜。但《遼史》則稱其早在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時只有54歲,而不是《大宋宣和遺事》中說的81歲,二者差了相當大)。 故,欽、徽二帝至死也沒有回到大宋國土。 【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傳位】宋(北宋)亡後,其弟(康王) 趙構 南遷都城稱帝,另起爐灶延續趙宋王朝,統治南部殘存的半壁江山,史稱「南宋」。 =============== 北宋至此滅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國土被外族侵佔,人民塗炭。 =============== 都城臨安時期,史稱「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歷9帝)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高宗) 趙構 (徽宗 趙佶 九子、欽宗 趙恆 弟) 【年號】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紹興(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終81歲,為宋帝之最,這個壽命在我國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醫療衛生水平發達的今天也算是高壽了。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27年~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時21歲。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變時(1126年),(康王) 趙構 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為人質,但金人懷疑他並非皇子而被遣還。之後金人馬上發現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趕,但最終還是被 趙構 逃脫到了南方,事後他自己還虛構了一個荒誕的「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來告訴別人是神靈助他大難不死。種種經歷使得 趙構 的後半生對金人聞風喪膽。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 趙構 南逃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蘇省南京市)登基稱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後定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遙尊被擄到金國的生母韋氏為「宣和皇後」,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 趙構 能當上皇帝完全是因為他是(徽宗) 趙佶 31個兒子中唯一逃過劫難的皇子。 雖然也算是一朝的開國皇帝,但高宗的這個開國皇帝顯然做得太差勁了,背上了千古罵名、遺臭萬年: 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南下的戰役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 岳飛 軍收復西京(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離原宋都城東京開封府(此時已被金人改稱為汴京)僅45里之遙,已有收復的機會。但高宗卻唯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 張俊 、 楊沂中 、 岳飛 等撤軍, 完顏宗弼 (金兀術)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 韓世忠 、 張俊 、 岳飛 三大將入朝,明陞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 紹興十一年,被金人關押在五國城的高宗生母韋氏託人送信給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後,以能接回自己母親為條件與金國訂立和議誓約,即《紹興和議》。金人提出的條件包括殺岳飛等人,以防止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 秦檜 以「莫須有」(大概可能吧、也許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殺 岳飛 、 岳雲 父子及部將 張憲 於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 秦檜 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 岳飛 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兩國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高宗也於處死 岳飛 後立刻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韋氏。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 完顏亮 撕毀。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位給養子(太子) 趙眘 ,是為孝宗。孝宗登基後馬上為 岳飛 等人平反, 趙構 卻沒發表任何意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這也就說明,對於 岳飛 的錯殺,高宗心裡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樣,也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只要沒什麼大事就天天練字。元代書法大家 趙孟頫 早年即以高宗書法為榜樣。 如果非要說出(高宗) 趙構 對黨國和人民做過哪些積極的貢獻的話,那一個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趙家的龍脈,延續了趙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還在我漢人政權統治下。再一個,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將帝位傳給了養子,即後來的(孝宗) 趙眘 (事後歷史證明 趙眘 是個明君),並且難能可貴的是(高宗) 趙構 是(太宗) 趙炅 的後人,而 趙眘 並不是(太宗) 趙炅 的這一支,而是(太祖) 趙匡胤 的後代(雖然 趙眘 也為皇室宗親,但血緣關系已經和 趙構 遠得可以忽略不計了,而高宗卻正是將帝位傳給了這一個幾乎和自己沒什麼血緣關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還是很什麼的)。 【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傳位】元懿太子夭折後無子嗣(高宗當年逃命時被金人嚇得沒了生育能力),傳位於養子 趙眘 。 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 趙昚 (高宗 趙構 養子、太祖 趙匡胤 次子(秦王) 趙德芳 的七世孫,秀安僖王 趙子偁 子),(「眘」讀shèn,同慎) 【年號】隆興(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紹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終67歲。葬於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時35歲。 【生平】本名 趙伯琮 ,入宮時更名 趙瑗 、過繼高宗時更名 趙瑋 、立為皇太子時更為現名。 孝宗是宋朝較有作為的皇帝。登基後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平反 岳飛 ,謚號武穆,追封為鄂國公。並命令老將 張浚 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 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並又任用 王淮 理財備戰。乾道年間,由於沒有戰事的干擾,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於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雖然不是高宗親生而只是養子,但孝宗對養父仍非常孝敬,被尊為「孝宗」名符其實。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禪位於太子,是為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盡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兒子光宗卻不像他這樣。與父不和,長年不去探望孝宗。為此孝宗郁悶致病而崩。 從孝宗起之後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 趙匡胤 的後代。 【謚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傳位】禪位於三子 趙惇 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 趙惇 (孝宗趙昚三子),(「惇」讀dūn) 【年號】紹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慶元六年(1200年)春,終54歲。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89~紹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時43歲。 【生平】體弱多病,沒有安邦治國之才,是一們比較昏庸的皇帝。聽取奸臣讒言,罷免 辛棄疾 等主戰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後 李鳳娘 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 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請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 韓侂胄 和 趙汝 愚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 趙擴 ,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 趙擴 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是為寧宗。 【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傳位】次子 趙擴 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寧宗) 趙擴 (光宗 趙惇 次子) 【年號】慶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開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終58歲。葬於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 韓侂胄 和 趙汝愚 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 趙擴 ,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 趙擴 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 寧宗在統治初期由於 韓侂胄 的作用對金朝持對抗態度,他追封 岳飛 為鄂王,剝奪 秦檜 的所有封職。但是1206年 韓侂胄 北伐失敗後寧宗改變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後楊氏與 史彌遠 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敗的機會謀殺了韓並將其首級送往金朝作為謝罪。1208年在 史彌遠 的操縱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 韓侂胄 死後 史彌遠 成為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 史彌遠 恢復了 秦檜 的王爵和官職。 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謚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傳位】寧宗先後有8個兒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 趙竑 為養子和太子,但因為 趙竑 對史彌遠專權不滿,因此寧宗崩後宰相史彌遠廢黜了 趙竑 ,另立寧宗養子 趙昀 為皇帝。 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 趙昀 (寧宗 趙擴 養子),(「昀」讀yún) 【年號】寶慶(1225年~1227年)、紹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寶祐(1253年~1258年)、開慶(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終60歲。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時19歲。 【生平】本名 趙與莒 ,過繼沂王時更名 趙貴誠 ,過繼寧宗後更為現名。本不是皇子,寧宗死後,宰相 史彌遠 篡詔廢太子 趙弘 ,而立 趙貴誠 為帝,是為理宗。 理宗十分無能,登基後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 史彌遠 ,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直到1233年史死後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依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 賈似道 以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元朝時西藏喇嘛教僧人 楊璉真伽 盜掘南宋六陵,見理宗屍身保存完好,將屍體倒掛在樹上三天,結果流出水銀,又以理宗頭蓋骨奉給帝師八思巴為飲器,是為骷髏碗。明朝時(太祖) 朱元璋 得知此事,「嘆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頭顱,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禮葬於應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將理宗的頭骨歸葬到紹興永穆陵舊址。 【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傳位】元子嗣,傳位於侄 趙孟啟 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 趙禥 (理 宗趙昀 侄),(「禥」讀qí,同「祺」) 【年號】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終35歲。葬於永紹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時25歲。 【生平】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趙孜,1253年立為皇子後賜現名。 度宗年少時聰慧,但長大後昏庸無能。即位後北方元軍大舉南下,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宋廷雖腐朽,但是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元軍猛攻襄樊,決定了南宋小朝廷興亡役,然而 賈似道 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審問的情況下竟對此言深信不疑。最後元軍於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圍攻5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喪鍾,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終走向滅亡, 【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傳位】次子 趙隰 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 趙隰 (度宗 趙孟啟 次子、端宗 趙昰 之弟、宋末帝 趙昺 兄),(「隰」讀xí) 【年號】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終52歲。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時3歲。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臨安(今杭州市)被 伯顏 率領的元朝大軍佔領,5歲的恭帝和謝太後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覲(元世祖) 忽必烈 於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大安殿, 忽必烈 封恭帝為瀛國公。後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區),成為薩斯迦大寺住,嘗取漢藏佛經互譯比勘,校訂異文。法號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眾謀反罪名於河西被賜死。 【謚號】孝恭懿聖皇帝 【傳位】兄趙昰 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 趙昰 (恭帝 趙隰 兄),(「昰」讀shì,同「是」) 【年號】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終10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江門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為帝時7歲。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後,其兩個異母兄弟(益王) 趙昰 和(廣王) 趙昺 在國舅 楊亮節 、朝臣 陸秀夫 、 張世傑 、 陳宜中 和 文天祥 等人的護衛下南逃。在金華, 趙昰 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 趙昺 為副元帥(晉升為衛王)。1276年,剛滿7歲的 趙昰 在福州即皇帝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元軍統帥 伯顏 欲對宋朝皇室斬草除根,故對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窮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謚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傳位】弟 趙昺 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國公、信王、廣王、宋衛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 趙昺 (度宗 趙禥 子、端宗 趙昰 弟),(「昺」讀bǐng,光明的意思) 【年號】祥興(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終8歲。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為帝時7歲。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後,其兩個異母兄弟(益王)趙是和(廣王) 趙昺 在國舅 楊亮節 、朝臣 陸秀夫 、 張世傑 、 陳宜中 和 文天祥 等人的護衛下南逃。在金華, 趙昰 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晉升為衛王)。 端宗死後,南宋軍心渙散,無心戀戰,當時 陸秀夫 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或廣州市)擁立 趙昺 做皇帝,改元「祥興」,並逃往崖山(今廣東省新會市南海灘)避難。元朝命令大將 張弘范 大舉進攻崖山的趙昺小朝廷。當時的宋軍還未到岸,一行人還在海上。宋軍水師在 張世傑 的指揮下進行頑抗,在崖門海域里與元朝軍隊交戰,史稱「崖門戰役」,結果宋軍全軍覆滅。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歲的丞相 陸秀夫 見大勢已去,背著8歲的小皇帝 趙昺 跳海殉國,二人壯烈犧牲。隨行十多萬軍民在敵軍面前不做亡國之臣、與國家生死與共,相繼跳海殉國。宋王朝滅亡。

② 趙洞庭穎兒是什麼作者名還小說名

趙洞庭穎兒
作者:貳蛋
狀態:連載中
簡介:主角:趙洞庭穎兒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才是男人該有的生活!趙洞庭穿越成皇,為這個小目標不斷奮斗。

③ 宋朝總共有多少位皇帝

共18位皇帝
北宋九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恆、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
南宋九位皇帝: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眘、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擴、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宋恭帝趙顯、宋端宗趙昰、趙昺。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④ 昆侖的介紹

《昆侖》是2005年團結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武俠小說,作者是鳳歌。現連載於九度小說網(已完結)該小說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梁蕭由一個江湖浪子成長為一代大俠的傳奇經歷。
內容簡介
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大舉南侵,少年梁文靖與父親梁天德為躲避蒙古兵役進入四川,恰好遇見南宋主戰的淮安王被刺。因梁文靖相貌酷似淮安王,淮安王府策士白樸便強迫他行李代桃僵之計,率領宋軍對抗蒙古人。梁文靖連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蕭玉翎和窮儒生公羊羽。公羊羽傳授梁文靖「三才歸元掌」,剋制蕭玉翎的黑水武功,誰知梁文靖和蕭玉翎一番糾纏,竟生情愫。此時,蒙古大軍逼近合州城下,大戰一觸即發。梁文靖被迫來到合州,再次被眾人尊為淮安王。父親戰死,合州即將失守,面對國家危難,梁文靖終於克服懦弱本性,展露英雄俠義,解了合州之圍……
梁文靖、蕭玉翎之子梁蕭自小頑皮異常,為鄰里所不容,梁文靖只好帶著他們母子前往蒙古大漠。不料蕭千絕追躡而至,設計殺害梁文靖,帶走蕭玉翎。小梁蕭喪父失母,背負血仇孤身流浪。為習得太乙分光劍,救回被蕭千絕帶走的母親,小梁蕭與天機宮主人訂下賭約,耗盡心力解答天機十算。沒想到最後一問原本無答可解,梁蕭用了五年時間,只解出九算,而且已然從中悟到天機宮主人的陰暗用心。為了報答花曉霜的真情,梁蕭還是在天機宮面臨莫大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卻因此被天機宮叛徒明歸挾持而陷入生死絕境。被挾持的梁蕭與被冤枉偷了純陽鐵盒的柳鶯鶯不打不相識,暗生情愫。二人前往雷公堡奪取純陽鐵盒途中,偶然搭救了落難的蒙古大將伯顏,自此與雲殊結下了不解恩怨。
在雷公堡,梁蕭取出了純陽鐵盒,但又被雲殊化去了所有內力。柳鶯鶯拚命帶他突出重圍,不料中途失散,梁蕭被韓紫凝手下婢女阿雪帶走,鶯鶯為雲殊所救。梁蕭誤會鶯鶯移情雲殊,不由心灰意冷。阿雪偷偷照顧著梁蕭,待他解開了鐵盒之謎後,其中的陰陽球助他恢復了功力。二人在明歸、韓紫凝的雙重追殺下,一路上互相照顧,情誼漸深,遂結為兄妹。他們在梁蕭父親曾經住過的山村中度過了一段無憂歲月,不料蒙古征宋,為了保護朝夕相處的朋友們,梁蕭決定隨行照顧,報投元軍。襄陽城下,宋元兩軍你來我往、各逞其能,梁蕭、雲殊更是生死相搏。在一場場殘酷的戰爭中,梁蕭見戰禍累及百姓,心生懺悔,暗起隱退疆場之意。
梁蕭對戰事毫無留戀,當知道還要討伐蒙古諸王時,他決定帶阿雪離開。不料路遇大宋皇室遺孤趙昰、趙昺,為保這兩個孩子周全,梁蕭被脫歡重兵圍剿。阿雪拚死前來相救,為心愛的梁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梁蕭一心求死,在與伯顏死斗時,在錢塘江大潮中消失,生死不明。僥幸逃生的梁蕭後與花曉霜重逢,並與之一起前往天香山莊營救被軟禁的柳鶯鶯。一番惡斗下來,鶯鶯終於得救,至此三人同行,一路醋海生波,沖突不斷。崖山之戰,趙昺再次陷入危難,為完成當日阿雪重託,梁蕭決定帶領一行人沖入宋軍軍營實施救援。多方殊死拼殺後,眾人被困海上,梁蕭更是受傷落入海中。海中沉浮,梁蕭悟出鯨息功,得以成功脫險。此時,柳鶯鶯卻決定成全梁蕭、花曉霜,獨自黯然離去……
柳鶯鶯獨自離開後,梁蕭、花曉霜等人一路行醫救人。豈料神秘黑衣人布下圈套,卻也讓梁蕭與失散多年的母親蕭玉翎重逢。蕭玉翎為阻梁蕭、蕭千絕兩敗俱傷,飛身搶入二人戰團,終於重傷不治,這令梁蕭痛不欲生。而後梁蕭巧遇天機宮眾人,失手被縛,幸得花曉霜下毒救他脫身,但兩人卻就此分離……梁蕭出得天機宮,獨自落寞西行。在即將到達昆侖山時,他偶遇精絕族人,遭遇是非種種。漫漫十年自我放逐,梁蕭不遠萬里再次踏足江南,只為再見嘵霜一面。此時元朝已統一中原,但宋朝遺民卻聚集在天機宮,還想復宋。天機宮決定合力殺掉「逆賊」梁蕭,一雪宋朝之恥。然而梁蕭在昆侖山請得天罰劍,天機宮眾人盡全力亦無法取勝。在聞得元軍大舉襲擊天機宮時,為保宋朝遺民撤離,梁蕭與元軍舊友割袍斷義,與其死戰,生死未卜……

⑤ 昆侖幾月份出生

《昆侖》是2005年團結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武俠小說,作者是鳳歌。
該小說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梁蕭由一個江湖浪子成長為一代大俠的傳奇經歷。
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大舉南侵,少年梁文靖與父親梁天德為躲避蒙古兵役進入四川,恰好遇見南宋主戰的淮安王被刺。因梁文靖相貌酷似淮安王,淮安王府策士白樸便強迫他行李代桃僵之計,率領宋軍對抗蒙古人。梁文靖連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蕭玉翎和窮儒生公羊羽。公羊羽傳授梁文靖「三才歸元掌」,剋制蕭玉翎的黑水武功,誰知梁文靖和蕭玉翎一番糾纏,竟生情愫。此時,蒙古大軍逼近合州城下,大戰一觸即發。梁文靖被迫來到合州,再次被眾人尊為淮安王。父親戰死,合州即將失守,面對國家危難,梁文靖終於克服懦弱本性,展露英雄俠義,解了合州之圍……
梁文靖、蕭玉翎之子梁蕭自小頑皮異常,為鄰里所不容,梁文靖只好帶著他們母子前往蒙古大漠。不料蕭千絕追躡而至,設計殺害梁文靖,帶走蕭玉翎。小梁蕭喪父失母,背負血仇孤身流浪。為習得太乙分光劍,救回被蕭千絕帶走的母親,小梁蕭與天機宮主人訂下賭約,耗盡心力解答天機十算。沒想到最後一問原本無答可解,梁蕭用了五年時間,只解出九算,而且已然從中悟到天機宮主人的陰暗用心。為了報答花曉霜的真情,梁蕭還是在天機宮面臨莫大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卻因此被天機宮叛徒明歸挾持而陷入生死絕境。被挾持的梁蕭與被冤枉偷了純陽鐵盒的柳鶯鶯不打不相識,暗生情愫。二人前往雷公堡奪取純陽鐵盒途中,偶然搭救了落難的蒙古大將伯顏,自此與雲殊結下了不解恩怨。
在雷公堡,梁蕭取出了純陽鐵盒,但又被雲殊化去了所有內力。柳鶯鶯拚命帶他突出重圍,不料中途失散,梁蕭被韓紫凝手下婢女阿雪帶走,鶯鶯為雲殊所救。梁蕭誤會鶯鶯移情雲殊,不由心灰意冷。阿雪偷偷照顧著梁蕭,待他解開了鐵盒之謎後,其中的陰陽球助他恢復了功力。二人在明歸、韓紫凝的雙重追殺下,一路上互相照顧,情誼漸深,遂結為兄妹。他們在梁蕭父親曾經住過的山村中度過了一段無憂歲月,不料蒙古征宋,為了保護朝夕相處的朋友們,梁蕭決定隨行照顧,報投元軍。襄陽城下,宋元兩軍你來我往、各逞其能,梁蕭、雲殊更是生死相搏。在一場場殘酷的戰爭中,梁蕭見戰禍累及百姓,心生懺悔,暗起隱退疆場之意。
梁蕭對戰事毫無留戀,當知道還要討伐蒙古諸王時,他決定帶阿雪離開。不料路遇大宋皇室遺孤趙昰、趙昺,為保這兩個孩子周全,梁蕭被脫歡重兵圍剿。阿雪拚死前來相救,為心愛的梁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梁蕭一心求死,在與伯顏死斗時,在錢塘江大潮中消失,生死不明。僥幸逃生的梁蕭後與花曉霜重逢,並與之一起前往天香山莊營救被軟禁的柳鶯鶯。一番惡斗下來,鶯鶯終於得救,至此三人同行,一路醋海生波,沖突不斷。崖山之戰,趙昺再次陷入危難,為完成當日阿雪重託,梁蕭決定帶領一行人沖入宋軍軍營實施救援。多方殊死拼殺後,眾人被困海上,梁蕭更是受傷落入海中。海中沉浮,梁蕭悟出鯨息功,得以成功脫險。此時,柳鶯鶯卻決定成全梁蕭、花曉霜,獨自黯然離去……
柳鶯鶯獨自離開後,梁蕭、花曉霜等人一路行醫救人。豈料神秘黑衣人布下圈套,卻也讓梁蕭與失散多年的母親蕭玉翎重逢。蕭玉翎為阻梁蕭、蕭千絕兩敗俱傷,飛身搶入二人戰團,終於重傷不治,這令梁蕭痛不欲生。而後梁蕭巧遇天機宮眾人,失手被縛,幸得花曉霜下毒救他脫身,但兩人卻就此分離……梁蕭出得天機宮,獨自落寞西行。在即將到達昆侖山時,他偶遇精絕族人,遭遇是非種種。漫漫十年自我放逐,梁蕭不遠萬里再次踏足江南,只為再見嘵霜一面。此時元朝已統一中原,但宋朝遺民卻聚集在天機宮,還想復宋。天機宮決定合力殺掉「逆賊」梁蕭,一雪宋朝之恥。然而梁蕭在昆侖山請得天罰劍,天機宮眾人盡全力亦無法取勝。在聞得元軍大舉襲擊天機宮時,為保宋朝遺民撤離,梁蕭與元軍舊友割袍斷義,與其死戰,生死未卜……

⑥ 穿越成皇小說裡面的趙昺後來怎麼樣了

被美女紅袖用轟天雷炸死了

⑦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例子

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同情勞動人民,而沒有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欺壓人民。成年後他以筆代槍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會的丑惡面目。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些變赤變黑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會是高風亮節,立志報國的人嗎?會是志在千里,矢志不渝的人嗎?又會是堅持本心,超凡脫俗的人嗎?當然都不會是!
這些具有超群品質的人必然擁有自己完善,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們做事從不偏離軌道,即便偶爾迷失也會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於具有的各種極致的個性交匯碰撞造成的,無傷大雅.其人生的主線彷彿早已確定,就好象掌心的紋路一樣清晰,只要他們捏緊拳頭,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他們能夠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經歷重重污垢滌盪仍象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飾,保持原始本心.
我想變赤變黑的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是人心歷路程的轉折,但核心的腐爛保留不住外表的鮮華,結果只能是人生堡壘的徹底淪陷和坍塌!
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可悲與惋惜.他們沒有人格的主心骨,象是抽走骨架的傘怎麼也支撐不起來,象頭重腳輕的牆上蘆葦,根底太淺,象是嘴尖皮厚的山間竹筍,腹中太空!他們的胸膛里可能有熱血,骨子裡也有干勁,但卻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兒,於是隨波逐流成了習慣,人雲亦雲成了信條.他們的人生畫板上也可能有過的一筆也變得暗淡,只看見各種顏色摻雜,趨於灰暗.這個時候,變赤變黑都是可能的.
選擇令人敬仰的人生還是令人悲憫的人生全憑自己,關鍵在於理想信條的選擇與堅持,從而把握住自己的立場與格局,讓人生的調色板上主色鮮明,光彩奪目.
1、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師、家長也常常以此古訓來教育我們,但我卻對此提出了質疑。
近朱者真的赤,近墨者真的黑嗎?這或許只代表了一種人,那就是自控能力特別差的人。如果一個人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我真為他感到悲哀,因為他做人太失敗了,沒有頭腦,沒有立場,很容易就受到他人的影響。
「近朱者赤」,人人都這樣嗎?就拿我身邊的事例來說吧。我們學校最近開除了幾名初一的學生,其中一名是我的小學同學。按理說,我的這位同學在小學受到的教育是良好的,因為我們學校管理較嚴格,班主任是一位盡職的老師,班風也很正。而現在我們就讀的中學,更是重慶一流的好學校。這里,有著良好的學習風氣、高素質的老師、勤奮努力的同學,但他為什麼不接受這些良好影響呢?還一天到晚不好好學習,經常打架逃課,以至於最後被學校開除。不是「近朱者赤」嗎?
「近墨者黑」也是人人如此嗎?還是拿我們外語校的事例來說吧。在初一幾個非正取班中,沒有一個人在入學考試中進入了前80名,大部分同學的成績都不是太好,但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十班就有一名同學進入了年級前10名。按道理說,他們非正取班班風不如那些正取班,成績也要差一些,但這位同學為什麼沒有受到那些不良影響呢?不是「近墨者黑」嗎?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歸根結底,原因還是在於我們本身,當然不排除環境對我們是有一定影響的。
進朱者未必赤,進墨者未必黑。
2、 近墨者未必黑
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指周圍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然而,近朱者就必定赤,近墨者就必定黑么?我認為,黑的影響固然重要,但更看近墨者本人如何。近墨者未必黑。
(提出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事物的變化中,有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同樣,對一個人說,周圍的「朱」或「墨」當然對人有一定的影響,但作為近朱者和近墨者來說,其本人的智力、毅力、辨識則是變赤或黑的決定因素。如果他是非混淆不清,別人怎樣說他就怎樣做,不會自己分析、決定,那近墨者必黑;如果他頭腦清醒、意志堅定,那麼無論怎樣的墨也是難以使他變黑的。總之,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當看近者如何。(講道理,分析問題)
從古至今,近墨而黑者有之,而近墨不黑者也不乏其人。漢代的李陵、蘇武,同是漢官,面對匈奴的高官厚祿的利誘,李陵動搖了,最終身敗名裂;蘇武堅貞不屈,寧肯茹毛飲血,誓死不同流合污,從而流芳千古。在近代,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革命家魯迅,更是近墨而不黑,出污泥而不染的典型。這些人保持自己的堅定信念,在墨中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從而成就了偉大事業。(擺事實)
如何能做到近墨而不黑呢?只要有清醒的頭腦,堅定的意志,那麼就能近墨而不黑。周恩來、魯迅等無數先人以他們的實際行動為我們作出了榜樣,願我們每個人不管什麼環境中都能保持住自己的堅定信念,永不變色。(結論)
近朱者未必赤:國民黨特務
近墨者未必黑:中共地下黨
以上為笑談------------
轉入正題:
明末清初,抗清武力失敗,江山易主,中流砥柱者
雖然不能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但終不做貳臣,而且繼承了先聖之絕學,反省明末"聖人多如狗,街道兩邊走"的情形
提倡經世致用...
如學術系統,雖然在武力上沒有成功,不過在文化上沒
有低頭,所以沒有真正的亡國,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反清
復明.............
如:
王船山,顧炎武兄弟、李二曲、黃宗羲、朱舜水等
其中朱舜水還去日本借兵,不過每成功,結果帶動了日本的儒學..........
1.再說幾個奇聞軼事,第2條再介紹簡介
aa年羹堯的老師: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這里是說教育方法的原則。所謂"憤",就是激憤的心情。對於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也是激憤心理的一種。如有一件事,對學生說,你不行,而他聽了這句話,就非行不可,這是刺激他,把他激憤起來。"啟"就是發,在啟發之前,先使他發憤,然後再進一步啟發他。這種教育方式,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傳清代名將年羹堯,是漢軍鑲黃旗子弟,幼時非常頑劣,他父親前後為他請了好幾個老師, 都被他打跑了。後來沒有人敢去應聘教他,最後有一個老師是隱士--有說是顧亭林的兄弟,顧亭林雖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從事反清的地下活動,但為了同胞的福祉,還是叫別人出來做些事--自願任教。年羹堯的父親說明自己兒子的頑劣,老先生說沒關系,唯一的條件是一個較大的花園,不要設門,而且圍牆要加高。就這樣開始教了,年羹堯最初想將這位老師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著,卻什麼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運用他高強的輕功,一躍出了圍牆,在外逍遙半天,又飄然跳了回來,年羹堯對這位老師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先生有時候吹笛子, 吹笛是可以養氣的,年羹堯聽了要求學吹,於是利用吹笛來使他養氣,這才開始慢慢教他。後來老先生因為有自己的私事,一定要離開,臨走時說,很可惜,這孩子的品質還沒有完全變過來。雖然如此,年羹堯已經夠得上是文武雙全了,所以後來成了平藏的名將。而他以後對自己孩子的老師,非常尊敬,同時選擇老師也很嚴格,有一副對聯:"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就是他寫了貼在家裡的。這個故事,可說明孔子所說教學的原則,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發憤,非要有堅強的求知心,才能啟發出他本有的智慧來。
2.康熙與李二曲
當時,中國知識分子中,反清復明的人太多了,如顧亭林、李二曲、王船山、傅青主這一班人都是不投降的,尤其是思想上、學說上所作反清復明的工作,實在太可怕了。結果呢?康麻子利用中國的「孝」字,虛晃一招,便使反清的種子一直過了兩百年才發芽。清兵入關,有三部必讀的書籍,哪三部書呢?滿人的兵法權謀,學的是《三國演義》,還不是《三國志》,在當時幾乎王公大臣都讀《三國演義》。第二部不是公開讀的,是在背地裡讀的——是《老子》,當時康熙有一本特別版本的《老子》,現在已經問世,註解上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當時每一個清朝官員,都要熟讀《老子》,揣摩政治哲學。另一部書是《孝經》。但表面上仍然是尊孔。說到這里,諸位讀歷史,可以和漢朝「文景之治」作一比較,「文景之治」的政治藍本,歷史上只用八個字說明——「內用黃老,外示儒術。」這么一來,康熙就提倡孝道,編了一本語錄——《聖諭》,後來叫《聖諭寶訓》或《聖諭廣訓》,拿到地方政治基層組織中去宣傳。以前地方政治有什麼組織呢?就是宗法社會中的祠堂,祠堂中有族長、鄉長,都是年高德劭,學問好,在地方上有聲望的人。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定要把族人集中在祠堂中,宣講聖諭,聖諭中所講都是一條條作人、做事的道理,把儒家的思想用進了,尤其提倡孝道。進一步分析,康熙深懂得孝這個精神而加以反面的運用。要知道康熙把每一個青年訓練得都聽父母的話,那麼又有哪一個老頭子、老太太肯要兒子去做殺頭造反的事呢?所以康熙用了反面,用得非常高明。此其一。其二:當時在陝西的李二曲,和顧亭林一樣,是不投降的知識分子,他講學於關中,所以後來顧亭林這班人,經常往陝西跑,組織反清復明的地下工作。康熙明明知道,他反而徵召李二曲作官,當然李二曲是不會去作的。後來康熙到五台山並巡察陝西的時候,又特別命令陝西的督撫,表示尊崇李二曲先生為當代大儒,是當代聖人,一定要親自去拜訪李二曲。當然,李二曲也知道這是康熙下的最後一著棋,所以李二曲稱病,表示無法接駕。哪裡知道康熙說沒有關系,還是到了李二曲講學的那個鄰境,甚至說要到李家去探病。這一下可逼住了李二曲了,如果康熙到了家中來,李二曲只要向他磕一個頭,就算投降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民族氣節問題;所以李二曲只好表示有病,於是躺到床上,「病」得爬不起來。但是康熙到了李二曲的近境,陝西督撫以下的一大堆官員,都跟在皇帝的後面,准備去看李二曲的病。康熙先打聽一下,說李二曲實在有病,同時,李二曲也只好打發自己的兒子去看一下康熙,敷衍一下。而康熙很高明,也不勉強去李家了。否則,他一定到李家,李二曲罵他一頓的話,則非殺李二曲不可。殺了,引起民族的反感;不殺,又有失皇帝的尊嚴,下不了台,所以也就不去了。安慰李二曲的兒子一番,要他善為轉達他的意思,又交待地方官,要妥為照顧李二曲。還對他們說,自己因為作了皇帝,不能不回京去處理朝政,地方官朝夕可向李二曲學習,實在很有福氣。康熙的這一番運用,就是把中國文化好的一面,用到他的權術上去了。可是實在令人感慨的事,是後世的人,不把這些罪過歸到他的權術上,反而都推到孔孟身上去,所以孔家店被打倒,孔子的挨罵,都太冤枉了。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天津牆板廠家直招代理 12元/㎡ 免費送貨上門 試銷一個月再合作

牆板廠家
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關於「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有哪些?
1、陶淵明躲避世俗,歸隱山林 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 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 2、魯迅 魯迅在半殖民地人民受到屈辱欺壓的環境之下,是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一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斗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4月,魯迅作《死地》《記念劉和珍君》,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難於山本醫院。避難期間筆耕不輟。8月,《彷徨》出版。 3、周敦頤 周敦頤,字茂叔,晚號濂溪先生,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力行,後研究《易經》,在親友之助下,謀了些小官,不久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創辦了濂溪書院,開始設堂講學。周敦頤曾作《愛蓮說》,提出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句,體現了其高潔清廉的品行。 4、屈原 屈原,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傳為湖北秭歸人。 屈原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 屈原雖遭遇流放,但是仍然眷顧楚國,繫心懷王,體現了其忠貞不渝、清潔、堅毅的性格。 5、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天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敦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淵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屈原
9 瀏覽1052 2019-05-20
急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為中心的議論文事例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在潁州當長官的時候,手下有一個名叫呂公著的年輕人。有一次,歐陽修的好友范仲淹路過這里,便到他家中拜訪,歐陽修邀請呂公著一同待客。席間,范仲淹對呂公著說:「你能在歐陽修身邊做事真是太好了,你應該多向他請教作文寫詩的技巧。」此後,在歐陽修的言傳身教下,呂公著的寫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解放前,一位名叫穆時英的青年作家,寫了一本揭露舊社會黑暗的小說《南北極》,轟動了文壇。但是當他到了十里洋場之後,受到那種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竟也歌頌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來,這可謂是對「近墨者黑」最好的詮釋了。
8 瀏覽960
近朱者未必赤800字作文(古代名人的例子)謝謝大家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社會中的常見現象。 孔子有雲:「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意思是說,與好人相處會變好,和壞人相處會變壞。告誡人們交友時必須謹慎而行。現實生活中,由於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而被拉下水的或在好朋友無私幫助下改邪歸正的大有人在。鑒於古人的訓誡和現實的經驗,我們必須審慎地選擇與自己相處的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近朱者會赤,所有近墨者會黑。因為「近墨」和「近朱」只不過是外因,而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所以,近朱者是否會變赤,近墨者是否會變黑,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思想意識。在一定條件下,確實會出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況,在另一種條件下,也可以出現」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的情況。 在古代,也有近墨者不黑的例子。田園詩人陶淵明,置身於當時的黑暗官場,不要人民塵芥之物,可謂出淤泥而不染;海瑞,剛正不阿,敢於向邪惡勢力宣戰,與黑暗社會中高懸起一方青天,他們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任務。雖然,陶淵明後來消極避世,海瑞的那方青天也顯得軟弱無力,但至少他們能在黑暗社會中保持高尚節操,這確實難得可貴。 在近現代,近墨者黑這句話就愈顯起偏頗了。如果說陶淵明'海瑞的堅持操守還存在某種不足的話,那麼魯迅則是從地地道道的舊家庭過來的:他憎恨熟識的階級,繼而就認識到「唯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於是他殺回馬槍,向著原屬於他的階級進攻,進行起改造那舊階級'舊社會的斗爭。從魯迅身上,我們非但看不見半點「近墨者黑」的影子,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經過了改造的偉大共產主義戰士。 而在今天,更有許多忠誠於人民事業的人,不怕「近墨」,主動去接觸那些失足的和犯錯誤的人,耐心教育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使那些墨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成為共和國的好公民。「黑」變「赤」了,「近墨者」的品質更顯其高尚,心地更顯其赤誠。 由此可見,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 作為先進青年,我們要勇於近墨,而又不能被其所染,這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要抱著為幫助墨者去和他們交往,要相信經過堅持不屑的努力,「赤」必能勝「黑」;正確的立足點就是要有堅定的立場,不能為墨者的不良習氣所左右。這樣,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了。 在改革和創新的形勢下,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傳統觀念。不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應認真擇友。但是,復雜多樣的社會生活要求我們採取積極措施,而不是消極防範。一方面,對那些落後的甚至失足的青年不能冷眼相視,退避三舍,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使墨能變赤;另一方面,近朱者不能因條件優越而放棄自己的思想改造,須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44 瀏覽3853 2017-11-27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議論資料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些變赤變黑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會是高風亮節,立志報國的人嗎?會是志在千里,矢志不渝的人嗎?又會是堅持本心,超凡脫俗的人嗎?當然都不會是!

這些具有超群品質的人必然擁有自己完善,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們做事從不偏離軌道,即便偶爾迷失也會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於具有的各種極致的個性交匯碰撞造成的,無傷大雅.其人生的主線彷彿早已確定,就好象掌心的紋路一樣清晰,只要他們捏緊拳頭,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他們能夠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經歷重重污垢滌盪仍象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飾,保持原始本心.

我想變赤變黑的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是人心歷路程的轉折,但核心的腐爛保留不住外表的鮮華,結果只能是人生堡壘的徹底淪陷和坍塌!

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可悲與惋惜.他們沒有人格的主心骨,象是抽走骨架的傘怎麼也支撐不起來,象頭重腳輕的牆上蘆葦,根底太淺,象是嘴尖皮厚的山間竹筍,腹中太空!他們的胸膛里可能有熱血,骨子裡也有干勁,但卻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兒,於是隨波逐流成了習慣,人雲亦雲成了信條.他們的人生畫板上也可能有過的一筆也變得暗淡,只看見各種顏色摻雜,趨於灰暗.這個時候,變赤變黑都是可能的.

選擇令人敬仰的人生還是令人悲憫的人生全憑自己,關鍵在於理想信條的選擇與堅持,從而把握住自己的立場與格局,讓人生的調色板上主色鮮明,光彩奪目.
33 瀏覽3393 2018-03-11
有關「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說法是什麼?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中主人公為趙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溫瑞安的小說txt 瀏覽:953
重生之干物女的逆襲櫻華小說 瀏覽:130
小說閱讀網作者福利怎樣 瀏覽:912
求2819小說全文 瀏覽:865
看不需內存免費小說 瀏覽:729
主角姓許的風水小說 瀏覽:399
好看的小說推薦完結推理小說 瀏覽:633
十二張美人皮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662
都市奇緣69小說網 瀏覽:926
都市獵魔人小說 瀏覽:149
男主角有個養成系統的小說 瀏覽:401
古代姓龍的將軍的小說 瀏覽:507
經典鑒寶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2
三男一女現代小說有那些 瀏覽:628
神控天下小說排行榜Ek巧克力 瀏覽:474
免費穿越小說煞妃很囂張 瀏覽:478
玉兒有聲小說 瀏覽:528
小說斬情絲正版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986
超級廢柴的主角玄幻小說 瀏覽:550
高考小說閱讀復習鑒賞題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