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夜幕下的哈爾濱》的簡介和讀後感
內容簡介
1934年,哈爾濱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佔領者卡住了脖子,來得遲緩而又艱難,但以中學教員王一民為首的中共地下黨與日寇、偽滿的斗爭卻更加激烈……曲折驚險的故事就此展開。
這部七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好看好讀。一個又一個懸念,於激烈緊張的拚死搏殺中潛伏驚心莫測的意外變故;錯綜復雜而又纖微畢露的人情世態,映襯出纏綿悱惻、潔如凈土的兒女衷腸;慷慨壯烈的浩然悲歌,對映著群魔亂舞的宵小丑態。
作品濃墨重彩潑灑出北滿哈爾濱市絢麗多姿的社會生活眾生相,在讀者眼前展開一幅視野寬闊、色調豐富,充滿奇趣異趣的生活畫面。塑造了王一民、玉旨一郎、塞上蕭、盧運啟、李漢超、盧秋影、葛明禮等一批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讀後感
前天家教的路上聽《夜幕下的哈爾濱》越聽越覺得有趣,回來之後聽著聽著覺得沒有看書來得快,就把這本書的電子版找到了,下載回來拚命看,居然沒玩游戲就到了夜裡十二點,然後覺得太遲就睡覺了。昨天早上六點鍾起了床,也不覺得困,就接著看小說,到九點鍾前後把全書看完了,然而覺得還是不過癮,昨天下午去買簡譜書的來迴路上又繼續聽,晚上十點鍾就關了機,接著聽啊聽,終於找到了王一民和盧淑娟得盧運啟許婚的那部分。感覺電台連播的版本似乎有刪減、潔凈的意思,王一民和盧淑娟的兩段感情戲都沒有寫出來。
完了仔細想了一下,為什麼自己會對這部書里寫王一民感情戲的部分這么感興趣,以至於追尋、求索之?其實很顯然,王一民的形象就是那種最適於角色代換的英雄人物,盡管個子並不高,但是很偉大、很全面,正如盧運啟所言,他既「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又「德才兼備、老成持重」,而還有盧運啟所不知道的,文武雙全,這樣的男性形象簡直就是完美的。
今天在余倩那邊聽到這個評價,覺得還是恰當的。盡管別的地方可能王一民會有缺點,比如黨組織決定的飛行集會他就沒能阻止,也沒有及時識破劉勃的假革命真面目,但這些事情是不能完全怪罪在他身上的,或者說他根本就不能對這些失誤負主要責任。這樣一來「人品、才學、見識、武功」這四項中華文化傳統對於男性的要求他就都達到了。這里尤其令人贊賞的是王一民的見識,他對於各種局面的控制能力,那是一般人絕對做不到的。臨事決疑、舉重排難,這是中華文化傳統對男性責任感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在面對女性的時候,表現在小說中就是盧淑娟、冬梅、柳絮影等女性每到重大事件的關頭都會聽從王一民的吩咐。這樣一位男性的感情,自然引起著我們潛意識中代換的快感。
此外,作者對於王一民感情的寫法也稍微脫出了一點俗套,一者,他沒有讓王一民去追求誰,而是讓盧淑娟主動追求王一民,這在男性讀者的心中引起的愉悅感更加澎湃;當然對於女性讀者而言,王一民這樣的傑出男性欣然接受了盧淑娟的感情,這也是很高興的事情,再說王一民本人也不是對盧淑娟沒有感情的,冬梅還在其中隨時扮演著作者的傳聲筒,表明了王一民作為地下工作者和知所進退的君子不能主動追求盧淑娟的苦衷,這樣就調和了可能在部分讀者感情上對於盧淑娟追求王一民這一反常現象可能出現的「反彈」。盧運啟、葛翠芳對於女兒婚事的贊成與支持更是遂了廣大讀者的心願,避免了過多的筆墨「浪費」在與抗日主題關聯不大的王一民的個人感情上。
其實再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作者對於王一民個人感情的安排也有著潛在的、一定的規則在起作用。按照接觸時間、接觸程度而言,柳絮影、冬梅其實更有可能較早地對王一民發生好感。作者對於柳絮影與塞上蕭之間的感情發展不著一字,而從讀者在作品前半段能夠看到的柳絮影的言行來看,更大的可能性是柳絮影實際上是對王一民有好感的。其實一直到王一民到羅世誠家裡去那一場,我還以為柳絮影會對王一民表示些什麼;說起來柳絮影邀請王一民去看她主演的《茫茫夜》,在某種意義上說不就是女性對自身魅力的一種展現和對王一民的一種期待么?只是王一民遲遲未曾響應,這才有柳絮影和塞上蕭姍姍來遲的「感情」吧。而作者安排給王一民的革命伴侶,則是大家閨秀盧淑娟,至於她的丫環冬梅,盡管比起「小姐」來姿容上也不見得有什麼遜色(後幾章有一個地方說到王一民擔心這兩個容光照人的姑娘一起走會引起太多的注意),才情上雖然差些,也絕非庸俗脂粉所能比擬,然而只能在兩人中間充當居間的信息傳遞人角色,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作者潛意識中的等第觀念,畢竟冬梅只是個丫頭,想配得上王一民,那還得盧淑娟「小姐」親自出馬才行。為了讓讀者感覺到王一民和盧淑娟並非門不當、戶不對,小說開始不就就聲明王一民的父親和盧運啟是老交情,這樣一來這位才子和名門閨秀的結合才顯得更加合理了些。
有人可能會說,人的審美各異,說不定柳絮影和冬梅就是都不喜歡王一民呢?這種可能性當然也不是沒有,但是面對王一民這樣簡直在小說中找不出足矣比擬之人的曠世才子,一個姑娘有這樣的想法也就罷了,連續兩個都無動於衷,這可能么?王一民又不是才情高的一般人無法理解,而恰恰相反,冬梅和柳絮影可都很愛聽王一民的課呢!
小說對於玉旨一郎的死安排得恰到好處,也頗耐人尋味。這位中國人民的朋友,是否有一種「既不能求得愛侶,何不為情敵獻身」的潛在念頭,一如雙城記里的查爾斯·達內呢?雖然書中沒有說玉旨一郎就把王一民視為情敵,但是人之常情,可想而知。
對於投敵後的表現,小說寫得也相當有層次,從誓死不屈的羅世誠到終於屈服、留下污點的塞上蕭,再到「軟體動物」劉勃,的確典型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