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本主角是獨孤求敗的小說
獨孤求敗第一章 痛香魂黃裳託孤 時當中秋.明月皎潔,一名神情落寞的中年儒士,踏著落葉.被著月光,一步一步向臨安城外一座土崗上行來。 土崗上豎著一塊墓碑,碑後是一墳冢,幾~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② 找本網游小說 主角獲得了獨孤求敗和葉孤城的武功
網游之絕對江湖
豬腳進游戲救了1隻鷹,吃了個好果子,學了獨孤和老葉的武功,拿了他們的東東,然後無敵了!看到這就沒往下看了···
③ 求一部獨孤求敗渡劫失敗穿越到現今的小說,貌似是網游 還有一個秦朝第一劍客穿越到現今的小說,一定是網游
第一個是《網游之獨孤劍魔》第二個是《霸道人生》以後想看什麼小說找我!!
④ 有一部小說主角叫獨孤求敗的
劍魔獨孤求敗
主角姓名變化史:林康——獨孤康——獨孤求敗
⑤ 武俠網游小說.主角在一個山洞找到了獨孤求敗和葉孤城的遺物。習得獨孤九劍和天外飛仙
這本小說名曰:網游之絕對江湖
⑥ 有沒有以獨孤求敗為主角的小說 介紹幾本
獨孤求敗異界游,劍魔獨孤求敗
⑦ 獨孤求敗是哪部小說的主角
獨孤求敗
【人物簡介】
[編輯本段]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中的人物。
【人物評析】
[編輯本段]
劍魔獨孤求敗的故事,不足百字描摹,天外高客,孤獨天才的形象活脫如畫。
為獨孤求敗立傳,文字愈少,留白愈多,愈讓讀者神思馳盪,不能自已。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此何等大境界!當世有幾人能當之?金大俠的小說,庶幾近之。
讀獨孤求敗刻於洞壁上的三行文字,可以長歌,可以短嗟,可以滿飲三杯,痛澆我輩俗人心中抑鬱難消的塊磊。
楊過在獨孤求敗石墓前神往意馳,緬懷仰慕,不禁跪拜。
好!對天才的血淚人生,撮土為香,頂禮膜拜,不亦宜乎?
劍冢的寓言,又是一段上上文字,絕佳小品。
弱冠前所用凌厲剛猛之劍,三十歲前用紫薇軟劍,四十歲前用大巧不工無鋒之重劍,此後漸進無劍惟有劍之境,此乃絕妙武學境界,也是絕妙學問境界。
此四層境界依稀有王國維所謂「昨夜西風凋碧樹」,「衣帶漸寬終不悔」,「驀然回首」三種學問境界之意,但更為細致精確,更能傳神,寫出了高手的心路歷程。
【獨孤求敗與劍學】
[編輯本段]
獨孤求敗這個人物,恐怕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未出場人物了,《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等都提到此人。這個人物的出名 之處,一來在於他那極富個性的名字(據某估計,多半是他成名後自己改的);二來是他那傳說中無敵於天下以致於求一敗而不可得的劍術,因此而造就出來 的兩位隔世傳人男主角----楊過和令狐沖。不過,也許是因為他的兩個隔世傳人過於「膿包」的緣故罷,至少在所有男主角中,他們的武功算不得最出類拔萃的,因此有人認為獨孤求敗的武功也不過如此。
由此,某決定對獨孤求敗的劍學之道做一番考證,以博諸位一桀,或者換一種說法:供批判用。
既然是考證,就難免要引經據典。而關於獨孤求敗最為詳盡且被認為是可靠的「文獻記載」的就莫過於他自己在「劍冢」上的題字了。
根據該「文獻記載」,我們知道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分別為無名利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木劍乃至無劍。這五種不同的劍,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在此不妨分別名之以: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和無劍級。
首先來考察一下「利劍級」。
「獨孤九劍」顯然是屬於這個級別的武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玄鐵重劍是根本無法施展「獨孤九劍」的。而在獨孤求敗的劍冢題詞中,對無名利劍又有如下評語:「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弱冠前」即二十歲以前。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能自創出「獨孤九劍」這樣的劍術,即便將這一創作的時間推遲到「軟劍級」階段,即三十歲以前,仍有其不合理性。據某認為,劍術的創造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圍棋的定式,是經過無數前輩高手推敲琢磨後才逐漸完善的一種體系結構。而看過《笑傲江湖》的人都該知道,「獨孤九劍」是一個極其復雜和完善的武學體系結構,其中包括了總訣、破劍式、破刀式、破掌式等等極具完備性的武學理論。作為個人,要創造這樣一個完整的武學體系,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不管怎麼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都是幾乎不可能擁有這么高的經驗和見識積累的。武學奇才如張三豐也須到百歲之後才能自創太極劍和太極拳(這是一個以柔克剛的武學體系,相當完備,而且發前人所未想,不愧為一代大宗師),相比之下楊過三十多歲時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毫無體系可言。
由此不難斷言,「獨孤九劍」最有可能是獨孤氏的家傳武學,正如慕容氏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大理段氏有「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一樣,而且就劍法的名稱來分析,也是家傳武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獨孤求敗非常幸運地出生在這個武學世家,因此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學會了這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第二個境界「軟劍級」。
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從表面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谷」,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
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獨孤求敗棄利劍而就軟劍的原因。
眾所周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沖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面子,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這位太師叔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就因為這句話令狐沖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敗的一戰幾乎送掉小命。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沖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麼選擇軟劍了,軟劍的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祥」之物而「棄之深谷」,並由此開創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谷」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而將「誤傷義士」直書於劍冢之上,又足見其坦當磊落之意,非常人所能及也。
(題外話:獨孤求敗很有可能就在這段時期,將「獨孤九劍」傳與了那位「義士」的後人,以致於這套劍法日後能傳到風清揚手上,而楊過所見到的劍冢卻沒有任何關於劍譜的記載。)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神鵰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鵰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迴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事實上正是「無招」境界的自然體現。以楊過這般輕狂跳脫的性格(據筆者認為,楊過的性格極不適合練「重劍級」的劍法,獲此奇遇者若是換作少年時的郭靖的話,其所領悟的武學真諦將遠多於楊過),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由神鵰督促著練劍,尚能在數日之中就達到了「無招」的境界。(確切地說,楊過終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學理念上達到「無招」的境界,但卻在使用玄鐵劍時自然而然地把「無招」應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重劍級」劍法的奇妙之處。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段充滿了自信與豪氣的題字,說明在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於天下了。
然而學無止境,獨孤求敗開始尋求對自我的超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
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
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託大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藉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范疇。
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豐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本人的武學修養並沒有達到「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月三使」以一些奇招怪式殺得大敗。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面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克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只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味與之纏斗。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神鵰跟隨獨孤求敗日久,雖知其練功之法,怎奈口不能言,只能將楊過拉到海邊,讓他自行領悟。可惜的是楊過悟性太差,只知一味靠蠻力與海浪拚鬥,雖將內力練強了不少,但於武學修養上,卻是一點長進也沒有,無怪他始終沒能達到「木劍級」的境界。
最後,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勝有劍之境」不難理解,當是指「無形劍氣」而言的了。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洋槍大炮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與段譽的「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是自創的,與段譽學自圖譜的「六脈神劍」相比,其難易程度自不可同日而語;其二,「六脈神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由此可見,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麼若論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沖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雲雲,絕非瞎吹牛皮之語。
關於武學的層次,可以簡單的歸納如下:第一是前問所說的利劍期等。簡單的說就是以變化取勝,以繁復的招式變化來取勝。最高境界也無非是大巧若拙,最終還是巧。到了獨孤九劍的層次,已經是極限了。但以變化取勝終究不是王道,所以獨孤求敗最終是回到了鍛煉自身能力的以力取勝的路上。但同樣鍛煉以力取勝,楊過與獨孤的階段又有不同。獨孤是看盡天下招式的變化,練無可練而強化自身的。而楊過練的時候顯然遠遠不到那個階段。所以兩人在武道上的認識也相差甚遠。成就也就相差甚大。關於「木劍」和「無劍」的境界,前文是一種觀點且不論之,個人認為楊過那時候的選擇並沒有錯誤,只是他並沒有達到獨孤求敗年輕時就有的對招式的認識,同樣的木劍,楊過或許打不過金輪,但在獨孤手上,憑內功加招式,卻已經是無敵的地步了。再往上,則是徹底的無劍,也無所謂招式,一掌發出,便如鐵板一塊,如果是利劍期的人物,即使招式再如何強,也無法對抗的。或許兩個無招的人對抗,除了快者勝之外,還有另一個答案,那就是,力強者勝。
⑧ 求這本網游小說的名字,主角,名字有個風,學了聶風的武功及武器,因獨孤求敗看中,所以沒人
網游之俠義天下
請採納,謝謝~
⑨ 講獨孤求敗的網游小說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別在笑傲和神鵰中出現。令狐沖和楊過通過他的遺技最終成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跡卻未見交代,僅在他的遺言中約略提及,關於他的身世之謎一直眾說紛紜。依在下愚見,他其實就是王重陽!一。從時間上看:神鵰顯然是陪伴過獨孤求敗一段時間的,就只算3年吧。當楊過見到神鵰時至少有十七、八歲,其後神鵰又陪了楊過至少十六、七年。而楊過又生於射鵰的結尾,當時黃蓉至少也有十六、七歲。就算王重陽是在華山論劍後一、兩年就掛了,老頑童去埋藏九陰真經時,遇見黃老邪,當時他還是新婚,未生黃蓉。這樣算來就已經五十六、七年左右了。理論上來說,獨孤求敗顯然又不是和五絕同時代的人,因為如果在同時代,他一定會去找五絕比武,以求一敗。而照他的武功,也理應參加華山論劍。而五絕若不打敗他,還好意思稱五絕嗎。然而從神鵰書中來看,五絕似乎根本就不知道獨孤求敗其人,否則黃老邪和一燈大師看見楊過使玄鐵重劍應該會有所表示。五絕成名起碼也應該要用一、二十年的時間。在加上他們起碼也應該知道一些上一代的武林人物,尤其是一個象獨孤求敗這么傳奇人物。這樣一算,獨孤求敗的年代應距《神鵰俠侶》結尾八、九十年,也就是說那頭神鵰在隨楊過沖擊蒙古大軍時應有八、九十歲,可憑它那威猛勁,簡直才方當盛年,不象是垂垂老朽。難道它的生命力甚至還要超過倚天里的老猿猴嗎?這有點匪夷所思。因此從神鵰的歲數上來分析,合理的解釋是獨孤求敗起碼應和五絕在同時代,甚至比他們還要小一輩。再來看王重陽,他應與其他四絕輩分相當,最多也就大十來歲才對。否則他也不好意思以一個長輩身份去和後輩論劍。他乃有道之士,又是童子之身,內功更是精深,東邪、南帝均已活到近百歲,他怎麼也不應該比他們少活三、四十年吧。就算比不過同為道家的張三豐,難道還比不過自己的徒弟丘處機們嗎。上述兩個因素結合,我們可以斷定他當時在重陽觀之死,只不過是故計重施。他既然第一次死能瞞過全真七子,再死一次又有何難。沒這點功夫,還敢叫「重陽」嗎。二。從王重陽死前的種種跡象看:當我們明白了王重陽就是獨孤求敗,就不難理解他死前的種種安排:為了怕他死後,無人能制住歐陽峰,他先培養了段皇爺,教與他先天功,師法諸葛亮安排馬岱殺魏延。他還惟恐段皇爺搞不定,先親自廢一回歐陽峰的蛤蟆功。又傳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陣,足以制約黃老邪。後世武林不至於在他死後天下大亂。他也可以放心的裝死,搖身變做獨孤求敗(當時除了他,誰還配用這個名字),精研武學,快意江湖了。三。從動機來看:王重陽好勝心極強,痴迷武學之癮頭不亞於周百通。他見林朝英破了他的全真派武功,無奈之下只好拿出了九陰真經,還厚顏留筆「重陽一生,不弱於人」。林朝英破了全真派武功,他則要破盡天下武功。再者,大凡練武中人,有幾個能抵擋九陰真經的魅力,就象東方不敗、岳不群們之於葵花寶典,見到了武學至寶,寧可自宮也要練。王重陽礙於自己當年的誓言,奪真經只為保江湖平安,不為武功。因此他不能明著練。只能換個身份練。只有郭靖和周百通這兩個老實人才會相信他。四。從武功上來看:黃裳窮數十年工夫創出九陰真經,是為了對付他的那些仇家。而他的仇家幾乎包括了武林中的各大門派。他相信即使那些人同上,他也可以一人搞定,也就是說他可以破解各家各派的各類武功,這與獨孤九劍每招搞定天下一類武功何其相似。王重陽使劍,而且發明的也正好是「九」劍。王重陽創下天罡北斗陣,說明他精通易理八卦,獨孤九劍也採用的易經八卦方位,難道這些是巧合嗎。五。從王重陽的習慣來看:他信奉狡兔三窟,他要周百通將九陰真經分藏兩處,他自己也是將玄鐵重劍和獨孤九劍劍譜分藏兩處。這也就是楊過沒練獨孤九劍的原因。我們可以肯定,王重陽把劍譜就是藏在了他當年論劍的華山。因為他熟悉那裡的地形。風清揚也是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劍譜。另外,王重陽既然能找到寒玉床這么一塊礦石,當然也能找到玄鐵礦石了。綜上我們可以想見,王重陽在林朝英死後,心灰意冷。決意一心研究武學,打發餘生。在安排好一切後事後,他從活死人墓的密道中悄然而去,研習九陰真經,創制獨孤九劍,遍尋天下異士比武(他當然沒必要再找四絕比武了,在華山論劍時就已經讓他們心服口服了),不受武林規矩束縛,逍遙世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