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學書目的必讀書目
一言以蔽之,《論語》(必讀)、《孟子》(必讀)、《史記》(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漢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後漢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三國志》(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莊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老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墨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韓非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文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韓昌黎集》(或選《柳河東集》,當讀,可選讀章節)、《李太白集》(或選《杜工部集》,當讀,可選讀章節)。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文學史一部,注重總集;無總集的時代,或總集不能包括的文人,始舉別集。因為文集太多,不易收買,尤不易遍覽,故為初學人及小圖書館計,皆宜先從總集下手。
(一)工具之部
《書目舉要》(周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館本。這是書目的書目。
《書目答問》(張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記書庄有石印「增輯本」,最易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附存目錄 廣東圖書館刻本,又點石齋石印本最方便。
《匯刻書目》(顧修)顧氏原本已不適用,當用朱氏增訂本,或上海北京書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續匯刻書目》(羅振玉)雙魚堂刻本。
《史姓韻編》(汪輝祖)刻本稍貴,石印本有兩種。此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國人名大辭典》 商務印書館。
《歷代名人年譜》(吳榮光) 北京晉華書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運森) 商務印書館。
《歷代地理韻編》,《清代輿地韻編》(李兆洛)廣東圖書館本,又坊刻《李氏五種》本。
《歷代紀元編》(六承如)《李氏五種》本。
《經籍纂詁》 (阮元等)點石齋石印本可用。讀古書者,於尋常典外,應備此書。
《經傳釋詞》(王引之)通行本。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等譯編) 上海醫學書局
(二)思想史之部
《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 (胡適)商務印書館。
二十二子:《老子》《莊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屍子》《孫子》《孔子集語》《晏子春秋》《呂氏春秋》《賈誼新書》《春秋繁露》《揚子法言》《文子纘義》《黃帝內經》《竹書紀年》《商君書》《韓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經》,浙江公立圖書館(即浙江書局)刻本。上海有鉛印本亦尚可用。匯刻子書,以此部為最佳。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間詁》(孫詒讓)原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莊子集釋》(郭慶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王先謙)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商務印書館出版。
《春秋繁露義證》(蘇輿)原刻本。
《周禮》 通行本。
《論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湖北崇文書局本。
《抱朴子》(葛洪)《平津館叢書》本最佳,亦有單行的;湖北崇文書局本。
《四十二章經》 金陵刻經處本。以下略舉佛教書。
《佛遺教經》 同上。
《異部宗輪論述記》(窺基)江西刻經處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東晉譯本)金陵刻經處。
《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譯)同上。
《船若綱要》(葛彗)《大般若經》太繁,看此書很夠了。揚州藏經院本。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玄奘譯)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鳩摩羅什譯,菩提流支譯,真諦譯)以上兩書,流通本最多。
《阿彌陀經》(鳩摩羅什譯)此書譯本與版本皆極多,金陵刻經處有《阿彌陀經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廣圓覺了義經》(即《圓覺經》)(佛陀多羅譯)金陵刻經處白文本最好。
《十二門論》(鳩摩羅什譯)金陵刻經處本。
《中論》(同上)揚州藏經院本。
以上兩種,為三論宗「三論」之二。
《三論玄義》(隋吉藏撰)金陵刻經處本。
《大乘起信論》(偽書)此雖是偽書,然影響甚大。版本甚多,金陵刻經處有沙門真界纂注本頗便用。
《大乘起信論考證》(梁啟超)此書介紹日本學者考訂佛書真偽的方法,甚有益。商務印書館將出版。
《小止觀》(一名《童蒙止觀》,智覬撰)天台宗之書不易讀,此書最便初學。金陵刻經處本。
《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經處本。
《因明入正理論疏》(窺基直疏)金陵刻經處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慧立撰)玄奘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偉大人物,此傳為中國傳記文學之大名著。常州天寧寺本。
《華嚴原人論》(宗密撰)有正書局有合解本,價最廉。
《壇經》(法海錄)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語錄》 此為禪宗極重要之書,坊間現尚無單行刻本。
《大藏經》縮刷本騰字四至六。
《宏明集》(梁僧祐集)此書可考見佛教在晉宋齊梁士大夫間的情形。金陵刻經處本。
《韓昌黎集》(韓愈)坊間流通本甚多。
《李文公集》(李翱)三唐人集本。
《柳河東集》(柳宗元)通行本。
《宋元學案》(黃宗羲,全祖望等)馮雲濠刻本,何紹基刻本,光緒五年長沙重印本。坊間石印本不佳。
《明儒學案》(黃宗羲)莫晉刻本最佳。坊間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以上兩書,保存原料不少,為宋明哲學最重要又最方便之書。此下所列,乃是補充這兩書之缺陷,或是提出幾部不可不備的專家集子。
《直講李先生集》(李覯)商務印書館印本。
《王臨川集》(王安石)通行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二程全書》(程顥、程頤)六安塗氏刻本。
《朱子全書》(朱熹)六安塗氏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朱子年譜》(王懋竑)廣東圖書館本,湖北書局本。此書為研究朱子最不可少之書。
《陸象山全集》
《陳龍川全集》(陳亮)通行本。
《葉水心全集》(葉適)通行本。
《王文成公全書》(王守仁)浙江圖書館本。
《困知記》(羅欽順)嘉慶四年翻明刻本。正誼堂本。
《王心齋先生全集》(王艮)近年東台袁氏編訂排印本最好,上海國學保存會寄售。
《羅文恭公全集》(羅洪先)雍正間刻本,《四庫全書》本與此不同。
《鬍子衡齊》(胡直)此書為明代哲學中一部最有條理又最有精采之書。《豫章叢書》本。
《高子遺書》(高攀龍)無錫刻本。
《學通辨》(陳建)正誼堂本。
《正誼堂全書》(張伯行編)這部叢書搜集程朱一系的書最多,欲研究「正統派」的哲學的,應備一部,全書六百七十餘卷,價約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現行者為同治間初刻本。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商務印書館。
《日知錄》(顧炎武)用黃汝成《集釋》本。通行本。
《明夷待訪錄》(黃宗羲)單行本。掃葉山房《梨洲遺著匯刊》本。
《張子正蒙注》(王夫之)《船山遺書》本。
《思問錄內外篇》(王夫之)同上。
《俟解》一卷,《噩夢》一卷 (王夫之)同上。
《顏李遺書》(顏元,李塨)《畿輔叢書》本可用。北京四存學會增補全書本。
《費氏遺書》(費密)成都唐氏刻本。(北京大學出版部寄售)
《孟子字義疏證》(戴震)《戴氏遺書》本。國學保存會有鉛印本,但已賣缺了。
《章氏遺書》(章學誠)浙江圖書館排印本,上海劉翰怡新刻全書本。
《章實齋年譜》(胡適)商務印書館出版。
《崔東壁遺書》(崔述)道光四年陳履和刻本;《畿輔叢書》本只有《考信錄》,亦可夠用了。全書現由亞東圖書館重印,不久可出版。
《漢學商兌》(方東樹)此書無甚價值,但可考見當日漢宋學之爭。單行本,朱氏《槐廬叢書》本。
《漢學師承記》(江藩)通行本,附《宋學師承記》。
《新學偽經考》(康有為)光緒辛卯初印本;新刻本只增一序。
《史記探原》(崔適)初刻本;北京大學出版部排印本。
《章氏叢書》(章炳麟)康寶忠等排印本;浙江圖書館刻本。
(三)文學史之部
《詩經集傳》(朱熹)通行本。
《詩經通論》(姚際恆)聞商務印書館將重印。
《詩本誼》(龔橙)浙江圖書館《半廣叢書》本。
《詩經原始》(方玉潤)聞商務印書館不久將有重印本。
《詩毛氏傳疏》(陳奐)《清經解續編》卷七百七十八以下。
《檀弓》 《禮記》第二篇。
《春秋左氏傳》 通行本。
《戰國策》 商務印書館有鉛印補注本。
《楚辭集注》,附《辨證後語》(朱熹)通行本;掃葉山房有石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編)廣雅書局本。此書搜集最富,遠勝於張溥的《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福保編)上海醫學書局出版。
《古文苑》(章樵注)江蘇書局本。
《續古文苑》(孫星衍編)江蘇書局本。
《文選》(蕭統編)上海會文堂有石印胡刻李善注本最方便。
《文心雕龍》(劉勰)原刻本;通行本。
《樂府詩集》(郭茂倩編)湖北書局刻本。
《唐文粹》(姚鉉編)江蘇書局本。
《唐文粹補遺》(郭麟編)同上。
《全唐詩》(康熙朝編)揚州原刻本,廣州本,石印本,五代詞亦在此中。
《宋文鑒》(呂祖謙編)江蘇書局本。
《南宋文范》(庄仲方編)同上。
《南宋文錄》(董兆兆編)同上。
《宋詩抄》(呂留良、吳之振等編)商務印書館本。
《宋詩抄補》(管庭芬等編)商務印書館本。
《宋六十家詞》(毛晉編)汲古閣本,廣州刊本,上海博古齋石印本。
《四印齋王氏所刻宋元人詞》(王鵬運編刻)原刻本,板存北京南陽山房。
《疆村所刻詞》(朱祖謀編刻)原刻本。王朱兩位刻的詞集都很精,這是近人對於文學史料上的大貢獻。
《太平樂府》(楊朝英編) (四部叢刊)本。
《陽春白雪》(楊朝英編) 南陵徐氏《隨庵叢書》本。
以上兩種為金元人曲子的選本。
《董解元弦索西廂》(董解元)劉世衍《暖紅室匯刻傳奇》本。
《元曲選一百種》(臧晉叔編)商務印書館有影印本。
《金文最》(張金吾編)江蘇書局本。
《元文類》(蘇天爵編)同上。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商務印書館本。
《京本通俗小說》 這是七種南宋的話本小說,上海蟫隱廬《煙畫東堂小品》本。
《宣和遺事》 《士禮居叢書》本;商務印書館有排印本。
《五代史平話》殘本 董康刻本。
《明文在》(薛熙編)江蘇書局本。
《列朝詩集》(錢謙益編)國學保存會排印本。
《明詩綜》(朱彝尊編)原刻本。
《六十種曲》(毛晉編刻)汲古閣本。此書善本已不易得。
《盛明雜劇》(沈泰編)董康刻本。
《暖紅室匯刻傳奇》(劉世珩編刻)原刻本。
《笠翁十二種曲》(李漁)原刻巾箱本。
《九種曲》(蔣士銓)原刻本。
《桃花扇》(孔尚任)通行本。
《長生殿》(洪升)通行本。
清代戲曲多不勝舉;故舉李蔣兩集,孔洪兩種歷史戲,作幾個例而已。
《曲苑》 上海古書流通處編印本。此書匯集關於戲曲的書十四種,中如焦循《劇說》,如梁辰魚《江東白薴》,皆不易得。石印本價亦廉,故存之。
《綴白裘》 這是一部傳奇選本,雖多是零篇,但明末清初的戲曲名著都有代表的部分存在此中。在戲曲總集中,這也是一部重要書了。通行本。
《曲錄》(王國維)《晨風閣叢書》本。
《湖海文傳》(王昶編)所選都是清朝極盛時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學者的文人」的文學。原刻本。
《湖海詩傳》(王昶編)原刻本。
《鮚埼亭集》(全祖望)借樹山房本。
《惜抱軒文集》(姚鼐)通行本。
《大雲山房文稿》(惲敬)四川刻本,南昌刻本。
《文史通義》(章學誠)貴陽刻本,浙江局本,鉛印本。
《龔定庵全集》(龔自珍)萬本書堂刻本。國學扶輪社本。
《曾文正公文集》(曾國藩)《曾文正全集》本。
清代古文專集,不易選擇;我經過很久的考慮,選出全,姚,惲,章,龔,曾六家來作例。
《吳梅村詩》(吳偉業)《梅村家藏稿》(董康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本,無注;此外有靳榮藩《吳詩集覽》本,有吳翌鳳《梅村詩集箋注》本。
《甌北詩鈔》(趙翼)《甌北全集》本,單行本。
《兩當軒詩鈔》(黃景仁)光緒二年重刻本。
《巢經巢詩抄》 (鄭珍)貴州刻本;北京有翻刻本,頗有誤字。
《秋蟪吟館詩鈔》(金和)鉛印全本;家刻本略有刪減。
《人境廬詩鈔》(黃遵憲)日本鉛印本。
清代詩也很難選擇。我選梅村代表初期,甌北與仲則代表乾隆一期;鄭子尹與金亞匏代表道咸同三期;黃公度代表末年的過渡時期。
明清兩朝小說:
《水滸傳》 亞東圖書館三版本。
《西遊記》(吳承恩)亞東圖書館再版本。
《三國志》 亞東圖書館本。
《儒林外史》(吳敬梓)亞東圖書館四版本。
《紅樓夢》(曹г)亞東圖書館三版本。
《水滸後傳》(陳忱,自署古宋遺民)此書借宋徽欽二帝事來寫明末遺民的感慨,是一部極有意義的小說。亞東圖書館《水滸續集》本。
《鏡花緣》(李汝珍)此書雖有「掉書袋」的毛病,但全篇為女子爭平等的待遇,確是一部很難得的書。亞東圖書館本。
以上各種,均有胡適的考證或序,搜集了文學史的材料不少。《今古奇觀》,通行本。可代表明代的短篇。
《三俠五義》 此書後經俞樾修改,改名《七俠五義》。此書可代表北方的義俠小說。舊刻本,《七俠五義》流通本較多。亞東圖書館不久將有重印本。
《兒女英雄傳》(文康)蜚英館石印本最佳;流通本甚多。
《九命奇冤》(吳沃堯)廣智書局鉛印本。
《恨海》(吳沃堯)通行本甚多。
《老殘游記》(劉鶚)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以上略舉十三種,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說。
《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胡適)本書卷二。 《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1923年4月26日,梁任公獨居翠微山,身上沒帶書,用3天功夫,憑記憶開出一份國學必讀書書目,題目叫《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容納典籍大約一百多種。後來覺得作為入門書目,還可以再精簡一些,便又擬了一個「真正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梁啟超說,如果連這個「真正之最低限度」的書也沒有讀,「真不能認為中國學人矣」。
這個書目收納的書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
《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或《通鑒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
《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其他詞曲集隨所好選讀數種。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請錢穆作了系列講座。錢穆提出7部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認為是中國人人必讀的書。
B. 李宮俊經典語錄、納蘭容若經典語錄、倉央嘉措經典語錄、李漁經典語錄、雍正經典語錄、顏元經典語錄、
我愛的那個人,情婉婉,話緩緩。我愛的那個人,心暖暖,手軟軟。
我忘不了你,最後我也走上了恨你這條路...——李宮俊(原創)
我努力保守秘密,你卻到處亂說。--至大嘴巴——李宮俊(原創)
吃完,喝完,嚼益達!哭完,鬧完,罵***!——李宮俊(原創)
一開始我是真心想對你好,現在...算了吧。——李宮俊(原創)
我剛剛得知,那些討厭我的人,ТMD結盟了!——李宮俊(原創)
你說:要送我千里之外,結果:就在門口絆倒。——李宮俊(原創)
別說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也帶著可能兩個字。——李宮俊(原創)
愛瘋,我已經知道自己很窮了,你就別再出了。——李宮俊(原創)
我們都太愛講話,但說到最後只有自己在聽。——李宮俊(原創)
不聯絡不代表不想念,而是想念了又能如何?——李宮俊(原創)
抓著不放是已然失去,放手任他是曾經擁有。——李宮俊(原創)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擅自闖入又默默離去。——李宮俊(原創)
愛一個人需要多少努力,才可以顯得不孤單。——李宮俊(原創)
時間過了,人心變了,回憶沒了,過去走了。——李宮俊(原創)
愛或不愛,我有兩個選擇,卻只有一個答案。——李宮俊(原創)
心不在了,情不再了,如何挽回,怎麼繼續?——李宮俊(原創)
不是我脾氣好,只是生氣這種事,不適合我。——李宮俊(原創)
有時候,為了保護一個人,你不得不傷害她。——李宮俊(原創)
聽過太多不能沒有你;最後還是只剩我自己。——李宮俊(原創)
找個理由,重新開始;找個借口,到止為止。——李宮俊(原創)
愛情在燦爛中結束,總好過讓糜爛變成開始。——李宮俊(原創)
最孤獨的就是看著別人擁有的自己卻都沒有。——李宮俊(原創)
喜歡咖啡那,苦澀的甜味,融入口中的滋味。——李宮俊(原創)
我可以為愛奮不顧身,只要我想,只要你要。——李宮俊(原創)
經過一些事,我領悟了,自然地,會滾遠些。——李宮俊(原創)
沒有命中註定的結局,只有不夠努力的過程。——李宮俊(原創)
婚姻大事,自己做主。一日不爭,一生受苦。——李宮俊(原創)
我雖然上班天天遲到,可是我下班很准時啊。——李宮俊(原創)
難過的時候,我總是深呼吸...然後崩潰。——李宮俊(原創)
希望你愛我,只因我是我,就像我愛你一樣。——李宮俊(原創)
你一開始就不喜歡我,是我一早看出的事實。——李宮俊(原創)
雖然我不會吵架,但卻是一個頂嘴一流的人.——李宮俊(原創)
吵架和分手是兩回事,不要拿分手來當氣話。——李宮俊(原創)
感謝你那無情的再見,讓我知道我愛錯了人。——李宮俊(原創)
把失去的愛情燒成灰,用它滋養下一段愛情。——李宮俊(原創)
我不但沒能掌握愛情,而且還被愛情剁了手。——李宮俊(原創)
我一直想住進你心裡,你卻一直把我往外推。——李宮俊(原創)
因為捨不得讓你難過,所以只好讓自己難過。——李宮俊(原創)
這個世界就這么一個我,你怎麼可以不在乎。——李宮俊(原創)
難得我終於遇見對的人,而你卻說自己要走。——李宮俊(原創)
你不需要再假裝堅強了,讓我來為你堅強吧!——李宮俊(原創)
完全沒有任何人跟我聊天:此人已證實孤單。——李宮俊(原創)
她讓我,思而亂,念而痛,應舍,不應追逐。——李宮俊(原創)
我為了你....是你自願的,我可沒逼你。——李宮俊(原創)
你問我喜歡誰,我心裡想了想,還是你...——李宮俊(原創)
別吐口水了好不?這一路上全是你的DNA。——李宮俊(原創)
你就我的半邊生命,你有多強,我就有多強。——李宮俊(原創)
當別人都開始遲到,我也開始不那麼准時了。——李宮俊(原創)
我變,既是世界變。我不變,既是世界不變。——李宮俊(原創)
我感覺,我再也守不住你了,這感覺像真的。——李宮俊(原創)
染甜棉,清宵水流連。香彌留,光陰玩沙漏。——李宮俊(原創)
現在的我,已不那麼悲傷,卻也不那麼幸福。——李宮俊(原創)
你忘記了我,我卻懷念你,多麼可笑的諷刺。——李宮俊(原創)
既然你這么不想要我,那我只好,不再堅持。——李宮俊(原創)
我為何不哭,因為我僅存的,就只有堅強了。——李宮俊(原創)
各自揮霍,各自生活。各自坎坷,各自曲折。——李宮俊(原創)
不可能忘了你,只能學著,讓我以為忘了你。——李宮俊(原創)
總有一個普通人,在你眼裡,美的無法形容。——李宮俊(原創)
一個人很孤獨,愛上你,我的孤獨乘以兩倍。——李宮俊(原創)
我餓了,有沒有哪位好心人,給點嗟來之食。——李宮俊(原創)
吃貨就是:人家不吃我吃,人家吃我跟著吃。——李宮俊(原創)
我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場愛,竟然戛然而止。——李宮俊(原創)
我離開你,你離開我。我還愛你,你不愛我。——李宮俊(原創)
別擔心,你的一切有我在,你的一切有我愛。——李宮俊(原創)
你要記住,跟某些人講話,是不需要禮貌的。——李宮俊(原創)
文中有你,我心有念。夢中有你,我心安然。——李宮俊(原創)
很怕你的敷衍,因為我知道,你又要騙我了。——李宮俊(原創)
時間讓我明白,我留不住你,我也留不住我。——李宮俊(原創)
你是美麗的,即使你不屬於我,你依然美麗。——李宮俊(原創)
有時候,人愛的過了頭,愛的沒有了羞恥心。——李宮俊(原創)
花漸濃,流紅碎步走。眸中意,涼盡何人候。——李宮俊(原創)
異地戀:我試著想念你,試著想念我們一起。——李宮俊(原創)
兩人的愛情,想看誰愛的多,要看誰先認錯。——李宮俊(原創)
有些事,我不想讓你內疚,所以裝作不知道。——李宮俊(原創)
你做了,誰家男人的新娘,誰家孩子的親娘。——李宮俊(原創)
一條走,且走且停留。一路忘,且忘且珍惜。——李宮俊(原創)
當你說我不了解你的同時,你有了解過我嗎?——李宮俊(原創)
人生到處都是坑,一步一深坑,一坑甚一坑。——李宮俊(原創)
有些人無需深愛,因為那對自己是一種傷害。——李宮俊(原創)
異地戀:等我。我不等。為什麼?人會死的。——李宮俊(原創)
未來的不確定,給了我希望,也給了我恐懼。——李宮俊(原創)
怎麼樣?餓了吧?來,讓我給你滾個大糞球。——李宮俊(原創)
我有多捨不得,每走一步,就會回頭看一眼。——李宮俊(原創)
我模糊記得:在那何時何地,有著何情何物。——李宮俊(原創)
我想,該忘就忘,該放就放。只是誰能做到。——李宮俊(原創)
感覺到,你在我背著你的時候,偷偷望著我。——李宮俊(原創)
天亮了,我還不想起。吃飽了,我還不想停。——李宮俊(原創)
在你心裡,我只是你朋友,我會重要到哪裡?——李宮俊(原創)
那些說別人虛偽做作的人,其實最假的是你。——李宮俊(原創)
沒你的人生,不必要。沒你的人生,我不要。——李宮俊(原創)
為什麼不能再一起?我那麼努力,才找到你。——李宮俊(原創)
沒有你,我早已習慣了,只是難以釋懷而已。——李宮俊(原創)
我的人生,未必是你們想的那麼安靜,平靜。——李宮俊(原創)
長大後,認識的每個人,都有那麼一點距離。——李宮俊(原創)
別對別人太好,你若太過她,她就不愛你了。——李宮俊(原創)
每次看到你,我什麼都忘了,就記得我愛你。——李宮俊(原創)
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皆是是因為心中有愛。——李宮俊(原創)
看你和比人聊得愉快,讓我感覺自己早不存在——李宮俊(原創)
我偶爾會感覺心空空的,卻不知少了些什麼。——李宮俊(原創)
別再問我太白囘痴問題,因為我不懂怎樣回答。——李宮俊(原創)
學會放手,不再擁有;讓你自囘由,是種溫柔。——李宮俊(原創)
現在的我們,只不過是有著同樣回憶的陌生人。——李宮俊(原創)
我喜歡睡覺,因為這樣可以夢到不可能的事情。——李宮俊(原創)
真正的女漢子,都能馴服自己的男友坐著尿尿。——李宮俊(原創)
如果說失戀很難過,那我現在的心情就像失戀。——李宮俊(原創)
煙花肯定是瘋子,要不然也不會這么絢爛癲狂。——李宮俊(原創)
每當我安靜下來,大腦就會自動插播一條回憶。——李宮俊(原創)
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墾出一片荒地來種滿花。——李宮俊(原創)
我不可以去愛上你,因為我們不可能會在一起。——李宮俊(原創)
如果說失戀很難過,那我現在的心情就像失戀。——李宮俊(原創)
你看我開心的樣子,一點都不像是要考試的人。——李宮俊(原創)
不是我們放逐愛情,而是我們已經無法握住了。——李宮俊(原創)
如果不能再愛里相遇,那麼就只能在恨里重逢。——李宮俊(原創)
我羨慕那些相愛著的人,無論他們結局會如何。——李宮俊(原創)
不要在別人面前流淚,因為不會有人幫你擦淚。——李宮俊(原創)
他們都說我無可救葯,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你。——李宮俊(原創)
他們都說我無可救葯,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你。——李宮俊(原創)
因為你總執著於傷口,所以才害怕不堪的從前。——李宮俊(原創)
我羨慕那些相愛著的人,無論他們結局會如何。——李宮俊(原創)
吃貨總能把黑板擦看成,一塊抹了黃油的麵包。——李宮俊(原創)
我不懂愛情的花言巧語,不懂感情的邪門歪道。——李宮俊(原創)
我怕是我一個人動了真感情,你只是在開玩笑。——李宮俊(原創)
我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像你一樣,走的那麼瀟灑。——李宮俊(原創)
明明很愛你,卻又不能表現出來,暗戀的自白。——李宮俊(原創)
你悔了,關我什麼事。你悟了,又關我什麼事。——李宮俊(原創)
總有一些朋友,做不做朋友,都已經沒關系了。——李宮俊(原創)
什麼!懷疑女朋友出軌?來!我幫你一起懷疑!——李宮俊(原創)
王姑娘,你別急,總有一天,我會小人得志的。——李宮俊(原創)
我都不用開心,每天看到你笑,我就會很幸福。——李宮俊(原創)
我會一直等,等到哪天,你想我了,想回來了。——李宮俊(原創)
我討厭那些不穩定的東西,比如你對我的感情。——李宮俊(原創)
你可以喜歡我,但我不可以告訴你,我喜歡你。——李宮俊(原創)
對我來說,寫作不過是:傷了自己,悟了旁人。——李宮俊(原創)
其實,那些從不給你承諾的人,為你做了更多。——李宮俊(原創)
愛意來自心臟,我做的,都是心臟希望我做的。——李宮俊(原創)
有些人是虛胖,有些人是真胖,你是死胖死胖。——李宮俊(原創)
我知道,我們天天都在演戲,也天天都在看戲。——李宮俊(原創)
有種愛情,叫做曖昧。它可有可無,可去可回。——李宮俊(原創)
從今以後,我走我的陽光道,我拆你的獨木橋。——李宮俊(原創)
那個人,不是我們放不下,而是我們不肯鬆手。——李宮俊(原創)
如果有一天,我記起你了,我會選擇繼續忘記。——李宮俊(原創)
離開你,不是因為不愛你,而是因為不堪其辱。——李宮俊(原創)
不愛了又分手,分手了又想念,想念了又難過。——李宮俊(原創)
曾經為你盡折腰,你走了,我腰板又挺起來了。——李宮俊(原創)
有些物是人非。有些物是人廢。有些物是人肥。——李宮俊(原創)
不愛你的人,你拴不住。愛你的人,你趕不走。——李宮俊(原創)
你走時,我才明白,沒有的現在,哪裡的未來?——李宮俊(原創)
你讓我感覺,我已經失去了全部,全部給你了。——李宮俊(原創)
徹底的被你那兩粒吸引————我說的是眼睛。——李宮俊(原創)
與其抱頭痛哭,不如強顏歡笑,起碼能體面些。——李宮俊(原創)
這一世,我這么愛你,要不,下一世你做我吧。——李宮俊(原創)
有些事,我沒有想逃避,但還是不自覺的逃了。——李宮俊(原創)
很多事情,我們還沒想明白,它就已經過去了。——李宮俊(原創)
我不想再想你了,再繼續亂想下去,我會瘋掉。——李宮俊(原創)
日記,寫一行,空一行,有些感覺,我寫不出。——李宮俊(原創)
因為在乎,才這樣,才那樣,可是,你不知道。——李宮俊(原創)
如果我不叫我的名,是不是不會有這樣的人生?——李宮俊(原創)
一個人想不想跟你聊天,是可以感覺得出來的。——李宮俊(原創)
當初我不知道你有著讓我不寂寞不孤單的重要。——李宮俊(原創)
計劃如何報復一個人,可以讓我活得很有規律。——李宮俊(原創)
工作不過是個工作,不要把命拼,拚死沒葯醫。——李宮俊(原創)
閉上眼擁有整個宇宙,睜開眼就只有一張書桌。——李宮俊(原創)
愛情里,一個人做的絕,另一個人才能看的透。——李宮俊(原創)
比情人淺,比朋友深,比陌生人熟,這就是你。——李宮俊(原創)
心無所往而罔,心無所妄而忘,心無所望而亡。——李宮俊(原創)
外面又下雪了,我總是覺得我該堆個什麼出來。——李宮俊(原創)
愛過無數人,但能讓你心跳驟停的,只有一個。——李宮俊(原創)
你變成了那個你曾今說過你永遠不會變成的人。——李宮俊(原創)
我做不到你要的,但我會改好那些你不喜歡的。——李宮俊(原創)
唯有把記憶化成回憶,才能把一切安放在心裡。——李宮俊(原創)
因為你,沒有車沒有房,所以你也沒有丈母娘。——李宮俊(原創)
愛就是愛,沒有為什麼,不問什麼,不怕什麼。——李宮俊(原創)
寧願失去愛做回自己,也不要失去自己得到愛。——李宮俊(原創)
有時我故意走過你的班級,只是為了看你一眼。——李宮俊(原創)
有時候,不想太仔細,不想做一個太敏感的人.——李宮俊(原創)
有時候,我正在聽的歌,都是我心裡想說的話。——李宮俊(原創)
什麼愛不愛,什麼感覺不感覺,都是在看臉呀。——李宮俊(原創)
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談戀愛,愛情才會很長久。——李宮俊(原創)
感謝那些走進我生活里後,再也沒離開過的人。——李宮俊(原創)
不是失去了才會珍惜,而是珍惜了才不會失去。——李宮俊(原創)
時間不但未沖淡一切,反而加深了我對你的感覺——李宮俊(原創)
在鏡子前練習我的微笑,希望她看不出我悲傷。——李宮俊(原創)
愛是一種不小心的需要,但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李宮俊(原創)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們逼囘迫我成熟是什麼意思!——李宮俊(原創)
每次離開學校的時候,我都能聞到自囘由的味道。——李宮俊(原創)
我們之間的那一點幸囘運,我能稱之為是緣分嗎。——李宮俊(原創)
因為你們,我的生活有了活力,裝囘逼有了動力。——李宮俊(原創)
你結婚後,我們這些單身的人,終於敢上囘街了。——李宮俊(原創)
作為愛情的弱者,我一直被牽引,從未去主囘宰。——李宮俊(原創)
一個人努不努力,取決於有沒有動力讓他去努力。——李宮俊(原創)
我有膽量說出口,但我總會忘記我自己要說什麼。——李宮俊(原創)
你不相信我會成功,就像我不相信我會失敗一樣。——李宮俊(原創)
日本動畫告訴我們,二次元就是比三次元好混啊。——李宮俊(原創)
也許和他吵架也好,因為你能坦白說出你的感覺。——李宮俊(原創)
我知道你從哪裡來,卻不知道你是不是我的未來。——李宮俊(原創)
你倆不是乾柴烈火,你倆這是打火機和天然氣啊。——李宮俊(原創)
你謀殺了我的愛情,我還甘願做你的不在場證人。——李宮俊(原創)
你不必在意我的過去,因為我們要一起創造未來。——李宮俊(原創)
我們都還愛著一個人,即使她已經離開很久很久。——李宮俊(原創)
今天家裡的網速慢到,讓我感覺人生都是黑白的…——李宮俊(原創)
當你說這社會現實時,先看看自己又有什麼價值。——李宮俊(原創)
我沒有勇氣去接受事實,任由自己沉睡在回憶中。——李宮俊(原創)
我沒有一個華麗的外表,但我有一副悶騷的靈魂。——李宮俊(原創)
上帝給我關上了一扇門,又順手幫我關了一扇窗。——李宮俊(原創)
只怕時間走的太過匆忙,忘記了躲在角落中的我。——李宮俊(原創)
我翻越千山萬水來找你,你一腳又把我踢回去了。——李宮俊(原創)
我不因別人的贊揚而活,也不因別人的批評而死。——李宮俊(原創)
請在我心口上開上一槍,好讓我對你死了這條心。——李宮俊(原創)
我明白你明白我明白嗎,你明白我明白你明白嗎。——李宮俊(原創)
如果是現在的我愛上你,你會不會對我比較不同。——李宮俊(原創)
其實我也不懂喜歡你什麼,總之被你吸引就對了。——李宮俊(原創)
像我這樣從不怕騙子的人,卡里是從來都沒錢的。——李宮俊(原創)
人的記憶是很容易偽造的,回憶其實沒那麼美好。——李宮俊(原創)
如果別人能突破你的底線,那麼你根本就沒底線。——李宮俊(原創)
當你懂得珍惜一切的時候,一切都會變成美好的。——李宮俊(原創)
世界遠沒我們眼中那麼穩定,一轉眼就會全變了。——李宮俊(原創)
不要猶豫和你愛的人說我愛你,這永遠都不為過。——李宮俊(原創)
我可以有事沒事都給你打電話,只要你不嫌我煩。——李宮俊(原創)
有時候想起你我懂了什麼叫分手後,不會再見面。——李宮俊(原創)
當你們想像EXO在大便時,再帥的人也不帥了。——李宮俊(原創)
請給我一個怨恨世界的理由,好讓我放心***。——李宮俊(原創)
如今,我不想逃避,不要逃避,也不能逃避...——李宮俊(原創)
我比以前,更喜歡你了,可是我不能再喜歡你了。——李宮俊(原創)
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留,可遇不可有。——李宮俊(原創)
愛是三分溫柔,七分暖。恨是三分冷漠,七分寒。——李宮俊(原創)
我愛你,你卻無法相信。我愛你,我卻無法證明。——李宮俊(原創)
我知道你將永遠都不會屬於我,可是我依然愛你。——李宮俊(原創)
如果我愛你只是一句獨白,那它一點意義都沒有。——李宮俊(原創)
世界這么大,街巷這么多,一眼見你,百花綻放。——李宮俊(原創)
我以為,喜歡你喜歡的東西,這樣就會更接近你。——李宮俊(原創)
遇見你,我的慶與不慶。遇見你,我的幸與不幸。——李宮俊(原創)
想你時,好比是哭著喝一碗湯,結果,越喝越多。——李宮俊(原創)
很多事情,我解釋得清楚,你也未必能聽的明白。——李宮俊(原創)
睡覺前,我都會把你白天發給我簡訊,再看一遍。——李宮俊(原創)
你走那天,我如夢初醒。你走那天,我一夜蒼老。——李宮俊(原創)
再見你,我不知是心動了一下,還是心痛了一下。——李宮俊(原創)
我們,都只能用過去的回憶,來填埋現在的空白。——李宮俊(原創)
在我說愛你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早已為你加冕。——李宮俊(原創)
遙遠的距離,陪在我身邊的,不是你,而是手機。——李宮俊(原創)
愛一個人,是要和她在一起,而不是做她的主人。——李宮俊(原創)
不要對流星許願,因為那東西,真的是稍縱即逝。——李宮俊(原創)
你的安慰,好比一刀插進我心裡,然後叫我別痛。——李宮俊(原創)
放棄是,最後的痴念,最後的執迷,最後的圓滿。——李宮俊(原創)
上帝給你缺點,是想讓你知道,你跟別人不一樣。——李宮俊(原創)
再見你,我沒有一絲失落,原來,我不再愛你了。——李宮俊(原創)
愛情里,一個人做的絕,另一個人才能看的透。。——李宮俊(原創)
我的世界,我自己感覺。我的時間,我自己溫潤。——李宮俊(原創)
原來。上天賦予我最大的本事,不是撒謊是演技。——李宮俊(原創)
我只有,一個不確定的明天,一個不知道的未來。——李宮俊(原創)
夢見你了,你對我笑,我也對你笑,醒來一堆淚。——李宮俊(原創)
從前有個壞人,他沒回我信息,然後,他就死了。——李宮俊(原創)
對一個吃貨來說,喜歡的人,就跟食物一樣重要。——李宮俊(原創)
生活,生活,我不想過。生火,生火,燒掉你我。——李宮俊(原創)
那男人,對你這么好。帶著你穿過人流,做人流。——李宮俊(原創)
你走那天,我哭過以後,我重新設置了我的眼睛。——李宮俊(原創)
我的心碎得比煙花更精彩。砰的一聲,開出了花。——李宮俊(原創)
重回老地方。不習慣,不熟悉,不陌生,不喜歡。——李宮俊(原創)
我喜歡你,暗示過了,也明示過了,還要我怎樣?——李宮俊(原創)
回憶就像魔方,一次次的打亂,又一次次的復原。——李宮俊(原創)
等我長大了,一定要空出一間房來,專門放零食。——李宮俊(原創)
最怕女友說:我不能告訴你錯哪裡,你要自己改。——李宮俊(原創)
我知道,你說愛我是陷阱,可是我還是踩了下去。——李宮俊(原創)
曾經大家都很正常,你來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李宮俊(原創)
控制自己,不要讓自己愛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李宮俊(原創)
有一天你會發現,我對你的愛,不再是普通的愛。——李宮俊(原創)
我是一個溫順的人,我的溫順,是為了伺機咬人。——李宮俊(原創)
這世界上,主角明明就只有我一個,哪來的你們?——李宮俊(原創)
時間不顧我的哀求,義無反顧的,將我推向蒼老。——李宮俊(原創)
不能再見你:是我站錯了地點,還是等錯了時間。——李宮俊(原創)
合照里的人,對你會那麼重要,才會在你錢包里。——李宮俊(原創)
很多時候,友情過去了。就沒有理由再重新認識。——李宮俊(原創)
以為自己什麼也不需要,才發現,我什麼也沒有。——李宮俊(原創)
其實,對的人就只有一個。其他的,只是好的人。——李宮俊(原創)
回憶只會讓人心痛,只會讓人說一句「為什麼?」——李宮俊(原創)
你是不公平的。不知何故,我覺得有義務來愛你。——李宮俊(原創)
不是我不知道,只是有些事說出來,我們就完了。——李宮俊(原創)
如果失去能讓她懂得珍惜,那我何嘗不去試一試?——李宮俊(原創)
即使你知道我的故事,也不代表你明白我的感受。——李宮俊(原創)
其實所謂的哲理,有時候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卑鄙。——李宮俊(原創)
你越不相信的東西,它越會發生。。。。是真的。——李宮俊(原創)
不開心的時候請假裝樂觀,裝著裝著可能就像了。——李宮俊(原創)
如果這世界是黑暗的,我願意把自己變成一道光。——李宮俊(原創)
有時,你最重要的回憶,只是別人最惡心的過去。——李宮俊(原創)
有時,你不懂,卻裝懂。有時,你懂,卻裝不懂。——李宮俊(原創)
感情就是,兩個相愛的人,誰先淡,誰先提分開。——李宮俊(原創)
如果你得到了也不珍惜,那就不要阻止別人擁有。——李宮俊(原創)
痛了很久以後在一起;好過一起很久了變得很痛。——李宮俊(原創)
我試著觸摸你的心,但是我觸到的,卻是一道牆。——李宮俊(原創)
偶爾被背叛下,被傷害下,是種成長,也沒什麼。——李宮俊(原創)
如果接受不了事實,我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李宮俊(原創)
愛情就像綁架,綁太緊人會痛,綁太松又會逃走。——李宮俊(原創)
我不能代替任何人,就像任何人不能代替我一樣。——李宮俊(原創)
總有人外表像天使般一樣美,但心裡卻惡毒的要命——李宮俊(原創)
這世上的奇葩那麼多,我卻唯獨鍾情於你這一朵。——李宮俊(原創)
我經常以批判性的目光,圍觀這世上的各種奸囘情。——李宮俊(原創)
C. 中國古代教育史
你想要的是中國古代教育史,那麼就請從頭看起(比較多,我適當刪減給你轉載一下):
有文獻記載的可追溯到有虞時代舜所設庠,舜時,設庠為教,分下庠,上庠,七歲入下庠,庶老為師,十五歲入上庠,國老為師。
我們從上古時期就非常重視教育。
先秦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時期,孔子辦學,開啟了私學教育。
夏商時期的情況是這樣的:夏朝,國家就設立了以「序」為形式的官方學校,到了商代中華文明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積累,並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統,在此基礎上,開始出現新的學校形式「瞽宗」。從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發現當時的學校還被稱為:大學、右學等,教育的對象主要面及貴族子弟,學習內容以文武、禮儀、樂舞等為主,在天文、歷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師則由巫師、樂師或者政府官員充當。
周時期進一步發展:西周時期,政府設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又分大學和小學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序、校、塾等。《禮記. 王制》記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後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當時大學學習以禮、樂、射、書為主,而小學則多學六藝基礎知識。而此時的教育依然一貴族教育為主,平民是很難進入官辦學校學習的。
出土於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記載,「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學,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紀很輕時父親就死了,他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康王就對他說:「你年紀這么輕就做官,我要你進我的小學。」。
教育內容
一為書、數,西周時,人們已經開始在學校教授基本的計算方法,類似今天的「九九乘法表」一樣。二為射、御,主要教授學生駕駛車輛、戰馬,並學習射擊等內容。三為禮、樂,此部分主要學習《周禮·春序》中記載的吉,凶,賓,軍,嘉等禮儀規范。
教育方向
一為西周統治者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上涉獵廣泛,文武兼備,周成王對伯禽說:「夫有文無武,無以威天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就是這個意思。二為統治者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在實際中熟練應用。三為周朝的教育側重點不同,有前重武後重文現象。
教育特點
西周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學在官府」,而且還專有教育的器具和材料,《周禮·地官司徒》說:「閭共祭器,旅共表器,黨共射器,州共賓器,鄉共吉凶禮樂之器」,可見禮樂之器當時是多麼重要的物什。
東周時期,戰亂頻仍,禮樂崩壞。周王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諸侯開始為政一方,不受管制。諸侯開始在設立自己的官學,稱為「癢宮」。然而此時的教育開始由官方向民間延伸和發展,「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所謂「百家爭鳴」就是當時教育的典型寫照。孔子出名正是因為他開創了私人辦學先河。之後諸子百家多是各自立學說,招門生,既是教育,又是宣傳。由於戰亂頻仍的關系,各國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為自己服務,而私學的盛行正好滿足了統治者的需要,也帶來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繁榮。此時的教育脫離了官學形式的束縛,開始變的多樣性,可以說是無所不談,從生到死,從和平到戰爭,從法律到訴訟,無所不包。諸侯開始脫離官辦教育的角色,主要以「養士」來吸引人才。教育特點上首先內容無所不包,其次學宗百家,三為講求實踐與實際相結合,且教育場所不固定,或家,或官,或野。四為教育平民化。
秦代:後,初設博士之官,掌管全國教育,因多愛批評時政,丞相李斯提出:「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並批評私學的存在,「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學議之」。秦始皇採納李斯意見之後,實行嚴酷的專制統治,取消並禁止辦私學,焚書坑儒,屠殺博士和方士。要求希望學習的人「以吏為師,以法為教」。古代教育遭到沉重打擊。
漢代:。漢武帝於是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把儒家典籍《詩》《書》《易》《禮》《春秋》拔高到「經」的地位,並設儒家五博士,取消了其它各家傳記博士,使朝廷教育方針向「獨尊儒術」轉變。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立太學,置弟子五十人,設五經博士教授儒家經典。其時在郡國稱為學,在縣稱為校,在鄉稱庠,在聚稱序,學、校分別設經師一人,庠、序各設孝經師一人,以主掌地方儒學教育。新形式的官辦學校開始形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中國教育開始以儒學經典為主要教授和學習方向。將儒家經典作為課堂的必修教材。人們在官學學習儒家經典,進而通過「舉孝廉」、「征茂才」、「舉賢良方正」等方式進入政府。太學設立後,對學生的出身不做嚴格要求,為才華出眾是舉,並對家境貧寒者提供資助。
兩漢時期,國家教育管理機構也逐步完善,中央設太常兼管教育。蜀郡守文翁成都石室辦學以後,地方學府興起,由行政長官兼管。太學或其他中央學校以及地方學校主要教授學生儒家經典,兼插六藝,在辭、賦、畫、書等方面也無所不包。
私學方面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發展,但在教育模式上以和官學接近。幼年以認字教育為主,少年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青年以研究和應用為主,基本和官辦學校教授內容相同。
魏晉南北朝:由於「喪亂弘多」,政局跌盪,官學衰落,士族階層轉而從《老子》、《莊子》和《周易》中找思想依靠,形成了「玄學清談」。嵇康就是其中代表人物。教育內容除官學外,已不在以儒家經典為主,開始教授相對立的放任思想,有人提出」超名教,任自然」等觀點,不再學宗一師,且不主張學習和實踐相結合,講究清凈無為。
地方私學興盛起來,憑藉「朝章寬簡,政網疏闊」卻有了長足的發展,當時的情形是「橫經受業之侶,遍於鄉邑;負笈從宦之徒,不遠千里」。教育模式也向家族式、私塾式兩個方向發展,而家族式教育成為這個時期的主流模式,進而士族家庭人數繁多,逐漸形成了世族勢力。世族家庭教育不在以儒學為主,更兼玄學及博弈書算方面,並將儒釋道相互摻雜,教授知識面也逐漸變廣。此時民間多學經學,而貴族家庭則更傾向詩、書、朝儀等方面,有些家族則世代只通一門,或歷史,或禮儀,或琴棋書畫,王獻之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隋唐教育的系統化:隋唐時期由於政治、文化、科學、經濟等方面都發展迅速,國家教育模式也擺脫了漢代獨尊儒術的觀點,同時兼顧佛道思想,逐漸形成以儒學為主,佛道為輔,兼通六藝的發展方針。
隋文帝開國後,在中央設立了國子寺,設寺祭酒轉管教育,又置博士、助學等充當老師。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算學、書學等專科學校,大理寺同時設立了律學,教授法律。由於隋初學校系統發達,學生眾多,但人才鮮少,隋文帝下詔廢天下之學,只保留國子寺一所綜合式學校。國子學後改稱太學,而隋煬帝以後,國子寺改為國子監,並在地方設立庠、序等學校,教育規模逐步擴大。但由於隋煬帝好興邊事,戰爭不斷,學校教育最終變的徒有其表,失去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意義。 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始置進士科,開創了科舉考試制度,為國家教育和選拔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式由於創制之初,規矩尚不完備,考試內容、方式等沒有定式,所以對國家教育未形成重要影響。
唐朝是中國教育完善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唐高祖建制以後,繼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國子監之外又設立弘文館、崇文館兩所貴族式學校。地方設立州學、縣學。除教育科目繁多以外,唐高宗還令當時在各學科有造詣的官員編寫各科教材,指定為「國學行用」書籍。教育年限不等,有三年,也有七年,分科完成。學生來源也屏棄了魏晉唯出身的陋習,不分貴賤,唯才是舉。科舉考試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創設武舉,以選拔武術人才。唐朝後期,韓愈提出了按照人性的不同,因才施教。強調教育對一個人品性的影響。唐朝教育隨著國力日盛,繼而發展成為國際教育。高麗,新羅,百濟,日本,安南等國家都派遣了留學生或留學僧來國子監學習各科課程。據統計,當時中央和地方學校在學人員達到6萬多人,各科人才備出,專科優異也可為官成為那個時期的主要體現。主要的教育機構是國子監。國子監設祭酒一人,是最高行政長官。設司業二人,助祭酒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設丞一人,督導學生學業。設主簿一人,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監。府州縣學學生由長史掌管。國子監設有博士、助教、直講等,主管經學教授。老師多以社會名流、政府官員充當。
弘文館則是主要生源。崇文館要求學生都是一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國子監為文武三品以上,太學五品以上,四門學七品以上及庶人才學優異者都可參加。律學、書學和算學需八品以上並兼收社會專攻型人才。級別上,弘文館、崇文館最高,國子監次之。中央學校生源選拔主要來自貴族子弟及各地考試優異人才。地方官學中的優秀人才也可經推薦、考試後進入太學學習,平民入學者稱「俊才」。學生學習時間長短不一,入學時間也不相同。畢業年限分6年和9年兩種,按學習科目劃分。
官學分旬試、歲考、畢業考三種。旬試即10天一考,考試內容為背誦和講解儒家經典。歲試即年終考試,考試內容以年內所學所有課程,分上等、中等、下等三個分數線。下等為不及格,需重新學習,不及格三次則需延長在校時間,累至9年仍不及格者,令其退學。畢業考由博士出題,國子監祭酒監考。各學學生能通二經者,平民能通三經者,才有資格考試。各地官學考試及格者由下往上,升入上級學校學習,直至升入太學、國子監學習。
宋代:重文輕武政策
宋初皇帝採取「重文輕武」政策來緩解武將謀國的壓力,提高文人的政治待遇,這一政策也體現在國家教育上。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在解除武將兵權的同時,重用儒臣,實行儒臣執政、以文代武的政策。宋太宗以後後,提倡「用文德禮治」,「遵周孔之禮」,主張以儒學為修身之道,同時講求佛道思想的作用。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
興學運動
第一次興學運動發生在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即「慶歷興學」。旨在對教育機構和科舉制度進行改革。 內容有在州縣設立學校,擴大太學和國子監規模,增加講經博士人數,規定凡受教育者才可參加科舉考試,考試內容改為策、論、詩賦三種。但運動因組織者范仲淹被罷黜官職,只進行了很短的時間,就匆匆結束。
第二次興學運動從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開始至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繼續推進,由同平章事王安石倡導,改革內容將太學分為三個等級,即所為三舍法,下舍成績優秀升中舍,中舍優秀升上舍。熙寧四年五月在地方設立官學,撥學田,置小學教授。十月頒布「三舍法」,改革太學。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頒布太學令。改革科舉取士的方法。王安石認為國家選拔人才應「本於學校」,提出停止明經試科,增加進士名額,取消科舉考試中的詩賦、帖經和墨義內容,改為經義和策論。同時恢復各類專科學校。王安石還提出學校教育要」求專門,兼文武」,在東京設立武學,教授軍事知識。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朝廷設立了經義局,對《詩》、《書》和《周禮》進行新的注釋和講解,匯編成《三經新義》作為全國教育系統統一經學教材。此次興學運動時間長,成效大,但隨著王安石變法的失敗,興學運動也中途而廢。
* 第三次興學運動從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開始,這年八月,詔天下興學,以「三舍法」令行天下。州置教授二員,縣置小學。縣學生選考升州學,州學生三年升太學。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又下詔以學校取士,停廢科舉。崇寧興學的目的在於恢復第二次興學運動中的改革內容,學校制度變化不大。
宋代官學,規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武學、律學及四門學和廣文館。中央各部門也設立書學、算學、畫學、醫學。地方上,設立州縣兩級學校,並在路設立學官。教師先由地方選聘,後改聘進士或國子監、太學畢業學生,教材有國家統一頒布,多以五經為主。
有宋一代,各地書院式私學盛行,主要由於自唐朝以來,印刷業發達,書籍增多,民間可掌握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增加,又因五代時戰亂四起,教育中斷,想學習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學識的學者的周圍,既而形成書院。宋朝時,官方為了對私人辦學進行管理,對私學「賜匾」、「賜書」、「賜學田」,給予承認,於是書院形成了以私學,半官辦,官辦私學等多種方式。另外由於當時有學識有威望的學者,比如朱熹、陸九淵都喜歡在書院講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書院式私學的威望。著名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南宋時期,書院規模擴大,學生增多,逐步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辦學和上學的風氣。書院也從最初的教學場所變為兼顧研究的學術機構。
兩宋時期,由於國家重視文人,經濟發達,使得國人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於受教育的目的,怎麼教育人,各時期沒有統一觀點。王安石主張學以致用,為國家政治服務。范仲淹主張學以研究,為國家體制的改革服務。陳亮等人主張受教育是為了謀取功名,建功立業。這時期的學派代表都主張」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的知識都可以拿來學習。南宋時期的程朱理學主張受教育要「明天理,滅人慾」,主張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人的品德,強調教育的連續性,提出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教學的基本用書。
遼金兩國的教育
遼金兩朝為了鞏固本民族在中原的統治,籠絡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地方設州學、縣學,並舉行科舉考試,推崇儒釋道思想,對中國教育起到了推進作用。對於本民族,遼金還設立了特殊學校,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58年)創設女真國子學,僅限金人子弟優異者入學。地方還設立女真學府及京外醫學。在宮廷還設立宮廷學校,專門教授宮女。
元朝教育的低迷
元朝統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設立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三類學校。地方上各級行政區域除設立普通官學外,還設立了培養專門人才的醫學,蒙古學,陰陽學。在農村還設立社學,社學是一種啟蒙式的小學校。雖然元代也於公元1313年恢復科舉制度,學習和考試《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主,講解以以朱熹《四書集注》為准。以註解《四書》為考試內容,也從元代開始。雖然元朝有完善的教育體系,但由於統治者過分強調種族優越性,將國家管轄的民族為為不同等級,蒙古有蒙古法,而漢人有漢法,造成種族對立。元朝的教育制度並沒有緩和這種對立情緒,進而轉變為大規模農民暴動,導致亡國。
明朝教育的興盛
教育機構逐步擴大和完善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非常重視教育,並在劉基、宋濂等大臣的參與下,制定了一系列完善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明朝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宗學、武學、醫學、陰陽學等學校,地方上,在內地省份設立府學、州學和縣學,邊疆省份設立衛學,統一名稱為「儒學」,按照地方行政等級不同稱為都司儒學、行都司儒學、宣慰司儒學、按撫司儒學、諸土司儒學等。洪武八年還在鄉村設立社學,明孝宗弘治十七年還規定鄉村每35戶就要設立社學一所。中央以禮部作為全國教育管理機構,地方則在諸路設置學政等官掌管教育。
明朝為照顧功勛舊臣,對這些人的子孫特別優待,他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直接進入學校學習。生源一般分為「舉監」、「貢監」、「蔭監」、「例監」四部分,前二者,多為地方選拔的優秀學生,後二者多為官員子弟或對朝廷有物資貢獻人的子孫。在國子監讀書的稱為監生。此外還有來自朝鮮和琉球的留學生也在國子監學習。
八股取士
由於科舉考試實行幾百年,逐步完善,程序越來越復雜,而在考試內容方面也越來越狹窄。明朝科舉考試提倡程朱理學,以「四書」、「五經」為主。而「四書」、「五經」又以《四書大全》、《五經大全》作為科舉取士的唯一教材。並作為全國教育系統的統一教材。在考試模式上,也規定必須使用八股文寫作,字數也受限制,內容不能自由發揮,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想的多樣性。
書院政治
明朝初期,書院教育模式被命令禁止,後又逐漸小范圍恢復。但這時期的書院已經褪掉私學的角色,成為了官學的另一種形式。張居正當政時,以書院學生聚齊在一起發泄對朝廷不滿為由,大量毀壞書院。明朝末年,無錫人顧憲成被罷官歸還原籍,出於對朝廷政治的不滿,遂聚徒講學,並以東林書院為基地,不時議論朝政,和朝廷里的清流派相呼應,形成了歷史上的「東林黨」,逐漸捲入政治旋渦中,書院教育也逐漸失去以教育為主的功能,成了朝野政治斗爭的工具。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與明末啟蒙教育理論
明朝中葉,王守仁對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學提出批評,認為程朱理學講求的品德修養和現實嚴重脫鉤,應該將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即忠孝仁義信等對自身的實際的道德修養,掌握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到「省查存養」,有事無事都要時刻對自身和外界進行是非錯誤的辨別。王守仁還主張對於萌芽教育,要順應孩子的「樂嘻游而憚拘檢」之情。到了明朝末期,隨著社會矛盾激化,邊界戰爭和內部人民暴動頻起,以及在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張人性不分善惡,是與生俱來。他們批評程朱理學主張的中庸之道,反對無關外界的「修身養性」,提出教育要」經世致用「,學習各方面知識,反對八股文鉗制人的思想,講求學習和實踐結合,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趨利避害,強調「履事、習事、實歷、習行、習作、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清朝傳統教育的衰落
清代前期國家教育體系沿用明制,順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入主北京,恢復科舉考試,並修復國子監,改稱國學,設置祭酒、司業及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籍、典簿等官,並設府道州縣學,鄉村設置社學、義學,邊疆設置衛學。為滿族和蒙古族設宗學、八旗學、蒙古學。後來在國學內設立滿洲司,允許八旗子弟進入國學學習。清代前期教育和明朝教育體制變化不大,除進一步完善教育的基礎建設以外,還增加老師的人數,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注重選師的能力和學識。清朝也接受外國留學生在國子監學習,比如俄羅斯,琉球兩國在不同時期都派遣過留學生。
清朝教育在考試方面對科舉制度作了更嚴格的規定,在嚴肅制度、慎重科名、防止弊案作出了更細致的規定,並相應的提高了科舉考試人員的待遇。順治丁酉科作弊案和康熙辛卯科作弊案成為清代前期最著名的考場舞弊事件。由於清朝政府注重漢族知識分子,在科舉考試中,規定宗室不參加鄉、會試,旗人、蒙古人不得錄為三甲。另外前期教育中,政府注重平衡各地的教育差距帶來的考試不公平現象,按照各地教育的規模和入學人數分配考試錄取名額。然而由於清朝在教材上以「四書」為主,考試內容也是在四書中尋章摘句,讓考生根據官方註解進行解析,使得學生為了考試而考試,學習面過於狹窄,達到不知古不識人的程度。鴉片戰爭之後,洋務運動如火如荼,青年學生開始被派遣到外國留學,帶回先進技術的同時,也帶回許多先進的觀念。在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碰撞中,傳統教育因在科技方面的缺失而越來越受到留洋學生的輕視。張謇提出「教育救國」,希望通過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挽救中國的衰亡。但他不主張完全嫁接外國教育模式,提出嚴格教育論,「凡教之道,以嚴為軌。凡學之道,以靜為軌,有害群者去之,無姑息焉」。容閎提出中國教育應借鑒西方模式,取消科舉考試,讓學生學習各方面知識。國家經歷洋務運動、庚子國變之後,傳統教育受到各界的批評日間增多,以至於光緒三十二年,朝廷廢止了傳統的科舉考試,改設新學,先按傳統考試發放錄用人才,在設立小中大學堂之後,又根據成績優劣授予功名式文憑。
自此,中國新學開始,新式教育興起,中國教育史也不再是古代教育史了。你可以自己w-i-k-i網路不讓我發他們的網站。用谷歌搜一下。我是轉自那裡的。看看還真是長知識。
D. 河北古代名人有哪些
1、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後人稱其為唐堯,帝堯曾在今邢台大麓禪讓位於舜。 政治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商代孤竹國,含今遷安市、灤縣、盧龍以北)人。 3、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5、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 6、燕王噲(?─前314年)戰國時期燕國政治家、第三十八任國君。公元前321年繼位。前316年把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 7、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戰國時期燕國政治家、軍事家。在東北設遼西、遼東等5個郡,奠定了秦代東北疆域。 8、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9、趙奢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 10、藺相如戰國名相,河北曲陽縣人,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1、廉頗戰國四大名將,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12、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13、李牧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14、毛遂趙國賢士,毛遂自薦,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 15、趙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鄲人。 16、趙佗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河北省正定縣以南)。南越國創建者。 17、毛亨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18、毛萇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詩經》,就是毛萇注釋的「毛詩」。 19、韓嬰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註: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20、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人。功罪千秋評說。 21、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代表作《佳人曲》。 22、李夫人漢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後被追封為孝武皇後,有「傾國傾城」之貌,其兄曾贊其「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3、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歷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24、劉琨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詩人。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聞雞起舞的另一主角。 25、高歡(496-547),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人,鮮卑化的漢人,北齊王朝的奠基人。 26、祖沖之今河北淶水縣, 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 27、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8、孫伏伽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29、李春河北邢台臨城人,隋代造橋匠師,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趙州橋的設計者。 30、竇建德河北故城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1、劉黑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2、賈島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33、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34、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 35、郭威河北邢台人,後周太祖。出身平民,是一位歷史上公認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36、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 37、李百葯,史學家,詩人,《二十五史》之《北齊書》作者,河北安平人。 38、慧能,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六祖法寶壇經》主人公,河北涿州人。 39、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0、蘇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編修,人稱蘇學士。最擅長畫竹石等,能詩文。 41、馬致遠滄州市東光縣馬祠堂村人,元代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42、梁夢龍(1527~1602年),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43、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 44、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45、王錫袞 紅頂商人,保定腰山王氏庄園創始人。 46、曹雪芹祖籍河北豐潤,偉大的文學家。 47、劉春霖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48、馮國璋北洋三傑之豹,河北河間人,著名笑星馮鞏的曾爺爺。 49、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50、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一代英豪,傳奇名將。 51、苗圩,河北昌黎人,現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 52、張中行河北香河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燕園三老之一。 53、馮至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教授。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54、孫犁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55、郭小川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56、王蒙河北滄州人,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紅學家。 57、鐵凝著名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 58、王寶強河北邢台人,青年演員,以其草根形象深受觀眾喜愛。 59、尚小雲,邢台南宮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全國勞模 王玉坤(安平人)、耿長鎖(饒陽人)
E. 明朝的政治體制是怎麼樣的
現發現趙豐年先生的《華夏千年歷史回顧和啟示》大作中有一些關於宋明的論述與史實不符。若不出來說明一下,恐會誤導他人。例如,該文指責說「宋太祖、明太祖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讓中國人民飽受各種內戰、外敵野蠻屠殺的痛苦折磨。」而事實則與之相反。因為宋太祖之前的中國是個四分五裂(五代十國)、戰亂紛飛的時代,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宋太祖結束了五代擾攘的局面,使中國人民脫離了各種內戰和避免了外敵的野蠻屠殺。
明太祖也是這樣的偉人。明太祖不但結束了曠日持久的各種內戰,還高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旗幟,消滅了竊據中國近百年的野蠻外敵,使中國人民擺脫了「各種內戰、外敵野蠻屠殺的痛苦折磨。」,並數度遣兵深入大漠、追繳殘敵以期杜絕外患。
另外,宋太祖和明太祖並非處於和唐太宗對立的另外一個極端。兩者之間,乃至宋明兩個朝代,特別是宋初和明初之間都有很多的不同點。如宋朝極端地重文輕武,極端優遇士大夫,對北方游牧民族盡量委曲求全,不惜屈膝於異族,向異族拱手稱臣,簽訂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而鮮有主動出擊之舉。而明朝則不是這樣。它是一個剛質健拔、充滿陽剛之氣的朝代。明代、特別是明前期,對士大夫不但不太重視,甚至還冷酷無情,大臣們上朝前都擔心自己能不能安全回家呢。這也是明朝後來被文人們抹黑的重要原因。明朝,從其建國起,就主動向北方游牧民族出擊。哪怕是兵臨城下,哪怕是內憂外患已經到了快亡國的時刻,它仍拒絕和異族和談,更不可能像宋朝那樣屈膝投降,簽訂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了。
就拿明朝後期,皇帝因幾十年不上朝而被眾多人當作明朝連滿清都不如的萬曆年間來說吧。當擁有先進火器的日軍侵略明朝的屬國朝鮮時,明朝政府盡管自身有很嚴重的危機,如北虜仍在騷擾問題、東北女真勢力日益擴大問題、國內民生和社會治安問題,但仍是毅然出兵,並且打敗了日軍,把日軍從朝鮮趕回去了。而三百年後,同樣是在朝鮮,對手同樣是日本,且自身武器裝備並不比日本差多少的情況下,滿清卻是一敗塗地,很快就屈膝投降,割地賠款了。至於宋朝,就更不用說了。從北宋建立到北宋滅亡、再到南宋滅亡,不但去不了朝鮮之地,連河北的燕雲十六州都收回不了呢。
而明成祖數度親征漠北,更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
宋太祖和明太祖,也沒有「忘了北方未歸化游牧民族的南侵的危害」。宋太祖在尚未完成統一南方之前就進行過北伐異族的軍事行動。而在基本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後,第二年就開始北伐,進攻有契丹強敵支援的異族政權北漢。可惜途中神秘死亡。宋太祖不但要消滅異族北漢政權,而且還要收復由異族石敬塘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所以,說中途去世的他「忘了北方未歸化游牧民族的南侵的危害」,是不合事實的。
明太祖就更沒有「忘了北方未歸化游牧民族的南侵的危害」,當然也不存在「過分注意防止軍閥擁兵自重」的事情。明太祖在位期間,明軍不但經常主動出擊漠北,其精兵也大都布置在北方邊境一帶,而且還讓他的兒孫們當軍閥擁兵自重。這也是明成祖得以取得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太祖和宋太祖不是與唐太宗對立的另一個極端,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
至於趙豐年說的「我們的中國,從五胡亂華以後,在某些方面就開始陷入走極端的惡性循環。」當然也不符合歷史事實。事實上,五胡亂華後的中國依然有過強盛繁榮、且創造出了超越前人文明的時代。
趙文指責明朝「在拋棄宋代弊端的同時,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宋代鼓勵商品經濟發展,政治開明仁慈等種種政策,在明代所剩無幾。在西方文明開始大幅度進步的時候,明朝卻從宋代的文明發展大大的退步了。這些制度的倒退盡管在明初短期的國防利益,卻推動了明朝的衰落和被北方游牧民族再次滅亡。」,這一指責顯然也不太符合客觀事實。
明朝當然沒有「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明朝同樣鼓勵商品經濟發展,而且還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萌芽。再說「政治開明仁慈等種種政策」,若說不以言論殺士大夫,若說士大夫的待遇上,那確實是不如宋朝「開明仁慈」。但這不能代表明朝的政治就不開明,就不仁慈,宋代的「政治開明仁慈等種種政策,在明代所剩無幾」了。
事實上,明朝的政治制度非但不比宋代差多少(實際上,宋朝也是皇帝擁有較大權利的中央集權制),也比同時代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來得先進。例如,各大臣也是通過比較公平嚴格的考試選拔出來。其選拔過程,比宋朝都來的嚴格。而且即便是一貧如洗的山民,只要能通過這一選拔考試,就可以成為管理國家的棟梁,甚至還可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而且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幹部,即國家的各級棟梁不是世襲制,因此,哪怕自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級的國家支柱,若子孫通不過選拔考試,也只能當平民百姓了。
明朝政府和宋朝政府一樣,也是脫離皇室而獨立化了的,由以內閣首輔大臣(實質性的宰相)為首的大臣們運作的。也就是說國家權力是由皇帝和諸大臣們分擔並相互牽制的。明朝也有專門監督皇帝的諫官。不但政府官員,民間也可以直接批判皇帝,直接指責皇帝的過錯。若朝野的批評正確,皇帝即使心裡不高興,表面上也只能容忍。因此即使出現萬曆帝那樣常年不上朝的皇帝以及昏庸之君,國家機器也能照樣正常工作。
整個明朝年間,其中央政府中一直沒有出現宋朝秦檜那樣的內奸,不能不說與其政治體制有高於宋朝之處有關系。明朝所造就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只會比宋朝多,不會比宋朝少。 思想家如劉基、王陽明、李贄(卓吾)、薛瑄、陳獻章、胡居仁、羅欽順、湛若水、王廷相、唐鶴征、王艮、羅洪先、何心隱、焦竑、劉宗周、孫奇逢、陳確、王畿、魏校、呂坤、方以智(方還是科學家)、朱之瑜、傅山、黃宗義、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李恭、戴震、李顒、呂留良等等;文學家如李開先、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凌濛初、蒲松齡、龔升、孔尚任、吳敬梓;歷史學、政論學、考證學者如張居正、顧憲成、陳子龍、高攀龍、孫奇逢、張溥、萬斯同、萬斯大、全祖望(此人雖生於滿清初期,但家庭則是頗有民族氣節的家庭,本人受的也是黃宗羲,萬斯同等人的影響。其他人亦然);自然科學者如朱載堉、李時珍、潘季馴、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傅山、方以智、王錫闡等;大建築學家如計成等。
也正是明朝較為寬松的政治環境,使中國人的思想變得異常活躍和具有前瞻性。批判精神、懷疑精神、經世致用的思想、實測實驗實證思想以及積極的西學受容是明朝、特別是明末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思想等各分野的特徵。
出現了一批反封建專制和具有近代民主自由平等主義色彩的思想家。如李贄的「人人皆可以為聖」,「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等反對孔孟儒學和封建禮教的主張;顧炎武的「眾治」取代君主專制的「獨治」;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唐甄的「凡為帝王者皆賊也」;黃宗羲的「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為人君者」「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的見解以及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主張。這些都是和近代歐洲的個人自由、人性解放、人人平等、民主與法制的思想是相通的。
宋代,似乎沒有這樣的思想吧?又何來明朝「在拋棄宋代弊端的同時,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在西方文明開始大幅度進步的時候,明朝卻從宋代的文明發展大大的退步了。」之說?
眾所周知,活字印刷技術的出現使得靠手寫製作的書籍能大量迅速地復制,因此到那為止與書籍無緣的一般人也能容易地購買閱讀書籍。這對發源於英國的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以及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明代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使用比宋代的膠泥活版更先進的銅鉛活版印刷技術,書物得以大量出版的時代。因此若無明末的大動亂,若無野蠻異族入侵及其長久的令人窒息的統治,那些具有近代民主自由平等主義的思想就可以廣為人知,逐漸被人民大眾所接受,從而喚醒或者確立人們的近代民族主義意識,促使政治、經濟、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生產業革命。那麽中國就決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何來「在拋棄宋代弊端的同時,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在西方文明開始大幅度進步的時候,明朝卻從宋代的文明發展大大的退步了。」之說?
其實,中國的初中歷史課本就明確指出:明朝擁有在質量上超過前代水平的、技藝先進的織染、製糖、造紙、制瓷、采鐵、鑄銅、造船、兵器製作,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待種手工藝和土木建築,南京的龍江造船廠,北京的軍器局、寶源局,遵化鐵廠,蘇州的織染局,饒州的御窯廠所設的工場都有細致的分工。洪武時,官辦鐵冶的定額每年已達一千八百四十七萬余斤,錢幣年鑄最高量已達一億九千九百八十四萬余文。宣德時,饒州傳造的瓷器一次達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其他絞羅紗綢、彩緞雕漆等消費品的製造更是不可勝數。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商品經濟也空前活躍。到中葉以後,呈現出類似於產業革命以前的歐洲的社會狀況,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奠定了形成近代民主自由主義思想的經濟基礎。
早在明前期,就有了製造可以遠洋到非洲的艦船的技術,而同期的歐洲只能造一些小型的木板船[Paul Kennedy著《大國の興亡》上(譯者鈴木主稅,株式會社草思社於1988年11月7日第18次印刷發行)]。「明代鐵產量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由於建築盛行,發明了利用簡單機械原理的起重機。火器在明代有很大進步,大炮有從西洋輸入的弗郎機、紅夷炮,槍有快槍、鳥嘴槍及各種手銃,已和近代武器接近。」[尚鋮《中國歷史綱要》374]明初就已經擁有大量製造當時最先進武器的技術,並積極投入實戰,因此讓當時的敵人蒙古人(韃靼、瓦刺等游牧民族)聞風喪膽。明朝不但擁有這些先進火器,即使在弓箭這種冷兵器的製作技術上也比「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來得先進。因此明朝政府不但嚴禁向蒙古人出售那些先進火器,也同樣嚴禁向蒙古人出售弓箭和用於製造盔甲刀箭的鐵器。蒙古人為竊得這些先進武器而絞盡腦汁。例如用派遣朝貢團的方式,途中從明軍士兵和不法商人那裡偷偷購買這些先進武器,並用引誘、綁架等手段迫使中國人到其居住地傳授和仿造這些武器。
就拿鄭和七度下西洋這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說吧。鄭和率領龐大的海軍艦隊遠洋非洲,是空前絕後的壯舉。可若沒有當時最先進的造船、引航、艦船編隊技術,乃至海上長期生存的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這樣高度的技術,別說同時代的西方文明,就是「宋代的文明」也沒能實現。何來「在拋棄宋代弊端的同時,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在西方文明開始大幅度進步的時候,明朝卻從宋代的文明發展大大的退步了。」之說?
不但明代中前期,就是後期,仍比同時代的歐洲更發達。當來華的傳教士把當時中國的發達情形寫成報告發回歐洲時,給歐洲的知識分子以很大沖擊。「前近代所有文明中,最先進的,擁有優位的就是中國。十五世紀的人口為1億到1億3000萬人,與歐洲的五千萬到5500萬相比,壓倒性的多數,擁有優秀的文化,實施了灌溉的肥沃耕地從十一世紀起就通過非常好的運河連接在一起,教育程度高的儒者役人運轉著職員等級制度整備齊全的行政機構。其洗煉了的統一國家的樣子,令來訪的外國人羨慕不已。確實,中國文化蒙受過蒙古部族的激烈攻擊,也被忽必烈汗侵略和統治過。但中國有著不是靠征服者來改變,而是去改變統治者一方的實績。1368年明王朝建立,趕走蒙古,實現中國的再統一時,有很多從前的秩序和學問都溫存下來了。受過尊重『西歐』科學的教育的讀者最驚奇的大概是中國文明中的技術水平之高吧。中國自古就有很大的圖書館。活版(movable type)印刷早在十一世紀就已經登場,不久大量書籍就被印刷出版了。受運河建設和人口增加的觸發,產業和貿易都發展起來了。中國的都市,與同時代的中世歐洲的任何都市都大得多,交易路也延伸到很遠。紙幣很早就被利用,在商業發展和市場成長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明在十四世紀末打倒蒙古統治者時,就已經使用大炮了。」[Paul Kennedy著《大國の興亡》上,28-29頁]
其實,明朝不但在其中前期,就是到了晚期,也不比西方落後多少,很多地方還經西方傳教士之筆傳至歐洲後讓歐洲的知識分子大受刺戟呢。
正如日本歷史學家指出的:「十六世紀末以後,來到中國的耶穌會會士們(基督教傳教士)報告了很多中國的情況。他們看到的中國,與同時代的歐洲相比,是更發達的社會,這給了啟蒙時期的知識人以很大的刺戟。對他們來說,中國的文物制度值得驚嘆,甚至是理想性的。當然,其中也許含有因不充分的理解而產生的過大評價,但如果是以資本主義以前的階段來進行比較的話,中國為最發達國家之一這一事實,應該是不會錯的。……這個時代出現的新要素之一,就是和歐洲恆常性的接觸。這種接觸,既有文化方面也有經濟方面,但文化方面到清代就中斷了。明末,學識豐富的耶穌會會士一來航,中國人就對他們帶來的新學問和新技術予以相當的關注。不但出版了很多翻譯書,還將其編入中國人的著作中。即使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但明末的所謂實學、很多技術性書籍的出現,可以認為是受洋書的影響。而且還有知識分子信教。特別是任命耶穌會會士為制歷的欽天監(天文台)的長官一事很有名。可是到了清代康熙帝時,發生了所謂的典禮問題。……其結果,不但失去了以傳教士為媒介的與洋學的接觸,不可思議的是,對洋學的關心也沒有持續。所以,此後的歐洲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直到清末為止都不為中國所知。……(到清末)對終於復活了的洋學(當時的中國稱之為西學)的關心,因為只是出於要解決現實中滿清所處的難局才出現的關心,雖很切實,但同時也有很強的功利性的一面,這和明末期對洋學的關心,性質上有著相當的不同。」[岩見宏+谷口規矩雄著《伝統中國の完成/新書東洋史4》 6-11頁,1988年8月5日第八刷発行,発行所:株式會社講談社]
再拿王朝壽命來說,明朝壽命不但比北宋、比南宋長多了,就是比東漢、比西漢也長多了,比滿清也長。明朝也不是亡於北方游牧民族而是亡於天災人禍。倒是宋朝,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均亡於北方游牧民族。因此要說被北方游牧民族滅亡是因為「制度的倒退」的話,那應該是指北宋和南宋的制度才對。因此趙豐年的「這些制度的倒退盡管在明初短期的國防利益,卻推動了明朝的衰落和被北方游牧民族再次滅亡」的說法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再說說明代的民間社會文化生活。。明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比較自由,也比較豐富多彩,整個社會充滿活力。例如,中國古代社會,極其重視禮制,有著嚴格的等級秩序,而衣飾冠巾則是表示一個人身份等級的符號,因此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不但庶民百姓和士大夫階層之間,就是各級官員,不同行業的庶民百姓之間,也不能隨便混用。但自明代中後期起,不但庶民百姓可以自由地穿戴士大夫階層的衣冠,使用從前被嚴厲禁止的黃色,服飾花紋甚至還可以使用從前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為人君至尊象徵的龍紋。從前貴婦人才能用的頭飾,娼妓都能用了。
同時,民間還涌現了大量較高水平的文學藝術作品。如口語體長篇小說《三國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金瓶梅》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很大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平妖傳》《封神演義》等長篇小說,還有《剪燈新話》、《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拍案驚奇》以及並不比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最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遜色的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劇作品《牡丹亭》等。
這些作品大膽地揭露了社會問題,抨擊了封建禮教,充滿了對個人自由和人性解放理想社會的嚮往。其思想的先進性可與近代西方相比。
不但如此,明代還出現了小說評論家。他們敢於稱贊那些被從前的讀書人所輕蔑的戀愛小說、白話文小說。明代小說和戲曲,甚至還對外國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例如中國不太有名、幾乎失傳了的《剪燈新話》,在傳入日本後,便對日本的文學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被改編成日本傳統舞台戲劇歌舞伎、傳統單口相聲落語、小說。例如歌舞伎《怪談牡丹燈籠》、落語《怪談牡丹燈籠》,以及《御伽婢子》和《雨月物語》等日本早期怪談小說代表作就是受該著作影響而誕生的。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文學藝術所受亞洲的影響之大為眾所周知。特別是這個時期的法國文化(這同時又是歐洲文化的代表)從中國的思想以及藝術等受到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前川貞次郎著《絕対王政の時代--新書西洋史5》60頁,昭和55年2月20日第七刷発行,発行所:株式會社講談社]
這些文學藝術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式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代表作。
這是北宋、南宋兩個朝代都無法比的。
遺憾的是因明朝不幸覆滅、取代它的又是帶有落後野蠻的奴隸制特徵、極端封閉愚昧、又因自己的落後、人數極少而極其恐懼漢民族「反叛」因而採取殘暴鎮壓、大興文字獄等種種手段扼殺中國人活力的異族滿清,這一獨自發展起來的中國式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因此被而夭折了。
明代還出現了代表當時整個世界最高水平的科技專業著作。如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十七世紀末傳入日本後,受到日本學者的極為重視。法國人得知後也如獲至寶,將其翻譯成法文。此後歐洲各國紛紛把該書翻譯成本國文字,並贊之為「技術的網路全書」,反倒是在該書的故鄉中國,因滿清殘酷的統治而銷聲匿跡了;又如李時珍編著的、記載了古今本草1871種的《本草綱目》;還有計成編著的、世界造園學最早、且有系統的造園技術專業著作書《園冶》,以及方以智的網路全書式著作《通雅》和《物理小識》,等等。隨著商業的發達和算盤的普及,還出版了達到當時世界水平的算數書《直指演算法統宗》。民間,《三台萬用正宗》等日常網路全書也大量普及開來。明代還出現了徐霞客那樣的大地理學家和大旅行家。
明代在農業方面積極注重國內既存農業產品和生產技術的改良。例如解決了雙季稻的推廣技術問題,雙季稻因此在南方各地得以普遍推廣。嶺南地區還出現了三季稻。從而加倍、三倍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這是北宋、南宋兩個朝代都無法比的。明代的中國人並不因此滿足而是積極與海外交流,積極引進海外的其它先進品種。例如,原產美洲大陸的高產耐旱、土地適應力極強、種植方法又簡單的農作物如玉米、甘薯(明代文獻中又稱紅薯」、「金薯」、「蕃柿」、「白薯」、「番薯」、「紅山葯」等)、馬鈴薯等,就是明代引入中國的。在這些農產品引進普及之前的中國,長時間人口一直難有較大增長(即使是大唐盛世,人口也只有五千多萬)。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物生產受到極大限制。人多地少的話,即使是豐年都難以維持溫飽。絕大多數農民戰爭皆因食糧嚴重不足、連種田的農民都無法生存而引起。滿清中後期,中國人口成倍增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滿清製造的大規模征服戰爭終於結束,明代引進的這些高產耐旱、土地適應力極強、種植方法又簡單的農作物得以擴展到全國從而提供了更多食糧的來源和產量的結果。
這些事實證明明朝並非如趙文所指責的那樣「在拋棄宋代弊端的同時,完全放棄了宋代文明發展的寶貴經驗。宋代鼓勵商品經濟發展,政治開明仁慈等種種政策,在明代所剩無幾。在西方文明開始大幅度進步的時候,明朝卻從宋代的文明發展大大的退步了。」而是大大超越了宋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