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能不能推荐一些好的中国讽刺类的小说
谈到古代的讽刺小说,要数《儒林外史》和“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水平比较高,另外如《聊斋志异》里部分篇章也有讽刺的内容。
谈到现代的讽刺小说,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作家——张天翼,这个人可以说是“讽刺小说圣手”,文笔极富风趣、幽默,讽刺味十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洋泾浜奇侠》、《鬼土日记》,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都是讽刺小说的上乘之作,被视为30年代进步文学的重要收获。
此外,现代文学作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隐隐有着对知识分子软弱矛盾性的讽刺;现代通俗文学作家老向(王向辰)的中长篇小说《庶务日记》有着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一社会现象的讽刺;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也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雾重庆光怪陆离的现状。
这些作品尽管现代文学史教材里没有将它们定为“讽刺小说”,但是它们笔法上的讽刺力度是被学界公认的。
至于建国初期,由于时局的影响,讽刺小说基本绝迹,也就很难谈得上好的讽刺小说了。这一情况直到“浩劫”后的新时期文学才有所改观,讽刺小说重获新生。
新时期文学里,王蒙的《说客盈门》,张辛欣的《疯狂的君子兰》,何立伟的《白色鸟》,马瑞芳的《天眼》,王小鹰的《丹青引》等都是比较有深度的讽刺小说,值得一读。
『贰』 中国幽默讽刺小说作家
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主办的李昌银幽默讽刺小说《烦着呢》(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新书座谈会,于2010年4月3日在扬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社科院、江苏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广陵书社的作家、评论家与会,对其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作者李昌银曾在十几年间笔耕不辍,创作了多篇具有幽默和讽刺风格的短篇小说,以贴近生活、语言生动而受到读者喜爱,此次是其作品的首次结集出版。据中国图书出版网消息,这部新上市的小说集表现不俗,在北京、南京等多个中心城市销售,并已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本报选登这次座谈会部分专家发言,以为评介。
『叁』 求有讽刺意味的现代都市小说。
现代都市人生的深刻透视--浅论张天翼讽刺小说《包氏父子》 围绕包氏父子二人,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描写了小包在资本主义文化及教育制度熏染下精神的堕落,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老包全部希望最终破灭的悲剧命运,充分表现出时代大力挤压下人性的扭曲. 围城 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袴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民,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写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之间,最初分章刊登于北京《晨报副刊》(注:《阿Q正传》第一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栏,开头讽刺考证家的那些近似滑稽的写法,就是为了切合这一栏的题旨。但鲁迅“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所以越写越认真起来,第二章起便移载“新文艺”栏。至1922年2月12日登毕),以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的特点。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他有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表现了他的性格里其它许多复杂的因素。阿Q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现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近代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为阿Q本身的具体经历所决定。鲁迅从雇农阿Q的生活道路和个性特点出发,按照自己艺术创造上的习惯——“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注:《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遵循主体的需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铸的时候,又突出了人物复杂性格中的某一点,使某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从而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意义深刻而又栩栩如生的典型。 人·兽·鬼 本书中所收入的《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小说作品,出自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写于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其中《上帝的梦》写上帝创造了人,但后来因某些原因而加害于人类,想要人类彻底臣服于他。但人类意志坚定,宁可饿死也不屈服于上帝,上帝惊诧。文章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又有虚幻的意味。《猫》以一只黑猫为线索,用一种近乎描写状物的方式介绍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引人深思的人物,标志着钱钟书的文章由此进入了一个更高一些的境界,手法更娴熟,描写更精辟。《灵感》写一名蹩脚作家生前写了大量的枯燥呆板的文章,把其中的人物写得死板呆滞,结果因文章中的人物向阎罗控告而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直落入地府。其间一个个人物相继控诉,这也是文章很精彩的一部分,最后以一个极尽幽默的方式“判决”了作家,但在投胎时又引发了令人惊奇的事,令人啼笑皆非。
『肆』 带有幽默性的讽刺小说谁有要中国的现代的。!
《园长,您改叫老板得了》
『伍』 抨击现实社会 、搞笑讽刺的小说有哪些
孔二狗的文不错
《东北往事1--黑道风云20年》
《东北往事2--黑道风云20年》
《东北往事3--黑道风云20年》
《东北往事4--黑道风云20年》
《别样的江湖》
《黑道悲情》
《黑道悲情2》
还有慕容雪村的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
《伊甸樱桃》
《原谅我红尘颠倒》
《葫芦提》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随笔集》虽然不会很搞笑,但是很真实
『陆』 讽刺当代社会现象的幽默小说,要搞笑点的现代点的
契诃夫的,大部分都是
『柒』 从《围城》看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下面我们就从《围城》看她的讽刺艺术!
摘要: 讽刺是钱钟书小说的最大特色之一。在《围城》中,作者用犀利的语言针砭时弊,用戏谑的笔法描绘人间百态,用灵活的比喻调侃芸芸众生,把幽默讽刺艺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从《围城》中,我们可以一探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关键词: 《围城》 幽默讽刺艺术
引言
《围城》出版后,曾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先后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推向国外。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再次掀起一股热潮,同时成立了“钱学”,专门研究钱钟书的作品以及亮困其文学艺术特点。
《围城》之所以可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除了其深刻的主题和思想以及成功的人物塑造和冲突设置外,还因为该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就是幽默讽刺艺术。小说的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深刻犀利,似乎任何事物在钱钟书笔下都能成为可笑之事,让读者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引起读者更深刻的深思。本文就通过《围城》来研究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一、对人物描写的讽刺作用
(一)描述人物背景针砭时弊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的留学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国文是国货土产,需要外国招牌才能维持其地位”,“就连方鸿渐这个学国文的人竟然也去国外留学”。然后对他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也做了叙述:“在国外呆了四年,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地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结果在临近毕业时无法向家里交差,就“在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从一个爱尔兰的骗子手中买一张假的博士文凭回国”。然后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另一个情节,方鸿渐的丈人得知其将要回国,在《沪报》上刊登大幅广告,其中极尽吹捧之能事。报社的两位记者还特地来迎接这位著名归国学者并且拍了照,县中的校长又邀请方鸿渐为学生做演讲。方鸿渐在回国后遇到的各种礼遇和他在国外游手好闲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出国留学热以及留学生在国外不学无术的生活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就像作者在书中描述的:“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和前清科举功名一样”,当时中国各个阶层都热衷出国留学,但是完全不顾留学的成效和收获,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虚伪和崇洋媚外的一面。
(二)描绘人物外貌展示人物性格
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时,抓住人物主要外貌特征,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的运用,诙谐幽默地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小说中很多人物的形象都带有特殊的作用。比如作者在描写陆子潇时写道:“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来笔直向下的趋势,被人迎面打了一拳,阻止前进闭键芦,这鼻子后退不迭,只能向两旁横溢。”这几句简单的描写,抓住了陆子潇头发和鼻子的特点,并且用比喻和联想的手法加以夸张,把原来静止的五官表现得生动而立体,在读者脑海中形成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立场鲜明地讽刺了陆子潇这个外貌和心灵都很丑陋的文人。
又比如作者对汪处厚形象的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胡子都生的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能飘然而袅”,“于是剃去两缕,只剩下中间一搓”。作者用惟妙惟肖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滑稽迂腐的人物形象,这样戏谑的描写主要讽刺了汪处厚的狡诈与虚伪,同时写出他利欲熏心的特点。
二、语言表达的讽刺效果
(一)混用语言感情色彩明褒实贬
在《围城》中,作者多次打破语言的一般作用和感情色彩,形成用词和语境之间的矛盾感,以此来表达轿带作者对事物嘲讽的态度。比如小说中写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船上打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流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而且可以适应世界潮流”。打麻将本来是一种休闲消遣的游戏,但是作者却用“国技”来描述,并且用“流行”“世界潮流”这样的褒义词来修饰,看似褒义,实是贬义。立场鲜明地讽刺了当时中国留学生口头上爱国,声称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实际上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生活作风。作者就是用这种看似不协调的语言修辞,轻松诙谐的行文,把辛辣的讽刺暗含在幽默的叙述中。
(二)使用谐音达到讽刺效果
作者在人物名字的选择上,多次使用谐音的手法,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比如李梅婷教授向来自命不凡,将其名片上的名字翻译成professor May Din Lea,名字的三个单词的意思实际上是五月、吵闹、草地。另外,作者还借用赵辛楣的思想,“赵辛楣狠命用牙齿咬着嘴唇,因为她想着mating和梅婷也是同音,因而更有作用”,把梅婷联想为英文单词mating,该单词实际是交配的意思,暗示了李梅婷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让读者会心一笑,起到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三)极具幽默感的反讽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反讽语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讽刺风格。比如在描述鲍小姐在船上卖弄风骚时写道:“那些男学生背着鲍小姐管她叫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铺才会把许多颜色的肉公开来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又不是真的赤裸裸了,所以又改为“局部真理”。这些都是经典的《围城》式的反讽,其中包含着尖锐的讽刺意味。真理本是严肃认真的,而在这里作者却用来和风骚的女性联系在一起,产生了特有的喜剧效果,也能让读者领会到作者对该现象的讽刺和戏谑。
三、比喻手法的讽刺特点
(一)新颖离奇让人眼前一亮
钱钟书先生善用比喻,在《围城》中大量使用了各种新颖离奇的比喻,经常把两种差别很大,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看了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在描写方鸿渐临近毕业时,受到家庭的压力让他意识到毕业文凭的重要性,“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里作者把文凭比作是夏娃亚当下身的树叶,讽刺了方鸿渐不学无术、一事无成的留学经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只看重文凭不看重真才实学的风气进行了深刻地批判。
『捌』 语言幽默讽刺的文学作品~~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巴尔扎克 《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玖』 求揭露中国现代社会弊端的讽刺小说
穆主的己所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