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表现城市生活题材上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小说有何不同
在左翼作家的笔下,现实主义的倾向非常浓厚,如萧红;
在海派作家笔下,以描写都市生活为主,商业气息浓厚,如施蛰存;
在京派作家笔下,追求性灵的回归、人性的歌颂尤为突出,如废名
② 左翼文学,京派,海派对文学史的意义,从创作方法或创作风格分析。
一、左翼文学
以左联作家为主要阵营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其中以茅盾为首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主要代表。
二、京派
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主要以办同人刊物而联系在一起,在创造精神、心态和审美追求上有相对的一致性,政治意识淡化,追求艺术独立性,主要是处于浓厚学院氛围的知识分子,重视介绍世界文化,追求道德与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创作上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的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一方面与时代性较强的尖锐的社会冲突保有距离。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比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具有乡野的质朴之美,同时又有凝重古久之风。
三、海派
海派小说是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样式。承续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商业价值传统,但又超越了鸳鸯蝴蝶派单纯媚俗的为文态度,在文学形式和审美观念上更加符合现代市民欣赏的需要和现代文学发展的趋势。在城市生活和罪恶中发现美,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和堕落。
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西方殖民主义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③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
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都市生活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们围绕着读者与市场展开新一轮争夺战的焦点。而对都市生活的表现,在当时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学创作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
④ 现代文学里对左翼小说的名词解释!!明天考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不仅有几分陌生,甚至隔膜起来。提起左翼文学,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定: 无非是熊熊燃烧的火炬,炽烈而灼人,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积极作用,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今天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而失去了审美的魅力。 诚然,左翼文学确曾有过传声筒式的直露硬涩与革命加恋爱的幼稚肤 浅,但若以为左翼文学不过如此,则是莫大的误解。须知左翼旗帜下, 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田汉、洪深等弓马娴熟的文坛宿将,也有 柔石、张天翼、丁玲、魏金枝、沙汀、艾芜、端木蕻良等崭露头角的 文学新人,他们以充沛的激情、敏锐的感悟与多彩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广袤深邃、千姿百态的文学世界。只要以历史眼光与个性感悟去认真品味,就会领略到新鲜而耐久的无穷魅力。
血火交迸的红色的确是左翼文学的标志性色彩,但左翼文学对暴力并非一味地张扬,而是在充分肯定暴力反抗的历史必然性与正义性的同时也有分析性的审视,譬如茅盾的《动摇》。与京派、海派乃至更大范畴的自由主义文学相比,左翼文学以社会政治色彩见长,譬如茅盾的长篇《子夜》。左翼文学在泼墨般地描写社会与文化的恢弘画卷的同时,并未忽略幽曲深邃的心理世界,而是既注意从人的感情涟漪折射时代变迁, 又努力发掘其蕴涵丰富的心理矿藏。譬如柔石《二月》。
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