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曹汉文的端木蕻良-创作书目
憎恨(短篇小说集) 1937年6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大地的海(长篇小说) 1938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
科尔泌旗草原(长篇小说) 1939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
风陵渡(短篇小说集) 1939年12月,重庆,上海杂志公司
江南风景(中篇小说集) 1940年5月,重庆,大时代公司
新都花絮(长篇小说) 1940年9月,上海,知识出版社
大江(长篇小说) 1944年4月,桂林,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罗汉堂(河北梆子剧本) 1952年2月,北京,宝文堂书店
梁祝、除三害、戚继光斩子(京剧剧本) 1952年10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此鹭洒湖的忧郁(短篇小说集) 1956年6月,香港,艺美图书公司
钢铁的凯歌(长篇小说,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端木蕻良选集 1978年6月,香港,文学研究所
曹雪芹(上卷) 1980年4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火鸟之羽(散文集)1981年7月,香港,文学研究会
端木蕻良小说选取 1982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端木蕻良近作 1983年1月,重庆,花城出版社
曹雪芹(中卷,与钟耀群合著) 1985年5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端木蕻良 1988年11月,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友情的丝(散文集) 1993年1月,重庆,花城出版社
『贰』 端木蕻良的代表作
代小说家。原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辽宁昌图人。1912年 9月25日生。中学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193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大江》、《求是》,长期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
端木蕻良的作品,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开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砂》、《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於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犟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说,表现手法简练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后期某些长篇小说,过多地追求场景宏大,开掘不深,显得庞杂,但仍然保持著鲜明的地方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端木蕻良主要从事历史题材的戏曲和小说创作,曾在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曹雪芹》(上卷)。
『叁』 端木蕻良的作品及作者背景
1、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版》、《大江》,短篇小权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2、作者背景
端木蕻(hòng)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肆』 端木蕻良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哪些
大地海(长篇小说)
1938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
科尔泌旗草原(长篇小说)
1939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
新都花絮(长篇小说)
1940年9月上海知识出版社
大江(长篇小说)
1944年4月桂林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钢铁凯歌(长篇小说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伍』 端木蕻良的小说有哪些风格
端木蕻良始终“是一个以政治为第一要素的作家。写小说,主要为政治服务”。他在香港创回作的几部长篇小说答,几乎都围绕抗日战争这一总主题,“在小说中贯彻的民族正义,不难看出他所作的努力——企图使作品与时代脉搏合拍时所作的努力”,然而,他的“趋时”,并不是忽视艺术技巧的“趋时”,相反,他十分注意锤炼作品的艺术语言。他“终究比萧军高明,懂得怎样让他的人物讲他们自己的语言”。在他的小说中,“即使不能十分客观地叙述,最低限度巳尽了最大的努力让小说中的人物讲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一点,大部分中国现代小说都没有做到”。除了语言艺术的创造外,他还善于用“极具生动感”的文字去表现人物和故事。因此读他的作品,“简直是文字的画,形象性凸出,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极富文学意味。他的文字,充满感情……”
『陆』 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1、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科尔沁旗草原》。
2、《科尔沁旗草原》是端木蕻良早期创作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1942年,端木蕻良由香港转到桂林之后,怀着对遥远故乡的的思念情怀,开始续写《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这第二部,由于后来未能写完,也未能印刷成书出版,当时发表于1943年3月至11月桂林出版的《文艺杂志》第2卷第3期至第6期与第3卷第1期上,一共5章,约4万字。在这5章里,主要人物是两个,一个是被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小说第一部的末尾已被折磨死去的灵子,一个是第一部尚未出场的丁宁的哥哥丁兰。小说体现了端木蕻良对中国妇女的地位、命运和对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3、端木蕻(hòng)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柒』 端木蕻良的两篇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什么回答正确必采纳
『捌』 关于端木蕻良的作品
1、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2、作品特色
端木蕻良的作品,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开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砂》﹑《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
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说,表现手法简练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后期某些长篇小说,过多地追求场景宏大,开掘不深,显得庞杂,但仍然保持著鲜明的地方色彩。
3、人物简介
端木蕻(hòng)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玖』 端木蕻良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哪些
大地的海(长篇小说) 1938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
科尔泌旗草原(长篇小说) 1939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
新都花絮(长篇小说) 1940年9月,上海,知识出版社
大江(长篇小说) 1944年4月,桂林,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钢铁的凯歌(长篇小说,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拾』 端木蕻良的作品特色
端木蕻良的作品,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开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回说《鴜鹭湖的忧答郁》﹑《遥远的风砂》﹑《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
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说,表现手法简练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后期某些长篇小说,过多地追求场景宏大,开掘不深,显得庞杂,但仍然保持著鲜明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