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女主叫叶真真的小说
未来之当妈不易已完成作者:瓜姑娘
叶真真穿越成星际时代一个属性为极品(贬义)的女人,发现自己穿越到的不只是未来,还是自己穿越前看的一篇种马雷文。自家儿子,正是传说中的集天才冷漠俊美种种为一体,打遍全宇宙无敌手,却被主角的王八之气所慑服,最终成为人家手下头号智囊、打手、小弟的男二号?!自家儿子那位很久之后才会出场的便宜老爸正是传说中的反派BOSS之一:身为一名正直严肃冷漠强大的军部巨头,因为误会被主角当成情敌,阴错阳差之下,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察觉到自家儿子的身份,内疚心软之下,在误会他对死去的母亲始乱终弃的亲生儿子的算计下,死在主角手里……至于身为儿子老妈的叶真真?据说在儿子小时候就死掉了,连个名字都没有……该死的种马男,离我儿子远点!咳咳,顺便离我儿子他爸也远点,他可没看上你的N老婆!声明:此文不针对任何一篇已有小说。
分类阅读加入收藏投票推荐TXT下载
作品类别:女生小说
作品小类:女生小说
作品作者:瓜姑娘
完成字数:1382166
写作进程:已完成
收 藏 数:781
4
月推荐
120
作品总推荐
⑵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主要职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 亲王、郡王名 本职 出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恭亲王奕䜣 议政王、军机大臣 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
1861年1月20日 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
1884年4月8日 庆郡王奕劻
(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封庆亲王) 光绪十年三月十七日
1884年4月12日 光绪二十年九月一日
1894年9月29日 恭亲王奕䜣 军机大臣 光绪二十年九月一日
1894年9月29日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
1898年5月29日 庆亲王奕劻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
1898年5月29日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日
1900年6月10日 端郡王载漪 军机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四日
1900年6月10日 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日
1900年9月25日 庆亲王奕劻 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日
1900年9月25日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九日
1901年7月24日 历任大臣
恭亲王奕欣 桂良 文祥 崇纶 恒祺 宝鋆 董恂 薛焕 徐继畲 谭廷襄 倭仁 沈桂芬 毛昶熙 成林 崇厚 夏家镐 郭嵩焘 李鸿藻 景廉 王文韶 周家楣 麟书 崇礼 左宗棠 陈兰彬 吴廷芬 张佩纶 庆亲王奕劻 周德润 阎敬铭 许庚身 张荫桓 福锟 昆冈 锡珍 徐用仪 廖寿恒 邓承修 孙毓汶 沈秉成 续昌 曾纪泽 洪钧 敬信 汪鸣銮 长麟 荣禄 翁同龢 李鸿章 许应骙 裕禄 袁昶 许景澄 胡燏棻 桂春 赵舒翘 联元 裕庚 端郡王载漪 启秀 宗室溥兴 那桐
代表人物
文祥,姓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盛京正红旗人。道光进士。咸丰九年(1859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调户部左侍郎。十一年(1861年)同奕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任总理衙门大臣,后升为协办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力主推行洋务“新政”,成为清政府洋务派首领之一。卒谥文忠。
(1818—1881) ,江苏吴县人,顺天宛平籍,字经笙又字小山。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等人同年同官。1863年以户部左侍郎署山西巡抚,任内严禁鸦片种植,1867年起一直担任军机大臣,1869年起兼总理衙门大臣,任内与李鸿章、马新贻、何璟、沈葆桢等同年相互援引,对各省洋务运动的开展影响极大,支持派遣了以郭嵩焘为代表中国首批驻外使节,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央领导人中的汉人代表。其人为官清廉,但因政见不同而与同样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的李鸿藻结党互攻,开启了清末严重的派系斗争。身后谥文定。
(1807—1891),索绰络氏,字佩蘅,满洲镶白旗人。道光进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光绪时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
(1810-1892),初名醇,后避同治帝讳改询,字忱甫,号韫卿,江都县邵伯镇人。1840年(道光二十年)成进士后踏上仕宦之途,至1882年(光绪八年)正月,以72岁高龄退休罢职,先后历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4朝,历任户部主事、湖南储运道、直隶清河道、顺天府尹、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兵、户两部侍郎、尚书。其中户部尚书任期最长,自同治八年六月至光绪八年正月,达12年之久。在此期间曾充殿试读卷、会试正副主考官,以及文宗、穆宗二帝实录馆总裁,又曾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不辱使命。1892年(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十八日,董恂病故,光绪皇帝曾赐祭文,称其:“性行纯良,才能称职”。
(1817—1882),清末河南参陟人,字旭初。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0)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任兵部尚书。
(1810~1882)清代 数学家。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自幼喜好数学,后以诸生应试杭州,得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撰《测圆海镜》,据以钻研,造诣日深。道光间,曾向经学家陈奂问学,拟著《群经数学》未成,后陆续撰成《四元解》、《麟德术解》、《弧矢启秘》、《万圆阐幽》及《对数探源》等,声名大起。咸丰初,旅居上海,与英人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完成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又与伟烈亚力、艾约瑟等合译《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等多种西方数学及自然科学书籍。咸同之际,先后入江苏巡抚徐有壬、两江总督曾国藩幕,以精于数学,深得倚重。同治七年(1868),经巡抚郭嵩焘举荐,入京任同文馆算学总教习,历授户部郎中、总理衙门章京等职,加官三品衔,迄于逝世。
⑶ 谥号'文忠'的古代名人都有哪些
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今都昌县阳丰乡府前江家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1128)祖先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1207),赐谥文忠。 张商英,字天觉,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为尚书右仆射,曾学浮屠法,喜讲禅理。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徽宗颇惮之,遂蒙忠直之名。后被台臣上疏攻击,出知河南府。卒谥文忠。
元
王磐(1202~1293年)元名臣。字文炳,原籍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金人迁汴,父禧举家居鲁山。以年老辞官,卒赠端贞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挖国公,谥文忠。 张养浩(1270~1330),字希孟,号云庄,祖籍今章丘市相公庄,元朝知名的散曲家,官吏。死后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明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 清 索尼,(?~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孙女赫舍里后来成为了康熙的皇后。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福临崩,遗诏以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康熙六年(1667)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为奏请上亲政。上未即允,而诏褒索尼忠,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辞,不许。六月,索尼卒,谥文忠。
傅恒,(?~1770年),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弟也,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封一等公。在军机处二十余年,为高宗所倚重。曾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清缅战争,并参与筹划平定准葛尔部战争。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傅恒卒,上亲临其第酹酒,命丧葬视宗室镇国公,谥文忠。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收缴来的鸦片。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于十月十九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骆秉章,(1793~1866),清朝大臣。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按察使等职。1863年在大渡河围剿石达开部太平军,并诱杀石达开。后被清朝政府加太子太保衔。1865年派兵镇压太平军余部梁成富于甘肃阶州(今武都)。1867年病死于四川。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李鸿章,(1823年~1901年),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创建淮军,并在剿灭太平军、捻军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三个月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死后谥文忠。
文祥(1818~1876)字博川,谥文忠,姓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忠。作水墨山水,笔踪苍润,逼肖董其昌。张抑仲评谓清穆简远。
荣禄,(1836年~1903年),中国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1903年卒,死后谥文忠。
陈宝琛,(1847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橘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辛亥革命期间出任过山西巡抚,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末代皇帝宣统(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清逊帝“文忠”特谥。
梁鼎芬,(1859-1919),字海星,号节庵,番禺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北按察使。谥文忠。
⑷ 清朝的名人有哪些
彭聚星,(1854-1922),字云伯,一字云石,号绿筠庵居士,别号莲花峰樵云道人。云阳县城厢(今云阳镇)西坪人。同治进士,官郎中。擅画兰竹,称为书画双绝。全国著名书画家。
彭先龙,与彭朝龙是兄弟,彭先龙是兄,彭朝龙是弟。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戍科武探花(第三名)。
清朝武榜眼:彭朝龙
清代文状元:彭 浚 字映旗,号宝臣。生卒年不详。湖南衡山人。清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进士第一人。
彭浚为官一生,多次典试、督学。每每重在人才选拔。嘉庆年间,他协理会试。“前后五鼎甲皆出其门”。河南祝庆蕃兄弟三人同登第,也出其手。道光年间,他辞官回乡后,置义田,以田获利资助学子。彭浚济人利物,尽其所能,深得百姓称赞。
武状元彭阳春事略:
构云公2l世孙荣卿公,于明洪武二年由楚入蜀,落业犍为县之三溪铺,生息繁衍,人烟渐盛,难以共居,遂将田地分给八个儿子耕种分居,号称八大房,为当地大族,明末清初其三房一支占魁公与侄腾龙公,又迁居双流县之青岗林,耕读传家兼习弓马。永江公为邑增生,居家教族中子弟,先气质而后文艺,在他的影响下,举家四代武生以上者,十数人,宗铭公为武举,其子阳春 (构云公38世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戍科赴京殿式,骑射、步射、弓马、舞刀、掇石、策论无不精彩,道光帝大为喝彩,举武进士,一甲第一名,钦点状元授头等侍卫,岳汝忠是该榜榜眼授二等侍卫,本榜未取探花。兵部左仕郎,孙葆元和兵部尚书王广荫为该武会试主考官(《历代武状元传》有记载)。
彭孙遹 :(1631一1700年),字骏孙,自号羡门,浙江海盐人。生於明思宗崇祯四年,卒於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享年七十。父期生,明唐王时官太仆卿,以江西布政使死於赣州。孙遹,以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内阁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第一人,授编修。由文字受知,历十年,遂至礼部侍郎,久之始迁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经筵讲官。时修明史久未成,特命为总裁。年七十致仕归,御书松桂堂额赐之。孙遹少工诗,才学富赡,词采清华,与王渔洋齐名,时称彭王。著有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集三倦,及香奁、唱和等集。诗备各体,世独赏其香奁艳体。南昌重建滕王阁。落成时名流竞赋诗,沈归愚许其诗:「词气和平,在唐人中最近大历十子,在十子中最近刘文房。」尤工词,渔洋推为近今词人第一。有延露词、金粟词话,其词多写艳情,特工小令,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目
彭孙贻:(1615一1673)孙贻字仲谋,一作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人。曾以明经首拔于两浙,入清后不仕,博览诸书,闭门著述。清代诗画家,以贤孝著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著《平寇志》该书十二卷,始于明崇祯元年(1628),迄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元年以前史事,按年、月、日记叙颇详;顺治二年以后史事较为简略。
彭启丰:(1701—1784) 清诗人、画家。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雍正五年状元,官兵部尚书。山水宗法倪、黄,致仕家居,奉诏预千叟宴。寿八十四。著《芝庭诗稿》。官至兵部尚书。彭定球与彭启丰祖孙同为清朝状元。
彭承尧:(1730?一1797?)字则之,清朝将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武进士,以侍卫衔出补四川督标都司。三十六年,从征金川,迁贵州前营游击。后升四川提督。五十六年,廓尔喀人大举入侵西藏,进犯日喀则,次年,随大将军福康安入藏,赶走入侵者。后调任广西提督。嘉庆二年(1797年)贵州南笼苗民起义,广西西隆苗民起而响应。清廷命云贵总督勒保、两广总督吉庆前往镇压,彭承尧随军入黔,因征勒有“功”,加太子少保。还师时死于途中。
彭兆荪:(1769一1821)清代诗人。字湘涵,又字甘亭,晚号忏摩居士。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有文名,中举后屡试不第。曾客江苏布政使胡克家及两淮转运使曾燠幕。彭兆荪青少年时,随父宦居边塞,驰马游猎,击剑读书,文情激越,“故其诗有三河年少、扶风豪士之概”(郭□《灵芬馆诗话》);后来遭遇父丧,变卖家产,又因累试不第,落魄名场,常为生活而奔波,诗中“遂多幽忧之旨”。清代张维屏认为他“诗多沈郁之作”(《听松庐诗话》),龚自珍则将他与舒位并举,称赞他的诗作“清深渊雅”(《己亥杂诗》)。代表作如《雁门关四首》、《马邑道中三首》、《书感八首》、《将之淮上留别家人四首》、《扬州郡斋杂诗二十五首》等。他的词今存不多,兼慷慨艳丽之音;文工骈体,亦有佳作。著有《文选考异》、《小谟觞馆全集》,包括诗集及续集10卷,诗余及续集2卷,文集及续集6卷,《忏摩录》1卷,《潘□笔记》2卷,附录4卷,有同治及光绪间刻本。其中诗词文集,另有道光间所刻孙元培等注本。
彭绍升:(?一1796)法名际清,字允初,一字尺木,苏州长洲人。幼年时即聪颖有智慧,年十六岁时,中秀才。第二年又在乡试中中举,第三年在京城的考试里中进士,以进士之盛名终老于家中。最初不信奉佛法,喜好世间的典籍文章,心中有利人济世的思想。有一天忽然自己省悟说:“我尚未明了自己的本心,又怎么能助人呢?”有人告诉他道家的修炼方法。学习三年之后,没有效验。后来读佛书,才快然感慨地说:“道之所归就在于此啊!”于是开始信奉归向佛法。由于欣慕梁溪的高忠宪以及庐山的刘遗民二位先贤的为人,于是自号为‘二林’,因为此二位大德过去修学所在之地,都名为‘东林’的缘故。
彭蕴章: (?年-1862)字琮达,一字咏莪,江苏长洲人。生年不详,卒于清穆宗同治元年。由举人进内阁中书。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充军机章京。十五年,成进士,任工部主事,仍留军机处行走。累官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敬。蕴章工诗文,邃义理之学。著有《四照堂诗文集》及《读书记》等书,传于世。
彭玉麟:(1816-1890) 清朝湘军将领。字雪琴,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随父回籍。1853年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后又悉力扩军,逐渐控制长江水面,并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擢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彭诒孙:(1864--1921) 字翼仲,又字子嘉。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出身于显宦之家。祖父彭蕴章官至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土和军机大臣。其伯父彭祖贤官至湖北巡抚。彭诒孙也曾七下考场,并作过通判之类的小官。庚子事变时被陷京城,“卖过白面,自己赶车拉过水,扛过面口袋,还在果子巷摆过挂货摊子”(彭诒孙《京括日报》205号《诉委曲》)。自云因受尽列强的欺凌,且痛心于北京的报纸“都是外国人所开”,于是弃官卖产,毕生从事报刊工作,以期“争回这说话的权柄”(彭诒孙《京话日报》165号《答锦州赵礼南先生来函并谢曾孟二公》)。先后在北京创办《启蒙画报》半月刊、《京话日报》及日报《中华报》。其中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京话日报》。以下层民众为读者对象,使用北京方言。其内容除刊登新闻、演说、改论外,还辟有时事新歌、小说、讲书等专栏,刊登各种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尤以“京味小说”最为突出,连载不下数十种。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发行量达一万五千余份,为北京各报之冠。至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十二日(1906年9月29日),因触犯当局,与《中华报》同被封禁,彭诒孙亦被递解原籍囚禁。北京“市民去送者数千人,赠送程仪无算”(《新闻学集》第六册),足见其深得民心。民国成立后获释回京,于1913年复刊《京话日报》,不久又被袁世凯封禁。袁死后再度复刊,直至其去世,方由梁漱溟接任,可谓“呕心挖肝的苦办报”(彭诒孙《京话日报》241号《演说》)。又创办“济良所”,凡妓女不堪忍受恶霸、鸨母虐待,或不愿从事实笑生涯者,均可投“济良所”,请求收容,教以技艺,以便自谋生路。并在《京话日报》上撰文揭发娼寮恶霸罪行。并以《京话日报》为阵地,倡言剧曲教育。田际云主持玉成班、翊文社时,曾与彭诒孙合作,积极编按时事新戏,“其脚本半出于翼仲”(吉水《近百年来皮黄剧本作家》),其中最著名的剧目有《孽海波澜》、《惠兴女士》。前者即取材于《京话日报》揭发娼寮恶霸及倡办“济良所”之实事,“且演及翼本身,亦编剧创局”。后者取材于杭州旗人女子惠兴倡办女学事。各剧大多由田际云主演,受到舆论赞许。其于自办各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演说词及评论文章,皆未成集。生平事迹见梁漱溟《记彭翼仲先生》、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吉水《近百年来皮黄剧本作家》(《剧学月刊》第三卷第十期)。
⑸ 全面征求《落实力就是战斗力》读后感演讲稿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读后感
报告讲座加入时间:2010-02-21徐文祥点击:204
看到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
思科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拥有垄断技术,但其总裁却认为公司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落实。
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大致相同,但口碑不同、办学的特色不同,因而教育质量也明显不同,原因何在?关键在于落实力!没有落实力,就没有战斗力,就没有竞争力!
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不一样,但学校至少可从企业管理中学到许多。教育现实中,我们绝不缺少“雄韬伟略”、“以人为本”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
“持之以恒”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厚厚的门类齐全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企业管理中有各种各样的管理法,我们教育界有吗?纵观“完美”的学校管理,又有多少学校能像成功的企业一样注重细节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大部分属于“粗放型”,当然也不否认一些优质学校采取“精致型”管理。缺少了细节管理,何来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呢?我们有许多好的想法,也有一些值得好的做法,为什么得不到坚定的执行,得不到认真的贯彻落实?为什么看似精心的教学计划,却总是难以实现?为什么有的学校会陷入校长怨中层,中层怪教师,教师怪校长的怪圈?到后来,为什么会走样,原来是落实力(执行力)出了问题。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靠某种“绝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相对于多数学校来说,尤其是对校长来说,缺的不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对核心竞争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是对自己学校短板和优势的扬长补短感觉,缺少的是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在诸多矛盾中,在苦苦追寻里,对已知已有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的探索和实践。执行力,对学校而言,就是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
执行力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实干的问题,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问题,是一个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有效行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之所以看这本书,以期进一步和大家一起“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为了理想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理想,有效行动,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进。
⑹ 请问清朝谥号文忠的大臣有哪些
约有九位,分别是索尼、傅恒、林则徐、骆秉章、李鸿章、荣禄、陈宝琛、梁鼎芬、胡林翼
康熙六年(1667)六月谥文忠的索尼,乾隆三十五年七月谥文忠的傅恒,道光三十年十月谥文忠的林则徐,同治五年十一月谥文忠的骆秉章,光绪二十七年十月谥文忠的李鸿章,光绪二十九年三月谥文忠的荣禄,1919年清逊帝溥仪特谥“文忠”的梁鼎芬,1935清逊帝溥仪特谥“文忠”的陈宝琛。
胡林翼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 谥文忠。
清代十位文忠公
1、索尼,(?—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孙女赫舍里后来成为了康熙的皇后。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福临崩,遗诏以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康熙六年(1667)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为奏请上亲政。上未即允,而诏褒索尼忠,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辞,不许。六月,索尼卒,谥文忠。
2、傅恒,(?—1770年),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弟也,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封一等公。在军机处二十余年,为高宗所倚重。曾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清缅战争,并参与筹划平定准葛尔部战争。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傅恒卒,上亲临其第酹酒,命丧葬视宗室镇国公,谥文忠。
3、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宫。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收缴来的鸦片。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于十月十九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4、骆秉章,(1793年-1866年),清朝大臣。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按察使等职。1863年在大渡河围剿石达开部太平军,并诱杀石达开。后被清朝政府加太子太保衔。1865年派兵镇压太平军余部梁成富于甘肃阶州(今武都)。1867年病死于四川。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5、李鸿章,(1823年-1901年),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创建淮军,并在剿灭太平军、捻军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三个月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死后谥文忠。
6、荣禄,(1836年-1903年),中国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1903年卒,死后谥文忠。
7、陈宝琛,(1847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橘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辛亥革命期间出任过山西巡抚,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末代皇帝宣统(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清逊帝“文忠”特谥。
8、梁鼎芬,(1859-1919),字海星,号节庵,番禺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北按察使。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