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都市总裁 > 何为国现代小说

何为国现代小说

发布时间:2022-01-20 18:52:58

⑴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中国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为端,至新中国成立,也就是1919-1949,三十年的时间。当然,这是学界一般所指。三十年中还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
它的发生的大背景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详细参看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⑵ 何为国

地之所载,天命所归,心之所向,众望所在,地大物博,民乐而安生。

⑶ 何为国,何为民

国家是一个综合概念由人民(居住的人,法律赋予一定权利,国家是为人民实现利益而存在的或者是为压迫和剥削人民而存在的,也可以两者兼有),政府(国家存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职能有效运转的载体),领土(疆域范围,也是管辖范围),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构成。民的定义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两种:1、哲学定义。就是自然人,社会中的人。2、政治学。人民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人,和敌对分子被专政对象相对。

⑷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它是如何划分的 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专形成属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小说界革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为代表。戊戌政变失败以后,梁启超转重于思想文化启蒙工作。以西方为借鉴,特别注重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贡献:一是借此抬高了小说的地位,二是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

⑸ 何为国何为爱国

国,就是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爱国即爱祖国。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应该效忠自己的国家。

⑹ 何为家何为国

家指父母,兄弟姐妹,凡是带亲的,朝夕相处的,同在一屋檐下的,组成的一个集体称之为家.国嘛,跟家比的话,就应该是个大家庭,不止包括你的亲人,还包括陌生人,各省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集体叫国家.

⑺ 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
一、有关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知识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课文《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是:①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②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③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④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以上为现代派文学的总体特点。具体到每一个流派,又有其自己的特点。(一)表现主义重在表现内在世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其特征为:①抽象化;②变形;③时空的真幻错位;④象征和荒诞的手法;⑤面具的运用;⑥注重声光效果。其中①~④指小说,⑤⑥指戏剧。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二)意识流小说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因人而异,各有侧重,但有些艺术特征是共同的:①“作家退出小说”;②情节淡化;③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⑥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超出语法常规。代表性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夫等。(三)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其明显特征是:①荒诞、抽象的主题。“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荒诞派剧作家的作品与主题,都是人类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苦闷心理”。②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荒诞派戏剧家认为“荒诞”是世界的本质,“非理性”是戏剧表现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的作品刻意打破传统的戏剧常规,既无时空观念,又无戏剧结构的基本格局;既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一群被世界压扁了的可怜虫。这些人举止荒诞怪异,语言颠三倒四,思维混乱不堪,毫无理智可言。③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荒诞派戏剧作家提倡“纯粹戏剧性”,认为“艺术家通过直喻把握世界”,通过物体把戏剧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道具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家是萨缪尔·贝克特。(四)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现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用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观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作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魔幻主义继承发展了本大陆古印第安各族文化(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的传统,极富民族特色。代表作品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二、几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补遗
配合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对外国现代派文学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但我们认为这些课文多为节选,所以难以集中鲜明地体现这种文学流派的特色和理论观点;而作为几种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应联系整部作品来全面地了解其思想艺术特点,使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卡夫卡这位西方现代主义各文学流派的鼻祖和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在思想上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权威的不可抗拒,障碍的不可克服,孤独的不可忍受。其代表性作品《变形记》讲述了一个荒诞而辛酸的故事,人变甲虫固然荒诞,但人在社会中像甲虫一样生活,有着类似甲虫一样的遭遇,这却是可能的。作品通过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以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在作品中,“甲虫”这一形象被赋予了双重的意蕴:①表明着人自身价值的丧失,显示了人在这个迷误的世界上的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②“甲虫”只不过作为一个道具出现,作者用它使主人公与其他同类群体相隔离,从而揭示出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悲哀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无法沟通。
化奇异为平凡,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无法解释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让荒谬悖理与合情合理、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神秘、梦魇般的非现实却又好像是现实中处处可以见到的超现实图画,这是卡夫卡小说最根本的艺术特色。善于通过奇妙的构思和多种艺术手法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把虚妄的荒诞离奇现象与现实的本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上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纯客观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别人不能或难以重复、甚至无法模仿的独特的“卡夫卡式”的艺术风格。
(二)作为荒诞剧的经典,《等待戈多》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等待戈多》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人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是处在一种无法感知的隔绝状态。在第二幕里,那棵枯树一夜之间长出了四五片绿叶,以至两个流浪汉无法辨清是否仍在昨天的地点等待戈多。外部环境不但对人呈现出一副冷漠、陌生的面孔,而且也给人带来了一种压迫感。因为人对外在客观世界毫无所知,而客观世界是荒诞不经的,所以,人常为荒谬的现实所吓倒。此外,剧中人与人之间那种既无法分开又相互隔膜的关系也体现了一种人生的荒诞;作为全剧中心线索的戈多,也并非是一个什么具体的人,而也只是一种象征。再从全剧给人的意象来看,《等待戈多》中的“等待”也并不是一种什么具体的等待;“等待”在剧中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意义,它事实上仍是贝克特对人类生存境况的一种寓意性说明,即:①“等待”是一种缘于痛苦的痛苦。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全面异化之后,人的生存境况是相当尴尬和痛苦的。身陷如此境地而又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当然便只能是无可奈何地等待,伴随着这等待的是无尽的孤独和无聊。②“等待”也就是希望。两个流浪汉因意识到自身处境的痛苦与不幸而愤愤不平,因此渴望“戈多”尽快到来。“等待”包含着希望,坚持着“等待”,即是说人类对未来总是抱有希望。③“等待”也是抗争。等待是痛苦,因痛苦而产生希望,希望便能促使人去行动。剧中两个流浪汉因希望而激起的行动就是等待。在这种等待的坚韧不拔中,无疑汇聚、融涵着一种对痛苦与荒诞现实的反抗,对痛苦与荒诞命运的抗争。因此,该剧能够“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1969年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授奖辞)。
作为一部“反传统”的戏剧,《等待戈多》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①该剧完全抛开了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情节和结构。剧中没有什么情节,主人公只是重复一些对话和极少的动作;开头是怎样,结尾还是怎样。全剧采用了独特的循环式的结构方式,幕与幕的内容有大量重复,每一幕的场景和生活片断也都基本类似。②摒弃正常的语言形式。传统戏剧一般都非常讲究语言要个性化,富有表现力。而在该剧中,人物的语言却是语无伦次,支离破碎;剧中人与人之间构不成对话,在大段的语言转换之间,充满了非逻辑性;剧中人与人的对话中间往往有“长时间的沉默”。③大量运用“怪诞”手法,具有浓重的寓意象征意味。无论从总体框架还是具体细节来看,该剧都堪称是一部地道的哲理寓意剧。戈戈和狄狄是人类的象征,“等待”揭示着人类的生存境况和生存状态;戈多是希望的象征;戈戈穿靴子脚疼,象征着哲学意义上的“生之痛苦”;幸运儿背负着沉甸甸的沙袋前行,象征着人类旅程的沉重和毫无意义等。
(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问世就惊动了整个西语文坛,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作品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到再次毁灭的历史。作者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指出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者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荒、发展到毁灭,写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其突出艺术特色是:①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物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这些神话传说与荒诞不经的描写是印第安古老文明的真实反映,愚昧落后的马孔多人是深信不疑的。小说以此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②大量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如全村得了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象征的例子也很多,如带猎尾巴的孩子象征着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卷走马孔多的那场大风暴象征着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三、关于教学的一点建议
面对20世纪外国现代派文学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欣赏变形、夸张、象征、怪诞、人物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等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需说明的是,教学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过高,没必要让学生记住一些现代派文学的概念、理论、术语,而是应该指导他们在反复研读课本所选作品的同时,认真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以增强感性认识。当然,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面,对于作品的写作背景、情节和主题、艺术特色等,教师还应作适当的讲解。

还可以参考http://www.living8.net/luwen/61/66/200604012533.html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简述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 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象征主义: 术语解释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创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表现主义 术语解释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 《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三 意识流小说 术语解释 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 “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 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 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法国: 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五 超现实主义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艾吕雅

六 达达主义: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

艾略特 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 《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诗篇一开始便写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 第二章《弈棋》: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译《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话》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 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卡夫卡 (奥地利)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创作的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卡尔。 《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 《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术语解释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乔伊斯 爱尔兰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 《都柏林人》: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中篇小说,是乔伊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他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为芬尼根守灵》: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代表长篇:《尤利西斯》书名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的。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拆”。主人公广告承揽员布鲁姆是个平庸的资产阶级市侩、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三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都柏林社会也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琐和精神崩溃的深刻写照。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网络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⑻ 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

近代和现代创作的小说。
在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划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一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
前一种观点的依据是,五四运动前中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中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后一种观点的依据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完全不同。之前,中国处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巴金的《家》《春》《秋》, 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等,鲁迅的孔乙己等等。

⑼ 何为国何为家

诸侯的封地叫“国”,世大夫的封地叫“家”
有一篇文言文《季世将伐颛臾》中的句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患贫而患不安”。

⑽ 何为国之本何为民之本

国为民生,没有国就没有民,同样民也是为文国而存在.两者是护依胡存在,呵呵.这是我的理解.

阅读全文

与何为国现代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人公夏晚晴陶一闻的小说 浏览:968
小说作者是卡牌的小说 浏览:111
校园小说密码123456 浏览:171
不喜欢言情小说的女生 浏览:763
古代言情小说兄弟争权 浏览:271
古代穿越小说王爷王妃 浏览:648
霈霈小说好看吗 浏览:252
欲爱无边小说阅读 浏览:731
男主姓燕重生的玄幻小说 浏览:772
十部重生校园精典小说 浏览:225
校园小说男主和他室友 浏览:608
现代重生小说方唯依 浏览:502
一本小说有一章名字是关于婚前财产 浏览:498
主角智慧武侠小说 浏览:882
哪部小说女主角叫男的为夜夜 浏览:233
爽点合理的穿越小说 浏览:300
末世穿越之异能系统类小说排行榜 浏览:695
一部玄幻小说男主被雷劈中左眼 浏览:339
最热穿越小说txt 浏览:264
田园福妃童谣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