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8好汉为什么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
湖北省《水浒》研究会主编的《水浒争鸣》第四、第五辑上,连续发表了四位山东作者写的《水浒》历史、地理背景探讨文章,即山东《牡丹》编辑部朱希江、周谦写的《‘水浒’文史辨析》,山东梁山县一中王衍用、王学真写的《北宋梁山地区地理环境探考------兼论宋江据梁山地区的可能性》(以下简称朱周文及王文)。这两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从八百里梁山水泊复杂险要的地理位置,说明“它是反抗者铤而走险的理想依托”(朱周文),从而推导出梁山地区(甚至于说水泊梁山)是宋江义军理想的根据地。虽然文章中也多次说是“可能”,但实际是在说梁山地区(或梁山)就是宋江义军的根据地。
《水浒》本是一部反映北宋时期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既是小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允许虚构。即可虚构,那么对《水浒》里梁山好汉是否以梁山为根据地这个问题,就毫无必要去探考,更没有必要为此打笔墨官司。既然朱周文中说“探讨《水浒》所描写的梁山泊宋江起义与历史真实的联系与差异,探讨古典文学反映生活的规律,这对于解决《水浒》研究中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乃至正确理解文史间的辨证关系,或许是有裨益的”。既是如此,那么,我也愿意对超出《水浒》本体研究范围的问题------梁山地区是否是宋江义军理想的根据地这个问题费一些笔墨,愿与朱希江、王衍用等四位探讨,以求教正。
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在正史、野史中是有零星记载的。比如《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云:“(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张叔夜传》云:“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樱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史"侯蒙传》卷第一百一十《侯蒙传》亦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等等,这是正史的部分记载。宋人所撰野史中也述及宋江起义事。如李《皇宋十朝纲要》卷十六载:“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抚山东盗宋江”;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十八云:“宣和二年十二月,盗宋江犯淮阳及京西、河北,至是入海州界”;方勺《泊宅编》卷五云:“宣和二年……天章阁待制歙守曾孝蕴以京东贼宋江等出入青、齐、单、濮间”。另外在《三朝北盟会编》、《林泉野记》、《青溪寇轨》、《东都事略》、《王师心墓志铭》及《王登墓志铭》等史料中也都有宋江事记载。史料虽说零零星星,综而观之,我们可以理出这么个头绪:宣和元年(或在此之前),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事于河、朔(即黄河以北,今山东徒骇河东南,山东东阿,河南睢县、柏城以东地区及江苏的西北部地区),宣和三年二月,在楚、海州(即今淮南及江苏东海)被海州知府张叔夜派伏兵袭败,宋江投降。宋江义军在这短短的二、三年时间内,他们时而在淮南,时而在山东,时而“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时而又“出入青、齐、单、濮间”,“转掠十郡”,活动范围在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的广大地区。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宋江起义军是一支不曾建立任何根据地的、流动作战的游击部队。如果像《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据以长期地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就叫“根据地”(王文中借用此说),这就恰恰说明梁山地区不可能成为宋江义军的根据地。因为宋江义军“转掠十郡”,而不是“长期地”“据以”这个地方,既不可能“据以长期地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又何能称为根据地呢?
既是如此,四位山东作者的论文又是怎样来论证梁山地区或水泊梁山是宋江义军的根据地的呢?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从地理的角度论述梁山地区的险要地形。关于这一点,王文可说是论述的再详细不过了。王文先从梁山及附近诸山的形成和概况,论述到梁山泊的形成及其概况,再从丰富的资源、险要的地形,论述到北宋时期的梁山地区是农民起义的理想根据地。故此,王文最后一节明确指出:“北宋时期的梁山地区,水阔山险,地形复杂,位置重要。经济上,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料来源;军事上,进便于出击,守利于防卫,退易于转移,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军事要地,是起义农民据以同北宋王朝进行武装斗争的理想根据地。正因为梁山地区具有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所以北宋时期借居梁山地区反抗北宋王朝腐朽统治的不计其数。《宋史》上不乏‘梁山泊多盗’,‘梁山泊素多盗’,‘梁山泊渔者习为盗’的记载。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宋江据此起义,但当时的史料却提供了‘宋江寇京东’,‘出青、齐、单、濮间’的活动区域,正是属于京东西路,又恰恰处在青、齐、单、濮州包围之中。在这一地带,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象梁山地区这样有利的活动场所。宋江之所以能以少数人坚持同北宋王朝相对抗,使‘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官军莫敢樱其锋’,若不是借助梁山地区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史载宋江‘其才必过人’,应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总之,从北宋时期梁山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来看,我们认为宋江据此起义是可能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北宋时期的梁山泊号称“方圆八百里”,实际上它南自今巨野县城北二十余里,北抵梁山县斑店一带,东南达嘉祥县梁宝寺附近,东北到小安山东部,西逾今之黄河二十余里,形状为南北狭长,方圆约四百余里。水泊之中,有占地3.54平方公里、海拔高为197.9米的梁山,加上附近的凤凰山、龟山、土山,占地总面积仅十余平方公里。据王文说:“梁山地区的水陆交通也比较便利。向西南可沿五丈河进击北宋的都城东京;向东南可沿南清河进击单州、徐州;向东北可沿北清河进击齐州、青州;向西北可以从陆地进击北京(大名府)。”因之“宋江等人要四方进击,进退可靠,就必然在青、齐、单、濮这片广阔的战场上找一处有险可守,进退自如的根据地。那么,位居四州中心地带的梁山泊,当然是最理想的去处了。况且,在这一带可以凭险而居的也只有梁山泊一处”(朱周文)。这就很清楚地说明梁山泊是宋江义军的根据地,而梁山水泊之中可驻足又仅有梁山了。
梁山的地形的险要,的确有利于农民起义,但四位山东作者只看到了有利的一面,没有看到不利的另一面,而这有利的一面恰恰又产生了这不利的一面。首先是梁山泊离北宋京城汴京(即今开封)较近,既有进击之利又有被剿之弊。它既构成了对京城的威胁,又加速了朝廷对它的防范和镇压。为了京城的安全,朝廷历来对这一带地区防范甚严,其任命的知府或知州一般要由“两制以上的臣僚”担任,而且有的还由皇帝亲自遴选(见《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八一)。 朝廷通过这些得力的地方官控制这个地区。而这些地方官一般又兼有京东西路安抚使的头衔。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他们又常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来报答皇帝的恩宠。所以担任这一带的地方官大多是战绩彪炳、多谋善断之人。《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四二七载:“蒲宗孟以郓多盗,疼诛锄之,所戮不可计。”另外如张奎“数月捕诸盗悉平”,李璋“信尝罚擒捕,盗为衰也”,刘温舒因“用心督捕”,曾受到朝廷的嘉奖。洪迈《夷坚乙志》卷六中载:宣和六年,梁山泊又掀起一次农民起义,很快就被朝廷残酷镇压下去,起义群众一次被杀就有五百余人。官军的严密防范、地方官吏的残酷镇压,就逼使宋江义军无法在此立足。其次,梁山泊水陆纵横,相互为用,既然“军事上,进便于出击,守利于防卫,退易于转移,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军事要地”,那么这个“战略性的军事要地”也就必然为官军所用。因为这些军事上的有利之处,也可以说是官军在军事上的有利之处。“梁山泊多盗”这是历史真实,而累次起义都迅速被镇压下去这也是事实,这就充分说明:梁山泊不是义军理想的依托。如果说梁山泊是理想的根据地的话,史实上的宋江起义就没有必要到处转移。再说梁山泊沟通黄河、运河,是北宋重要的交通要道,正因为交通方便,就造成易攻难守之势。四位山东作者说梁山泊水势浩大,情况复杂,官兵一般不敢进入,而且又可借助险要的梁山负隅抵抗,但是请不要忘记宋代的造船业是相当发达的。《水浒》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船只,特别是高太尉讨伐梁山时,请叶春设计建造的大海鳅及小海鳅战船,每只只能容百人至树百人,外用竹疤遮护,既可避箭火,又可在船面树立弩机,官并凭借这些战船在泊中就可畅通无阻,更何况北宋时还专门设立了制造火药的火药局,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运载武器------火箭。《水浒》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述:轰天雷凌振打梁山时就用了三种火炮:风火炮、金轮炮及子母炮。吴用以为“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宛子城离水又远。总有飞天火炮,如何能够打的到城边。”谁知凌振只放了三炮,“两个打到水里,一个直打到鸭嘴滩边小寨上”,使“众头领尽皆失色”,可见其射程之远。从书中“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八字看,其杀伤力之大可想而知。据王文提供的资料:梁山寨仅只是个197.9米高,占地仅3.54平方公里的矮小孤山,朝廷官军利用其巨大战船及其火炮攻击,宋江义军在梁山之上是难以藏身的。再次是,地形险要之处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就难以成为某一方面的根据地,加上交通一便利,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就难上加难。从古今事实看,某一地区要成为起义军的根据地,先决条件是交通一定闭塞,是敌方守备的薄弱环节。江西井冈山根据地如此,陕北延安根据地亦如此。而梁山泊正恰恰是北宋王朝防范的重点地区,交通又极为便利,我认为它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宋江义军的根据地的。
第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论证。关于这一点,在朱周文的第二部分述之备矣。朱周文在这一部分,以先立论,后驳论的论证方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的。在立论部分,朱周文首先提出“已为人们发现的明确记载宋江起义曾驻扎梁山泊的材料”,即元初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的一段记述为依据,然后用推理的形式,从三个方面推导出结论。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个“理”,还是推不出来。我们不妨看看朱周文认为“已为人们发现的明确记载宋江起义曾驻扎梁山泊的材料”。材料曰:“余童卯时,闻长老言宋江事,未究其详,至治癸亥秋九月十六日,过梁山,泊舟,遥见一峰,嵽嵲雄跨。问之篙师,曰:‘此安山也。昔宋江□事处……’。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其党如宋江者三十六人,至今山下有分赃台……”。请注意文中的“闻”字,闻者,听说也,听说之事怎能信以为真呢?“此安山也。昔宋江□事处……”也是闻“篙师”所言。篙师者,船工也。“篙师渔夫世代生活与此”,但其所言又怎能替代史料呢?如果按朱周文的见解,“流传于他们之中的故事是可信的”,那么,今阳谷县城东南三十五华里的景阳岗,立有“武松打虎处”碑,阳谷县十字街首有“狮子楼”,我们就能确认真有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这样的故事是历史事实了?!梁山义军中就真有武松其人了?!现在梁山黑风口塑起了李逵像,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李逵是梁山义军将领之一?中国类似的民间传说很多,后人为了纪念它,往往喜欢假事真做,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当成了可信的材料,那就无所谓历史,更不用考证了。再说陈泰生活的年代虽距宋江起义仅百余年,但陈泰毕竟是词曲家而不是历史学家,他所著的《所安遗集补遗》是文艺作品,而不是史书。何以见得呢?朱周文在引用这段“可信”的“材料”时,省略了两段文字:一是朱周文引文前省略号文字为:“绝湖为池,阔九十里,皆蕖荷菱芡,相传以为宋妻所植”;二是“始予过此,荷花弥望,今无复存者,惟残香相送耳。因记王荆公诗云:‘三十六陂春水,白首想见江南’。味其词,作《江南曲》,以叙游历,且以慰宋妻植荷之意云。”很清楚,朱周文中引用的这段文字,本是陈泰为其《江南曲》所写的序言。作《江南曲》只不过是因过梁山,闻篙师所言,味王荆公诗,而叙游历所作,这怎能算是“明确记载宋江起义曾驻扎梁山泊的材料”呢?更何况篙师自己还错把距梁山十余里的“小安山”当成梁山。再说朱周文在驳论部分明确指出:“我们决不应把作为当时说话人底本的《宣和遗事》当作史书对待”,因为“这是属于文艺作品,属于‘文’而不属于‘史’的范畴的东西。”这个说法我认为是对的。既是如此,陈泰的《所安遗集补遗》也是属于“文”而不属于“史”的东西 ,何况陈泰在文中很慎重的用了“相传”两字,籍以说明此为不属于“史”的范畴。朱周文又为何当“史”来看待,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吗?
朱周文的这个立论观点站不住脚,其他三个方面也就无理可推了。朱周文说:“宋江起义前和起义后均有人在此安营落草”。这并不能说明宋江就在梁山起义,并以此为根据地。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宋江可能在此起义或义军到过梁山。朱周文说:“宋代的不少文献曾明确说明宋江等人活动与山东梁山水泊周围。”宋代的不少文献的确是说明宋江等人活动在山东梁山水泊周围,但没有“明确说明”宋江等人活动在梁山。再说梁山周围地域如此之大,如果说其活动过的地方都可称为宋江义军根据地的话,那就无所谓要根据地了。再次是宋江在梁山水泊周围活动的时间并不长,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又“出青、齐、单、濮”,“剽掠山东一路”,又怎能说其有根据地呢?“从宣和年间北宋官吏的调动也很能说明问题”,这是朱周文的第三个推论。朱周文在引用了《宋史"侯蒙传》后,明确指出:“这位资政学士的招安建议获皇帝的赞许,接着便派他去东平府(亦称郓州)上任,干什么去呢?显然是完成招抚宋江使命的。东平府在梁山的东岸,宋江等当时在梁山泊为营是无疑的。”这个说法就太武断了。这只是朱周文的推理,推理是不能代替史实的。说其武断,一是皇上派他去知东平府“显然是完成招抚宋江使命的”,《宋史"侯蒙传》中没有这个意思;二是东平府一度为京东西路安抚使的驻所,东平府曾列入大都督府的级别,辖六县,而东平府一带,又是“多盗贼”地区,为了京都的安全,加强这一地区的领导,宋代历朝都非常重视此地官吏人选,派侯蒙这个资政学士去知东平府完全符合他的身份,属于正常调动。所以,我们也就不能同意朱周文的说法:因侯蒙调东平府,东平府又在梁山的东岸,“宋江等当时在梁山泊为营是无疑的。”
朱周文在驳论部分的有些理由也是不能令人同意的。比如朱周文说:“有人以《宋史》没有明确记载而否定宋江起义在梁山泊,这也是站不住脚的。”我认为完全站的住脚。我们论证历史事实是绝对离不开史料的,不以史料为依据,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无法论证。“《宋史》中没有专门记载过宋江等人的活动”(朱周文),这是事实。如有这方面的专门记载,我们今天也就无须商讨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侯蒙传》、《张树夜传》和《徽宗本纪》及其他史料中,还是可以间接找到宋江起义大概的轮廓:宋江起义,自始至终没有建立名号;而其战略方针是流动作战,不曾建立根据地,也不曾有过较为固定的临时战略驻地,随战事情况而四处奔走,故而被官军污蔑为某一地区的“盗”“贼”。宣和元年,活跃在京东西路,先被称为“河北贼”(《王师心墓志铭》),后又称为“京东贼”(《王登墓志铭》),“山东盗”(《皇宋十朝纲要》),宣和二年又向东流动到京东东路,《青溪寇轨》、《泊宅编》中又称其为“京东盗”。由于宋江等人用游击战术,对付强大却又十分分散的官军,取得了节节胜利,造成“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这样的影响,朝廷于是派曾孝蕴镇压,逼使宋江义军向沂州运动,又遭到沂州知州蒋园的围剿,宣和三年初,宋江义军又从沂州转向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北),又被称为“淮南盗”(《宋史》、《京都事略》),后来又向东挺进沐阳,又遭县尉王师心的阻击,最后在海州为张叔夜所擒。从以上大概轮廓看,宋江义军经常转移,这就充分说明他们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如象朱周文所言,梁山泊“可以凭险而居”,那又何必要经常转移呢?《宋史》等史料,没有一处提到宋江义军占据梁山泊,我认为这就是铁证。
又如,朱周文在批驳有人断言宋江起义发生在太行山时,一方面指责说:“我们决不应把作为当时说话人底本的《宣和遗事》当作史书对待”,另一方面自己又吧元人陆友《提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写的内容当成史料,说成是“明确记载宋江起事在梁山泊的材料”;一方面说“史料上有宋江等占据梁山泊的确凿记载”;另一方面又不能举出“确凿记载”,虽举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一句,又把原文“政和中,剧贼宋江结寨于此”改为“宋政和中,宋江结寨于梁山泊”。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的确是较有权威的历史考证专著,然而对宋江结寨梁山泊,前人史料中找不出依据,顾祖禹写下这句,又不做注释,不能不使人生疑。
朱周文还化了好大力气,列表说明历史人物活动抵御情况。我以为余嘉锡、王利器二位老先生的这些考证,主要是说明《水浒》“作者以卓越的才能,把自己直接或间接得到的真人真事,通过合理加工,压缩到宣和三几年间,突出地刻画了若干个别的形象,更成功地描绘了若干个别形象的性格,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去歌颂和发扬人民丰富的斗争生活经验,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和历史趋向”的(王利器先生《“水浒”的真人真事》)。而不是用来证实宋江起事在何处的。再说就是从朱周文中列举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范围来看,也无法统一到梁山泊来。
Ⅱ 叮零零还是叮铃铃
拟声词:叮铃铃
“叮铃铃”在语文中是拟声词,一般指悦耳的铃声。在作文中,是上课或下课的铃声。上课了,伴随着铃声,同学们走进教室上课了。下课了,伴随着铃声,同学们奔向操场,进行活动。
读音:【dīng líng líng】
释义:悦耳的铃声
造句: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
(2)现代汉语女主叫零零七的小说扩展阅读:
拟声词特点
1、能重叠;
2、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
3、可以单独成句。
因为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有人把它归属形容词。也有人把主观的感情、情绪所兴发的声音(例如唉!啊呀!乌乎!)归入拟声词。都是不妥当的。 形容词和拟声词仍有界限存在,前者的重叠形式有强调意味和感情色彩,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是纯表音的,不产生任何附加意义(注一)。
拟声词在语法上不像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例如我们不会说“雨点十分哗拉哗拉地下着”,也不会说“风不呼呼地吹着”。
拟声词也不能用“A不A”的方式表示疑问。拟声词可以和数量词结合,而形容词不能。双音节的重叠,拟声词可以是 AABB式(叮叮当当),也可以是ABAB式(叮当叮当)也可以是ABCA式(咚的咙咚),形容词通常只是AABB式。拟声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较大的独立性,形容词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Ⅲ 苏瑾秦楚殇小说名字
通过研究《西字奇迹》中的语料,分析利玛窦如何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从而对比出了明代官话与现代汉语的种种差异,为研究明朝的汉语语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利玛窦 拉丁字母 拼音 差别16 世纪以前,西方文献中很少有对中国的记载,但欧洲宗教改革致使罗马教廷权力削弱,所以耶稣会不得不向欧洲以外地区扩展.除此之外,新航路的开辟也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们上要对官员著书立说,学习明代官话,下要口头对平民百姓宣扬宗教.但是在这样一个无论是文化还是制度与欧洲都大相径庭的国家,要达到目的,第一步就要学会语言,其中掌握汉字复杂的读音是他们最大的挑战和障碍.所以,传教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的知识,开始系统地用拉丁字母为汉字进行注音.利玛窦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的四篇文章,后来被编成一本叫做《西字奇迹》的册子,这被视为是汉字拼音化进程的开端.罗常培先生也对此加以研究,他指出利玛窦当时运用的声母有26 个,韵母有44 个.通过对《西字奇迹》中语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比出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明代官话有五个声调符号
在《西字奇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利玛窦将语音符号分为了五种,分别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入声“^”,而现代汉语有四个声调.例如“徒”,在明代官话里为t?,是入声,而在现代汉语中为阳平.
尖团未合流,非常分明
当时声母尖团对立,普通话的j、q、x 在当时分为两组,一组是z、c、s,一组是g、k、h.
塞音送气与否没有区分
哥、科、和的韵母为o[o],现代为e例如利玛窦将“和”注音为“h?”,而现代为“hé”.
塞擦音中,不送气音zh 都写为送气的ch,且在i\u\a 前出现明代官话声母有ng、nh,而在现代汉语中为零声母
在现代普通话中读零声母的字,在明代官话中声母保留有浊音ng
、nh.例如:
明代官话尚存在iai 韵在利玛窦标注的拼音中,还有iai[iai] 韵,现代汉语为ie[iε],例如“涯”在明代官话中为“iai”,现代汉语为“yá”.
明朝官话有闭口韵
利玛窦标注的拼音中有以双唇音m 收尾的韵母,如倘“t&agre;m”,而普通话拼音为“tǎng”.九、声母sh 都记作x,出现在a、i、u、e 前比如说利玛窦为“山”注音为“xān”,而现代为“shān”
明代官话将w 记成了唇齿浊擦音v比如“无”被注音为“v?”,现代普通话拼音为“wú”.
“i”“j”“y”通用
利玛窦的拼注中,“起”有三种写法分别是“chi”“chij”和“chiy”,这是因为当时意大利语中的i\j\y 是通用的.
在入华之初,利玛窦和罗明坚编著了《葡汉辞典》,将葡萄牙语词和汉语词平行对照,并有罗马字母注音.杨福绵先生称赞这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鼻祖.后来,在此基础上,利玛窦发现汉字声调符号的不同,字义也有改变,因此他修改了之前的方案,为文章进行注音,编成了《西字奇迹》.金尼阁在利玛窦的基础上又出版了《西儒耳目资》,他排列了汉字以便于“以音察字”和“以字察音”,是对利玛窦等前人方案的进一步完善.虽然通过对比能发现明朝与现代汉语语音的不同,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些差别是否是由于利玛窦等传教士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所致.所以,从教学分析与二语习得的角度,以明朝传教士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为出发点,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展开研究,从而启发对外汉语教学.
利玛窦等人借鉴西方音韵学知识用字母为汉字注音是为了方便当时传教士学习汉语,但是这种创造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开启了汉语拼音方案应用的先河,也为后人研究明末汉语语音提供了可贵的研究材料.同时,这也有利于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入中国,为中西交流架起了桥梁,建立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范式.
Ⅳ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就目前来说,堪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Fredric
Brown写的这篇科幻小说标题叫Knock
(《敲门声》)
"The
last
man
on
earth
sat
alone
in
a
room.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发表在1948年12月的THRILLING
WONDER
STORIES上。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Ⅳ 一本女主名叫许俏俏,男主叫魏满洲的小说
腹黑王爷不乖妻
作者:果冻
简介:
拖着背包,颓废的站在自家别墅的大铁门外,耷拉着脑袋,小小的身躯一个劲的叹气,悲哀啊,悲哀,都快一个星期了,我杨素洁啥工作都没有找到,为什么,为什么,她要仰天长啸了。她虽然不是一流大学
Ⅵ 求小说有个小说女主角叫嫣儿。。他有个哥哥是丞相
本人是属于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不可以一天不看书的人,所以最近为止,书已经看了不下500本了吧呼呼呼!~很多好书可以和大家共同的推荐和分享!~
很多人和我说不想看清穿的小说,不过以下的基本清穿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不看的话会后悔一辈子,我曾以为我会很讨厌清穿,看了这几本,我想说,清穿,L LOVE YOU!~太精彩了!~
1.《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有点小H)
苏嘛拉姑和康熙的爱情故事,从小时候的康熙8岁描写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死亡,不过结局,死亡又代表了新生!~超级好看!~
【文案】
鸾,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儿,没有凤凰的名号,却飞得更高……
我是历史,我没有页码却可以翻阅……
我是荣耀,我没有荆冠却可以骄傲……
我是石头,我没有眼睛却可以见证……
我是清风,我没有身体却可以听见……
风的声音……请大家坐下来……听,夕给你们讲述一个故事,只是故事……厚重历史下那不为人知的很遥远的我心中的童话故事:
他是皇帝,60年里专宠我一人;
他是我孙子辈,却也是我爱人;
前半生,我是他姑姑,辅主登基,做亘古一帝。
后半生,我是他妻子,看他运筹帷幄,创千秋大业。
“半生宠尽风波中,几载秋雨葬旧梦”……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2.《最禛心》
四爷和他的一位格格的,一穿过去就在生孩子,可怜的孩子啊!~喜笑怒骂,谈笑风生,女主很聪明很聪明,太多太多的小点子,很不错,很搞笑,结局很美很。。。。。。。。。。。。搞笑!~很好看哦!~
3.《独步天下》(有点小H)
不用我多说了吧,几乎可以说是清穿的开山始祖,女真族的第一美女东哥,34岁还没有嫁人的老女人,牵绊了多少男子一生的追恋,努尔哈赤,楮英,代善,皇太极,多尔衮。。。。。。。。。为绝世容颜所累,飘零半生,强暴肺痨毁容难产。。。。。。。。。。。。。。太过太多的苦难,化身海兰珠,与最爱的男人再续前缘,一声痴恋,很好看,个人更喜欢不是东格时的女主,更自然更人性!~
4.《帝后》(有点小Hh)
如果说上面的几本书我是很推荐的话,那么这本我简直是吐血推荐了,完美,太美了
,说的不是董鄂妃的,而是叶赫那拉荣惠,只是清秀的样貌,怎么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站稳,前有姑姑静妃,后有历史上顺治一生的爱人,乌云珠,看她怎么颠倒历史婉转乾坤,幸福只属于自己,女主很可爱,有点小笨,爱吃醋,太可爱了,很喜欢她,最后顺只为了她。。。。。。。。呵呵!~真的超级超级超级好看!~
【文案】
是历史的偏差,还是命中的注定?当她遇见他,当她爱上他,自己的幸福,历史的走向,一切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
什么什么?这里居然是清朝?我居然成了顺治的皇后?不会这么倒霉吧?难以捉摸的顺治,心思缜密的孝庄,诡异莫名的小玄烨,还有一堆明争暗斗的嫔妃秀女……好累,我的目标是:等顺治挂了以后溜出皇宫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只是……为什么我看着顺治对着董鄂妃那么温柔的笑我的心……好痛?
别以为只有男人才有江湖,其实女人也有。别以为只有男人才会战争,其实女人也一样。在那被四面高墙围起来的紫禁城里,有那么一群女人,她们为情所困,为权所逼,她们相互嫉妒,相互伤害,却又同样地享受着无奈和孤独!
她们美丽,却又常常孤芳自赏;她们年青,却又流露着无尽的幽怨;她们聪慧,却又往往难逃算计;她们挣扎,却又走不出命运编织的缠网里!于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逃,有人死;有人爱,也有人恨!
这就是江湖,女人的江湖,不舞刀弄枪照样头破血流的江湖,不为钱财照样争权夺势的江湖,不颠沛流离照样伤痕累累的江湖。
下面的这几本不是清穿的,不过我还是很推荐的都是精华啊,文笔之优美,情节之紧凑,真的很不错!~
1.《不负如来不负卿》(有点小H)
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啊,本人在再次吐血推荐,公元236年前的龟兹,穿越千年时空,隔绝所有空间的爱恋,让我陪你走过这孤独的丝路,感受你的温度,四十年的爱恋和等待,只为那几年的享受,是否和鸠摩罗什在一起一地要受那么多的磨难。。。。。?!~。。。。
【文案】
艾晴,为验证历史做了试验小白鼠,几次三番被推进时空穿越机。冥冥中的命运牵绊,她遇见了千古有名的高僧。她与他之间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漫长悠远的千年岁月,满目苍痍的乱世纷争,更有潜心修行一心向佛的赤子之心。
少年时的亦师亦友,青年时的脉脉相处,壮年时的共历磨难,老年时的相视一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 饱受多舛的坎坷,历尽人间风霜,成就了一代大师,能成就一生的爱恋么?
红尘之外的佛与法,凡尘俗世的情与爱。驼铃悠悠,唱响西域。那段遗落在165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纯真恋情,如何做到如来与卿两不负......
2.《飘零三国》(有点hhhH)
女主有点笨笨的柔柔的,饿,很惨,被强暴进了青楼,遇上吕布,以为真爱,却被送给了董卓,流落异乡,偶遇诸葛亮和周瑜,却不敢再爱,尽力生死,历经磨难,终遇到挚爱赵云,却无意被送回现代,说不清喜剧悲剧,作者没给太明确的答案,这能说好看,也不悲,只是女主,有点可怜。。。。。。。。。。。。。。。
3.《穿越与反穿越》,太搞笑,太好看了!~
4.《狩猎美男》
推荐啊,第一本看的一女N男文,好看啊!~精彩啊!~喜欢啊!~真的曾经很长时间可以说我认为只有《帝后》可以比它好看!~女主实在是太喜欢她了!~不错!~
5.《怜香惜玉》
女主不是啥美女,不过很可爱很可爱,情节很复杂很复杂!~总之,好看
6.《琉璃般若花》
女主还不是啥美女,唉,很勇敢,很敢爱。不,太敢爱了,爱上了一个女人男人都爱的男人,却得不到这个男人,太难得到了,仙人一般,容颜绝世,武功绝世。。。。。唉唉,好看,好看!~也挺搞!~
7.《有凤来仪》
女主不是啥美女
8.《依后传奇》
女主是个很漂亮的MM哦,很聪明很聪明!~好看!~
9.《我的皇后
女主不是啥大美女,很可爱,很好看
10.《穿越之陌上花》
很好看,有生化武器,呵呵!~有点纠结啊!~
11.《满朝文武爱上我》
不错,不错
我打字很累的!~唉唉!~
Ⅶ 《传闻中的陈芊芊》你觉得大结局怎么样
今天我们来讲的这部电视剧叫做《传闻中的陈芊芊》,它是由赵露思和丁禹兮一起出演的,其实在当看电视剧第一集的时候,是一个现代戏。女主是一个小说家,然后就是女主在写小说,然后是穿越到自己写的小说里面,她其实一切都是自己小说里面的场景。那么其实这部剧在我看来,它的剧情是非常的连贯,一点都不拖泥带水,那么结局呢,也是让我感觉到很意外。因为我们都知道,女主她是有一点现代思维的,所以而言的话,她会有用许多的现代汉语,然后去表达一些古人所听不懂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一部网剧无疑来说也是一匹很大的黑马,那就今天我们来说,这个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那就这样一部网剧,你们喜欢吗?你们对这部电视剧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
Ⅷ 把雨过山村的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翻译成现代汉语: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着鸡鸣声,远远看见了竹林边潺潺溪水流淌在乡间小路旁,那弯弯斜斜的小路通往零零散散的农户人家。
原诗如下: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Ⅸ 帮忙找报纸期刊中错误20条
以下应该有你要的内容:
一、 这句话宛如醍醐灌顶,令我浑身舒畅,这是二十年来我所听到的最悦耳的纶音。(《中外书摘》2003年第7期83页《完美是毒 缺陷是福》)“纶音”用错了。
《辞海》(语词分册1237页):纶音,皇帝的诏令。贡奎《敬亭山》诗:增秩睹隆典,纶音播明庭。
二、 “你,你你……你很难费解啊!”我被他的消息整得有点蒙,只好用“很难费解”这种话再把他蒙回去。(《小说月报》2003年第10期25页《昔日再来》) “很难费解”这四个字,让人真有些不好理解了。
《现代汉语词典》(366页):费解,(文章的词句、说的话)不好懂。如:这篇文章词意隐晦,实在费解。“费解”就是不好懂,前面再来个“难”,岂不成了“难以费解”?该改写成“很难理解”,才符合作者的本意。
三、《强奸少女怀孕生子被判15年》(《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15日第7版) 实施“强奸少女”的是罪犯,当然应该“被判15年”,但是紧跟“强奸少女”后面的又是“怀孕生子”,“怀孕生子”的应该是被“强奸少女”,难道她要“被判15年”?显然不可能。语序的混乱使这个标题极易产生歧义。如果在“怀孕生子”前添上“致使”二字,就明确多了。
四、在这方面,我国传统道德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训诂值得提倡。(《网络报》2003年11月17日第19版《科技评价走向诚信》) “训诂”显然不当。
《辞海》(语词分册368页):训诂,也叫“训故”“诂训”“故训”。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叫“诂”。文中的“训诂”可能应是“训诫”,即使如此,“训诫”“值得提倡”,也不舒服。
五、我只是陪着他吃早点,挽着他语笑宴宴地走向车站。(《生活晚报》2003年12月19日第10版《第一次的回报》)“宴宴”用错了。
《辞海》(语词分册1081页):“宴宴”同“燕燕”。(1332页)“燕燕”有两个义项,一是“安息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二是“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注:差池,参差不齐。) 仔细琢磨,原文中的“宴宴”应为“晏晏”。“晏晏”的意思是“和悦貌”,《诗·卫风·氓》:言笑晏晏。
六、本书对被长期忽视的新儒家诗学思想作了钩沉、思考与梳理阐发,揭橥出新儒家哲性诗学的特征。(《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月8日第10版《有根的诗学: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 这里的“揭橥”用错了。
“揭橥”实为“楬橥”。读Jīé Zhū,《辞源》(1606页):楬,作标志用的小木椿。《周礼·秋官·蜡氏》:“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注引郑众:“楬,欲令其识取之,今时楬橥是也。”
《辞海》(缩印本1601页):橥,本作“橥”。小木桩;小木签。“楬橥”,也可写成“楬着”《汉书》(尹赏传):“瘗寺门桓东,楬着其姓名。”
《辞海》(缩印本1593页):楬橥,本是作标记用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橥”。《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玺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橥。”“楬橥”并没有“揭示”的意思。
七、一场因《手机》人物形象而引发的崔永元、冯小刚的论战,眼下火借风势硝烟弥漫。《手机》果真一语成瀣变成“手雷”?(《生活周刊》2004年2月5日-2月11日B16 版)“一语成瀣”有问题。
《辞海》(缩印本496页):谶语,迷信观念称将来会应验的话。而“瀣”置于“沆”之后并用,则表示夜间之水气或露水;成语“沆瀣一气”则表示带贬义的气味相投。揣摸上文作者的意图,似应改为“一语成谶”。
八、零零种种、花样百出的面膜产品,稍不留神,准会挑花了眼。(《生活周刊》2004年2月5日-2月11日D9版《美白、洁肤成主打》)“零零种种”错了。
《辞源》(1536页):林林,纷纭众多貌。《柳宗元·柳先生集》:惟人之初……林林而群。后来称事物繁多为“林林总总”。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799页):林林总总,形容繁多。如:展销会上的商品林林总总,不下数万种。
九、仿佛是文学舞台上演一出《赵氏孤儿》,一种是公孙忤臼的受难者角色,一种是程婴的贰臣逆子。(《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2月20日第7版《不可“一世”论文学》)“公孙忤臼”错了,应是“公孙杵臼”。
《辞海》(缩印本2342页):《赵氏孤儿》,杂剧剧本,元代纪君祥着。该剧写春秋时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并搜捕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由程婴抚养成人,报了冤仇。
十、你们为了自己的钱袋,不惜以牺牲民族尊严作娱乐。这样做,不正中了东邻某些政客的下怀吗?(《新民晚报》2004年2月29日“夜光杯”《当心中了人家的下怀》)标题及文中的“中XX的下怀”,都是错误的。
成语“正中下怀”是“正符合自己(我)的心意”的意思。关键是“下怀”之“下”,即“在下”,“我”的谦称。《辞海》(缩印本208页):下怀,犹下情,谦辞,指自己的心意。邵璨《香囊记·投宿》:“[末]路途辛苦,诸公,寻宿歇如何?[净]正合下怀。”
十一、对此,许多中小贵族特别是骑士家庭的子弟趋之若骛……律师学院的严厉举措也深得“倾囊而出”的家长们的赞同。(《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3月5日第9版《从政法的视角切入》)“趋之若骛”和“倾囊而出”都有问题。
趋之若骛“的“骛”应为“鹜”,趋之若鹜,像野鸭子般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前往。而“骛”则是乱驰、交驰的意思,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是“追求”的意思。“鹜”的下边是“鸟”;而“骛”的下边是“马”。两个字容易混淆,需引起注意。“倾囊而出”应为“倾囊而尽”,即把口袋里的钱都倒完了。“家长们”不可能从“囊”中“而出”。倒有“倾巢而出”的说法,谓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十二、天津忝列历史文化名城,又将迎来建卫600周年。作为海河儿女,我们到哪里去寻觅我们先辈的足迹?(《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3月12日第3版《只有感叹》)“忝列”用得不对。
《现代汉语词典》(1250页):忝,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忝在相知之列。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并不需要哪个人如此“自谦”。
十三、给宣誓就职这一仪式套上制度的“紧箍咒”,就要对某些传统理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立以制度为主的新任政府成员管理新思路。(《法制日报》2004年3月16日《给宣誓套上制度的“紧箍咒”》)所谓“紧箍咒”是唐僧控制孙悟空的武器,是如来佛传授给他的咒语,孙悟空不听话,唐僧便念“紧箍咒”,一念,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开始收紧。咒语如何能“套”呢?
十四、似乎不这样投入,就不算重视旅游业,旅游业也不会得到发展。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人民日报》2004年3月25日19版《从看景到休闲》)“有失偏颇”错了,应为“失之偏颇”。
“有失”的后边,一般紧跟带褒义的名词或形容词,如有失斯文、有失体统等。《现代汉语词典》(1240页):体面,体统;身份:有失体面。而“失之”的后边,一般紧跟带贬义的名词或形容词,如失之草率、失之粗疏等。《现代汉语词典》(969页):偏颇,偏于一方面;不公平:这篇文章的立论失之偏颇。
十五、近来,“无会月”“无会周”成了时髦的提法,各地纷纷效尤。但从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意在抵制形式主义的做法却演化了新的形式主义,并不值得提倡。(新华社2004年3月25日讯《“无会月”也是形式主义》)“效尤”用得不对。
《现代汉语词典》(1391页):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以儆效尤,儆,警告。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作者的原意大概是在说“各地”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在故意学坏样。“模仿”跟“效尤”有感情色彩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news/17919.htm
Ⅹ 女主叫许俏俏男主叫君牧野的小说
是《强势欢宠:帝少请节制》
作者: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