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说投稿问题
首先你要找的投稿地址杂志封面一般会有的。如果没有那表明该杂志暂时不接受读者投稿。我是写手所以了解杂志收稿的流程。一般都是编辑主动向写手固定约稿。所以想投稿最好到网上找到相应杂志编辑的QQ或是联系方式。一般在红榜都出现过。
如果在网上投了,那就不要投杂志了。一般杂志是不接受的。被入用后在网上发表是不行的。因为版权被赋予了杂志,你的稿费就是买断稿件用的。。。
国内首武侠小说的杂志可以关注下《80后武侠版》之类的,我想会有收获。
❷ 我想发表一部武侠小说,去哪个小说网站比较好
起点的武侠小说永远都是那几本大神作品上推荐,新人根本没有机会,你还是去17k吧!17k的福利也不差,读者也很多,新人首次签约就能获得100元奖金,新书连续更新就能上推荐,你去17k试试吧
❸ 韩寒的作品有哪些
韩寒的主要作品有:
(1)2000年:小说《三重门》
《三重门》是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梦想。
(2)2001年:文集《零下一度》
这是韩寒继《三重门》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零下一度》是韩寒的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的合集。这些作品,有的回忆童年生活,有的记述校园生活,还有的是读书笔记,反映了一个18岁青年的人生视野和感悟。韩寒的文风机智泼辣,语言幽默、诙谐,充满奇特想象,真实地反映了韩寒的喜怒哀乐,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3)2002年:小说《像少年啦飞驰》、精选集《毒》、精选集《毒2》
《像少年啦飞驰》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主人公“我”的生活,展示了一个颇具叛逆性的人物。该书文笔精妙,内容看似平凡,但颇含深意,令人沉思。
(4)2003年:杂文集《通稿2003》
《通稿2003》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诟病进行了批判;同时在《通稿2003》中,韩寒也将自己的个性行为发挥到极致,给读者带来了最大的韩寒风格展示。《通稿2003》通过十多篇针对现行教育体质及其附属产物的批判,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行应试教育的弊端。
(5)2004年:小说《长安乱》、文集《韩寒五年文集》
《长安乱》是韩寒所有长篇小说中最特殊的一部作品,是到2010年底为止,韩寒所写作的唯一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一个俗家弟子释然,和青梅竹马的姑娘喜乐,骑着小马游走江湖的故事。
(6)2005年: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7)2006年:小说《一座城池》
小说描写了作者年轻不羁岁月的回顾,书名“一座城池”可视为主角们的乌托邦,在那座城里,年轻就能疯狂、目中无人、随意撒谎、背叛与被背叛,都只是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着离奇的经历和怪诞的思维。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风格的幽默与人生观。
(8)2007年:小说《光荣日》
《光荣日》是作家韩寒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七个大学毕业生的事。躁动的他们模仿“竹林七贤”到一个县城支教。在那里,他们盖房种菜、研究枪支炸药,遇到了精神病歌手、三陪女等同样“不正常”的人,发生了“不正常”的事。
(9)2008年:杂文集《杂的文》
(10)2009年:小说《他的国》、精选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他的国》以亭林镇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为主线,以左小龙的爱情为一条副线,其间多次穿插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讽。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
(11)2010年: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杂文集《草》 、文集《青春》
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延续韩寒以往的风格,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开创了韩寒“公路小说”的新概念,新品牌,较之之前作品有更鲜明的人性,更深的现实意义。
(12)2012年:杂文集《脱节的国度》
(13)2013年:杂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14)2014年:散文随笔《告白与告别》
❹ 好看 仙侠言情小说
好看的仙侠言情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香蜜沉沉烬如霜》、《落花时节又逢君》、《梦落芳华》。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唐七公子所著古风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者唐七(原笔名:唐七公子)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三生三世”系列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上古神话里的前世今生,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故事。
2016年11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荣登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网络文学榜top10”, 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 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发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排名第11位。
2、《花千骨》
《花千骨》 是2008年12月31日独家首发于晋江文学城的一部小说,作者是Fresh果果。讲述少女花千骨与长留上仙白子画之间关于责任、成长、取舍的纯爱虐恋。现有同名电视剧《花千骨》上映,由霍建华,赵丽颖主演。
5、《梦落芳华》
《梦落芳华》中男主角是一只芳华兽,女主角勺儿是一个孤儿,一日被男主收养,勺儿唤他义父,但是芳华一直以为勺儿是男孩,闹出许多乌龙,两人度过一段世外桃源的生活。女主15岁那年,芳华兽又带回一个孩子,叫韩子川(当朝太子),从此太子介入了他们两个人的生活。
皇帝病危,韩子川以勺儿的安全逼迫芳华入宫给皇帝治病,当时勺儿已经喜欢上芳华,要跟他一起入宫,可是芳华不同意,但勺儿偷偷入宫,芳华做了很多让勺儿感动的事情。
可一系列的阴谋让勺儿认为芳华喜欢太子,皇帝驾崩后,芳华留在了皇宫,勺儿带着满身伤痛离开,在江湖中收了七公子。太子登基做了皇帝,又与女主相遇,后来女主失忆,当了皇上的贵妃。
再后来她被掳走,再次遇见芳华,此时她已经不记得他,芳华为了给她治病,用自己的血肉煮成药,后来勺儿想起了一切,而芳华已经化为芳华木,由芳华木的颜色可以知道他所受的情伤是多么深。最后,勺儿用自己的鲜血换得芳华的重生,芳华木化成了与男主有着相同容貌的小号芳华。
❺ 求已出版的耽美小说
题主我偷偷告诉你,你去买阿逸(吕天逸)的《甜蜜杂货店》保证看完露版出姨母笑。
七英俊(七世有幸)的《权有药》,书海沧生的《十年一品温如言》(这本虽然是言情,但是比bl还基。。。),非天夜翔的《星河彼岸》,非天夜翔的《相见欢》(武侠文,不看一半绝对看不出来的bl),原晓的《黑十字》(不是bl但是很暧昧,剧情特好看),巫哲的《炮楼》,priest的《默读》,衣落成火《安身立命》(就是有点贵,古风的),脑洞book《脑洞w》系列(这个一本也不贵,是小说杂志,但是有很多作者写的都gay里gay气的,还有几个晋江作者披马甲上针,我就不多说了看文就行)。
然后段子手来了,王说的《睡前故事》(不骗你就是睡前故事,因为没有睡后故事。。。)王说的《今古奇葩说》(睡前故事2),还有一个就是扶他柠檬茶的《谁都不服就扶他》(这作者是个潜力股),然后题主可以关注下微博上的王说大大和扶他柠檬茶以及脑洞君的微博,有新大陆等着你开启(多的我就不说了,直接上车啊)。
❻ 写武侠小说怎样写才是最经典的
一、中国人侠义观念之形成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之称屡见不鲜,却并无「武侠」一词。最早将「武」、「侠」二字相提并论,复加以必然之关联者,厥为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韩非子•五蠹篇》有云:「儒以文犯法,而侠以武犯禁!」所谓「五蠹」,乃特指学者、言谈者、带剑者、串御者、工商者「五类分子」而言。其中「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即是法家为「侠」所罗织的罪状,必欲去之而后快!
虽然由于史料所限,近世学者迄今仍无人能明确指出「侠」与「游侠」的分际究竟如何──即令贤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亦不免将两者混为一谈──但大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侠客并非以仗剑动武为唯一要件,所重端在「仁义」而已;至于行谊、精神则是一脉相承、代代不绝的。
游侠:重仁尚义「施恩拒报」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论游侠的本质是:「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明白揭橥仁、义二字。而〈游侠列传〉更进一步勾勒出游侠的精神面貌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便将游侠的人生观与行为准则界定下来了。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曾提及「侠」的四种名目,分别是: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实则彼此相类,只是活动的空间或略有差异,说法不同而已。如汉初之朱家、郭解、田仲、剧孟等等,均属于民间游侠,其人或「以躯借交报仇」;或「所藏活豪士以百数」;或「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或「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云云。
其实,郭解「睚眦杀人」,有失仁侠之道,不足为训。而班固作《汉书•游侠传》,则又以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四君「竞为游侠」,置于传首;即后世所谓「卿相之侠」(借钱穆语),以与民间游侠区分,但此说颇有问题。试看司马迁为「四豪」立传:论平原君赵胜,则「利令智昏」;论孟尝君田文,则「好客自喜」,一怒而灭县;论春申君黄歇,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卒以弄虚造假而贾祸杀身;凡此,皆乖离游侠精神。唯有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仁义无双,与〈游侠列传〉宗旨相符。此外,「延陵挂剑」的吴公子季札,一诺千金,亦有「侠士之风」。综上所述,游侠或出身平民市井,或出身卿相贵族;居仁由义,重然诺,轻生死!其性质并非钱穆在〈释侠〉一文中所断:「侠乃养私剑者,而以私剑见养者非侠。」因为侠士可以不带剑,亦可不带剑;可以动武,亦可不动武;「养私剑」(培植私人武力)者固有,却未可一概而论。对此,刘若愚的《中国之侠》一书,看法就较为合理。他认为:「游侠并非属于任何特殊社群,亦不具某种阶级成分;不过是拥有若干理想的人物而已。」刘氏进而又将游侠的特征归纳为八,而以「重仁义,锄强扶弱,不求报施」列为首要。可谓探骊得珠!
诚然,中国自古「侠」、「义」并称。唐代李德裕作《豪侠论》即剀切指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可见「义」对侠者之重要,二者不可须臾离。然而有关「义」的正当行为标准如何,自春秋以迄先秦各家均各执一词,并无定论。
《墨子•尚同上》曾慨乎言之:「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这就是说,古人由于立场、看法不同,对于「义」的解释及所定标准也就不同。
那么「侠客之义」即侠客所公认的正当行为究竟与常人有何相异之处?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如朱家自奉甚俭,但「诸所尝施,唯恐见之」,「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他岂止于「不求报施」?更「羞伐其德」,避不见面!这是何等清高的志节!但侠者却认为理所当然,不值一提。此所以冯友兰在《新事论》中指出:
所谓「行侠仗义」的人所取的行为标准,在有些地方都比其社会道德所规定者高。(中略)「施恩不望报」是道德的行为,「施恩拒报」即是超道德的行为了。
明乎此,乃知侠义精神端从无私、利他的主观意识出发。所谓「救人于厄,振人不赡」正是一种伟大同情心的表现;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犹其余事了。然则后世常以「侠」、「刺」并举,这是什么道理呢?其间又有何区别呢?
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
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其别一在于「报」,二在于「武」。而刺客之所谓「报」,又特别着重报恩,具有被动性质;为了达到目的,迅求事功,便不得不动武矣。
──如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是因率军与齐国交战,三度败北;而鲁庄公不加问罪,「犹复以为将」!可谓有恩有德,岂可不报?
──如专诸以鱼藏剑刺吴王僚,是因公子光以「善客待之」,且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如此看重,乃奋身以报。
──如豫让变容易貌,狙击赵襄子,是因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遂不惜「为知己者死」!
──如聂政刺杀韩相侠累,是因严仲子倾心结纳,恩遇至厚;借躯为报其仇即是报恩,故粉身碎骨,在所不顾。
至于荆轲刺秦王一事,则不无可议之处。因其虽屡言「报」字(报燕太子丹),但一再迟迟其行,推三阻四;以致连累多人白白送命,有负恩主重托,终究身死事败为天下笑!症结正出在他学艺未精,武功低微,又「不讲于刺剑之术」。惟荆轲在秦廷浴血奋战,从容就义,亦足称勇士。可惜匹夫徒逞血气之勇,令人慨叹!
由此观之,刺客「报恩」以武,游侠「施恩」以仁;虽然两者皆重然诺、轻生死,但毕竟在立身行事的动机与做法上,有所不同。是故司马迁为游侠、刺客立传,泾渭分明,实寓有深意在内。
墨者:「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复次,侠者又有「别墨」之称。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原始墨家集团,以墨翟为首任「巨子」,其徒遍天下;弟子三百人,皆可使其赴汤蹈火,急人之难。如禽滑厘率众救宋,即为显例。
《墨子•兼爱下》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并且为求「兴天下之大利」,便不得不「用天之罚」以「除天下之大害」;甚至必要时「不惮以身为牺牲」!而《墨子•非攻下》更特别指出,武王伐纣「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因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以不得不「代天行诛」!
如此看来,墨家实无殊于一侠士集团,初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救国救民、替天行道为人生理想目标。再就其组织观之,墨家纪律严明,有如江湖帮会;「巨子」即帮主,对于犯「墨者之法」者,可操生杀大权。据《吕氏春秋》引述「墨者之法」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值得注意的是,墨者视此一家法为「天下之大义」,尤高于一般国法;即使「巨子」杀人违犯,亦罪在不赦,何况其余!
由是「戒妄杀」乃悬为后世侠者共遵共守之信条;相较之下,刺客为「报私怨」而率性杀人,所见之「义」又特其小也!
以上笔者已大略将清史所载有关侠、刺、墨三者思想行为之异同,作了初步分析。姑不论其见识大小、是非功过如何,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具有独行侠或豪侠性质的侠、刺之流与具有帮会性质的墨者之徒,对于两千年来中国人侠义观念之形成与深化,影响至钜。我们常说某人「有侠气」、「讲义气」,都是一种美称,多持肯定态度;而「见义勇为」更属难能可贵的英雄行径,令人由衷钦佩──所谓「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即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是故,在此一历史背景及社会心理的交相激荡下,人们普遍欢迎这类以侠义英雄事迹为题材内容的传奇小说,毋宁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武侠」与小说类目之关系
在当前海峡两岸所出版的重要辞典中,绝少收入「武侠」或「武侠小说」一词;即有释义,亦甚简略,更未言及出处。这在武侠小说流行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桩怪事。
顾名思义,「武侠」系专指凭借武技主持公道的侠义之士而言。但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文献与稗官野史中虽有「游侠」、「仁侠」、「义侠」、「豪侠」、「勇侠」、「隐侠」、「儒侠」乃至「剑侠」、「盗侠」、「僧侠」、「女侠」种种名目,惟至迟在清末之前,尚未出现「武侠」一词。其实,「侠以武犯禁」固寓有武侠之意,但「武侠」之成为一个复合词,却是日本人的杰作;而辗转由旅日文人、学者相继采用,传回中国。
押川春浪首张「武侠」之目
日人何时衍创「武侠」一词?漫不可考。然明治时代后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春浪(一八七六~一九一四年),却有三部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日本,风行一时;分别是《武侠舰队》(或译《海底军舰》,为处女作,一九○○年)、《武侠之日本》(一九○二年)、《东洋武侠团》(一九○七年);此外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一九一二年),以鼓吹武侠精神。
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梁启超在横滨所办《新小说》月报之〈小说丛话〉专栏中,有署名「定一」者评论古今名著时说:「《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这可能是中国刊物首次借用「武侠」这个外来语以颂扬《水浒传》之滥殇。越一年,梁氏作《中国之武士道》,其自序亦两提「武侠」之名。彼等受到押川春浪小说影响,殆无可置疑。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笔名「觉我」的徐念慈曾于上海《小说林》月报发表〈余之小说观〉一文,略谓:「日本蕞尔三岛,其国民咸以武侠自命、英雄自期……故博文馆发行之……《武侠之日本》……《武侠舰队》……一书之出,争先快睹,不匝年而重版十余次矣。」徐氏尝谓亲自润饰中译《武侠舰队》,改题为《新舞台》,连载于《小说林》。
经查《小说林》所分小说类目,计有:社会、科学、侦探、历史、军事、言情、奇情、家庭以及短篇共九种,而《新舞台》(即《武侠舰队》)则列入军事小说中。此外,该刊第五期所载《绿林侠谭》,亦未冠以「武侠」之名,而独立存在于九种小说类目之外,当作江湖轶事看待。
林纾〈傅眉史〉得风气之先
据马幼垣考清末民初众多小说期刊所收作品,具有武侠小说性质者,当日恒归类为「义侠」、「侠义」、「侠情」、「勇义」、「技击」、「武事」、「尚武」等名目;而最早标明为「武侠小说」者,厥为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傅眉史》,一次刊完。
嗣后,以「武侠」为书名之荦荦大者计有:钱基博与恽铁樵编撰的《武侠丛谈》(一九一六年)、姜侠魂编撰的《武侠大观》(一九一八年)、唐熊所撰《武侠异闻录》(一九一八年)、许慕义所编《古今武侠奇观》(一九一九年)以及平襟亚主编《武侠世界》月刊(一九二一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专号〉(一九二二年)等等。至此,「武侠」之名不胫而走;透过报纸、杂志的宣传鼓吹,社会大众也逐渐接受「武侠小说」存在的事实。
迨及一九二○年代「南向北赵」双雄崛起之际,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与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虽均未特别标明是武侠小说,但世人皆以武侠小说目之。此后晚出的同类作家封面及扉页,或径称「武侠小说」,或代以「技击小说」、「武侠技击小说」、「历史武侠小说」、「侠义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剑侠小说」、「武侠斗剑奇情小说」,甚至「党会小说」等等,殊不一致。然总以标榜「武侠小说」者居多;于焉乃形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认可的小说类目,以迄于今。
三、武侠文学传统及其演化过程
如采狭义的说法,武侠小说自然是民国初年以后的「新生事物」;但这并不意味在此之前中国就没有性质相类的小说存在。相反地,从唐人传奇在文学史上领一代之风骚起,武侠小说即开始萌芽。如宋初李昉等所编《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人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概见武侠小说实与唐人传奇部分作品脉络相通。故若谓唐人传奇为武侠小说之远祖,当不为过。
惟这类「豪侠」传奇也有两个公婆:一是汉初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前者正如近人钱基博在其〈铁樵小说汇稿序〉中所称:「太史公序游侠,则进处士而退奸雄,是亦稗官之遗意也。」稗官乃指小说者流;然就侠、刺列传的内容性质而言,即使不能等同于小说,亦可谓最早的「豪侠传记文学」,对唐人传奇中描写的侠、刺行为颇有启发作用。
──后者亦如明人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卅六)》所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而周树人着《中国小说史略》更进一步点明:「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以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例如隋末唐初王度所撰〈古镜记〉及〈补江总白猿传〉(不着撰人),便直承六朝变异之谈余烈,开唐人传奇中「神怪」类小说之先河。
这一实(前者写实)、一虚(后者虚构)相生互激的结果,乃导致晚唐所出的「豪侠」类传奇,多少均染上宿命或神异色彩;其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深钜,固不待言。
唐人「豪侠」传奇产生之社会背景
有关唐人传奇勃兴的原因,范烟桥着《中国小说史》曾约略言之:「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的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
此固为持平之论;但需要特别补充的是,中唐后社会暗杀之风极盛;藩镇各霸一方,私蓄刺客以仇杀异己之事,时有所闻,史不绝书。这便为唐人豪侠小说提供了「反映社会现实」的催化剂。
复次,当时权贵为求自保,乃格外注重安全保卫工作。如《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居则重关复壁……如防大敌;一夕屡移床,虽家人莫知其处。」故侠、刺者流要想得手,非具有神出鬼没的本领不可。此所以唐人驰骋想象作豪侠小说,凡涉武事,便千奇百怪;神通幻变,不一而足。像《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那样不谙剑术的庸手,在唐人传奇中是再也见不到了。
唐人「豪侠」传奇包含四种类型
纵观民初以降的武侠小说,无论其流派风格、品类优劣如何,其共同点都是牢牢扣住「用武行侠」的主题;而武与侠二者互为表里,浑如一体,是手段也是目的,尤侧重武技描写。但细按唐人豪侠小说之内容,却不尽然「用武行侠」;它大抵包含四种类型,旨趣各异。今举其荦荦大者于次:
(一)用武行侠类──如袁郊〈红线〉、〈懒残〉、裴铏〈昆仑奴〉、〈韦自东〉、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康骈〈田膨郎〉等;完全具有武侠小说的本质与特性。
(二)有武无侠类──如裴铏〈聂隐娘〉、沈亚之〈冯燕传〉、段成式〈僧侠〉、〈京西店老人〉、〈兰陵老人〉、皇甫氏〈嘉兴绳技〉、〈张仲殷〉、康骈〈潘将军〉、〈麻衣张盖人〉等;或卖弄武技,故神其说,或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均未见行侠事迹。
(三)有侠无武类──如杜光庭〈虬髯客传〉、蒋防〈霍小玉传〉、许尧佐〈柳氏传〉、薛调〈无双传〉、柳埕〈上清传〉、牛肃〈吴保安〉、皇甫枚〈李龟寿〉、李亢〈侯彝〉、冯翊〈张佑〉等;仅表现出某种豪侠或侠义精神,而不以武技取胜。
(四)衔冤复仇类──如李公佐〈谢小娥传〉、皇甫氏〈崔慎思〉、薛用弱〈贾人妻〉等,皆为报冤仇不择手段杀人。前者固彰显孝妇节义,然究非侠义;余则「杀子绝念,断其所爱」,全无人性可言!其冷酷无情,虽禽兽、盗贼亦不能过。
荀悦《汉纪》卷十有云:「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致为盗贼也。」这也就是说,恃武横行之人若不走正道,即是盗贼而非游侠,两者不可相混。然由上举四类世所公认的唐人豪侠小说(或泛称侠义小说)故事旨趣可知,其中固不乏描写豪杰、义士行径者,而以盗为侠者亦不在少数;更多的则是一些非侠非盗而武技神奇的中间人物及冷血杀手,也昂然混迹其内。如《太平广记》所列「豪侠」类目,即有泰半是滥用侠名者,可概其余。
但就广义「武」、「侠」的范围而言,举凡唐人传奇里所描写的江湖豪杰、义士、异人、盗贼、杀手、复仇者以及神鬼莫测的武功、剑术等等趣味性素材,均为后世武侠小说所吸纳,共冶于一炉。
我们试看「用武行侠」类的唐人传奇内容,即可明了武侠小说之原型要素殆已包罗其中:
一、行侠仗义必以「武」;它包括一切超能力的武技,可以止戈(如〈红线〉),可以救人(如〈昆仑奴〉、〈车中女子〉),可以摘奸发伏(如〈义侠〉、〈田膨郎〉),可以为民除害(如〈懒残〉、〈韦自东〉)──武与侠乃形成有机的结合,二者不再孤立存在。
二、特别渲染方外人的神奇本领;而所述佛、道两家弟子之玄门绝技或秘术,均非世俗所能想象(如〈红线〉、〈懒残〉)──后世武侠小说每喜为玄门奇人张目,胎息在此。
三、仗剑护法与灵丹妙用;这在以「剑仙」除魔卫道故事为主的武侠小说中,尤为显著,而实以裴铏〈韦自东〉为滥殇。盖古传采药炼丹(或修练神功)易遭魔扰,必须借助高人护法,方可成事;而灵丹妙药则有诸般神效,如驻颜、长生、增强功力等等──凡此,皆为后世武侠小说所宗,更进而发扬光大。
当然,若论唐人传奇中最具武侠典型的「侠之大者」,自推袁郊所撰〈红线〉;叙述侠女红线为解潞州节度使薛嵩之忧,而勇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枕边盗盒示警的故事。传中说她「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而归来时彷佛「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洵可谓神乎其技;然却一无杀伤,十足体现仁侠精神。结果正如所云:「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故此「红线盗盒」千古传诵,令人赞叹不已。
文言武侠由盛而衰之渐变
惟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型之后,经五代至宋,却并无任何发展,反而有衰落之势。在现存的传世之作中,除王定保所撰〈胡证〉、〈宣慈寺门子〉及孙光宪所撰〈荆十三娘〉等篇,尚能表彰武侠精神而外;余如吴淑《江淮异人录》二卷所收〈李胜〉、〈聂师道〉、〈张训妻〉、〈洪州书生〉与洪迈《夷坚志》所收〈花月新闻〉、〈解洵娶妇〉、〈郭伦观灯〉、〈侠妇人〉、〈八段锦〉诸篇,或有武无侠,或有侠不武,甚至以细故杀人者亦屡见不鲜;惟〈郭伦观灯〉用武行侠,彰明较着。
其次,明人王世贞伪托段成式所编《剑侠传》四卷,则收宋人作品十六篇,大体仍模仿唐人传奇笔意,率由旧章。故周树人《中国小说史略》慨谓:「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然而自宋以降,文言武侠作品走势虽衰,明、清两代仍有不少这类仿唐传奇小说存在。如《剑侠传》之继起者有乔吉《续剑侠传》、徐广《三侠传》、邹之麟《女侠传》等;从此,飞剑乘空之说甚嚣尘上,亦风行一时。
此外,明人武侠传奇之文情较可观者尚有李昌祺〈青城舞剑录〉、宋濂〈秦士录〉、宋懋澄〈刘东山〉、徐士俊〈汪十四传〉及乐宫谱〈毛生〉等篇。至于清人武侠传奇则今存本甚伙,撮其要者如蒲松龄的〈侠女〉、〈武技〉、〈红玉〉(收入《聊斋志异》);王士祯的〈剑侠〉、〈女侠〉(收入《池北偶谈》);袁枚的〈三姑娘〉、〈好冷风〉(收入《新齐谐》);毛祥麟的〈南海生〉、〈褚复生〉(收入《墨余录》)以及李渔〈秦淮健儿传〉、钮琇〈云娘〉、乐钧〈葛衣人〉、许仲元〈陶先生〉、沈起凤〈恶饯〉等篇,但亦不脱唐人传奇之流风遗韵。
复次,在《清朝野史大观》的述异、遗闻、轶事中,亦多武侠传奇;但凡近世知名的江南八侠、大刀王五、霍元甲等人物事迹,悉在其内。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宋初洪迈撰《八段锦》首揭气功名称及师承来历以后,有明一代竟无赓续者;而入清季却逐渐蔚为风气。如蒲松龄〈武技〉、〈铁布衫法〉之少林派;许仲元〈陶先生〉之内、外家;沉起凤〈恶饯〉之内、外功;采蘅子〈武技三则〉之软、硬功;毛祥麟〈褚复生〉之神功;以及《清朝野史大观》藉峨眉僧故事而评述内家正宗拳法源流、传承等等。凡此,均与宋、明文人祖述唐人传奇之剑侠神技大异其趣。迨及清末林纾撰《技击余闻》一书,可谓文言武侠小说压卷之作;嗣后此类作品寥若晨星,终致绝迹人间。白话武侠始自「说公案」
一言以蔽之,武侠文学自唐代发微,入宋后分为两支发展:一为「传奇体」,即文言小说,已如上述;一为「话本」,即白话小说,则与后世武侠小说关系尤大。此因唐宋传奇多出于文人学士之手,皆为古典文言,笔墨简洁,未能雅俗共赏;而「话本」实系宋以前市井中「说话人」(以说书为专业者)的故事本子──初受佛经讲唱「变文」之影响,再经宋人以民间俚语著书──因其文字浅显易懂,故又称为「平话」。
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都有提及当时汴京「说话」伎艺之盛。其中耐得翁曾分南宋小说为三类:「一者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拳、提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与吴自牧说法略同。至「话本」小说大典,引吭发变征之声;音虽稍下,却甚通俗,妇孺俱解,遂广为流传。如〈杨温拦路虎传〉、〈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皆属于「说公案」一类白话小说,而饶有武侠之意味。特以〈杨温拦路虎传〉描写杨温与李贵对打,逐招交代,并采用内行术语,殆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遭。
❼ 王晴川有哪些作品
2002年——2005年
——2002年 《惊鹤潜龙记》(2002年2月武侠版)原文8万字
——2003年 《过河》3万字(2003年2月武侠版)(获得首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侠客奖)
《补天裂》3万字(2003年4月武侠故事)
《凤初飞》2.7万字(2003年5月武侠版)
《怒雪》3万字(2003年8月武侠故事)(《怒雪》入选榕树下网站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4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一书。)
——2004年 《破阵子》3万字(2004年4月武侠故事)
《月明霜天》(2004年6月武侠故事上半年增刊)
《飞云惊澜录》(2004年连载,2004年第五期到2005年1月上)
《武侠故事》创刊两周年的少林笔会获四大武生称号,并代表作者发言(2004年9月) 《武侠故事》自2004年11月改为半月刊
在清韵文学网站开首个个人专栏《倚剑望北斗》(2004年7月16日)
同时开始在榕树下张贴已发表文章。首贴《月明霜天》被封推,获25万 点击(2004年6月)
——2005年
《暗香传奇·雨霖铃》(2005年1月下)
《暗香传奇·满江红》(2005年2月上)
《暗香传奇·水龙吟》(2005年2月下)
在网易上开辟个人专栏《王晴川·侠行天下》(2005年2月)
《飞云惊澜录》与幻剑书盟签约,正式上传(2005年7月-12月)
《暗香传奇》获得《武侠故事》首届优秀中篇武侠小说创作奖一等奖(2005年12月)
2006年
长篇历史武侠《雁飞残月天》第一部在《武侠故事》连载完毕。小说推出后,曾得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李佩甫先生(著有《羊的门》、《城的灯》等作品)的肯定和郑重推荐。
9月,《飞云惊澜录》与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签约,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封面绘图由张晓雨操刀。全书分为三卷:《飞云惊澜(壹)·腾云》《飞云惊澜(贰)·鸣凤》《飞云惊澜(叁)·扬眉》。年底全部上架,各大书店有售。北派武侠代表作品,武侠复兴第二波 新武侠再起波澜。
2006年11月2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飞云惊澜》新书发布会。
目前最新作品《雁飞残月天》(又名《侠宋》)在武侠故事连载完毕。不久将出单行本。《雁飞残月天》的故事以宋金对峙为背景。小说融会了金宋的风俗历史,不仅有朝廷之间的间谍暗战、权力斗争和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更有围棋、品茶、龙舟、马球、易理、中医等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描摹。全书将长达百余万字 。
《雁飞残月天》第一卷拔剑抉云连载于《武侠故事》2006年
《雁飞残月天》第二卷暮雨江南连载于《武侠故事》2007年
《雁飞残月天》第三卷逝水长东连载于《武侠故事》2008年
2008年至今
——2008年 2月,《侠宋》(《雁飞残月天》网络版)于起点中文网连载,同年5月停止更新。
中篇《吼天录》(《今古传奇 武侠版》8月下半月版)
——2009年 6月,即将在香港出版《雁飞残月天》繁体版,由香港中华书局运作。七月份会在香港有个小型的推动会。
全书145万字,将分为三卷出版,分别名为《龙骧楼》、《龙蛇变》、《补天裂》,每卷48万字左右。
(原作在杂志上连载时,三卷曾分别命名为《拔剑决云》、《暮雨江南》、《 逝水长东》,因考虑四字名称太文,且不简练传神,故改为现在的三字名)。
倪匡先生在阅读《雁飞》后,热忱地为《雁飞》写了推荐语。以下部分就是在封面书腰上的推荐语:
“这是部很好看、很值得一看的武侠小说。它气魄宏伟,结构浩瀚;作者个人风格强烈,知识渊博,非比寻常;恣肆汪洋,读者沉醉其中,得大乐趣,是近来罕见的能自成一家的巨著(倪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