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舍 《断魂枪》是一篇武侠小说吗
可以说是的。
断魂枪》说的是三个拳师的故事,重点写沙子龙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老舍善于把个人命运的小故事和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里营造出了大格局。“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这本来可以是平淡无奇的叙述,但放在西方列强的枪炮惊破“东方大梦”的大背景下,内涵和寓意就大不同了。沙子龙的职业更换,他震动江湖的武艺和名声,他行走于荒林野店里的豪放事业,之所以如梦幻般一去不返,与西方列强东侵后引发的中国社会变动密切相关,是历史大变局的反映。
沙子龙显然不是和时代变动正面对抗的人物,他似乎颇识时务,能够与时俱进。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保镖的旧业,他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了客栈,连他的武艺,包括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指点传授。
《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从此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但他无半点愠怒。其实他的内心如灼热岩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且放置在结尾,把沙子龙的 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果《断魂枪》仅仅写沙子龙这一条情节线索,这篇小说最终难免成为一曲为中国传统的技艺和精神悼亡的挽歌。但《断魂枪》里还出现了一位孙长者。就他在卖艺场上显露的身手,以及他给沙子龙的表演,明显是位武林名家。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龙颇为接近。但他和沙子龙大为不同,他乐观、坚韧,为学习传统的武林绝技而风尘仆仆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艺术构思中,孙老者也许只是作为沙子龙的一个陪衬或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孙老者的出现,却在《断魂枪》悲伤的氛围里增添了悲壮的情绪,使沙子龙的形象得到补充,受到诘问,也使这篇小说由“单声部”叙述变成了“复调”叙述。这种叙事特征,应该不是老舍有意经营的,而是从他的心灵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烘托和对照的手法。王三胜的鲁莽气盛与沙子龙的深藏不露相对比;孙老者的刚直锐进又与沙子龙的保守愚顽相映照。在对同一个人物的描绘中,或用反差极强的对比,或用先扬后抑等手法去刻划其性格特点。对于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作品并不多用对话和直接的心理剖析,而是通过人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精确描绘来披露。
⑵ 《断魂枪》的文化分析
《断魂枪》被誉为最具有老舍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细细想来并不过分。小人物,大背景,故事不复杂,人物形象却血肉丰满;不用大段心理独白,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社会生态、人物性格就呼之欲出……这还不足以称之为老舍的特色。《断魂枪》是老舍构思中的长篇武侠小说《二拳师》的一部分,就像折子戏,取出的都是精华。据舒乙(老舍的儿子)回忆,每天晨起,老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拳,雨雪无阻,后来还购置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陈列在家里。因为是会家子,老舍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武文化,感情是复杂的。在《断魂枪》里,他借沙子龙这个人物,把他对武文化的激赏、困惑和悲叹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主题的深刻性、层次的多样性。
子龙显然不是和时代变动正面对抗的人物,他似乎颇识时务,能够与时俱进。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保镖的旧业,他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了客栈,连他的武艺,包括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指点传授。
《断魂枪》的核心情节,是号称沙子龙大徒弟的王三胜卖艺场上受辱而沙子龙无动于衷。打败王三胜的孙老者随后登门向沙子龙讨教绝技,沙子龙却绝口不提武艺和枪法。从此昔日神枪沙子龙的威名一落千丈,连以他为荣耀的徒弟们也不再理睬他,但他无半点愠怒。其实他的内心如灼热岩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第一次是简要叙述,是铺垫性的,第二次则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写,且放置在结尾,把沙子龙的 无奈和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小说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张力,可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果《断魂枪》仅仅写沙子龙这一条情节线索,这篇小说最终难免成为一曲为中国传统的技艺和精神悼亡的挽歌。但《断魂枪》里还出现了一位孙长者。就他在卖艺场上显露的身手,以及他给沙子龙的表演,明显是位武林名家。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龙颇为接近。但他和沙子龙大为不同,他乐观、坚韧,为学习传统的武林绝技而风尘仆仆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艺术构思中,孙老者也许只是作为沙子龙的一个陪衬或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孙老者的出现,却在《断魂枪》悲伤的氛围里增添了悲壮的情绪,使沙子龙的形象得到补充,受到诘问,也使这篇小说由“单声部”叙述变成了“复调”叙述。这种叙事特征,应该不是老舍有意经营的,而是从他的心灵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烘托和对照的手法。王三胜的鲁莽气盛与沙子龙的深藏不露相对比;孙老者的刚直锐进又与沙子龙的保守愚顽相映照。在对同一个人物的描绘中,或用反差极强的对比,或用先扬后抑等手法去刻划其性格特点。对于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作品并不多用对话和直接的心理剖析,而是通过人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精确描绘来披露。
⑶ 老舍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小说代表作如下:
1、《赵子曰》
2、《蜕》
3、《火葬》
4、《老张的哲学》
5、《正红旗下》
6、《二马》
7、《无名高地有了名》
8、《我这一辈子》
9、《猫城记》
10、《离婚》
11、《鼓书艺人》
12、《小坡的生日》
13、《骆驼祥子》
14、《牛天赐传》
15、《文博士》
16、《四世同堂》
⑷ 老舍的小说有哪些
老舍的小说有如下:
1、《抱孙》是1933年12月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老舍。《抱孙》创作于,收藏在老舍的《老舍幽默文集选》,这篇短文,使老舍大师的语言魅力完全得到了展现。
⑸ 《断魂枪》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断魂枪》写于1935年秋天。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由于忙于教学和写作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经朋友介绍,他跟随济南一著名拳师练习拳术,这也激发了其创作武侠小说《二拳师》的意图。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小说最终未能成形,但他将其中的主要情节抽取出来,创作了名为《断魂枪》的短篇小说。
《断魂枪》讲的是清朝末年,列强入侵。沙子龙这一武林高手改变身份当客栈老板后的境遇,串连王三胜卖艺、孙老者与王三胜比武、孙老者献技三个小片段。其中沙子龙从侠客到客栈老板的身份改变铸满了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文化情结。
(5)老舍的的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该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现实:“江湖镖师们的生活变迁已使镖师本身的生活价值和人生追求失去了意义,他们既无法再活在过去的辉煌岁月里,又不得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帝国主义用枪炮和文化侵略已无情地击醒了古老的东方民族的春秋大梦,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活的抉择。
”从“断魂枪”的字面意义来看,作者是有所指的,它是暗示了要断以主人公沙子龙为代表的镖师及其所弘扬的武艺的魂呢,还是映射出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强势文明的大举入侵下已失去了其强势地位,正逐步走向边缘化的真实写照。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的确值得广大读者进一步思考。
⑹ 老舍的《断魂枪》为何以断魂枪为标题
《断魂枪》-创作背景 《断魂枪》 1930年初,老舍在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乘船返国。想先在家乡北京寻找一个职位,但因没有过硬的毕业文凭而没能如意,并就此产生了做职业写家的念头。与朋友们一说,朋友们纷纷解劝,你刚刚挣得的名气,还无法保证你可以靠稿酬生活,弄不好可能坏了你的创作之路。到了7月,老舍接受了济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算是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从此,老舍在济南度过了四载时光,直到1934年秋天离开。
可是,在老舍刚踏入齐大校门的时候,曾遭到一些国学派老先生们的白眼和非议。首先遭诟病的是老舍的文凭,老舍只是师范毕业,在英国也只是教外国人学中文,怎么有资格当教授?再有,他不过是写些白话小说,并不研究国学,怎么能在国学研究所任职?就是由老舍主编的《齐大月刊》,也不见容于一班反对者,未出满两卷即改版为《齐大学刊》,老舍也由主编降职为普通编委。公平而言,老舍的专长并不在国学,而在新文学和文艺理论。当年,他在国学研究所曾申报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研究”的课题,因迟迟未能完成,也成为老先生们诘难的口实。不过,他主编的教材《文学概论讲义》和主讲的新文学课程都得到了校方和学生的好评。
对于别人的批评,老舍不去反驳,若如此正好露出自己的破绽。还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多下些功夫,捣腾出些响动来。在那一段时间里,老舍完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以及收在《赶集》里的十几个短篇小说,其中就有短篇武侠小说《断魂枪》。
在这里,之所以单独提出《断魂枪》,是因为这篇小说在老舍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它本是老舍计划的长篇武侠“二拳师”的一块。可一方面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老舍不得不快速出炉;另一方面,老舍不能接受一边写一边连载的方式,他捧给人家的都是成品,只好把为长篇准备的材料,选出主旨更集中的部分,写成短篇救急。到后来,“二拳师”居然再没成篇。和《断魂枪》一样,《月牙儿》、《阳光》、《新时代的旧悲剧》等都均源自长篇材料。其中名篇《月牙儿》还是长篇《大明湖》交《小说月报》未出而遭“一·二八”战火焚毁之后,老舍重新写的短篇。
《断魂枪》的写作,与老舍的一段经历以及老舍的爱好不无关系。老舍出身寒苦,22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闯过这个关口之后,老舍开始注意锻炼身体。早晨起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拳,有时还练练剑术。即使遇上雨雪,也从不间断,就在屋子里练练小拳。有朋友回忆,老舍当年在伦敦讲学时,每天早上都要练拳。在齐鲁大学工作期间的1933年,老舍曾结交了一位著名拳师,不仅了解这位拳师的经历,而且认真跟从学习,并为此购置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所谓十八般兵器,摆在家里一进门很醒目的地方,就如一位真行家一般。老舍时不时在孩子们面前搬演兵器,像极威风凛凛的武士。不过,老舍坚持下来的还是打拳。主要是打拳不需多大的地方,自己活动开了就成。在抗战时期的重庆,甚至去美国讲学老舍都练拳不辍。1949年,老舍在美国打拳时,一招不慎,导致坐骨神经受伤。美国人不知按摩、推拿,只有开刀一途,却没有治好而落下残疾,老舍开始拄杖而行。
可以说打拳的爱好,成就了老舍这篇相当独特的《断魂枪》。
⑺ 老舍著名作品小说有
老舍的作品很多,但小说中最出名的还要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除此之外,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正红旗下》
、《赵子曰》、《离婚》
、
《鼓书艺人》、《二马》、《牛天赐传》、《火葬》、《我这一辈子》
中篇小说:《月牙儿》、《阳光》
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
剧本:《龙须沟》、《桃李春风》、《残雾》、《茶馆》、《大地龙蛇》、《神拳》
其他合集:《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集》
⑻ 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小说代表作:《赵子曰》、《蜕》、《火葬》、《老张的哲学》、《正红旗下》、《二马》、《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鼓书艺人》、《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文博士》、《四世同堂》。
1、《赵子曰》是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27年发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为描写对象,展示了学生运动“严重而混刮的场面”,对之进行了讽刺和批评,并描写了这群学生由沉迷、胡闹到觉醒的历程。
2、《老张的哲学》描写了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老张哲学”的内涵和实质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
3、《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老舍在这部作品中以自传为线索,表现社会风习与历史的变迁,与他过去的写作不同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对本民族的历史——清末旗人的生活习气作了出色的表现。对这一目的来说,自传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进入历史与审视民族风习的视角。
4、《二马》是老舍创作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二马爷俩儿和温都母女之间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懒惰、不思进取等,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文化偏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5、《无名高地有了名》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集,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随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的祖国军人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
⑼ 《断魂枪》的主题
主题:
作品描述了在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传统的文化正被西方物质文明所替代的社会背景下,老拳师沙子龙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因袭的重担。
于是借重温旧梦慰藉自己痛苦的心理,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社会抗衡的一种手段。作者着意刻画了沙子龙的复杂心灵,又描写了他的价值的最终丧失,不仅为沙子龙的不幸命运而悲哀同情,又对这人物的心理性格给予了温和的讽刺。
作品赏析
该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现实:“江湖镖师们的生活变迁已使镖师本身的生活价值和人生追求失去了意义,他们既无法再活在过去的辉煌岁月里,又不得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帝国主义用枪炮和文化侵略已无情地击醒了古老的东方民族的春秋大梦,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活的抉择。
⑽ 老舍主要作品有哪些
老舍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我这一辈子》等。
1、《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2、《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3、《茶馆》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4、《龙须沟》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5、《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初载于1937年7月1日《文学》第9卷第1号,1947年1月由惠群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我这一辈子》通过一个巡警对自己一生坎坷曲折经历的自述,反映了旧社会城市小市民生活的苦难,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对新世界新生活的希望:“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小说朴实平易,浑然天成,结构线索单纯,条理层次分明;语言独具特色,京味醇厚,通俗简洁,富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