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说人物性格塑造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 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②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③ 如何塑造小说人物
1,从身边找原型,把自己身边的人物融入小说。
2,写小说之前先构思这个回人物的性格,爱好,并在心答里勾勒出这个人的形象,做到“胸有成竹”,自己就要把他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
3,最开始可以写的随意些,感觉这个人物基本成型,再开始细节勾勒。有时作者会感觉人物自己活了起来,不需要作者本身去描写。
4,多看一些小说,揣摩人家对人物的塑造,看小说多了便会有一定得“笔感”了。
5,从语言,心理,动作,神态体现人物特征,包括去介绍人物身世,都能比较好的去体现人物。
6,在初级阶段可以先写一些性格比较单纯,简单,直接的人物,比较好塑造。写的时间长了再去尝试一些性格比较复杂,双面人格的人物。
7.写完了尽量站在客观角度审视自己塑造的人物,并给自己挑错。
④ 如何塑造小说主角性格
可恨来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自,要让人物丰满也要刻画他的身世和苦难,不是所有的反派都是吃饱了撑着的,外表帅气可以勾搭妹子什么的= =,外表倒不是问题,皮囊不是自己决定的,要帅气就多写几个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内心邪恶可以从心理和行动上刻画,我其实挺欣赏那种“伪善”的人。
⑤ 小说怎样塑造人物角色
谈起小说,大家都不陌生,小说是大家最常见也最爱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小说怎样塑造人物角色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以角色塑造为主,剧情都是为了突出角色性格而服务的。
这方面,《茶馆》是非常具备代表性的是剧情,百多万字下来,谁也记不住了。可是剧情的人物,却是让你忘掉了情节依然记忆深刻。另一部经典作品《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也是人物引导情节的经典范例。这种写法让忠实读者,大都是具备大量阅读习惯。
二,以情节推动作品,角色的性格模糊,书的主题和情节的架构是核心。角色性格只是剧情的一部分引申表现的。
一般来说,受传统写作方式影响比较深的作者喜欢采取这样的写作方式。这样的写法,难度高于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的写法。
三,两者兼顾,既能够有让人追捧的情节,又有性格鲜明的人物。
角色的塑造,本质上就是角色性格的塑造,或者说,是角色脸谱的塑造。一个角色的性格是怎么让读者知道的?对话时的口气和台词,遇到事情的处理方法,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行为。际上,在一部书最开始构思的时候,确定主角,一般来说是男性。如果是女性为主角,那书就不太好写了。我们确定了是男性主角,这时候,就要确定角色的性格了。角色性格,周围环境,能力。有了这三点,基本上一个角色的大致就有了。
这时候,就要突出角色性格的特别之处。大部分作者是使用了角色吸引力,比如女未女未一看到他就芳心暗动,手下一看到他就认为他是真龙天子之类的。实际上都是希望表现主角本身特点的。不要以为这种过时了,不能写。善于利用,对于读者来说,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要给主角一个让人可以接受的解释。就是因为大部分作者都使用了王者之气表现,所以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更前进一步的,就会更加受欢迎。读者下意识已经因为这个实际上非常没有道理的设定,接受了主角之后的无数可能性。
设定时,尤其是写幻想小说主角设定时,原则是给自己一个角色之所以处在这个环境的理由。然后给一个角色在这种环境下的性格范围。当然,写书设定角色时就不需要合理。但是要记住,这个永远不是角色设定的重点。与其去寻思合理,不如去想如何让角色合情。
没有合情,合理的角色是不可能成为好作品的。我们往往在一些影视剧中看见“穿帮”,就是如此。
强化角色特点表现角色性格上,有一种常用的也始终比较有用的是,透过敌人的嘴巴来说角色的伟大强悍。例如:《亮剑》一书,就用了不少敌对势力的语言,形为来反衬出主角李云龙的能力和性格的;因为读者投入去看一部书的时候,感觉到敌人说的话,会比角色本身所表现的有震撼力。而再进一步,则是大量的透过敌人的对话,将角色身份环境突出。这种写法,要比用站在角色这边来描述,更容易让人记住。
角色性格设置上,有一点千万要记住,就是现在的读者很讨厌懦弱,犹豫的主角。除非你的文字像曹雪芹大师一样地好,否则就不要去试着写这种对于创作有着很高要求的性格设定了。在设定角色性格时,最好给他一个突出点。
设定角色性格之后,最好再能够想到几句可以代表角色性格的语句,经常说出,这样更能加深角色性格的鲜明。写作初期,一次性不要设定太多角色。最好在开篇将角色人数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
⑥ 长篇小说,如何塑造典型人物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小说中不能缺少的。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环境有两种,一令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学校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工厂里与领导和师傅的关系,在家庭里与父母、兄妹,爱人、儿女等的关系.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
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⑦ 小说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塑造。
时代与人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所谓“时势造英雄”,就强调了什么样的时代出现什么样的人物。因此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也应紧扣时代的脉搏,给人物打下鲜明的时代烙印。《故乡》中,健康活泼的少年闰土二十年后怎么变成了呆滞麻木的木偶人?有“豆腐西施”之称的杨二嫂又怎么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如果把这两个人物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思考,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农村日益破产,农民日益贫困,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闰土像一个木偶人了;而随着农民的破产,城镇小市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冲击,昔日年轻美丽、安分守己的杨二嫂也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以至于变得自私刻薄了,而杨二嫂的出现,又增加了作品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中是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前提。
第二,塑造人物形象应注意外貌、语言、动作的精雕细琢。
“以貌取人”固然有些偏颇,但它却充分说明了“貌”给人的直观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人的穿着打扮,判定其身份职业。因此人物的塑造也应根据其身份,职业等方面活化出符合人物特征的外貌。鲁迅最擅长外貌描写“寥寥几笔,而神情逼肖”。他塑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孔乙己灵魂的标签、悲剧命运的广告,孔乙己不肯脱去标志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而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安慰,其特殊身份和迂腐麻木的个性特征,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塑造人物的关键,优秀小说大都能做到,“即闻其声,便知其人”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范进的“噫,我中了”!都不失为塑造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典范。而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写好人物的动作,则能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吴敬梓成功地刻画了范进见到梦寐以求的中举喜报时,“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而后发疯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这些动作描写,不仅是对范进这个科举制度牺牲品的辛辣嘲弄,而且也是对整个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无情鞭鞑。
另外,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不能离开具体的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人物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也在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是人物思想性格表现最重要、最突出、最深刻的部分。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很曲折动人。文章通过“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把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地展示出来。菲利普一家尽管生活拮据,但每星期总要衣冠整齐地去海边栈桥上散步,而且父亲总要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真是朝思暮盼,望眼欲穿。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父亲的弟弟--于勒在美洲发了财,于是全家人对于勒赞不绝口,希望于勒早日回国,好利用于勒叔叔的钱实现他们拟定的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可无巧不成书,当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巧遇于勒,发现于勒已经沦落为分文不名的穷水手时,一下子由希望的峰巅跃入了失望的深渊,热切的盼望却变成了无情的躲避。是什么原因让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从盼之唯恐不至到避之唯恐不及呢?钱!为了钱,富在天涯盼相见,为了钱,穷到眼前不认亲,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的主题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来了。
总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凭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
⑧ 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正回面侧面~~多方面的答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小说三要素~~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环境起烘托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更好的塑造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⑨ 小说中人物塑造方法是什么
人物塑造有心理层面和客观层面两个方面,其一:人物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他的一回言一行都是心答理层面的表现,更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思维.
其二,是客观层面,这方面将包括环境\时间\地点以及历史背景方面的因素,写小说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但并非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许多时候作者亦可以通过介质或是其它人的语言和行动将这些因素表现出来.
以上拙见,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