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小橘灯月亮女孩小说免费阅读

小橘灯月亮女孩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1-10-25 06:27:26

① 小桔灯作者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

•1900年生于福州。

•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

•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 评奖中获荣誉奖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燃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
--冰心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著作目录: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BR>《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② 冰心小桔灯冬儿姑娘阅读答案

只有小桔灯阅读答案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给那些“被当作共产党抓走”的学生送信,以后也“失踪”了,这些内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暗示了什么?
答:这些内容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表现的,它暗示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正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侧面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以当时的恐怖气氛反衬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和乐观。)
2.文章结尾写道:“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这个句子中,“好”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前一个“好”的含义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义是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答:深切的思念之情。)

没有搜到灯冬儿姑娘阅读答案,下面是冬儿姑娘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冬儿姑娘》

这篇小说.是用冬儿姑娘的妈妈的口吻向她服侍过的太太来叙述冬儿姑娘的成长的经历的.
在深情的娓娓叙述里告诉我们:冬儿是立冬那天生的.取名叫冬儿.冬儿的妈妈是仆人.冬儿的爸爸在前清内务府当差.前清一没有了.家里着实穷了.夫妻间拌了几句嘴.冬儿的爸爸出走.如今已是十五年了.那时冬儿刚四岁.从此娘儿俩便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一天天眼泪拌着饭吃.为了养活冬儿.妈妈不得不靠砸石子.侍候人过活.
在这拌着泪水的叙述里.不仅描绘出普通贫苦人民的遭遇和命运.同时也为塑造冬儿的形象作了铺垫.
作者在<分>中.描绘贫家的小朋友出生是[圆圆的头.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肤.结实的挺起的胸膛".而在<冬儿姑娘>中.描绘冬儿姑娘长到四五岁以后则是[傻大黑粗的.眼梢有点向上吊着.这孩子可是厉害.从小就是大男孩似的.一直到大也没改".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劳动家庭出生的孩子流泻出的情思和寄予的希望.最根本的不仅是画出冬儿姑娘的眼睛.同时也展现了她的精神.
作家在塑造冬儿姑娘的民族性格时.首先抓住贫家孩子那种独有的特质.那种与被社会蹂躏的父母性格相反的儿童的本性.冬儿姑娘四五岁的时候.就满街上和人抓子儿.押摊.耍钱.输了就打人.骂人.一街上的孩子都怕她!虽然蛮.她还讲理.也还孝顺.爸爸出走后妈妈给粮店老板砸石子儿.她陪着妈妈流眼泪,[霜降"那天下了雪.她给在北海当仆人的妈妈去送棉袄.在童年的冬儿姑娘的心田里.孕蕴着抗争与善良.
接着便紧紧地围绕冬儿姑娘与窘迫的命运抗争.来展示冬儿姑娘性格成长的历史.
艰难的生活.逼着冬儿去改变它.于是她卖鸡子.卖柿子.卖萝卜.她八九岁上就到清河贩鸡子.来回十七八里地.挑着小挑子.跑的比大人还快.卖鸡子.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从不打价.不卖鸡子的时候.就卖柿子.花生.而且专在西苑大兵操练的场边上卖.从不让大兵欠过.大兵凶.她更凶.凶的人家反倒笑了.等会儿卖够了.说走就走.人家要买她也不给.大兵追上门来.她大胆地把他们喝回去.她常劝她妈.爸撇下我们走了.天天淌眼泪当什么呀.你就得靠着我了--
冬儿十二三岁上.张宗昌的兵败下来了.总是翻箱倒柜地抢老百姓的东西.舅舅劝她娘俩躲躲.她说.他们吃不了我.我还要吃他们呢!果不其然.她总跟在他们后头走队唱歌.混得熟极了.天天吃他们大笼屉里的大窝窝头.
作者把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冬儿姑娘.写得跃然纸上。

满意望采纳

③ 小桔灯的作者是谁啊

小桔灯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④ 冰心的小桔灯全文

《小橘灯》 冰心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入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去。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倒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插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接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当夜,我就离开了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12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有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⑤ 求一篇小学五年级的读书笔记,看的书是小桔灯,500字左右。急

我的读书笔记
今天是周末,我走到书架前,顺手拿起一本小说翻阅。书名为《一双鞋能走多远》。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成长的中短篇小说,我从中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与师傅产生内心冲突的乡村小木匠;为同学梦游而担心忧虑的男孩;为找一份工作而走得磨破了鞋的女孩;用古怪方式进行较量的山里少年;独自去父亲下放的山村旅行的中学生.......。透过这些朴素而坚实的生命故事,我触及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滋味,感受到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成长力量。
在这,我今天向大家着重介绍书中的一篇---《一双鞋能走多远》。这是说的一个从县里考进师范又因为不能分配到工作而来到城里找工作的女孩----何爽。何爽先在一所私立学校群乐小学当老师,可校长拖欠了许多的工资,三个老师罢课两天后,校长才发了一部分式资,何爽呆不下去了,便离开了群乐小学。她看到蓝星幼儿园的景色像童话书中的插图一样美丽,于是便去应聘,应聘结果须要一个星期的等待,这一个星期里何爽又跑了许多的地方。为了寻找一份自己喜欢而又踏实的工作,何爽累得精疲力竭。又因路走得太多,脚上的皮鞋都烂了,左脚的鞋都露出了几个调皮的脚趾。为了不让胖阿姨园长看到自己的烂鞋,她把左脚藏到了右脚的后面,可细心的胖阿姨园长还是发现了,并送了何爽一双新鞋,还把何爽带回家中,让何爽给自己那不懂事的女儿讲讲自己的历程。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何爽找工作的经历很独特,她也很懂得珍惜和节约,而我呢?有时不高兴了还会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的,自己也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该懂事了,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想到这我不禁愧疚起来,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次我想自己办张手抄报,可做到一半,我嫌这又是抄又是写又是画,真麻烦,不想做了,虽然不能半途而废地道理我懂,可是却怎么也坚持不下来了,我还给自己找借口来安慰自己:“你是对的,你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因为它而耽误了别的事情。”或者说:“下次做,这没关系的。”现在回想起来,唉!我觉得何爽姐姐惊人的毅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一本好书可能会让你一生受用不尽,我现在体会又深一点。

我读书 我快乐 我成长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⑥ 小桔灯的作者是谁

《小桔灯》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⑦ 《小桔灯》主要讲了什么好看吗

小桔灯(冰心著)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 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入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 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 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去。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 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 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
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了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12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 了!

⑧ 《小桔灯》是短篇小说吗

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创造出各式各样美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个极为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却无处不蕴含着内在的美——心灵美,情操美。作者通过精巧的、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十分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了小姑娘这一美好、感人的艺术形象。

首先,《小桔灯》之“美”,美在选材上能够“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作者善于从看似寻常的事物中发掘出不寻常的意义,从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冰心把山村小姑娘、不起眼的小桔灯、小姑娘照看生病的妈妈和做灯送客这些十分普通平凡的人、物、事,放在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在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光明与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上,从而开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主题。《小桔灯》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却包容着如此深刻的寓意,真可谓是一篇玲珑剔透、回味无穷的散文佳作。

其二,《小桔灯》之美,美在立意的深刻新颖。作者选取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巧制小桔灯”等三件事,如果仅只表现小姑娘的“早熟、能干、心地善良、珍重感情”这样一个主题,也是能够成立的。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站在特定的时代的高度来挖掘这一平凡题材的深刻含义,揭示生活的真谛。因此,《小桔灯》的主题提炼得深刻而新颖。作者紧接着叙事之后的一段抒情文字,直抒胸臆,真切自然,是对前面叙事的归结和深化,是全篇的点睛妙笔。它深化了主题,对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作了充分地揭示——小桔灯象征着蕴藏在革命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小桔灯就是光明和胜利之灯,正如鲁真在《春颂——评冰心的〈小桔灯〉》一文中所说:“当她(作者)感激地接过小女孩送给她的小桔灯时,她感受到了革命人民的力量”,“这段文字有很深的寓意,她(作者)在寻找光明,这是她在美国的慰冰湖畔没有找到的东西,现在,她从一个穷苦的木匠的女儿身上看到了光明”。看来,这段抒情文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对主题的升华,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升华,也是美的升华;它给了读者始料不及的新意。

其三,《小桔灯》之美,美在其结构处理的明暗相济。初读《小桔灯》,似觉其结构平淡无奇,但仔细推敲,则会发现它的精妙之处。冰心善于精心地组织材料,把各种材料都放置在最适当、最能发挥其效用的地方。《小桔灯》结构的突出特点,即是明线与暗线的互相交替运用,这种结构处理使文章增加了立体感,而不同于那种一般化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平面结构。“我”与小姑娘的交往,小姑娘的音容举止是明线,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始终让这一明线处于主导地位;小姑娘的爸爸王春林及一家人与医学院的学生的关系,则是暗线,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直到文章收尾,方令读者恍然省悟其中的奥秘。其暗线对明线起了陪衬和补充说明的作用。明暗相济,缺一不可,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种立体的艺术结构使全文平添了美感,使读者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情趣。

其四,《小桔灯》之美,美在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小姑娘是作者倾全部感情、着力表现的中心人物。在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运用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言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寥寥数笔,便将一个早熟、镇定、勇敢、乐观、纯真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中国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体感。她那贫寒的外貌,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谈,进而感到她的懂事、可爱;“我”到她家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深思般地解释爸爸的下落;熟练、敏捷地制作小桔灯;热情地送客;特别是对光明未来的自信,……这一切,衣着、外貌、言谈、举止,都只有在“这一个”抗日战争年代的、饱经生活磨难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备,再不能有第二个了。她是那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作者那一段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文字,更把小姑娘的形象升华到新的高度,为她的形象平添了厚度和韵味。那茫茫暗夜里的小桔灯,不恰是对小姑娘的绝好象征吗?

其五,《小桔灯》之美,美在运用了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的表现手法。首先,小姑娘的言行是通过“我”的观察表现出来的,而“我”的感受也伴随着对小姑娘的描写而逐步流露,“我”的感情也伴随着对她的了解而不断升华,由初遇的“同情”,到了解后的“可爱”,直到最后告别时的“敬佩”。“我”的感受有力地衬托了主人公形象的可爱,心灵的美好、高尚。其次,作者着意描绘了小姑娘特定的生活处境,对她的内心世界也是有力的衬托。正是在她的生活逆境和磨难中,她那美好的内心世界才越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其三,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小桔灯:阴沉、迷茫、黑暗的自然环境,与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相一致,而小桔灯那微弱的红光,却给人们带来活力和生机。这一衬托显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使主题更加鲜明。这种多角度的衬托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立体感,也更加强了主人公形象的美的魅力。

⑨ 《小桔灯》原文~

冰心《小桔灯》原文: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母亲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

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亲。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母亲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1个大髻。门边1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

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母亲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1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父亲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母亲的枕头边。小桔灯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1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父亲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一定!”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妈妈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父亲一定早回来了。她母亲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9)小橘灯月亮女孩小说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一、《小桔灯》写作背景:

《小橘灯》是冰心在1957年1月19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所以冰心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到的“灯”。

故事用了重庆郊外的歌乐山作为背景。抗战期间,冰心在那里住过四年多。歌乐山下,有一所医学院,冰心认识这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学生。故事里上场的只有三个人,冰心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

这个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受到追踪的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在这场事变里,这个小姑娘是镇定、勇敢、乐观的。

文中的“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冰心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冰心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了山村”。

冰心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的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橘灯的“朦胧的橘红的微光”,怎样冲破了阴沉和黑暗,使冰心感到“眼前有无限光明”。

二、冰心的作品特点:

1、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2、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3、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4、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

5、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6、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7、冰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冰心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⑩ 《小桔灯》的作者是谁

《小桔灯》,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解放后(1957年)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既承继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

阅读全文

与小橘灯月亮女孩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短篇小说团圆饭什么意思 浏览:212
古文小说重生 浏览:181
一本小说女主角叫夜雨 浏览:883
女主叫秦玥的穿越小说 浏览:33
在线阅读小说银河张抗抗 浏览:55
免费幻情小说大全 浏览:119
女主强大学院穿越小说 浏览:516
弗里蒂克布朗写的小说续写的题目 浏览:747
女主是妲己的军旅小说 浏览:652
饿都市异能小说完结 浏览:52
女养男重生文现代小说 浏览:343
第二封情书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161
男作者写的女主小说 浏览:791
修建古代城市的小说 浏览:631
重生庶女类型小说排行榜 浏览:178
碧血剑金庸小说txt 浏览:732
父爱成瘾霍水儿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210
超好看后宫都市小说 浏览:653
主人公叫张显风的小说 浏览: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说推荐 浏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