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小说大世界 春天的到来为题有什么好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的,所有的,所有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2. 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在线阅读
http://www.xzbu.com/kq/253539.htm
3. 小小说大世界投稿未过初审会通知吗
不一定来的,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自收到回复就另投吧
建议你去写手之家,豆瓣稿费银行,天使领域-浮云殿看看
里面有各种类型杂志或是报刊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
当然也有不少网站的信息
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4. 给小小说大世界投稿后未过初审会回复吗
有些编辑初审不过不回复的,如果超过一个月还没收到回复,建专议另投
建议你去写属手之家,豆瓣稿费银行,天使领域-浮云殿看看
里面有各种类型杂志或是报刊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
当然也有不少网站的信息
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5. 一本探索发现杂志多少钱啊
8.8元一本 小小说大世界出版的是正规的。 其它的都是盗版 内容特别差
6. 乾隆皇帝为什么宠幸和
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推荐:和?:在一次次处分处理中官至“副国级”
文/段生军
【作者简介】段生军,甘肃民勤人,《中外文艺》特邀作者。英语教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英语教育教学专业论文六十多篇。2016年开始学写小小说,曾有三十多篇小小说发表于《小小说大世界》、《民间传奇故事》等纸质媒体和多家网络平台,并在2016年首届辽宁微篇小说大赛中,小小说《给局长买羊肉》获银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和?,满族人,清乾隆时期把握朝政的重要人物。受乾隆的独宠,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首辅。和?为何能够如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他为官二十余载积累银两数千万两,就如此超级巨贪,却被乾隆帝宠幸又是如何?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和?一生的转折点是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当时是御前侍卫,有一次护驾过程中,忽然有人报告,“南方有犯人越狱了”。乾隆坐在轿内有点发怒,用《论语》的一句话问道:“虎兕(读si)出于押,龟玉毁于牍中,熟之过?”见周围无人答话,乾隆又呵斥道:“熟之过!”这时站在外面的和?也用《论语》小声答了一句:“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尔!”乾隆一惊,心想是谁对答如此工整,就把和?叫到帐前,问了其他一些问题,和?对答如流,自此,乾隆开始欣赏和?。
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机智灵巧的才能征服了乾隆帝,很快受到老皇帝异乎寻常的重用,仕途进入了快车道,开始火箭式的升迁。那么后来和?受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聪明好学且善于溜须拍马
和?原名善保,字致高,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满洲正蓝旗人。少年时家庭贫寒,在和?三岁时母亲去世,到十岁时父亲也去世。也许就是这样的环境,使年纪小小的和?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兄弟二人发奋读书。
九岁时与弟和琳一起选入咸安宫官学。父亲去世后,他四处告贷来读书。经历过少年的一切坎坷,使和?的心理承受力变得强大。更加激发他奋发向上的能力。年少的他勤奋、刻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诗词佳作,还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初学习咸安宫的学科外,还自己加了两门学科:搜集乾隆的诗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体,对乾隆的诗词熟记于心。
终日揣摩皇帝内心世界。为迎合乾隆皇帝对文化条件的要求,他刻苦练习书法,和?写的字酷似乾隆皇帝的手笔。到乾隆晚年有些诗匾都是让和?代笔完成。乾隆皇帝本就爱才,在老年时又见到满族贵族子弟中有一个如此勤勉好学的后生,如何不喜欢呢?这与当时八旗弟子腐化、堕落,终日养尊处优相比和?确实是勤奋上进、出类拔萃。
(二)和?超强的政治决断能力
乾隆中期以后伴随封建统治的高度集中,统治疆域不断扩大,人口急增。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家行政事务不断增加。
皇帝所承受的行政压力必然加重,而此时乾隆已经六十多岁了,开始沉醉于享乐生活,将大部分繁琐事物交予军机处办理。这需要军机处人员身体素质好、政治决断能力强,而和?此时年轻力壮,才智超群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和?为人处事的圆滑能力
清代诸帝对于历代危害稳定的朋党问题非常敏感,并积极予以严密防范,及时打击。军机处掌握着国家机密,保持机密是一个军机人员必要的条件。
和?之所以能长期担任军机大臣这样的要职,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他虽然贪得无比,但做事一向谨慎圆滑,特别是不与人结成政治同盟关系。他对清代政治的朋党问题一向很敏感,绝不轻易和同僚交朋友,自然也是皇帝最放心的了。
(四)和?善于理财的经济头脑
乾隆后期,由于他的无限挥霍,国库日渐空虚,为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虚荣心,他非常需要一个善于理财又能聚财的能人,而和?就是这样的能人。
和?为乾隆找钱很有办法。其中最主要就是代替乾隆千方百计,以各种名义让地方官员不断向皇帝进贡。正是由于和?天资聪慧,善于理财,源源不断的供给乾隆帝所需的金钱再报,所以受到乾隆帝的异常信任。
(五)和?忠诚体贴的“孝心”
为了体现他与乾隆帝特殊的家人父子的亲切关系,他在乾隆帝面前“言不称臣,必曰奴才”。他对乾隆的任何指示都无条件执行,即使是任何卑下的差事,他也能做到无怨无悔、周到细致。和?更在生活中给予乾隆细心的照顾。朝鲜使臣就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以溺器进之”。完全是一副仆人伺候主人的情景!对于一个年近古稀、精力已今非昔比的人来说,这样一种关心照顾如何不讨人喜欢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最终摆脱不了命运安排,一条白练完结了此生。有人将和?称为“贪污之王”,有人称之为“巨贪奸相”。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那聪明的才智和智慧。他绝对是一个办事干练,有能力的人。和?能在官场驾轻就熟,在名士如林的朝廷中横空出世,并非没有道理。
(和?故居恭王府)
7. 急求:《探索 发现》杂志的邮发代号
杂志名称:《探索发现》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单位:小小说大世界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61-1287/GB
邮发代号:28-363
定价:10.8元
页数:96页
8. 省级以上文学期刊有哪些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010-62012338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010-65003120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010-64011046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010-65389326(编辑部)010-65002969(发行部)
9. 清末时期,陪伴慈禧将近53年的宦官是谁,墓葬为何会被掘
据说,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省无棣县。他曾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走到山东和河北交界的地方被人杀死。当时跟随的两个侍从吓得失魂落魄,只把李莲英的头颅用包袱兜回了北京。
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那些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及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而其棺木中身首异处的事实,更被看作是李莲英死于非命的铁证。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或许,将会继续尘封下去。
总而言之,历史如雾。我们或许只有等待后来者,用更多翔实的资料,来拨去历史的迷雾,还原真实的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