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茅盾《子夜》人物形象分析(选一两个人物作形象分析)
l林佩瑶,早先和雷鸣相爱,但当雷鸣从战场回来,她已是吴荪甫的妻子,其实她和吴荪甫只是貌合神离,根本没有感情,吴荪甫只是忙着自己的生意,林佩瑶每天都感到寂寞无聊,反映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虽然贵为夫人,但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体现她的无奈,不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其实她也渴望能够有人疼爱自己,当雷鸣把当年 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枯萎的白玫瑰给林佩瑶时,她和雷鸣相拥,极其可怜,但她的人生只能这么维持,实在可悲。
⑵ 跪求茅盾的《子夜》4个人物形象介绍啊!大概100字左右就好。。谢谢了!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 吴荪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国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⑶ 【子夜】的人物关系图
一、《子夜》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下:
1、吴荪甫:民族资本家。40岁。“三爷”、 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地点:吴公馆。
吴荪甫的做公债投机的经纪人:韩孟翔,最后关头背叛吴荪甫。陆匡时
吴荪甫的收买内线:陆匡时的寡媳刘玉英、最后关头背叛吴荪甫。刘玉英两头做内线、
吴荪甫的父亲:吴太爷。(由乡下前来避难的)只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专念 " 万恶淫为首 " 、 " 百善孝为先 " 的告诫, 到了吴公馆后不久, 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范博文说“古老的僵尸” 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 , 自然立刻就要 “风化 ”。
吴荪甫的妻子:林佩瑶、“少奶奶”
林佩瑶的初恋旧情人:雷鸣参谋
林佩瑶的妹妹:林佩珊
林佩珊的恋人:先是诗人范博文,后是杜新箨
林佩珊的青年同学:吴芝生, 柏青 ,张素素
吴荪甫的四妹:吴惠芳“玉女”
吴荪甫的七弟:吴阿宣“金童”
吴荪甫的表妹:张素素
吴荪甫的妻弟、舅父::地主曾沧海、双桥镇
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双桥镇
吴荪甫的二姐:吴芙芳
吴荪甫的二姐夫:杜竹斋、金融界巨头
杜竹斋的儿子:杜新箨
杜竹斋的六弟:杜学诗
吴荪甫府总管、到双桥镇收债钱:费小胡子费晓生
吴荪甫的家庭医生:丁医生。
吴荪甫的保镖:老关
吴荪甫的律师:秋隼律师
2、吴荪甫的对手、商战敌人:赵伯韬、买办、公债魔王
先是赵伯韬的情人之一、后是吴荪甫的的朋友、交际花:徐曼丽
先是赵伯韬的情人之二、后是吴荪甫收买的内线、最后背叛吴荪甫、年轻寡妇: 刘玉英
成为赵伯韬的情人之三,因要父亲要打听赵伯韬的做公债是多头还是空头,、地主 , 公债 3、投机商冯云卿的女儿:冯眉卿
冯眉卿的父亲: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
冯云卿朋友:何慎庵,教唆冯云卿 , 让他劝说 17 岁的女儿冯眉卿使用 " 美人计 " 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 , 以求能够在公 债市场上翻本赚钱。
赵伯韬的合作者:信托公司的理事长尚仲礼。
赵伯韬的亲信:韩孟翔:
吴荪甫的朋友、商战合作者:
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孙吉人
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
(办银行)益中公司合作者:吴荪甫、孙吉人、王和甫、杜竹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了八家小厂,后来杜竹斋退出。
经济学教授:李玉亭、银行公会
吴荪甫的莫逆之交、政治捐客:唐云山
吴荪甫的朋友、吞拼对象:
绸厂老板:陈君宣、用即将到期的押款
丝厂老板:朱吟秋
因缺资金,主动投益中公司的红头火柴厂老板:周仲伟、被拒绝后把火柴厂抵给东洋日本人。
4、吴荪甫的裕华丝厂管理人员:
账房总管:莫干丞
后来被提拔的厂里总管:屠维岳
屠维岳安插在罢工女工中的亲信:姚金风、薛宝珠
屠维岳的亲信、打手:阿珍、王金贞、桂长林、李麻子(稽查)
5、裕华丝厂罢工工人:
罢工工人领袖:蔡真、玛金、苏伦
罢工女工积极分子:陈月娥、朱桂英
二、人物关系图(部分);
⑷ 分析《子夜》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并对20世纪30年代社会历史是怎样反映的。
塑造人物形象(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心理描写
(三)肖像描写
(四)语言描写
(五)细节描写
全景观,多层次地反映出了3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现实。
茅盾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所具有的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都是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之上的,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方法影响深远,并且逐渐成为了左翼文学所公认的主流。近年来,以茅盾为首的这一类小说,被人们称为"社会分析小说",他们这一派,也被称为了"社会分析派"。
社会分析小说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写社会现象,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对"全般"社会作"缩影式"的描绘,通过精心结构故事、细致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等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但往往有思想大于形象的弊端。除了茅盾外,这一派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吴组缃、沙汀、艾芜等人。
《子夜》是"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小说以吴荪甫在事业上的奋斗为主线,在宏伟的建构中囊括了时代风云、政治纠葛、军阀间的战乱、工农革命的风潮、工业巨头的竞争、金融市场的并拼等,从许多社会生活的侧面汇成了文化史和社会风俗史,显示出了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小说场面众多,从名流云集的富豪客厅,到股票交易所,从生产车间到交际场所,从少奶奶豪华的卧室,到平民的窝棚,从都市到乡村,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广阔又真切的30年代初上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图画,塑造了包括金融买办资本家、民族工业资本家、封建余孽、军官、政客、医生、教授、经纪人在内的整个都市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
⑸ 子夜主要人物分析1000字
《子夜》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吴荪甫这个典型的创造最为出色。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吴荪甫有很强的事业心,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有雄心,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他有魄力,深谙“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名言,知道怎样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还有作为老练企业家的教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的事业寸步难行。他面临着两组矛盾,一是与帝国主义掮客,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二是与工人阶级的尖锐对立。他置身于矛盾的中心,事件的进程使他性格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展示:他时而果决专断,时而犹疑惶惑,时而信心坚定,时而颓废恐怖,遇事好象成竹在胸,实则往往举措乖张。吴荪甫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真实反映。
吴老太爷在茅盾的笔下是一个现实的人物,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在作者的意念中,他的象征性显然要更大一些。但是,这个人物究竟象征着什么呢?吴老太爷是一个封建的象征,他坐了小火轮从农村到上海。在农村他太太平平地呆着,不会死的,可是一到上海,看到那么多霓虹灯,汽车听到喇叭声音,还有看到他的女儿、马路上的小姐都穿了很短的衣服,半裸体的,特别是看到他精心培育的接班人,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接触这些花花世界马上都走样了,他又气又急,一下子就痰迷心窍,中风死掉了。他的死象征了一个封建的传统的中国,在殖民化的,现代化的欧风美雨中风化和终结,而茅盾在《子夜》的一开头,就通过了一个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乡下的地主的眼光,将一个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和糜烂都写出来了,这段文字非常精彩,这是两种反差很大的观念在冲突,这种冲突强化了现代化都市的某些特性。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他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他实现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打击和扼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破坏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各家殖民地化的目的。赵伯韬这只民族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他一开始就选中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吴荪甫作为猎物。他决心以他的金融资本“一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施展奸险狡诈的伎俩,千方百计地勾引吴荪甫陷入他“多头”的圈套里,进而明里让步,暗里捣鬼,并施展政治权术,
买通西北军佯退30里,使他在公债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最后在公债市场打败对手。赵伯韬的这些活动,大都是通过吴荪甫一次次的败北反衬出来的。吴荪甫所以失去了益中公司几十万资本,甚至连他的公馆都押进去,也是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魔力。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了赵伯韬的实力和好手段。赵伯韬这个形象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作者较多地描写了他奸险狡诈、精神堕落的一面,对他在帝国主义面前的奴才本性揭示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反面形象的思想深度。
希望对您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⑹ 子夜中的人物性格和下场。
1、吴荪甫:不光是一个普通的“在商言商”的民族资本家,他经常是用了“一只眼望着政治的”民族资本家。这不仅他性格中混合着某些反动政客的奸诈,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总的来说,吴荪甫是一个既有自己的复杂性格,同时又概括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并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三十年代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它形象化地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在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新军阀的统治下,独立自主振兴民族工业只不过是一个梦想;字形象地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2、赵伯韬: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济。他仗势后台强硬,表现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势。富有胆略和财力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谈笑都就可以打垮的对手。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跟吴荪甫过不去,常常施展小计,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后将其打败。他在金融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生活上也极端荒淫腐朽。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能“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不论是聪明无知、年仅十七的冯眉卿,也不论是风骚能干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还是轻佻放荡的交际花徐曼丽,都是他的玩物,都是他空虚的精神生活的寄托。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险构成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3、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的态度。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是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作用。
⑺ 简述《子夜》里面吴荪莆的人物形象。
1、吴荪甫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2、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作者费尽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塑造了这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因此,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于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们要联合工农对敌,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工农觉悟起来的时候,他们又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具有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反动。
吴荪甫就是这种既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视农民运动的一面,又有抵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发展民族工业愿望的一面,具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形象。
3、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