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锁记的人物是哪几个
1、曹七巧
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作者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是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2、长安
七巧的女儿。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上学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年龄越来越大,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最终这桩婚事也失败了。
(1)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扩展阅读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风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嫁到大户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与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纵然她在夫死公亡后分得一份遗产,但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
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作品有层次地展现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过程。
B.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面的人物分析
曹七巧――从追求成功走向毁灭的悲剧 〖摘要〗张爱玲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个,曹七巧这个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小说在人物心理的刻画方面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女性 成功 金钱 权利 爱情 毁灭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并非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从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1)是什么让一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开的鲜花是不会无缘无故就变成了一丛刺,一丛让人不能亲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这里面肯定有风霜的侵蚀,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种人最不容易受到伤害,那就是无欲无求的人。正因为没有所求,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带来失望,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所伤。追求爱情的人,有爱就必有痛,得到爱时阳光灿烂,似乎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幸福,但是爱情正因为美,却往往是因为她的残缺不全,得不到时,或得而又失时,痛彻心扉。追求钱财的人,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百万想千万,富有是没有尽头的,然而贫穷和落泊却是有尽头让一个人丧失希望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理想境界。有钱时门庭若市,身无分文时昔日朋友已如黄鹤远去不知所踪,金钱不是万能,却足以让人饱尝世态炎凉。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固然也许会有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时的痛快酣畅,然而总有瓶颈和高原在等待着你,当然也有无可挽回的下坡让你体会什么叫昨日黄花。凡此种种,有梦想就会有梦灭,有追求就会有失落,人好像注定是要来受苦受难的。但是无欲无求的人只存在于理论上,连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个凡人,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o﹎.菰寂﹖ 2007-12-15 12:26 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金锁记》是描写人性扭曲、人格变态最出色的作品。张爱玲出色地展示了曹七巧从一个健康单纯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丧失人性、为金钱所困的变态的疯子的过程。曹七巧原是麻油商的女儿,有几分姿色,风流泼辣,敢在街上与卖肉的朝禄调情。原是个平民阶层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命运之神却把她推给了姜家,嫁给一个富家小姐不肯要的活死人一样的残废公子。七巧不但失去了爱情,而且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中受到歧视,连丫头也鄙视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曹七巧可能会当一个身份低贱的姨太太。如果是这样的身份,她也不至于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欲望也不会压抑得这样厉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寂寞可以红杏出墙,然后一走了之。可是张爱玲不这样安排曹七巧的命运,她抬高了曹七巧的身份地位,让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让她有了一双弱小的儿女,这使七巧压抑已久的对幸福人生的渴望重新重新抬头,在这种正常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的黄金欲重新开始变相膨胀,终至人性彻底迷失,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如果说地位的提高使曹七巧的黄金欲被激发出来的话,那么小叔子姜季泽的出现使她干涸、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燃起了她内心深处熄灭已久的熊熊爱火。可是这种爱情是注定不会被人们接受的,姜季泽对她若即若离,严于叔嫂之防,玩起了捉迷藏式的爱情游戏。七巧亦不肯亲自毁掉自己苦苦煎熬得到的一切,两人在各自的堡垒中相互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越出雷池半步。经过十年漫长的痛苦历程,婆婆和丈夫都死了,七巧的苦难终于熬到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了。“这些年,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①可是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七巧也没有如她所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曹七巧爱情逐渐麻木、热情日渐消退时,当年冷淡七巧的季泽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了,七巧心中的喜悦和甜蜜是无法言喻的。张爱玲极其敏锐、细腻地刻画了这一微妙的心理活动。“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②可是这种喜悦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一刹那。当季泽向她提出借钱的要求时,她立刻转而愤怒了。此时七巧心中直觉的念头就是:“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她的爱情梦彻底破灭了,她认为什么都是假的,包括爱情,只有钱才是真的。在七巧的现实中,什么都是抓不住的,只有钱可以让她实实在在地抓在手里,为她所有。 如果说对爱情的渴望是七巧正常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更为不幸的是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了毁灭,而且她还将身边的亲人拉来做陪葬,“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③在她的生命中儿子是她唯一不设防的人,可是她要时时刻刻将他牢牢抓在手中,当儿子娶上媳妇过上了一段幸福生活时,她立刻心里失衡了。新媳妇丑陋的外表、软弱的个性,甚至她正常的夫妻生活都成了七巧攻击她的把柄,她用最恶毒的言语一寸一寸地摧毁她的自尊,在七巧长期精神虐待中媳妇被凌迟了。与此同时,她还哄骗儿子、女儿吸上了鸦片,她又用类似的手段破坏了女儿几次纯真的恋爱,葬送了她的婚姻,使她年过三十还待字闺中。正是“黄金”这把无情的枷锁使七巧从一个不幸的被害者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自我迫害的疯子,最后她毁灭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心理变态狂。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既是一个可恶可恨的害人者,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被害者。她对金钱有强烈占有欲,为了攫取财富,可以不惜牺牲美好的人性,甚至以黄金这一“金锁”摧残儿女的爱情和幸福,肆意折磨儿子和媳妇,把金钱看得比儿女的婚姻更重要。这个被金钱榨干了青春和蚀空了灵魂的悲剧人物终于在临死之前流出了干涩的泪。张爱玲作为女性以她独特的视角将笔触深入到曹七巧这个人物的内心深处,去审视她的灵魂,因此曹七巧这一女性形象具有特殊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C.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分析
一、曹七巧原本是香油店的曹大姑娘,一直偶受哥哥和嫂子的欺负,但是她始终还是个善良的人。当她遇到季泽后,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很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事与愿违,她嫁给了季泽的哥哥——一个患有软骨病的病人,她和季泽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季泽一天天的堕落,他们之间的误会也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她每天尽心照顾她的丈夫,这是真心的,知道她的丈夫死去,大哥伯泽分家,她母亲的临终遗言对她有非常大的影响,她母亲告诉她钱最重要,从此,她不相信感情,一味地敛财,甚至拆散女儿姻缘、逼死媳妇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她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一面,然而,她对季泽仍有感情。所以,是她这一些列的遭遇,导致了她的性格开始扭曲,开始泯灭人情并套上金钱的枷锁,抽鸦片、敛金钱来寻求她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二、作品简介:
《金锁记》是2005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玲。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三、内容简介: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D.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的形象
http://ke..com/view/1574085.htm
这里很详细
E. 论述: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如何
曹七巧――从追求成功走向毁灭的悲剧
〖摘要〗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小说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个,曹七巧这个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小说在人物心理的刻画方面淋漓尽致, 丝丝入扣。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 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女性 成功 金钱 权利 爱情 毁灭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并非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从 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让 正常人“ 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1)是什么让一个正常人变得 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开的鲜花是不会无缘无故就变成了一丛刺,一丛让人不能亲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这里面肯定有风霜的侵蚀,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种人最不容易受到伤害,那就是无欲无求的人。正因为没有所求,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带来失望,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所伤。追求爱情的人,有爱就必有痛,得到爱时阳光灿烂,似乎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幸福,但是爱情正因为美,却往往是因为她的残缺不全,得不到时,或得而又失时, 痛彻心扉。追求钱财的人,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百万想千万,富有是没有尽头的,然而贫穷和落泊却是有尽头让一个人丧失希望的。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理想境界。有钱时门庭若市,身无分文时昔日朋友已如黄鹤远去不知所踪,金钱不是万能,却足以让人饱尝世态炎凉。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固然也许会有一帆风顺, 青云直上时的痛快酣畅,然而总有瓶颈和高原在 等待着你,当然也有 无可挽回的下坡让你体会什么叫明日黄花。凡此种种,有梦想就会有梦灭,有追求就会有失落,人好像注定是要来受苦受难的。但是无欲无求的人只存在于理论上,连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个凡人,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一.对金钱方面成功感的追求
少女时代的七巧,长得眉目紧俏,有着滚圆雪白的胳膊,家里虽比不得大户人家,也临街开了家麻油店,吃穿不愁。七巧忙着在店里打理生意,一斤半的麻油买给熟人算一斤四两,让人看了觉得活泼可爱,“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 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2)可是七巧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一个,而是选择嫁到姜家,嫁给一个得了软骨症的姜家二少爷。为什么七巧会这么做,是因为七巧比一般人更希望得到成功。在那个时代的女子,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可能自己独当一面,有自己的事业,比方说,七巧可以开许多麻油连锁店,当个总经理什么的,那时的妇女地位很低,父在有父权,七巧的父亲已经不在,但是还有兄长,七巧唯一能过上更富有,更有钱的生活的机会只有一个――嫁一个有钱的丈夫。但是有钱人家 不是人人都能嫁的,门第森严,那时的婚姻和爱情无缘,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有 政治婚姻,有经济婚姻,独独没有爱情婚姻。一个健全的少爷是不会娶一个像七巧一样身份和地位的人的。姜家二少爷有病在身,而且不可能有治愈的一天,虽是大户,也不会有哪家的小姐愿意嫁给他,所以只好降低条件,找个模样齐整的,身体结实又能吃苦耐劳的,因为日后还要侍候病病歪歪的丈夫了。七巧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相信七巧和她的兄长为了这门亲事也经过慎重考虑,七巧的哥哥大年来看望七巧时说过这样的话:“凭良心说,我就用你两个钱,也是该的,当初我若贪图财礼,问姜家多要几百两银子,把你卖给他们做姨太太,也就卖了。”(3)姜家原老太太房里的丫头小双也说过:“原是做姨奶奶的,后来老太太想既然不打算替 二爷另娶了, 二房里没个当家的媳妇,也不是事,索性聘了来做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服侍二爷。”(4)这说明开始双方都是想让七巧做姨太太的,后来改为做正房奶奶,七巧的态度在这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姨奶奶地位低,也分不到家产,但是也不用守很多清规戒律,日后改嫁也是可以的。七巧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幸福, 嫁入豪门,这样的孤注一掷,为了什么?为了钱,为了有自己在原来的生活圈子中永远都得不到的那么多的钱。七巧错误地以为,自己嫁入豪门就 真成了豪门中的人,有了这么多钱就是获得了成功。殊不知,这钱不是好拿的,需要她付出如此之多,直到连灵魂都要买掉。
七巧刚到姜家,手里能 支使的金钱不多,但是她趁自己 生孩子没满月一个人在家时偷偷地拿了家里一些首饰给了哥哥曹大年,一方面是骨肉亲情,做什么都护着自己人,一方面也是过过有钱人的瘾。后来的一次更是如此,七巧的兄嫂来看望她,七巧送了好多东西给他们,“一副四两重的金 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绵被胎,侄女们每人一只 金挖耳,侄儿们或是一只金 锞子,或是一顶 貂皮暧幅,另送了她哥哥一只珐蓝 金蝉 打簧表,她哥嫂道谢不迭。”(5)还说带不了的东西,分了几箱给丫头 老妈子,说得她哥嫂 讪讪的。以前在家时,花钱还不得看哥嫂的脸色,今非昔比了,随便一出手就把小户人家唬得一愣一愣的,这在七巧而言,吃了这些苦,倒也在把金钱赠于哥哥嫂嫂时暂时获得了成功感。但代价是巨大的,据她嫂嫂说七巧和在 娘家时换了个人似的,没一点得人心的地方。
曹七巧似乎一直是个说话 口无遮拦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也不避人,丫环,小姐面前也照说不误,什么人都敢说,少爷,少奶奶,连老太太都敢不避人的骂。按说,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是没有什么心计的,但是七巧的心机却深不可测,她从打算嫁入姜家时就可以算是一个 女中豪杰,一个 阴谋家。守着一个不能下地的丈夫,居然能生出孩子来,第一个是个女的,不行,因为女儿是不能继承家业的,得继续生,终于又生出一个男孩来,丫环私下议论“也生男育女的――倒没闹出什么话柄儿?”(6)姜家大少奶奶咕噜:“怎么你孩子也有了两个?”(7)连七巧自己也想不明白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但是,的的确确,一双儿女是生出来了,虽是先天不足,像纸糊的人似的,但却是姜家二房的香火。等儿子 长白一出世,七巧的 夫妻生活就结束了。七巧在这里面所忍受的种种屈辱,又岂是一个没有执意要得到家产,要拼命地占有金钱的人所能忍受的,又岂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为了金钱,七巧可以做到人性的扭曲,做到忍辱负重,也做到了 深藏不露。分家时,九老太爷报告姜家的经济状况时,“七巧两手紧紧扣在肚子上,身子向前倾着,努力向她自己解释他的每一句话,与她往日调查所得一一印证。 青岛的房子,天津的房子,原籍的地,北京城外的地,上海的房子……”(8)在姜家这样一个大户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二少奶奶,又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又要调教一双儿女,还要完成老太太派她的 差使,人缘又极差,却能够对姜家的家底进行这么细致的调查,不得不让人佩服她的心机。精明全藏在肚子里了。因为七巧知道不精明就得吃亏,一个势单力薄的女人在这男权世界里是来不得半点疏忽的,不过分家时, 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了。
家产到手,可算是成功了。女儿儿子吸鸦片上瘾别人劝阻时,七巧财大气粗的,说自己家吃得起。算是扬眉吐气了吧。但是家产得来不易,守之也不易。为了这黄金枷锁,七巧防这个防那个,老怕被人算计了去。 一个女人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无依无靠,在这样一个金钱就代表着一切,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有虎视眈眈的眼睛在盯着别人的钱财的环境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要是平常人家倒是没有多大危险的,可是七巧不同,她很富有。三少爷季泽来了,谋财而来;娘家人来看她也多半是冲着钱。也难怪七巧,疑神疑鬼的,以为外娚要勾引长白好得家产,给长白 说亲的家境推扳点,总疑心人家贪她们的钱,连长白上洋学堂丢了小物件,七巧也要去理论。七巧成了惊弓之鸟。以为自己为了金钱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要想方设法地守住它。说到底,曹七巧有了金钱后,仍然改变不了其弱者的身份, 家财万贯又如何,到底还是会变成别人的,分给女儿是女儿的,留给儿子是儿子的,说不定被人算计去了还是别人的。七巧拥有什么?无尽的恐惧,无尽的痛苦,拿了最美好的爱情,人生,换来了什么?不要季泽的爱情(当然季泽是假的,可七巧是真的),不要了娘家,不要了子女的幸福,这绝不是一个强者的割舍、滥用权利,而是一个弱者面对一个无法应付和无法面对的现实世界 的一种自残。
二.对于权力方面的成功感的追求
原本想嫁入姜家,做了二房的正房奶奶,就有了莫大的权利,虽不说是呼风唤雨,当也是一大群人 前呼后拥不胜风光的。想不到,现实中的姜家二少奶奶地位极其低下。别说主子们看不起她,连丫头们都敢背地里经常地笑话她。娘家来人了,老太太只当不知道,丫头也只敢 鬼鬼祟祟地告诉她。七巧穿的吃的住的再像二少奶奶,骨子里却仍是一个麻油店里买麻油的。这固然和七巧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大的原因却仍是 门第观念,等级思想。 中国 封建制度源远流长,一些糟粕已经深入人心,数代相传,有的意识已经近乎本能了。丫头小双被问及是否是七巧 陪嫁来的,竟冷笑说她也配,还说自己原是老太太跟前的人。同是侍候人,还有配不配的。别说其他人这么想,连七巧也这么想,七巧也觉得自己低贱,所以处处要找机会让自己表现出有点权利,常常为自己能行使一点权利而作出努力。
七巧看到 云泽头发掉了不少,还瘦多了,就要行使权利,让自己不至于像真空一样存在,不至于让人觉得她没用了。“玳珍道:‘你二嫂去告诉了老太太,说 女大不中留,让老太太写信给彭家,叫他们早早把云妹妹娶过去罢。你瞧,这算什么话?”(9)周围的人都不拿她的话当回事,七巧感觉到失落,所以在老太太面前作了这样的提议,并且说得老太太也有点 疑疑惑惑起来。
在季泽的婚事上也是如此,“这么一个人才出众的新娘子!三弟你还没谢谢我哪!要不是我催着他们早早替你办了这件事,这一耽搁,等打完了仗,指不定要十年八年呢!可不把你急坏了!”(10)七巧在姜家没有地位,没有权力,但是她并不是消极接受,而是勇敢地积极地干预家庭的大事,在寸步必争地争取自己的权利,以求在大家庭中有立稚之地。
在让女儿 长安缠足的事上更是暴露了七巧极度的权力渴望。在讲究尊卑长幼有序的封建家庭中,七巧饱受其苦,一旦自己得了这塔尖上的人物,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己亲生女儿的身上行使了这种权力。别人缠了足的都已放松,七巧偏要让长白缠足,因为她的一句话,长白就爱了一年多的罪,并且脚也不可能恢复原状了。长白是受害者,七巧也是受害者,七巧把自己在这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亡的人伦纲常中所受到的毒害嫁接到了自己亲身女儿的身上。
三.对爱情的热烈渴望
七巧喜欢季泽,一个是二嫂,一个是小叔,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再说,季泽还不是什么好人,七巧很清楚。可见了季泽还是身不由己的就走了过来,关心季泽,不希望季泽到外面胡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这样一个社会里,这种爱情是没有容身之处的,是乱伦。七巧却大胆地追求爱情,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只求瞬间的光芒。“七巧笑了一声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 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 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11)大胆地向季泽表白,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说这里面有一个健康的女性对于一个健康男性的向往,这是可能的,七巧的世界里除了季泽以外很难比较多地接触到其他男性,季泽又生而轻佻,“七巧向门走去,哼了一声道:‘你又是什么好人?趁早不用在我跟前 假撇清!且不提你在外头怎样荒唐,只单在这屋里……老娘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去!别说我是你嫂子了,就是我是你奶妈,只怕你也不在乎。’”(12)七巧守着一个残废的丈夫,渴望人伦之乐也是天经地义,但是遭到拒绝后还是喜欢季泽,这就不单是欲望的问题了。“这些年了,她跟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13)“多少回了,她为了要 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14)七巧的爱是坚强和隐忍的。在十多年里,七巧专一而又 默默无语地饱尝着相思之苦。显贵的主妇要找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不是什么难事,在那个时代私通偷情也是比较常见的事, 寡妇改嫁所招来的非议更大一点。七巧要的是爱情,更多的是一个没有尝过 爱情滋味的女人对爱情的向往。
当季泽戴着爱情的面具以谋其家产时,说了许多的甜言蜜语。“七巧低着头,沐浴在 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15)在明确知道季泽不是真心的,七巧绝望了,然而当季泽狼狈而走时,七巧仍是留恋,泪流满面。“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的撞到那阴影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 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16)到了这时候,七巧还是没有责怪季泽骗她,没有埋怨季泽利用自己的感情来哄她,意图骗她的钱,却责怪自己,为自己永远失去了得到爱情的机会而后悔不迭。“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 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17)骗人的不错,被骗的戳穿倒借了,七巧为了这份无望的爱,已经退无可退了。一个弱女子在这个吃人的社会里,除了痛苦,除了绝望还剩下了什么?男权社会里的男人又是如此的 有恃无恐。当七巧十年前向季泽表白时,季泽权衡利弊,虽是心动,也抱定不惹的态度,说什么为二哥着想,说得冠面堂皇。为了钱,又不惜招惹七巧好不容易死了的心,完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置七巧的感受于不顾。女人注定是要成为男人的牺牲品的,这是个可怕的时代。
长白是个替代品,是个唯一一个不想着七巧钱财的男人,因为是七巧的儿子所以这个男人也是不完整的,只是感情的寄托之处。但是长白成了婚就不同了,连这半个人都要失去了,七巧不惜拆散长白夫妻,离间他们的感情,也要保住这 半个男人。两个 儿媳妇都结婚不久就被折磨而死。这个过程中,四个人都是悲剧,七巧所受到的迫害移花接木了,但是她自己仍是一无所有。对女儿长安也是如此。“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钱不是容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叫你以后提防着些,你听见了没有?”七巧对女儿后来和童世舫的婚事的处理上,与其说是七巧自己得不到幸福所以也见不得女儿幸福,不如说是在长安身上影射出七巧在感情上受到了极端的伤害。 虎毒不食子,七巧以为是在保护女儿,实际上却是让女儿经受痛苦。
张爱玲的 金锁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想尽方法成功的女人,最终走向了疯狂和毁灭。这是一个弱者对社会的控诉,是一个充满幻想,希望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实现自己梦想的女人和现实的冲突、争斗,最终无法避免地走向失败的过程。
曹七巧——张爱玲笔下最成功的女性角色——扭曲在没有光的所在(《金锁记》)
她首先是一个被 买卖婚姻制度残害的女性,嫁给一位残废的名门少爷,她知道这个婚姻是陷阱,是镶着黄金枷锁的监牢,但她愿意往里跳,因为她喜欢金钱。她的性格强悍泼辣,懂得要求个人的幸福,懂得金钱和情欲,可是嫁入 名门之后,她的身体和情感均遭压抑,她咬着牙忍受着 活寡似的夫妻生活以取得家族的地位,终于熬到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取得了微薄的钱财。她是一个“奋斗”者,奋斗的成功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强者,她名义上确实主宰了她自己以及她的儿女的一生,结果是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的重重枷锁之下,“用那沉重的枷角 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 半条命。”(26)她最终获得的金钱和权力并未使她生活得更好,而是更多的精神折磨,这种畸形的扭曲以她自己为圆心,以她的手腕为半径,开始屠戮:
F.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首先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残害的女性,嫁给一位残废的名门少爷,她知道这个婚姻是陷阱,是镶着黄金枷锁的监牢,但她愿意往里跳,因为她喜欢金钱。
曹七巧的性格强悍泼辣,懂得要求个人的幸福,懂得金钱和情欲,可是嫁入名门之后,她的身体和情感均遭压抑,她咬着牙忍受着活寡似的夫妻生活以取得家族的地位,终于熬到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取得了微薄的钱财。
曹七巧是一个“奋斗”者,奋斗的成功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强者,她名义上确实主宰了她自己以及她的儿女的一生,结果是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的重重枷锁之下,“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最终获得的金钱和权力并未使她生活得更好,而是更多的精神折磨,这种畸形的扭曲以她自己为圆心,以她的手腕为半径,开始屠戮。
(6)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扩展阅读
《金锁记》中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风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嫁到大户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与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纵然她在夫死公亡后分得一份遗产,但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
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G. 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分析
曹七巧,这个张爱玲笔下虚构的人物,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霍乱了自己的一生,也摧残了儿女的幸福。
曹七巧是因为钱才无奈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嫁到姜家的,具有极强的金钱情节。她认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为了得到金钱,她不惜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
小说题名《金锁记》,这个金锁,就是存在七巧骨髓深处的黄金枷锁,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在不断寻求病态发泄与报复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自私、乖戾、刻毒、残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性缺失或者性压抑。弗洛依德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性紧张的累积所引起的。
因为爱情体验的缺失,情欲体验的得不到满足,无助、无依,让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孤独不已,充满着强烈的落寞与感伤。
这成了她性格悲剧的主因,成了促使她蜕变的动力。情欲的丝把她缠得死死的,越缠越紧,扼杀了人性。所以,你们也别想得到。这就是七巧内心的真实写照。
(7)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扩展阅读:
曹七巧家里本是开麻油店的,由于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无法与做官人家结亲,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残疾使曹七巧无法享受女性对爱情的渴求,并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闷。
于是她把姜季泽作为爱慕对象,但是传统封建礼教迫使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也一步步走向心灵的扭曲。
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
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杀。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种的恶事,毁掉了儿女、儿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剧。
H.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如何
摘要:作品题材很小,人物很少,并且多以女性为主,这就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张爱玲描写的女性形象,有初涉世事的少女,有遭遇婚变的少妇,有的写了一生的经历,有的只是人生的片段,但她对人物命运的处理和最终结局是一致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张爱玲对小说文本中女性的定位。其次分析小说中各色女性的不同形象。最后分析造成她们最后悲剧结果的原因。
I. 如何解读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
她每天尽心照顾她的丈夫,这是真心的,知道她的丈夫死去,大哥伯泽分家,她母亲的临终遗言对她有非常大的影响,她母亲告诉她钱最重要,从此,她不相信感情,一味地敛财,甚至拆散女儿姻缘、逼死媳妇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她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一面,然而,她对季泽仍有感情。所以,是她这一些列的遭遇,导致了她的性格开始扭曲,开始泯灭人情并套上金钱的枷锁,抽鸦片、敛金钱来寻求她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J.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一、曹七巧——张爱玲笔下最成功的女性角色——扭曲在没有光的所在(《金锁记》)
她首先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残害的女性,嫁给一位残废的名门少爷,她知道这个婚姻是陷阱,是镶着黄金枷锁的监牢,但她愿意往里跳,因为她喜欢金钱。她的性格强悍泼辣,懂得要求个人的幸福,懂得金钱和情欲,可是嫁入名门之后,她的身体和情感均遭压抑,她咬着牙忍受着活寡似的夫妻生活以取得家族的地位,终于熬到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取得了微薄的钱财。她是一个“奋斗”者,奋斗的成功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强者,她名义上确实主宰了她自己以及她的儿女的一生,结果是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的重重枷锁之下,“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最终获得的金钱和权力并未使她生活得更好,而是更多的精神折磨,这种畸形的扭曲以她自己为圆心,以她的手腕为半径,开始屠戮。
二、内容简介: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三、人物简介: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并非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从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