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谁有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有小说人物形象的整理,谢谢各位朋友!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并刻画有血有肉的、独具个性特色而又有一定社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就课本人选的
2. 高中语文课文边城中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爷爷
爷爷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他也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
天保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傩送
傩送有着他母亲的美好品格,细腻。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3. 高中语文常见人物形象有哪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深明大义捍卫国家,义无反顾奔赴敌营。胸有成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步步深入。二、《边城》 1、翠翠:单纯的怀春少女。情窦初开,逐步走向成熟。渴望爱情。内心纷乱躁动而孤单,从而依恋爷爷。对未来有所憧憬和向往。在懵懂中体验朦胧的爱情,同时保存着自己那一份矜持。 2、祖父:在湘西拉船渡河的老船夫。对待自己的职务一丝不苟,恪尽职守,方便过渡人。时常为自己的孙女着想。希望她能有个好归宿,过幸福的生活。也教导翠翠要坚强、独立、成熟。是十分爱护孙女的祖父。 3、天保:船总的大儿子。理解、正视爱情,不苛求。真实、心胸宽广、重兄弟情,成全真爱。 4、傩送:对爱情执着追求。以歌求爱,真诚真挚。向往爱情。三、《装在套子里的人》 1、别里科夫:慑于专制政府的恐怖统治,竭力维护旧秩序的知识分子。自觉成为沙皇政府的卫道士,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反对社会变革。 2、柯瓦连科姐弟:敢于冲破“套子”束缚的人。不循规蹈矩,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活力。给令人窒息的沉闷生活带来了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给人以冲破黑暗的希望。四、《鸿门宴》 1、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脾气暴躁。 2、刘邦:委曲求全、虚伪狡诈、有心计有野心。 3、张良: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办事得体。 4、樊哙:智勇双全、直率粗犷。 5、项伯:知恩图报、贪图私利、轻信他人。 6、范增: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五、《卫风?氓》 1、男主角:满肚心机、急躁、粗暴,对爱情不忠贞,三心二意,庸碌无为。 2、女主角:性格开朗,痴心一片,温顺勤劳,误信情郎而命运多舛。六、《孔雀东南飞》 1、刘兰芝: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聪明、善良、勤劳,被封建家长制度夺去生命的劳动妇女。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胁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在婆婆面前不卑不亢,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对焦仲卿体贴谅解,忠于爱情。 2、焦仲卿: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只能消极反抗。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3、焦母: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4、刘兄:他性行暴戾,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5、刘母:一个慈爱温和的母亲,对女儿的遭遇伤心、担忧,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七、《记念刘和珍君》 1、刘和珍:进步青年,始终微笑,和蔼,具有反抗精神、正义感和爱国精神。 2、张静淑和杨德群:沉勇而友爱,临难从容,具有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八、《祝福》 1.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2.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其思想顽固、迂腐、自私、冷酷,代表了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封建礼教的化身。 3.“我”是一个善良、具有正义感、对祥林嫂深切同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又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表现了一个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而又无可奈何的知识分子形象。九、《林黛玉进贾府》 1、林黛玉:敏感多疑,气质脱俗,体弱多病,朦胧多情,灵秀聪慧,淡雅飘逸,充满寄人篱下的忧愁。虽幼年丧母,孤苦无依,但细心内敛,聪明伶俐,做事小心谨慎、顾全大局,待人接物分寸得体,知书懂礼。 2、贾宝玉:厌恶功名,个性张扬,特立独行,敢于叛逆。别人看来顽劣异常,混世魔王;黛玉看来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富贵华丽,情意绵绵;《西江月》二词对他似贬实褒,赞颂了他的率真自然。他蔑视权贵,反抗命运,追求平等,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 3、王熙凤:出场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以先声夺人的造势体现了她的特殊地位。虽浑身珠光宝气,却不免俗气。性格泼辣,却深得贾母喜爱。懂得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精明能干,但欺人有术。 4、薛宝钗:性格温柔,庄重娴雅,极具大家闺秀的风范和修养。罕言寡语,安分随时,极得他人好感。与黛玉相比,她听话随和,懂人情事故,八面玲珑。 5、王夫人:上有婆婆贾母之尊,外有丈夫贾政之严,下有侄媳凤姐之威,她夹在中间,周圆婉转,颇费心机。此外,她十分宠爱儿子宝玉。 6、贾母:她是一个一生处在富贵之中而不知富贵的荣枯消长,从小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和影响却不懂教子义方的上层贵族妇女。她十分喜爱排场,出奇地娇惯孙子,是上层统治者各种矛盾集中的体现者。 7、晴雯:生来俊俏,心灵手巧,却性格孤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惹,青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扯念。” 8、李纨:尚德不尚才。她青春丧偶,能谨遵妇道。她身居膏梁锦绣之家,众口纷争之地,从不挑肥拣瘦,惟知侍亲课子。她是亡夫的贤妻,稚子的良母,受姑叔尊敬的寡嫂。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1、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委曲求全。2、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3、刚猛激烈、嫉恶如仇。4、细心、缜密。十一、《雷雨》 1、周朴园: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内心深沉、阴险、狡诈、虚伪。 2、繁漪:她是一位“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最终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 3、周萍:敬畏他的父亲,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十分懦弱。 4、周冲和四凤:单纯、清澈、有对甜蜜爱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 5、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拥有坚韧,顽强的性格。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 6、鲁大海:较为精犷、坦诚、厌恶资本家,拥有正义感。十二、《窦娥冤》 1、窦娥:面对清浊不辨、贤愚不分的天地,她放声痛骂、嫉恶如仇;面对惨痛拷打,保护婆婆,她抗争不屈,正直善良对上天狠发三愿,衔冤含恨,誓愿应验。窦娥之悲感天动地。 2、蔡婆婆:本性善良、愚拙被骗、为钱生贪、自私卖女。 3、张驴儿:贪财贪色、无情无义、圆滑狡诈、叛逆堕落。十三、《荆轲刺秦王》荆轲:他反抗强暴、有胆有识、大智大勇、视死如归,是一个英雄形象。
4. 《中国小说欣赏》里面骆驼祥子中的高妈人物特点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5. 高中语文 小说中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谢谢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一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6.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
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2、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回来,途中碰到匡超人。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匡超人流落异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其孝心和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之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身,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了杭州。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顾,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操办下娶了妻。接下来就是节选部分,匡超人蒙老师召唤,“平步青云”,于是就开始忘恩负义、停妻再娶,有了许多势利、悖德的言语和行为。
3、详细的介绍:
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转折点是岁考的成功:取在一等第一,又被宗师题了优行。此时的匡超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也就在此时,心里也就开始“添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了。果然,他其后的言行暴露出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这集中表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两件事上。
潘三犯事被官府拘押,受过其恩惠的匡超人本当设法营救,至少应当到狱中探望,方合朋友之义。但当他知道潘三案可能牵扯到自身时,原先的恩情就都抛之脑后了。他惟恐祸及己身,于是,赶紧逃走(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曾经做过),去投奔自己京中的老师。又不好跟自己的妻子说真话,就编出了一番谎言,妻子不从,就再三威逼。其言语的急切、行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的急功近利。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他干脆以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充分表现了他的虚伪和势利。当蒋刑房对此提出质疑后,匡超人则干脆赤裸裸地表示:“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活脱脱一幅忘恩负义的嘴脸。如果说前面不敢去探望潘三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么考取教习,步入官场后不去探望潘三,则纯粹是惟恐影响自己的前途,正如他自己所说将是“一生官场之玷”。可见,功名富贵、个人荣辱,永远是决定他的选择的最重要砝码。有人说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并不真实,原因在于性格转变太快,前面没有很好的铺垫。但如果联系到他在杭州时所结识的那些文人攀龙附凤、附庸风雅的虚伪、做作与势利,长期混迹其间的匡超人耳濡目染,羡慕荣华富贵,从而生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卧评对此评论道:
匡超人之为人,学问既不深,性气又未定,假使平生所遇,皆马二先生辈,或者不至陡然变为势力熏心之人:无如一出门即遇见景、赵诸公,虽欲不趋于势利,宁可得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苟为素丝,未有不遭染者也。(第十七回)
第二件事是匡超人的停妻再娶。匡超人本已有妻室,但当李给谏问起,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差”,惟恐被人小瞧,所以回答没有。不料李给谏却想把外甥女嫁给他,他也曾经有过踌躇,但攀龙附凤的诱惑吸引着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全把在老家受苦的糟糠之妻忘在了脑后。可谓败德丧行。
除此之外,匡超人对待元配妻子丧事的态度以及与牛布衣的谈话,也都处处表现了步入官场之后的匡超人人格的蜕变。
7. 求与选修4《中国小说欣赏》有关的人物形象鉴赏 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各一篇 1000字左右~
这个为什么不自己写?在网上搜一点素材,自己组织语言就可以写出来
8. 高中语文小说提问形象特点,具体应该怎么回答为什么
高中的语文小说形象特点就是内敛,成熟,没有小学生的浮躁。原因就是因为书读的越来越多了,所以就写得越来越好了呗。
9. 高中语文课本中小说的人物形象解析
小说的一来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塑造并刻画有血有肉的、独具个性特色而又有一定社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就课本人选的名家名篇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培养青年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进而引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这个网站上有详细的解答-www.cnki.com.cn,也比较全面,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