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名字叫什么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名字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25 10:30:45

❶ 刘知侠有多少作品

刘知侠:我国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至今不衰。
铺草(短篇小说集)1950,新文艺
铁道游击队(长篇小说)1955,上海文艺
铺草集(短篇小说集)1955,新文艺
马尾松种子(小说)1956,少儿
铁道游击队(电影剧本)1957,电影
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中篇小说)1959,少儿
沂蒙山的故事集(中、短篇小说)1961,山东人民
沂蒙故事集(中、短篇小说集)1963,作家
一次战地采访(短篇小说集)1981,人文
童年的回忆(中篇小说)1981,春雷
芳林嫂(中篇小说)1986,百花

❷ 刘知侠的人物生平

刘知侠原名刘兆麟,自幼家贫,跟随父亲在村边道清(滑县道口镇--博爱县清化镇)铁路打工、捡煤核,跟随母亲在外祖母家放猪。刘知侠11岁那年才开始上半工半读学校,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卫辉一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随父亲和铁路员工撤到了黄河以南流落到武汉。1938年夏天,他从报纸上得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的消息,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奔赴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年冬天,在行军路上,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刘知侠抗大毕业后,又留校学习军事专业。学习结束后,刘知侠随分校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分配到抗大山东分校文工团工作。1943年抗大分校取消建制改编为山东军区教导团,刘知侠随文工团调到山东省文协。这年,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刘知侠在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被他们的战斗事迹所感动。决定把这些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他两次通过敌人封锁线去鲁南的枣庄和微山湖,到铁道游击队深入生活,为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收集了丰富的素材。
全国解放后,刘知侠担任了济南市文联主任。1950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他任编创部长、秘书长、党组委员。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铺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1952-1953年他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据统计,《铁道游击队》的原本加上各种节编本、缩写本共出版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1953年,刘知侠调上海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他将建国后发表的短篇小说编成《铺草集》,同时创作了《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1959年,山东省文代会选刘知侠为省文联副主席兼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并担任《山东文学》杂志主编。同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6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和中篇小说《沂蒙山的故事》等,后又将这些作品汇集成了《沂蒙山故事集》。1979年刘知侠任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期间,写了中篇小说《芳林嫂》。
1986年刘知侠定居青岛后,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与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以及20万字的《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为了著作,他到西镇一个老同志家里借得一间空房写作,每天步行四五里,中午二、三个包子,一壶开水。
刘知侠关心年轻作者,百忙中还经常抽空外出辅导。他还很好客。他给夫人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地来青岛的老同志、老战友、老朋友一定要留他们吃饭。每年夏天他们家里住满了客人。有一间房子被誉为国际旅行社,那是为了给自费来旅游的客人住的。他用稿费资助过别人,用稿费缴过3万元党费,而他自己却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用过的火柴盒他总舍不得丢掉,去买些零散的火柴棒装进去继续用。
1991年9月30日上午,刘知侠因脑溢血猝发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❸ 刘知侠的什么小说取决于

塌缩同上.
著名空想实验即薛定谔的猫
至于球状闪电里面的描写,应属造谣惑众.
刘慈欣的作品,情节设定混乱,描写粗糙,经常自相冲突,假定出完全不合常理的场景,却又要让它按常理发展,少有文学价值.
而科学部分么,除了一些他自己半懂不懂的量子物理可以唬人以外,其他的没什么新意.
典型烂作包括球状闪电,全频段阻塞干扰,蝴蝶效应

❹ <大刀记>主题歌是什么名字

《大刀记》是我市著名作家郭澄清的成名作,写作于1974年,1977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主演有杨在葆、仲星火、李纬等。主题歌名叫《运河儿女心向党》,演唱者是著名民歌演唱家吴萍。
《运河儿女心向党》歌词: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地下的运河水清清
自从来了共产党
梦里也要笑几声

千里平原春风暖
万年枯树发了青
运河儿女心向党
毛主席是咱大救星!

《大刀记》是我国唯一一部描绘鲁北平原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她歌颂了鲁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辉映千秋的历史功勋。

郭澄清(1931-1989)原名郭成清,山东宁津人,历任《宁津日报》总编辑、山东省文

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大刀记》、《龙潭记》、《决斗》、《历史悲壮的回声》,短篇小说集《社迷》、《公社的人们》、《小八将》,中短篇小说集《麦苗返青》等。

《大刀记》于1975年出版,后改编成的电影、连环画、评书、话剧,使郭澄清闻名于世。

再版的《大刀记》由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作序,朱德发、吴开晋、任孚先、吴义勤等著名评论家撰写评论文章,他们一致认为,郭澄清是山东文坛短篇小说创作的领军人物,是山东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与冯德英、刘知侠齐名的山东抗战小说作家,也是继赵树理、孙犁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短篇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李珊 隋晓燕)

❺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什么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铁道游击队》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传奇性。

作品影响

1953年,《铁道游击队》 出版,立即成为读者们争相抢读的书籍,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种文字,成为抗日战争文学经典。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电视荧屏和舞台,还有连环画等,还成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材。

❻ 刘知侠的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

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省卫辉市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1938年3月,作为一名进步的、喜好文学的爱国青年,抱着满腔抗日热情到陕北延安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军事和政治。同年,抗大一分校东迁,因表现突出,刘知侠在行军路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翌年5月,抗大毕业后,留校从事军事教学,先后任抗大分校区队长、队长和军事教员。
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1939年底,刘知侠所在的抗大一分校接到上级命令,作第二次东迁。1940年春节过后,经常在《抗大文艺》上发表作品,搞墙报、画伟人像、还会写美术字的刘知侠,被分配到抗大文工团工作。 1941年冬,敌人集中5万兵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铁壁合围”、“拉网战术”的大“扫荡”。敌人对根据地方圆百里的山区重重包围,控制了所有的村庄、山头和道路,分区进行“清剿”。文工团也被包围在沂蒙山的中心地带,为了减少伤亡,成功突围,文工团的团员们分成两个分队向外突围。刘知侠带领一支分队向外冲了7天,终于胜利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敌人大“扫荡”即将结束时,文工团又进行了第二次突围,这次突围虽然没和敌人交火,但它的危险性要比第一次突围大得多。当时,组织上决定,包括文工团在内的300多名非战斗人员,从沂蒙山转移到东南滨海地区休整,而且要在一夜之间穿过80里为敌人重点控制的丘陵和平原地带。突围至午夜,估计已行军四五十里路,到达一个丘岭地带,因为夜里起雾,与担负掩护任务的连队失掉了联络。刘知侠召集大家果断决定:不能再找连队,我们得争取时间加快脚步向南冲出去,摆脱危险处境。刘知侠把手上有枪的人挑选出来,把手榴弹也集中起来,临时组成两个战斗班,一个由他率领在前边冲,一个由协理员负责作后卫。
在行进过程中,刘知侠带着通讯员亲自去找向导,在找向导的时候,一次误入了敌人的伙房,一次误入了伪乡公所,但幸好没被敌人发现。在天亮前找到了一个早起拾粪的中年人,由他带路,使他们绕过一个个敌据点,冲向南去。因为刘知侠在这次突围中的英勇表现,被山东省委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1943年夏天,山东军区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了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刘知侠认识并采访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人物。那些传奇式的英雄和惊心动魄的战斗,都给刘知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模大会后,刘知侠整理了这些采访并进行构思,动手写了题为《铁道队》的章回体小说,在《山东文化》上连载2期。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极大反响,战士们争相传阅。不久,刘知侠接到了铁道游击队的来信,邀请他到铁道游击队深入生活。
1944年,刘知侠第一次去铁道游击队,当时枣庄、临城还有敌人。刘知侠绕道南边过津浦铁路,到达微山湖,和这些英雄人物们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刘知侠和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一接触,就热爱上这些英雄人物。他们热情、爽直、机智、勇敢,经常和敌人短兵相接,都是些英勇顽强的好汉。刘知侠常常随他们一起战斗在微山湖畔和铁路两侧,并住在微山岛上。
有空闲的时候,刘知侠就向游击队的干部、队员了解多年来他们在铁道线上英勇歼敌的事迹。从枣庄开炭厂的草创时期,谈到从临枣线打到津浦干线的军事斗争,以及后来以微山岛为依托,对津浦干线的敌人进行神出鬼没的袭击。游击员们的打票车、夺枪械、撞火车、搞物资,消灭了一个个经过敌人精心训练、专门对付他们的特务队,每场战斗都打得出神入化,打得敌伪更是闻风丧胆。同时,刘知侠还走访了微山湖畔铁路两侧曾经帮助过游击队的工人、渔民和农民。对游击队在铁道线上的战斗、工作和生活,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了极深的生活感受。刘知侠也荣幸地成为铁道游击队的荣誉队员。日军投降时,当时任铁道游击队队长的刘金山把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的轻型驳壳枪当作礼物送给了刘知侠。
就在刘知侠完成提纲,准备动笔写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之际,解放战争打响了。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了几十万的兵力,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全山东解放区军民都行动起来全力迎击并打退国民党部队的进攻。在这战火燃烧的危难时刻,刘知侠打消了写作《铁道游击队》的念头,作为一名山东兵团《前线报》特派记者随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他后来的小说《铺草》、《红嫂》等作品描写的都是在支援前线工作中的感受。刘知侠的封笔之作、20万字的纪实文学《战地日记——淮海战役见闻录》,也是根据在淮海战役时的日记整理而成。 多年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一直在刘知侠的耳边萦绕,在脑海中展现,他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来完成这部长篇小说,总感觉有件重大而严肃的工作没有完成。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他就用嘴来讲,走到哪讲到哪,像一个普通的故事传播者一样,在战斗和工作之余,他就把铁道游击队的战斗故事讲给身边的战友和同志们听。
全国解放后,刘知侠留在山东济南担任领导工作。他更加希望能找个时间来实现多年的愿望,可是由于刚刚进入城市、工作繁忙,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到1952年,刘知侠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才有机会实现多年来的夙愿。
由于事隔多年,为了重温当年铁道游击队以及整个抗日时期的斗争情形,唤醒当年在铁道游击队参加战斗的激情和冲动,动笔之前,刘知侠找到了小说中人物李正和王强的原型,又一次到鲁南去寻找铁道游击队的旧址——早已坍塌的小炭屋子,又在微山湖边上访问了这一带村庄的农民。人们听说铁道游击队的人又来了,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都围了上来,生动形象地描述着当年铁道游击队在这里杀敌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抗日战争画卷就这样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传颂着。从鲁南回来后,刘知侠就开始写《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0余万字的作品,于1954年元月出版。
小说出版以后,分别于1956年和1985年被分别改编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并出版了连环画。而时隔45年之后,由山东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于2004年年底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开机。刘真骅说,虽然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已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荧屏,但却因各种原因拍摄总是未尽人意。这部电视剧将制作完成,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前后与观众见面。

❼ 刘知霞长篇小说

刘知侠(名字正确写法)的长篇小说有《铁道游击队》、《沂蒙飞虎》。

1、《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作家刘知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1954年首版。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铁道游击队》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传奇性。

2、《沂蒙飞虎》

《沂蒙飞虎》刘知侠继《铁道游击队》之后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高山从一个贫苦的牛倌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出色的区县干部的故事。

作品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故事激动人心。主人公出身贫寒、大智大勇,无私之举催人泪下。这是一曲民族的悲歌,人生的壮歌,读之使人荡气回肠,感慨不已。

(7)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刘知侠出生于河南汲县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铁路的护路工,每天负责清扫铁路的工作。刘知侠见惯了火车在铁轨上的运行,从小就学会了扒车的技术,在十几岁时,他在火车站做过义务服务生,对铁路工作、行车制度都十分了解。

随后他曾经跟随抗大深入敌后体验生活,这为他创作《铁道游击队》这一长篇小说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43年夏天,山东军区展开了战斗英雄、劳模大会,在文协工作的刘知侠认识了铁道游击队队员。

铁道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队名是“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就是小说主人公刘洪的原型,所以主人公刘洪也兼备了两任大队长的性格特点。

洪振海的行侠仗义、高超的飞车技术、勇敢善战;刘金山的成熟稳重、领导才能。刘知侠利用手中的笔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形象。

他们在百里铁道干线上与敌人站展开殊死搏斗,不仅多次破坏敌军的物资供给线,还护送过刘少奇、陈毅、陈光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

游击队员们扒火车、闯火车、炸桥梁,令敌人闻风丧胆。刘知侠深深被这些英雄人物的抗战事迹所感动,于是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决定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

刘知侠立即开始整理资料,着手写作关于铁道游击队的章回体小说《铁道队》,并在《山东文化》上连载了 两期,这就是小说《铁道游击队》的雏形。

文章一经发表,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收到了铁道游击队的来信。他们首先对作者表示了感谢,随后热情邀请他到游击队深入体验斗争生活,了解更真实的游击队生活。

虽然书信措辞比较委婉,但是刘知侠感觉他们对作品不太满意,所以果断地停止创作,深入游击队采访,体验更真实的战地生活。

在1944年和1945年,刘知侠前后两次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与鲁南的枣庄和微山湖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一起战斗、一起生活,这使他积累了丰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解放战争的爆发,刘知侠接到了新任务,所以小说写作一直搁置到1952年。当时,他担任山东文联编创部部长,特意请了一年长假,专心创作小说《铁道游击队》。

动笔前,他又找到了铁道游击队的领导王志胜、杜季伟等人,再次重游了炭场、微山湖等战场,重温了英雄们英勇战斗的激情岁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知侠

❽ 微山湖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即取材于什么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作家刘知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微山湖是著名的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

(8)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名字叫什么扩展阅读

《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出生于河南汲县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铁路的护路工,每天负责清扫铁路的工作。刘知侠见惯了火车在铁轨上的运行,从小就学会了扒车的技术,在十几岁时,他在火车站做过义务服务生,对铁路工作、行车制度都十分了解。

随后他曾经跟随抗大深入敌后体验生活,这为他创作《铁道游击队》这一长篇小说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43年夏天,山东军区展开了战斗英雄、劳模大会,在文协工作的刘知侠认识了铁道游击队队员。铁道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队名是“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就是小说主人公刘洪的原型,所以主人公刘洪也兼备了两任大队长的性格特点。

洪振海的行侠仗义、高超的飞车技术、勇敢善战;刘金山的成熟稳重、领导才能。刘知侠利用手中的笔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形象。

❾ 刘知侠的主要作品

刘知侠著作书目
铺草(短篇小说集)1950,新文艺
铁道游击队(长篇小说)1955,上海文艺
铺草集(短篇小说集)1955,新文艺
马尾松种子(小说)1956,少儿
铁道游击队(电影剧本)1957,电影
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中篇小说)1959,少儿
沂蒙山的故事集(中、短篇小说)1961,山东人民
沂蒙故事集(中、短篇小说集)1963,作家
一次战地采访(短篇小说集)1981,人文
童年的回忆(中篇小说)1981,春雷
芳林嫂(中篇小说)1986,百花

阅读全文

与刘知侠的长篇小说名字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类似六朝的完结小说 浏览:199
结爱小说第三部叫什么名字 浏览:739
小说冷子墨主人公 浏览:682
小说总裁霸上瘾 浏览:842
写小说可以火么 浏览:38
主角是系统的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801
古穿现总裁小说 浏览:121
小说写萝莉的 浏览:354
在火车上做爱短篇小说 浏览:687
有没有小说接稿件赚钱系统 浏览:531
飞卢小说阅读器电脑版下载 浏览:755
小说四月全文阅读 浏览:878
免费盗墓小说主人公胡一八 浏览:693
小说主角林俊 浏览:46
九龙之主都市小说 浏览:471
异界重生成树的小说 浏览:871
主角正太弱气受小说 浏览:927
喜欢我这样弄你吗嗯啊小说网 浏览:275
主角从小练内功的念力小说 浏览:393
男主角姓陆的官场小说 浏览: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