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鲁迅作品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涓生,魏连殳,高老夫子,鲁四老爷。
②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
狂人日记,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阿Q正传,孔乙己
藤野先生系鲁迅在日本学医的老师,为人正直,待人真诚,无分国界种族,是鲁迅在日本唯一依靠的人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直至傍晚才摘,寓意鲁迅在晚年回忆童年的事,虽然是写鲁迅的事,但因那正直社会动荡时期,书中的事的发生都跟社会
民生有关
阿Q正传讲的是一个秀才落榜之后傻了,一直不知到自己的姓名,后来遭杀身之祸,临刑画押时就随便写上一个Q字便了结了
孔乙己也是一个因名落孙山受不了打击的颇有才气的秀才,喜欢喝酒和吃花生,常欠人钱,最后就在一间破庙的角落里美梦中死去……
③ 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1、阿Q、
阿Q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阿Q被杀。
2、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坎。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3、孔乙己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4、阿长
阿长,汉族人,186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大门,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她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5、闰土
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同时,《闰土》也是青年影视演员秦一铭所创作的一首歌曲的名字。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④ 论述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1、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孔乙己被封建意识腐蚀,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觉悟。不思振作,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作者鲁迅虽寄以无限的同情和哀怜,但不得不把他作为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挞。
2、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最先觉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性格符号,是作者鲁迅运用双层建构的特殊艺术方式塑造的具有“双象性”特点的艺术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确有着生理和心理病态,是一个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
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独醒的清醒者。
两种层次的艺术形象在“吃人”这一核心点上互相扭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形成艺术叠影,将“病狂”和“清醒”统一起来。
⑤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绍
1、阿Q
《阿Q正传》中的阿Q——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了劳动的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
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现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是其最为典型的性格。
2、闰土
《故乡》中的闰土——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借助于三个对比,透过肖像、衣着、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里闰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多灾多难、凄苦悲凉的不幸厄运。
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天真、勇敢、机智、无忧无虑、聪明伶俐,且饱含着生命力。而三十年后,闰土变得呆滞、麻木、沉默、迟钝、早衰、自卑。
3、华老栓
《药》中的华老栓——中国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无知、落后的民众形象。他勤劳、善良、俭朴,生活十分艰辛,地位低下,盖的是“满幅补钉的夹被”,“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下的钱;他愚昧、无知、麻木,深信着人血馒头能治病,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幸福”,只关心着儿子的痨病。
完全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对刽子手却毕恭毕敬;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处境和悲惨遭遇,又悲叹他的愚昧落后,从而使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罪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4、父亲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
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祥林嫂
《祝福》中人物。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⑥ 鲁迅笔下人物
1、《狂人日记》——狂人
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
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
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2、《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孔乙己被封建意识腐蚀,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觉悟。不思振作,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作者鲁迅虽寄以无限的同情和哀怜,但不得不把他作为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挞。
3、《风波》——七斤
七斤是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乡》——闰土
闰土是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借助于三个对比,透过肖像、衣着、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里闰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多灾多难、凄苦悲凉的不幸厄运。
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天真、勇敢、机智、无忧无虑、聪明伶俐,且饱含着生命力。而三十年后,闰土变得呆滞、麻木、沉默、迟钝、早衰、自卑。
5、《药》——华老栓
华老栓是中国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无知、落后的民众形象。他勤劳、善良、俭朴,生活十分艰辛,地位低下,盖的是“满幅补钉的夹被”,“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为了给儿子治病。
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下的钱;他愚昧、无知、麻木,深信着人血馒头能治病,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幸福”,只关心着儿子的痨病。
完全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对刽子手却毕恭毕敬;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处境和悲惨遭遇,又悲叹他的愚昧落后,从而使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罪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⑦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题材的选材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孔乙己生活中与周边人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叙述,进而以孔乙己悲剧的人生来反映出封建腐朽制度下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摧残与毒害。孔乙己作为小说的人物主人公,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的生活状态的描写,从人物的穿着、语言、神态等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刻画的可谓是栩栩如生,性格特点格外的鲜明,进而以孔乙己悲剧的人生来影射出封建制度下人情淡薄、思想腐朽麻木的一种生存状态。
⑧ 鲁迅小说的人物信息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 领导新文化运动 作品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⑨ 鲁迅笔下的人物有哪些
有阿Q、孔乙己、祥林嫂、九斤老太、闰土、寿镜吾、长妈妈、范爱农、无常等。
1、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儒家独尊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⑩ 鲁迅的作品里的经典人物(三个以上)
藤野先生:1、帮“我”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我”画的解剖图的错误—回—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亲切和蔼答,尊重科学
3、关心我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总评:没有狭隘民族偏见,失学严谨,正直热诚
阿q:阿Q他是一个追求「精神胜利法」的一个人,通常输家都是自己,但是他就是能够找到无限的理由来赞同自己才是赢家。他顺应时势而作出他"认为"对的事情,透过了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想法让大家觉得他是有存在的价值的,但是有时候想要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他就必须以欺骗的方式来告诉自己自己是存在的,但是这样表现出的自己却是一个虚假的、不真实的自己。
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懒惰而又死爱面子。
点评: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