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世民大战刘武周,收服了哪位悍将,后成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
这位就是隋唐著名的武将尉迟恭了,他的战功显赫,归顺李世民以后,立下了很多功劳,最后在玄武门之变时,还帮助了李世民成功夺去了王位,击杀了另两位亲王,可以说也是一位英雄武将。
而李世民自然也是不会退让的,自己立下了这么多功劳,积累了这么大的人脉,为啥就被一个没什么能力的哥哥坐着抢走呢,就是因为他是老大吗,他也不服气,于是就在玄武门事变中,设下了埋伏,将两人一起清理掉了,尉迟恭和秦叔宝一人打死了一个,这里可见李世民的智谋也是相当的高,还多亏了尉迟恭的帮助呢。
『贰』 汉书中描写有哪些人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纪折叠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于东汉不承认王莽建立的政权——新朝,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末。
表折叠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
前六篇的记载包括:记载汉初同姓诸侯王的《诸侯王表》,记载异姓诸侯王的《异姓诸侯王表》,记载汉高祖至汉成帝的《功臣年表》等,借由记录统治阶级来达到尊汉的目的。
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令人物表》,班固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官制。
志折叠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
《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将《史记》的“礼书”、“乐书”改为“礼乐志”,将“律书”、“历书”改为“律历志”;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将“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
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
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
《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料的自然史资料。
《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汉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食、月食等天文资料。
《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
《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沟洫志》则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策略。
传折叠
《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
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王莽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
《汉书》列传中有关文学之士的部分,多记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内容,如《贾谊传》记有“治安策”;《公孙弘传》记有“贤良策”等,这些都是《史记》没有收录的。
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传》、《循吏传》、《游侠传》、《酷吏传》等,此外又新增《外戚传》、《元后传》、《宗室传》,这些也是《史记》所没有的。
四夷方面,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等三传。
此外,又仿“太史公自序”之意,“列传”最后一篇作《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列传”以记载西汉一朝为主。“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即仿《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体例,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
章节目录折叠编辑本段
纪折叠
汉书卷一 上 高帝纪 第一上(汉高祖刘邦)
汉书卷一 下 高帝纪 第一下(汉高祖刘邦)
汉书卷二 惠帝纪第二(汉惠帝刘盈)
汉书卷三 高后纪第三(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
汉书卷四 文帝纪第四(汉文帝刘恒)
汉书卷五 景帝纪第五(汉景帝刘启)
汉书卷六 武帝纪 第六(汉武帝刘彻)
汉书卷七 昭帝纪第七(汉昭帝刘弗陵)
汉书卷八 宣帝纪第八(汉宣帝刘询)
汉书卷九 元帝纪第九(汉元帝刘奭)
汉书卷十 成帝纪第十(汉成帝刘骜)
汉书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汉哀帝刘欣)
汉书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汉平帝刘衎)
表折叠
汉书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刘氏以外诸侯王)
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刘氏诸侯王)
汉书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
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卷十九 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书卷十九 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汉书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志折叠
汉书卷二十一 上 律历志第一上( 邓平的“太初历”)
汉书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第一下(刘歆的“三统历”)
汉书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卷二十四 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
汉书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上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
汉书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
汉书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根据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写成)
传折叠
汉书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陈胜,项籍)
汉书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张耳,陈余)
汉书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魏豹,田儋,韩王信)
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韩信,彭越,黥布,卢绾,吴芮)
汉书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楚元王刘交,刘向,刘歆)
汉书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季布,栾布,田叔)
汉书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刘肥,刘如意,刘友,刘恢,刘建)
汉书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萧何,曹参)
汉书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张良,陈平,王陵,周勃)
汉书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
汉书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
汉书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陆贾,朱建,刘敬,叔孙通)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淮南厉王刘长,衡山王刘赐,济北贞王刘勃)
汉书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
汉书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石奋,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
汉书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
汉书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贾谊)
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袁盎,晁错)
汉书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
汉书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贾山,邹阳,枚乘,路温舒)
汉书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
汉书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鲁共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长沙定王刘发,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
汉书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李广,苏建)
汉书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卫青,霍去病)
汉书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董仲舒)
汉书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司马相如)
汉书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 第二十七下(司马相如)
汉书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
汉书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张汤)
汉书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杜周)
汉书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张骞,李广利)
汉书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汉书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戻太子刘据)
汉书卷六十四 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终军,王褒,贾捐之)
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王䜣,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
汉书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杨王孙,胡建,朱云,梅福)
汉书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霍光,金日磾)
汉书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赵充国,辛庆忌)
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
汉书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隽不疑,疏广,于定国,薛广德,平当,彭宣)
汉书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王吉,贡禹,龚胜,龚舍,鲍宣)
汉书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韦贤)
汉书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魏相,丙吉)
汉书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眭弘,夏侯始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
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
汉书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盖宽饶,诸葛丰,刘辅,郑崇,孙宝,毋将隆,何并)
汉书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萧望之)
汉书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冯奉世)
汉书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淮阳宪王刘钦,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竟,定陶共王刘康,中山孝王刘兴)
汉书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匡衡,张禹,孔光,马宫)
汉书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王商,史丹,傅喜)
汉书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薛宣,朱博)
汉书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翟方进)
汉书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谷永,杜邺)
汉书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何武,王嘉,师丹)
汉书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下(扬雄)
汉书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汉书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卷九十四 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匈奴)
汉书卷九十四 下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下(匈奴)
汉书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南越,卫氏朝鲜)
汉书卷九十六 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西域)
汉书卷九十六 下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西域)
汉书卷九十七 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外戚)
汉书卷九十七 下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下(外戚)
汉书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王政君)
汉书卷九十九 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 下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下(王莽)
汉书卷一百 上 叙传第七十上(班家历史,班固序文)
汉书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家历史,班固序文)
『叁』 保定山后刘伍州什么意思
看来您不爱听评书。贯口原文是“号敬德,保定山后刘武周。日抢三关,夜夺八寨”。
小说《说唐》、评书《隋唐演义》、《兴唐传》中均记载尉迟敬德是山后马邑县,隋末时投往刘武周领导的起义军中为将领,曾与李渊的唐军作战。后来刘武周被杀,敬德投唐。
刘武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曾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赈贫,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
『肆』 真实的张士贵,真的是无能的十足小人吗
看过薛仁贵传奇的人都对张士贵印象十分的深刻,影视小说中的他是个无能的十足小人,他先是阻挠薛仁贵从军,在薛仁贵当兵以后又冒领他的功劳,最后甚至于起兵造反兵围长安导致兵败被杀。但是,影视中这样一个嫉贤妒能的奸臣在历史上却是个为大唐江山立下赫赫功勋的英雄人物。
此后,六十多岁的张士贵还为李唐王朝镇压了民众起义,在唐高宗李治年间一代名将张士贵于河南病逝。纵观他的一生与无能没有半点关系,反倒是他东征西讨帮助李唐定鼎天下立下卓越的功勋。
『伍』 汉书一共有几册啊!
现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共12册。其他的版本册数各有不同
『陆』 中国古代人物事件代(简)称。例: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柒』 汉武帝纪年大事
汉武帝-生平 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 诞生
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名彘。景帝时年三十二岁。
前三年(公元前154年)三岁
冬十月,梁王刘武来朝,景帝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时诸王欲反,景帝此举为安抚梁王刘武。
春正月,七国之乱爆发。三月平七国之乱。
前四年(公元前153年) 四岁
四月,立为胶东王。刘荣成为皇太子。
前六年(公元前151年)六岁
金屋藏娇故事发生在这一年。
秋九月,以无子嗣,废薄皇后。
前七年(公元前150年) 七岁
春正月,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四月,母王夫人立为皇后。刘彘立为皇太子,易名彻。
中二年(公元前148年)九岁
三月,临江王刘荣坐侵太庙地被逼自杀。
九月,梁王暗杀袁盎等十余人。
中三年(公元前147年)十岁
春正月,废皇后薄氏死。
夏四月,免周亚夫丞相。匈奴王子於单来降。
中五年(公元前145年)十二岁
五月封王皇后兄王信为益侯。
中六年(公元前144年)十三岁
冬十月,梁王刘武求入侍皇太后,不许,归国。
四月,梁王死,追谥孝王。
后元年(公元前143年)十四岁
正月,条侯周亚夫因小过下狱,绝食呕血而死。
后三年(公元前141年) 十六岁
正月,景帝崩,刘彻以太子即帝位。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葬景帝于阳陵。
三月,封王太后同母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十七岁
十月,以建元为年号。中国历史从此以年号纪元。中国帝王以年号纪元始于武帝。
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古今治道。董仲舒上《天上三策》。准丞相卫绾奏罢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者。立学校之官。
二月,行三铢钱。
四月,颁《复高年子孙诏》。
五月,开立乐府,征集各封国及民间乐曲。
六月,丞相卫绾免。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
七月,诏省轮值卫士万人,罢养马之苑,许百姓刍牧樵采。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十八岁
十月,窦太后贬抑儒臣,赵绾、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官。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三月,以许昌为丞相。纳卫子夫为夫人,以卫青为太中大夫。
四月,初置茂陵邑,徙郡国豪强于茂陵。
本年,田蚡与淮南王暗中勾结谈政变事。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十九岁
闽越攻东越,遣严助发会稽兵救之,东越举国内徙。起上林苑。张骞应募首次出使西域。建期门军,令卫青掌控。东瓯王归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二十一岁
春,罢三铢钱,复行四铢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二十二岁
五月,窦氏太皇太后崩,合葬霸陵。
六月,丞相许昌免,以田蚡为丞相。
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汉武帝派大臣王恢、韩安国等将兵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
本年,汲黯斥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允许匈奴人和亲。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二十三岁
十一月,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诏天下献书。
遣将军李广、程不识兵屯北边。
五月,诏举贤良、文学,武帝亲策之。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二十四岁
十月,立泰一祠,遣方士求仙炼丹。
六月,令五将军屯兵三十万于马邑,谋击匈奴,自此绝和亲。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二十五岁
夏,发卒十万救黄河决口,无功。
是年,窦婴、田蚡廷辩,开西汉党争。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二十六岁
田窦之争,杀窦婴。四月,韩安国行丞相事。五月,韩安国病免,薛泽为相。九月张欧为御史大夫。主父偃盗书陷害董仲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二十七岁
三月,田蚡死。遣中郎将司马相如谕抚西夷。使唐蒙通夜郎。发卒治固雁门。
七月,废陈皇后,巫蛊祸始,法始日苛。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二十八岁
冬,初算商车,租及六畜。
春,开渭渠、龙首渠。
遣卫青、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四将军分击匈奴,卫青至龙城。
冬,始税商贾车船及缗钱。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二十九岁
十一月,诏议不举孝廉者罪。徐乐上书。
春,卫子夫生据,立为后。
秋,遣卫青、李息北击匈奴。东夷秽君南闾举众降附,以其地置苍海郡。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三十岁
正月,颁《推恩令》,自此藩国始分,子弟毕侯。
收复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夏,募民十万徙朔方,徙郡国豪强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关东大侠郭解被族诛。游侠之害渐弱。
秋,除燕国、齐国,族诛主父偃,免张欧御史大夫。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三十一岁
军臣单于死,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军臣单于太子於单降汉。罢苍海郡。
张骞自大月氏还,拜为太中大夫。初设内外朝,卫青主内朝,公孙弘主外朝。
始通西南夷。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专力经营朔方城。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三十三岁
以公孙弘为相,诏封平津侯,以布衣为丞相封侯自弘始。
春,派卫青击匈奴右贤王,胜还,拜为大将军。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三十四岁
二月,卫青率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首数千级而还。赵信兵败降匈奴,为单于献计。
四月,卫青复统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俘万余人。霍去病封冠军侯。张骞封为博望侯。
六月,诏民得买爵赎罪。置武功爵。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三十五岁
治淮南、衡山二王谋反狱,列侯以下受牵连而死的有数万人。令张骞复通西南夷。
立刘据为皇太子。以石庆为太子太傅,庄青翟为太子少傅。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三十六岁
三月,丞相公孙弘死,李蔡为相。
霍去病击匈奴,过焉支山千余里,杀匈奴两小王,执浑邪太子及相国、都尉,俘斩八千九百余人,并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夏,霍去病过居延泽,至祁连山,斩首三万二百级,俘匈奴小王七十余人,相国、都尉以众降者两千五百人。
是年,匈奴浑邪王降汉,设五属国纳其部众。汉从此遂占有河间地,断匈奴西路,打通河西走廊。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三十七岁
作昆明池,始设乐府。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三十八岁
冬,造新币,管盐铁,算缗钱。
夏,漠北大决战,卫青、霍去病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分道击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卫青、霍去病皆为大司马。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诛文成将军少翁。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三十九岁
三月,丞相李蔡自杀。罢三铢钱,铸五铢钱。四月,庄青翟为相。司马相如死。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四十岁
冬,使杨可告缗。九月,霍去病死。其弟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四十一岁
得鼎汾水上,改元。夏五月,大赦天下。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四十二岁
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
十二月,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
二月,以赵周为丞相。
夏,以桑弘羊为大农丞,初置均输。封张骞为大行令。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四十三岁
十一月,命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张骞去世。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四十四岁
四月,封方士栾大乐通侯。
秋,遣终军使南越。
是年,禁止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四十五岁
秋,遣路博德、杨仆等出征南越。
九月,酎金案,夺列侯爵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自杀。石庆为丞相。
斩栾大。西羌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四十六岁
十月,平西羌,设护羌校尉。
春,平南越,置南海等九郡。祠泰一、后土。定西南夷。
秋,东越王反,遣军征伐。
是年,开六辅渠。李夫人死。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四十七岁
十月,率十八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东越降,徙其民于江淮。
四月,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
夏五月,置平准,不复告缗。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四十八岁
十月,行幸雍,祠五峙。
春,幸缑氏,遣方士千余求神采药。
四月,祠泰山,临塞决河,黄河复故道。募兵击朝鲜。平南夷。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四十九岁
十二月,破车师。
正月,俘楼兰王,控制丝绸之路。
夏,东定朝鲜,设四郡。
是年,与乌孙和亲。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五十岁
十月,行幸雍,祠五峙。
三月,祠后土。
夏,申流民法。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五十一岁
冬,南巡狩,礼祠名山大川。
四月,置刺史部十三州,以六条问事。
是年,卫青病死,下《求贤诏》。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五十二岁
三月,幸河东,祠后土。平定益州、昆明反叛。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五十三岁
十月,幸泰山。
二月,大作建章宫。
五月,诏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宗庙百官之仪。
八月,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五十四岁
正月,丞相石庆卒。相公孙贺。
三月,行河东,祠后土。
是岁,将军赵破奴率两万余骑深入匈奴境内,全军覆没。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五十五岁
正月,巡海上,求神仙。
夏,李广利二征大宛。
大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五十六岁
春,西破大宛,获汗血马,威震西域。自敦煌筑亭至盐泽。四月,封李广利海西侯。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五十七岁
因连年大旱,改元。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峙。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苏武被扣留匈奴。
秋,闭京城大搜刺客。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五十八岁
五月,遣李广利击匈奴于天山。兴李陵狱。
秋,禁止巫祠道中。作沉命法,增设绣衣直指。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五十九岁
初榷酒酤。三月,修封泰山。祀明堂。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 六十岁
正月,遣李广利发天下十科谪击匈奴。
秋,令罪人入钱赎死。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 六十一岁
春,徙郡国豪杰与茂陵。立钩弋夫人。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六十二岁
三月,改铸黄金币。
是年,开白渠。以江充为绣衣使者。皇子弗陵生。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六十三岁
正月,甘泉宫大宴外国客人。
二月,幸东海。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六十四岁
三月,祀高祖于明堂。修封泰山。
十二月,行幸雍,祠五峙,西至安定、北地。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 六十五岁
十一月,大搜上林苑、长安城。江充奉诏治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巫蛊狱。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六十六岁
二月,族诛丞相公孙贺。刘屈氂为相。
七月,江充掘蛊太子据宫。卫皇后与据斩江充,与丞相大战长安。据败走,卫皇后自杀。
八月,太子刘据自杀。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六十七岁
三月,李广利出击匈奴。
夏,灭车师。
六月,刘屈氂腰斩,李广利降匈奴。
九月,田千秋讼太子冤狱,族诛江充。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六十八岁
三月,躬耕钜定,封泰山,祀明堂。诏罢劳民伤财及神仙事。
六月,拜田千秋为相,下《轮台诏》悔过。封田千秋为富民侯,赵过为搜粟都尉。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 六十七岁
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峙。
六月,平马何罗宫变。
七月,削燕王刘旦三县,逼死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七十岁
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二月,行幸五柞宫。立刘弗陵为太子。授霍光、金日、上官桀等遗诏托孤。丁卯日,崩于五柞宫,寿七十。
三月甲申,武帝葬于茂陵。
『捌』 历史人物知多少,谢了!300字。
刘邦· 刘盈 · 吕雉 · 刘恒 · 刘启 · 刘彻
· 刘弗陵 · 刘询 · 刘奭 · 刘骜 · 刘欣 · 刘衎 · 王莽
孝元皇后 · 陈胜 吴广 · 项羽 · 张耳 · 魏豹 · 田儋
· 韩信 · 彭越 · 黥布 · 卢绾 · 陈豨 · 刘贾 · 吴芮 · 淳于意
· 刘泽 · 刘濞 · 刘交 · 季布 · 栾布 · 田叔 · 刘肥 · 刘如意
· 刘友 · 刘恢 · 刘建 · 萧何 · 曹参 · 张良 · 陈平 · 王陵
· 周勃 · 樊哙 · 郦商 · 夏侯婴 · 灌婴 · 傅宽 · 靳歙 · 周緤
· 张苍 · 周昌 · 任敖 · 申屠嘉 · 郦食其 · 陆贾 · 朱建 · 刘敬
· 叔孙通 · 刘长 · 刘安 · 刘赐 · 刘勃 · 蒯通 · 伍被 · 江充
· 息夫躬 · 石奋 · 石庆 · 卫绾 · 直不疑 · 周仁 · 张欧 · 刘武
· 刘参 · 刘揖 · 贾谊 · 袁盎 · 晁错 · 张释之 · 冯唐 · 汲黯
· 郑庄 · 贾山 · 邹阳 · 枚乘 · 枚皋 · 路温舒 · 窦婴 · 田蚡
· 灌夫 · 韩安国 · 刘德 · 刘荣 · 刘馀 · 刘瑞 · 刘非 · 刘彭祖
· 刘胜 · 刘发 · 刘越 · 刘庆 · 刘寄 · 刘乘 · 刘舜 · 刘商
· 李广 · 李陵 · 苏建 · 苏武 · 卫青 · 霍去病 · 公孙贺 · 李息
· 公孙敖 · 李沮 · 李蔡 · 张次公 · 赵信 · 张骞 · 赵食其 · 曹襄
· 韩说 · 郭昌 · 荀彘 · 路博德 · 赵破奴 · 司马相如 · 公孙弘 · 卜式
· 倪宽 · 张汤 · 杜周 · 李广利 · 刘据 · 刘闳 · 刘旦 · 刘胥
· 刘髆 · 严助 · 朱买臣 · 吾丘寿王 · 主父偃 · 徐乐 · 严安 · 终军
· 王褒 · 贾捐之 · 东方朔 · 公孙贺 · 刘屈氂 · 车千秋 · 王 · 杨敞
· 蔡义 · 陈万年 · 郑弘 · 杨王孙 · 胡建 · 朱云 · 梅福 · 云敞
· 霍光 · 金日磾 · 赵充国 · 辛庆忌 · 傅介子 · 常惠 · 郑吉 · 甘延寿
· 陈汤 · 段会宗 · 隽不疑 · 疏广 · 于定国 · 薛广德 · 平当 · 鼓宣
· 王吉 · 贡禹 · 龚胜 龚舍 · 鲍宣 · 韦贤 · 魏相 · 丙吉 · 眭弘
· 夏侯始昌 · 夏侯胜 · 京房 · 翼奉 · 李寻 · 赵广汉 · 尹翁归 · 韩延寿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 盖宽饶 · 诸葛丰 · 刘辅 · 郑崇 · 孙宝
· 母将隆 · 何并 · 萧望之 · 冯奉世 · 刘钦 · 刘嚣 · 刘宇 · 刘竟
· 刘康 · 刘兴 · 匡衡 · 张禹 · 孔光 · 马宫 · 王商 · 史丹
· 傅喜 · 薛宣 · 朱博 · 翟方进 · 谷永 · 杜邺 · 何武 · 王嘉
· 师丹 · 扬雄
· 刘秀 · 刘庄 · 刘炟 · 刘肇 · 刘隆 · 刘祜 · 刘保 · 刘炳
· 刘缵 · 刘志 · 刘宏 · 刘协 · 刘玄 · 刘盆子 · 王昌 · 刘永
· 庞萌 · 张步 · 王闳 · 李宪 · 彭宠 · 卢芳 · 隗嚣 · 公孙述
· 刘演 · 刘兴 · 刘睦 · 刘良 · 刘祉 · 刘歙 · 刘赐 · 刘顺
· 刘嘉 · 李通 · 王常 · 邓晨 · 来歙 · 邓禹 · 寇恂 · 溤异
· 岑彭 · 贾复 · 吴汉 · 盖延 · 陈俊 · 臧宫 · 耿弇 · 耿国
· 铫期 · 王霸 · 祭遵 · 任光 · 李忠 · 万修 · 邳彤 · 刘植
· 耿纯 · 朱佑 · 景丹 · 王梁 · 杜茂 · 马成 · 刘隆 · 傅俊
· 坚镡 · 马武 · 窦融 · 窦固 · 窦宪 · 窦章 · 马援 · 马廖
· 马防 · 马严 · 马棱 · 卓茂 · 鲁恭 · 鲁丕 · 魏霸 · 刘宽
· 伏湛 · 伏隆 · 侯霸 · 韩歆 · 宋弘 · 蔡茂 · 郭贺 · 冯勤
· 赵憙 · 牟融 · 韦彪 · 宣秉 · 张湛 · 王丹 · 王良 · 杜林
· 郭丹 · 范迁 · 吴良 · 承宫 · 郑均 · 赵典 · 桓谭 · 冯衍
· 申屠刚 · 鲍永 · 郅恽 · 苏竟 · 杨厚 · 郎顗 · 襄楷 · 郭伋
· 杜诗 · 孔奋 · 张堪 · 廉范 · 王堂 · 苏章 · 苏不韦 · 羊续
· 贾琮 · 陆康 · 樊宏 · 阴识 · 朱浮 · 冯鲂 · 虞延 · 郑弘
· 周章 · 梁统 · 张纯 · 曹褒 · 郑玄 · 郑兴 · 范升 · 陈元
· 贾逵 · 张霸 · 桓荣 · 丁鸿 · 张宗 · 法雄 · 滕抚 · 冯绲
· 度尚 · 杨琁 · 刘平 · 王望 · 王扶 · 蔡顺 · 赵咨 · 班彪
· 班固 · 赵孝 · 王琳 · 魏谭 · 淳于恭 · 江革 · 刘般 · 周盘
· 第五伦 · 钟离意 · 药崧 · 宋均 · 寒朗 · 刘疆 · 刘辅 · 刘英
· 刘康 · 刘苍 · 刘延 · 刘荆 · 刘衡 · 刘焉 · 刘京 · 朱晖
· 乐恢 · 何敞 · 邓彪 · 张禹 · 徐防 · 张敏 · 胡广 · 袁安
· 张酺 · 韩棱 · 周荣 · 郭躬 · 陈宠 · 班超 · 梁慬 · 何熙
· 杨终 · 李法 · 翟酺 · 应奉 · 霍谞 · 爰延 · 徐璆 · 王充
· 王符 · 仲长统 · 孝明八王 · 李恂 · 陈禅 · 庞参 · 陈龟 · 桥玄
· 崔骃 · 周燮 · 黄宪 · 徐稺 · 姜肱 · 申屠蟠 · 杨震 · 杨秉
· 杨赐 · 杨彪 · 杨修 · 刘伉 · 刘全 · 刘庆 · 刘寿 · 刘开
· 刘淑 · 刘万岁 · 刘胜 · 张晧 · 张纲 · 王龚 · 王畅 · 种暠
· 种岱 · 种拂 · 陈球 · 杜根 · 成翊世 · 栾巴 · 刘陶 · 李云
· 刘瑜 · 尹勋 · 谢弼 · 虞诩 · 傅燮 · 盖勋 · 臧洪 · 张衡
· 马融 · 蔡邕 · 左雄 · 周举 · 黄琼 · 黄琬 · 荀淑 · 荀爽
· 荀悦 · 韩韶 · 钟皓 · 陈寔 · 陈纪 · 李固 · 李燮 · 杜乔
· 吴佑 · 延笃 · 史弼 · 卢植 · 赵岐 · 皇甫规 · 张奂 · 段颎
· 陈蕃 · 王允 · 士孙瑞 · 赵戬 · 刘淑 · 李膺 · 杜密 · 刘祐
· 魏朗 · 夏馥 · 宗慈 · 巴肃 · 范滂 · 尹勋 · 蔡衍 · 羊陟
· 张俭 · 岑晊 · 陈翔 · 孔昱 · 苑康 · 檀敷 · 刘儒 · 贾彪
· 何颙 · 郭太 · 左原 · 茅容 · 孟敏 · 庾乘 · 宋果 · 贾淑
· 黄允 · 谢甄 · 王柔 · 符融 · 许劭 · 窦武 · 窦辅 · 胡腾
· 何进 · 郑太 · 孔融 · 荀彧 · 皇甫嵩 · 朱儁 · 刘虞
· 昭烈帝刘备 · 刘焉 · 刘璋 · 蜀后主刘禅 · 刘永 · 刘理 · 刘璿 · 诸葛亮
· 诸葛乔 · 诸葛瞻 · 董厥 樊建 · 关羽 · 张飞 · 马超 · 黄忠 · 赵云
· 庞统 · 法正 · 许靖 · 麋竺 · 孙乾 · 简雍 · 伊籍 · 秦宓
· 董和 · 刘巴 · 马良 · 马谡 · 陈震 · 董允 等 · 吕乂 · 刘封
· 彭羕 · 廖立 · 李严 · 刘琰 · 魏延 · 杨仪 · 霍峻 · 王连
· 向朗 · 向宠 · 张裔 · 杨洪 · 费诗 · 杜微 · 周群 张裕 · 杜琼
· 许慈 · 孟光 · 来敏 · 尹默 · 李撰 · 谯周 · 郤正 · 黄权
· 黄崇 · 李恢 · 吕凯 · 马忠 · 王平 · 张嶷 · 蒋琬 · 刘敏
· 费祎 · 姜维 · 邓芝 · 张翼 · 宗预 · 廖化 · 杨戏
· 曹操 · 曹丕 · 曹叡 · 曹芳 · 曹髦 · 曹奂 · 董卓 · 李傕 郭汜
· 袁绍 · 袁术 · 刘表 · 吕布 · 张邈 · 陈登 · 臧洪 · 公孙瓒
· 陶谦 · 公孙度 · 张鲁 · 张杨 · 张燕 · 张绣 · 夏侯惇 · 韩浩 史涣
· 夏侯渊 · 曹仁 · 曹纯 · 曹洪 · 曹休 · 曹真 · 曹爽 · 何晏
· 夏侯尚 · 夏玄 · 荀彧 · 荀恽 · 荀攸 · 贾诩 · 袁涣 · 张范
· 凉茂 · 国渊 · 田畴 · 王修 · 邴原 · 管宁 · 张臶 · 崔琰
· 毛玠 · 徐奕 · 何夔 · 邢颙 · 鲍勋 · 司马芝 · 锺繇 · 锺毓
· 华歆 · 王朗 · 王肃 · 程昱 · 程晓 · 郭嘉 · 董昭 · 刘晔
· 蒋济 · 刘放 · 刘馥 · 司马朗 · 梁习 · 张既 · 温恢 · 贾逵
· 任峻 · 苏则 · 杜畿 · 杜恕 · 郑浑 · 仓慈 · 张辽 · 乐进
· 于禁 · 张郃 · 徐晃 · 朱灵 · 李典 · 李通 · 臧霸 · 文聘
· 吕虔 · 许褚 · 典韦 · 庞德 · 庞淯 · 阎温 · 曹彰 · 曹植
· 曹熊 · 曹昂 · 曹铄 · 曹冲 · 曹据 · 曹宇 · 曹林 · 曹衮
· 曹玹 · 曹峻 · 曹矩 · 曹干 · 曹上 · 曹彪 · 曹勤 · 曹乘
· 曹整 · 曹京 · 曹均 · 曹棘 · 曹徽 · 曹茂 · 曹协 · 曹蕤
· 曹鉴 · 曹霖 · 曹礼 · 曹邕 · 曹贡 · 曹俨 · 王粲 · 徐干
· 陈琳 · 阮瑀 · 嵇康 · 桓威 · 吴质 · 卫觊 · 刘廙 · 刘劭
· 缪袭 · 傅嘏 · 桓阶 · 陈群 · 陈泰 · 陈矫 · 徐宣 · 卫臻
· 卢毓 · 和洽 · 常林 · 杨俊 · 杜袭 · 赵俨 · 裴潜 · 韩暨
· 崔林 · 高柔 · 孙礼 · 王观 · 辛毗 · 杨阜 · 高堂隆 · 栈潜
· 满宠 · 田豫 · 牵招 · 郭淮 · 徐邈 · 胡质 · 王昶 · 王基
· 王凌 · 毌丘俭 · 诸葛诞 · 唐咨 · 邓艾 · 锺会
· 孙权 · 孙亮 · 孙休 · 孙皓 · 孙坚 · 孙策 · 刘繇 · 刘基
· 太史慈 · 士燮 · 孙静 · 孙瑜 · 孙皎 · 孙奂 · 孙贲 · 孙邻
· 孙辅 · 孙翊 · 孙匡 · 孙韶 · 孙桓 · 张昭 · 张奋 · 张承
· 张休 · 顾雍 · 顾邵 · 顾谭 · 顾承 · 诸葛瑾 · 步骘 · 张纮
· 严畯 · 程秉 · 阚泽 · 唐固 · 薛综 · 薛莹 · 周瑜 · 周胤
· 鲁肃 · 鲁淑 · 吕蒙 · 程普 · 黄盖 · 韩当 · 蒋钦 · 周泰
· 陈武 · 陈表 · 董袭 · 甘宁 · 凌统 · 徐盛 · 潘璋 · 丁奉
· 朱治 · 朱然 · 朱绩 · 吕范 · 吕据 · 朱桓 · 朱异 · 虞翻
· 虞汜 · 陆绩 · 张温 · 骆统 · 陆瑁 · 吾粲 · 朱据 · 陆逊
· 陆逊 · 孙登 · 孙虑 · 孙和 · 贺齐 · 全琮 · 吕岱 · 周鲂
· 锺离牧 · 潘濬 · 陆凯 · 陆胤 · 是仪 · 胡综 · 吴范 · 刘惇
· 赵达 · 诸葛恪 · 滕胤 · 孙峻 · 孙綝 · 濮阳兴 · 王蕃 · 楼玄
· 贺邵 · 韦曜 · 华覈
绝对有三百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