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语文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基本信息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刻画方法
【考纲解读】
在考纲中,对版文学类权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达思想情感)。
1、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2、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3、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
㈡ 如何解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类考题
初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http://wenku..com/view/55929bdfce2f0066f5332292.html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http://wenku..com/view/34caa6637e21af45b307a89c.html
㈢ 如何赏析阅读题型中的人物形象
赏析阅读题型中的人物形象需要了解常见设问方式、常用的思考角度以及答题模式。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后再分析。
(一)常见设问方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二)常用的思考角度
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三)运用答题模式,规范组织答案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高考题扩展阅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l、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
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㈣ 高考小说阅读如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品质特征
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部分组成。外在形象包回括人物外貌的突答出特点、身份、地位、生活背景。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能力、喜好。概括人物形象以内在为主,以外在为辅。一.概括人物形象要从整体事件入手。二.概括人物形象要紧紧抓住构成事件的故事情节。三.抓住每个情节中的核心细节,进一步完善人物形象。
㈤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常用四字词语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常用四字词语包括:
百折不挠 威武不屈 坚强不屈版
坚贞不权屈 宁死不屈 不屈不挠
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锲而不舍
坚定不移 成熟稳重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积极进取 正义正直
处事洒脱 淡泊名利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豪放不羁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嫉恶如仇
愤世嫉俗 心直口快 不拘小节
心灵手巧 谨小慎微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一丝不苟 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 安贫乐道 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 超然物外 特立独行
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奋不顾身
身先士卒 与世无争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
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 温柔敦厚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 知书达礼 同舟共济
智勇双全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运筹帷幄 足智多谋
明察秋毫 随机应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深思远虑
独树一帜 持之以恒 雷厉风行
心胸宽广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沉着冷静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㈥ 高考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要严格分清吗有什么不同
要分清楚,二者是有区别的,人物形象是指一个人的形态或姿态,是外在的形姿。而性格特点是指一个人的脾气习性特点,是内在的习性。
一、指代对象不同
1、人物形象表示一个人的外部特征。
2、性格特征则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等来体现人的内在特征。
二、稳定性不同
1、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外在条件改变。
2、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表现出来。但是,性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他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㈦ 湖北高考语文课本小说人物分析
具体哪一个?
是谁的小说?
鲁迅?契诃夫?还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