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天龙八部小说人物点评

天龙八部小说人物点评

发布时间:2021-12-16 21:37:55

A. 金庸小说人物评论

指名第一
武功:★ ★ ★ ★ ★
智商:★ ★ ★ ★ ★
情商:★ ★ ★ ★ ★
英雄指数:★ ★ ★ ★ ★
攻击力:★ ★ ★ ★ ★
“北萧峰,南慕容”,已花了大笔墨着力渲染烘托的大人物慕容公子还没有出场,萧峰却没有半点征兆,倏然而至,开门即现一座重峦叠嶂的奇峰。
此又是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写法。此书文笔跌宕变幻,奇彩多姿,极深极博。
萧峰一出场就确立了无人可以比拟的高大雄伟形象。
更为新鲜的色彩,更为迅速和强有力的英雄意志扑面而来,辽阔而苍茫的激情进入更高更无限的精神空间,更为悲壮的命运交响乐迸发出更原始和狂野的呼喊。
在萧峰的面前,既往的一切陈述都变得苍白和空洞,无可阻挡地进行价值的消解和缺失。
萧峰的出现是空谷来风,是平地的一声春雷,是我们所有凡人琐屑生活中梦寐以求渴望的高贵气息,是英雄有力、骄傲、坚定的自白。
段誉喝彩道:“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仅此一句话,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天人般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
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势,不需要烘托。
他只要就在那里随随便便地一站,就足可压倒周围的一切,让其他任何人也不能逼视。
这种大英雄,千万人中,你一眼就可看出。
段誉书生意气,与萧峰斗酒一段,读之豪迈之情顿生。
想世间何处可寻此等人物?可与之论杯,可与之畅怀,可与之忘忧,同消万古之闲愁。
段誉好福气,虽然情场失意,但却有幸与萧峰这般绝顶人物结为兄弟。
萧峰也好眼力,能赏识段誉百无一用书生意气中与生俱来的高贵。
萧峰道:“你这人十分真爽,我生平从所未遇。”
真即是善,即是美,即是英雄本色。在人性的本质上,两人却是对等。日后还有一个虚竹,也惟其一派本性的纯真,使他们能声气相求,许为知音。
包不同自诩为“英气勃勃”,其实比萧峰差了几许,就是比段誉也不用提。
观其仆而知其主,包不同如此托大嚣张,目空一切,慕容公子又怎能有大胸襟容纳天下英雄?
萧峰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一举手一投足,不怒自威,确为绝品人物。
境界自高,当然不屑于包不同这样的寻常人物,微微一笑中,就可使寻常人物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然,包不同不碰钉子是不知道进退的。再加上风波恶一来,两人更是忘乎所以,大打出手。
风波恶中五色蝎毒之后,萧峰便欲上前为之吸毒,除大勇猛,大智慧之外,还有大慈悲,真处处让人心服!
段誉抢上前,争去此功,他服食过万毒之王莽牯朱蛤,此事自是小菜一碟。
萧峰要救人,是恻隐之心;段誉要救人,却是天性纯良。两者一般大仁大义的,但细微处又有所区别。
风波恶和包不同,其实并非那样糟糕,只不过是遇上了萧峰,当然米粒之珠不能争光,只好比将下去。
看风波恶只求有架打便心满意足,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境界亦是不俗。包不同吃了大亏,高吟“技不如人兮,脸上无光……”而去,输得也很潇洒,另有一种觉悟。
丐帮倏然起了叛乱,萧峰倏然又消大祸于无形,胆识超人,谁人可比?
杏子林叛乱,最能见出萧峰的英雄气概和英雄的无奈。
叛乱之起,人人欲杀萧峰而后快,但萧峰天人般的威风凛凛,竟又震慑得众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天才和群众之间常常存在的悲剧关系。
群众往往是盲目的,往往易于被煽动而对指引过他们的天才忘恩负义,而天才又往往是孤独的,对群众的愚昧最多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萧峰平息叛乱,却毫无喜悦之意,反而有着说不出的孤寂和失落。
他找不到对手,手中的铁拳无从着落,他空有一身英雄气概,却不知使向谁处。
敌意像闷浊的空气一样迅速、轻盈、充满恶意和讽刺地纠缠着他,使他感到窒息和乏力,他空洞地挥舞着手,喘着气,不知道应该如何出击。
最高傲的,最不屑于辩解和言辞修饰的豪杰,却不能不痛心地容忍着群众怀疑和怨毒的眼光。
看萧峰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以求群众的谅解,英雄的无奈和落寞,已到了自虐和放弃的边缘。
对敌人可以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无情,但对同志呢?英雄的伤心和无奈正在于这里了。萧峰细数背叛他的宋长老的功绩,然后刀光一闪,插入自己肩头,自流鲜血;此后奚长老、陈长老、吴长老等,如法炮制。
英雄的心中在泣血,他要让自虐的快感舒缓精神上孤独的隐痛。
“萧峰并非一味婆婆妈妈的买好示惠之辈”,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心声。大英雄岂要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今日萧峰这样做了,实是有违本心,实是对同门弟子无可奈何的痛心疾首。
经过错综复杂的混乱和令人不安的漫长准备,萧峰的悲剧像雪崩一般弥漫着巨大的痛苦爆发了出来,情感激烈的矛盾像脱缰的野马冲刺狂奔,已近于崩溃的极限。
萧峰的悲剧是所有英雄千古同之一哭的命定的悲剧。
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但他却不能不在冥冥的天意面前束手无策,做困兽之斗。
命运和萧峰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
那些盲目的、愚昧的、没有主见的,易于被煽动的群众,却被事实证明是对的,在俗世的道德准则面前,萧峰反而是错了。他竟是契丹人,是自己一直坚定和义无反顾地仇视的异族中的一员,他自己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同类。那些背叛他的同志、朋友、群众和别有用心之人,并不是在冤枉他,一切都事出有因,他只能放弃,退出是非之地,靠自己超人的意志去进一步求证和忍受。
从智光大师口中所述萧峰之父的故事,读来惊心动魄,既残酷血腥又令人恻然不忍。
那又是一个大英雄被命运无情地捉弄,还是没有人能打败他,打败他的只是冥冥之中不可测度的天意。
本是要来做和平使者的异族大英雄,被中原武林义士误解。为了民族的利益,带头大哥、汪帮主、智光等众多正派高手,不惜以埋伏、暗算、围攻的手段围剿萧峰之父。
虽然萧峰之父也是天人一般的武功绝世,以寡敌众,奋力保护爱妻弱子,当丝毫不会武功的妻子被惨杀之后,萧峰之父万念俱灰,抱着妻儿尸体投崖自杀。当其跃下悬崖之后忽发现儿子并没有死,又奋力将儿子掷上悬崖,其过人的武功,过人的心智,确是万人中难得一选。
这样的一个盖世大英雄无端被害,自是能深深打动读者,让人心意难平。
一对英雄父子,一般的悲惨命运,致命的危机更加突出其伟大的英雄气概,挑战着人类生活中悲剧所能达到的极限。
冥冥中的天意,无端而起的阴谋,大者是命运的无奈,小者是像康敏这样琐屑的怨毒,因缘凑巧,阴差阳错,萧峰踏上了不归路。
萧峰是金大侠所有小说中近乎完美的大英雄。
他有着钢铁般坚定的意志,任是天大的挫折,也绝不灰心和低头,心中既有悬疑,就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无中生有的冤屈和罪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加诸在他的身上。
萧峰回去探望养父母,却见到养父母横死在家中,少林僧人力证他即是凶手;去少林见他的受业恩师玄苦大师,又见到玄苦大师惨死,又被小沙弥言之凿凿,硬说他就是凶手。愈是要查真相,真相愈是扑朔迷离。
萧峰对阿朱讲他七岁杀人一段,骇人之极。
大英雄行事不可以常理测度,萧峰少年时即有奇气,自非常人。
聚贤庄一战,读之可让人热血沸腾,是金大侠小说中经典难忘的场面。论《天龙八部》,不谈到此段,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何为真正英雄?
不在其极端的场面、极端的情感冲突,不在其芸芸众生俗不可耐的琐屑的喧哗中,这些都难以将英雄的本色浮雕般塑为永恒。
愈是那种孤立无援,那种辽阔的苦寂,那种让人恐惧的既没有回声又没有适当布景的空洞舞台上的绝对孤独,愈是悲剧性地表达出生命最为深刻和本质的绝望。
英雄在寒冷的天空无奈和痛苦地飞翔,翅膀上毁灭的火焰燃烧出神圣的火光。苍白的背景,漠然的世俗,平庸的盲目,揭示着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和愚昧所能达到的极限。而英雄的意志却在嗜血的自虐中达到其内在道德上的完满。愈多的流血,愈多的疼痛和愈多的野蛮,自虐般的激情就愈是快意地享受着与命运搏杀的血腥盛宴,英雄精神的航行愈高扬风帆。
明知是死地,明知势力悬殊有去无回,但萧峰慨然而行,挺身赴难。
叹众人百般猜疑,怎么也不敢相信为了一个娇怯的少女,萧峰就这么沉着安详地送上门来。
愈写众人的机心,愈见萧峰的坦荡;愈写众人的畏缩,愈见萧峰的豪情。
萧峰以君子之心度人,众人却以小人之心看他。天才和群众之间的悲剧,千古同之。
忽然极紧迫之时,萧峰要讨几碗酒喝。愈是从容,愈见局势之紧张。
英雄近酒远色,萧峰俨然有水泊梁山好汉之古意。
金圣叹评《水浒》论武松为天人,萧峰何尝不是天人。看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实是金大侠小说中之第一人。
大气磅礴,勇猛刚健,是为阔;七岁杀人,不受冤屈,是为毒;誓不杀一汉人,是为正;义释背叛他的丐帮长老,是为良;出手即重创云中鹤,是为快;英雄有泪亦尽弹,是为真;杏子林快刀斩乱麻平息叛乱,是为捷;激赏段誉书呆子之爽气,是为雅;单刀于聚贤庄应战群雄,是为大;于客店中探得薛神医大撒英雄帖,是为警。萧峰的一身集有郭靖之阔,杨过之毒,张无忌之正,石破天之良,令狐冲之快,周伯通之真,黄药师之捷,陈家洛之雅,洪七公之大,胡斐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看萧峰有十分酒就有十分精神,大喝一声:“哪一个先来决一死战?”
气魄宏大,凛然天神。英雄亦有作困兽之斗的时候,不亦悲乎?
看大宋官兵残杀契丹妇孺,汉人狼子歹心耶?胡人狼子歹心耶?胡汉之分,是否有终极的道德意义?汉人是否就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胡人是否就代表罪恶和邪恶?萧峰一定要作泾渭分明的选择吗?一定要站在汉人的一边,或是站在胡人的一边?
忽然间萧峰发现了自己正是不折不扣、血统纯粹的契丹人,他一时无法正视这种残酷的现实。
外在的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强大惯性力量,折磨和捉弄着萧峰纯朴的内心。教育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换了别人,比如郭靖、张无忌,肯定很难转过这个弯。但萧峰是天人,他的身上聚集了英雄一切美好的优点和弱点。
萧峰并不钻牛角尖,他很快就解开了这致命的郁结。他豁然开朗,“从今以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英雄只是半神,他毕竟还有人性的弱点。英雄的弱点是强大的意志必须有所寄托。
仇恨之执着,亦如世间诸般执着,既有化不开时,就有看不透处。急于寻找真相,真相却更遥远。执念既生,心智就有所壅塞,洞察就会缺少清明,由此铸成滔天大祸,追悔莫及。
萧峰的致命弱点,即在此死结上。
致命的弱点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中发芽开花,结出异彩和有毒的悲剧果实。
萧峰一定要救活和治好阿紫,他不能让阿朱的悲剧在阿紫身上重演。
萧峰日夜操劳照顾着阿紫的病势,他劳累之极,其实也是充实之极,有寄托之极。
极度的劳作可以带给人慰藉,有了事情做,就有了逃避的法门,就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萧峰是天人般人物。
看他为阿紫买人参,后来金银用完了,不客气地闯进药店伸手就拿,使人想到《水浒》中铁牛李大哥,“一若天地间之物,任凭天地间之人公用之”,此即是真处。
萧峰的身上,确有诸般水浒好汉的古意,令人回味无穷。
萧峰在长白山中打虎一段,又让人想起武松打虎。
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萧峰忽然又有武二之凛然威风,此亦是金大侠异样过人之笔墨。
萧峰豪杰,倾服女真英雄。
萧峰和女真朋友打猎时遇到一队契丹人,交战起来萧峰自是所向披靡,擒得其首脑。后来萧峰见其人颇有英雄豪杰慷慨大气的风度,遂起惺惺相惜之意,平白就要放了那人。那人感激之余,对萧峰甚为佩服,两人就此结为兄弟。萧峰此一善意侠义之举,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大际遇。此真所谓好人有好报,行善必有余庆。
萧峰义释和结拜的兄弟竟是大辽国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萧峰这次落叶归根,真正做了契丹人,而且还是官位很大的契丹人,这是命运的讽刺,亦是命运的恩赐。
萧峰结交耶律洪基,反倒是耶律洪基的福气。
萧峰本不想做官,要带阿紫不辞而去,却见耶律洪基变生肘腋,面临危险,这才留下来为耶律洪基助一臂之力。
萧峰自有大丈夫大英雄的豪气,段誉这等书生可与之论交,耶律洪基这等皇帝也一般看待。只认兄弟,不管其他。同甘共苦,而非趋炎附势。这才是正义之所在。
挽危澜于既倒,萧峰再次成为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在极危险紧急的情况下,萧峰为大局着想,接受了耶律洪基南院大王的封号。
造化弄人,使萧峰从一个誓与契丹为敌保家卫国的汉民英雄,变成了契丹大辽国之中流砥柱。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只是表象,真正不变的还是萧峰大英雄的那一颗大仁大义、侠骨柔肠的本心。
英雄亦是人,谁能不怕死?萧峰坦言自己也有怕死的时候。但英雄的不同,在于能将这怕死之心收起,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因怕死而逃避,而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临危不惧,由此生长出浩然磅礴、如长虹贯日般的正气。
萧峰道:“我和人斗大都是被迫而为,不得不斗。”说来轻描淡写,其中却有多少的惊心动魄,万千危机。
命运的轻易和无理继续在震动着读者和萧峰。
在中原萧峰万般忍耐和克己,处处想要有所作为,却偏偏成为众人的死敌,视之为大奸大恶之徒。而在北国,萧峰避世无为,随遇而安,反无意间立了大功,消弭一场大乱,避免多少人头落地,生灵涂炭,为百姓做了大好事。
种瓜得豆,种豆却得瓜,因果颠倒,是非倒置,天意难违。
英雄在任何场景中都必然地成为主角,这是英雄的幸运,也是英雄的悲剧。
越是逃避,萧峰却越是被更快更猛地推向了前台。
旧的矛盾尚未消解,新的冲突却更激烈和致命地冲刺而来。
耶律洪基不仅封以萧峰高官,还指望他领兵南下,进攻中原,萧峰的难题更大了!从表象的道德来说,萧峰既是契丹人,就应是耶律洪基的臣民,就应服从皇帝高贵的意志;但从小在中原长大的萧峰,又怎能做如此之事?
违背耶律洪基,从公(皇帝)从私(义兄)的角度,都是不义;带兵进犯中原,残害大汉百姓,却是不仁。
萧峰如何处置难题?
萧峰是真英雄大豪杰,嫉恶如仇,又心怀慈悲,对敌人决不妥协,又处处以天下苍生为念。灰衣僧赞其有菩萨心肠,萧峰本就是罗汉转生。
耶律洪基跃马立丘,顾盼自豪,正显出萧峰的落寞和心事重重。
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往往因其自由不拘的性情,而不能适应官场生活。
看萧峰每日与辽国臣僚将士为伍,言语性子,都是格格不入,英雄虽居要职,却寂寞异常。
萧峰不接受耶律洪基宋王之封号,带辽兵攻打大宋,耶律洪基恶念顿起,全然忘记当年萧峰是如何救他性命。
政治官场,多此忘恩负义之徒,任是英雄好汉的纯良本质,也会被权力的毒剂腐蚀扭曲。
耶律洪基利用了阿紫对萧峰的痴爱,使萧峰中毒受擒。
英雄的悲剧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深渊的边缘,以一种极地中寒冷而炫目的白光,惊心动魄地升起。
激昂的泪水,陨石般从星际急速堕落的隔世般的伤感,使我们变得纯粹和透明,使我们能够勇敢地去承担。
宏大壮丽的结局带给我们永恒的回味和感激,英雄在我们的想象中长生不老,永远如一道春日里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心中的一切沉闷、无聊、灰暗和湿热的情感迷雾。在英雄生活着的这片幻象的壮丽原野上,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广阔天空中清新和美好的空气,永远使我们的心灵激荡。
萧峰完成了他壮美和意味深长的宿命。
胡汉之争,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在临死前,萧峰隐约看出了这一点,人道的尊严,人性的自由和平等,才是适宜的答案。
但萧峰的悲剧正是先觉者的悲剧,他接近了真理,却超越不了现实。
他没有一个可以去忠实的社会,也没有一帮他可以去指引的群众。
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这句话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当英雄的思想已远远超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之时,悲剧就不可避免了,他太孤独了,他找不到同类,他只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自己的毁灭来提醒人们的觉悟。

B. 如何评价《天龙八部》这部小说

看《天龙八部》,我觉得乔峰与段誉是两大主角,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人生。乔峰在这部小说里就是“求不得”这一主题的代表人物,而段誉则更应该是历练人间的佛子。看乔峰慕容复,《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剧;看段誉鸠摩智,《天龙八部》更像是佛门弟子顿悟的过程,无谓喜悲。

C. 分析金庸《天龙八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小说特点

这没有上万字,回答不了啊

D.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如下:

1、段誉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的养子(实为段延庆和刀白凤所生)。他博学多才,英俊善良,但又迂腐固执,厌恶杀戮争斗。无量山上先后遇上钟灵,木婉清,嬉笑怒骂间于两人心中播下情种。因不小心闯入无量山的“琅环福地”中,从洞中一尊玉像处习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

2、萧峰

萧峰(1060-1093),原名乔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男主角。萧峰生于辽国,长于大宋,实为契丹人,他的生父为辽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离,萧峰周岁时被寄养在少室山下的农户(乔三槐夫妇)之家,取名为乔峰。他武功盖世,师从少林和丐帮,与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

3、虚竹

虚竹,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男主角之一。本是少林寺内的无名小僧,性格木讷老实、但记性甚好。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又不善于词令。但为人忠厚善良,待人坦诚。不强求而尽得之。

24岁时随师父发放名帖下山,误打误撞破解了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修炼了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

4、阿紫

阿紫,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人物,是段正淳与情妇阮星竹所生之次女,阿朱的妹妹。其自小在丁春秋门下长大,自小与星宿人共处,性格行事学得十分毒辣,然而毒辣之中亦不乏天真与执着。

阿紫年龄渐长之后,丁春秋对阿紫产生了非分之想,她便偷走丁春秋的神王木鼎,并逃离了星宿派。在小镜湖畔,她遇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段正淳和阮星竹,亲姐姐阿朱,并结识了姐夫萧峰。之后萧峰误杀挚爱阿朱,阿朱临死时嘱咐照顾自己的妹子阿紫并对她保护周到。

5、王语嫣

王语嫣,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女主角之一,段正淳与情妇李青萝之女,无崖子与李秋水的外孙女。外貌和段誉朝思暮想的石洞仙子相似。自小与母亲生长在曼陀山庄内寸步未离,与表哥慕容复为青梅竹马,为他熟读各派武学秘笈,能看出各家武功招式,是一位武学理论家,却不谙武功。

6、阿朱

阿朱是在《天龙八部》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段正淳与阮星竹之长女,为慕容复二婢之一,居"听香水榭",武功不俗,擅易容术。她活色生香,娇俏可喜,个性精灵顽皮,古灵精怪,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她与前丐帮帮主萧峰相恋,最后乔装为段正淳,被萧峰误杀于小镜湖青石桥。

拓展资料:

剧情简介

北宋年间,外族纷纷觊觎大宋国土,形成汉、辽对立的局面。丐帮帮主乔峰因拒绝副帮主妻康敏之爱遭报复指为契丹人后裔而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乔峰为平反遂四出追查身世,期间认识了大理世子段誉及虚竹和尚,并结拜为兄弟。

乔峰追寻身世时屡遭奸人所害,含冤莫白,更错杀红颜知己阿朱,后为救朱妹阿紫寻医至大辽,辗转成为大辽国南院大王,但与中原关系则更趋恶劣。

段誉为人豁达开朗,对貌若天仙的王语嫣一见倾心,可惜语嫣只钟情其表哥慕容复,令三人陷入一段纠缠不清的苦恋。虚竹天性纯良,宅心仁厚,深得高人指点,武功高强,后被选为西夏驸马。

乔峰、段誉和虚竹在异域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汉辽相争的时势下,各种江湖及情感上的恩恩怨怨正等着他们去面对。

网络--天龙八部

E. 天龙八部小说主人公评价600字

“北萧峰,南慕容”,已花了大笔墨着力渲染烘托的大人物慕容公子还没有出场,萧峰却没有半点征兆,
倏然而至,开门即现一座重峦叠嶂的奇峰。
此又是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写法。此书文笔跌宕变幻,奇彩多姿,极深极博。

萧峰一出场就确立了无人可以比拟的高大雄伟形象。
更为新鲜的色彩,更为迅速和强有力的英雄意志扑面而来,辽阔而苍茫的激情进入更高更无限的精神
空间,更为悲壮的命运交响乐迸发出更原始和狂野的呼喊。
在萧峰的面前,既往的一切陈述都变得苍白和空洞,无可阻挡地进行价值的消解和缺失。
萧峰的出现是空谷来风,是平地的一声春雷,是我们所有凡人琐屑生活中梦寐以求渴望的高贵气息,
是英雄有力、骄傲、坚定的自白。
段誉喝彩道:“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仅此一句话,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天人般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
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势,不需要烘托。
他只要就在那里随随便便地一站,就足可压倒周围的一切,让其他任何人也不能逼视。
这种大英雄,千万人中,你一眼就可看出。
段誉书生意气,与萧峰斗酒一段,读之豪迈之情顿生。
想世间何处可寻此等人物?可与之论杯,可与之畅怀,可与之忘忧,同消万古之闲愁。
段誉好福气,虽然情场失意,但却有幸与萧峰这般绝顶人物结为兄弟。
萧峰也好眼力,能赏识段誉百无一用书生意气中与生俱来的高贵。
萧峰道:“你这人十分真爽,我生平从所未遇。”
真即是善,即是美,即是英雄本色。在人性的本质上,两人却是对等。日后还有一个虚竹,也惟其一
派本性的纯真,使他们能声气相求,许为知音。
包不同自诩为“英气勃勃”,其实比萧峰差了几许,就是比段誉也不用提。
观其仆而知其主,包不同如此托大嚣张,目空一切,慕容公子又怎能有大胸襟容纳天下英雄?
萧峰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一举手一投足,不怒自威,确为绝品人物。

境界自高,当然不屑于包不同这样的寻常人物,微微一笑中,就可使寻常人物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然,包不同不碰钉子是不知道进退的。再加上风波恶一来,两人更是忘乎所以,大打出手。
风波恶中五色蝎毒之后,萧峰便欲上前为之吸毒,除大勇猛,大智慧之外,还有大慈悲,真处处让人
心服!
段誉抢上前,争去此功,他服食过万毒之王莽牯朱蛤,此事自是小菜一碟。
萧峰要救人,是恻隐之心;段誉要救人,却是天性纯良。两者一般大仁大义的,但细微处又有所区别。
风波恶和包不同,其实并非那样糟糕,只不过是遇上了萧峰,当然米粒之珠不能争光,只好比将下去。
看风波恶只求有架打便心满意足,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境界亦是不俗。包不同吃了大亏,高吟“技不
如人兮,脸上无光……”而去,输得也很潇洒,另有一种觉悟。
丐帮倏然起了叛乱,萧峰倏然又消大祸于无形,胆识超人,谁人可比?
杏子林叛乱,最能见出萧峰的英雄气概和英雄的无奈。
叛乱之起,人人欲杀萧峰而后快,但萧峰天人般的威风凛凛,竟又震慑得众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天才和群众之间常常存在的悲剧关系。
群众往往是盲目的,往往易于被煽动而对指引过他们的天才忘恩负义,而天才又往往是孤独的,对群
众的愚昧最多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萧峰平息叛乱,却毫无喜悦之意,反而有着说不出的孤寂和失落。
他找不到对手,手中的铁拳无从着落,他空有一身英雄气概,却不知使向谁处。
敌意像闷浊的空气一样迅速、轻盈、充满恶意和讽刺地纠缠着他,使他感到窒息和乏力,他空洞地挥
舞着手,喘着气,不知道应该如何出击。
最高傲的,最不屑于辩解和言辞修饰的豪杰,却不能不痛心地容忍着群众怀疑和怨毒的眼光。
看萧峰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以求群众的谅解,英雄的无奈和落寞,已到了自虐和放弃的边缘。
对敌人可以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无情,但对同志呢?英雄的伤心和无奈正在于这里了。萧峰细数背叛
他的宋长老的功绩,然后刀光一闪,插入自己肩头,自流鲜血;此后奚长老、陈长老、吴长老等,如法炮

制。
英雄的心中在泣血,他要让自虐的快感舒缓精神上孤独的隐痛。
“萧峰并非一味婆婆妈妈的买好示惠之辈”,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心声。大英雄岂要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
清白?今日萧峰这样做了,实是有违本心,实是对同门弟子无可奈何的痛心疾首。
经过错综复杂的混乱和令人不安的漫长准备,萧峰的悲剧像雪崩一般弥漫着巨大的痛苦爆发了出来,
情感激烈的矛盾像脱缰的野马冲刺狂奔,已近于崩溃的极限。
萧峰的悲剧是所有英雄千古同之一哭的命定的悲剧。
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但他却不能不在冥冥的天意面前束手无策,做困兽之斗。
命运和萧峰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
那些盲目的、愚昧的、没有主见的,易于被煽动的群众,却被事实证明是对的,在俗世的道德准则面
前,萧峰反而是错了。他竟是契丹人,是自己一直坚定和义无反顾地仇视的异族中的一员,他自己竟是不
共戴天的敌人的同类。那些背叛他的同志、朋友、群众和别有用心之人,并不是在冤枉他,一切都事出有
因,他只能放弃,退出是非之地,靠自己超人的意志去进一步求证和忍受。
从智光大师口中所述萧峰之父的故事,读来惊心动魄,既残酷血腥又令人恻然不忍。
那又是一个大英雄被命运无情地捉弄,还是没有人能打败他,打败他的只是冥冥之中不可测度的天意。
本是要来做和平使者的异族大英雄,被中原武林义士误解。为了民族的利益,带头大哥、汪帮主、智
光等众多正派高手,不惜以埋伏、暗算、围攻的手段围剿萧峰之父。
虽然萧峰之父也是天人一般的武功绝世,以寡敌众,奋力保护爱妻弱子,当丝毫不会武功的妻子被惨
杀之后,萧峰之父万念俱灰,抱着妻儿尸体投崖自杀。当其跃下悬崖之后忽发现儿子并没有死,又奋力将
儿子掷上悬崖,其过人的武功,过人的心智,确是万人中难得一选。

这样的一个盖世大英雄无端被害,自是能深深打动读者,让人心意难平。
一对英雄父子,一般的悲惨命运,致命的危机更加突出其伟大的英雄气概,挑战着人类生活中悲剧所
能达到的极限。
冥冥中的天意,无端而起的阴谋,大者是命运的无奈,小者是像康敏这样琐屑的怨毒,因缘凑巧,阴
差阳错,萧峰踏上了不归路。
萧峰是金大侠所有小说中近乎完美的大英雄。
他有着钢铁般坚定的意志,任是天大的挫折,也绝不灰心和低头,心中既有悬疑,就一定要查个水落
石出。
然而,无中生有的冤屈和罪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加诸在他的身上。
萧峰回去探望养父母,却见到养父母横死在家中,少林僧人力证他即是凶手;去少林见他的受业恩师
玄苦大师,又见到玄苦大师惨死,又被小沙弥言之凿凿,硬说他就是凶手。愈是要查真相,真相愈是扑朔
迷离。
萧峰对阿朱讲他七岁杀人一段,骇人之极。
大英雄行事不可以常理测度,萧峰少年时即有奇气,自非常人。
聚贤庄一战,读之可让人热血沸腾,是金大侠小说中经典难忘的场面。论《天龙八部》,不谈到此段,
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何为真正英雄?
不在其极端的场面、极端的情感冲突,不在其芸芸众生俗不可耐的琐屑的喧哗中,这些都难以将英雄
的本色浮雕般塑为永恒。
愈是那种孤立无援,那种辽阔的苦寂,那种让人恐惧的既没有回声又没有适当布景的空洞舞台上的绝
对孤独,愈是悲剧性地表达出生命最为深刻和本质的绝望。
英雄在寒冷的天空无奈和痛苦地飞翔,翅膀上毁灭的火焰燃烧出神圣的火光。苍白的背景,漠然的世
俗,平庸的盲目,揭示着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和愚昧所能达到的极限。而英雄的意志却在嗜血的自虐中达到
其内在道德上的完满。愈多的流血,愈多的疼痛和愈多的野蛮,自虐般的激情就愈是快意地享受着与命运

搏杀的血腥盛宴,英雄精神的航行愈高扬风帆。
明知是死地,明知实力悬殊有去无回,但萧峰慨然而行,挺身赴难。
叹众人百般猜疑,怎么也不敢相信为了一个娇怯的少女,萧峰就这么沉着安详地送上门来。
愈写众人的机心,愈见萧峰的坦荡;愈写众人的畏缩,愈见萧峰的豪情。
萧峰以君子之心度人,众人却以小人之心看他。天才和群众之间的悲剧,千古同之。
忽然极紧迫之时,萧峰要讨几碗酒喝。愈是从容,愈见局势之紧张。
英雄近酒远色,萧峰俨然有水泊梁山好汉之古意。
金圣叹评《水浒》论武松为天人,萧峰何尝不是天人。看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
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实是金大侠小说中之第一人。
大气磅礴,勇猛刚健,是为阔;七岁杀人,不受冤屈,是为毒;誓不杀一汉人,是为正;义释背叛他
的丐帮长老,是为良;出手即重创云中鹤,是为快;英雄有泪亦尽弹,是为真;杏子林快刀斩乱麻平息叛
乱,是为捷;激赏段誉书呆子之爽气,是为雅;单刀于聚贤庄应战群雄,是为大;于客店中探得薛神医大
撒英雄帖,是为警。萧峰的一身集有郭靖之阔,杨过之毒,张无忌之正,石破天之良,令狐冲之快,周伯
通之真,黄药师之捷,陈家洛之雅,洪七公之大,胡斐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看萧峰有十分酒就有十分精神,大喝一声:“哪一个先来决一死战?”
气魄宏大,凛然天神。英雄亦有作困兽之斗的时候,不亦悲乎?
看大宋官兵残杀契丹妇孺,汉人狼子歹心耶?胡人狼子歹心耶?胡汉之分,是否有终极的道德意义?
汉人是否就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胡人是否就代表罪恶和邪恶?萧峰一定要作泾渭分明的选择吗?一定要站
在汉人的一边,或是站在胡人的一边?
忽然间萧峰发现了自己正是不折不扣、血统纯粹的契丹人,他一时无法正视这种残酷的现实。
外在的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强大惯性力量,折磨和捉弄着萧峰纯朴的内心。教育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
以毁灭一个人。
换了别人,比如郭靖、张无忌,肯定很难转过这个弯。但萧峰是天人,他的身上聚集了英雄一切美好
的优点和弱点。

萧峰并不钻牛角尖,他很快就解开了这致命的郁结。他豁然开朗,“从今以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
大宋为荣”。
英雄只是半神,他毕竟还有人性的弱点。英雄的弱点是强大的意志必须有所寄托。
仇恨之执着,亦如世间诸般执着,既有化不开时,就有看不透处。急于寻找真相,真相却更遥远。执
念既生,心智就有所壅塞,洞察就会缺少清明,由此铸成滔天大祸,追悔莫及。
萧峰的致命弱点,即在此死结上。
致命的弱点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中发芽开花,结出异彩和有毒的悲剧果实。
萧峰一定要救活和治好阿紫,他不能让阿朱的悲剧在阿紫身上重演。
萧峰日夜操劳照顾着阿紫的病势,他劳累之极,其实也是充实之极,有寄托之极。
极度的劳作可以带给人慰藉,有了事情做,就有了逃避的法门,就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萧峰是天人般人物。
看他为阿紫买人参,后来金银用完了,不客气地闯进药店伸手就拿,使人想到《水浒》中铁牛李大哥,
“一若天地间之物,任凭天地间之人公用之”,此即是真处。
萧峰的身上,确有诸般水浒好汉的古意,令人回味无穷。
萧峰在长白山中打虎一段,又让人想起武松打虎。
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萧峰忽然又有武二之凛然威风,此亦是金大侠异样过人之笔墨。
萧峰豪杰,倾服女真英雄。
萧峰和女真朋友打猎时遇到一队契丹人,交战起来萧峰自是所向披靡,擒得其首脑。后来萧峰见其人
颇有英雄豪杰慷慨大气的风度,遂起惺惺相惜之意,平白就要放了那人。那人感激之余,对萧峰甚为佩服,
两人就此结为兄弟。萧峰此一善意侠义之举,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大际遇。此真所谓好人有好报,行善必

有余庆。
萧峰义释和结拜的兄弟竟是大辽国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萧峰这次落叶归根,真正做了契丹人,而且还
是官位很大的契丹人,这是命运的讽刺,亦是命运的恩赐。
萧峰结交耶律洪基,反倒是耶律洪基的福气。
萧峰本不想做官,要带阿紫不辞而去,却见耶律洪基变生肘腋,面临危险,这才留下来为耶律洪基助
一臂之力。
萧峰自有大丈夫大英雄的豪气,段誉这等书生可与之论交,耶律洪基这等皇帝也一般看待。只认兄弟,
不管其他。同甘共苦,而非趋炎附势。这才是正义之所在。
挽危澜于既倒,萧峰再次成为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在极危险紧急的情况下,萧峰为大局着想,接受
了耶律洪基南院大王的封号。
造化弄人,使萧峰从一个誓与契丹为敌保家卫国的汉民英雄,变成了契丹大辽国之中流砥柱。然而,
这一切的改变都只是表象,真正不变的还是萧峰大英雄的那一颗大仁大义、侠骨柔肠的本心。
英雄亦是人,谁能不怕死?萧峰坦言自己也有怕死的时候。但英雄的不同,在于能将这怕死之心收起,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因怕死而逃避,而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临危不惧,由此生长出浩然磅礴、如长
虹贯日般的正气。
萧峰道:“我和人斗大都是被迫而为,不得不斗。”说来轻描淡写,其中却有多少的惊心动魄,万千危
机。
命运的轻易和无理继续在震动着读者和萧峰。
在中原萧峰万般忍耐和克己,处处想要有所作为,却偏偏成为众人的死敌,视之为大奸大恶之徒。而
在北国,萧峰避世无为,随遇而安,反无意间立了大功,消弭一场大乱,避免多少人头落地,生灵涂炭,
为百姓做了大好事。
种瓜得豆,种豆却得瓜,因果颠倒,是非倒置,天意难违。
英雄在任何场景中都必然地成为主角,这是英雄的幸运,也是英雄的悲剧。
越是逃避,萧峰却越是被更快更猛地推向了前台。
旧的矛盾尚未消解,新的冲突却更激烈和致命地冲刺而来。
耶律洪基不仅封以萧峰高官,还指望他领兵南下,进攻中原,萧峰的难题更大了!从表象的道德来说,
萧峰既是契丹人,就应是耶律洪基的臣民,就应服从皇帝高贵的意志;但从小在中原长大的萧峰,又怎能
做如此之事?
违背耶律洪基,从公(皇帝)从私(义兄)的角度,都是不义;带兵进犯中原,残害大汉百姓,却是
不仁。
萧峰如何处置难题?
萧峰是真英雄大豪杰,嫉恶如仇,又心怀慈悲,对敌人决不妥协,又处处以天下苍生为念。灰衣僧赞
其有菩萨心肠,萧峰本就是罗汉转生。
耶律洪基跃马立丘,顾盼自豪,正显出萧峰的落寞和心事重重。
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往往因其自由不拘的性情,而不能适应官场生活。
看萧峰每日与辽国臣僚将士为伍,言语性子,都是格格不入,英雄虽居要职,却寂寞异常。
萧峰不接受耶律洪基宋王之封号,带辽兵攻打大宋,耶律洪基恶念顿起,全然忘记当年萧峰是如何救
他性命。
政治官场,多此忘恩负义之徒,任是英雄好汉的纯良本质,也会被权力的毒剂腐蚀扭曲。
耶律洪基利用了阿紫对萧峰的痴爱,使萧峰中毒受擒。
英雄的悲剧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深渊的边缘,以一种极地中寒冷而炫目的白光,惊心动魄地升起。
激昂的泪水,陨石般从星际急速堕落的隔世般的伤感,使我们变得纯粹和透明,使我们能够勇敢地去
承担。
宏大壮丽的结局带给我们永恒的回味和感激,英雄在我们的想象中长生不老,永远如一道春日里的阳

光,照亮了我们心中的一切沉闷、无聊、灰暗和湿热的情感迷雾。在英雄生活着的这片幻象的壮丽原野上,
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广阔天空中清新和美好的空气,永远使我们的心灵激荡。
萧峰完成了他壮美和意味深长的宿命。
胡汉之争,胡汉的分别有什么意义,在临死前,萧峰隐约看出了这一点,人道的尊严,人性的自由和
平等,才是适宜的答案。
但萧峰的悲剧正是先觉者的悲剧,他接近了真理,却超越不了现实。
他没有一个可以去忠实的社会,也没有一帮他可以去指引的群众。
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这句话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当英雄的思想已远远超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之时,悲剧就不可避免了,他太孤独了,他找不到同类,
他只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自己的毁灭来提醒人们的觉悟。

F.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经典小说,我们如何赏析这部作品呢

《天龙八部》无疑是“金庸式”悲剧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怀着悲天悯人的创作心态,夸张地描绘了各色人物在命运操纵和欲望支配下的种种心态和情状,刻画了尘世众生的痛苦和悲哀。

这么恢宏超常的众生,结篇却是发了疯的慕容复在坟园沈浸于帝王的幻想,一群小儿嬉笑着扮演臣民换糖吃。一个明白不过的寓言:红颜转瞬白骨,才能、功业、野心、爱恨如露如电,梦幻泡影。在这个寓言之下,那前面五大卷的热闹同归于一个幻影,悲天悯人,《天龙八部》里奇异的缘法,未必是颠覆英雄主义,但至少有着深刻的悲伤和疑问,亦正是这悲伤和疑问,成全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

G. 天龙八部金庸小说鉴赏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一个接着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巅峰。《天龙八部》的想象力,比《倚天屠龙记》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激情更甚,堪称是世界小说的杰作。《天龙八部》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接着又解释了“八部”每一个的含义。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庸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道神怪物。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又是什么呢?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听起来好象很玄,但事实上,每一个从事过小说创作的人,几乎都有过同一经验:计划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实践,会中途突然改变,会有新的意念突然产生,会无法控制自己。金庸写《天龙八部》之际,一定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所以结果,才有了这样一部浩淼如海的小说,已不能在小说中找到某一个人去代表一种什么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杂在一起,代表了一个总的意念。这样的情形,比原来创作计划来得好,也使《天龙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气磅礴,至于极点。
: O0 A- F/ B! u# s" e( N. e榆林|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比《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若还有人怀疑“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八字解语,不必再与之辩论了。《天龙八部》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已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小说之中,可以比拟的,也只有宋江忽然一下子踢翻了一个烤火大汉的炭火,而这个大汉就是武松而已。《天龙八部》中每一个人物都及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天龙八部》中,金庸将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透彻。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会有私生子。这种写法,在以后两部极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复得到了发挥,而终于在《鹿鼎记》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观念。“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会受任何桎梏而改变。虚竹和尚对神的崇仰,无人会加以怀疑,但是他终于还是做不成和尚,那无关于环境,而是虚竹根本上是一个人!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萨的地位之上,就算将之目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变人的地位。论故事之离奇曲折,人物之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想象力之丰富,天龙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释名”中保留了“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这句话。整部小说,云南大理,至多只占了五分之一的地位。由此也可以证明,创作前的意念计划,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泉涌是两回事。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龙八部》。“星宿派”是在隐喻什么组织,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后,还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同样性质的隐喻,在《笑傲江湖》中又出现了一次,如果将创作的年代,和当时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事结合起来看,更加有趣。《天龙八部》中出现的武功,有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和段誉的“朱蛤神功”,都是能吸取他人功力以为己用。在《笑傲江湖》中,这种形式的武功得到发挥,在武功的想象力方面,也是一种突破。到这里为止,一直很少提到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功描写,而且在以后的篇幅中,也不准备详细提及。虽然武功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武侠小说中最容易写的一部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述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看《天龙八部》到虚竹在冰窖之中,经不起天地间第一诱惑,而与梦姑共赴欢乐之际,宜遥思情人而饮蜜酒。看《天龙八部》到小康将段正淳肩头上的肉咬下一块来之际,宜会心微笑而饮醇酒。看《天龙八部》到梅、兰、竹、菊四少女大闹少林寺之际,宜开怀而呷香酒。看《天龙八部》到段誉终于蒙王语嫣青睐之际,宜手舞足蹈而浮甜酒。看《天龙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说佛,众皆拜服,慕容博和萧远山双手相握,互望而笑之际,宜心平气和而饮淡酒。看《天龙八部》到一阵风风波恶种种行径之际,宜饮劣酒。看《天龙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斗,宜饮酸酒。看《天龙八部》到乔峰大闹聚贤庄,为阿朱与群雄舍命相拼之际,可饮辣酒。看《天龙八部》至虚竹误打误撞,解了珍珑棋局之际,可饮喜酒。看《天龙八部》到虚竹、段誉、乔峰三人结义兄弟,联手抗敌之际,可饮陈酒。看《天龙八部》到王夫人设计擒情郎之际,宜饮新酒。看《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甚至床头人相对如同陌路,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天龙八部》中的冰蚕,是天下最可爱的虫。《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是天下最可怜的人。阿朱最柔情万种。别怪阿紫,她心中有说不出的苦。赵钱孙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慕容复心中有说不出的苦。乔峰心中有说不出的苦。叶二娘、玄慈心中有说不出的苦。天山童姥、李秋水心中有说不出的苦。那么多人有说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书不苦,苦化为激情,洋溢在全书之中
# S5 f5 l- W/ v& l7 J, H$ y( F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bbs.ssfeng.com( g3 y1 F' H2 K5 @
《天龙八部》中最快乐的人,是李傀儡,已经知道了人生如戏,应该快乐,不知道的,才会悲苦。《天龙八部》的超绝成就,在于整部书包罗万有,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武功,有各种各样的情节,简直就象是包罗万有的汪洋大海。《天龙八部》中的悲剧人物是乔峰。《天龙八部》中的喜剧人物是段誉。《天龙八部》中奇遇最多的人是虚竹。《天龙八部》中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复。《天龙八部》中最幸运的人是鸠摩智。《天龙八部》中最不幸的人是风波恶、包不同、邓百川。《天龙八部》中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天龙八部》中最无情的人是玄慈。《天龙八部》中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天龙八部》中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天龙八部》中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天龙八部》中最虚伪的人是耶律洪基。

H. [80分]求天龙八部主要人物的点评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
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
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
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

一个接着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
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
巅峰。

《天龙八部》的想象力,比《倚天屠龙记》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
激情更甚,堪称是世界小说的杰作。

《天龙八部》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
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接着又解释了“八部”每一个的含义。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
庸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道神怪物。

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
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

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
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又是什么呢?

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
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

听起来好象很玄,但事实上,每一个从事过小说创作的人,几乎都有过同一经验:计划
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实践,会中途突然改变,会有新的意念突然产生,会无法控制自
己。

金庸写《天龙八部》之际,一定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所以结果,才有了这样一部浩淼
如海的小说,已不能在小说中找到某一个人去代表一种什么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杂在一
起,代表了一个总的意念。

这样的情形,比原来创作计划来得好,也使《天龙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气磅礴,
至于极点。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
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比《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
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若还有人怀疑“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八字解语,不必再与之辩
论了。

《天龙八部》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已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小说
之中,可以比拟的,也只有宋江忽然一下子踢翻了一个烤火大汉的炭火,而这个大汉就是武
松而已。

《天龙八部》中每一个人物都及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
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

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
见。

《天龙八部》中,金庸将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透彻。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
会有私生子。这种写法,在以后两部极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复得到了发挥,而终于在《鹿
鼎记》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观念。

“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会受任何桎梏而改变。

虚竹和尚对神的崇仰,无人会加以怀疑,但是他终于还是做不成和尚,那无关于环境,
而是虚竹根本上是一个人!

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萨的地位之上,就算将之目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变人的地位。论
故事之离奇曲折,人物之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想象力之丰富,天龙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
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释名”中保留了“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
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这句话。整部小说,云南大理,至多只占了五分之一的地位。
由此也可以证明,创作前的意念计划,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泉涌是两回事。

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龙八部》。“星宿派”是在隐
喻什么组织,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后,还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同样性质的隐喻,在
《笑傲江湖》中又出现了一次,如果将创作的年代,和当时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事结合起来
看,更加有趣。

《天龙八部》中出现的武功,有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和段誉的“朱蛤神功”,都是
能吸取他人功力以为己用。在《笑傲江湖》中,这种形式的武功得到发挥,在武功的想象力
方面,也是一种突破。

到这里为止,一直很少提到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功描写,而且在以后的篇幅中,也不准
备详细提及。虽然武功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武侠小说中最容易写的一部
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述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
出来详细讨论了。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
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在冰窖之中,经不起天地间第一诱惑,而与梦姑共赴欢乐之际,
宜遥思情人而饮蜜酒。

看《天龙八部》到小康将段正淳肩头上的肉咬下一块来之际,宜会心微笑而饮醇酒。

看《天龙八部》到梅、兰、竹、菊四少女大闹少林寺之际,宜开怀而呷香酒。

看《天龙八部》到段誉终于蒙王语嫣青睐之际,宜手舞足蹈而浮甜酒。

看《天龙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说佛,众皆拜服,慕容博和萧远山双手相握,互望而笑之
际,宜心平气和而饮淡酒。

看《天龙八部》到一阵风风波恶种种行径之际,宜饮劣酒。

看《天龙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斗,宜饮酸酒。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大闹聚贤庄,为阿朱与群雄舍命相拼之际,可饮辣酒。

看《天龙八部》至虚竹误打误撞,解了珍珑棋局之际,可饮喜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段誉、乔峰三人结义兄弟,联手抗敌之际,可饮陈酒。

看《天龙八部》到王夫人设计擒情郎之际,宜饮新酒。

看《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甚至床头人相对如同陌路,宜掩卷
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

《天龙八部》中的冰蚕,是天下最可爱的虫。

《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是天下最可怜的人。

阿朱最柔情万种。

别怪阿紫,她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赵钱孙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慕容复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乔峰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叶二娘、玄慈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天山童姥、李秋水心中有说不出的苦。

那么多人有说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书不苦,苦化为激情,洋溢在全书之中。《天龙八
部》中最快乐的人,是李傀儡,已经知道了人生如戏,应该快乐,不知道的,才会悲苦。

《天龙八部》的超绝成就,在于整部书包罗万有,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武
功,有各种各样的情节,简直就象是包罗万有的汪洋大海。

《天龙八部》中的悲剧人物是乔峰。

《天龙八部》中的喜剧人物是段誉。

《天龙八部》中奇遇最多的人是虚竹。

《天龙八部》中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复。

《天龙八部》中最幸运的人是鸠摩智。

《天龙八部》中最不幸的人是风波恶、包不同、邓百川。

《天龙八部》中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

《天龙八部》中最无情的人是玄慈。

《天龙八部》中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

《天龙八部》中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

《天龙八部》中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

《天龙八部》中最虚伪的人是耶律洪基。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极其特出的一部小说,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堪称第一,在金
庸作品之中,排位第二。

I.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你最喜爱哪个人物为什么

扫地僧,太有才了,这可能就是人到了一定境界之后的觉悟吧,做最低层。

J.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虚竹的人物形象分析

虚竹,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本是少林寺小僧,性格木讷老实,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又不善于词令。24岁时随师父发放名帖下山,误打误撞破解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后来被天山童姥强迫传授武功,童姥施计逼虚竹和公主破荤戒。无意间再得到天山童姥、李秋水的内力,亦被传为灵鹫宫宫主,又和萧峰、段誉结拜兄弟。最后拯救被鸠摩智挑战的少林,降服丁春秋,并明白自己的身世。西夏国王招纳驸马,和公主相认。 角色分析虚竹身世凄凉,他从小生长于少林,天性纯良,宅心仁厚,也正因为此,他幸得高人指点,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在灵鹫宫,虚竹为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解除了生死符的困苦。他的这一义举,受到他们的拥戴。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自愿臣服于虚竹的旗下,听从他的差遣。他的所作所为,也打动了一直在场的段誉,他们义结金兰。在少林寺,当看到乔峰、段誉和众兄弟饮酒、再叙结义之情时、虚竹按捺不住、不顾寺中长老的阻拦,跑到乔峰和段誉面前说:“今日我们众兄弟有难同当”。正如乔峰所说“你不畏艰巨、大义而出,足见是一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 最终,虚竹助乔峰击败了丁春秋,为乔峰铲除了一个劲敌。当听到乔峰被辽帝所擒时,他带领灵鹫宫的所有人员,助乔峰脱离险境。并且和段誉智擒辽帝,这促使辽帝立下“在有生之年,永不侵宋”的誓言,为宋辽的百姓尽了一份勉力。千古民间侠客梦。武侠梦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四梦(神仙梦、明君梦、清官梦、武侠梦)之一。因此,侠义行道在远古就受到民众的青睐。在当今,侠客那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品质成为观众要求伸张正义的社会冲动的宣泄渠道,体现了侠义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为了信义, 舍生忘死,荣辱与共,他们的侠义行为,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对一些为了某种利益,背信弃义、抛弃亲情、忘却友情、只顾私情的人是一种强有力的鞭挞。

阅读全文

与天龙八部小说人物点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和同学的妈妈同居有声小说 浏览:860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当代卷 浏览:355
强女主小说推荐类似叶绾绾 浏览:769
现代修真仙药草小说 浏览:986
女主是杀手的小说男女都强 浏览:351
中考小说阅读考什么 浏览:799
梁羽生小说女主命运 浏览:956
文笔好的玄幻修真小说 浏览:27
小说穿越校园男主专一 浏览:806
主人公是唐杰的小说 浏览:830
穿越小说女主会仙术 浏览:979
总裁小说网txt下载 浏览:215
亚马逊漂流记有声小说 浏览:813
网络小说黑火 浏览:486
女主在部队训练的小说 浏览:563
月关哪本小说好看 浏览:898
莫言短篇小说大嘴 浏览:314
洛天依同人系统小说 浏览:435
女主当空姐的小说 浏览:484
哈金小说落地在线阅读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