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都德的所有作品列表(包括短文诗集)越详细越好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
《磨坊书简》发表两年后,28岁的都德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获得了广泛声誉。
《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它们后来均编入作者的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小说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
B.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是
都德
都德(1840—1897)是法国作家。他生于一破落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度过,熟悉法国外省的风俗习惯与民间传说。他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这些地方。1857年,都德因父亲破产被迫辍学。后来到巴黎,开始文学创作。
1866年,都德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 作品用诗意的笔调抒发了浓郁的乡土之情。两年后,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书中充满了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
生活为他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1873)提供了素材。这个集子中的大多数作品反映了 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即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柏林之 围》叙述了普法战争期间发生在巴黎的一个故事。
虽然作者只是具体描写了儒弗上校临终之前的几次波折,但是人物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突出了爱国主题。战后,都德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等作品,主题 多反映法国第二和第三共和国时代资产阶级的生活。
都德是一位多产作家,除大量的小说外,晚年他还写有《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
C. 都德的小说是
《小东西》《月曜曰的故事》《磨坊文扎》《柏林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