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埃勒里 奎因的那部小说最经典
LZ如果喜欢推理小说,就应该知道奎因的国名系列,悲剧系列和“莱特镇”系列
都不能错过。最近刚看完奎因迷普遍反映不好的孪生之谜,还是觉得很精彩。
别的不说,《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埃及十字架之谜》《荷兰鞋之谜》是公认的经典。
后两部我不知道,但是前三部我看过,是绝对的经典。
理由如下:
《希腊棺材之谜》:最强悍的推理小说之一。
1.整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推理和分析案情,挑战读者的大脑。而且本书的推理绝对不是LZ见过的拼图式推理,而是奎因的数学式严谨推理,本书有一段很精彩的推理片段,很值得推荐。
话是这么说,但本书也有一些推理上的漏洞,所以尚未达到完美。
2.情节把握得恰到好处,本来奎因的小说在情节上不是有很大突破,但是这本恰恰做到了,而且还做到了以往的严谨式推理,实在不简单。
过和日本的推理小说比起来,情节的进度确实不够快。而我也有很不满意的地方,这本书虽然越看越精彩,但前三章确实有些无聊。我以前甚至听到有人说看不下去,不过现在想起来,只能怪奎因没起个有趣的开头。
所以LZ前三章一定要坚持看完,不然会错过经典的。
PS:因为本书是我目前的最爱,所以评价可能会高些,LZ可相应的把对本书的期待小一些
《X的悲剧》
本书的看点纯粹就是推理了,还有凶手几乎完美的犯罪。
但本书在叙事上确实有些乏味,前面差不多300页的篇幅在讲线索,只有30页的推理是本书的亮点,这个推理确实是强悍过头了,强悍得让我觉得前300页的煎熬没白费。不过有些推理小说评论家也确实说得有些过头,本书的推理可说是经典,但在情节和构思上就有些弱了。
《Y的悲剧》
本书是集推理,诡计,创新于一身的经典之作
1.本书有个很有意思的推理和一个强悍的反推理
2.LZ想必一眼就可以看出诡计,但是能把这个诡计发挥得这么好,想必LZ也没见过
3.奎因这次在创新上突破很大
LZ,施舍一下
❷ 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列表
奎因第一时期作品 The Roman Hat Mystery--1929《罗马帽子之谜》The French Powder Mystery--1930《法国粉末之谜》(法国香粉之谜,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The Dutch Shoe Mystery--1931《荷兰鞋之谜》The Greek Coffin Mystery--1932《希腊棺材之谜》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1932《埃及十字架之谜》The Tragedy of X--1932《X的悲剧》The Tragedy of Y--1932《Y的悲剧》The Tragedy of Z--1933《Z的悲剧》Drury Lane's Last Case--1933《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The American Gun Mystery--1933《美国枪之谜》The Siamese Twin Mystery--1933《暹罗连体人之谜》(孪生之谜)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 --1934《疯狂下午茶》(奎因冒险史)短篇小说集包括下列作品: The Adventure of the African Traveller(非洲旅行者)The Adventure of the Hanging Acrobat(吊死的特技演员)The Adventure of the One - penny Black(黑便士)The Adventure of the Beared Lady(有胡子的女人)The Adventure of the Three Lame Men(三个跛子)The Adventure of the Invisible Lover(隐形的仰慕者)The Adventure of the Teakwood Case(柚木烟盒)The Adventure of “The Two-heated Dog”(双头狗)The Adventure of the Glass -domed Clock(玻璃圆顶钟)The Adventure of the Seven Black(七只黑猫)The Adventure of the Mad Tea -party(疯狂下午茶)】The Chinese Orange Mystery--1934《中国橘子之谜》The Spanish Cape Mystery--1935《西班牙披肩之谜》奎因第二时期作品 Halfway House--1936《半途之屋》The Door Between--1937《生死之门》(日本扇子之谜,隔间的门)注:非国名系列The Devil to Pay--1937《恶魔的报酬》The Four of Hearts--1938《红桃4》The Dragon's Teeth--1939《龙牙》The New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1940《上帝之灯》,短篇小说集【包括:The Adventure of theTreasure Hunt(寻宝游戏)The Adventure of the Hollow Dragon(空洞的龙)The Adventure of the House of Darkness(黑暗之屋)The Adventure of the Bleeding Portrait(泣血的画像)Man Bites Dog(人咬狗)Long Shot(长射)Mind over Matter(心灵胜于物质)Trojan Horse(木马)The Lamp of God(上帝之灯)】奎因第三时期作品 Calamity Town--1942《凶镇》(又名《灾难之城》)There Was an Old Woman--1943《从前有个老女人》The Murderer is a Fox--1945《凶手是狐》(狐狸凶手)Ten Days' Wonder--1948《十日惊奇》Cat of Many Tails--1949《九尾怪猫》Double, Double--1950《双倍,双倍》(双面莱特)The Origin of Evil--1951《恶之源》The King is Dead--1952《王者已逝》Calendar of Crime--1952《犯罪日历》短篇小说集,【包括:The Inner Circle(圈内小集团)The Presidents Half Disme(总统的半角银币)The Ides of Michael Magoon(马古恩倒霉的日子)The Emperor's Dice(皇帝的骰子)The Gettysburg Bugle(葛底斯堡军号)The Medical Finger(医药手指)The Fallen Angel(堕落的天使)The Needle's Eye(针眼)The Three R's(三个R的秘密)The Dead Cat(死猫)The Telltale Bottle(故事瓶)The Dauphin's Doll(王储的玩偶)】The Scarlet Letters--1953《血色的信》(猩红色的信)The Glass Village-- 1954《玻璃村庄》Q.B.I. --1955《奎因调查局》(QBI:奎因调查公司)Inspector Queen's Own Case--1956《奎因探长自己的案子》The Finishing Stroke--1958《最后一击》奎因第四时期作品 The Player on the Other Side--1963《另一方玩家》
(本书系Theodore Sturge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And on the Eighth Day--1964《然后在第八天》
(本书系Avram Davids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The Fourth Side of the Triangle --1965《三角形的第四边》
(本书系Avram Davids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Queen's Full--1966《奎因出击》A Study in Terror-1966《恐怖的研究》Face to Face--1967《脸对脸》The House of Brass--1968《铜屋》Cop Out--1968《逃避》Q.E.D. -- Queen's Experiments in Detection--1968《奎因的推理实验》The Last Woman in His Life--1969《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A Fine and Private Place--1971《美好的秘密之地》The Blue Movie Murders--1972《色情电影谋杀案》(本书由爱德华霍克代笔完成)The Tragedy of Errors and Others--1999《错误的悲剧》(未完成的小说大纲、短篇集以及纪念文集)The Adventure of the Murdered Moths--2005《被谋杀的飞蛾》(短篇广播剧集) 埃勒里·奎因的形象并不仅仅活跃在奎因的小说里。同时也出现在当时他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借此埃勒里这个充满魅力的侦探形象在美国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系列小说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漫画等。
广播节目
在1939年到1949年间,美国全部三个收音机网络都在播放广播节目《埃勒里·奎因冒险记》。到了1970年代,在各地播放的凑时广播《埃勒里·奎因的一分钟推理》每次播放开始都有这么一段宣言:‘我是埃勒里·奎因……’,接着在一分钟内叙述一个谜团。然后,电台怂恿听众去破解这个谜团,最先破解这个谜团的人将得到一笔奖金。
电视节目
海伦妮·汉夫的知名著作《查宁十字路84号》就是电视节目版的《埃勒里·奎因冒险记》,在杜蒙特(DuMont)电视网首播,但旋即又换到美国广播公司播出。在播映的初期,奎因一角由利伊·哈特(Lee Hart)演出,而在该演员去世后,改由利伊·鲍曼接演。在1954年,这部作品回到杜蒙特播映,并改由雨果·马罗主演。乔治·纳德尔则在《埃勒里·奎因继续冒险记》(1958-59)里扮演奎因,但在最后一个事件里,被换成由利伊·菲利普斯担当演出。
彼得·罗福特在1971年的电视节目─《埃勒里·奎因:别看背后》里,成为巨星。老牌演员哈利·摩尔根则扮演奎因的老爸奎因巡官;不过,在这个节目里,埃勒里·奎因却叫奎因巡官“叔叔”。
1975—1976年的电视连续剧《埃勒里·奎因》由曾负责《神探可伦坡》的William Link和Richard Levinson负责编写,并模仿奎因的早期风格。奎因由吉姆·赫顿出演,并由大卫·韦恩饰演其父,上演1940年代纽约的探案故事。Tom Reese演出奎因巡官的助手维利,是系列影集的固定班底之一(这个角色曾经在小说、广播与电视节目中出现,但在此影集出现前未被安排成主要的配角)。影集每集最后会由埃勒里(除去一集是由其父)召集所有嫌疑人齐聚一堂并指出他们中的真凶,而且这一幕之前,总是会有「向读者挑战」的宣言,大侦探奎因走进事件现场,并邀请观众亲自去破解谜团。许多媒体都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是埃勒里奎因为电视节目带来的最佳产物。2位编剧後来更是因《神探可伦坡和埃勒里奎因电视剧》(Columbo and Ellery Queen TV series)的贡献获得1979年爱伦坡特别奖。
电影
《西班牙岬角的秘密》(1935)——唐纳德·柯克饰埃勒里·奎因,盖伊·阿萨(Guy Usher)饰奎因巡官(演出作品《西班牙岬角的秘密》)
《橘子秘密》(The Mandarin Mystery)(1936)——艾迪·昆伊伦饰埃勒里·奎因,韦德·保特勒(Wade Boteler)饰奎因巡官(改编自《中国橘子的秘密》)
《大侦探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 Master Detective)(1940)——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的屋檐之谜》(Ellery Queen's Penthouse Mystery)(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与谋杀擂台》(Ellery Queen and the Murder Ring)(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与完美犯罪》(Ellery Queen and the Perfect Crime)(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敌方密探遇上埃勒里·奎因》(Enemy Agents Meet Ellery Queen) (1942)——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千钧一发》(A Close Call for Ellery Queen) (1942)——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给埃勒里·奎因的拼命机会》 (A Desperate Chance for Ellery Queen)(1942)—— 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因, 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La Décade prodigieuse》(1971)(英译《Ten Days' Wonder》)(十日奇迹)─—克洛德·查布洛尔执导,巨星安东尼·帕金斯与奥尔逊·威尔士演出(以《十日惊奇》为蓝本,但剧中没有登场任何侦探)
《配达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纸》(1979)(英译《The three undelivered letters》,中译《信札疑云》)─— 由日本导演野村芳太郎执导(以《灾难之城》为蓝本,但没有任何侦探登场)
其中,妮基·波特(Nikki Porter)一角原本只登场于电影版的故事,而没有登场在任何长、短篇小说;直到《There Was An Old Woman》(1943)中的一个角色(奎因的调情对象)主动改名为妮基·波特,并担任奎因的秘书,妮基·波特出现在之后的小说与作品里。有人推测此举是为了将1940年到1942的电影间,两人的爱情原素放到小说之中。
❸ 埃勒里·奎因的人物影响
丹奈和李的一生的文学成就,无疑以“埃勒里·奎因”系列为最高。该系列跨越四十个春秋,规模宏大,品种繁多,而且大多数为畅销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赢得了许多奖项,如爱伦·坡奖、美国神秘小说家协会大师奖,等等。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发端于1920年延续至1940年代。这时期出现了相当多著名的作家,成就了侦探小说的一个个高峰。而其中以黄金时代三巨头最为耀眼,至今仍然让人怀念。那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约翰·迪克森·卡尔。安东尼·布彻甚至说:“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奎因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再版,销量超过2亿册,其影响可见一斑。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埃勒里·奎因曾先后五度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在历次“历史上最伟大的10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均榜榜有名。
1941年,奎因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按他的话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例如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博尔赫斯的处女作就发表在该杂志上。时至今日,《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依然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成影响力最大的推理文学杂志。
身为一个成功的系列推理小说作家,埃勒里·奎因不只是一个笔名,他已然成为推理小说中的英雄。埃勒里·奎因的作品衍生出一系列的电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奎因也是卓越的推理小说历史学者,并编辑数本短篇故事选集,如《福尔摩斯的恶运》。他们在《现代图书馆丛书》里994页的选集里所作的《101年的娱乐,优秀的推理故事,1841-1941》,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许多年来被不断重复印制。这对表兄弟因为对推理小说的巨大贡献,在1961年得到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殊荣。
194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获得MWA埃德加第一届最佳广播剧奖;1948年,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获得埃德加奖最佳短篇奖;1950年,获埃德加最佳短篇奖:1961年,埃勒里·奎因获得爱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Iona学院授予给奎因哥伦比亚侦探小说奖(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1979年4月17日,丹奈被Carroll大学授予名誉博士,颁发了人文学博士证书;1983年,MWA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大师级人物,埃勒里·奎因尝试了推理小说几乎所有的可能性。为推理小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一个内心燃烧着黄金时代火焰的人。挑战不可能犯罪的题材是奎因的一种特殊的爱好。他的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经典地位不容忽视。中短篇的不可能消失作品较多。设计也非常精妙.每一部都非常好看。奎因借此表达了自身的能力、技巧和骄傲。
❹ 埃勒里奎因的小说有哪些被拍成电影
《西班牙岬角的秘密》(1935)—— 唐纳德·柯克饰埃勒里·奎恩,盖伊·阿萨(Guy Usher)饰昆恩巡官(演出作品《西班牙岬角的秘密》)
《橘子秘密》(The Mandarin Mystery)(1936)—— 艾迪·昆伊伦饰埃勒里·奎恩,韦德·保特勒(Wade Boteler)饰昆恩巡官(改编自《中国橘子的秘密》)
《大侦探埃勒里·奎恩》(Ellery Queen, Master Detective)(1940)——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埃勒里·奎恩的屋檐之谜》(Ellery Queen's Penthouse Mystery)(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埃勒里·奎恩与谋杀擂台》(Ellery Queen and the Murder Ring)(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埃勒里·奎恩与完美犯罪》(Ellery Queen and the Perfect Crime)(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敌方密探遇上艾勒里·昆恩》(Enemy Agents Meet Ellery Queen) (1942)——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埃勒里·奎恩千钧一发》(A Close Call for Ellery Queen) (1942)—— 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恩,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给埃勒里·奎恩的拼命机会》 (A Desperate Chance for Ellery Queen)(1942)—— 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恩, 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昆恩巡官
《La Décade prodigieuse》(1971)(英译《Ten Days' Wonder》)(十日奇迹)─— 克洛德·查布洛尔执导,巨星安东尼·帕金斯与奥尔逊·威尔士演出(以《十日惊奇》为蓝本,但剧中没有登场任何侦探)
《配达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纸》(1979)(英译《The three undelivered letters》,中译《信札疑云》)─— 由日本导演野村芳太郎执导(以《灾难之城》为蓝本,但没有任何侦探登场)
其中,妮基·波特(Nikki Porter)一角原本只登场于电影版的故事,而没有登场在任何长、短篇小说;直到《There Was An Old Woman》(1943)中的一个角色(昆恩的调情对象)主动改名为妮基·波特,并担任昆恩的秘书,妮基·波特出现在之后的小说与作品里。有人推测此举是为了将1940年到1942的电影间,两人的爱情原素放到小说之中。
❺ 埃勒里.奎因的资料
埃勒里·奎因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故事中的埃勒里·奎因,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❻ 埃勒里·奎因有哪十大经典作品
1、《罗马帽子之谜》(1929)
这是奎因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奎因系列贯穿国名中的主旨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并培养了我怀疑一切的习惯,这就是任何奇怪之处,必有原因。而这点,在罗马帽子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剧院内的谋杀,嫌疑人数量的巨大,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一切都要靠推理,只有推理,才能走出迷雾,迅速锁定凶手。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又名《法国香粉之谜》)(1930)
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的成为历史经典了。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
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可恨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居然推理这么简单。
在享受这个落差的同时,我静静的开始了我的奎因探索之旅,并一本本看了下来。作为奎因对我的启蒙作品,我自然万分怀念。而作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的确是不无道理的!
★4、《希腊棺材之谜》(1932)
堪称黄金时代最曲折最离奇的作品,挑战读者的智力和耐力到极限,一案四破,精彩异常。虽然当时读的过程很长,但是我都一直忍了下来,并收获了最终的果实。记住本书在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但是一定要读“足本”,不要读简写版,会丢掉很多东西。这本集中也能看到奎因巨大的成长!
★5、《埃及十字之谜》(1932)
曲折离奇的四起无头命案,哥特式的谜团和作案现场,复杂迷离的故事情节,挑战理智到极限的作品,也是我心中黑名单上前十名的作品。在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可惜本书大陆没有出版!
★6、《X的悲剧》(1932)
什么叫完美?这就叫完美!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杀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多勒鲁·雷恩的初登场。这部小说汇聚了太多构成完美的元素,使本书当之无愧的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作之一。
★7、《Y的悲剧》(1932)
相比与《X》的那种平均的完美,《Y》则是一种突兀的完美。《X》的每个完美的要素重量都比较平均,而《Y》却在拥有相当多称得上完美的推理小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让人震惊的东西!这是一部华丽的解谜小说,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推理故事。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梦幻”般的推理小说。
★8、《美国枪之谜》(1933)
本书的诡计比较惊人,但是还是被我看穿嘿嘿。但是如果不仔细分析,还是会落入怪圈,上作者的当。其实里面有稍稍有些不公平竞争的意味。这次嫌疑人场面要更宏大。
露天大剧场上的两万多名观众都是嫌疑人,而众目睽睽之下,牛仔被枪杀,经过严密的搜查,发现凶器居然不翼而飞。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真相是惊人的!!
★9、《孪生之谜》(1933)
封闭山庄的杀人模式,山火造成的恐慌和紧张,惊天的诡计手法,戏剧化的过程和结局。本书也属国名系列中的一部,原名《暹罗双胞胎之谜》(注:暹罗=泰国)
★10、《Z的悲剧》(1933)
故事情节相对平淡,凶手的推理也并不很难,最后一段的描写感觉有些做作,让人想起某些廉价的电影。但是谜团的构成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阅读重点:雷恩先生的人性展现!
★11、《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1933)一直没看到本书有多大的好评,但是我看的时候觉得非常过瘾。因为是最后一本,有些东西我的确有点先知先觉了,而这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看着短短出现两年但却深深吸引了我的侦探雷恩先生以那样的方式死去,胸中不免有一些忧伤和不舍。短短的四个故事,却在我心里刻下了一个完美的侦探形象,我真的很感动!
★12、《中国橘子之谜》(1934)
说真的,要不是因为那个密室,这部作品的分也许能高些。虽然贵为史上密室的前十作品,对于这个密室我却颇有些不以为然,也许我没理解到精髓吧。但是“所有不合理之处,必有原因”这句话,倒是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展现,通过本书,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里面描写中国人的镜头有些感觉莫名其妙了太过神秘,毕竟本身就是中国人吧。
★13、《疯狂下午茶》(又名《 奎因冒险史》)(1934)
包括11个短篇,属于严格黄金时代的解谜作品,每部小说都可以分开成一部极高水准的谜题,挑战推理的朋友不妨在奎因作解释之前停住,整理一下思维,挑战埃勒·奎因!
★14、《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
虽然怀疑自己喜欢的作家让我一度非常困惑,但是这部作品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没有感觉。推理过程可谓非常之简单,但是作者掩饰的还算不错。
★15、《半途之屋》(1936)
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时,埃勒里已经从纯粹的解谜走向了另一种分格。本期也是收到好莱坞和光面杂志的影响。但是情节却是非常完美,也有令人震惊的推理段子,让人大呼过瘾。以后的作品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个MM了……但是就推理和故事性,《半途之屋》绝对是精品。
★16、《生死之门》(1937)
太多的偶然和必然,就能构成难以破解的案件。本书也算是一宗密室杀人,而且复杂的超出想象,结尾一波三折,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是近期让我产生联想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中间作者一定程度上没有进行公平的竞赛。
★176、《红桃4》(1938)
这个故事比较具有故事性,可以说是非常之复杂,而动机却……落差比较大,让人觉得有些郁闷,凶手也没找到,不知道是我不行还是他们耍诈?
★18、《龙牙》(1939)
这个故事明显能看得出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而凶手我几乎是毫不费力的指了出来,因为线索实在太明显。奎因这段时间水平确实有所下滑,是收到了好莱坞的影响比较大,有些不太专心于创作。
★19、《上帝之灯》(1940)
这是一部中篇,讲述了一个房屋消失的诡计故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表演,虽然事先几乎被漏了底(各种卡通和日本的小说),阅读感依然很好。属于惊艳型的小说!
★20、《凶镇》(1942)
奎因转型的代表作,也是后期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更有预告杀人的诡计,而身份替换杀人手法更是应接不暇。
★21、《从前有个老女人》(1943)
这部作品完全不象转型后的作品,奎因也许在怀念黄金时代的那种纯净的感觉。完全的解谜作品,童谣城堡式的杀人,曲折离奇的情节,意外的结局。(典型的奎因式意外,没有看透啊……)
★22、《十日惊奇》(1948)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涉及宗教、英文字谜、世界观等等诸多因素,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是奎因事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奎因后期的生活和探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后面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到。
★23、《九尾怪猫》(1949)
应该说,这部小说符合奎因后期的所有特征,是典型的后期代表巨作。连环杀手是永远无法褪色的恐怖,一个连环杀手就能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犯罪心理学,连环杀手,很多精辟的论点,奎因精神态度的变化(由于《十日惊奇》的影响),都是本书的看点!
★24、《王者已逝》(1952)
不可能犯罪的杰作!密室之外众目睽睽下放出空枪,却导致密室内的“国王”中枪而死。没有灵异现象,没有不可解释的事,相信这一点,相信自己的推理!本书有些地方非常BT,让我有些郁闷,总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25、《犯罪日历》短篇小说集(1952)
活泼的人物构成,严谨的推理,非常不错的短篇。
★26、《玻璃村庄》(1954)
非常平淡的一篇,没有什么出色的谜题,也没有什么震惊的场面,诡计也比较平淡。
★27、《另一方的玩家》(1963)
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篇。而日本的一个我蛮喜欢的作家也尝试了这种模式,但是却有些像BT的心理学作品。相比之下,本书的谜团诡异富有吸引力,让我不确定到了最后。
★28、《然后是第八天》(1964)
是个相对平淡多了的案子。但是推理已经不是主要。本书充满了怪异空灵的气氛,一个莫名来到世外桃源的故事。前后充满了想象力。
★29、《脸对脸》(1967)
也是比较无聊的一篇,有些聒噪嘈杂,但是感动于奎因的父子情深!
基本上,国内已经有的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就大致介绍到这了,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完结。奎因的相当多的经典作品大陆出版社还没有引进,像《埃及十字架》《恶之缘》《狐狸杀手》《最后一击》等等,希望国内出版社继续努力。而我们读者,就尽情的享受奎因带来的推理乐趣吧!
如众所周知,埃勒里·奎因比范·达因晚三年。他在一九二九年带着他的处女作《罗马帽子之谜》,以彗星的姿态,在全世界侦探小说界登陆。除了他们两人以外,被人推崇为冷酷派始祖的达西鲁·哈梅特,同样在一九二九年以《血的收获》问世。也即在这个时代,长久甘拜英国小说后尘的美国侦探小说,开始抬头。
范·达因死后,达西鲁·哈梅特也搁笔了。只有埃勒里一个人在创作方面,于EQMM杂志上继续活跃着。
刚开始十年间,埃勒里写了一套以国名为主的丛书九篇,加上他以《隔间的门》为题,初名《日本扇子之谜》刊登在杂志上的一篇,一共十篇。
他的作品多采多姿,风格独特,跟老一辈的作家相比,真是一点也不逊色,所以,不但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也一直维持了很高的水准。他的《Y之悲剧》与本篇小说,就被评为可与范·达因之《主教谋杀案》媲美。范·达因就曾经说过:“长篇侦探小说的结构,如果要令读者感到深奥而有趣实在不容易,但埃勒里在这一方面却有惊人突破的表现。”可见范·达因对他的推祟。
埃勒里·奎因这名字,事实上是曼布雷特·李与弗雷德烈克·达聂两位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两人同在一九0九年出生于美国。埃勒里·奎因就是他们笔下一位聪明、敏锐的大侦探,相当受到读者的赞赏。有鉴于此,两人又联袂写下许多作品,如《法国白粉之谜》、《荷兰鞋之谜》,而当他们的杰作《埃及十字架之谜》问世时,埃勒里·奎因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与大侦探了。
以下就是这十篇著名的推理作品:
一、罗马帽子之谜
二,法国白粉之谜(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三、荷兰鞋之谜
四、希腊棺材之谜
五、埃及十字架之谜
六、美国枪之谜
七、暹罗双胞胎的秘密(孪生之谜)
八、中国橘子之谜
九、西班牙披肩之谜
十、日本扇子之谜(隔间的门)
以上十篇,以第三及第五部作品最受赞扬。构成这种国名丛书,不仅在书名上一致,在内容的精彩度,也维持了很高的水准,而且突破了以住美国侦探小说的窠臼,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埃勒里的作品与范·达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并不是抄袭,而是另一种挑战。一个没有真本事的作家,是绝对不敢作如此大胆的尝试,可见埃勒里对他自己文笔的肯定,也是他对前辈的迎战。
这几本书有一项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对读者展开挑战”。作者把解开谜题的关键,在全案结束之前,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可依此来找出罪魁祸首,和笔者一起斗智。因此,他的小说必须具备合理、富条理的架构,并且还要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但会使读者有参与感,也是造成案情高潮迭起的妙方。像本案中,从梅加拉的烟斗,掉落在山上小屋中末贴有标签的蓝瓶子,埃勒里所下的推理,不就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吗?
埃勒里实在不同凡响,不但制造了传统侦探小说的紧张气氛,更塑造出许多不同类型却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像这本小说里,可爱的老警官与爱子之间的亲情;年纪虽大却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亚多力教授,以及脾气暴躁的波恩警官,都是相当富有人情味的,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不但处理了大题材的案件,同时,也流露出他轻松诙谐的一面。这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创新,相信这一类的推理小说一定会拥有愈来愈多的读者。
❼ 埃勒里·奎因的介绍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 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 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从1929年到1971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的9部“国名系列”作品和4部“悲剧系列”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解谜推理小说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杰作。
❽ 埃勒里.奎因是谁(最简单的问题对于推理迷来说)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这对表兄弟对自己的作品中的谜题设置有着强烈的自信,他们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从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
❾ 埃勒里奎因哪本书里死的是一个医生
半途之屋不算的,《罗马帽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荷兰鞋之谜》《希腊棺材之谜》《埃及十字架之谜》《美国枪之谜》《暹罗连体人之谜》《中国橘子之谜》《西班牙披肩之谜》。以上9本是国名系列。因为这9本属于奎因第一时期作品。半途之屋(瑞典火柴之谜)《生死之门》(日本扇子之谜),虽然也有国名,但都属于奎因第二时期作品,一般认为不属于国名系列。
❿ 埃勒里·奎因的人物经历
1905年1月11日,曼弗德·利奥波夫斯基(Manford Lepofsky)生于纽约布鲁克林,Benjamin Lepofsky和Rebecca Wallerstein之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他的童年在布鲁克林度过;
童年的李有一段被他称为街头暴力(brutality of the streets)的困难时期,此时他开始通过书本寻求庇护。(时间不详)
1905年10月20日,丹尼尔·南西(Daniel Nathan)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Meyer H. Nathan和Dora Wallerstein之子;后来搬往纽约乡下的埃勒米亚(Elmira);
1917年,丹奈全家回到布鲁克林,住进娘家的房子;
1917年冬,丹奈左耳脓肿卧床,开始接触侦探小说,他的阿姨就在他的床头给他读阿瑟·柯南·道尔的《冒险史》,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1年,时值高中的第三学年,16岁的丹奈辍学打工以便补贴家用; 1926年,丹奈与Mary Beck结婚,育有2子;而大学毕业的李为自己找了一条通往广告业的路。
1927年,李与弗朗西斯(Frances Guihan)合作,为无声电影“Closed Gate”写了剧本;
1928年,李与Betty Miller结婚;丹奈成为纽约一家广告代理商的编辑和艺术主管;
1928年,二人历时3个月写出了《罗马帽子之谜》,作为当时McClures杂志和Lippincotts书屋联合主办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参赛作品,原本应获首奖,因杂志社突然倒闭,继任者将奖授予了别人;
1929年,Stocks出版社(Lippincotts书屋)将《罗马帽子之谜》出版,共发行8000册;
1930年,创作了《弗兰西寓所粉末之谜》,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为他们以后坚持创作埋下伏笔; 1931年,二人正式放弃工作,改为专心写作,预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
1932年,二人发表四部长篇侦探小说,两部以“埃勒里·奎因”名义发表的《希腊棺材之谜》和《埃及十字之谜》,两部以“巴纳比·罗斯”名义发表的《X的悲剧》和《Y的悲剧》。四部堪称解谜推理的经典作品;
1932年,二人带着面具在哥伦比亚大学等会场展开辩论,当时人们以为埃勒里·奎因就是S.S.范·达因,而巴纳比·罗斯是Alexander Woolcott,实际上在《罗马帽子之谜》的序言中奎因就留下线索告诉读者罗斯其实是奎因的分身;
1932年,在《X的悲剧》中首次使用临终的线索,此后在1933年的《孪生之谜》中将“临终的线索”带入埃勒里系列,并成为奎因的标志性诡计;
1933年10月,二人创建月刊杂志《神秘联盟》,遗憾的是维持了4期(第5期出好但没有发行)就夭折了;
1932年-1935年,二人一共创作了6部奎因系列小说,另有四部署名为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悲剧系列,塑造了哲瑞·雷恩这样一位睿智的老人;
1934年6月,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简写版发表在光面杂志《红皮书》(Redbook)上,同年10月期的《红皮书》刊登了奎因的短篇小说《疯狂下午茶》;
1935年,美国Liberty公司出品了首部埃勒里电影“The Spanish Cape Mystery”,Donald Cook成为首位扮演埃勒里的演员,并不成功,此后虽然多家电影公司拍摄了奎因电影(大部分不是基于原著改编的),但是都相当失败;
1936年10月10日,世人第一次知道奎因和罗斯的真面目,《出版家周刊》的《神秘的面具作家》一文揭示了二人身份; 1936年,《半途之屋》已经可以看到奎因受到的光面杂志影响;
1937年至1938年,奎因创作了《恶魔的报酬》(1937)和《红桃四》(1938),作为他们进军电影界的号角;此段时期他们的创作受到女性光面杂志的影响较大,失去了一些公平性和智力的激情;
1938年,丹奈利用自己的藏书主编了侦探小说选集《挑战读者》,此后致力于收集短篇侦探小说,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私人短篇侦探小说图书馆,后将藏品卖与得克萨斯州大学图书馆;
1939年4月7日,二人首次合作播出系列广播剧“Author! Author!”(Mutual广播网),持续到1940年2月12日;
1939年,丹奈全家搬到长岛的Great Neck;
1939年6月18日,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埃勒里·奎因悬疑广播剧”第一篇“The Adventure of The Gum-Chewing Millionaire”,使用了“挑战听众”的独特手法,此后二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广播剧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每周的广播剧一直延续到1948年;
1939年,丹奈写好一部小说的大纲,却发现情节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新作《无人生还》类似,不得不放弃;
1939年,《龙牙》成为奎因最后一部为了迎合电影及光面杂志而写的小说,奎因第二时期结束;
1930年代末期,奎因曾在好莱坞当过一阵子的编剧,这段在哥伦比亚、米高梅及派拉蒙片厂工作的期间,写了不少迎合好莱坞口味的剧本,包括为“瘦子”系列创作了一个故事,但大都被束之高阁,没有拍成电影;
1940年4月26日,366期(连载到375期)的《Gulf Funny Weekly》刊登了首篇奎因系列漫画“The Adventure of the Secret Partner”(根据广播剧改编);
1940年11月,一场车祸差点夺走丹奈的性命,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奎因逃过一劫,1941年初得以康复; 1941年,为了纪念埃德加·爱伦·坡《莫格街谋杀案》发表100周年,奎因选编了《101年的娱乐:伟大的侦探小说1841-1941》,这是史上重要的文选集;
1941年,侦探推理的顶尖杂志《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诞生,丹奈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直至今日,仍是这一领域的翘楚;
1942年,《凶镇》发表,开创了埃勒里·奎因的新纪元,形成了埃勒里·奎因自己的模式。奎因小说完成了从解决心智游戏到哲人侦探的转变,EQ进入巅峰时代;1942年5月,EQMM改为双月刊,不久改为月刊;
1942年,奎因出版《The Detective Short Story: A Bibliography》,一本研究短篇小说书目的专著,在当时很了不起;
1942年7月4日,经过三个月的求爱,李与Kaye Brinker结婚,后者是曾经奎因广播剧中的女演员,他们育有8个子女,4男4女;
1943年,丹奈受邀参加BSI(贝克街小分队,著名且相当严格的福尔摩斯迷协会)聚餐;
1944年,奎因选编《歇洛克·福尔摩斯失败史》,收录33篇小说,包括马克·吐温、欧·亨利等人作品,出版后遭到柯南·道尔之子埃德里安·柯南·道尔等人的反对;
1945年6月,丹奈的妻子玛丽因为癌症濒临死亡,并在当年去世;丹奈为了自己和两个儿子打算,坚强的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进行EQMM的工作;
1945年,包括埃勒里·奎因、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等人在内的一些侦探小说家聚集在纽约讨论一个专业侦探小说家的组织。于是后来成立了著名的“全美侦探小说作家协会”(MWA,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194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获得MWA埃德加第一届最佳广播剧奖;
1946年,奎因编辑出版《The Queen’s Award, 1946》,收录EQMM年度最佳短篇小说,此后几乎年年出版;
1947年,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成婚,后者因为Isadore Silverman医生死在二战而成为寡妇,后育有1子;
1947年4月,李和妻子因为广播剧的关系,随之搬到洛杉矶;
1948年,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唯一的孩子斯蒂芬·丹奈呱呱坠地;
1948年,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获得埃德加奖最佳短篇奖;
1950年10月14日,首部埃勒里系列电视片“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在Dumont电视台播出,持续到1951年;
1950年,丹奈成为BSI正式成员,受封“临终的侦探”(因为奎因小说中经常出现临终的线索);
1950年,获埃德加最佳短篇奖:“十年以来自始至终为《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服务”;
1951年,《Queen's Quorum, A History of the Detective/Crime Story》获埃德加特别奖,这本书精选了105本具有重要意义的短篇小说集加以介绍,是读者和收藏家按图索骥的好帮手,1969年出版了修订版增订至125本;
1951年,EQMM10周年特辑上奎因对Howard Haycraft的《Murder for Pleasure》(1941)中“读者选出的里程碑式侦探小说列表”进行了增补,推出了“HQ书单”(THE HAYCRAFT-QUEEN DEFINITIVE LIBRARY OF DETECTIVE-CRIME-MYSTERY FICTION),在推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后又再次增补,1956年推出最终版);
1953年,Little Brown出版社出版《金色的夏天》,署名为丹奈的出生名丹尼尔·南西,这是一本具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记叙了小丹尼尔在乡下的生活,其中包含一些丹奈写的诗;
1954年,斯蒂芬·丹奈因为脑部疾病夭折,这对于丹奈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1954年,Little Brown出版了《A Silver Anniversary Tribute to Ellery Queen from Authors, Critics, Editors and Famous Fans》,纪念《罗马帽子》出版25周年;
1957年,奎因出版《In the Queens' Parlor, And Other Leaves From Editors' Notebook》。这本书总共收录了五十则形形色色的文章,来源多半为EQMM的编辑手记。其中既有学术性很强的论文,也有轻松戏谑的散文。
1958年,埃勒里·奎因写完了《最后一击》,一个时代渐渐的画上了句号; 1961年,埃勒里·奎因获得爱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以研究、介绍奎因为主的杂志《The Queen Canon Bibliofile》(后更名为“The Ellery Queen Review”)出版,1970年停刊,由Robert Washer编辑;
1968年,Iona学院授予给奎因哥伦比亚侦探小说奖(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
1969年2月22日,《纽约时报》发表Israel Shenker为《罗马帽子》出版40周年作的访谈文章;
1969年,埃德加特别奖: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发行40周年;
1971年4月3日,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在New Milford去世。丹奈继续从事《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的编辑工作,此后没有丹奈发表过奎因的长篇侦探小说;
1972年,丹奈的第二位妻子Hilda Wiesenthal因为癌症去世;
1973年,Francis M. Nevins Jr和Ray Stanich合著了研究奎因广播剧的专著《The Sound of Detection: Ellery Queen's Adventures in Radio》(2002年出版了增订版);
1974年,Francis M. Nevins Jr.出版了研究奎因作品的专著《Royal Bloodline: Ellery Queen, Author and Detective》,获得当年的埃德加特别奖;
1975年11月,丹奈与Koppel Rose结婚,这是一位艺术家,她给了丹奈较为幸福的晚年;
1977年,丹奈去日本会见了松本清张、鲇川哲也等人;
1979年4月17日,丹奈被Carroll大学授予名誉博士,颁发了人文学博士证书;
1979年,NBC(国家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Ellery Queen”播出,持续到1976年,Jim Hutton扮演的埃勒里,David Wayne扮演理查德,较为成功;
1979年,日本松竹映画出品了基于《凶镇》的电影“配达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纸”(三封没有送达的信,但电影中的侦探不叫埃勒里),丹奈为此去日本参加首映式;
1980年10月后,丹奈身体情况开始恶化;
1982年9月3日,弗瑞德里克·丹奈在纽约White Plains去世;
1983年,MWA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1991年,丹奈的最后一位妻子Koppel Rose在爱尔兰科克市的一家医院去世;
1999年,EQMM出版双月合辑埃勒里·奎因特刊,纪念《罗马帽子》出版70周年;
1999年,为纪念奎因诞生70周年,《错误的悲剧及其他》一书出版,其中包括一部完成提纲却没有写成长篇小说的大纲,六部短篇以及各种评论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