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杨四郎最后怎么死的
杨四郎,名贵,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历史记载、戏曲小说、民间传说关于杨家将中的老四。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
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幽州战役,杨家诸子在杨业的率领下赴金沙滩谈判,结果被辽兵包围。杨家军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大郎延平被乱枪挑死、二郎延定血战殉国、三郎延辉乱马踏死。四郎延朗与部下冲出重围,却又遭遇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
四郎被辽将献于萧太后请功,四郎宁死不屈,慷慨陈词,大骂太后,但是未表明身份。萧太后很喜爱杨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得杨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四郎。四郎为报金沙滩血债,忍辱负重,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二,化名“木昜”。萧太后大喜,招为附马,将琼娥公主许配给四郎。
后来,佘太君挂帅征辽,延朗思母落泪,公主发现,追究情由,四郎实言相告,并请公主帮助出关探母,言明一夜即返。公主从萧太后处骗来令箭,延朗即赴宋营,与弟弟延昭,母亲佘太君及其发妻相会。时将天明,延朗恐误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坚决回至辽国。萧太后得知驸马乃杨家人,欲斩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辉。后助六郎打败辽国,返回汴京,在天波府郁郁而终。
『贰』 少年杨家将的杨四郎到最后有没有死
《少年杨家将》中的杨四郎到最后没死。他被大辽的公主救了,后被萧太后发现,公主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就施针让杨四郎失去了记忆。杨四郎就这样留在了大辽。
《少年杨家将》是由华谊兄弟影业和上海唐人电影共同出品的古装电视剧,卫翰韬等执导,胡歌、何润东、彭于晏、袁弘、陈龙等主演。
该剧以众人皆知的"杨家将"故事为蓝本,讲述了杨家鼎盛时期的故事,已于2006年9月26日在上海东方电影频道首播。
人物:杨延辉(四郎)
演员:何润东
年幼时随父母上战场,与父母在战乱中失散,被崔应龙收养并授以武功,成年後返回杨家,眼见杨家风光的背後是自己十多年的孤苦飘泊,无法释怀,本想偿还生育之恩後,与杨家断绝关系,後因在战场上与父兄并肩作战,终於化开误解。 金沙滩一役之后,被大辽公主所救,失去记忆,成为大辽驸马。
『叁』 杨家将中杨四郎 五郎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肆』 少年杨家将中杨四郎的结局
少年杨家将中没有说完,但杨四郎没死,26岁因郁闷而死
『伍』 在少年杨家将中的杨四郎最后怎么了,在历史中又是什么样的
在少年杨家将中,萧太后假意与宋室议和,将杨家军引至金沙滩,辽国十万大军早已埋伏,在潘仁美和辽军的种种阴谋之下,杨家将虽然个个英勇,但难敌辽军如潮水汹涌,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惨烈战死,四郎重伤身中剧毒不知所踪,之后被俘,四郎被辽人公主银镜所救。为保四郎性命,银镜不得已,让四郎失去记忆。
历史上各书对杨业七个儿子的名字记载互异,因此很难确定四郎的准确名字。四郎在《宋史·杨业传》中记为延环,《代县志》等书和元明杂剧以及小说中则为延辉、延昭或延朗,孰是孰非,已难考订。杨业儿子的事迹,仅延昭有较详记载,其它皆略。
据《杨业传》记业殉国后,宋朝廷封其诸子为官,长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四子延环等并为殿直。可见历史上杨业的第四个儿子确曾随共父兄一道参加过抗辽斗争,而且没有被辽俘虏的事,当然也不会有降辽的事,历史上杨四郎的事迹,仅此而已。
(5)小说杨四郎的结局扩展阅读:
在演义中,四郎被辽将献于萧太后请功,四郎宁死不屈,慷慨陈词,大骂太后,但是未表明身份。萧太后很喜爱杨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得杨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四郎。四郎为报金沙滩血债,忍辱负重,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二,化名“木昜”。萧太后大喜,招为附马,将琼娥公主许配给四郎。
后来,佘太君挂帅征辽,延辉思母落泪,公主发现,追究情由,四郎实言相告,并请公主帮助出关探母,言明一夜即返。公主从萧太后处骗来令箭,延辉即赴宋营,与弟弟延昭,母亲佘太君及其发妻相会。时将天明,延辉恐误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坚决回至辽国。萧太后得知驸马乃杨家人,欲斩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辉。后助六郎打败辽国,返回汴京,在天波府郁郁而终。
『陆』 杨四郎的结局是什么
杨门虎将中
四郎杀入昊天塔拿走众人骨灰,带着众兄弟一起回家。赛花布置酒宴,等待四郎回来。语嫣一身红袍,在高坡上,望着边关的方向,等待四郎回来。六郎快马赶往边境。四郎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长城边,此时守城的老兵发现了在城门上贴着的通缉犯一模一样的四郎,就在四郎长出了口气,终于要回家的时候,一支冷箭自老兵射出,四郎中箭倒地。白雪越来越多地覆盖上他的身体。远处是蜿蜒的长城,伸向远方,永无尽头。
但是历史上并无此人物。
『柒』 历史上的杨四郎是怎样的他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958—1014),本名延朗,幼随
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十年二十九岁,战
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 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
(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
二年(999年),契丹贵族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当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九月初,辽军攻遂城,杨延昭等人飞书告急,请求增兵为援。河北大将傅潜畏怯不敢出,遂城遂为辽军所困。于是,遂城城小无备,辽军攻围甚急。杨延昭虽指挥部队将他们一次又一次打退,而由于
亲临城下,自执桴鼓督战,矢飞如雨,危势并不稍减。城中守军不满3000,众心危惧,延昭则从容自若,悉发城中居民丁壮登城,被甲执械,日夜护守。一直坚持到十月间。时当初冬,本不甚冷,适值寒潮,气温骤降,杨延昭命城中军民汲水浇灌城墙,一夜之间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辽军攻城不下,只好绕过遂城进攻别处。这次战役结束后,杨延昭等即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特意召他询对
,并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咸平四年冬,契丹再发兵寇边,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设伏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待辽军攻城,即以少数骑兵自北诱之,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尽歼辽军。杨延昭以此功升任
,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居民为纪念这一胜利,因改羊山为杨山,或曰「藏兵山」。
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大举南侵,一直深入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宰相
信赖杨延昭等名将,力主抵抗。杨延昭当时上书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际,出兵取幽、易等州,但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杨延昭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订立后,杨延昭以为国耻,乃拒绝朝廷「勿伤北朝人骑」之命,与
、石普等痛歼辽军游骑不止。及辽军北退又不顾朝廷「勿追契丹」之命,独率所部万骑,进抵
边界,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景德二年杨延昭升任莫州
,并出知保州,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
杨延昭像他父亲杨业那样智勇善战,能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他前后守卫边境20多年,威名也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称之为「杨六郎」。他死后,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连敌方契丹人也举哀致敬。有子三人:传永、德政、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