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BL小说(最佳答案不限一个 好的回答会另开贴给分)
梨花烟雨有很多古代文,一对一的,她的十二妖精系列就是古代甜文,然后夏树熏的古代文也不错,看了很久,忘了名字,不过他们的文集都蛮好下的,然后:宝贝最无敌(小白)、孤然随风、邪尘、代嫁情郎、压寨夫人、陌路、系情线、天使J哑妻系列、你不爱我我爬墙(古今来回穿,搞笑)、韶华舞流年(强强、强推)、我的王妃是男人、萧府之败、土财主和大侠客,这些都好看,不过都是走深情路线,搞笑的不多,但是看了很不错。
『贰』 《骆驼祥子》的阅读题(含答案)
《骆驼祥子》阅读题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 族,北京 (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04年中考题)
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8.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1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阮明。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7.《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叁』 求解这篇推理微小说,有答案,看不懂
注意 “我” 之前选书的 那个书架 位于 图书馆的角落 角落按理说 是两面墙的夹角处 而 之后 我又 在 有与书架对面的人对视 那么你可以想一下 角落的书架对面 会有人吗?不知道 这样解释你能否听的懂
『肆』 求玄幻后宫小说,不低于8个女主。目前连载完结的都行,别复制其他答案,如逆天邪神。文笔一定要好。
神控天下,妖道至尊
『伍』 求小说名字,此问题长期有效,直到正确答案出现。我曾 2011年看过一本小说,讲的是:一天晚上,主角
这种在异界发生的小说看到不多。蒙一个,《昆仑》?
『陆』 有一个男孩靠搬砖生活,后来继承了一笔遗产,还得了几个未婚妻的小说叫什么 在线求答案。
一个小男孩父母去世早,分家产时,兄长们就给了他一只猫.小孩儿很发愁。较深名字 穿靴子的猫 《格林童话剧场》之《穿长筒靴的猫》 参考资料:
『柒』 书荒,需求大量书!给答案就给分。
《无处安放的婚姻》、《人人都爱我丈夫》挺符合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些许感人、些许搞笑!
《殇璃》、《明冬仍有雪》等雪灵之的小说都是慢虐的言情;同类风格的还有匪我思存的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来不及说我爱你》等。
《何以笙箫默》、《青青陌上桑》是很温情的小说,很感人,尤其是前者,顾漫写的,很是值得推荐啊!
《这么远,那么近》、《良辰讵可待》等晴空蓝兮的作品也是相当不错的!
于晴的《有女舜华》,很不错的哦!
还有《梦回大清》很好看的,有三部!(可能你看过了!)
再有就是《绾青丝》,是历史的、穿越的、架空的!
再推荐一个《柔福帝姬》,这个根据野史写的历史小说,个人比较喜欢!
(在推荐几个好的作者给你吧:叶落无心、天籁纸鸢、明月珰、皎皎、心雯)
『捌』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玖』 包袱阅读短文答案(小说)
1.包袱是指:在20年前举行毕业典礼时,他代表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觉得自专己的演讲得一塌糊涂,于属是他后悔着懊恼着生活了20年。
2.因为他害怕再失败,过去的一切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
3.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连接了不同的场景;与结尾相呼应,讽刺了包袱其实是主人公的心里在作怪。
4.动作描写,“头上的汗水”说明了他在叙说时很紧张,而“长长地吁了口气”则说明了他把事情都说出来了,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整个人轻松了!
5.文中的“他”爱后悔与懊恼,那些后悔,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芝麻琐事,甚至根本就没有的事,从中我体会到一个人应该要把自己的心胸放开点,这样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
6.一时的成败不足以论英雄,在失败面前,我们要不气馁,失败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教会了我们坚强,面对失败我们要豁达,这样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心里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拾』 求《一枚古金币》文章的阅读答案(问题在下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还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素来自尊心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聚会一次。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边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弄杯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了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众人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了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搜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搜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口袋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乎乎地走出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到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呢?”格兰汀嗔怪道。雷勃那呆滞的目光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问题如下:1.对小说第一段文字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点名雷柏绝不会是偷金币的人B.交代雷柏与战友的生活贫富差距悬殊,暗示雷柏悲剧的必然性C.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揭示了造成雷柏杯具的是战争D.交代了雷柏身世,为雷柏性格发展做铺垫 2.对小说情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故事开端,格兰汀的金币不翼而飞B.故事的发展,格兰汀决定抄身找金币C.故事高潮,雷柏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退了出去D.故事结局,雷波告诉格兰汀他偷了食物 3.文中加点词语“涨红”表现了人物怎样性格? 4.小说第一段中说:“弗朗科·雷柏自尊心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