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___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环境
社会生活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章回体和非章回体
❷ 10 个字可以写出什么样的微小说
首先我们来讲讲小说。小说是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描述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生活中较为多见,并且世俗所为接受的不限题材的文学方式。小说两字最早出于庄子。
微小说的基调可以是感人,可以是谐趣,可以是讽刺。以下提供几个参考例子。为了描述的全面,举几个基调不同的例子。
自从遇见他,一直很幸福。
再见时,以已物是人非
他爱她,但已与她无关。
现实太饿,吃掉了梦想。
余生请你指教。
6.梦杀人醒了,起床洗血手
7.我来贵单位学习。交学费
❸ 小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人物描写的角来度有正源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3)刻画人物的微小说扩展阅读:
人物描写的补充细节: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对比描写。多角度表现人物等。
1、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3、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4、工笔:细致写实。
5、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6、也要按照规定的主题突出中心,精彩结尾。
❹ 我写的一篇微型小说
表明,人类已经不是人,灭绝后而生的才是人
❺ 作文 外貌描写为主,小小说
我的老师叫张林丽,她一头乌亮浓黑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弯弯的柳叶眉下长着一双大眼睛,那双大眼睛好像有特异功能,又好像会说话似的,每当你做了不该做的事她那双敏捷的大眼睛就会顶的你,发出夹着慈爱的寒光。
有一次我们课外活动打沙包,我正玩的尽兴时,突然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跑到我们圈内乱跑,我推了他一把,他摔倒了并告了老师。张老师把我叫道身边,眼睛注视着我和蔼的说:“今天,你这件事情做得也太不应该了你怎么能去推到一个刚入学的小同学呢?他虽然顽皮可你也不应该这样,你可以跟他讲道理嘛!”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滴在胸前的红领巾上羞愧难当。
张老师的嘴使我终生难忘,从她嘴里票吹来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那么生动,像清甜的甘露汩汩流进我求知的干渴的心田。
张老师讲起课来总是那么生动有趣。记得一次作文课上在将描写人物外貌时,张老师就让我们观察她,同学们观察后有的说她眼睛的特点,有的说眉毛,有的说嘴,还有的说鼻子。听了我们的见解她总结道:“看来我虽然算不上美但她很有特点,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就写什么,所以一定要抓住特点仔细描写,写作时用一些我们学过的优美词语,不过你们千万别把我写得像个丑八怪啊!”她的话逗的我们哄堂大笑。你瞧在张老师的课上我们即学到的了知识又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这可都是她的功劳啊。
我喜欢张老师喜欢她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
❻ 求一篇描写人物出色的小小说
父亲的谎言
孙 欣
第一年参加高考,由于过度紧张,我发挥失常,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带着几分失落回学校复读,巨大的思想压力让我有些精神恍惚,人也明显地消瘦了许多。
每逢周末回到家里,父亲总是嘘寒问暖。面对父亲关切的眼神,我只好道出实情,说学习压力太大,这几个星期总是迷迷糊糊的,什么都没学到,这么下去,明年恐怕还是考不上大学。父亲听我说完,眼神暗淡了,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淡淡地叮嘱了母亲一句:“给二娃做点好吃的。”说完就出去了。
到了晚上,父亲带着一身酒气,东倒西歪地回来了,神情似乎有些兴奋:“二娃,我找后村的张瞎子给你算了一卦,卦上说你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还是个重点!”次日,母亲告诉我说,算完卦之后,你爹一高兴就请张瞎子喝了酒。当时,我也相信父亲是因为高兴才喝醉的,因为父亲平时很少喝酒。
从那时起,压在胸口的石头好像忽然被拿开了,一年的复读很快结束了,公布高考成绩那天,看到自己的分数超过了重点本科线,欣喜若狂,一路 回到家里,一进大门就 :“爹,张瞎子算的真准,我考上了,真的过了重点本科线!”父亲从屋里出来,脸涨得红红的,嘴巴张了张,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慢慢地转过身,那个瞬间,我分明看到父亲的脸上流下两行浊泪……
后来母亲告诉我,张瞎子并没有说我能考上大学,而是说我没有上大学的命,是父亲怕我没信心读书,才编了个“好卦相”骗我的。当然,父亲也没请张瞎子喝酒,而是一个人在小卖部喝了顿闷酒。
学过《心理学》后,才知道父亲编造的“好卦相”是一种“心理暗示”,父亲的做法又是一种“压力转移”,在那一年里,是父亲把我背负的“高考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给了我一个轻松的精神状态,让我顺利地通过高考。我只想说:感谢父亲,感谢那充满父爱的谎言!
❼ 如何写微小说求答案
微小说短小精炼,要用最短的语句陈述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好的微小说不仅短回而且故事情节也出答人意料,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要写好微小说也是很难的,首先要有好的文笔以及较强的构思能力,然后就可以慢慢尝试,写的多了就会写了,量变引起质变嘛。。都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见谅~希望对您有用~~~
❽ 小小说(刻画人物)
我三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十二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嫂子说媒,对方是一个死了老婆的屠夫,家境不错,人也结实。嫂子问了一句,“带着康明行吗?”那个穿红戴绿的媒婆便再也没有登门。此后,又有几家相继来说媒,嫂子始终只有一个要求,带着康明可以,不然就不行。
嫂子是殷实人家的女儿,当初嫁给大哥时,遭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甚至要和她断绝关系,可是嫂子仍然嫁了过来,她看重的是大哥的人品。
大哥去世后,嫂子没少受娘家人的奚落,逼她早日改嫁,她那蛮横的弟弟甚至扬言要烧了我们的房子。嫂子还是那句话,“改嫁可以,必须带上康明。”尽管嫂子美丽贤慧,但谁家又愿意她拖着个累赘嫁过去?她的家人气得直跺脚,再也很少来往。
嫂子在一家毛巾厂上班,一个月才一百多块,有时厂里效益不好,还用积压的劣质毛巾充作工资。那时,我正念初中,每个月至少得用三四十块。嫂子从来不等我开口要钱,总是主动问我,“明明,没钱用了吧?”一边说一边把钱往我衣袋里塞,“省着点花,但该花的时候不能省,正长身体,多打点饭吃。”
我有一个专用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嫂子每次给我的钱,日期和数目都一清二楚。我想,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嫂子的养育之恩。
中考之前,我对嫂子说,“嫂子,我报考了中专,可以早一点出来工作。”嫂子一听,愤怒地看着我,“你怎么能这样,你将来要考大学的。不行,得给我改过来。”第二天,嫂子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去找老师,硬是将志愿改了过来。
我顺利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嫂子得知消息,做了丰盛的晚餐庆贺,“明明,好好读书,给嫂子争口气。”嫂子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很沉重。
第二天,嫂子是红肿着眼睛回来的。我问她怎么了?嫂子沙哑地说了声,没事儿,刚才让沙子撞进眼睛里了。说完赶紧去打水洗脸。第三天她弟弟过来嘲讽她我才知道,嫂子为了给我筹集学费,去向娘家借钱,被娘家人赶了出来。
看着嫂子还有些浮肿的眼睛,我说,“嫂子,我不念书了,现在文凭也不那么重要,很多工厂对学历没什么要求……”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嫂子一巴掌打了过来,“不读也得读,难道像你哥一样去挖煤呀!”嫂子朝我大声吼道。嫂子一直是个温和的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发火。
那段时间,嫂子总是回来很晚,每次回来都拎着一个大编织袋,疲惫不堪。我问她袋子里装的什么,嫂子始终不给我看。有一天晚上到同学家取书,远远的看见路灯下蹲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面前铺着一块白布,上面摆满了鞋袜、针头线脑什么的。是嫂子。
我没有走过去“揭穿”嫂子。我远远的看着她时而躬着身和别人讨价还价,时而把零碎的钱理了又理。昏暗的灯光下,嫂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十一点半,嫂子才提着编织袋回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脸疲惫,却绽满笑容。看见我坐在桌前温书,走过来摸摸我的头,“明明,饿了吧?嫂子做饭给你吃。”我背对着她点点头,不让她看见我眼里盈满的泪。
那天晚上,嫂子晕倒在了厨房里。我听见轰隆一声之后冲进厨房,她侧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我赶紧将她背往医院。
医生说嫂子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贫血,加上劳累过度才导致晕厥。我要在医院照顾她,被嫂子轰了出来,“快回家温习功课,就要开学了,高一是很关键的一年。”
嫂子住了一天院就回家了,脸色仍然苍白。但她照常上班,晚上依然拎着那只编织袋去摆地摊。我实在忍不住,跑过去一把将编织袋夺了下来。嫂子似乎知道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微笑着对我说,“明明,还差一点,再挣些就够了。”说完轻柔地从我手里拿过编织袋,斜着肩膀走进夜色。
靠嫂子每晚几块几毛地挣,是远远不够支付学费的。嫂子向厂里哀求着预支了三个月的工资,还是差一点,她又去血站卖血。嫂子本来就贫血,抽到300cc的时候,护士实在看不下去,才自作主张地拔了针头。这些嫂子都不曾说,是后来那位护士——我同学的姐姐说的。
嫂子亲自把我送到学校,办理了入学手续,又到宿舍给我铺床叠被,忙里忙外。她走后,有同学说,“你妈对你真好!”我心里涌过一丝酸楚,“那不是我妈,是我嫂子。”同学们吁嘘不已,有人窃语,“这么老的嫂子?”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家离学校很远,每个月我才回去一次。每次回去,嫂子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临走还做好多的菜,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告诉我哪些要先吃,哪些可以后吃。每次都是看着客车走远,嫂子才放下挥动的手。而每次回家,都发现嫂子又比上次苍老了许多。
发现她头上竟然有了白发时,我念高二。为了供我上学,嫂子不光在外面摆地摊,还到纸箱厂联系了糊纸盒的业务,收摊回来或者遇上雨天不能外出摆地摊,她就坐在灯下糊纸盒。糊一个纸盒四分钱,材料是纸箱厂提供的。那次回家,看见她在灯光下一丝不苟地糊着,我说,“嫂子,我来帮你糊吧!”嫂子抬起头望了我一眼,额头上的皱纹像冬天的老树皮一样,一褶一褶的。失去光泽的黑发间,赫然有几根银丝参差着,那么醒目,像几把尖刀,锋利地插在我的心上。嫂子笑了笑,“不用了,你去温书吧,明年就高三了,加紧冲刺,给我争口气。”我使劲地点头,转过身,眼泪像潮水一样汹涌。嫂子,您才二十六岁啊!
想起嫂子刚嫁给大哥的时候,是那么年轻,光滑的脸上白里透红,一头乌黑的秀发挽起,就像电视里、挂历上的明星。我跑进屋里,趴在桌上任凭自己的眼泪扑簌簌直落。哭完,我拼命地看书、解题,我告诉自己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嫂子好好读书。
我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嫂子买了很大的一卷鞭炮,长长的一溜铺在地上,像条红色的火龙。嫂子点燃一支香,递给我,“明明,你去点鞭吧!”我接过香,就像接过嫂子所有的期盼和祝福。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引来了四乡八邻的人们。
那天,嫂子的爹娘还有弟弟也来了,站在人群中。嫂子看见他们,走了过去,扑在她母亲肩上,失声痛哭。晚上,五个人围着一张桌吃饭。她弟弟拍拍我的肩膀说,“康明,你真该好好读书。”
我挨个敬了嫂子的家人,真诚地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好嫂子。最后敬的是嫂子,她站起身,笑着说,“明明,一家人,就不要跟我客气了!”
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比在高中轻松得多,每年我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助学金。而且,还有许多课余时间去打工,半工半读,基本不需要家里的钱。嫂子却仍然每个月寄钱给我,要我吃饱穿暖,注意身体。某一天我对着那个记载着嫂子每次给钱的笔记本时,突然恨起自己来。嫂子给予我的,岂是一个笔记本可以记载?我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将笔记本撕得粉碎。
大三没念完,我就被中关村的一家IT公司特招了。我将消息电告嫂子时,她激动不已,在电话那头哽咽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嫂子也不用为你操心了。康英也可以安息了。”
我突然迸出一句话来,“嫂子,等我毕业了,回来娶你!”嫂子听完,在那边扑哧笑出了声,“明明,你说什么混帐话呢!将来好好工作,争取给嫂子讨个北京弟媳。”我倔强地说,“不,我要娶你。”嫂子挂断了电话。
终于毕业了,我拿着公司预付的薪水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时,嫂子已经备好了饭菜,只等我回来。饭桌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见我回来,嫂子说,“康明,快叫张大哥。嫂子以后就去跟他过了。”那个男人站起来,和我握手,一边啧啧地说,“真不简单,大学生呢!”我和他只握了两秒钟,就跑到房间里去了。
那天晚上,我没有吃饭。躺在床上一遍遍地在心里问,“嫂子,为什么,为什么不给我照顾你的机会?”
没过多久,嫂子和那个姓张的男人就结了婚。我去了,喝了很多酒。嫂子也喝了不少,隐约听见她对别人说,“看,这就是我弟弟康明,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呢!在北京工作。”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
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我不能时常回家,只将每个月的工资大半寄给嫂子,可每次嫂子都如数退回。她说,“明明,嫂子老都老了,又不花费什么,倒是你,该攒点钱成家立业才对。”还时不时给我寄来家乡的土特产,说,“明明,好好工作,早些成家立业,等嫂子老了的时候,就到你那里去住些日子,也去看看首都北京,到时可别不认得老嫂子啊!”
我的眼泪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开来,我亲亲的嫂子,弟弟怎么可能忘记您?!
❾ 感人的微小说有哪些
《我的晚年》,《最大的炫耀》,《轮回》,《暗恋》,《借钱》,《私奔回》,《答雪》,《雨还在下》,《大餐》,《摘星人》。
❿ 光速要一篇细节或人物描写的小小说
小小说《老刘》
--------------------------------------------------------------------------------
老刘不算太老,应该说不算老,无论是年龄还是长相。之所以叫他“老刘”,有三个原因。一是叫老刘透着尊敬。二是他这么多年在科里,啥职务也没有,算老人儿了。三呢,就是他的心态确实有点儿老。
老刘很老实,不,是很窝囊,他下班就回家,集体聚餐也是早早地回去。现在的公家人谁不纸醉金迷,他偏不。按说,这样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应该受到一种尊敬,最起码吧,也该得到个口头的表扬什么的吧,可惜在科里从没人针对这一点赞扬他。
单位也就单位吧,回到家里老婆也没有因为这一点就待见他。有次,他对现在到洗头房等地方去潇洒的人嗤之以鼻,老婆却说:“有本事你也去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地回头盯着老婆有些扭曲的脸。老婆又补充道:“别人去那是交际是有本事是又魅力,你懂吗你!”他忽然觉得自己很无能,头知趣地垂下来。
在办公室,他就这件事与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王讨论了一番。老王似乎感到很兴奋,老刘有些莫名其妙。老王号召全科的同志重点对老刘扶贫,帮他转变观念,于是大家讨论去哪里潇洒,老刘这才开了耳,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开了洗头房,可并不洗头。大城市里潇洒的地方似乎叫茶楼或叫咖啡厅,小地方干什么都实实在在,没有假高雅。
到了洗头房,当然没有洗头,因为根本就没有洗头的家伙什。几个人领着各自的小姐就进了包间。据老刘说,他只是拉拉小姐的手,小姐给他讲了一晚上“情趣笑话”,他什么也没有做。同事笑着打断他,说不要紧。他很是忐忑不安地回了家,奇怪的是老婆不但没有因为他回来晚责怪他,反而对他招待很周到,他很奇怪,也很高兴。
在单位里,同事们开始同老刘探讨潇洒问题,还说他变年轻了。老刘也常常跟着出去潇洒,他常对自己说,能有人听自己述说苦恼也确实不错。
碎嘴
老刘平时有些木讷,话不多,可偏偏是个碎嘴——不该说的乱说。有个领导似乎早就点出过他的这种毛病。
有一次,来了一个卖工艺品的,大家正忙着打价,老刘闯进来,一见工艺品,张口就说:“这种东西,一个朋友卖给我,优惠价40元一个。”抬头一看,大家怒目相向。原来,大家打价已经打到了25元。
这天,对桌的小张神秘兮兮地问老刘,认识一个叫胡霞的姑娘吧,她怎么样。老刘原先当过两天老师,教过胡霞,想都没想就说,那丫头长得很丑,忽然感到小张的神情不对,忙问怎么回事。小张倒也坦白,说他下个月就要与胡霞结婚了。哎,哎,直到现在胡霞叫老刘老师的语气还怪怪的呢?
上周在酒场上,老刘讲了一个领导的怪话,讲完后他有些后怕地看了看周围的人,确信没有领导的熟人和亲属,才放下心来。在上厕所时,老王提醒他别乱说,他说没事。老王告诉他,坐在老刘旁边的就是那位领导的表妹夫。
老刘回家自我批评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开始搜集整理县城领导干部的社会关系,结果下了一跳:不算干的、拜把子的,每个人通过不出五个人就能很亲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人们发现老刘的嘴更碎了,不过他再也不提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只说新闻和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