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小说茶馆结局

小说茶馆结局

发布时间:2022-01-16 03:26:16

1. 在老舍的《茶馆》这篇小说中,有什么细思极恐的情节吗

有好多让我们深思的地方,让我们一想起再与今天做一下对比,真的好多事都让我们接受不了,特别当时清朝的那些法律。

许多老百姓就被活活的饿死,老百姓们是不敢怒也不敢言,在当时几乎遍地都有耳目,稍有一句话说的不对就会被砍头,在许多时候老百姓们通过眼神交流,我们细细一读就感到令人打寒颤,要是发生在如今社会自己该怎么办。

2. 《茶馆》的结局是什么

老舍原著中最后的结局是:小刘麻子与沈处长准备将王利发的茶馆“没收”,版然后改造成一家俱权乐部,实则是用来收集情报的,就在小刘麻子跑去向王利发说这个“好消息”时,发现王利发已经上吊死了。

在谢添1982年拍摄的电影版中的最终结局是:落魄并且对今后生活毫无期盼的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人,在给自己洒完纸钱后,镜头画面定格于纷扬飘落的纸钱,然后全剧终。

3. 《茶馆》的主要人物及其最后的命运

《茶馆》主要人物及结局: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和他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只可惜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却始终无法抵御黑暗的旧中国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最后他安顿好家人,与多年结交的友人相互道别之后,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然后悬梁自尽——安然了结了一生。

2、常四爷,他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开始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最后常四爷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地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头”,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悲愤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3、松二爷,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4、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秦仲义天真地以为用经济竞争的手段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经过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彻底破产。

晚年心如死灰的秦仲义到老年却悟出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不能干好事!”

(3)小说茶馆结局扩展阅读: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这些都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本剧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4. 与《茶馆》一样,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更大篇幅的描写了“坏人不得好死”的结局,请问你怎么理解

《四世同堂》被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真实的反映了北平人民在异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首、苟且敷演、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理透剔的反省,提供了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今日的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弱质心理,也会从中受到奋起反抗的鼓舞,最终归于平静,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一切达成和解。"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5. 老舍的<茶馆>原著故事梗概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又过了三十年,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5)小说茶馆结局扩展阅读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它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的点和面,而是加入了纵深的时间轴,那是一个立体的时代的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二十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后的抗战胜利之后。

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着各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的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一个社会可以被老舍先生缩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馆之中,在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场的三个主角——王掌柜、秦二爷和常四爷,除了掌柜是在每幕都出场串起一个个故事之外。

松二爷和常四爷的生活变迁反而被放在了幕后。但是仔细咀嚼这几个人的遭遇,其实恰恰是最能反映那个动荡年代中人们的无奈。



6. 老舍茶馆小说卷主要内容

老舍的《茶抄馆》展示了戊戌变法袭、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小说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6)小说茶馆结局扩展阅读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作者: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7. 老舍的《茶馆》原著只有三幕吗

《茶馆》可以说是老舍的经典之作,每次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茶馆》在创作之初,其实是一部由老舍先生创作的名为《秦氏三兄弟》的作品的第一幕。经过曹禺和焦菊隐等北京人艺第一代艺术家的建议,老舍先生将这一幕进行扩充和改编,就是现在的三幕话剧《茶馆》。其中很多桥段是吸收了众多老艺术家的建议。比如,第三幕最后三老撒纸钱的桥段就是老舍先生听取了于是之老师“感觉结尾不够丰满”的提问后扩充的部分。所以说《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绝对称得上当之无愧。

《茶馆》真的很不错,享有很高的声誉,值得我们一看。

8. 茶馆之另类结局txt全集下载

茶馆之另类结局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在电视剧中,常四爷和松二爷的儿女的年龄明显不合理:常四爷的儿子喜贵在庚子年(1900年)看上去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就算再小也是十五六岁了,这样等到日本投降(1945年),他最起码也得六十多岁;松二爷的女儿二秀庚子年看上去虽然不大,但也有五六岁,这样日本投降她也有五十多岁了,这样写一群老头老太太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把他们几个的年龄写小了,大秀和二秀也不再是一母所生,希望再阅读时大家不要误解。;
公元1937年7月7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在这一天,卢沟桥响起了枪声,抗日战争于爆发。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将经历八年之久的亡国奴生活。北平,这座经历过无数炮火洗礼的古都,将迎来她最为悲惨的岁月。
时光荏苒,转眼间,北平已经沦陷了两年多。这一天,在德胜门外的荒郊,出现了一队送殡的队伍。
送殡队缓慢的行进着。队伍的最前面是各种执事和仪仗,中间是棺材,后面是送殡的亲友。除了仪仗队里不时的撒几张纸钱之外,整个队伍没有一点声音,……

9.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生平,结局

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

(9)小说茶馆结局扩展阅读: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它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的点和面,而是加入了纵深的时间轴,那是一个立体的时代的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二十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后的抗战胜利之后。

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着各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的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一个社会可以被老舍先生缩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馆之中,在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场的三个主角——王掌柜、秦二爷和常四爷,除了掌柜是在每幕都出场串起一个个故事之外。

松二爷和常四爷的生活变迁反而被放在了幕后。但是仔细咀嚼这几个人的遭遇,其实恰恰是最能反映那个动荡年代中人们的无奈。

10. 《茶馆》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剧情】

以王掌柜、常四爷、秦仲义三个 人物贯穿全剧,以北京一家祖传的大 茶馆——裕泰茶馆为开展剧情的场所; 描写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曰战 争胜利后三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事件。

通过进出茶馆的70多个人物形象,反 映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 艺术地展现了三个时代、50年之久的 历史图景,使读者和观众看到了“一 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本具有特别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语言洗练、雄劲而又 个性化,体现了作者幽默的艺术风格。

阅读全文

与小说茶馆结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极品修真强少有声小说下载 浏览:86
女局长的丝袜小说全集 浏览:430
穿越小说女主楚嫣然 浏览: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说推荐 浏览:473
玄幻小说中的最强神眼 浏览: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说 浏览: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说 浏览:291
写隋唐的穿越小说 浏览:631
小说推荐九库阅读 浏览:499
写刺客信条的无限小说 浏览: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说 浏览:695
神豪奶爸系统小说 浏览:420
qq阅读小说推荐 浏览:46
穿越重生女强架空完结小说排行榜 浏览:388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ppt 浏览:741
不败战神小说阅读 浏览:205
乌桓小说主角 浏览:195
破案刑侦小说排行榜 浏览:319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解析 浏览:250
巨肉的都市小说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