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乔瑟夫·乔斯达怎么死的
到第六季完结,那时候乔瑟夫也还活着,而且活到了92岁。漫画里是正常死亡的。
乔瑟夫·乔斯达,是《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中登场的人物。JOJO第二部《战斗潮流》的男主角,是第一部JOJO主角乔纳森·乔斯达的孙子,乔治·乔斯达二世的儿子,空条承太郎的外祖父,东方仗助的父亲。智商高超,善于猜测对方心理。
设定
JOJO第二代主人公乔瑟夫·乔斯达,他的身份是乔纳森·乔斯达的孙子。
他所面对的敌人:柱之男,是制造了石鬼面具的远古时代的超级生物,也是战斗的生物。这些敌人不仅有着强悍的肉体,而且有着罗马时代战士的思维和精神。可以说,乔瑟夫的故事是一部发生在古代帝国废墟上的,现代英雄与古代英雄战斗的伟大史诗,这种铁与血、灵与肉的搏击,正是乔瑟夫时代的主题。
人格
他的个性与英国绅士气息浓厚的祖父全然不同。有些轻浮、冲动,遇事首先考虑如何用尽量少力的方法解决。他有着与乔纳森同样充满了火热正义感的灵魂,加上与生俱来的波纹力量,令他注定了不会作为一个普通人终此一生。而这一点,正是祖母艾莉娜最担心的(因此不想让乔瑟夫接触波纹)。
乔瑟夫·乔斯达也是整部JOJO中活得最久的JOJO,乔瑟夫直到第六部(石之海)最后神父重置世界的时候乔瑟夫还是活着的。这正好狠狠的扇了史比特瓦根一巴掌,史比特瓦根曾经说过:JOJO家族的人都有短命的特质,这正好让乔瑟夫成了活得最久的JOJO。
角色能力
波纹气功
波纹气功
第一部中的招式,乔瑟夫在被吸血鬼围攻时用过。
在第三部开始波纹气功退居二线,乔瑟夫也很少使用(虽然本身是波纹的天才,但本人不喜欢努力,和女帝一战时有言说多年没用,因为波纹气功可以延缓衰老,所以身体老化是没有去修炼最好的证明)
替身能力
隐者之紫
“紫色隐者”外观类似荆棘,透过相机、电视等物品进行“念照”拍摄,有透视远方的能力,可用于沙子上将其变成地图,能用来操控电器。虽然替身六维很弱,但配以乔瑟夫的头脑和波纹气功也能成为强大的武器,从和DIO之战中能看出紫色隐者能作为波纹导体进行攻击(乔瑟夫在被DIO追杀时把紫色隐者当成绳子在建筑间移动)。
『贰』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概括
《弗兰肯斯坦》梗概
作品以四封信为开篇。
这些信件叙述了作者在北极探险时所遇到的一个怪人讲述的故事。
原来,这个人是瑞士贵族弗兰肯斯坦,他曾留学德国,研究电化学和生命,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先从尸体中寻找材料,然后进行组装,最后借助电化学方法予以激活。但是,本来全都是由好材料制造的、高达8 英尺的怪物在被赋予了生命之后,却变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得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其实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躲藏在山里并学会了使用火,并遇到隐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爷爷和一对青年男女,由此受到感动,开始热爱人类社会。怪物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时偷偷帮助盲爷爷打柴,并偷出书来自学了阿拉伯语和法语等各种语言,阅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大量文学和哲学名著,于是开始渴望艺术和爱情。但他同时又十分感慨自己现在的情况,认为“撒旦才代表我目前的处境”,强烈地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于是怪物潜入这一家中,发现只有盲爷爷在家,便与之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这时青年男女突然归来,小伙子气愤地把它打出门去。这严重地伤害了怪物的自尊心,他冷静后想到,自己与其向别人求情,还不如去找缔造者。但它刚一出现在大街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打骂,屡屡遭到大家的厌恶和恐惧,甚至有人朝它开枪。怪物终于丧失了最后一丝善良,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它的制造者。
从此阴影便开始笼罩在了弗兰肯斯坦身上。怪物杀死了他的弟弟,又嫁祸于女仆。弗兰肯斯坦赶到现场后,终于发现这些都系怪物所为,于是开始了对怪物的追逐,一直追到阿尔卑斯山上。怪物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得不到异性的爱。“我要获得一切”。因此它要求弗兰肯斯坦再为它造一个女人,然后两人一同远离人世。
弗兰肯斯坦开始同意了,但在造好通电的那一刹那,他突然产生了犹豫:如果它们真的恋爱繁衍,又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麻烦?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怪物看到这一切后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礼上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而这时弗兰肯斯坦也愤怒了,两人开始了互相追杀,一直追逐到北极……
最后的结局是,造物主弗兰肯斯坦在对作者讲述完这一切后终于死去,而这时从远方走来一个大个子,爬在放弗兰肯斯坦尸体的雪橇上忏悔,然后声称报仇结束,义无反顾地走向冰原……
『叁』 《范府大院》的大结局
《范府大院》的结局是:
范府上下正准备庆祝日本投降,彩三抱回了念春的尸体。税务局被封了,彩三的住宅变成了锄奸委员会。国民党军需处的韩处长成了锄奸会主任,亲自带人到范府抓走了彩三。
念人回家看到念春已死,和月娘抱头痛哭。玲子将发送念春的事交待完,便带着李全去打听彩三的情况去。彩三被国民党痛打,拒不承认自己是汉奸。
光文和念人得知彩三将以汉奸罪枪决,急忙赶到锄奸会澄清事实。没想到国民党却拒之不理。彩三挂着汉奸的牌子当街游街,路过范家门口。
彩三挺直腰板望着范家门口,玲子出门用一双信任的眼神含泪送别彩三,彩三开始了做牢受刑的日子,范府里只剩下小施工在玲子的照顾下渐渐长大。
北平解放后,老板蔡三为汉奸宣告无罪,并肯定色三是为国家、为抗日功勋大臣,将色三无罪释放。彩三终于敲开了家的门,凌子看着彩三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范三坟前,色三鞠躬,念人要投入新的战斗去,临别指示色三要再次撑起范家。全城的人都在街上庆祝胜利。
念人、玲子、施工高兴地加入了庆祝队伍。看着众人和凌子翩翩起舞的笑容,三色终于露出了希望的笑容。
(3)小说灵与肉结局扩展阅读:
摘要郭采三是范府大院的中心人物,是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人物。全剧通过郭采三的视角,贯穿了范府大院的兴衰。
他从范父的一个小仆人,凭借个人能力成为范父的管家。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强迫他做了税务专员。
然而,在地下老大蔡国强的领导下,他为中共八路军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然而,在国民党时期,他被定为北平的头号卖国贼。
北平解放后,共产党给了郭才三一次反攻。而他和小范家的妻子月娘、丫鬟菱子、范家大小姐念的人、二小姐念之间的感情纠葛。
它充满了灵与肉的搏击,故事跌宕起伏,悬念......最后,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走了不同的路。
『肆』 灵与肉大结局是什么,大结局,人物最终结局
揭匾仪式开始,整个七队都喜气洋洋,许灵均向大家表示七队整体入股,每个人都是公司的股东。众人欢欣鼓舞,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许灵均来到大学校园找姜文明,姜文明鼓励许灵均写一本书,许灵均告诉姜文明其实自己想了很多年,但书名没有想好。许灵均和姜文明看着远去的马车,看着连绵的贺兰山,姜文明突发灵感,建议许灵均给书起名《灵与肉》。
(4)小说灵与肉结局扩展阅读:
灵与肉剧情简介:
新中国诞生前夕,身为资本家的父亲抛弃了11岁的许灵均前往美国。60年代初因父亲是资本家而被错划成右派的许灵均(于小伟饰)下放贺兰山农场七队劳动改造,并与美丽善良的李秀芝(孙茜饰)结为夫妻。
在长达20年面对各种不公境遇的情况下,许灵均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将一批农村孩子培养成艺术人才,并影响了淳朴善良的七队职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灵均调回银川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为了证明文化的价值,许灵均成立影视公司,开发镇北堡,将其建成全国闻名的电影外景地,用文化的力量带领农场职工共同致富。
『伍』 牧马人为什么最后离婚了
牧马人大结局是没有离婚,许灵均送走父亲,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过的土地,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李秀芝身边。
《牧马人》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谢晋执导的剧情片,由朱时茂、丛珊领衔主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讲述了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影片评价
该片在艺术结构上颇见功力,精炼、简洁,层次分明。编导对故事情节的具体安排,做到了刚柔相辅,浓淡相则。片中对事件的叙述循着人物的生活历程,常于弯转回旋处抒发人物深沉、含量蓄之情。
片中许灵均的形象真实可信。电影的改编,就是好在围绕着许灵均与周围人的戏剧纠葛,能过一系列视而可见的对比的艺术手法,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深情。
『陆』 废都结局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
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是对废都之“废”的尖锐抨击,更直接也更酣畅!
作品结尾处那“呜呜”的鼓声,是老牛对这座城市绝望的叹息,对废都悲剧的挽歌。
这“呜呜”的凄调伴着醒目的“热烈祝贺古都文化节的到来”的横幅,更是从侧面衬托出废都之“废”。
拓展资料: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小说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小说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属“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故而引起较多的争议。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
该书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柒』 许灵均和秀芝是什么电视剧
许灵均和秀芝是《灵与肉》电视剧。
许灵均和秀芝是《灵与肉》的男女主。《灵与肉》是由中央电视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年代剧,由楼健执导,于小伟、孙茜领衔主演。
该剧改编自张贤亮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许灵均为代表的一代支边知识分子在艰难岁月中坚守梦想、扎根边疆的故事。
结局:
李秀芝许灵均的小日子蒸蒸日上,许灵均的父亲突然从美国归来,打算把许灵均接到美国,继承他的亿万财产,但是许灵均没有答应,打算在国内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最后许灵均调回银川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为了证明文化的价值,许灵均成立影视公司,开发镇北堡,将其建成全国闻名的电影外景地,用文化的力量带领农场职工共同致富。
『捌』 《灵与肉》的结局怎么样
我觉得《灵与肉》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大家观看影片到对影片的理解,可以无限畅想这个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
故事结局,男女主在一夜温存后醒来,阳光扑打着他们的笑颜,他们一起吃早餐,画面看起来非常温馨,这个时候镜头回到了鹅毛大雪的森林中,森林中没有了鹿白雪皑皑越来越白直到消失,他们以后会不会幸福就让我们脑洞大开的去想一想叭。
『玖』 <<儿子与情人>>结局是什么保罗真的与她结合了吗
《儿子与情人》小说主人公保罗的父母莫瑞尔夫妇。他们两人是在一次舞会上结识的,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婚后也过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但是,两人由于出身不同,性格不合,精神追求迥异,在短暂的激情过后,之间便产生了无休止的唇枪舌剑,丈夫甚至动起手来,还把怀有身孕的妻子关在门外。小说中的夫妇之间只有肉体的结合,而没有精神的沟通、灵魂的共鸣。父亲是一位浑浑噩噩的煤矿工人,贪杯,粗俗,常常把家里的事和孩子们的前程置之度外。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教育,对嫁给一个平凡的矿工耿耿于怀,直到对丈夫完全绝望。于是,她把时间、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转移、倾注到由于肉体结合而降生于人世间的大儿子威廉和二儿子保罗身上。她竭力阻止儿子步父亲的后尘,下井挖煤;她千方百计敦促他们跳出下层人的圈子,出人头地,实现她在丈夫身上未能实现的精神追求。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但拉大了她和丈夫之间的距离,并最终使之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影响了子女,使他们与母亲结成牢固的统一战线,去共同对付那虽然肉体依旧光滑、健壮,而精神日渐衰败、枯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们的统一战线给孤立无援的父亲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也没有给莫瑞尔家里的任何其他一个人带来好处。发生在父母身上那无休止的冲突,特别是无法和解的灵与肉的撞击重演在母亲和儿子的身上。相比之下,夫妻之间的不和对莫瑞尔太太来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精神上的折磨,因为她对丈夫失去了信心,而且本来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而与儿子,尤其是与二儿子保罗之间的情结,那种撕肝裂肺的灵魂上的争斗则给可怜的母亲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直到她郁郁寡欢,无可奈何,离开人世。对丈夫的失望、不满和怨恨使莫瑞尔太太把自己的感情、爱怜和精神寄托转向了儿子,或者说,莫瑞尔太太把自己经历过的精神磨难和一心要解决的问题“折射”到了儿子的身上,于是一场灵与肉的冲撞又在母子之间展开。没有让母亲扬眉吐气的大儿子死后,二儿子保罗就逐渐成了母亲惟一的精神港湾,也成了母亲发泄无名之火和内心痛苦的一个渠道。她爱儿子,恨铁不成钢,一个劲儿地鼓励、督促保罗成名成家,跻身于上流社会,为母亲争光争气;她也想方设法从精神上控制儿子,使他不移情他人,特别是别的女人,以便满足自己婚姻的缺憾。这种强烈的带占有性质的爱使儿子感到窒息,迫使他一有机会就设法逃脱。而在短暂的逃离中,他又常常被母亲那无形的精神枷锁牵引着,痛苦得不能自已。母亲的这种性变态使儿子心酸,惆怅,无所适从。有了母亲,保罗就无法去爱别的女人。在母亲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哀叹“我从来没有过一个丈夫”、一个“真正”的丈夫时,保罗禁不住深情地抚摸起母亲的头发,热吻起母亲的喉颈。这种“恋母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固恋”,使他失去了感情和理智的和谐,失去了“本我”和“超自我”之间的平衡。因此,保罗的情感无法发展、升华,他的性心理性格无法完善、成熟,从而导致了他一生的痛苦和悲剧。和女友米莉安的交往过程也是年轻的保罗经历精神痛苦的过程。他们由于兴趣相投,接触日渐频繁,产生了感情,成了一对应该说是十分相配的恋人。然而可悲的是,米莉安也过分追求精神满足,非但缺乏激情,而且像保罗的母亲一样,企图从精神上占有保罗,从灵魂上吞噬保罗。这使她与保罗的母亲成了针锋相对的“情敌”,命里注定要败在那占有欲更强,又可依赖血缘关系轻易占上风的老太太手下。幼年时期的“恋母”情结,使保罗成了感情上和精神上的“痴呆儿”。他虽然爱恋着米莉安,但却不能像一位正常的血肉之躯,理直气壮地去爱她。这不但使自己陷入了困境,也给米莉安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保罗见不到米莉安的时候会感到闷得慌,可是一旦跟她在一起却要争争吵吵,因为米莉安总是显得“超凡脱俗”或非常地“精神化”,使保罗觉得像跟母亲在一起那样不自在。当然,保罗只要跟别的女人在一起,灵魂就会被母亲那无形的精神枷锁控制着,感到左右为难,无法获得自由。在他和米莉安俨然像一对夫妇在亲戚家生活的日子里,保罗得到了米莉安的肉体,而在精神上,保罗仍然属于自己的母亲。米莉安只是带着浓厚的宗教成分,为了心爱的人做出了“牺牲”。所以,在那段日子里,他们也并没有能够享受青年男女之间本该享受到的愉悦。实际上,肉体间的苟合,只是加速了他们之间爱情悲剧的进程。保罗身边的另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女人同样是一个灵与肉相分离的畸形人。她生活在社会下层,与丈夫分居,一段时间内与保罗打得火热。保罗从这位“荡妇”身上得到肉体上的满足。然而这种“狂欢式”的融合,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一瞬即逝的结合。由于从米莉安身上找不到安慰,保罗需要从心理上寻求自我平衡,需要从性上证明自己的男性能力。由于从丈夫身上得不到满足,克拉拉也需要展示自己的魅力,从肉体上寻求自我平衡。在这一次次灵与肉的冲撞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个伤痕累累,肉体和精神均遭受了巨大的摧残。保罗的父亲在家里、在亲人面前永远成为格格不入的“边缘人”。保罗的母亲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过一个“真正的丈夫”,只能从儿子身上寻找情感的慰藉,而这种努力又常常被其他女人所挫败,后来心理、生理衰竭,得了不治之症,早早撒手人寰。米莉安虽然苦苦挣扎,忍辱负重,但并没有得到保罗的心,保罗直到摆脱母亲的精神羁绊,可以与她重归于好,永结良缘时,最终还是狠下心来,拒绝了她的婚求,孑然一人,继续做精神上的挣扎。只沉迷于肉体欲望的克拉拉也很快结束了与保罗的风流,回到性格粗俗、暴烈、无所作为的丈夫身边。可以说,在这些灵与肉的冲撞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沮丧、可悲的失败者,找不到一个最终的赢家。其实,在人们赖以繁衍生息的大自然被破坏,在人性被扭曲,在人类的和谐关系不断被威胁的社会中,灵与肉的争斗本来就是残酷无情的,到头来谁也成不了赢家,成不了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儿子与情人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英国〕
《儿子与情人》这部书很大程度上取材于劳伦斯的个人生活经验。后来的评论家们认为:这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莱尔和葛楚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但是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妻子葛楚德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她在资产阶级的教育下希望丈夫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但实际情况是“有三个月她完全快活满意,有六个月她很幸福”,然而这幸福感逐渐消失。
对丈夫的失望使葛楚德在精神上受到压抑,她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起初她钟爱威廉,不幸威廉早夭,于是她对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保罗则在幼年时崇拜母亲,长大后,他的恋爱生活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
保罗的女朋友米丽安崇拜精神生活,对肉欲反感,即便是她决定与保罗成为情侣的时候,她也是向上帝祈祷:“让我光荣地爱他吧,因为他也是你的儿子。”
而母亲葛楚德和保罗谈到米丽安时,保罗说:“你老了,妈妈,可是我们却年轻。”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葛楚德,她绝望地回答道:“是的,我非常知道——我老了。所以我得站开——我不再和你有什么关系了。你只要我侍候你,剩下的都是米丽安的。”最后葛楚德把头放在保罗的肩上,哭哭啼啼地说:“我可以容忍任何人,就是不能容忍她。”同样的一句话,劳伦斯的母亲也这样对他说过。
其实,米丽安的性格与保罗是水火不容的,把他们的分手归罪于葛楚德同样是不公平的。
保罗的另外一个女朋友叫克拉拉,她是一个注重感官生活的人,身上有风尘人物的气息,她给保罗以男欢女爱的欢乐。克拉拉向保罗揭示了男女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帮他打碎了他母亲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但克拉拉缺乏的是精神的一面,也不是保罗的理想伴侣,她的纵情给了保罗以压抑。
葛楚德早就看出来克拉拉与保罗势必分手,她对保罗说:“是的,我喜欢她。不过你会对她厌倦的,你知道你会的。”
与克拉拉分手后,保罗意识到并对母亲说:“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
葛楚德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以后怎样呢?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
“他急转身,向着城市的金色的磷光走去,他紧攥着拳头,闭着嘴。他不想追随他母亲,向那个方向走。他快步走向那发出听不清楚的嗡声的光亮的城市。”
保罗并没有找到答案。他到城市里做什么,怎样生活,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还是个未知数。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的作品中,除了《彩虹》在末尾勾勒出一幅有希望的天空形象之外,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此外,《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弗罗伊德所讲述的对母亲的固恋(mother fixation)的相符程度可称为是对弗罗伊德的普遍原则的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