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元吉的人物介绍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外界已难于搜求,门内尚且珍藏有《玄宗口诀》等秘本。
道家传统丹道向来有两大主干,一是钟离权吕洞宾一脉,称为少阳派,后开全真派发扬光大,;另外一大主流是陈抟张三丰一脉,陈抟与吕洞宾互为师友,吕洞宾尊称陈抟为“先生”。这派称为隐仙派。陈抟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黄元吉和张三丰,其中黄元吉开创乐育堂法脉,将隐仙派发扬光大。
黄元吉真人于清末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奉师命应运而来,数次往来蜀中,诲人不倦,创立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丹道修炼流派——天府乐育堂。“天府”原指四川盆地,在这里是指成道的究竟境界。“天”者,乾也,道也;“府”者,家园也。我们都来自生生不息的“大道”这个母体,也终将归于不死不灭的大道家园。“乐育”寓意“以化育众生和万物为乐”之意,“堂”者,殿堂之意,有空阔无物、承载万物之含义!
黄元吉先生之传承来源于隐仙派,其丹法则带有中派的特色。黄元吉真人原是博学鸿儒,兼通佛乘,后“飘然拂袖出儒林”,得火龙真人传授,于悟道见性之后更进一步,终成无上大道!火龙真人之高徒,世人只知有张三丰真人,而不知有黄元吉祖师,在此依据师师口授而补上。
黄元吉道脉远古传承:
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祖师
黄元吉道脉近代当代传承:
第一代(元): 黄裳(元吉) 开乐育堂
第二代(恒): (富顺)陶炳南(恒真)郭明赋(恒秉)朱达成(恒泰)李应元(恒阳)
第三代(真): 刘客舟(真元)官德懋(真贯)龙腾剑(真清)康千里(真道)谷海涛(梅自强与之熟稔,亲切地称之为“师兄”,实际辈分是梅老的师伯)
第四代(常):赵德正(常静)传人 江西张老太受法弟子梅自强(常明)学者 等
第五代(贤):廖贤阳传师罗述名黄达阳等
黄元吉道脉近代传人小记(限于篇幅仅节选部分)——
之一:黄裳,字元吉。其名字取自《易经》坤卦“六五”爻辞;“六五,黄裳,元吉”。黄裳之名很早就见于道教史。在宋代就有黄裳奉宋徽宗之命镂雕《道藏》。元代复现身丰城,为著名的净明忠孝道第三代宗主;清末咸丰年间,复受命而来,设帐“乐育堂”,留传丹道正法。是以门内传说黄裳祖师“留形住世六百余年”,当有依据。
黄裳元吉祖师羽化飞升之事迹,在修行界多有流传。“清代道家大师黄元吉圆寂时,当场于八仙桌上将色身隐化。”(释圆智《恒河大手印讲义》);道门流传,黄元吉真人“留形住世”六百余年,最后乃是奉命化身前来大开普度,于清末光绪年间,在四川讲道十余年,开创乐育堂法脉。(《乐育堂语录》跋、《道门语要》等);“
黄元吉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台湾李乐俅《访道语录》);门内流传,黄元吉真人的确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清风者,视之不见搏之不得也,比喻无形无相之先天一炁;“清风成就”是羽化的最高表现之一,盖因有形则有生灭,所以清风成就比起其他化虹、化光之类有声有色的表象来,水平更为高绝),而融合到生生不息之大道(先天一炁)之中,真正是“事了拂衣去,不留身与名”,充分体现了道家之逍遥精神!
之二:黄元吉法脉第三代传人之一、谷海涛师祖。在民国时期,与龙腾剑、官德懋等其他黄元吉法脉传人,共同组成“弘道学会”,取“弘扬黄元吉祖师传承的传统丹道”之意,广传丹法。“谷海涛自幼天资聪颖,却体弱多病,常常吐血,早年入于佛教,修净土,见效甚微;中年后才入道,不到20年就小有成效”(据谷海涛之曾孙谷达圣先生口述)。
谷海涛师祖得黄元吉之全法全诀之后勤修苦炼,于1934年阴历九月初六羽化于荣县招凤山。据谷海涛之子谷醒华回忆:父亲提前数月即预先告知羽化之日期(九月初六午后六点),并通过托梦的形式提前谷醒华。是日,谷海涛师祖来到羽化亭,准时坐化,其羽化之时,含笑端坐,头冒青烟(此乃阳神化青烟而合道的方式),满空异香,身体及头顶三天之内保持温暖!谷海涛师祖羽化之后,刘客舟、官德懋等黄元吉法脉体系的前辈主持了“谷海涛先生归元纪念会”,并汇编为文集(现乐育堂传人及谷家后人手头还有文物保存),记录了这一事情。
对于这轰动一时的事件,净土学人黄书云的《谷海涛居士往生记 》也有相关描述,可以证明其真实性。不过,其文残缺不全,且存在颠倒黑白的情况。里面写谷海涛“原先学道,近年听他老师刘客舟的话改学佛”,这既与谷家后人的回忆明显不符,也不符合《谷海涛先生归元文集》的记载,同时,刘客舟先生同为黄元吉法脉核心传人,建议谷海涛“改学佛”的事情更是不合常理、匪夷所思!这些卑鄙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就不得而知了。
谷海涛师祖的遗体,就安葬在招凤山,其肉身埋与地下,60余年不腐烂。“90年代,荣县治安稍差,常有盗墓人,曾祖坟墓也被发掘了。当初挖开之时,身体如常人,没有僵硬,甚至可以坐立!因为是冬天挖的坟,第二年春天我和父亲去上坟,实体才开始腐烂,肉质还有血色,这是我亲眼见到的。”(据谷海涛曾孙谷达圣先生口述)
之三:黄元吉法脉第四代杰出传人之一——赵德正师祖,现代丹道修炼功夫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人物之一。赵德正师祖一生经历过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以其大智慧得全身于乱世,并继承了黄元吉祖师全法全诀。赵师祖 的师父是康千里,康千里师承李应元,李应元、陶炳南、郭恒秉和朱恒泰四人为黄元吉祖师四大亲传弟子。康千里得李应元真传,在编辑《乐育堂语录》的时候,提供了黄祖师讲学第一手资料,于乐育堂功莫大焉。对于这段历史,道家混元派传人吴云青、武当九宫门传人李仁之都知悉。
赵德正师祖得黄元吉丹道全法后大隐于世,苦修多年,终成大道。廖贤阳老师(赵德正师祖之高徒)回忆:“赵老先生貌极愚朴,与当地普通之老农民差不多,但其修炼境界已然达到金液大还!”“我见到过丹道功夫达到金龟缩首、马阴藏相的无漏境界的高人,赵德正先生是一个。”
赵德正师祖金液大还,欲超尘世,在1999年,于江西赣州南部深山某洞穴闭关。入洞时,赵老没有刻意吩咐,只是说5天之后不见出来就进去找他。到了第五天没有出来,廖师进去察寻的时候,密封的闭关洞已经“空无一人,唯余红光袅袅,其他日用衣物一概完好”。如此,赵德正师祖以其德满功正,完成了“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丹道了手功夫。当时护关者廖贤阳恩师及另外两位近身侍者可以见证。
谨公布上述数例,以证黄元吉真人内丹法诀之高妙。
『贰』 道教钟吕丹法的大师云崖子和火龙真人是同一个人吗
云崖子没听说过,大概是现代仙侠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火龙真人不是钟吕丹道的,而是楼观道文始派的一位祖师。处世时期大约与北五祖差不多。
『叁』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原型
八仙过海的传说尽人皆知,但八仙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比如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庄子,是“南华真人”,又如关羽,在历代王朝都被封神,诸如此类神话人物,实际上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有句老话说“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一个凡人,只要你道德品质高尚,对家国百姓有贡献,得到人们的敬重,就会成为神。拿八仙来说,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也有纯虚构的人物形象。
『肆』 张三丰的人物关系
张三丰有两个:古代历史人物、武当派始祖、武林显赫人物和金庸笔下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中《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
一、古代历史人物张三丰
师父:火龙真人。
弟子:张三丰只有如下几个弟子分别为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
二、金庸小说射雕三部曲中《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张三丰
师父:觉远
弟子: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即殷梨亭],莫声谷,称为武当七侠。
徒孙:宋青书,张无忌
(4)清朝小说中人物火龙真人扩展阅读:
武侠小说人物张三丰,当代金庸笔下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中《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后又被其他小说家所引用,其小说中事迹与历史上张三丰事迹有所不同,请以正史为准,不要相互混淆。小说中,「武当七侠」之师,其被推为「天下第一高手」,乃名扬天下的一代武学大师。
除七个入室弟子外,门人可谓桃李天下,以天赋卓绝,悟性超然自创武当派,同武林门户「少林派」分庭抗礼。其为人正气凛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其是当世无出其右的武学奇才。
古代历史人物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字符元,道号三丰。武林至尊,民族英雄、内拳始祖、太极始祖、武学泰斗、龙行书法始祖。
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威震武林,造诣已达炼虚合道至高极境,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辽东,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武林盟主张三丰时隐时现,至今行踪不定,清朝道光年间曾出现在峨眉山。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伍』 金庸倚天中真实历史人物有哪些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字符元,道号三丰。武林至尊,民族英雄、内拳始祖、太极始祖、武学泰斗、龙行书法始创人;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出生辽东,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后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历代统治者对他推崇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陆』 《绿野仙踪》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姑娘,名字叫多萝茜,她抱着一只小狗,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嫂嫂生活在堪萨斯州大草原的中部。因为一次龙卷风,她和她的小狗被卷到一个奇怪的世界,她们去找仙人让自己回到家里去。
路上,她遇到了“没有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没有胆子的狮子”,他们成为了朋友,与多萝茜一同去找仙人,途中有很多希奇古怪的事。最后,稻草人成为了翡翠城的首领,铁皮人成了温基人的领导者,狮子成为了一个古老的森林的王,多萝茜和她的小狗回到了家里。
(6)清朝小说中人物火龙真人扩展阅读
书中的想象力也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子等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十分鲜明。
多萝西善良纯真、勇敢坚定——或许这样的儿童形象在本书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没有脑子却总是能想出好主意的稻草人、没有心却满怀爱心的铁皮人、胆小却总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狮子这样的形象则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人物,用种种美好的品质去战胜困难、实现梦想,使读者感到欣喜与温暖——无怪乎他们在美国是那么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书中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对于一个神奇世界的构想。奥兹国是一个完全由作者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它的东部居住着孟奇金人,他们的房子“全部是圆形的,上面还盖着一个圆形的盖子,那就是屋顶了。所有的房子都被漆成优雅的蓝色……”其他地方的人们及建筑也是各具特色。
此外,作者还想象出这个国度里有一大片可以把人熏晕的罂粟地;有树枝会动的“抓人树”;有房屋、街道、人、动物等都是瓷器做成的“瓷城”……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想象力的文章就如同一潭死水。在写作文时,我们若能构想出奇妙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等。
那是再好不过,若不能,也可从一些小处着手,比如给文章取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想出一个贴切传神的比喻句,甚至给人物取一个有意味的名字等。
『柒』 有一本武侠小说里面有只千年火龙 那只火龙说的其实是只红色的小蛇主角写的是他的主人 书名叫什么 是古代武
建议去逐浪网查下看看 或许你在写详细点呵呵
『捌』 火龙真人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为元明之际著名道士,活动时期约由元延皊(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 所以应该差不多活了103岁或97岁.
『玖』 小说中的修真门派有哪些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