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
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
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
戚继光北方御虏,虽无大的阵仗和战绩,但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更大的战功。他在北方16年间,蒙古骑兵不敢内犯,百姓生活和平安宁,朝廷无鞑靼犯京城之忧。戚继光离开后,“继之者,踵其成法”,蓟镇“数十年得无事。”这在中国历代边防史上,也是罕见的。
㈡ 抗倭英雄戚继光梗概作文
读抗倭英雄戚继光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依旧浮现在战争四起的年代里,明朝年间日本倭寇在江苏、福建、浙江这三省大肆烧杀抢掠。曾有一群日本浪人,从福建登岸由福建开始竟抢了六个省,最后才在浙江被明军消灭掉。在这场战争中明军伤亡2000多人,而倭寇只是区区90多人。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在年少时,怀着自己的理想,再经过父亲和老师的培养,造就了这样一位奇人。戚继光在年少时就已经读完《孙子兵法》和《左传》,所以他的智慧和武功那可不是盖的。在戚继光的领导下戚家军便和倭寇展开了斗争。在一个月内,他一战宁海、二战雁门岭、三战新河、四战花街、五战上峰岭等,共十三战。在这十三战中,共斩杀敌人伍仟伍佰多人,解救百姓数以万计,而戚家军只不过阵亡二十人!这个战绩放眼天下社么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什么凯撒、腓特烈、亚历山大、汉尼拔,谁人能比?就算国情部、多国联合部队、海豹突击队全都过来了估计也不能打一场这样的漂亮仗!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熟用兵法、他思想先进、他武功高强,他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扫走倭寇,他便是戚虎!戚我爷!戚继光!
㈢ 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介绍
抗倭英雄戚继光(又名:大明名臣之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一档系列节目。主讲郦波对戚继光的军事成就作了全新意义的阐释,重新赋予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应有的历史评价。一起重温那段悲壮历史中的民族感,并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㈣ 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内容简介
《抗倭英雄戚继光》主要内容简介:公元1931年9月18日夜,十点过后,在沈阳以北7.5公里处一个叫柳条湖的地方,突然响起了一阵爆炸声,之后又有几声零星的枪响。枪声与爆炸声惊醒了沉睡的夜,却没有惊醒沉睡在噩梦中的中国。
㈤ 抗倭英雄戚继光仇虎弃暗投明是哪一集
第26集。仇虎作为戚家将领,起先进入戚家抱着不纯的目的,后来被戚继光的精神所感染与他们一起抗倭。
扩展连接
戚家军其实并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有一次戚继光劳动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当地的工人打架,发现这些人下手凶狠不要命,便有意想招募他们组成一支军队来攻打倭寇。戚家军就和章邯在秦末用死刑犯所组成的军队有点相似,不是由正规军人所组成的。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人才聚在了一起,戚家军才会如此威力无穷。
在任职期间,戚继光创立了灵活多变、威力巨大的“鸳鸯阵法”。可以在巷道、山林、等非开阔地势取得很大的作战优势。要说起来,这个可以以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作为参考对比。后来,戚继光初露锋芒是在嘉靖四十年间,戚家军与来势凶猛的侵犯台州的倭寇在浙江临海交战,期间九战九胜。戚继光既没有辜负提拔他的长官们,也担得起名门之后的头衔。
㈥ 抗倭英雄戚继光txt全集下载
抗倭英雄戚继光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家教(1)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戚景通倔强地认为,要是不能把儿子教成一个不世出的奇才,那就算是他这个当爹的不可原谅的过错。所以,他在戚继光的教育上可谓是颇费心思。
虽然跟我们今天大多数家长一样,戚景通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他的教育方法,严格来说,比我们今天的很多家长还要科学得多。
首先,他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急着要教给他多少知识,让他学多少东西。作为一个男孩子,戚继光小时候很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儿打仗。说老实话,作为曾经的男孩子,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玩儿打仗,但也就是乱七八糟地瞎打一气而已。但戚景通发现儿子喜欢玩儿打仗之后,作为一个武将,他就陪着小戚继光一起玩儿,并在玩儿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告诉小戚继光,打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戚继光小的时候玩儿打仗跟一般小朋友都不一样,他和泥巴筑成城池,削竹子做成旗杆,用有颜色的纸裁成旌旗,再用瓦块、石头堆成营垒。由于他的战争游戏有模有样,所……
请采纳
㈦ 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200字左右
㈧ 《抗倭英雄戚继光》最新txt全集下载
抗倭英雄戚继光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大明王朝1558年,即明嘉靖三十七年,时值夏末,在浙江岑港,也就是今天浙江省舟山市的岑港镇,有一位名闻天下的名将,面对着远处战场的硝烟,星目微睁,愁眉紧锁,不住地发出两声长长的叹息。
这个人号称棍法天下第一。据说,他的棍法甚至比少林寺的和尚还要厉害得多,他壮年时,曾经一个人只身北上少林寺,单挑少林棍僧。要知道少林棍僧数百年来名满天下,当年十三棍僧救唐王,那可不是吹的,如果到少林寺比比南拳北腿,比比刀枪剑戟也就罢了,但要来比棍法,那不是关公门前舞大刀,纯属是班门弄斧吗?
可不曾想,一番较量下来,那些救唐王、打天下的十三棍僧的后代们,居然没有一个能在棍法上胜得过他。从此,这个人的名声在江湖上顿时威名远扬。
但他自个儿并不自鸣得意,因为他最得意的倒不是他的功夫、他的棍法,他一生最得意的是他的兵法。所以他不仅号称“棍法天下第一”,而且还自认为兵法天下第一。
别人都是从《孙子兵法》那儿学来的兵法,但他不是,……
㈨ 文章抗倭英雄戚继光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动脑筋”一题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关于“戚家军”的编练,教师可以补充戚继光严于治军的小故事,如条件允许,可尝试着在课下排练“鸳鸯阵”,然后拿到课上表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士兵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都是“戚家军”得以战胜倭寇的重要因素。利用《戚家军抗倭形势》图,简要介绍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台州九捷”。在基本荡平侵扰浙江的倭寇后,“戚家军”又开赴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一起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教师请学生结合所讲过的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此时可补充一些民间纪念戚继光的童谣、民间故事、传说等,使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由此反衬出戚继光人格的伟大,使学生进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元明的倭患
中日两国的关系历来极为友好。元朝初年,高丽人赵彝向蒙古贵族进言,说日本可通。元世祖忽必烈于是决心降服日本。他几次派人出使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元朝,没有得到答复,乃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十八年(1281年)两次派兵出征日本,结果均因遭遇暴风而告失败。当时,日本镰仓幕府刚建立不久,各地武士阶级(中小封建主)的分裂割据仍很严重。他们利用镰仓幕府与天皇及其反对者之间的矛盾,乘机扩大势力。为了掠夺财富,开始是通过商人以贸易形式同南宋往来。元军侵日失败后,有些武士和商人就打着贸易的旗号,携带兵器,到朝鲜、中国沿海一带进行抢劫。这使元朝政府不得不严加防范,屡次下令“严商下海”,取消主管对外贸易的市舶机构。日本政府也恐元军再来,除严加防范之外,终元之世不与元朝通使往来。由于元、日双方处于敌对状态,无法进行正式的贸易活动,日本的商人便在各地封建主的支持下,继续以暴力方式,到中国沿海进行海盗和走私活动。同时,随着日本封建兼并战争的加剧,丢失军职而破产的武士数量日增,沦为浪人,他们也大量加入海盗行列。因此,到元朝末期,倭寇的骚扰日趋严重。
明代的倭患是元代倭患的继续和发展。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1336—1392),倭寇“乘中国未定”“率以零服寇掠沿海”(金安清《东倭考》)。为了制止倭寇的侵扰,明太祖多次遣使到日本交涉,均不得要领。因此,下令实行海禁,停止与日本的往来,“专以海防为务”(《明史·日本传》),大力加强沿海防务。永乐时,明成祖一方面允许日本政府和商人来中国贸易,同时继续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于辽东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歼灭一股入侵的倭寇,使倭寇不敢再大规模骚扰我国沿海。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的侵扰又猖獗起来。日本南北朝的战乱,到14世纪末以北朝的胜利告终,但到15世纪中叶又进入藩侯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封建藩侯为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并弥补战争经费的不足,都积极支持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抢掠。中国的一些奸商,也与倭寇相勾结,合伙从事走私和劫掠。还有一些破产的滨海贫民,为饥寒所迫,也充当倭寇的胁从。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倭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来者接踵”(《明史·朱纨传》),倭寇为患达到了猖獗的程度。
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分赃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在大地主、大商人汪直、徐海、陈东、萧显、麻叶等的勾引下,“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明史·日本传》)。第二年,倭寇越来越多,“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同上)。他们把根据地从海岛迁到陆上,分成几十人到几百几千人的小股,四出劫掠。由于官军的腐败,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归有光《昆山县倭寇始末》)。倭寇骚扰浙江湖州,“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自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赭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采九德《倭变事略》)。倭寇的残暴骚扰,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倭寇的不断侵扰,激起他歼敌卫国的热情,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横槊稿》上《韬钤深处》)的诗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就到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大败倭寇。次年驰援福建,捣破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大本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二年后又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今天津蓟县)。晚年受排挤 ,居家病死。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极受军事家的重视。其他著作尚有《止止堂集》。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1:“(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巡海上诸营……已而转节过文登营赋诗云:‘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悲风吹晚笳。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止止堂集·横槊稿》上《过文登营》最后两句作“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台州九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戚继光由浙江都司参将调任独镇一方的分守台(州)、金(华)、严(州)等处地方参将。他根据该地三面阻山、一面临海的情况,作出以陆战为主、兼用水(海)战的决策,将军队分驻于松门、海门,并制造战船,加强海上防务。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16艘倭船由象山至奉化西凤岭登陆,窜扰宁海团前。戚继光判断倭寇的行动旨在诱离松门、海门的戚家军,然后乘虚直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就在台州、海门配备必要兵力,另派水师至宁海外洋伏击,自己亲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请宁海驻军水陆会剿。倭寇果然分兵3路,分别东向桃渚、新河所和健跳所圻头,企图进犯台州。戚继光令佐理军务的兵巡佥事唐尧臣率领戍守海门、台州的军队救援新河,自率主力进剿宁海的倭寇。唐尧臣在新河大败倭寇,骚扰宁海的倭寇也纷纷逃窜,但桃渚的倭寇仍继续向台州进犯。戚继光立即挥师南下,于二十七日中午赶到台州城外,枵腹进至花街,“五战五胜,二路共斩首三百八级,生擒巨酋二浮,其漂溺无算”(《戚少保年谱耆编》卷2)。五月初一,健跳圻头的两千名倭寇又窜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戚继光率领身边的一千五百名亲兵前往大田迎战,因遇大雨,相持3日未能交锋。倭寇趁雨西窜,欲经仙居改袭处州(今浙江丽水)。戚继光率兵急趋上峰岭,设伏截击,“三战三捷,计斩首三百四十四级,生擒五酋”(同上)。不久,戚家军又取得长沙(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大捷。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戚家军九战九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与此同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等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戚继光抗倭业绩永为民间纪念
数百年来,在戚继光曾经任职和生活过的地方,人们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他,而纪念形式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历史人物所不能及的。在京北的长城沿线和浙闽沿海地区,修建了许多戚继光祀祠、塑像、碑刻、纪念馆(堂)或亭台楼阁等纪念性建筑。在他的故乡山东蓬莱,不仅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和塑像,还修建了“水城”。纪念性命名也是民间纪念戚继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上述地区,就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因戚继光而命名的山、水、石、木、村、路、桥、井、亭阁等,如浙江余姚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以民俗的形式纪念戚继光,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如八月十六过中秋,吃“光饼”等。纪念戚继光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抗倭故事、治军故事、爱民故事等十余类,此外民间还流传着相当数量的古谣、儿歌。反映戚继光事迹的文艺作品,有闽剧《戚继光斩子》、话剧《戚继光平倭记》等戏剧,而民间舞蹈《藤牌舞》和《光饼舞》,则分别取材于戚继光作战的场面和“光饼”制作过程中的动作;在体育健身方面,人们还发掘整理了民间武术——“继光拳”。总之,这些纪念形式,无不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经历数百年人世变迁,依然流传至今,足可以体现戚继光在民间影响之深远。
附:
八月十六过中秋(节俗):浙江省台州市所属的椒江、临海、黄岩等县(市)民间就将中秋节定为八月十六。相传,当年抗倭形势吃紧,戚继光率军于中秋之夜扫荡倭寇获全胜,次日夜,军民同庆抗倭胜利,并补过中秋佳节。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过中秋节总是推迟一天,相沿成俗。
光饼(食俗):又称继光饼、肚脐饼,是浙江省台州市、温州市所辖各县(市)及福建省莆田市、宁德市所辖各沿海县(市)民间常见的面食。它以小麦兑水调匀,烤制而成,其形扁圆,中有一小孔可穿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浙闽沿海抗倭时,“戚家军”以光饼穿绳扎于腰间,充战时干粮。相传此饼为戚继光首创,故称“继光饼”或“光饼”。
口令的来历(民间故事):
戚继光抗倭时,夜间派士兵沿海警戒,为避免夜幕中敌我难辨,戚继光让警戒的士兵都带着竹哨,如果发现人影就喊一声:“哨起!”对方若是自己人,就要立刻喊“立正”而原地站直。在部队操练时,戚继光不停地让士兵练习这两个动作。后几经演变,“哨起”“立正”就成了军队队列练习的正规口令。
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