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元时期标志性的文学成就分呗是什么个代表人物
【宋元文学】
【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之意。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为精妙,各具风韵。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细密,音律和婉,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典雅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豪放饿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豪放派的特点,大体上创作事业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但有时失于粗疏平直。苏轼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柳永词】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又称柳七。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李清照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永遇乐》为后期词代表作。李清照词风婉约,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吧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清照的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辛弃疾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代词人辈出,而在豪放一派中,苏、辛齐名。辛弃疾才气横秋,意志高迈,所作之词或悲壮激励,传达其深厚的感情;或放恣流动,书写其曲折的蕴意。词风与豪放自然而著称,与苏轼相同。不同的人生历以及个性的原因,使辛弃疾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抒发报国之志时,他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这种永远不愿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主观情感浓烈,时时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是辛词的一大特殊。辛词在词史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扩大了词的取材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拓宽了词的社会和审美功能。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名允,号老泉。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于变化。重要代表作有《上田枢密书》、《仲兄字文甫说》等。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如《送石昌言使北引》和《张益州画像记》。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轼】(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2)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如:《五禽言》、《鱼蛮子》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代表作有:《江上看山》、《巫山》、《入峡》、《题西林壁》等。( 3)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的天地。如《石钟山记》、《赤壁赋》等。( 4)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在北宋文坛上,苏轼突破了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现存的三百四十五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1)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他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还用词书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2)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开写词,使词作仿佛“挟海上风涛之气”,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苏轼把写诗的笔力句法等带进词作,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 3)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4)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辙】北宋散文家。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这体现在他的《上述密函太尉书》中。苏辙的赋也相当出色。如《墨竹赋》。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但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曾巩】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如《唐论》。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如《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曾巩
也擅长写诗,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
【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字存中。最早发现了石油并为其命名,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梦笔谈》是以笔记体裁形式携程的科学典籍,内容涉及广泛,可以说是一步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杰出的著作。
【陈亮】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字同有,号龙川。著《酌古论》,才气超逸,遍交一时豪杰。陈亮的词,慷慨激昂、风格豪放。他的政论文更是笔锋犀利、气象万千。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传世。★★【宋代笔记文】宋代笔记文,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之“笔”即文笔之分的“笔”,意谓散记、随笔、琐记。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
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此体,其渊源还可以远溯至东汉。唐代笔记已多,到宋代又有发展。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的,则始于北宋宋祁的《笔记》3 卷。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
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这一部分笔记,首先值得重视。随着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的繁荣,宋代出现了专门记叙都市生活与风俗习惯的笔记,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等说话艺人的底本,诸宫调、影戏的脚本也可以称作话本,还有人把明清人摹拟小说话本而写的短篇白话小说统称为话本。)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一般篇幅较长,讲述历史故事。根据文字详略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类型。繁本是语录式的或经修订加工的底本,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口语。简本是提纲式的资料,只记下一些故事梗概,往往是从传奇文和笔记小说中摘录下来的。现存宋元话本,多数是简本。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同时它也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清的白话小说主要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都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
【白朴】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
【关汉卿】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在元杂剧作家中,他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他的戏曲创作以描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映他们的反抗精神以及揭露贪官污吏、流氓恶霸的丑恶行径为主要内容。戏剧冲突尖锐,情节发展紧凑,场面生动,文辞质朴。正剧代表作《单刀会》、喜剧代表作《救风尘》、悲剧代表作《窦娥冤》。
【王实甫】字信德,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西厢记》艺术特色:《西厢记》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展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2)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了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3)选择、融合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15 种。代表作《汉宫秋》。马致远的散曲今存120 多首,成就为元人之冠。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三类。他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
【《三国志评话》】宋代讲史话本代表作之一,内容起于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终于诸葛亮病亡,讲述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内容除采自正史外,同时吸收了野史杂传和民间传说,有虚有实,已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研究《三国演义》形成与演变的重要资料。
❷ 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魏晋以来,文人作赋大有人在。王国继《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他的《七发》是新体赋的第一篇作品。汉武帝 时期。汉赋发展到鼎盛阶段,代表作家是~
❸ 宋元文学作品有什么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
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的司马光干什么呢?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编写,耗费了司马光大量的心血,前后用了19年,他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一部分草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而且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
司马迁写的《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岁。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NB021�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最南到了昆明。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洛阳。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但他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史记》的写作
《史记》是一部纵横古今数千年的巨著。它的出现一方面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史学家艰苦劳动的产物。
对司马迁而言,首先是秉承遗命,继续先祖的太史事业。他的父亲司马谈早就打算编写一部史书,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临终司马谈嘱咐儿子:“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鳞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修纂史记,这是延续祖先文化生命的名山事业,作为太史令,不能履行使命,罪莫大焉。此后,父亲的遗命总是在司马迁的耳际回旋着:“先人有言,自周公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时代也提出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文本的内在要求——�“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瑞符,封建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
❹ 唐宋元明清我国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出每一时期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唐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2、宋词:
苏轼,代表作《前赤壁赋》、《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题西林壁》、《浣溪沙》。
3、元曲: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4、明小说
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小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小说自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发展起来的,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著名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5、清小说: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
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❺ 宋代话本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❻ 唐宋元明清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各举三个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唐诗:长恨歌 白居易
宋词:雨霖铃 柳永
明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
清小说:《红楼梦》 曹雪芹
❼ 宋元时期名人有哪些
这里只简单的写一些大家都熟悉的
宋代:赵匡胤、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宋慈、钱惟演、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岳飞、司马光、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晏几道、秦观、佛印、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择端
一下子想想就想到这么多了……
元代: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朴,郭守敬,赵孟俯,黄公望,郭子兴,欧阳贞 周德清 出光育 张柔 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 王冕 王实甫 司居敬
❽ 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类话本有哪些
小说类话本影响最大,宋元小说类话本总数不下百种,但现存仅四五十篇,保留在《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小说话本集,明代冯梦龙编的“三言”中,也有一批宋元小说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是现存最早的宋元小说话本集,编者佚名,现存九篇,其中的“错斩崔宁”和“碾玉观音”较有影响。《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洪根编的宋元话本集,原书收60篇话本,故又名《六十家小说》,今存27篇,书中所收的“快嘴李翠莲记”“董永遇仙传”“羊角哀战死荆轲”等都是著名的话本。
❾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宋元话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趣味性和虚构。
“说话”是“说话人”赖以养家活口的职业,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吸引听众。而听众听“说话”是为了娱乐,要讲得有趣味才拉得住他们。因此,趣味性就成了“说话”的第一原则。
第二,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
由于要使听众——市井民众感到兴趣,“说话人”不但不能采取说教的态度,并且不能使话本中人物的言行、感情“高雅”得让市井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
而必须使听众对话本里的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同身受地关注其命运,从而兴味盎然地倾听“说话人”的演述。因此,话本中人物(除了大奸大恶者以外)的言行、感情也正是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或向往的言行、感情。
第三,描写趋于细腻。
现在所见元代刊印或编定的话本,有的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或词不达意;有的则能显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部;有的描写相当细腻,但可能已经过明代人的加工。
(9)宋元以后小说主要人物扩展阅读
话本的定义: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该称谓可能唐已经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套语。可见“话本”含有故事文本之义。说明“话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格式化”。
话本的分类:
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三类:
1.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艺人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2.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可能出自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
3.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❿ 唐宋元明清,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各举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
《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
《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李白
宋词: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
白朴:《墙头马上》
明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新列国志》冯梦龙;《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清小说:《红楼梦》
曹雪芹;《儒林外史》吴敬梓;《醒世姻缘传》西周生;《隋唐演义》褚人获;《说岳全传》钱彩,金丰
;《女仙外史》吕熊;《镜花缘》李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