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结合泰戈尔的小说戈拉谈谈戈拉的人物形象

结合泰戈尔的小说戈拉谈谈戈拉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2-02-18 22:10:08

Ⅰ 《戈拉》是泰戈尔的著名作品,试论作者在塑造成女主人公戈拉时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外国文学史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4. D 5. C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A
16.A 17.C 18.C 19.B 20.A
21.B 22.D 23.C 24.C
二、多项选择题
25.A B E 26.A B 27.B C E 28.A B C D
29. B C D E 30. A B D E 31. A B C D E 32. 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33.(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后流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和阿尔比等。
35.(1)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四、简答题
36.(1)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立刻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宗教、官府、宫廷联系密切,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7.(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38.(1)“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莫测高深;
(2)作为一条军规,它是强制性的;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在似是而非中包藏着祸心;
(3)它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是现代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39.堂·吉诃德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
(1)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买际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离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吃尽了苦头。出够了洋相。
(2)同时,他还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他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且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他心目中的骑士道实际上也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载体和寄托。
(3)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没有提供实现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这个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4)这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也表达和寄托了人文主义理想,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苦涩理解。
40.(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戈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六、分析题
[参考答案]
41.相同点:
(1)葛朗台的一切信仰都以金钱利害关系为基础,他搞政治投机,正是为了经济掠夺。波留希金具有强烈的积聚财富的欲望,一天到晚为财物的积累和贮存而奔波。
(2)贪婪使葛朗台被金钱所奴役,最终在对黄金的渴欲中送命。贪婪使波留希金变成了财富的奴隶,成为受物质支配的异化了的人。
(3)吝啬使葛朗台丧失人性,他对妻子、女儿、侄子毫无感情可言。吝啬使波留希金失去了性别,他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和儿女断绝亲情。
不同点:
葛朗台是法国19世纪初期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最大特征是巧取豪夺。
他的发迹是靠侵占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剥夺人民财富发家致富的,充满了血腥与罪恶。
波留希金是19世纪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的地主,他的最大的特征是没落和堕落,他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奴,他的没落表现了俄国农奴主阶级的衰亡。

嘿嘿,,,,,地址是http://www.qhzk.com/qhzk_zk/stdq/ljst/2001.10/2001b0540st.htm

全部答案

Ⅱ 泰戈尔人物介绍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人物经历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昵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板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884年,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他在这里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自然。1901年,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

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膺,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但部分群众不接受他的意见,由于失望,他便退出运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

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同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1929年,他访问了加拿大之后到了美国,又遭到美国移民官员扣留和盘问。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

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Ⅲ 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的内容是怎样的

1901年,泰戈尔发表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戈拉》。作品的主人公戈拉,是印度教青年教徒的领袖。他有炽热的爱国心,也有明显的宗教偏见。他竭力使青年们相信:英国统治前的印度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人们要建立起对祖国的信心,开展反对殖民帛度的斗争,争取祖国独立自由。但是他又认为,这种对祖国的信心,应该建立在对印度教规矩的严格遵守之上。他爱上了一位同印度教对立的梵社的姑娘,但为了遵守印度教的训诫,劝她同别人结婚。他到农村去,看到教派纠纷使人们相互隔阂,造成了许多祸害,思想发生了变化。后来,他知道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便抛弃宗教偏见,自己也感到获得了自由,并号召人们从印度的伟大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解放而奋斗。

Ⅳ 泰戈尔小说《戈拉》简介,主人公…………

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Ⅳ 戈拉的人物形象

戈拉
小说主人公戈拉是一个尊崇祖国的传统,愿意为印度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并以自己的坚定信心去感染身边的知识分子,唤醒麻木中的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者。
他身上具有着其他人所不具有的品质:其一,是他的牺牲精神和阔大的胸怀。戈拉为了印度的独立解放,可以牺
牲自己的一切,大学毕业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解放事业。他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为同胞伸张正义,不惜坐牢吃苦。其二,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戈拉的爱国热情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信念,他知道印度不仅有伟大的过去,也有会有光明的未来。尽管现在的印度贫困、落后、愚昧、迷信,但他深信“另外还有一个真实的印度,一个充实而富足的印度。”其三,他感觉敏锐,以小见大,他有一种整体性思维。戈拉看问题不是就事论事,往往通过现象把握本质,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看待事物的价值和意义。
但他个人也有着自我局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一种“唯我独尊”的自傲。他从小就是“领袖”,习惯于指挥别人、教训别人。其二,拒绝、回避对异性的恋情。戈拉常常无端回避或拒绝这种自然的感情。当他与苏查丽妲彼此暗暗相恋时,他犹豫彷徨,不敢面对,甚至自我压抑。其三,盲目受制于传统习俗。戈拉出于爱国热情,对印度教的一切都加以维护,还把陈规陋习当作自身的戒律来束缚自己。对于种姓制、不可接触制、对妇女的歧视等习俗都竭力维护,发展到不顾事实的地步,甚至在现实面前碰了壁还固执己见。

Ⅵ 《戈拉》主要讲了什么

《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品,写于1910年。

它所表现的是19世纪70、80年代印度民族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各个阶层的人民纷纷觉醒,反对殖民统治、谋求独立自主的意识深入人心,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条件业已成熟。不过,由于印度社会的种种复杂情况,民族运动内部的矛盾犬牙交错。其中,有一派强调接受外国文化,铲除封建陋习;但是他们中间有人轻视民族传统,盲目崇拜外国。这就是“印度梵社”。另一派则反对崇拜外国文化,主张发展民族文化;但同时又提倡复古主义,维护落后习俗。这就是“新印度教”。《戈拉》写在20世纪初叶,因而也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时国大党温和派与急进派斗争激烈。急进派反对与殖民当局妥协,要求民族独立;但是同时也提倡复古主义,保护落后传统。小说主人公戈拉的身上既有19世纪末新印度的特点,又有20世纪初急进派的影子。

这部小说以正统派新印度教徒戈拉的家庭和梵社姑娘苏查丽妲的家庭为主要舞台,以戈拉和苏查丽妲的爱情为主要线索,讴歌印度青年救民族出水火热情,批判宗教教派的偏见,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号召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在这部小说里,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戈拉和毕诺业的形象、正在觉醒起来的妇女苏查丽妲和罗丽妲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安楠达摩依和帕瑞什的形象以及买办洋奴的代表人物哈兰的形象等都写得颇有深度,并且相当生动。

小说的主人公戈拉是正统派新印度教徒,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他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先进知识青年的特点——澎湃的爱国热情,积极的活动精神和战斗精神;狭隘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缺乏明确的斗争方向和实际办法。在一方面,他无限热爱印度,无限关心印度,准备为她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坚决相信印度必将获得自由和独立。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偏见也是相当严重的。他严格遵守印度教所有的清规戒律,小心保护婆罗门种姓的纯洁。虽然他这样做并非出于纯粹的宗教感情,而是出于对外国传教士攻击印度的反感,是想把印度教当作团结群众、接近人民的工作;可是这类行动却常常在事实面前碰壁,不仅得罪自己周围的亲友,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小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戈拉克服自己的思想偏见的过程:首先,他所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他到农村后发现,所谓“通过服务、爱情、同情、自尊和对全人类的尊重,给予所有的人以力量、生命和幸福的宗教,连影子也看不到。传统只是把人分为各个等级,又把不同的等级互相隔离,甚至把爱情也赶得老远;它不愿人类探索的结果得以实现,只是在人类来往的路上到处设下障碍”。这种盲目的束缚所造成的残酷、罪恶的结果,已经被他看清楚了,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织成的幻想之网来欺骗自己了。其次,他与苏查丽妲的恋爱也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从第一次见到苏查丽妲起,他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是,由于苏查丽妲是个梵社成员,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压制自己的感情。这种努力是违心的,不合情理的。爱情在奋力地推动着他向前进,偏见却又拼命地加以阻挠,使他的内心矛盾和冲突达到了空前剧烈的程度。最后,他从养父母嘴里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不是印度人,而是爱尔兰人。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起初他感到周围一片空虚,茫然不知所措;随后便觉得身心获得自由,精神无限振奋,他激动地高声说:“今天我自由了!我用不着害怕被玷污或失掉种姓了——现在我用不着每走一步都盯着地面来保持洁净了。……现在我真的有权为她服务了,因为真正的劳动场所已经在我面前展开——这不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是为3亿印度儿女谋福利的真实的场所!”到了这时,戈拉终于彻底地克服了思想偏见,成长为一个头脑清醒的爱国者。

《戈拉》是泰戈尔所写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个人之间和家族亲友之间的复杂关系,着重表现当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它广泛、真实地展示了孟加拉社会生活的画面,深入、细致地探索了印度民族命运的课题。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鲜明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不少次要人物形象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时代的风貌。由于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史诗一般的性质,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戈拉》在艺术表现上也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它的论辩性。这部小说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论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无论是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还是在不同教派、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都要进行论辩,并且这些论辩往往涉及祖国、民族、政治、社会、宗教、种姓等当时印度人所密切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和题材具有社会性和争议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又是知识分子,他们处于开始觉醒阶段,需要探讨许多认识问题,实际行动常常跟不上去。这种论辩性对于加强小说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若就艺术表现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言却带来了某些不良的影响。

其次是它的抒情性。泰戈尔是个抒情诗人,他的小说也经常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无论是在描绘景物、布置环境时,还是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时都怀着满腔的热情,读者仿佛能够从中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剧烈地跳动。尤其是在戈拉由于知道自己的出生秘密而抛掉自己的思想偏见后所发表的大段抒情独白,更把小说的抒情推上了高潮,颇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Ⅶ 如何评价《戈拉》

戈拉》是泰戈尔所写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个人之间和家族亲友之间的复杂关系,着重表现当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它广泛、真实地展示了孟加拉社会生活的画面,深入、细致地探索了印度民族命运的课题。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鲜明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不少次要人物形象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时代的风貌。由于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史诗一般的性质,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Ⅷ 《戈拉》简介、作者是谁

《戈拉》作者是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阅读全文

与结合泰戈尔的小说戈拉谈谈戈拉的人物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适合初三学生看的短篇小说名篇 浏览:396
夜夜撸有声小说 浏览:354
小说神秘总裁的蜜恋情人 浏览:582
女主全能小说推荐贴吧 浏览:163
在线免费阅读小说金庸百度 浏览:980
有女主角怀孕小说全集 浏览:193
重生之我是赵云txt小说下载 浏览:681
王虎小说主角 浏览:160
农村言情穿越小说 浏览:301
养鬼力祸有声小说 浏览:716
河神小说完结了么 浏览:69
极品公子起点小说网 浏览:615
用手机写小说怎么发布 浏览:521
都市小说主人公叫秦天修炼混沌仙气6 浏览:389
5度网盘免费全本小说网全文阅读 浏览:750
重生在觉华岛的小说 浏览:377
小说主人公蓝涛 浏览:797
女主人公叫乔湘的小说 浏览:362
女主是古代寡妇的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374
写社会上闯荡小说有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