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请举例回答,谢谢。
区别:
一、内涵不同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
主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二、论点不同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主观唯心主义把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个自我的主观精神决定,没有每个意识体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外部世界上的事物,即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精神而存在。
(1)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小说扩展阅读
1、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2、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
3、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有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理念世界”。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理”。
② 小说世界观是什么意思
1、解释: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
2、详细释义
(1)世界观(World Views)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人自身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艾斯注:方法论,实际就是如何去证明世界观的学说,解决的是“why”的问题。世界观往往是一种预设的假说、或被大量具体事例反复印证的原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3)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4)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3、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指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德国的费希特中国的孟字以及王守仁等。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④ 请对唯心主义世界观有一定了解的人回答
A.C.D
黑格尔绝对是唯心主义
⑤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观的本原 对吗
是的。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并且由于对视一时有不同的理解,形成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员的认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事物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⑥ 急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例子
唯心主义的例子:
1、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
(1)、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2)、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黑格尔
2、主观唯心主义的例子:
(1)、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2)、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
(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唯物主义的例子: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例子:
(1)、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2)、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3)、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
(2)、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
(2)、金银不是天然的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6)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小说扩展阅读: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意识)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派别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⑦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指什么
物质来源于意识。物质是意识所创造形成的
⑧ 王守仁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王守仁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深受南宋陆学和禅学的影响,但比陆学精致完整和广泛得多。王守仁之学,经历了“学凡三变”的历程。黄宗羲曰:“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明儒学案》)“始得其门”即所谓“龙场悟道”,此为王守仁心学诞生之时。“心即理”为王氏心学之理论基础,也是其宇宙观。他服膺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以为简易直接,有以接孟子之传。并且发展了陆之命题,完全否认了待“明”之“理”的客体,提出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的命题。认为孝、弟、恻隐之心为人所固有,不假外求。主张“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认为求理不在“格物”,而在“致知”,“致吾心良知之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皆得其理”,从而以一元论的“良知”说代替了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天理”论。王守仁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此“心”不仅为人身主宰,甚且主宰着天地、鬼神、万物,“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同上)。“吾心”不仅化生天地万物,即便六经学术,亦在“吾心”之中,“六经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同上)。关于知行关系,王守仁抛弃了宋儒“知先行后”的传统看法,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不可能分开。他以“心即理”为理论前提,批评朱熹“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是导致“知行之所以二也”的原因。认为人如果将知行分做两件去做,势必在理论上失却“知行本体”,在实践上造成“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之弊。他称“知行合一”不是凿空杜撰,说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人只是由于被私欲隔断而不知而已。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同上),“凡谓之行者,只是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思辨的工夫,是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若谓学问思辨之,然后去行,却如何悬空去学问思辨得?行时又如何去做得学问思辨的事”?“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答友人问》)。既然“知行工夫本不可离”,所以他主张“知行合一并进”,认为学、问、思、辨、行五者,“合其事而言一而已”。关于认识方法,王守仁的核心思想为“致良知”或曰“致知格物”。他称此为“学问大头脑”、“千古圣圣相传的一点真骨血”。此命题实际是将《大学》之“致知”与《孟子》之“良知”观点结合起来。但他认为“格”不应以“至”字训,而当作“正”字解。所谓“格物”,非格心外之物,“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传习录》),即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格物”的目的在于“致良知”,他将孟子“良知”的观点大加发挥,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它“生天生地”,是“与物无对”的宇宙根源,“人若复得它完完全全,无少亏欠”,便完成了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他认为良知即是天理,“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推而衍之,便为孝、弟、忠、信、五伦百行的道德规范,从而完成了由哲学到伦理学的逻辑论证,树立了封建道德的绝对权威。他举例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传习录》)他认为“性无不善,知无不良”,而且“人人之所同具”,故“致良知”具有普遍的意义。关于“致知格物”之法,王守仁概括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门四句教。王守仁也承袭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传统命题,而将其方法概括为两种:一为静的功夫,即无事时存养,防人欲于未萌之先,静处体悟,以存天理(致知);二为动的功夫,即有事时省察,克人欲于方萌之际,事上磨炼,以灭人欲(格物)。王守仁自称其“致良知”为“孔门正眼法藏”,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⑨ 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致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其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
⑩ 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