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小说家当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小说家当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2-02-21 04:31:20

A. 巴金作品《家》中高觉新的形象

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高觉新声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旋涡中,使他形成温良懦弱的悲剧任务。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觉新是巴金在《家》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最为血肉丰满的一个。他的性格鲜明突出,而又充满着矛盾,他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与叛逆青年之间有着“两重人格的人”。由于原型是作者的大哥,所以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投注了很多情感。小说的第六章集中描写了这个人物,纯真而软弱,痛苦而又自甘沉沦。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觉新在中学里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但是,他这美好的幻想很快就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他的父亲要他成亲,好早日让老太爷抱上重孙子,早日实现高家的四代同堂。他爱梅,但是由于家长的一时任性,把他们的爱情活活拆散了。另定了李家的亲事。他只好绝望地痛哭。从这一点上说,在梅和瑞珏的悲剧没有出现之前,他是高家这个大家庭中封建宗法制度的第一个牺牲品。这是值得同情的。

B. 《家》主要人物形象

《家》课文中人物形象:

觉新委曲求全懦弱顺从。
觉民平时温和谦逊;中庸不像觉新那么软弱回,也答不像觉慧那么激进。
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
冯乐山腐朽守旧顽固残忍。
高老太爷专横、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亲情未泯。
克明作风比较正派。
克安、克定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瑞珏典型的贤妻良母。
鸣凤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
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勇敢;蔑视封建礼教,争取自由解放。

C. 《家》中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长房长孙”,这种特殊的地位便决定了他的命运及他特殊的性格,因而在分析高觉新的悲剧性格时笔者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他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怯弱,但他也有反抗的一面,即在妥协中有反抗.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旧家庭和旧礼教是夺去他生命和幸福的罪魁祸首,但由于封建伦理的束缚及他自身对“家”的依恋,使得他在封建专制面前妥协了,成为一个“多余人”.

D.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怎么分析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是这样的:

1、思想性格双重性。《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

2、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3、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4、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种灾难和厄运。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5、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E. 论文:巴金《家》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浅析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求提纲

网络"高觉新"词条是从下面四个方面分析的:
http://ke..com/view/1075778.htm
1 思想性格双重性
2 懦弱的思想根源
3 牺牲自我
4 最具有悲剧内涵

F. 请问《家》中高觉新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我们走进他的《家》
——巴金作品影视剧全记录之一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曾经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年的案头圣经。
《家》
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春》
故事梗概 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剧还在一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陈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更加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冯家,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春》写了一个女孩如何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它无疑给了许多年轻人以叛逆的勇气,巴金因此也成了许多想要叛离家庭的年轻人的“咨询对象”,在众多的咨询者中,有一个女孩寄给他一张照片并约他见面谈谈。一见面,这个女孩就谈起自己守旧的父亲,并表示想脱离家庭。巴金诚恳地劝说女孩不要冲动,认为年轻人羽翼未丰前不宜轻易地踏入复杂的社会。此后,这个女孩遇到麻烦时,常常找他倾诉。她就是萧珊,后来成为巴金的妻子。
《秋》
故事梗概 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坑,枚才17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三房的克明在女儿跑后有所悔悟。两个弟弟却想卖掉公馆分家,儿子又不争气,克明在郁闷中丢下怀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头翠环敬佩觉新为人,三太太决定将她给觉新。
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觉新给觉慧与淑英的信中,他写到各房的情况。四房五房继续着荒诞的生活,几个堂弟依然顽劣成性。三房与他们住得很近,保持着亲密关系。他自己娶了翠环并将她当作妻子看待,至于觉民与琴,也按他们的意愿举行了新式婚礼并即将出外工作。
《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辉的形象当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却无疑是“多余人”觉新。对于这个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尧枚在父母死后,独立支撑着整个家庭,在给巴金的信中他倾吐出家庭中的种种罪恶,这些素材给了巴金灵感,他决定用“大哥”做线索来揭示一个大家庭的衰败。难得的是,尧枚知道这个想法后,写信来鼓励巴金写作。正当巴金写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时,讣电来到,尧枚在精神重压下自杀了。在《秋》里,巴金给了觉新一个幸福的结局,对尧枚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后的安慰吧。

●话剧《家》
人艺版(1984年)
编剧:曹禺
导演:蓝天野
首演:1984年4月1日
这是一部老中青三代人同台演出大戏。瑞珏的扮演者罗历歌还凭借此剧赢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她的同学王姬、郑天玮和宋丹丹也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
明星版(2003年)
编剧:曹禺
导演:陈薪伊
全剧最大新意是把巴金献给他哥哥的一首诗作为线索。奚美娟的瑞珏、陈红的鸣凤、程前的觉慧都表演得非常出色,特别是83岁的孙道临扮演的高老太爷。
●戏曲《家》
川剧 《激流之家》恢复了觉慧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瑞珏则从舞台上消失。
沪剧 将流派唱腔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大胆尝试管弦乐队的配器和20人合唱团。
越剧 剧中,鸣凤跳湖后,觉慧与觉新将有一番激烈的较量,而这一冲突,曹禺的话剧本则不曾表现过。

给电视剧《家·春·秋》卸包袱

巴金的名著《家》,早已改编成话剧搬上过舞台,也改编成电影上过银幕,而在1986年,四川电视台计划把《家·春·秋》合在一起搬上屏幕,在当时的确是破天荒的举动。
从1986年开始策划酝酿,1987年投入拍摄,主要在四川选景投拍,最后在上海搭景拍摄制作完成。当1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家·春·秋》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全国电视台播出以后,反响很强烈,我们电视台接到了许多观众的热情来信,或鼓励,或询问,或建议,据说当时还有不少青年去书店购买巴老的著作,一时掀起了“巴金热”。
原四川广电厅厅长卢子贵撰文回忆道,在李致同志的荐引下,他们几位电视艺术工作者拜会了巴老。“巴老慈祥、亲切、和蔼、风趣,一下解除了我们对这位文坛巨子的拘谨心理,当向他简要汇报后,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并出乎意料地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那些作品是几十年前写的,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的,你们电视剧是在现在把它展现给观众。希望你们根据电视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去再创作,只要对观众有益,我都支持。你们改编好了,我的小说也生辉,即使你们改编得不那么好,也不会影响。
巴老还风趣地说:“过去曹禺曾改编《家》为话剧,变动比较大。这不要紧,曹禺是曹禺的《家》,巴金是巴金的《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以相互并存。”这种豁达开明的态度,给当时剧组极大的鼓舞。

《家》的花样年华

《家》的初版本
《家》的单行本最早是由上海开明书店在1933年5月初版。此前曾以《激流》的名字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连载时间是1931年4月18日到1932年5月22日。
一年以后,开明书店第一个为巴金的《激流》出了单行本,这就是现在的初版本《家》。初版本《家》至今已经鲜为人见了。在解放前出版的《家》的各个版次里,它印刷装帧可谓都是比较精美的。初版本的封面设计得既简朴又醒日,封面的底色为白色,上面用褐色线条勾勒“激流”两个美术字,又在两字之上叠加——黑色的“家”字和“巴金著”的字样,格外醒目。书脊标有“开明书店出版”,大方的封面设计寓意明了,读者一看便知,这本《家》就是不久前在《时报》上连载的《激流》。
初版本《家》与在《时报》连载时稍有修改,巴金在看单行本校样的时候增补了高老太爷死后分家的几段内容。《家》的原稿在《时报》上登载后丢失了,因此,这三页增补的原稿便成了《家》仅存的原稿。1987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周年展览》上,这三页《家》的原稿同《春》和《秋》的原稿一道与广大读者观众见了面。这些珍贵的手稿是巴金在上世纪60年代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的。
1937年,开明书店要排印《家》的新5号字本,巴金对作品做了较大的修改,删去了书中的40个章节小标题,从此往后,《家》的章节只以数字为序,再也没有文字了。
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套新文学大系。这套现当代文坛上的鸿篇巨制由著名现代文学专家学者丁景唐主持,由著名编辑大家赵家璧担任顾问。这套大系收入了1927年到1937年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的重要作品。其中第九集中有巴金的《家》,这是根据开明书店的初版本,除了封面和版权页没有,竖排改为横排,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一切都依照初版本排订的,再现了初版本《家》的原貌。
特制本与合订本
1937年底,上海开明书店根据巴金手边保存的惟一一份清样改定稿重排了《家》,第二年1月,修订版正式印行。1938年3月,“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问世。开明书店特地为巴金装订了前两部的特制本送给他。其中《家》的外壳封面用的是浅褐色的绸缎面,刺绣以深褐色的五角枫叶装点,封面无字,只是书脊有一烫金“家”字。《春》的外壳封面选用浅绿色绸缎面,配以茶绿色五角枫叶图案装点,同样封面无字,书脊烫金“春”字,典雅醒目。1940年,巴金的《秋》出版了,开明书店又为《秋》做特制本,这次的硬壳封面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龙凤呈样图案,对照书中高家的没落结局,这倒是耐人寻味。开明书店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做的三本特制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其珍贵价值可想而知,如今这三部特制本也保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另外,巴金的《春》初版后,开明书店还为作者做过一册《家》与《春》的合订本,封面是硬壳绿丝绒的,书脊的中间印有烫金的“激流第一集家与春巴金著”一行字,书的环衬为墨绿色,无版权页。所收入的《家》为1937年2月出版的修订本,除了“激流总序”、“呈现给一个人代序”、“五版题记”外,还附了“十版改订本代序——给我的一个表哥”。合订本《家》与《春》之间隔有一页草绿色纸,宛如一片茵茵绿草充满生机。
修改了一生的版本
《家》,是巴金在27岁时写成的一部小说,他十分珍视这部小说,修改几乎伴随着他的大半生。他在1957年6月写的《与读者谈家》的后记中说:“我最近重读了《家》,我仍然很激动。我自己喜欢这本小说,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源泉。”
小说第40回,觉慧离家出走时,许多人去送行,惟有剑云没去,第一版觉慧对觉民这样说:“我知道他患了很重的肺病,恐怕活不到多久了。”到1937年2月十版修订本中,作家做了这样的改动:“他得了肺病,倒应该好好地养一两年才行。”到了1953年3月小说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再次与广大读者见面时,作家将这句话又改成:“他身体不好,应该好好地将息。”从剑云病情的改动,我们不难看出,作家不希望他小说中的青年“死亡”,希望他们的美丽的青春总有一天会发出灿烂的光芒。这些改动流露出作家善良的心地以及对青年一代殷切的希望。
1982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十卷本的《巴金文集》,第一卷中收入的就是他的《家》,巴金一如既往地对小说进行了修改,不过,这次改动得最少,他说可能这是最后—次了。1984年12月,巴金在为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发行的“激流三部曲”所写的序时说自己今天已决定不再改动《家》了,但原因不是不想改动了,他说:“我不是在写‘样板小说”’。 (本报综合报道)
参考资料:里面有,麻烦你慢慢找吧

G. 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网络而来。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这两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为,觉慧的气质、愿望、行为等,几乎都是作者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从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测,作者是因为自己在反封建运动当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沦下去,便在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中塑造了这几个人物,表现出作者对年青一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让我来说说小说中的几位女性。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梅芬,高家的亲戚,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H. 《家》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2、其次,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五四文化思潮对于高觉新的影响

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

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

I.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1、觉新的思想是进步的,他读书很好,曾想过留学,但是他不敢面对威严的爷爷,不忍看继母的境况,所以他只能接受包办婚姻。不幸却又接二连三地到来,夺走了他的妻子和的孩子,他深爱的女人也因为他离世。但觉新也在不断地改变,他既听从家中的长辈的话,也同时为三弟和二妹的出走筹集款项。

2、觉新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忍耐力,能够忍受命运的一切不公。他压抑着自己的痛苦,强颜欢 笑,从不在行动上有反抗,一切悲苦一个人默默忍受。他一切听从别人的指手画脚,丢掉了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着证明着封建势力的强大。

3、酿成觉新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他出生在高家这个大户人家,是家族里长房的长孙,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他能获得家族继承权,又有确保家族平安发展的责任。

所以作者说,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的成长历程中无形地伴随着这一种使命感,整个家族的担子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也开始了他艰辛苦楚的人生。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成长环境中不断地忍辱负重,造成了他的软弱。

同时,他的骨子里深受封建家族思想的影响。必须顺从长辈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所以他对每一个长辈的话都言听计从,他都从来不曾想过反抗。

4、觉新与梅表姐青梅竹马,可是,这最终只是一场梦。当他被告知婚事早已被安排好,让他绝望地将自己关在房间痛哭,但是,他却只是默默地忍受,绝不对长辈提出异议。在长辈们的安排下,他接受了,也获得了短暂的安宁。

然而,在梅表姐又一次闯进他的生活时,他才发现,他还是始终忘不了她。然而,这时他们已经不可能了,他只能在假山面前呆呆地说:“梅,我对不起你。”而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梅表姐。在梅去世后,他无比心痛,含泪向她问候。他们的爱情悲剧,落幕在他的低声哭泣中。

5、觉新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牺牲品。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夺去了他的幸福;夺去了他的前程;夺去了他爱的两个女人。觉新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对人性摧残的结果。

觉新顺从、软弱等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和幸福。

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家业兴衰的重托,旧意识将他生命的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屈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使他成为 “读 过新书,过旧式生活 ”的人,成为奉行“不抵抗主义 ”、“作揖主义”的人。

(9)小说家当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扩展阅读:

觉新性格的形成原因:

1、长子玄孙的地位。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封建大家庭中,长房长孙也叫 "承重孙",也就是说,大家庭的未来责任应该由他来负,是大家庭的继承人,这种家庭结构就要求觉新必须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制度起保证作用,所以觉新的命运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在过早地成亲,父亲又过早地死去之后,他秉承父亲的遗愿,为了保护自己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和卑琐的事务中到处周旋,接受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扮演着人生悲剧的角色,由此,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并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2、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

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已经将觉新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他害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肖的罪名等,因此尽管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每次还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是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普遍具有的国民性。

3、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

4、觉新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具有悲剧的深刻性和典型性。

J. 《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1、 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
2、 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

阅读全文

与小说家当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写社会上闯荡小说有 浏览:50
福多多完结小说 浏览:299
黄河东流去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104
短篇小说如何概论内容 浏览:393
现代穿越男主是总裁女尊小说 浏览:746
丁墨免费完整小说 浏览:491
唐颖小的小说城府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322
超级手机抽奖系统小说 浏览:45
折草记有声小说 浏览:339
有没有细致描绘古代生活的小说 浏览:437
女主角是夏朵的小说 浏览:976
仙侠小说已完结小说排行榜 浏览:214
武侠系统小说主角白凡 浏览:400
后宫独宠的小说推荐 浏览:613
主角苦逼的玄幻小说 浏览:272
爱格完结小说百度 浏览:300
主角和小卖部老板啪啪的小说 浏览:412
简言季深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浏览:605
都市主角重生小说 浏览:611
现在公务员可以写小说么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