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赏析杜十娘的人物性格150字左右
杜十娘是一个误落风尘的良家女子,她天真善良却命运不幸,虽身在红墙之中但她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强烈追求真正的爱情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她期盼有一个忠情的男子对她一心一意,带她离开这痛苦的深渊,她机智勇敢,蕴藏万贯家财早已为自己的赎身做好打算,却万万没想到自己千挑万选的如意郎君在她自以为将开始她幸福生活的时刻将她又推向另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杜十娘是一个有理想有主见的女性,她向往正常人一夫一妻的生活,她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她不畏贫贱,相信世间会有忠情男子,相信自己将来会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杜十娘对李甲有着纯真的爱情,她千方百计的保护李甲,为李甲在老鸨面前求情,并机智地抓住老鸨信口讲出的“你对那穷汉说,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过丫头过活,却不两便”几句话,利用老鸨知道李甲囊无分文、急于找借口把李甲赶出妓院的思想心理,将计就计,一步步诱使和反激老鸨与她拍掌为誓,终于答应让李甲帮她赎身从良。她明明私蓄万金,但老鸨对她说只要李甲出三百金但须三日交付时,她不但不一口应承下来,反而代李甲求情宽限至十日,这是她的机智之处。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时让老鸨看出她有积蓄、并讲出可以资助李甲代已赎身的话,老鸨马上就会出尔反尔,她的从良之梦就会成为泡影;另一方面她这时还不想资助李甲代已赎身,有观察和考验李甲的意味。在风尘生活中艰难生存七年的她,明显存在一点对被人的防备,她需要的是一个能托付终身的人,当然要探明他的虚实。
如果说杜十娘在与老鸨的矛盾冲突中,主要地显示了她的机智、老练、坚定与果断的性格特点,那么在与李甲的爱情纠葛中,则进一步再现了她的纯洁多情、聪明练达、恩怨分明、坚贞刚烈的思想性格。 为了试探李甲的真心,她让李甲自己去筹钱,在试探满意的情况下拿出一半的银子添补。就算到最后两人得以在一起,她也没告诉李甲自己有万贯私藏,而是借用姐妹馈赠来当作接口,她不想用金钱来收买爱情。在回乡的路途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她都提前想出应对的办法,这都深刻体现了她对李甲的爱意和她机智练达的性格。而谈到李甲,他对于十娘,与十娘对之于他是大不相同的。从良后的十娘真心实意地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并且处心积虑地盘算如何跟他欢度一生;李甲虽为人善良,但生性懦弱缺乏主见。当十娘与他的家庭利益、个人前程发生冲突之时,身为世家公子的他显出了他的性格本性——卖妻归家。十娘在李甲的言语中已将知道他的想法,她没有责骂李甲,在长期的风尘生活中,她受尽欺凌,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在这个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作为商品买卖的社会环境中,她追求真爱的理想破灭了,她假意告诉李甲接受他的做法其实已经决心以死来维护自己纯洁而崇高的爱情理想。第二天她特地“用意修饰”,打扮得“光彩照人”。还特意让孙富先付银子自己才过船,所有的这些,都是她刚强、冷静性格的表现。最终杜十娘在怒沉百宝箱后自己当众自尽,她用自己的生命来控诉李甲的薄情,控诉世事的不公。
杜十娘最后的沉江是对社会制度、对爱情的抗争,她把这份爱情看的太重,一旦爱情不存在,生命也变的再无价值。她一直坚信自己的爱情,没有看清人性的险恶,对传统门第观念更是认识不足。悲剧的形成表面上是因为李甲的动摇,实质上则是封建礼教的伦理、道德等观念的综合体现。
㈡ 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和杜十娘的人物形象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比较二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杜十娘: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她名垂千古,并不是因为那傲人的美丽姿态,而是因为她那铮铮的傲骨,和永不屈服的倔强!
李甲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垂涎杜十娘的美色,并且深爱着十娘;另一方面又十分的惧怕自己的父亲。他和十娘相好两年,并在十娘和好友的帮助下娶得美人归。可是他娶妓回家,又恐严父责罚,家庭不睦。也就是他的这种矛盾的性格,最终酿成了十娘抱匣跳江的悲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据考证,该小说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主要内容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该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卓越的艺术效果,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㈢ 小说是如何对杜十娘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以李甲的负心,把杜十娘转卖给贪色的孙富,以及杜十娘对李甲的一片痴心,来展示李甲的丑、杜十娘的美,从而歌颂杜十娘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为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不惜以死来抗争的精神。
㈣ 杜十娘是哪里面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
杜十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 “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四、创新式评析: 前人将杜十娘的悲剧更多地归因于孙富和李甲这两个人物的个人品质,而深入社会本质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和权势对人性的腐蚀,传统观念对女性尊严的无视和戏弄,成为这部剧作中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然后自己也跳船自尽。西方人要问,她为什麽要这样?在西方人眼里,杜十娘是为负心郎李甲殉情而死,但她又为什麽把财宝沉掉?于是不明白。实际上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有把中国女子的复仇心理真正刻画出来,所以西方人不明白。 中国女子自古就有一种独特的复仇情结,那就是在自己死后用社会舆论来压迫官府治仇人的罪--最好是死罪,以此来向仇人索命复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自己当众自尽,实际上是她选择的最好的复仇方式。她已经看透了李甲是个伪君子,所以她不仅要沉掉财宝让只认钱的李甲心疼,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死唤起周围的人,特别是用舆论压迫官府对李甲进行追究,追究他的逼死人命罪。请看这段《明代演义》上是如何说的:“船上舟子和岸边闻声而来的过路人,纷纷痛责李甲的薄幸、孙富的阴狠,趁着人声鼎沸之际,杜十娘抱起那个百宝箱,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水中,转眼就无影无踪。” 中国古代法律可以说是按成语办事的,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而不太讲究对人死亡的直接加害证据的。一百个人都看见是杜十娘自己跳下船淹死的,但是,中国的官府正因为一百个人看见了才要治李甲的逼死人命罪--西方可能没有此罪。西方的法律会认为,杜十娘是自杀,李甲并没有推她,李甲与杜十娘的死就没有关系。一百个人都看见了,不正好证明他是无罪的吗? 中国人的思维比较讲发展的观点,讲辩证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国人也比较讲究和看重舆论环境。杜十娘深知:要想让李甲受惩罚,官府的法律中有“逼死人命”这一条。如何让官府来认定呢?就是用中国人联想的特点和中国人舆论的力量。中国人的证据思路和其中体现的理性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在杜十娘死亡这件事中,与李甲无关的自杀事件,成为李甲逼死人命的案件。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建立在宗族宗法的社会基础上的,这一法律在特定的情况下就能治李甲的罪。在治李甲的罪之前,李甲的名声已经坏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外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但是实现以上这一切,杜十娘非常明白:代价是自己要搭上一条命。她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她也是无数这样做的中国妇女的一个代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她们要获得法律的帮助,就要用生命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证据力量,在众人同情的舆论中去取得判决的优势,从而使仇人一举灭亡。这种复仇方式就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而李甲则是一个庸弱自私,没有主见,背信弃义的富家子弟。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为杜十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即使李甲知道杜十娘箱中尽是宝玉,价值万金,父母性情再严,将来也可吃穿无忧,李甲也不可能终生不变对十娘的忠诚,因为李甲是富贵子弟、纨绔少年,他对杜十娘的感情是真的,但一旦和自己的终生利益、家庭地位名声相冲突时,他便动摇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超越时代的人,不可能脱离他生活的环境。因此说李甲不可能对杜十娘终身忠诚。 那么,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从情节发展过程分析,杜十娘的悲剧中透着许多偶然性,但这些偶然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滋生的必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以利相交的关系,这些都与杜十娘对纯真感情的追求格格不入,造成了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也许你会说,杜十娘有不为人知的百宝箱,她可以自己赎出自己,或另觅知音,或泛舟江湖,但她却选择沉入江底,这究竟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认识: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也不是形式上的婚姻,而是一种相互珍爱与尊重的真情。在长期的妓女生活中,她受尽欺凌,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在这个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作为商品买卖的社会环境中,她追求真爱的理想破灭了,所以她选择了以死抗争。
㈤ 刘兰芝与杜十娘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
自述:聪明多才,勤劳能干,自尊清醒
临行妆扮:美丽,镇静从容
辞行:通情达理,不卑不亢;友爱善良
拒婚:不慕荣利
允婚殉情:反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强
总之,兰芝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办事果断、不慕荣利,不向压迫者和恶势力示弱的人。她是作者极力刻画赞美的人物,知书达理,聪明多才,是古代妇女典型代表,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杜十娘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里写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就是这个道理。
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
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㈥ 关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影印本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